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藥廠實習鑒定實習記錄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養禽學;實踐;教學改革
養禽學是畜牧獸醫專業的一門專業課,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在現代化養禽業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門課程在學生專業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實踐教學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鞏固和拓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1],培養具有“厚基礎、寬口徑”的畜牧獸醫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要培養出現代畜牧獸醫專業復合型人才,就要重視實踐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只有加強實踐教學才能培養出既具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服務。
一、《養禽學》的內容和意義
養禽學是在本專業學生系統地學習了公共基礎課(如數學、物理和生物化學)和專業基礎課(如家畜解剖及組織胚胎學、家畜環境衛生學、動物營養學、家畜生理學、家畜遺傳學)后開設的。養禽學是主要研究家禽的外貌、育種、生物學特性、人工孵化、飼養管理、衛生與防疫及產品質量控制的一門科學,是一門以課堂講授與實驗操作、實踐相結合的專業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國內外養禽業的發展動態,讓學生在了解有關家禽基本生產原理的基礎上,熟悉家禽養殖基本理論和技能。[2]
二、實踐教學的作用
實踐教學指的是與理論教學緊密聯系,學生通過實驗實踐等實際操作獲得感性認識和基本技能,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國外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我國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性文件,強調“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要加強產學研合作教育,加強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基地和實驗室建設”。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切實理解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的關系,從而形成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促進理論的良性循環。
三、《養禽學》實踐教學改革
《養禽學》作為畜牧獸醫專業的專業課,其實踐教學必須嚴格遵守貫徹“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是培養畜牧獸醫專門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學形式和方法,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和基本規格的有力措施和必要保證。[3]
1、優化課程實驗設計,提高綜合性實驗比例
對養禽學實驗進行優化組合,養禽學實驗共有20個課時,因此要合理設計實驗項目和內容,適當增加一些實用性和操作性強的綜合性實驗。如在家禽人工孵化綜合性實驗中[4],對于雞來說孵化期為21天,所以需要實驗和實習相結合才能保證本實驗的連續順利進行,同時在實驗之前,除了講授種蛋的收集、保存和消毒等知識外,還需要講解孵化器的結構、操作方法及孵化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讓學生明白孵化所需的溫度、濕度、通風及翻蛋等操作的必要性,以便讓學生做好本實驗所使用的設備、用具和記錄表格等準備工作。經過學生的準備實驗到動手完成實驗,綜合性實驗增加了實驗的趣味性,引導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例如孵化過程中為什么會出現兩個死亡高峰,其原因是什么,照蛋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要采用頭照和二照,以及每次照蛋的時間選擇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學生就需要查閱資料,尋找辦法,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相應的也提高了學生對實驗的思考能力、設計能力、 動手能力和解決能力。
2、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的實驗操作
養禽學實驗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部分,一部分為禽蛋方面,如蛋的構造和品質鑒定、蛋的清洗、消毒;一部分為禽蛋的孵化,如孵化器的構造、操作方法,孵化期間的操作;另一部分為家禽方面,如雛禽的雌雄鑒別、母禽產蛋性能的外貌和生理特征鑒定、 家禽的體尺測量、家禽人工授精操作、家禽的屠宰、屠宰率的測定以及家禽的飼養管理等。這些內容單憑課堂講解,學生有時很難真正掌握,所以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合理安排實踐,可以在校內開辟養雞實踐場所,讓學生了解肉雞的孵化、出殼、雌雄鑒別、名階段的飼料配制,飼養管理等。讓每個學都參與其中,加強期實驗操作能力,具體可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選派學生輪流參加日常的喂料、喂水、清糞、沮度記載和觀察等技能操作。[5]通過這樣加深了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使學生更加系統地學習基本知識,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提高了學習效果。
3、加強教學實習基地建設
為滿足教、學、研的需要,積極創造條件建設校內外實驗實習教學基地,努力加強與企業、肉雞場、蛋雞場、獸藥廠等的聯合,為學生提供實驗技能培養與鍛煉、提供感知的基地,鼓勵學生深入生產一線,讓有志從事動物科學研究的學生有機會直接參與到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中去,[6]學習其科學合理的圈舍設計、先進的養禽設備、孵化設備以及配料設備。通過實習基地的實驗實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專業技能、職業素質。
4、通過參與教師科研、社會調查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實驗教學中可初步進行科研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吸收、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這樣實驗與科研任務結合起來,使學生擔當教師的科研助手,既可減輕教師的負擔,又能通過科研工作,培養學生勤奮努力,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工作作風,科學態度,鍛煉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實際操作、觀察、思考,總結分析問題等方面的能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例如在雞的飼養管理過程中,我們結合了部分教師的科研課題,研究了雞的散養配套體系,如溫度控制、濕度處理、光照管理、疾病免疫等技術手段,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又如對雞場的污染情況,我們可以通過社會調查的方式進行,使學生認識到雞場糞污處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5、合理設計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組織課堂討論和評比
傳統的實驗教學評價強化的是得分功能,如主要以學生的實驗成績(實驗報告)為主,其弊端主要在于學生的實驗報告有時并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對實驗技能掌握程度,不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出完全客觀的評價,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有通過合理的實驗評價體系,在考核方式上實行多元化評價,學校也在進行《天津農學院本科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實施辦法》的探索,我們可以多維教學目標作為教學的評價依據,對實驗內容以知識、技能全面評價,方法以筆試、口試、操作等多種形式綜合運用,[7]如可采用組織課堂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活躍學習空氣,如討論肉用仔雞的飼料配方,可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自行設計,然后進行對比討論總結,對每一小組的設計進行評比,最后得出結論,還可在實驗實習結束時,安排課程論文的寫作,來鍛煉他們的論文寫作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8]
四、《養禽學》實踐教學改革成效
通過《養禽學》實踐教學改革,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強化了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9]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家禽生產的最新技術進展,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從事養禽生產與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吳群英,黃勤妮,董克奇.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22(9):1-3.
[2] 趙小玲,朱慶,杜曉慧,等.改革《養禽學》課程初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9): 79-80.
[3] 杜曉惠,趙小玲,王繼文,等.提高《養禽學實踐》教學質量的探索與總結[J].中國家禽,2011,33(11):54-55.
[4] 何丹林,羅慶斌,劉德武,等.家禽人工孵化綜合性實驗的實踐與探索[J].廣東農業科學,2010,8:300-301.
[5] 姜潤深,丁淑荃,陳興勇,等.《禽生產學》教學效果調查及教學改進探討[J].中國家禽,2010,32(3):58-59.
[6] 孫志良,劉進輝,易金娥,等.動物科學專業基礎實驗課教學改革的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04(增刊):113-114.
[7] 趙聘,趙云煥.《家禽生產技術》課程考試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09(5):74-75.
[8] 朱宇旌,張勇.飼料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2,6:174-176.
[9] 朱正偉,劉東燕,何敏.加強高校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7,1:76-78.
作者簡介:
張建斌(1976—),男,山西原平人,副教授,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畜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