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蘇軾大江東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河北保定侯晨曦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
我捧著<<宋詞>>,徘徊在林蔭小道上抬頭,怡然地看著明媚的陽光,于是很想很想,為蘇軾送一縷陽光.
翻開<<宋詞>>,我看到了蘇軾的報國無門,但讀到了他"為報傾城隨太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壯語,卻無法掩蓋他內心的無奈,于是,很想很想為他送一縷陽光,讓他的日子明亮一些.
不禁,我聯想到了幾天前學的<<記承天寺夜游>>,他胸懷憤懣,雖然被貶卻仍心憂政事.他自謂閑人,自嘲自解卻無法掩飾他的壯志未酬.于是,很想很想為他送一縷陽光,讓他的日子愉悅一些.
繼續翻閱<<宋詞>>我看到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佳句,可又有誰能體會蘇軾那"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的自我安慰呢?看到這,我很想很想為他送一縷陽光,讓他的看到生活的美好.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題記
淡泊是陶淵明南山采菊的身影,是俞伯牙靜聽高山流水的安逸,是李白高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是蘇軾一貶再貶后的毅然……
在那“缺月掛疏桐”之時,在那“漏斷人出靜”之刻,淺嘬小酒,任如水的秋風打破無盡的思緒,一生淡泊的他蘇子---東坡先生的低吟高唱,像無數的流螢縈繞耳畔,一貶再貶的落魄與亡妻的傷痛,盡管直入骨髓,但迸發的卻是“大江東去”的豪邁與“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的悲壯,任憑那秋風的苦澀,任憑那人生似浮萍,夜已涼“揀盡寒枝不肯棲”,在嘆又是一年風起時。
一生淡泊的他,不管是高高在上,還是低低在下,他總是體恤民情,為政勤苦,深受百姓的愛戴。
一生淡泊的他,雖然一貶再貶,但他依然佇立江畔,面對著滔滔江水,他感嘆著“大江東去,浪淘盡”他帶著千騎卷平岡,高唱:“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妻子死亡十年了,淡泊的他用淡泊的做法表達的卻是對妻子無盡的思念。“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淵博豐富的學識,豪爽外向的性格,滄桑坎坷的閱歷,使蘇軾成為北宋文壇一顆璀璨的明珠。可是,淡泊的他并沒有仗勢欺人。他喜歡把種種離愁別怨蕩于筆下,凝結成優美的詩篇。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他最典型的豪放派詞的代表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首詞狀豪邁景,記豪邁事,抒豪邁情,以“大江東去,浪淘盡”把綺艷柔靡之詞風沖得無影無蹤。“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感慨古今,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蓬勃,把人們帶入江山如畫、奇偉雄壯的景色和深邃無比的歷史沉思中。“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喚起讀者對人生的無限感慨和思索, 融景物、人事感嘆、哲理于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使人產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再如他的《念奴嬌?中秋》:
憑高瞻遠,見長空萬里,云留無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飛鑾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預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這首詞境界浩廣,氣魄宏大,不亞于“大江東去”。此詞作于元豐五年,期間,東坡被貶黃州,政治上失去了自由,生活十分寒苦,詞里卻流露出如此開朗的心情,正如:“長空萬里,云無跡”的朗朗晴空一樣。詞人用浪漫主義手法,描繪出高潔清寒的月宮,令人神往!狀寫了月中仙人,乘鸞鳥自由來去,讓人羨慕!想象之奇異,聯想之豐富,使人嘆為觀止。反映了東坡在精神上的自求解脫,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的開闊胸懷。那“狂歌”“起舞”,那“吹斷長笛”的高亢樂曲……氣魄如此宏偉,真有不可阻擋之勢。這首詞與《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樣,是豪情壯思滿詞章的杰作。
東坡的創新精神,使詞成為一種能表達豐富內容、復雜思想感情的文學形式。東坡以詞詠史,以詞言志,以詞抒情,構成浩大高遠的境界,氣勢磅礴,意境雄渾,氣概豪邁。難怪有人評價東坡詞與柳永詞時說:“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當然,豪放風格的詞,決不能代表東坡詞作的全部成就,東坡詞的風格是多種多樣的。而他的婉約詞清新綺麗,委婉細膩,一洗過去詞作中那紅綠綺艷的媚妖氣氛,為詞壇帶來了一種清高生活的意趣,詠抒出一種淡淡的情懷,創造出一種空靈的意境。如他的《水龍吟》“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極盡纏綿婉轉。
東坡在熙寧八年于密州悼念亡妻的詞作《江城子》,寫得情真意切,回腸蕩氣,歷來被視為至性過人的佳作。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2、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蘇軾 【朝代】宋譯
3、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4、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5、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6、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7、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8、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9、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關鍵詞:豪放 詞調 音律 標點斷句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時期成就最高的文學家,也是我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式的大家。因其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因其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因其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因其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此外(同時),其繪畫簡勁掀舞,新奇有致;其文藝理論,見解獨到,自成一家。廣博的學識,蓋世的才華,使蘇軾盡管步入詞壇較晚,卻能在短短幾年間充分地體現和發揮自己的詞學天賦,正如他在《與鮮于子駿》中所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不僅如此,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豪放、曠達、婉麗,并且開創了豪放詞派,深深地影響著整個中國詞學史。
明代張綖稱:“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又據《四庫全書總目·詞曲類·東坡詞提要》中說:“詞至晚唐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軾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一派……”這些說法,極大地昭示了蘇軾開創“豪放詞”的意義。由于曠達直率的性格和超人的才華,由于正道直行、不阿諛諂媚的君子人格,蘇軾被卷入政治紛爭的漩渦之中,既不見容于推行變法的新黨,又不見諒于盡廢新法的舊黨,經歷了兩度“在朝——外任——貶逐”,可謂宦海沉浮,屢經挫折,失意之極。政治上的極度失意,使他產生了逃避現實的消極想法,滋生了濃重的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他最終沒有被打擊、磨難擊倒,樂觀曠遠、豁達開闊的胸懷和人生態度,使他在面對祖國雄偉江山的時候,油然而生豪邁激昂的情緒,創作了不少使人心神為之一振的千古名篇。
在蘇軾眾多豪放詞篇中,最為人稱道的當屬赤壁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該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即詞人因“烏臺詩案”而被貶黃州的第三年。開篇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就表達了一種超然的人生哲理、一種歷史觀。詞人站在江邊,看著那江水滔滔東流,不禁想到:古往今來有多少風流人物,有多少盛衰興亡,都在這江水的滾滾奔流中消失了。“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點出地點、人物。盡管滄海桑田、世遷,盡管浪淘盡了千古風流人物,盡管什么都不存在了,但故壘還在。猶如他在《前赤壁賦》中所說的那樣,如今剩下的只有“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了。也就是說,盡管周郎已逝,但是當年的往事、周郎的豐功偉業,至今還感動著、激勵著人們。“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對驚濤拍岸的壯觀景象的描寫。就這樣,詞一開篇,就描寫浩蕩江流,風起浪涌,境界闊達,氣勢雄壯,創造了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藝術境界,為“風流人物”的出場創設了環境氣氛。然后筆觸轉到著重寫人,對赤壁之戰中的關鍵人物周瑜進行描寫和歌頌。首先,以“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來寫風流倜儻、瀟灑英俊的周瑜,得到了“國色”的美人,進而表現其愛情、家庭的甜蜜、美好、幸福。因為從歷史的角度看,孫策和周瑜是當時的英雄人物,大喬小喬是東吳最有名的美女;大喬嫁給孫策,小喬嫁給周瑜,堪稱美女配英雄的佳話。試想,天下還有比這更美好的事情嗎?然后,以“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來寫儒雅從容、成竹在胸的周瑜,“談笑間”就取得了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應該看到,周瑜年輕有為,美人江山兼得,是何等的春風得意啊!然而,蘇軾寫赤壁懷古,憑吊周郎當年所建立的功業是他主要的目的嗎?
結合蘇軾寫作該詞的背景、心情、環境,仔細體會整首詞,不難明白,作者以包舉有力、凌云健舉的筆力,把無限的流水和有限的人生交織在一起,抒發的感慨卻是十分的隱約深沉,隱含著宇宙永恒、人生短暫的慨嘆;而對周瑜的贊頌,卻意在抒發自己年近半百而功業無成的深沉感慨。蘇軾二十歲就考中了進士的第二名,可見其才氣;他給朝廷上了很多篇策論,提了很多的治國方略、建議,可見其抱負、理想。但是他卻屢經挫折,九死一生后被貶官黃州,自然也就觸景生情、懷古傷今。在他看來,周郎的娶美妻、建功業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進而也就悲慨自己年近半百卻壯志難酬、功業難成!由此可見其政治上的失意、心情的沉重、精神的苦悶之深遠沉郁。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并未因此而頹然倒下。有著豁達開闊胸懷的蘇軾,清醒地認識到,“千古風流人物”都被大浪淘盡,消逝得無蹤無跡,那么個人的榮辱窮達、起落坎坷、得失成敗又何足悲嘆呢?在該詞中,掩蓋不住的是他熱愛生活的樂觀態度和迫切期望為國家建功立業的豪邁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