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護理操作

護理操作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操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護理操作

護理操作范文第1篇

自有醫院以來就存在著醫院感染問題。醫院感染的危害不僅表現在增加患者發病率和病死率,增加患者的痛苦及醫務人員工作量,降低病床周轉率方面,還給患者及社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國內外調查結果顯示,醫院感染中有30~50%與不恰當的護理操作及護理管理有關[1,2],為了預防和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質量,我們簡單探討醫院感染與護理操作、護理管理之間的關系,目的是提高護理質量,預防和減少因護理操作失誤而造成醫院感染的發生。

1 侵入性操作

隨著醫學的發展,醫療活動中侵入性操作越來越多,如:氣管切開、機械通氣、留置尿管、導管置入等,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還把外界的微生物導入體內,同時損傷了機體的防御屏障,使病原體容易侵入機體。對于侵入性操作護士在操作時應嚴格按照預防醫院感染的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如:在進行尿管插管時,首先仔細檢查無菌導尿包,如導尿包過期、外包裝破損、潮濕等不得使用。選擇尿管的時候要根據患者年齡、性別來選擇尿管型號和材質。在插管的時候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男性:先洗凈包皮及冠狀溝,然后自尿道口、向外旋轉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內向外的原則清洗外陰,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兩側大小,最后會陰、。操作中嚴格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范》認真洗手后戴無菌手套,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技術原則,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尿道粘膜,尿管插好后保持尿道口清潔,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潔后還應當進行消毒等。這里只是簡單舉個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操作規程的例子,對于所有的侵入性操作護理人員都應按照規范的護理操作來執行,這樣就可以預防和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2 常規護理操作

在進行常規護理操作中,無論是口腔護理、經鼻/口腔吸痰技術、洗胃、“T”型管引流護理技術、各種注射操作等,均應嚴格按照預防醫院感染的操作流程進行操作,按照手衛生規范進行手消毒,所使用的物品均應一人一用一消毒。注射時應做到一人一針一帶一洗手,注射器用完后按醫療廢物分類放置,止血帶用后立即用500mg/L含氯消毒劑侵泡消毒,治療車上物品擺放有序,車上層為無菌區,藥品、治療盤,盤內治療巾每4小時更換1次,標明更換時間、日期。下層放污物筒,進入病房的治療車應用無菌巾遮蓋,操作前用快速消毒劑消毒手,病人的穿刺部位消毒應嚴格,時刻謹防感染和交叉感染。

3 診療用品消毒滅菌管理

在衛生部[1999]第18號關于深圳市婦兒醫院發生嚴重醫院感染事件的通報和對安徽省宿州市市立醫院2005年12月11日發生的10例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的患者眼球醫源性感染的通報中,我們知道醫院感染的暴發很多與醫院在診療過程中使用的診療物品有關。做好診療物品的消毒滅菌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關鍵環節。根據醫療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險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滅菌要求,將醫療器械分三類即高度危險性物品、中度危險性物品、和低度危險性物品[3]。

3.1 高度危險品是指是穿過皮膚或粘膜進入無菌組織或器官的器材或與破損的組織、皮膚粘膜密切接觸的器材和用品。如手術器械和用品、穿刺針、導尿管、腹腔鏡等。對于這類物品首選高壓蒸汽滅菌,無法耐高溫的才選低溫滅菌法。質檢護士對高壓滅菌器每天要進行B―D實驗,滅菌效果的監測每包用化學指示劑監測,每鍋要通過物理檢測、工藝監測、生物監測三種方法,監測全部合格方可使用。

3.2 中度危險品指僅和皮膚、粘膜相接觸,而不進入無菌的組織內,如呼吸機管道、胃腸道內窺鏡、喉鏡等。可選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可使用含氯消毒劑500mg/L侵泡,含氯消毒劑現配現用,每天更換,不能用熱水配制,在侵泡物品時要加蓋,以防揮發濃度降低達不到消毒目的。使用2%戊二醇侵泡時每個星期測一次戊二醇濃度,每兩星期更換一次戊二醇消毒液。但在侵泡胃腸道內窺鏡時要每天監測戊二醇濃度。

3.3 低度危險品指僅直接或間接與健康無損的皮膚、粘膜相接觸,如聽診器、血壓計袖帶、病床圍欄、床面以及床頭柜等。此類物品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如使用1/1000新潔爾滅消毒或做清潔處理即可。

4 對傳染病患者的隔離

感染在醫院內傳播過程包括3個環節,即感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由于傳染病患者攜帶的病原體具有傳染性如果不能有效的采取隔離措施就會造成醫院內感染的發生。如在1994年的“非典”事件中就是個典型例子,“非典”發展起因是社區感染,但其疫情的失控多數與醫院感染密切相關,在SARS的傳播過程中,傳染源始于患者和醫務人員在醫院的交叉感染,然后才傳染給其他人群[4]。 當時“非典”患者到醫院就診,大家都不了解疫情的嚴重性,沒有意識到此類患者攜帶的病菌有如此強的傳染性,也就沒有對“非典”患者采取有效的隔離控制措施,沒有對醫護人員、患者所接觸的人群進行保護,致使很多人都感染了“非典”。但是“非典”的最后控制也是得力于良好的醫院感染控制措施!

我們護理人員在安排感染性患者住院時,要將感染性疾病患者與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室安置,如條件限制,同種感染性疾病、同種病原體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間距宜大于0.8m[3]。護理人員在進行一般護理診療活動時,可佩戴紗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術室工作或護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進行體腔穿刺等操作時應戴外科口罩,接觸經空氣傳播或近距離接觸經飛沫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時,應戴醫用防護口罩。醫護人員的手是醫院感染病原體傳播最主要的媒介之一。有報道,醫院感染患者由于醫務人員的手傳播占3O%,加強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手部的清潔,可以防止交叉感染[5]。對于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我們通過控制感染源,切斷感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可以達到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

5 病房管理

感染的傳播途徑還可以通過病房的物品進行傳播,如空氣、地面、便器、床、床頭柜、被褥等。對于空氣的消毒我們可以使用人機共存的空氣消毒機或者在沒人的時候使用紫外線燈消毒。使用紫外線燈消毒室內時安裝燈管數量以每立方米則燈的功率不少于1.5w為標準。照射有效距離不超過2m。照射時間不少于30min,從燈亮5~7分鐘后計時。普通病房地面及物體表面無分泌物、血液污染時,每天用清水拖地板及擦拭物體表面即可,抹布也需一床一用一消毒。患者生活衛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便器、餐飲具等,保持清潔個人專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轉院或死亡進行終末消毒。對于重點科室如ICU、新生兒科、產科、手術室等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地板及擦拭床頭柜、床旁,床欄,清潔抹布一床一用一消毒。

醫院既是治療疾病的場所又是各種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場所,醫院感染的發生與護理工作有著直接的關系。護士的職業道德與責任心,直接影響護士實際行為,其行為與治療護理操作結果有著密切而必然的聯系[6]。護理人員要增強感染控制意識,在為患者進行護理、治療時嚴格按照預防醫院感染的操作規程來操作,做好病區物品的管理。總之,護理工作是造成醫院感染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護理質量水平直接影響著醫院感染控制的水平[7],所以加強護理操作、護理管理是降低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盛芝仁.有效的護理管理可明顯降低醫院感染率[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3):262―263.

[2] 郭學恒.醫院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12.

[3] 衛生部.醫院消毒技術規范 2012.4

[4] 江捍平;周伯平;陸普選;余衛業醫務人員的SARS預防效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8).906-908

[5] 郭曉銘.檢驗科院內感染分析與預防措施〔J〕.山西醫學雜志.2007,12(36):115-116

護理操作范文第2篇

【摘要】血液灌流是將患者血液引入裝有固態吸附劑的灌流器中,以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內源性毒素,并將凈化了的血液輸回體內的一種治療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搶救藥物過量及毒物中毒,其操作簡便,易于掌握,已在臨床廣泛開展應用,本文將詳細講述血液灌流的操作和護理。

【關鍵詞】血液灌流 操作 護理

搶救各類毒物、藥物中毒患者,時間就是生命,早期開展治療,可能預后就會更好。血液灌流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尤其對鎮靜安眠藥中毒的深昏迷,應為首選[1]。作為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其操作和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血液灌流的操作程序】

一 物品準備:

1 根據不同病種選擇不同規格的血液灌流器(遵醫囑),目前有230和330兩種型號。

2 血液循環管路準備:灌流器、連接管路、單針雙腔靜脈導管針一套

3 其它:20ml注射器一支、普通肝素兩支(或低分子肝素)、手套一副、廢液桶一個,消毒物品、縫針、紗布、剪刀等。

4 預沖液配制:預沖液體包括:肝素濃度為20mg/500ml的生理鹽水2500ml,肝素濃度100mg/500ml的生理鹽水500ml。另備0.9%NS500ml收機用。

二 灌流器的預沖:

1 檢查灌流器、連接管路的包裝完好性、有效日期等。

2 將動脈血路管安裝在血灌泵上,并將血路管的各個夾子夾閉,再將灌流器動脈端朝上,用專門扳手逆時針擰開端帽后,連接動脈血路管。

3 將靜脈血路管的各個夾子夾閉,與灌流器連接好后將另一端連同保護接頭一起固定在廢液桶邊上。檢查連接是否緊密。進行各處連接時注意無菌操作。

4 按先低濃度后高濃度肝素鹽水的原則將動脈管道與預充液連接,開動血泵,約100ml/min預沖灌流器和管路。

5 當沖洗至最后300ml時,將動、靜脈管路連接成閉路循環,以200ml/min的流量將高濃度肝素鹽水循環20分鐘。

6 在整個預沖過程中,均應用手輕拍及轉動灌流器,排出管路及灌流器中的空氣,并使灌流器動脈端在下、靜脈端在上垂直固定于支架上備用。如果在預沖過程中可以看到游離的炭粒沖出,提示已經破膜,必須進行更換。調節動、靜脈壺的高度,保持液面在1/2至2/3之間.

三 協助醫生進行血管通路的建立,目前主要選擇股靜脈為主,其次是頸外靜脈。建立血管通路后,即從靜脈端推注首劑肝素。

四 上機

1 把動脈管道連接到單針雙腔靜脈導管的動脈管(紅色端管),血流量調到50―100ml/min,開動血泵,排盡預充液。

2 待血液接近靜脈管道末端時,把靜脈管道與單針雙腔靜脈導管的靜脈管(藍色端管)連接。

3 灌流開始后,若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可慢慢調大血流量至200ml/min,持續120―180分鐘后結束。在灌流過程中,遵醫囑使用抗凝劑。

五 下機

1 灌流結束前將泵流量減慢至50―100ml/min。

2 停泵,夾閉血路管動脈端和單針雙腔管動脈端的夾子,單針雙腔管動脈端用肝素封管液正壓封管,血路管動脈端連接生理鹽水。

3 開泵,將灌流器倒置,動脈端在上,靜脈端向下,將動脈端夾子打開,使病人血液驅回體內后,夾閉血路管靜脈端和單針雙腔管靜脈端的夾子,單針雙腔管靜脈端用肝素封管液正壓封管。灌流器及血液管路裝入黃色垃圾袋棄之。

【血液灌流的護理】

1 監測生命體征

給患者接心電監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尤其是血壓變化。血液灌流剛開始時,應5―10min測量一次血壓,如果血壓持續都處于平穩狀態,可以改為30min測量一次;如果患者出現血壓下降,則要相應地減慢血泵速度,適當擴充血容量,必要時可加用升壓藥物;如果血壓下降是由于藥物中毒所致而非血容量減少所致,則應當一邊靜脈滴注升壓藥物一邊進行灌注治療,以免失去搶救治療的時機.

2 遵醫囑使用抗凝劑,密切觀察PT值、皮膚等各部位出血情況

抗凝劑一般選擇普通肝素為主,抗凝應個體化,對凝血功能紊亂、血小板下降者,最好應用低分子肝素,灌流后,用適量的魚精蛋白中和肝素,以免患者有出血現象的發生。首劑量0.5~1.0mg/kg,追加劑量10~20mg/h,間歇性靜脈注射或持續性靜脈輸注(常用)。

3 做好血管通路的維護

1) 單針雙腔管以及血液灌流的管道均要妥善固定。單針雙腔管處建議用縫針使其固定,每班均應檢查其外露的深度,嚴格交接班;若穿刺處滲血,應及時更換敷貼,操作時要遵守無菌原則。血液灌流的管道要保持通暢,避免折疊、扭曲和牽拉。

2) 在灌流的整個過程中,要隨時觀察管道拉血是否通暢,動靜脈壺高度是否符合,如果壺內頁面過低,應及時調整,避免空氣進入。

4 加強基礎護理,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

5 做好心理護理。清醒的患者告知此操作的目的、方法和意義,取得配合;昏迷的患者向家屬做好解釋工作,躁動不安或不配合的患者遵醫囑適當的應用鎮靜劑以保證操作的順利進行。

6 反跳現象的監測

1) 部分脂溶性較高的藥物(如安眠藥或有機磷類)中毒經過灌流后,可以很快降低外周循環內的藥物或毒物水平,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得到暫時性地緩解,治療結束后數小時或次日外周組織中的藥物或毒物再次釋放入血,導致患者二次癥狀或體征的加重。

2) 另一常見原因是沒有進行徹底洗胃而在治療結束后藥物再次經胃腸道吸收入血。

3) 密切觀察上述藥物或毒物灌流治療結束后患者狀況,一旦出現反跳跡象可以再次進行灌流治療。

臨床資料顯示,采用血液灌流搶救各類藥物、毒物中毒療效較好,但洗胃、藥物治療、HP分別作用于搶救的不同環節,三者不能互相替代,聯合應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2]。洗胃越遲或越不徹底則HP治療所需的時間越多,效果越差[3]。應用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灌流前必須徹底洗胃,排出胃內容物,阻止毒素的進一步吸收而加重病情,影響療效。灌流時間越早療效越佳,一般中毒6~8h內效果最好。(3)灌流次數視病情而定,一般2~3次,間隔4~8h,不超過24h,每次灌流2~3h,如有必要繼續灌流,可在2~4h后使用第2個灌流器,但一次灌流時間不超過6h。在灌流的同時必須配合強有力的內科支持治療,如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低血壓、休克及時應用升壓藥、補液,抽搐時給予鎮靜等綜合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三亨.血液灌流技術的應用現狀[J]. 右江民族醫學院報, 2003,25(2):256~257.

[2] 單愛琴,馮為盛.血液灌流治療急性毒物及藥物中毒評價[J].浙江中西醫雜志,2007,17(6):377.

[3] 于笑霞,王立新.血液灌流對有機磷農藥清除的作用[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5,14(4):282~285.

作者單位:317000 浙江臺州醫院 急診科

(上接第166頁)

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兒影響嚴重且并發癥較高。對孕婦的影響是易造成自然流產,易并發妊娠高血壓疾病,酮癥酸中毒等。對胎兒的影響:巨大胎兒,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畸形等。對新生兒的影響: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生率增加,新生兒低血糖,低鈣低鎂血癥等。

通過對30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整體護理,使患者對疾病正確認識,引起高度重視,并能掌握合理的飲食,配合運動療法和藥物治療,產前產后加強自我監護,就能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產科護理人員通過掌握妊娠期糖尿病多方面的理論知識,及時與患者溝通指導,加強GDM 產婦及新生兒的臨床觀察,并為其提供全面、持續的整體護理措施,就能使孕婦安全度過整個孕期,提高優生優育質量。

參考文獻

[1] 顧美皎.臨床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85-286.

[2] 何蕓萍,姚瑛.妊娠期糖尿病診治及護理措施[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8,22(6):88.

護理操作范文第3篇

關鍵詞:拍攝;操作視頻

多媒體視頻教學憑借其生動形象、直觀易懂、信息量大的培訓特點,通過運用圖像、文字、聲音等多種手段可以激發學員學習興趣、提升學員注意力,使學員記憶深刻[1]。同時可用U盤下載攜帶,可在任何一臺計算機或手機上播放。同時具有可重復、慢放的功能。護理操作視頻也然,我院護理部自2011年5月起,在醫院宣傳科及信息科的協作下,拍攝了基礎護理及部分專科護理操作視頻,并利用醫院OA系統向各個護士站傳播,節省了帶教老師的重復演示的次數和時間。護生和護士們按照視頻練習操作,大大地提高了臨床護士的操作能力,護理操作合格率由91%上升到98%,現將此經驗分述如下。

1組織管理

在護理部的直接管理下成立相關領導小組,護理部主任親掛帥,再根據操作和專科特點劃分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均由組長負責,小組成員分工有序。分有文字腳本組、攝影組、演員組等。每個組又有成員若干名。

2文學腳本的寫作

2.1文學腳本的理論依據 《當代教育學原理與護理教育》(鄭修霞主編,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中有關演示的要求,即①告訴學生如何讓表現表現精神運動技能;②告訴學生某項事物發生的原因,前者要求學生能夠準確重復已演示的行為,而后者則僅是幫助學生明白一個概念或原理。

2.2文學腳本關于護理操作的情節處理,與以往的護理操作視頻不同的是,我們拍攝的護理操作是在具體的患者身上,所以,所有的解釋用語均與具體患者和病情相關,真實感強。文學腳本的內容包括自我介紹、操作目的、操作前評估、護士自我準備、物品準備、核對患者身份、護理操作、注意事項、終末處理、評價、記錄等部分。

2.3護理部相關人員審閱通過。

3演員選拔(此項操作的護士)

3.1心理素質好 鏡頭形象好并不是首選,因為絕大多數操作護士是戴口罩完成的,而對心理素質的要求要高一些,強調動作的準確性、穩定性、連續性。

3.2普通話準確和流利、聲音清晰 我們拍攝的護理操作視頻沒有后期配音及制作,操作中一些解釋性語言,需要護士講述并同期錄制,故拍攝操作的演員(護士)需具備此項條件。

3.3鏡頭感好,眼神專注 如同影視演員一樣,小臉的演員比大臉的演員鏡頭感好,視覺上也較有美感。

3.4身高的要求,盡量選擇身高在162~168cm的演員且身材勻稱。護理操作很多鏡頭是在治療室準備物品,而治療室的臺面的高度是根據大多數護士身高而定的,一般在78~80cm,演員身高過矮和過高都會影響操作的美感,加之護理操作是在患者身邊進行的,有彎腰和下蹲的動作,所以對身高有這樣的要求。另外也更能體現護士的職業美感。

4演員的操作訓練與走場

4.1演員依據操作腳本進行練習,背熟每一句話,掌握每一個動作,直至完全熟練此項操作。

4.2突出細節,將重要的、不易掌握的那一部分用特寫鏡頭展示出來,使學習者容易掌握。

4.3時間的控制,每項操作的時間控制在5~10min內。

5拍攝

5.1場地的選擇,除"女患者導尿術"及"灌腸術"外,絕大部分選擇實地拍攝。選擇光線充足的護士站或病室進行實地拍攝。

5.2規范與患者的溝通。對于操作中的與患者溝通及查對情節,在拍攝中做了具體的規范。

5.3操作的規范。為了使學習的護士能準確掌握操作,我們在拍攝過程中也規范到每一個動作的細節。

6拍攝中常遇到的問題

6.1腳本與演員的沖突 在拍攝的過程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腳本是語言敘述,演員需要理解后變為具體的動作,如"吸痰法"中,腳本"吸痰畢,將吸痰管與吸引器分離,放入黃色垃圾袋中",在現實拍攝時,"演員"右手戴手套,左手提握吸痰管連接處,怎樣做到左右手不相互影響,在反復演練后,最后決定用右手將吸痰畢的管道繞起在手中,左手捏起手套邊緣翻轉手套,將吸痰管包裹后棄入黃色垃圾袋中,這樣即保持了左右手相互協調,也沒有相互污染。

6.2有些操作需注意隱私 如導尿、灌腸,評估與核對是采取實地拍攝,其他則在模擬人上拍攝,故沒有做到真正的實地拍攝。

6.3與患者溝通講解的適度 在進行實地拍攝中,怎樣對患者解釋操作目的和需要患者合作的事項,講解時間過長、過細影響操作時間,過短又擔心沒有解釋到位還需仔細斟酌,我們具體采取的是"因為您XXX,所以現在要對您做XXX操作,請您配合可以嗎?"用協商、征求意見的口吻與患者溝通,達到解釋的目的。

7結論

7.1《護理學基礎》教材中的護理操作為入職前的護理操作技能培訓,并沒有沒有與具體的疾病相關聯,只能是臨床護理實踐的一個"片段",而我們在拍攝這套護理操作視頻時,將每一個操作都與具體的患者病情相關聯,使學習著掌握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樣的學習方法,對臨床護理更具有指導意義。

7.2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護理教學的方法也不斷更新,從傳統的板書、示范到多媒體視頻教學及目前采用小型攝像設備拍攝護理操作視頻,都是科學進步的成果。

7.3拍攝護理操作視頻,畢竟是教學方法之一,遠遠不能替代臨床具體的患者的具體情況,在臨床護理中必須以護理理論為指導,結合患者具體情況,正確評估患者,靈活機動,施以正確的護理,從而保持護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護理操作范文第4篇

【關鍵詞】護理技能操作;教學;護理安全;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編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0081-02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法制的健全和普及,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已成為人們的常識,人們的維權意識大大增強。患者對醫院服務水平和醫療質量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護理人員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導致護理投訴的發生。護理安全指在實施臨床護理的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法規以外的生理、心理上的傷害或死亡。護理安全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住院期間患者護理安全問題始終是臨床上關注的焦點。目前大多數護士在學校期間沒有系統地學習護理安全理論知識,新護士對護理差錯事故的概念、認知、防范等還沒有形成明確的意識。護理安全是臨床護理質量的基礎,新護士必須全面深刻了解和掌握護理安全知識。因此,加強護理安全培訓教育非常重要,臨床護理工作中重要的是護理技能操作。護理技能操作中安全隱患無處不在,一旦發生都會給患者及家屬造成或多或少的損失,醫護人員信任度下降、醫院聲譽受損,其他患者的安全感也會喪失[1]。將護理安全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能操作相結合,養成良好的護理安全行為非常重要。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對30名新到崗的護理人員崗前培訓教學中重視護理安全教育,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60名均為我院新到崗的臨床護士,女性50名,男性10名.年齡17―23歲,平均年齡(20.13±0.56)歲。大專39名,本科21名。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2組在年齡、文化程度、崗前考核成績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對照組采取傳統的崗前培訓教學考核方式,觀察組在傳統的崗前培訓教學基礎上實施護理安全教育,具體方法如下,(1)教學模式。根據臨床各班工作的具體護理措施、護理結果目標制定的護理目的、目標與護理具體過程,行護理操作目標和護理過程的學習。通過目標是什么、如何實現目標、是否實現了目標設計教學模式。依照泰勒的行為目標模式,護理目標可分為行為領域、認知領域和精神運動領域。在護理技能操作過程中,對臨床護理差錯事故案例進行分析,開展形式各異的護理法律臨床講座,從不同的階段對護士進行教學。從教學中使新護士樹立臨床護理技能正確操作的理念、安全意識,確保護理技能操作的準確性,奠定了良好臨床基礎安全執業。(2)教學步驟。①學習階段:護土熟記臨床護理技能操作步驟、方法及注意事項,并熟記護理操作涉及的相關專業知識,識別護理操作的風險,并掌握應對風險的有效方法。②自評階段。評價自己的操作技能是否正確,結果是否達標,動作是否能夠準確、安全、有效,操作時是否考慮環境與條件、考慮患者的自重和顧慮[2]。

3.觀察指標。比較2組護士對教學方法的評價、1年后的考核成績及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1)教學方法的評價。崗前培訓教學結束后,均發教學調查問卷表,分發現護理安全問題的能力、分析護理安全問題的能力和解決護理安全問題的能力3項內容,每項分為“下降”、“無變化”、“提高”3個方面。共60份,100%當場收回。 (2)考核成績。采用百分制分為理論成績和技能成績。(3)護理不良事件。包括護理意外、院內感染等。

4.數據處理。采用SPSSl3.0統計軟件。以P

結 果

1.2 組護士對教學方法的評價見表1。觀察組的護士認為通過教學提高了發現、分析、解決護理安全問題的能力,與對照組相比,P

2.2 組護士的考核成績及護理不良事件比較見表2。2組的理論成績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的技能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討論

社會發展了,人們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也增強了,對醫院護理的要求逐步提高。確保護理質量是對新形勢下護理人員的基本要求,護理技能操作因患者個體差異而存在許多不安全性,因此,護理人員應具有高度護理安全的意識和行為。研究顯示,將護理安全教育滲透于護理技能操作的教學中,大大提高護士的臨床技術水平,認識到安全護理的重要性。并養成了安全護理意識及思考的習慣,全面提高了新護士護理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進而減少臨床護理的風險性[3]。本研究對30名新到崗護士實施護理安全教育,在各個環節突出護理安全的重要地位,灌輸護理安全意識是護士執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應始終以護理程序為框架,以患者為中心,提供適合患者的身心、社會、文化需要的優質護理[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士發現、分析、解決護理安全問題的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吳,葉淑金.護理帶教中安全隱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C).56---57。

[2] 王好,王曉冰.模擬教學技術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7,27(3):70―72。

[3] Senita J.The use of concept maps to evaluate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clinical settings.Teach Learn Nurs,2008,3(1):6---10.

[4] 孫海琴,楊曄琴.概念圖在護理理論教學中的應用.護理雜質,2009,26(6B):62―63。

作者簡介:

梁愛華,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副主人護師,護理部主任。

護理操作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分析討論在對兒科進行護理管理時實施細節管理后的臨床效果。方法:筆者所在醫院開始實施細節管理,選取實施細節管理前收治的200例患兒組成A組,選取實施細節管理后收治的200例患兒組成B組,比較兩組患兒的各項臨床指標。結果:實施細節管理的B組患兒在并發癥發生率、護患糾紛發生率、感染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等方面與A組患兒比較具有明顯優勢(P

關鍵詞:細節管理 兒科護理 護理管理

近年來,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識的加強,使得患者在就醫時對醫療護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兒科患者具有較強的特殊性,這樣便使得護理工作更加容易發生意外。因此,臨床醫護人員在進行工作時,如何規避風險、提高護理質量,便顯得極為重要了。目前在臨床上,一種“以人為本”的護理原則被認為是醫護人員進行護理工作時的重要依據。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院自2011年2月起開始實施兒科細節管理,隨機抽取在實施護理管理前1年內收治的兒科住院患兒200例作為此次研究的A組,隨機抽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兒作為此次研究的B組。其中A組患兒中男性患兒132例,女性患兒68例,患兒平均年齡6.2歲;B組患兒中男性患兒129例,女性患兒71例,患兒平均年齡6.3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組患兒實施常規的兒科護理,在此基礎上B組患兒實施細節管理護理,細節管理的具體實施措施如下。

1.2.1建立新的服務理念,改善護患關系 細節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以往的護理模式,將護理的核心有“病”轉化為“人”,臨床醫護人員在進行日常護理工作時應注意在每個細節,給予患兒及其家屬關心、貼心、溫馨,盡量滿足兒科患者的各項護理要求,積極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實現發現問題及時溝通,以免因溝通不良或誤會而導致的護患矛盾。此外,護理人員應注重整體的護理流程,加強兒科護理過程中薄弱環節的管理并及時改善,將患者的滿意作為護理服務的最終目標。

1.2.2積極為護理人員營造良好的護理工作環境 護理人員心理狀態的好壞會直接影響護理工作質量,因此兒科護士長應及時了解科室護士的心理狀態,對存在負面情緒的護理人員,應及時幫助其調整好心態,同時應注重人文關懷,及時消除其身心壓力,從而使其可以在日常護理工作時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進而提高護理質量。

1.2.3加強環節管理,提高護理質量 臨床護理人員應在患兒整個就醫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的護理工作,從患兒入院就醫和接受各項身體檢查,到臨床各項治療、護理等,在整個就醫過程中的各項環節,護理人員都應該進行細致的管理,其中主要包括:(1)對剛入院的患兒護理人員應及時與其家屬進行溝通,并及時對患兒進行各種針對性的治療與護理工作。此外對于重點患兒及危重患兒,應及時做好對其的全程監控,并制定出高風險護理工作流程。(2)加強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過程中的細節管理,例如在對患兒實施靜脈注射治療時,應嚴格控制藥物名稱、劑量等,其次科室應建立良好的交接班制度及巡視制度。此外,由于兒科患者的用藥劑量較小,因此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密切注意藥物的名稱及劑量,同時向患兒家屬介紹治療藥物的名稱、作用及藥物不良反應等。(3)患兒住院費用要透明,科室要建立透明的醫療費用明細,方便患兒家屬隨時查對患兒在住院期間所產生的所有費用,使患兒可以消費明白,住院放心。

1.2.4提高醫護人員個人素質并培養風險意識 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技術水平是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當今社會兒科患者多為獨生子女,在家中備受愛護,加之兒科患者病情的特點,使得對兒科護士的理論及操作技術有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應加強新上崗護理人員的培訓,其中包括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各項規章制度、服務流程及服務禮儀等。同時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兒科的各系統疾病的護理措施,不斷的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在風險意識方面,護理人員在整個護理工作中必須重視每個護理細節,要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對可能存在護理風險的環節加強管理。此外科室應組織護理人員定期學習護理制度,法律法規,不斷強化護理人員的個人法律意識。同時應定期將以往發生護理糾紛事件資料整理成文并發放到每位護理人員手中,使每位護理人員可以通過以往的案例了解自身存在的缺陷,從而有效的避免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2結果

實施細節管理的患兒在并發癥發生率、護患糾紛發生率、感染事件發生率三方面明顯低于實施常規護理的患兒。

3討論

所謂細節管理,其實一種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它主要是在強調了管理的整體性與系統性的同時,注重強調了崗位人員做好本職工作。自從該種管理模式被運用到醫療衛生系統以來,它將以往的臨床被動護理改變成為了主動護理,這樣便使得臨床護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感染等不良事件的發生,還可大幅度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因此該種管理模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蘇蘭.個性化護理在兒科病人護理中的探討與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0,5(5): 183-184.

[2]邵水芬.細節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的應用與體會[J].醫院管理論壇,2010,27(11): 28-29.

[3]李愛仙.個性化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7,13(6): 161-16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国市| 荆门市| 社会| 云龙县| 仁化县| 泗阳县| 卓尼县| 读书| 四平市| 南昌市| 武夷山市| 贵定县| 楚雄市| 勐海县| 广水市| 黄梅县| 荥阳市| 尤溪县| 寻乌县| 洮南市| 河曲县| 宽甸| 兴海县| 定结县| 理塘县| 宁远县| 九江市| 龙井市| 沈阳市| 阜城县| 安西县| 隆回县| 凤阳县| 芷江| 湖南省| 正镶白旗| 大同县| 淅川县| 娄烦县| 广水市| 裕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