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一年級的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年級的學生能否在“教與學方式的轉變”路上,瀟灑走一回呢?我一直在思考,在分析。一年級學生的不足:年齡小,無學習積累,生活積淀少,理解能力差。一年級學生的優勢:愛表現,求知欲強,模仿能力強。剛入學的孩子們形如一張白紙,一切可以從頭開始。正如所說:“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我決定試試。
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識字是重中之重,就從這里開始吧!
一、 快樂起步
首先訓練學生“四個學會”――學會預習,學會合作、交流,學會展示,學會評價糾錯。
1.手把手――學會預習
和高年級學生不一樣,一年級的孩子無法建立預習本。于是我帶領孩子們在書上寫預習作業:學習圈、畫、讀、寫;學習標序號,畫生字詞;給“我會認”和“我會寫”的生字注音,寫偏旁,組詞。慢慢的,他們學會了預習。
2.一對一――學會合作交流
小組合作交流最關鍵的是組長,一年級時,我以四人為一學習小組,先訓練每組的2名組長。組長學會提煉課文中知識點,以提問等方式問組員,組員搶答和舉手回答,同時照顧學困生。然后請組長一對一訓練小組成員,交流學習方法。二年級時才整合成六人為一學習小組。
3.組對組――學會展示
展示是最快樂的事,也是最難做的事。起初孩子們上臺不會按知識的結構、順序來匯報。于是,我決定以組為單位進行比學趕幫。我先教會組長給組員分工方法,如:誰帶讀生字字音?誰認讀生字字形、結構?誰給生字開花組詞?先小組內學習訓練,然后組對組上臺展示比賽。
4.一對眾――學會評價糾錯
先在班級黑板右上角開辟了一小塊“今日好習慣”專欄,每天上語文課前班長帶領大家讀兩遍,如大聲發言,大膽舉手,大方展示等。每天評一評誰做得最好,內容每周變換一次。
展示課上,當同學需要補充或需要糾錯時,等同學說完后再舉手,并注意禮貌。被評價的同學要虛心接受。必要時老師先示范評價方法,孩子們集體評議。
我們班個子最小的男孩楊坤正在帶讀生字,當讀到“師和柴”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把“師和柴”讀成了“sī和cí”,我正要幫大家糾正,楊坤開口了,他一本正經停下教鞭對大家說:“同學們,你們讀錯了,shī和chí都是翹舌音,你們讀成平舌音了,全班跟我再讀兩遍……”儼然一位小老師。后來“楊坤式的領讀法”成了全班同學效仿的對象。
二、神奇的變化
孩子們把學到的知識與同學分享,每個孩子既是學生又是老師。
1.課間表演隊
一天課間,我突然發現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有一群孩子煞有介事,手舞足蹈地一邊說一邊比劃著什么,于是好奇地去看看。原來太陽組的同學正在排練《坐井觀天》中的一段情景對話。我心頭一熱, 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越來越高,思維越來越活躍。孩子們真正發揮了自己的潛能啊!
回到課堂,我熱情洋溢地表揚了他們,會學習,有創意的排練。果然神奇的效應隨之而來,漸漸地發現,教室門口的“課間表演隊”越來越多,成了我們班課間休息的一道風景線。
記得有一回一個叫羅伊琳的小組長,課間跑到辦公室對我說:“老師,下節課你一定要請我們組上臺表演猜詞語。”我說:“為什么呢?”她神秘地說:“老師呀!我們已經提前準備兩天了,而且都是很有趣的詞語,不然全班同學都會失望的。”
我微笑地點點頭。瞧!多可愛、多有生氣的孩子們!看著孩子離去的背影,我感慨道:我只是給孩子們搭建了一個平臺,可他們卻給了我這么多的驚喜!
2.精彩的“爭吵”
還有一次上寫字課,我把以往學生容易寫錯的 “落和滿”兩個字放在一起比較,讓孩子們發揮集體的力量來分析,自編識字秘訣,記住這兩個字形。
小組合作學習后,太陽3組的袁婧站起來說:“我會記‘落’字,落就是掉的意思,東西掉下來,肯定是從上往下的……”
話沒說完,月亮2組的林和燁站起來搶著說:“那是因為有地球引力。”
袁婧接著大聲說:“對!所以說“落”字是上下結構。”
緊接著,星星1組的陳翰也不示弱,搶著站起來回答:“我會記‘滿’字了,‘滿’比作成一杯水倒滿后,水呢不會流到上面,而是從旁邊流出,所以‘滿’字肯定是左右結構。”說完還得意地沖著大家做了個鬼臉,全班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
看到孩子們理直氣壯的“爭吵”,我會意地笑了。
三、肺腑的感言
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挖掘了的孩子們的學習潛能,不僅僅是我們老師說了算,家長才是真正的監督者。家長的句句溫暖話語讓我堅定了信心。
黃曦葭的家長:“我有幸聽過了幾堂吳玉鳳老師的課,感覺孩子變化很大。
之前我們對這種課改做法產生的學習效果都是持保留意見的,因為孩子們太小了。所以很多時間我會有意跟蹤班級學生學習的情況,因為我家的孩子黃曦葭從小就膽子小,說話聲音也小,上課很少舉手發言。我真怕這樣的課堂對她很不利。9月14日,我和幾個家長跟著二(1)班同學來到園嶺小學上了一節面向全區的公開課。我突然發現我家女兒葭葭站在臺上像變了一個人,在一個偌大的禮堂里,臺下聽課的老師座無虛席,她帶領著她的小組成員在臺上大聲地領讀,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在她的帶動下,臺上的學生個個聲音響亮,彬彬有禮,我很感動,有種想流淚的感覺,孩子長大了、進步了,我心里滿滿的都是對課改的感謝。
這樣的課堂,這樣的歷練,我家女兒葭葭變得膽大心細,越來越有自信了。孩子總說上學就是去做一個好玩的游戲,她愛上學,愛學習,我真的很欣慰。”
我是一個非常任性的女孩,我想要什么就得馬上出現在我的面前,如果沒有的話,立即嚎啕大哭,爸爸媽媽都拿我沒辦法。我家并不怎么有錢,我看到同學的文具盒很漂亮,看到別人的玩具很有趣,看到商店的商品很新奇,看到……就會立刻向爸爸媽媽要錢,一次就要個5塊8塊的,買完這一樣,還沒用完,就去買別的東西。
我還經常對爸爸媽媽發脾氣。一有不爽的事,不論誰怎樣討好我,我照樣聽不進去。爸爸媽媽跟我說話,我便沖他們大喊,叫我做什么事,我就賴在原地不動,頂撞爸爸媽媽,有時還直跺腳,把家里的東西扔到地上。爸爸媽媽經常氣不過,終于忍不住打了我一頓。就一打,我便大聲嚷嚷:“我跟你們沒完!”一天內,無論沒見爸爸媽媽多長時間,只要再一次見面,不是不理不睬,就是頂撞他們。
爸爸媽媽的頭發中間,我偶爾會見到三四條白色的發絲,額頭上偶爾會見到一絲絲皺紋。這不是歲月留下的痕跡,而是我深深刻下的,我的任性,我的頂撞,我的……是他們刻下的,對我的寬容,對我深沉的愛……
打是疼罵是愛,奶奶經常對我說。
那是在2005年,剛送走六年級的畢業生,又迎來了新學期開學。學校領導安排我教新入學的一年級一班語文。這對于長期從事第三學段語文教學的我來說,既是一次接觸第一學段兒童的機會,又是一次面臨第一學段(特別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挑戰。我們都知道,一年級的新生,剛跨進小學的大門,一切都新鮮而陌生,同時又充滿好奇與歡樂,怎樣帶好他們,教好他們,啟蒙老師是關鍵,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這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我絲毫不敢怠慢,查閱資料,研究教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終于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一、了解兒童心理,走進他們心中
剛入學的兒童雖然步入了學校,卻不可避免地延續著幼兒時期的一些心理發展特點,她們依然天真、好動,喜歡活動,喜歡游戲,喜歡與同伴說話,喜歡自個兒隨心所欲畫畫。而課堂教學四十五分鐘,要讓她們緊緊跟隨老師的教學走,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了解他們的心理,走進他們的心靈,調動他們的興趣,做他們樂意的事,才能讓他們開心、快樂,才能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從而產生喜歡老師,喜歡學校的情感。
二、上課方法的多樣性與趣味性
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情趣的強制性學,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一年級的兒童,年齡都在六至七歲之間。他們在課堂上對同一事件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大概就五分鐘。因此,教學每隔五分鐘左右,就得轉移到他們喜歡的另一件事上。否則,你做什么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我的方法是:
1.上課的前五分鐘行為規范、文明禮貌教育,檢查個人衛生,對各方面做得好的兒童就表揚,對做得相對差點的兒童不批評,而是鼓勵與引導。天天堅持學生養成習慣,個個積極向上,人人希望得到表揚。
2.教學五分鐘。在完成前五分鐘的目標后,立即進入教學,力爭在這五分鐘完成基本教學任務。
3.接著學唱兒歌五分鐘。在學唱兒歌時,根據歌詞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邊學唱邊做動作表情等,師生互動,極具娛樂性,在不知不覺中又度過了五分鐘,學生沒有一個“開小車”的。
4.再用五分鐘復習、鞏固教學內容。采用個人讀小組讀“開小火車”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準拼音、漢字、詞語等,盡可能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淡化了學習任務,消除了學生的壓力與緊張感。
5.又利用十五分鐘指導學生書寫拼音漢字等。此時的教師就要做好巡視輔導工作,絕不能袖手旁觀。對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務的學生,也不能閑著,讓他們自由發揮,畫一畫自己喜歡的圖案、人物等。
6.五分鐘的作業評比。比誰寫得最快,誰寫得最好,誰的作業本最干凈等。
7.課結束前的這五分鐘,又讓學生回到唱唱跳跳的活動中,整堂課安排有條不紊,學生快樂而又不松散,師生互動,氣氛活躍,真是“快樂四十五,天天有進步。”
上一年級有30多天了,好開心呀。這里有我最可愛的小伙伴呢。還有我最敬愛的老師。還有我最愛的書本。我每天過著快樂的日子。心中那份快樂無言可擬。
早晨,我背著書包,昂首挺胸地向前方跑去。
一年級:文學煉成中
一、激發興趣是教師教好寫字的關鍵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興趣持續時間短,很難保持長久濃厚的學習熱情。教學中可以采用形式多樣的評比激勵。評比不但能調動學生練字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同學之間互相合作的集體意識。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采用了以下措施:①作業星級制度。每次作業面批時都讓學生把寫的字與范字進行比較,與上次作業進行比較,并給出相應紅星。一個單元進行一次小結性評比,8顆紅星以上的學生拿到一朵小紅花,學期末評出星級作業,并給予獎勵。千萬不能吝嗇自己筆下的五角星。②小組競賽。每節寫字課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寫字比賽(包括寫字的姿勢)。獲勝的小組每人得到一個“小動物”。③個人競賽。每個單元都進行一次寫字比賽,前三名的同學在學習園地展出,獲得進步獎的學生得到一個“小動物”。另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組織的各項書法競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
二、規范書寫是教師教好寫字的重點
1.要規范“雙姿”。“雙姿”即坐姿和握筆姿勢。好的“雙姿”是寫好字的基礎,也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對新入學的孩子就更應該把“雙姿”教育作為始學教育的重中之重來抓。筆者在一年級新生入學的第一天,就請他們觀察課文插圖并模仿:寫字時,作業本平放,頭正、肩平、背直,同時編寫了三個“一”的“寫字姿勢歌”――“手握筆背挺直,眼離書本約一尺,手離筆尖約一寸,胸離桌邊約一拳,做到三個一,字寫工整視力好。”初學寫字階段,動筆前,經常引導學生背背,再采用不同形式,落實到學生動筆過程中,逐一指導,隨時矯正。
執筆方法是否正確,對于學生以后的字寫得好不好起關鍵作用。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手指力度不夠,很多學生剛開始時執筆方法不正確,如果執筆方法不正確就會導致寫字姿勢的不正確,這樣寫字時間長了除了不能寫出一手好字,還會影響學生的身體發育和影響視力。因此指導執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環節。首先出示正確執筆圖,邊觀察、邊講解、邊做好示范,然后逐個觀察指導,對于習慣不好的學生,我手把手的糾正。不厭其煩地強調正確的寫字姿勢,時時提醒學生,時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姿勢和方法。只要老師不放松,孩子就不敢放松,久而久之,孩子正確的寫字姿勢就自然而然地養成了。
2.要規范基本筆畫和描紅訓練。古人習字有“永”字八法,其實就是“永”這個字的八個筆畫,分別是點為側、橫為勒、豎為弩、鉤為、提為策、撇為掠、短撇為啄和捺為磔。這也是我國書法的運筆法則。《法書苑》有言:“王逸少工書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可見練好基本筆畫是練字的關鍵。
翻閱低年級語文教材,我們不難發現小學生最初學的二十個字包括了漢字的絕大多數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折、勾”。每個漢字筆畫的書寫都錯落有致、形態萬千,因此,一年級學生初學寫字時,教師就該注重指導這些基本筆畫的運筆。為了讓學生提高興趣,集中注意,更快地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技巧,可專門編寫基本筆畫歌:如“點”的書寫小口訣――輕輕起,重重落,收筆時,回一回。學生在觀察、描紅、書寫等系列化訓練中,就能有效體會基本筆畫起筆一行筆一收筆的奧秘,感受方塊漢字區別于拼音字母的奇特魅力。
眾所周知,在書法學習上的第一階段便是描紅,學生描寫過生字后,在臨寫這個字比一開始就臨寫更容易把握住字的筆畫形狀、部位高低、間架結構等。因此,課堂上教師要舍得花時間對學生進行描紅訓練,并提出具體的描紅要求,做到粗細有變、筆筆吻合、一筆到位。描紅越扎實,轉為臨寫就越容易見效。
教師在寫字教學中就應遵循習字的規律,不必字字講解、筆筆分析,課文后面的生字指導學生認真寫,重在正確,二八個基本筆畫則反復練,20個基本字即合體字的構字部件和偏旁部首反復練,要求寫美觀。
三、持之以恒是教師教好寫字的保證
持之以恒不僅指孩子,還指向教師和家長。只有三者都持之以恒,才能讓孩子的寫字水平得到保證。語文教學中寫字教學的缺失,導致當前語文課堂中連寫字的時間都得不到保證,更不用提寫字的效果了。
筆者認為,每天語文課中十分鐘的書寫能否落實是關鍵。這10分鐘不僅是時間得以保證的要求,更體現了教師要對學生的書寫作具體化的指導。在實際寫字過程中,筆者認為老師要做到學期“三勤”,一是口勤:多提醒學生的寫字姿勢,多提醒不正確的寫字態度和多評析指導;二是手勤:多親手示范,多跟蹤指導;三是批改勤:只有跟上批改,學生才能及時改正不規范的地方,才能調動起練字的積極性。教師不厭其煩,學生自然也就不敢懈怠了。
平常在學校外總是看到孩子們不正確的寫字姿勢,或頭靠得太近,或站著寫字,甚至直接坐在出租車上寫字。可見孩子重要的習慣養成沒有得到家長的重視。小學一年級是學生形成良好書寫習慣的關鍵期,但一個班里那么多學生,老師心有余而力不足。要養成好的寫字習慣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能全靠老師,還需要家長的全力配合。筆者經常向家長宣傳良好寫字習慣培養的重要性,要求家長積極配合,與老師通力合作,齊抓共管。孩子的寫字情況教師也要及時反饋給家長,及時讓家長知道孩子的具體表現,那樣做才能很好地做到家校協作。
寫字教學的策略有很多,老師們一線教學的實踐也摸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要我們把握好課程標準的要求、用好教材、多動腦筋,就一定能在寫字教學中開拓出一片新天地的。
快樂的一家人
福建省安溪縣官橋鎮仙都小學三年級(1)班 林欣怡
我的一家三口人。爸爸是“雞神廚”,媽媽是“幽默豬”,我當然是“愛書狗”了。
爸爸是屬雞的,長得胖胖的很結實。“雞神廚”的廚藝棒極了,不管哪道菜,只要經過他的加工,就會變成美味佳肴。我和媽媽每一次都吃得津津有味。
你知道我家誰最幽默嗎?哦,非媽媽莫屬。“幽默豬”說出來的話總是讓“雞神廚”和我捧腹大笑。有一回,媽媽用水果、蔬菜說出了爸爸身體上每個部位――西瓜肚,冬瓜腿……我覺得媽媽說得太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