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馬的歇后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后語。漢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淀、淬煉、凝聚成絕妙的漢語言藝術。其中歇后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
螞蟻背田螺 - 假充大頭鬼
螞蟻嘴碾盤 - 嘴上的勁
螞蟻爬掃帚 - 條條是路
螞蟻關在鳥籠里 - 門道很多
螞蟻講話 - 碰頭
螞蟻尿書本 - 識(顯)字不多
螞蟻搬磨盤 - 枉費心機
螞蟻脖子戳一刀 - 不是出血的筒子
螞蟻拖耗子 - 心有佘而力不足
螞蟻搬家 - 大家動口
螞蟻拾蟲了 - 個個使勁
螞蟻背螳螂 - 肩負重任
螞蟻頭上砍一刀 - 沒血肉
螞蟻吃螢火蟲 - 亮在肚里
螞蟻戴谷殼 - 好大的臉皮
螞蟻搬泰山 - 下了狠心
螞蟻扛大樹 - 不自量
螞蟻頭上戴斗笠 - 亂扣帽子
螞蟻碰上雞 - 活該
螞蚱上豆架 - 借大架子嚇人
螞蚱馱磚頭 - 吃不住勁
螞蚱斗公雞 - 自不量力
螞蚱打噴嚏 - 滿口青草氣
螞蚱上豆架 - 小東西借大架子嚇子
螞蝗的身子 - 軟骨頭
螞蝗見血 - 叮(盯)住不放(比喻集中視力看)
螞蟻擋道兒 - 顛不翻車(比喻無關大局)
螞蟻抓上牛有尖 - 自以為上了高山
螞蟻講話 - 碰頭(比喻見面、相遇)
螞蟻搬家 - 不是鳳,就是雨(比喻事先有了預兆)
螞蚱上豆架 - 小東西借大架嚇人
螞蟻看天 - 不知高低
螞蟻爬樹 - 路子鄉()
螞蟻喝水 - 點滴就夠啦
【摘要】 目的 觀察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后海馬CA1區熱休克蛋白90 (HSP90)的表達。方法 應用免疫印跡法觀察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時間點海馬CA1區HSP90的表達。結果 缺血/再灌注30 min后HSP90的表達開始增高,6 h達最高峰,持續升高至第3天,6 h后HSP90的表達與對照組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關鍵詞】 腦缺血/再灌注;熱休克蛋白90;海馬CA1區
目前普遍認為熱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90,HSP90)是一類應激保護性蛋白。有文獻表明HSP90和相當數量的信號分子相互關聯,并通過對底物蛋白的作用,影響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由于HSP90屬應激反應蛋白,而海馬CA1區是大鼠腦缺血最敏感的區域,短暫性的腦缺血/再灌注(I/R)過程中,HSP90在海馬CA1區錐體細胞內的表達,是反映缺血敏感而可靠的指標。本實驗對腦缺血/再灌注過程中大鼠海馬CA1區HSP90的表達進行檢測并探討其在缺血性神經元損傷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材料 雄性SD大鼠,250~300 g,清潔級,徐州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anti-HSP90由Santa Cruz公司提供;二抗和標準牛血清白蛋白均購自美國Sigma公司。
1.2 實驗方法
1.2.1 動物模型制備 參照已建立的大鼠四動脈結扎模型[1],動物以20%水合氯醛( 300~3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分離雙側頸總動脈,電凝椎動脈。手術第2天動物分別在缺血前隨機分為假手術組及腦缺血/再灌注0 min、30 min、3 h、6 h、16 h、1 d、3 d組,每組5只;于清醒狀態下結扎雙側頸總動脈,全腦缺血15 min,然后再灌注。缺血時保持大鼠直腸溫度36.5~37.5℃,以體征表現判斷缺血模型的可靠性。假手術組不結扎雙側頸總動脈。
1.2.2 樣品制備 大鼠缺血15 min再灌注后,按照再灌注時間的不同,斷頭快速取腦,分離雙側海馬,沿海馬裂將CA1區分離出來,置液氮中凍存備用。以下操作均在冰水浴中進行:從液氮中取出海馬CA1區加0.8 ml勻漿緩沖液,用Glas-Col勻漿器高速勻漿(10 s×12次),4℃下800 g離心15 min,移取上清液(主要為胞質部分),測蛋白后分裝,置-80℃冰箱待用。
1.2.3 蛋白含量測定 按Lowry等[2]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為標準蛋白。
1.2.4 免疫印跡法 按Hu等[3]方法,等量蛋白樣品經10% 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分離后,以半干轉法電轉移至NC膜上。轉移后的NC膜經3% BSA封閉后加入稀釋好的一抗,4℃過夜。用洗滌液洗膜,加入相應的二抗,室溫孵育2 h,以NBT/BCIP顯色,水洗終止反應,掃描顯色條帶并以LabWorks軟件分析處理。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統計分析軟件Sigma Stat 3.2處理,以±s表示,采用q檢驗(Newman-Keul test),P
2 結 果
按I/R時間的不同,對各組海馬CA1區的HSP90進行免疫印跡檢測,結果發現從I/R 30 min開始HSP90的表達開始增高,6 h達最高峰,并持續升高至第3天,而且I/R 6 h組與假手術組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3 討 論
HSP90作為分子伴侶中的一員,在進化上高度保守,人體細胞內HSP90分為α型和β型,兩者間同源性為84%,其共同結構特征為N 端含有ATP酶結合位點,C端則含有形成HSP90同源二聚體所必需的由19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結合亞單位[4]。HSP90的底物多為涉及信號傳遞的蛋白質,HSP90對其穩定性和活性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有研究表明HSP90的分子伴侶功能需要ATP的結合和水解,同時依賴于不同的輔助伴侶分子構成伴侶蛋白復合體[5]。依結合ATP/ADP狀態的不同以及輔助伴侶分子的不同,HSP90對底物蛋白發揮著截然相反的調節作用。當ATP與HSP90結合時,HSP90與p23和p50Cdc37形成伴侶復合體,該復合體有助于HSP90底物蛋白的穩定及活性;而當HSP90與ADP結合時,HSP90與HSP70以及p60Hop形成的伴侶復合體卻促進底物蛋白的泛素化并經蛋白酶體通路降解[6]。新近的研究表明HSP90和輔助伴侶分子p50cdc37還參與了對JNK及p38上游激酶MLK3 (mixed lineage kinase3)穩定性和活性的調節,當HSP90功能受到抑制時,MLK3激酶水平明顯降低,TNFα誘導的MLK3及JNK的活化隨之被阻斷[7],這一結果提示可能一些促進凋亡的蛋白質同樣受到HSP90伴侶功能的調控。本實驗結果表明,腦缺血/再灌注誘導了海馬CA1區HSP90的過表達,HSP90的過表達參與了腦缺血的病理與生理過程,其原因可能與促凋亡通路JNK信號通路相關,也可能與腦缺血后神經細胞的內源性保護機制有關。
【參考文獻】
[1] Pulsinelli WA, Brierley JB. A new model of bilateral hemispheric ischemia in the unanesthetized rat [J] . Stroke, 1979,10(3):267-272. [2] Lowry OH, Rosebrough NJ, Farr AL, et al. Protein measurement with the Folin phenol reagent [J]. J Biol Chem, 1951,193(1):265-275.
[3] Hu BR, Wieloch T.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and activat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 the rat brain following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J]. J Neurochem,1994,62(4):1357-1367.
[4] Young JC, Moarefi I, Hartl FU. Hsp90: a specialized but essential protein-folding tool [J]. J Cell Biol, 2001,154(2):267-273.
[5] Panaretou B, Prodromou C, Roe SM, et al. ATP binding and hydrolysis are essential to the function of the Hsp90 molecular chaperone in vivo [J]. EMBO J,1998,17(16):4829-4836.
[6] Pratt WB, Toft DO. Regulation of signaling protein function and trafficking by the hsp90/hsp70-based chaperone machinery [J]. Exp Biol Med (Maywood), 2003, 228(2):111-133.
關鍵詞:關聯理論;歇后語;對外漢語教學;認知環境
中圖分類號:H021
一、關于歇后語
歇后語是中國語言文化中極其特殊的一部分,但是無論對中國學生還是對來華留學生來說,教學活動中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沒有凸顯出來。對于從小受中華文化熏陶的中國學生而言,即使沒有列為專題講授,大家對它并不陌生。但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來華留學生對歇后語這一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語言形式的理解非常吃力。但是如果通過把關聯理論中的認知環境應用到對外漢語歇后語教學中,從認知環境的三個組成部分――百科信息、邏輯信息和詞匯信息則可以幫助來華留學生加強對歇后語的認知與理解。
歇后語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句話,前一部分像謎面,后一部分像謎底,通常只說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外甥打燈籠――照舊(舅)”,[1] 它具有兩大特點,其一是諧音和比喻,其二為會意。目前,國內語言學界把歇后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研究甚少。但是,隨著國際漢語熱的出現,中國在世界各地建立起越來越多的孔子學院,國外留學生也不斷進入中國,他們不僅為掌握漢語語言,更重要的是為了解研究漢文化以及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所以,在漢語教學中適當的將歇后語作為其中的教學內容,無疑是值得嘗試和探索的方式方法,這既是當前跨文化交際的需要,也是對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必要途徑。
二、關聯理論對歇后語教學的啟示
關聯理論(relevance theory)早在1986年由法國學者Sperber 和英國學者Wilson兩人聯名出版的《關聯性:交際與認知》一書中提出。Sperber和Wilson先生主要從人類認知的角度對會話含義進行了解釋,他們認為人類交際是一個明示――推理過程。也就是說話人用明白無誤的明說表達自己的意圖(明示),而聽話人則從說話人明示的信息中推斷說話人暗含的意圖(推理),其模式被稱為“明示――推理模式”,從而建立起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信息交際和互相理解的過程。[2]
關聯理論用人類的認知去解讀語言交際的。交際中每一個人的認知語境(cognitive environment)包括百科信息(encyclopedia information)、邏輯信息(logical information)和詞語信息(lexical information)。而這三種信息是我們在語言學習中的必備知識。由于各人認知結構不同,由這三種信息組成的認知環境也就因人而異,對話語的推理自然就會得出不同結果。因此,為達到交際成功,“互明”就十分關鍵。[3] 因此,關聯理論在對外漢語的歇后語教學中有一定的啟示性。
歇后語是漢語語言有的一種語言形式,英語中沒有完全對應的替代詞,偶見詞典中出現“sequels”作為歇后語的英譯詞,但它卻不是“歇后語”的等譯詞,因此,歇后語對于來華留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語言文化形式,教師需要加強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認知環境,將歇后語從關聯理論認知環境的三種構成信息――邏輯信息、百科信息和詞匯信息著手進行解讀,加強留學生歇后語的認知語境,最終達到了解中國這種最特殊而又普遍的語言形式的目的。
1、從邏輯信息角度對歇后語的詮釋
根據關聯理論,聽話人根據說話人所提供的顯映方式結合其原有認知環境的舊信息對話語信息進行推理,在推理中便使用到了邏輯信息。如“聾子的耳朵――擺設”,“閻王爺貼告示――鬼話連篇”,在歇后語中如謎面的前一部分就是說話人所提供的信息,聽話人要理解這兩個歇后語就需要用自身的邏輯信息進行推理。這種邏輯信息其實是一種語義推演,它一方面體現的是某一國家人民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各人不同的智力反映。如外國朋友聽到“聾子的耳朵”,他的推理可能會是“聾子的耳朵”就是“聽不見”。但是,根據中國人的思維進行推理,聾子的耳朵雖然是“擺設”――聽不見,但有沒有它可大不一樣,有了它至少沒有缺少器官,起到“裝飾”作用,所以這樣的耳朵就是“中看不中用”――擺設。再看“閻王爺貼告示”,閻王爺就是鬼界的領導,也即西方人想象中的“惡靈之首”,那么閻王爺張貼白紙黑字的公文,當然就是“鬼話連篇”了。所以當我們對來華留學生講解具有會意特點的歇后語時,教師需要講解歇后語謎面的本意,然后調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理解歇后語的真實意思。
2、從百科信息角度對歇后語的詮釋
百科信息是存儲于人腦中對關于文化科學系統的知識。對于聽話者來說這是最容易顯映的信息,但是因為每個人對文化科學知識掌握的重點、深度不同,因此各人對歇后語的理解與反映也不同。百科信息在理解歇后語中至關重要,如“過河的卒子――只能前進不能后退”,“ 螃蟹與蛇為伴――橫行霸道”,這兩個歇后語需要學習者有寬泛的常識才能領悟謎底的真正意義。如果學生不懂中國象棋的下棋規則,以及蛇、蟹的行走方式,那么教師如有這樣的暗指便是“水泊梁山的軍師――吳用(無用)”了。因此,如果學生的百科知識較為豐富,那么這樣的歇后語經教師簡單指點后學生便會恍然大悟。或者對外漢語教師首先要教授留學生相關的背景知識,如中國象棋的產生、發展、在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由象棋所形成的一些俗語,如“老將出馬,一個頂倆”,“一招不慎,滿盤皆輸”等在中國婦孺皆知,但是對于外國人來說,卻很難理解。有些蘊含百科信息的歇后語也經常是比喻式的,教師在授課時需要讓學生明白普遍的百科知識,然后通過比喻句式為其講解,學生才會迅速領會和掌握更多的歇后語表達方式和幽默風趣的語言形式。
3、從詞匯信息角度對歇后語的詮釋
詞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聽話人對漢語詞匯的掌握。詞匯信息體現在歇后語教學中,則需要把握漢字的構成特點和詞匯的諧音等知識,如“巨木――水到渠成”,“ 六月里戴手套――保手(守)”。第一個歇后語是一個關于“渠”字形體構造的歇后語,這越來越成為來華留學生很感興趣的一種記憶漢字方法。此外對外漢語教師經常在教授“臭”字時會使用與之相關的一個歇后語就是“自大一點兒――臭”,這是留學生包括本族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漢字習得方式。第二個是詞匯諧音歇后語,“六月里戴手套”,手套是用來保護手的,但是在六月的暑天戴手套,顯然給人滑稽的印象,因此諧音為“保守(手)”,指跟不上形勢,思想守舊。這種構字法歇后語和諧音歇后語是來華留學生最能接受的一種形式,其認知過程也是根據詞匯信息進行推測理解的,在這種過程中,留學生可以學到更多漢字中的獨體字、合體漢字和同音字等。
4、從百科、邏輯和詞匯信息整合的角度對歇后語的詮釋
用關聯理論來解讀歇后語的時候,不僅局限于上述三種簡單的認知環境下的舊信息幫助留學生學習歇后語。它們可能是其中任意兩種信息的組合構成聽話人的舊信息。如“八戒――悟能(無能)”,即為百科信息和詞匯信息的組合;“瞎子――盲人(忙人)”,為邏輯信息和詞匯信息的組合;“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是百科信息和邏輯信息的組合。還有一種最復雜的就是三種信息的整合用于解讀一個歇后語,如“孔夫子的包――書袋子(書呆子)”,“老太太的腳――小足(小卒)――窩囊一輩子”。理解這兩個歇后語需要學習者既有百科知識、邏輯知識還要有詞匯知識。對于中國人來說,這些歇后語都是人們隨口而出,較易理解的一種熟語形式,不存在什么疑問。但對于留學生來說,教師需要向學生提供諸多的信息幫助學生完成推理過程,直到最終領悟。如果留學生連孔子(孔夫子)這樣基本的歷史文化常識百科信息都不了解,即使他有著相關的詞匯信息,即“袋”與“呆”的諧音,他也無從獲得邏輯信息以徹底理解這個歇后語所要表達的深層意思。同時如“老太太的腳――小足(小卒)――窩囊一輩子”這個歇后語可以說含有兩個謎面,所以也就含有兩個謎底,前一謎底做為后一謎底的謎面最終導出所要表達的思想。留學生要理解這個歇后語,一定要明白為什么老太太的腳是“小足”。如果學生不懂中國社會歷史上曾有過“裹腳”、“三寸金蓮”的“審丑”文化,不知道中國的象棋文化,那么他便無法繼續通過“諧音”、“比喻”方式進而推理出“窩囊”的結論。所以,這兩個歇后語就需要有三種信息的整合才能讓留學生明白其真正的意思,也能讓聽話人據此推導出它的“謎底”。
總上述,歇后語蘊涵著濃厚的民族氣息,是中華民族語言修辭的精華,它以看似平淡無奇的方式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崇高智慧,也是人們對世界認識與思索的一種獨特方式。關聯理論作為語用學核心的一部分,長期以來受到許多學者的重視,而任何理論只有將其應用于實踐,才能充分體現其重要性。將關聯理論應用于歇后語教學中不僅很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優秀的語言文化,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教師在教學方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通過歇后語這種豐富活潑的語言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一步培養他們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大詞典 (修訂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96年第3版.
話說公元2009年3月27日下午第二節課,常熟市報慈小學四(5)班內“掌聲震天”——三國大pk拉開了序幕。陰險狠毒但又有軍事才能的魏王曹操由我們班的學習委員李星鋒擔任,求賢若渴、胸懷大志的蜀王劉備由我們的小隊長劉晟擔任,沒有主見的孫權由數學課代表沈嘉程擔任,他們各自帶著兩位“軍師”披掛上陣了。
第一回合三國知識賽。第一場必答題讓“魏國”搶先了一步;第二場搶答題“魏、蜀”兩國打平,吳國暫時落后;第三場選答題,“蜀國”和“魏國”保持領先。
第二個回合三國成語和歇后語賽。“蜀國”在三國成語賽后比分領先,位居第一。可在三國歇后語賽中被魏國甩在后面,因為魏國的軍師李一辰實在厲害,一口氣連說了四、五個關于三國的歇后語,比分一下子竄上了好幾百分。
到了激動人心的最后一個回合——表演三國故事了,這可是關系著整場比賽勝負的關鍵局。“吳國”表演的是《群英會蔣干中計》,他們的表演得有聲有色。“魏國”表演的是《呂布喪命白門樓》,他們生動、詼諧、活潑的表演贏得了陣陣笑聲和掌聲。“蜀國”表演的是《兄弟相全》。哇噻,蜀國全體子民都上陣了!他們認真地表演著,同樣博得了熱烈的掌聲。連唐老師看了都連連點頭,最后她大聲宣布:魏、蜀、吳三國各加1000分!這樣比分和上一局一樣,也就是“魏國”勝出了。
盧溝橋的獅子歇后語:
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
包含動物的歇后語:
大門口的石獅子——成雙成對
挨打的狗去咬雞 —— 拿別人出氣
挨打的山雞 —— 顧頭不顧尾
挨了棒的狗 —— 垂頭喪氣;氣急敗壞
挨了刀的肥豬 —— 不怕開水燙
挨了霜的狗尾巴草 —— 蔫了
矮子騎大馬 —— 上下兩難;上下為難
按雞頭啄米 —— 白費心機(比喻不能強迫人去做不愿做的事。)
按著牛頭喝水 —— 勉強不得
案板上的狗肉 —— 上不了席
八匹馬拉不開 —— 難分難解
八月十五捉兔子 —— 有你過節,無你也過節(比喻有沒有無關大局。)
叭拉狗蹲墻頭 —— 硬裝坐地虎(比喻冒充豪紳)
叭拉狗掀門簾 —— 全仗一張嘴
叭拉狗咬月亮 —— 不知天多高(比喻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非常不自量力
把牛角安在驢頭上 —— 四不像
白鶴站在雞群里 —— 突出
斑馬的腦袋 —— 頭頭是道
半空中騎馬 —— 騰云駕霧
半天云里跑馬 —— 露馬腳
半夜雞叫 —— 亂了時辰
報曉的公雞 —— 叫得早
抱木偶打狗 —— 把你不當人
抱窩雞帶崽 —— 可忙啦
抱著老虎喊救命 —— 自找死
豹子借豬狗借骨 —— 有去無回
背著牛頭不認賬 —— 死賴
被打敗的公雞 —— 垂頭喪氣
被迫打的老鼠 —— 見洞就鉆
被窩里喂虎 —— 害人又害己
被追打的老鼠 —— 見洞就鉆
笨狗攆(nian 追趕)兔子 —— 不沾邊;挨不上
笨牛吃麻雀 —— 不好捉弄
笨豬拱蒺藜(ji li一年生革本植物。果皮有尖刺) —— 自找苦吃
崩了群的馬 —— 四處逃散
逼公雞下蛋 —— 故意刁難;辦不到
逼著牯牛(公牛)生子 —— 強人所難
壁上的春牛 —— 離(犁)不得;跟(耕)不得
冰凌上跑馬 —— 站不住腳
玻璃耗子琉璃貓,鐵鑄公雞銅羊羔 —— 毛不拔
剝皮的狗頭 —— 太露骨
跛腳馬碰到瞎眼騾 —— 難兄難弟
跛腳馬上陣 —— 沒有好下場
跛子騎瞎馬 —— 各有所長
不大不小的老鼠 —— 最刁
不倒翁騎兔子 —— 沒個老實勁兒
不叫喊的狗 —— 暗里傷人
布袋里裝牛角 —— 內中有彎
才出殼的雞子 —— 嫩的很
裁縫打狗 —— 有尺寸(比喻辦事有分寸。)
踩虎尾,踏春冰 —— 冒險
蒼蠅飛進牛眼里 —— 找累(淚)吃
蒼蠅給牛抓癢癢 —— 無濟于事
蒼蠅進虎門 —— 不夠塞牙縫
蒼蠅嘴巴狗鼻子 —— 真靈;靈的很
草堆里蹦出個兔子 —— 你也算個保鏢
豺狗吃瘟雞 —— 弱肉強食
豺狼朝羊堆笑臉 —— 陰險歹毒
豺狼請兔子的客 —— 沒好事
饞狗等骨頭 —— 急不可待
長蟲(蛇)吃棒槌 —— 直脖啦
長疔瘡的癩皮狗 —— 走到哪臭到哪;走一路臭一路
長頸鹿進馬群 —— 高出了頭
長頸鹿進羊群 —— 高出一大截;非常突出
長就的牛角 —— 值(直)不得;直不了
長了兔子腿 —— 跑得快
車后拴小牛 —— 歹毒(帶犢)
扯著老虎尾巴喊救命 —— 找死
陳世美做附馬 —— 喜新厭舊
稱秸稈兒扎的雞 —— 插翅也難飛
趁圪臺(ge toi小土丘)下馬 —— 自找臺階
城隍爺的馬 —— 樣子貨
城樓上看馬打架 —— 與我無關;與己無關
城頭上跑馬 —— 兜圈子
吃狗肉喝白酒 —— 里外發燒
吃過屎的狗 —— 嘴巴臭
吃了雞下巴 —— 愛搭嘴
吃了砒霜(pi shuang砷的氧化物。劇毒)的老母雞 —— 抬不起頭來
吃了砒霜毒狗 —— 害人先害己
吃了魚鉤的牛打架 —— 勾心斗角
吃了豬下巴 —— 愛搭嘴
吃屎狗難斷吃屎路 —— 本性難移
沖溝里放牛 —— 兩邊吃(比喻兩面受益,好處很多。)
抽了脊梁骨的癩皮狗 —— 扶不上墻
臭狗舍不得臭屎坑 —— 本性難移
出得龍潭,又入虎穴 —— 禍不單行;躲了一災又一災
出洞的老鼠 —— 左顧右盼;東張西望
出鍋的燒雞 —— 窩著脖子別著腿
初生的牛犢 —— 不怕虎
穿了鼻子的牛 —— 讓人牽著走
船頭上跑馬 —— 走投無路
窗戶上畫老虎 —— 嚇不了誰
床底下關雞 —— 提(啼)醒你
瓷公雞,玻璃貓 —— 一毛不拔
瓷器店里的老鼠 —— 打不得;碰不得
糍耙(ci ba)打狗 —— 沾上了
從狗洞里爬出來新郎 —— 不走正道
醋熘豬苦膽 —— 又苦又酸。
竄蛇盯小鳥 —— 列奏(逮住)
脆瓜打狗 —— 零碎
打敗的鵪鶉斗敗的雞 —— 上不了陣勢
打斷脊梁骨的癩皮狗 —— 腰桿子不硬
打狗不贏咬雞 —— 欺小怯大
打狗看主人 —— 勢利眼
打了兔子喂鷹 —— 好處給了惡人
打蛇不死打蚯蚓 —— 怯大欺小
打蛇不死 —— 后患無窮
打蛇打到七寸上 —— 正好;恰到好處;擊中要害;抓住了關鍵
打蛇打七寸 —— 攻其要害
打蛇隨棍上 —— 因勢利導,
打死老鼠喂貓 —— 好一個,惱一個
打兔子捉到黃羊 —— 撈外快;格外
打著公雞下蛋 —— 強人所難
打著兔子跑了馬 —— 得不償失
大白公雞下花花蛋 —— 離奇;太離奇
大車后面拴小牛 —— 歹毒(帶犢)
大蟲(老虎)吃耗子 —— 囫圇(hu lun完整;整個兒)吞
大蟲借豬 —— 有借無還
大蟲口里奪脆骨,驪龍頜下取明珠 —— 好大膽;好大的膽子;找死
大蟲頭,長蟲(蛇)尾 —— 虎頭蛇尾
大刀斬小雞 —— 小題大作()
大公雞吃米 —— 不計其數
大公雞打架 —— 全仗著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