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西湖職高

西湖職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西湖職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西湖職高范文第1篇

我科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應用高頻噴射呼吸機搶救治療28例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8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男26例,女2例,年齡35~83歲,平均68歲。Ⅰ型呼吸衰竭患者10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8例。均應用江西第五機床廠KRⅢ(MC)型噴射呼吸機正壓通氣給氧,壓力選擇0.04~0.08MPa,頻率選擇90~120次,同時予以持續氣道濕化。使用時間為3~21d,平均7d。

28例呼吸衰竭患者經高頻噴射呼吸機通氣給氧者,除2例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以外,其余26例患者呼吸困難、胸悶、紫紺等癥狀得到改善,監測血氧飽和度提高到95%以上,血氣分析結果示動脈血氧分壓逐漸上升,二氧化碳分壓逐漸下降至正常。

2 護理措施

2.1 治療前護理

(1)熟悉高頻噴射呼吸機的性能、適應證,并熟練操作,掌握常見故障的原因及解決辦法。應用之前檢查呼吸機是否定好,各管道連接是否正確。

(2)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病程長,病情反復,發作時感呼吸困難,有瀕危感、窒息感,往往存在焦慮、煩躁心理,應耐心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給予安慰、支持。上呼吸機前主動向患者及家屬講清使用呼吸機的目的、操作步驟,操作中的配合要求,插入鼻導管長度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的信任與合作,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治療中護理

(1)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神志的變化。在高頻噴射呼吸機通氣給氧的基礎上持續心電監護,嚴密觀察患者神志、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及時監測動脈血氣變化。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2)嚴密觀察患者呼吸困難、胸悶、紫紺等癥狀有無改善,患者使用呼吸機是否舒適,插入鼻導管的長度是否達到5~8cm。及時調整送氣壓力、送氣頻率等參數,保證有效通氣給氧及患者舒適度。

(3)保證氣道通暢。應用高頻噴射呼吸機容易造成患者呼吸道水分丟失,致痰液干燥粘稠不易咳出,因而在使用高頻噴射呼吸機時必須同時予以氣道濕化。可用0.9%NaCl 500ml+慶大霉素8萬U,氨茶堿0.25g,以6~8滴/min的速度滴入氣道。密切觀察氣道濕化液體通暢情況。若濕化液體滴入不暢,可能為氣道壓力過大,將鼻導管重新插入。

(4)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鼓勵并指導患者有效咳嗽、排痰,效果不佳時,協助叩背排痰。方法是將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狀叩打背部,從內向外,自上而下,以患者不感到疼痛為限,借助震動使用肺部及氣管內的分泌物松脫利于排出。也可給予霧化吸入。當患者不能配合排痰時,用電動吸引器吸取痰液。

2.3 撤機前的護理

(1)當患者紫紺改善,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明顯好轉,呼吸衰竭得到控制,可將持續高頻噴射呼吸機通氣改為間斷使用,并根據病情,逐漸縮短使用時間,直至改為低流量吸氧。避免患者對呼吸機產生依賴及二氧化碳蓄積。然后,逐步加強患者吸氣方法的訓練,指導使用縮唇呼氣法和腹式呼吸法。

(2)解除患者的依賴心理。長期應用機械通氣,患者習慣于被動輔助呼吸,多對機械通氣有依賴心理,對撤離機械有恐懼感,擔心呼吸困難和窒息的發生。因而應對患者作充分的解釋工作,解除其思想負擔。

3 討 論

高頻通氣是在氣道開放的狀態下,利用高壓氣源(高壓氧氣或壓縮空氣)的高速氣流,通過電子線路的自動控制,將氣體有節律的噴入氣道,使肺擴張,以達到氣體交換的目的。在給患者行高頻通氣時,應注意對患者血氣進行監測,定時做好血氣分析,并備好應急替代設備,以防患者因二氧化碳蓄積而產生的意外。

西湖職高范文第2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87

整個CT增強掃描中,護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安危與掃描質量,注重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是保證護理安全,提高服務質量與患者滿意度的先決條件。在CT增強患者的護理工作中注重細節護理,近2年有3012例患者順利完成檢查,11例發生輕度不良反應,7例碘對比劑輕度外滲,積極處理無留后遺癥,無1例發生空氣栓塞、嚴重過敏反應,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

資料與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3月增強掃描的患者3012例,年齡6個月~89歲。所有病例均選用非離子碘對比劑:優維顯或碘海醇,用藥前認真做好碘過敏試驗,并與患者或監護人簽署“碘對比劑使用患者知情同意書”。用懸吊式Stellant D型雙針筒注射器推注對比劑,西門子64排螺旋CT進行多期掃描。

護理體會

注重細節護理保證護理安全:①認真接診每一位患者:評估其身體狀況,查看傷口滲液滲血情況、查看患者各種管道是否通暢、對患者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為輕松應對做好準備。對于病情較重或需要較長時間進行檢查的患者,最好有經治醫生進行陪護,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隨時給予救治,必要時停止檢查,確保患者在CT檢查過程中的安全。②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和操作流程:由于增強掃描需用高壓注射器快速(2~5ml/秒)注射對比劑,所以吸藥前要認真查對患者的姓名及藥名,檢查藥液有無混濁沉淀、瓶口有無松動,注射前檢查注射器是否正常、連接管是否緊扣、排盡針筒、連接管的空氣,防止空氣栓塞。檢查靜脈留置針位置正確固定良好,為確保對比劑不漏出,注射前試注生理鹽水2~10ml,因為中、重度外滲可能造成外滲局部組織腫脹、皮膚潰瘍、軟組織壞死和間隔綜合癥。③護理危險預見性的管理:雖然使用碘對比劑的不良反應通常是輕到中度且是短暫的,但是嚴重和危機生命以及死亡的病例也曾有報道[1~3]。所以使用對比劑前必須準備好急救物品,注射時通過掃描視窗密切觀察患者的細微變化,以便及早發現病情變化,及時處理確保患者的安全。④熟悉患者病史和全身情況,正確掌握碘對比劑的禁忌癥[4,5]:嚴重甲狀腺功能亢進表現的患者不能使用含碘對比劑。⑤全程的心理護理:增強患者的心理護理至關重要,當患者得知做檢查尚須簽字時,多會有一定的顧慮[6]。作為護理人員就有必要為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解釋用藥的作用和必要性,從正面的良好的方面給患者必要的解釋,向患者介紹應注意的事項,這樣交談既可滿足其心理需要,又可起到穩定情緒的作用。

注重細節護理提高患者的滿意度:①以患者為中心:當患者進入CT室做準備時,整個機體對CT室的環境、設施都處于陌生狀態,工作人員要主動熱情接待患者,態度要認真和藹,使患者感覺到被關心、被重視、被理解、被尊重,從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②做好基礎護理:因為越是基礎性的護理,患者和家屬越能看懂,你做的越精越細越到位,患者對你的評價就越高,滿意度也就越高。所以護士在為患者靜脈穿刺前要告知,為方便掃描和防止藥物外滲選擇上肢粗、直、彈性好和易于固定的血管,并選用與注射流率匹配的套管針穿刺,以取得患者的理解。穿刺時要細致操作、盡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為了防止藥液外漏穿刺時見回血后拔出針芯再平行推進1~2mm。

注重細節護理保證掃描質量:①有效的護患溝通:推注藥物時多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發熱感,個別患者還會出現注射部位的痛感,如有惡心等輕微不適時囑患者深呼吸,感覺呼吸困難、寒戰等要及時向醫護人員示意,在沒有不適的情況下,不要隨便示意停機,以免延誤最佳掃描時機。②嫻熟的專業技術和高度的責任心:CT室的護士還應具備一定的影像專業知識。碘對比劑用量和注射速度取決于年齡、體重、檢查部位、診斷目的。必須熟練掌握并嚴格遵照執行。

注重細節護理提高護理質量:①熟知藥物的相互作用,針對性的為患者提供相應的健康教育指導。②全程的健康教育指導:使用碘對比劑者24小時內給予水化。囑患者檢察后5~8小時飲水1000~2000ml,以加速對比劑的排泄[7]。檢察完畢留針觀察30分鐘方可離開檢察室,交代患者離開后出現異常感覺及時就醫。

護理細節和護理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注重護理細節,強化質量意識,規范護理行為,對提高護理質量、防范差錯事故及糾紛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護理細節與護理技術操作質量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的過程中,能否達到護理質量標準,注意細節與不注意細節將有很多的差距。

綜上所述,整個CT增強掃描中,護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均有可能涉及到安全問題,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安危與掃描質量,要求CT室護理人員應具備高度責任心和嚴謹的工作態度,精湛的護理操作技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注重細節護理就能保證護理安全,提高服務質量與患者滿意度。近2年有3012例患者順利完成檢查,11例發生輕度不良反應,7例碘對比劑輕度外滲,積極處理無留后遺癥,無1例發生空氣栓塞,嚴重過敏反應,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永東.碘海醇注射液致呼吸抑制死亡1例[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4,23(2):125.

2 陳澤蓮,黃娟,管枚,等.碘海醇注射液致呼吸心跳驟停死亡1例[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7,26(2):157.

3 李潤平,夏新.碘普羅胺370致過敏性休克死亡[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7,9(5):360.

4 idmark JM.Imaging-related medications:a class overview [J].Porc(Bayl Univ Cent),2007,20:408-417.

5 orcos SK,Thomsen HS.European society of urogenital radiology guidelines on administering contrast media[J].Abdom Imaging,2003,28:187-190.

西湖職高范文第3篇

[Abstract] Objective:Analysis of pediatric clinical nursing points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aused by high fever and nursing effect.Methods:Choose our hospital 72 cases of children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aused by high fever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in February 2014 to June 2015),it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the control group of 36 patients with primary care,experimental group based on 3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ed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observation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aused by high fever high fever relief time,recovery rate and the length of time in a week.Results:Recovery rate(77.78%),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 week group(94.44%),and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aused by high fever high fever relief time and hospital sta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 0.05).Conclusion:In view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of children with high fever caused by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effect is remarkable,can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children and promote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

【中?D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01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在臨床中屬于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病毒及細菌感染所致,病情較輕者僅會出現呼吸道癥狀,癥狀較重者會出現高熱癥狀,屬于重癥范疇[1],若不及時治療,將會導致高熱驚厥的出現,嚴重影響患兒的成長發育。我院針對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患兒采用優質護理,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72例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患兒作為本次觀察對象(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隨機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36例患兒中,男性患兒20例,女性患兒16例,年齡1至12歲,年齡均值為(6.52±2.13)歲;實驗組36例患兒中,男性患兒21例,女性患兒15例,年齡1至11歲,年齡均值為(6.50±2.10)歲。

對兩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均衡性檢驗后發現,統計學無意義(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36例采用基礎護理,主要包括藥物護理、身體護理及常規降溫護理等;實驗組36例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優質護理,主要包括體溫護理、環境護理、優質身體護理、心理護理、預防并發癥護理、生活護理等,優質護理不僅能有效幫助患兒迅速降溫,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及住院時間,為患兒家屬減輕醫療負擔。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患兒高熱緩解時間、一周內恢復率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對兩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患兒的觀察指標進行統計學處理。一周內恢復率為計數資料,采用檢驗;高熱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結果

兩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患兒高熱緩解時間、一周內恢復率及住院時間存在顯著差異(p

3.討論

小兒呼吸道感染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患兒出現高熱癥狀,高熱會導致患兒身體機能嚴重受損,可能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出現。因此,采用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療效果。優質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體溫護理:主要為物理降溫,用浸過冷水的毛巾擰干后(冰塊)敷于患兒額頭,將患兒小腿、手及雙前臂浸泡在40度左右的熱水中,一次20分鐘,每天3次,降溫期間多給予溫水進行服用;若物理降溫效果不佳時,可遵循醫囑給予適量布洛芬口服混懸液或小兒布洛芬栓直腸給藥進行降溫[2]。

(2)環境護理:保持病房環境干凈衛生,保持室內通風,保證適宜的溫度及濕度,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5度左右,將室內濕度控制在50%左右[3],對患兒家屬講述室內溫度、濕度對降溫的重要性,讓患兒家屬配合醫護人員進行降溫工作。

(3)優質身體護理:患兒高熱時,口腔粘膜較為干燥,極易受損引起細菌感染現象出現,因此,護理人員應叮囑患兒家屬喂飯或喂奶后立即為患兒喂適量白開水,必要時可給予生理鹽水擦拭患兒口腔;在降溫過程中加強對患兒皮膚的護理,將降溫時濕透的衣服及時進行更換,避免出現著涼等病癥[4]。

(4)心理護理:針對患兒家屬給予心理疏導,告知其高熱?儆誄<?病癥之一,解答患兒家屬的疑問,傾聽其內心想法,緩解其負面情緒及心理壓力;針對患兒,多與患兒進行溝通交流,多與患兒互動,進行小游戲或小問答,給予患兒一定的獎勵及鼓勵,緩解其對醫院及醫護人員的恐懼感。

(5)預防并發癥護理:加強對患兒的巡視,特別是夜間巡視,嚴密觀察或采用一對一的專人護理進行監測,在護理服務臺準備好急救物品,患兒一旦出現驚厥現象,及時進行處理并報告醫師。

(6)生活護理:患兒在高熱時,極易大量流失體內水分,因此及時補充水分能防止患兒發生脫水現象,給予患兒食用富含營養、蛋白質等食物,禁食油膩、上火食物,提高患兒的抵抗力及免疫力,保持患兒身體清潔與衛生,告知患兒家屬遵醫囑給患兒服用藥物,不可自行停藥、減藥。

西湖職高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85.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03-0345-01

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又名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變異株(PRRSV)引起豬的一種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以繁殖障礙、呼吸困難、耳朵藍紫、并發其他傳染病為主要特征[1]。該病毒傳染性很強,受感染的豬場仔豬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達50%以上,妊娠母豬流產率可達30%以上,育肥豬、種公豬也可發病死亡。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列為二類動物疫病。2007年夏秋季節,景東縣的部分地區豬群出現了以高熱、厭食或不食、眼結膜炎、咳嗽、喘等呼吸道癥狀,后軀無力,不能站立或搖擺等神經癥狀,以及高死亡率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種新的傳播病。經采取病料送檢,證實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變異株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目前,該病已成為景東縣養豬業的主要傳染病之一,是全縣重大動物疫病強制預防的病種。

1病原

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是一種免疫抑制病,臨床上常繼發豬瘟、豬細小病毒、豬偽狂犬、豬附紅細胞體病、豬鏈球菌病等其他病原感染,病毒分為歐洲型和美洲型,我國流行的豬藍耳病病毒屬于美洲型。通過血清中和試驗與基因序列分析,確定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病毒為美洲型PRRSV。其非結構蛋白(NSP2)存在2處不連續的缺失,其缺失位點為第481位和532~650位氨基酸;3′UTR非編碼區第17位堿基缺失;其他基因未見缺失。將分離鑒定后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病毒NVDC-JXAI株回歸動物,在實驗條件下,可導致1~3月齡仔豬100%發病,50%~100%死亡,豬的死亡率與日齡密切相關。

2流行病學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不是人畜共患病,豬藍耳病病毒不感染人。豬是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唯一宿主,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該病在通常情況下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但夏秋季多發,高溫高濕是發生的誘因之一。各種年齡和種類的豬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豬和1月齡的仔豬最易感染。本病傳播迅速,主要經呼吸道感染,當健康豬與病豬接觸,如同圈飼養、頻繁調運、高密度集中等,更容易致本病發生和流行。散養豬群,豬場衛生條件較差,飼養管理不良,高溫高濕,飼養密度過大,會加大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潛伏期為仔豬2~4 d,懷孕母豬4~7 d。

3臨床癥狀

該病以母豬繁殖障礙和仔豬呼吸道癥狀為主要特征。母豬發熱、厭食、沉郁、昏睡,不同程度呼吸困難、咳嗽,妊娠晚期流產、死胎、弱仔或早產,流產率達30%以上。有的產后無乳,胎衣滯留,少數母豬雙耳、腹側和外陰皮膚有青紫色或藍紫色斑塊。仔豬以1月內仔豬最易感染。體溫可達41 ℃以上,呼吸困難,有時腹式呼吸,食欲減退或廢絕,后肢麻,共濟失調,眼瞼水腫,耳尖發紫,發病率100%,死亡率達50%以上。育肥豬表現輕度淚流感癥狀,暫時性厭食,呼吸困難、消瘦,少數豬咳嗽及雙耳背面、邊緣和尾部皮膚表面有深青紫色的斑塊。公豬表現厭食、呼吸困難、消瘦,少數公豬雙耳皮膚變色。能繁公豬質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

4病理變化

仔豬肺有肝變區,結腸內容物稀薄,腸系膜淋巴結、皮下及肌肉等發生水腫。在死胎和衰弱仔豬胸腔內有大量清亮液體。公母豬及育肥豬無肉眼變化,經剖檢,可見脾臟邊緣或表面出現梗死灶,腎臟呈土黃色,表面可見針尖至小米粒大出血斑點,皮下、扁桃體、心臟、膀胱、肝臟和腸道均可見出血點或出血斑,部分病例可見胃腸道出血、潰瘍、壞死。由于本病可以引起免疫抑制,臨床上容易出現其他病原體的繼發感染或混合感染,使病理變化更加嚴重[2]。

5診斷

本病僅根據臨床癥狀和流行病學很難作出正確診斷,需要通過實驗室診斷來確診。可根據以下情況來判斷是否有該病。母豬早產、流產、產死胎和衰弱仔豬的比例明顯增高,產后無乳的母豬增加;1月齡以內的仔豬出現呼吸道癥狀增加,部分仔豬雙耳發紅,瘦弱仔豬增多,治愈率、增重率下降,死亡率增高;全群豬在近期有過類似感冒的癥狀,有的豬雙耳、腹下、會陰及尾部皮膚有青紫色斑塊。發病豬的判定標準:一是至少3 d體溫在41 ℃以上;二是精神食欲下降,眼結膜炎,咳嗽、喘等呼吸道癥狀;三是大體剖檢,肺尖葉或心葉出現片狀實質。

6 防治措施

綜合預防措施是減少藍耳病的有效途徑。具體措施如下:把好豬種引入關,加強檢疫,杜絕從疫區引種;夏秋季節注意圈舍的通風散熱;定期消毒,做好滅鼠工作,保持衛生清潔[3];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各階段豬轉出后,徹底消毒所在欄舍,空置2周以上再進新豬;提倡不飼喂泔水,飼喂必須進行煮沸,所飼喂的泔水必須生熟分裝,防止因泔水污染而引起發病;密切注意豬群變化,發現母豬有流產、死胎,仔豬有呼吸道癥狀,公豬有嗜睡、食欲不振等癥狀時進行必要的檢查,作出科學診斷,便于采取隔離、消毒等措施;一旦發現可疑病例,應迅速報告,嚴格按照“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治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處置。加強藍耳病防控知識宣傳和培訓,提高防治水平。加強養豬生產人員的技術培訓,普及有關政策和疫病防治知識。消除恐慌心理,提高防疫意識;提倡集約化養殖,改變落后的家庭散養方式,盡快實現規模化、現代化、標準化的生豬生產和管理。及時接種疫苗,使用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滅活疫苗進行免疫,常年做好豬場的常規免疫。由于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常繼發豬瘟、豬細小病毒、豬偽狂犬、豬肺疫、豬鏈球菌病、豬附紅細胞體病。因此,豬場一旦感染藍耳病,除對死胎、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和圈舍消毒外,還應給病豬投喂能量飼料、多種維生素和足夠的電解質;母豬臨產前適量飼喂阿司匹林。治療病豬時,可使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同時,根據不同繼發感染對癥下藥,對病豬的康復有一定的作用[4]。

7病例分析

2007年7月,景東縣錦屏鎮一養豬場,生豬存欄613頭,其中懷孕母豬51頭,空懷母豬11頭,仔豬497頭,種公豬6頭。前后11 d全部發病,30 kg以上的仔豬只要出現耳朵發紫即不能活成。空懷母豬、懷孕在100 d以內的妊娠母豬采食正常,不表現臨床癥狀,懷孕在100 d以上的妊娠母豬流產17頭。先采用安乃近、板藍根、柴胡、地米、黃芪多糖、退熱靈、西藥圣典、混感正天靈、熱毒風、重癥頭孢、阿莫西林、百病先鋒、土霉素、混感弓病消等治療均無明顯效果。后立即改變治療方案,擬定新的治療措施,采用重慶西農慶科動物藥業有限公司的高熱重癥康治療方案和四川省克星藥業有限公司治療方案:一是利高美星+增效液+豬用基因工程干擾素進行肌注,內服毒立克;二是大紅迎+熱毒雙效+基因干擾素(左肌)、排毒血清(右肌)。內服圓環藍耳抗毒滅。消毒采用1 t水+50 kg生石灰+1 kg食鹽溶解后,豬沐浴約5 min,然后用物理方法把豬驅干。治療效果明顯,仔豬治愈率達79.6%,育肥豬、母豬、架子豬、公豬均痊愈。此次疫病造成該豬場死亡種公豬2頭、仔豬297頭,懷孕母豬流產17頭。

8參考文獻

[1] 馬紅艷,郝永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研究[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7,28(4):43-45.

[2] 韓慕俊,孟慶旺,羅永華.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的防治[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4):106.

西湖職高范文第5篇

1 了解護生情況,因人制宜制訂方案

盡管是同一批實習學生,但在實習期間學習能力、接受新事物能力、適應新環境能力、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不同,工作態度、紀律觀念、敬業精神不同。因此,在學生進入科室前就要了解她們的一些基本情況,在做入科指導時有重點、有針對性,因人制宜,有的放矢,提高效果。我們常利用護士長例會,互相交談護生情況,有時通過學生進行了解,或主動到上一科室觀察學生,查詢護生在其他科室出科成績等多種方式對將來科實習護士做初步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并依此確定適宜的入科指導方式、內容。

2 入科指導方式

2.1 講授 每次學生入科,都由護士長來講授,并請所有在班護士與學生見面、認識,以示重視。利用30 min對科室情況做以簡介,有針對性、有重點的講述本科室的紀律、作風、服務、態度要求以及本科室的知識(理論基礎)、技術要求等。

2.2 演示 將科室情況包括病區布局、病房設置、科室特色(工作秩序、榮譽等)、健康教育、技術操作、院內感染要求、人員情況(特長)等制作成30 min的演示片,給學生播放,使學生能形象具體的認識、理解、掌握。

2.3 實踐 帶領學生實地觀察病區設置,包括病房、護理站、醫生值班室、醫生辦公室、衛生間以及消防設施等,以便盡快熟悉環境,適應環境,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工作,以及緊急情況下的救助。并要求觀察學習老師的操作技術及敬業態度,認真觀察不同病人,向病人自我介紹,熱心為病人服務,以達到盡快溝通的目的。

3 入科指導內容

3.1 科室情況 介紹病區布局及病房設置;科室規章制度,包括紀律要求、崗位職責、獎懲條例等;科室人員,包括醫師、護士、衛生員等,要求護理人員當面介紹,使護生在第1天就與每位護士及自己的帶教老師見面,同時對新科室產生熟悉感、親切感;科室榮譽與發展,包括科室歷史,科室及成員獲得的榮譽以及在抗擊“非典”等重大突發事件中的英勇表現,使護生在心中對科室、工作、老師產生敬愛、敬佩感,以激勵其日后的學習。

3.2 班次安排和工作程序 介紹本護理站的班次安排、各班主要工作職責、各班次交接班時間等,使護生盡快熟悉工作要求,熟悉自己的責任,并能按時交接班。講解各班的工作程序,并要求護生在實習過程中按各班工作程序規范工作。

3.3 本科常見疾病的護理要求及常規操作 介紹本科室收治疾病范圍,常見病、多發病種類,病人主要來源及心理特點,科室常見病的護理常規,常用的及特殊的護理技術操作(如胰島素注射、四段尿糖的監測等),以便護生在以后實習中盡快熟悉常見病的治療及護理。

3.4 本科實習目標及實習計劃 帶教主管在護生入科前將教學目標、實習計劃、帶教人員及學習安排根據護理部制定的教學大綱擬定完成,在護生入科當日給以介紹,使護生明確在本科將要完成的實習內容,包括需掌握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護理病人種類及數量、教學查房、科室講座(內容、時間、講授人、要求)等,以便護生實習期間做到心中有數,做好自我安排。

3.5 強化服務意識 講解護生在本科實習期間,如何結合病人特點,實行人文關懷、全程服務,做到以病人為中心。其中關鍵是強化服務意識,樹立服務觀念。

3.6 精神面貌 健康的心理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1]。因而,講解護生在本科實習期間,儀容儀表、精神狀態的要求,倡導快樂工作,成功學習。要求每位護生按護士著裝,以整潔大方的衣飾、飽滿的精神進入科室,投入工作。

3.7 溝通技巧 介紹本科病人及家屬特點,講解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需求、溝通技巧、溝通注意事項。以使護生在工作中能迅速與病人溝通,達到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尤其是取得病人的支持。

3.8 安全要求 講解在護理工作中,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諸如與病人或家屬發生爭執如何處理;哪些是病人隱私,不可多問,不許宣揚;如何避免發生護理差錯,發生時如何處理;消防設施的位置及使用方法;應急情況的處理;上夜班注意事項等。

3.9 及時學習 護生在實習期間,隨時隨處都要注意觀察,注意學習,要求每位護生上班時隨身攜帶筆記本,把隨時學到的知識和發現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同時要求護生從入科第1天起,就開始收集本科常用藥物的說明書,以了解藥物的規格、作用、副反應、服藥注意事項等。并要求整理本科基本操作項目,加以熟悉掌握,在出科時進行檢查,并作為考核項目。

3.10 考核與評選 護生在出科時要與老師互評,學生評選優秀帶教老師,提出意見和合理化建議;老師考核學生,同時給學生綜合素質打分。要求護生批判性地學習、接受,積極大膽的提出意見與建議。

護生的入科指導關系護生在本科的學習效果,影響本科的護理質量、護理安全。因此,多年來我科非常重視并積極完善入科指導的內容,改進方法,注重效果,盡可能達到護生實習、科室護理工作、病人利益的共贏。

相關期刊更多

西湖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杭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風景名勝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

揚州文化研究論叢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揚州市揚州文化研究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辽县| 竹溪县| 平山县| 平塘县| 荣成市| 瓮安县| 西藏| 临颍县| 哈密市| 城口县| 固原市| 隆昌县| 临澧县| 都匀市| 广州市| 甘孜县| 白朗县| 吴堡县| 凉城县| 康平县| 大庆市| 措勤县| 沅陵县| 剑阁县| 资中县| 肥西县| 松溪县| 霍邱县| 德安县| 密山市| 洛隆县| 晋宁县| 甘泉县| 周至县| 古浪县| 安康市| 登封市| 尤溪县| 永年县| 安宁市|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