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摘錄式讀書筆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推薦合適的書籍
由于年齡、性別、愛好的差異,學生喜歡的書籍也有差異,如男生喜歡看歷史、地理方面的書,女生喜歡看情感細膩或充滿幻想的書。教師要根據這種差異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和各種有益的報刊。
二、指導做筆記的方法
(一)摘錄式。主要是積累詞語、句子。可以摘錄優美的詞語,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讀、背誦和運用。一開始,可讓學生看到一個摘抄一個,讓他們覺得比較容易做,培養興趣為主;漸漸地,要求學會用篩選、整合、分析、比較的方法來摘抄。這樣,學生對詞句就會更敏感,更有捕捉力。摘錄筆記做多了,經常讀一讀,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有幫助。起點可以低一些,以課內帶動課外。(二)仿寫式。為了能做到學以致用,可模仿所摘錄的精彩句子、段落進行仿寫。久而久之,學生寫起文章來就能筆下生花。如下面學生對名人名言的摘抄仿寫。
1.一個人愈知道時間的價值,就愈感覺失去時間的痛苦。(但丁)
仿寫:一個人愈知道失敗的痛苦,就愈能體會到成功的甘美。一個人愈知道親情的珍貴,就愈感覺失去親情的孤獨。
2.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線,失去了路線,只好停止前進。(雨果)
仿寫:學習好比打仗,努力是打仗的武器,失去武器,就只好投降。
3.生活而不為生活俘虜,做自己的主人。(羅曼·羅蘭)
仿寫:學習而不為學習捕獲,做學習的朋友。
4.河床越深,水面越平靜。(莎士比亞)
仿寫:落葉越松脆,經歷越滄桑。
(三)評論式。主要是對讀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這樣可以學會在閱讀時思考,質疑,從而提高思維能力。如一學生看了《三國演義》后的讀書筆記:
人們都說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被神化的人物。的確,諸葛亮在當時的地主階級統治集團中,是一個看問題比較敏銳,處事有膽識有謀略,能隨機應變的人。他之所以具有這些優勢,是因為他重視實踐。如曹操攻占荊州,領兵南下時,諸葛亮曾向孫權分析當時的形勢,預計到曹操必敗,正是因為諸葛亮在戰爭之前就已經對敵我雙方的優勢和弱點作了比較的緣故。又如,諸葛亮敢于使“空城計”,就是因為他對敵我將領的情況作了分析,料知司馬懿了解自己“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司馬懿對自己長期形成的認識,采用了“弄險”的疑兵之計,解除了危機。然而,在更多的章節中,作者卻把諸葛亮寫成了“先知先覺”的人物,如諸葛亮的幾次“夜觀天象”,幾次“錦囊妙計”。“七星壇祭風”,更是荒誕不經的描寫。作者這樣寫,其實是他主觀上的一種政治思想的表露。
(四)心得式。就是扼要地寫一寫讀書后的心得感受,也稱隨感或讀后感,它不拘泥于文體、格式,寫起來可長可短。這是讀書筆記最高層次最高水平的做法,因為在寫心得的時候,要注重捕捉思想火花,使思想接受洗禮,聯想和想象能力會得到極大的調動。如一學生讀了三毛的文章后寫下的文字:
我要隨著三毛的足跡也去訪遍千山萬水。我要去非洲看看那里工人的勞動,我想嘗嘗五月花的苦澀;我要帶上我全部的積蓄,為盡可能多的黑奴贖身;我要帶著錄音機去記錄那小島上純美的口哨聲,讓它伴著我的藥箱沿路為貧窮的人治病。我要把我的心捧在手心,讓它在阿根廷那與海天相接的草原上晃蕩,晃蕩,一直到它累了,落下來,躺在矮矮的軟軟的草地上。就這樣,時間停止般地躺著,直到心與土地化成一個整體……
很明顯,他被三毛筆下的風土人情感染了,吸引了,感動了,這文字幾乎是從心底流淌出來的。
三、培養做讀書筆記的持久熱情
做讀書筆記對語文學習功不可沒,也比較簡單,但是,這是一項長期的持久的工作,并不會立刻就見效果,時間久了,學生可能會懈怠。要讓學生保持做讀書筆記的持久熱情,確實需要動一番腦筋。
首先,教師要定期檢查,對優秀的讀書筆記進行表揚并展覽,獎勵學生,使學生有成就感。
其次,定期開設讀書筆記交流匯報課,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時空。可以是佳作推薦,把自己讀過的精彩文章推薦給同學,讓大家也去讀一讀;可以是人物評論,說說古今中外的名人在自己的心中是怎樣的;還可以是心得交流會、讀書知識競賽會等多種形式,甚至可以安排學生輪流進行課前三分鐘讀書體會發言。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自己也要積極參與進去,和學生共同探討交流,這樣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
課外閱讀這么重要,那么怎樣讓小學生愛上課外閱讀這種語文的“零食”呢?
一、得到家長的配合
時下,電視、網絡等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真正喜歡課外閱讀的學生卻不多。再加上少數家長仍受著應試教育的影響,急功近利,認為課外書是“閑書”,不主張或不允許孩子看課外書,只支持孩子讀“作文選”“參考題解”、“輔導材料”等單一的輔助教學用書,讓孩子一味地鉆在書本里。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不能不深思:如何及早讓學生和家長形成“讀書好”的共識?語文教師可利用校迅通,對家長做一些宣傳解釋工作,傳授教學方法,使家長們真正認識課外閱讀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環節,還課外閱讀以應有的地位,切實幫助家長轉變觀念,為孩子們提供寬松的課外閱讀環境,創設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讓孩子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閱讀小天地。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讀書對于做人、學習、生活都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進而在思想上產生“我要讀書”的強烈愿望。
二、贏得學生的青睞
要讓小學生真正喜歡閱讀,書的選擇是相當重要的。你一下子硬要塞給它中外名著,他們或許一下子還真接受不了。
選擇書的時候首先要尊重學生的閱讀需求。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離開了這點,我們提倡的課外閱讀就顯得毫無意義。學生因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的需求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低中年級學生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開始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女同學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男同學則對史地、體育、軍事、科學方面的感興趣。所以教師引薦讀物時就可根據孩子的閱讀需求有的放矢了。
還要適應孩子的時尚需求。近年來,像楊紅纓的系列校園小說,冒險小虎隊系列叢書,英國作家羅琳的《哈利.波特》風靡校園,那個戴著黑框眼鏡的的長發小男孩成了眾多男孩女孩的偶像,每人都為自己能有與哈利.波特同樣的魔力而陷入遐想之中。這種校園時尚、兒童時尚應該成為課外閱讀及課外閱讀指導的寶貴契機和資源。我們教師不僅要自己積極地親身體驗這種時尚,同時還要積極地在校園中,在班級里引領這種時尚。曾有報道,一位香港的小學老師,她能親自為學生朗誦《哈利.波特》片斷,能和學生一起穿上帶有“哈利.波特”標志的衣服,招搖過市地去觀看電影《哈利.波特》,這位老師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引領孩子親近經典,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閱讀古典名著、童話、經典著作,純凈孩子的精神世界。經典是人類書籍里真正的精品。然而,閱讀經典名著是課外閱讀的最高境界,也是一個成熟的閱讀者必須經歷的一段生命歷程。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認為,幼小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典名著奠基可以激發他們一生的文化向往,溫暖他們的心靈,打開他們美好而又人道的感知世界,激發他們心中善良的、溫柔的一面。對兒童而言,經典名著并不僅僅是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也不僅僅是格林和安徒生的童話,它還包括當代甚至是當下的一切富有眼力的喜愛和推崇。成人世界的經典當然可以成為兒童的經典,但是他們更有自己的經典:《長襪子皮皮》《魯濱遜漂流記》《蟋蟀的住宅》《窗邊的小豆豆》《時代廣場的蟋蟀》等。然而,并非所有的經典都是孩子們喜歡的,教師可以抓住有利的契機進行引導:我們可借助學生喜歡看電視來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有一次,我給學生看了電視水滸傳中的《花和尚倒拔垂楊柳》,學生看了對魯智深這個人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就布置學生去讀水滸傳當中關于魯智深的有關情節,如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火燒瓦罐寺,大鬧野豬嶺等,學生可以是迫不及待地去看了。我們可常常利用晨會課時間給學生講故事,講到故事精彩處嘎然而止,學生迫切想知道故事發展的結果,便會想方設法去閱讀。
三、教給讀書的方法
1.讀書方法指導課
引導學生合理使用工具書,學會上網查找資料,提高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會學生精讀、泛讀、瀏覽、速讀等四種常用的閱讀方法,在閱讀時還應讓他們學會以下幾種讀書本領,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等。題讀法,閱讀時抓住文章題眼,猜測文章會寫些什么,怎樣寫。閱讀后,對照自己的猜測,從而了解題目與文章內容間的關系。摘錄法,一邊閱讀,一邊摘錄自己認為有價值的詞、句或有關片段。批注法,邊讀邊想,邊用自己習慣的符號在自己的書上作批注,勾劃有關內容,還可在邊上簡潔地寫上自己的感受。
2.讀書筆記指導課
教師主要向學生介紹摘抄型、提綱型、感想型、評價型等四種讀書筆記的寫法指導,指導學生如何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等。一、二年級可以填空式讀書筆記為主,三、四年級可寫摘錄式讀書筆記,五、六年級可采用摘錄好詞佳句和感想相結合等形式。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切不可硬性規定學生完成多少篇或多少字數的讀書筆記,以引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反感,而應該注重讀書筆記的質量,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寫讀書筆記是自己喜歡的一種讀書方式。
3.讀后交流評論課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0-069-01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是學生學習的最直接動力,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就不厭其煩地做,只有當學生在頭腦中樹立了強烈的課外閱讀意識,才能積極主動地去閱讀課外書籍。
特別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尤其應該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課外書籍當成一件樂趣,用“興趣”“樂趣”這兩把“金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心扉,引導他們步入知識的殿堂。
首先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吸引學生,很多農村孩子由于家庭環境因素未接觸過課外書籍,如何把學生的興趣從單純的學習和玩引導到對課外書籍感興趣,要抓住少年的心理特點加以引導,可以從他們都感興趣的電視入手,鼓勵他們看動畫故事、少兒節目,并利用語文活動課讓學生聽故事錄音,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看到聽到的故事講給大家聽。那些生動的語言、曲折的情節、聲情并茂的誦讀都對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告訴學生,這些故事書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書,書中的故事無窮無盡。這樣學生自然會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其次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利用各種活動、競賽,讓學生充分展示他們的閱讀成果,可更好地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如開展介紹好書、講故事比賽、讀書交流會、成語擂臺賽等活動,還可在教室的一角設置作品欄,展出學生讀書筆記、手抄報等作品,評出優秀,給予獎勵,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使他們對課外閱讀保持著比較持久的興趣。
二、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積累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個人光讀書不做筆記,其效果遠遠比不上邊讀邊記。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用摘錄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積累閱讀材料,寫好讀書筆記。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門別類,也可以是綜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節本式的。有時摘取書中一二個句子或部分章節,有時也可以把自己認為是佳作的文章作為精讀,做好摘錄并作簡單的評價。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還要讓學生養成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閱讀所得精彩優美的詞句、片斷摘錄、閱讀心得下來,這樣能夠加深記憶,促進理解,擴大積累,學以致用。這樣的閱讀才算是真正有用的閱讀。讀書筆記可以是摘錄式,摘錄好詞好句;可以是提綱式,側重寫作品的內容;可以寫心得體會,著重寫自己閱讀作品后的感想體會。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具體要求。
此外,編輯“課外閱讀小報”也是一種閱讀積累的好方法,讓學生把閱讀中感受到的美,用文字和圖畫表現出來,達到課外閱讀的質的飛躍。
三、培養學生,掌握適當的閱讀方法
讀書的方法有三種:精讀、略讀、瀏覽。小學生背誦的 80 首古詩詞、名人名言之類可用精讀,童話故事可用略讀,可瀏覽一些報紙、搜集信息資料。
在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教師有必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如指導學生學會怎樣朗讀,怎樣默讀,怎樣速讀,怎樣瀏覽,怎樣復述等方法。還要培養學生在碰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詞的時候,學會使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習慣。做法如下:
1、讀一讀,圈一圈
要求學生閱讀時,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利用工具書查閱,弄懂了再讀。
2、劃一劃,想一想
一是劃出不理解的地方,聯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劃出文章的重點句或優美詞句、精彩片斷,想想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好在哪里?
四、引導學生,閱讀健康內容的書籍
由于鄉鎮學生條件有限,我便采取各種方式籌集書籍。首先,我發動學生將自己擁有的書籍名稱寫下類,整理在紙上貼在墻上,學生根據需要互相交換。然后在學校領導支持下,從圖書室借閱四十五本圖書供學生閱讀,使學生有了充足的閱讀資源。
二、堅持閱讀名著并做讀書筆記,可以培養學生較強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能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在大綱中明確規定“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志向、意志并非天生具有,而要靠后天的培養和磨礪。通過廣泛的閱讀,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會了學生面對困難永不放棄,樹立了為人民利益甘愿奉獻一切的信念。我與學生一起閱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感受屈原投汨羅江的愛國壯舉、岳飛精忠報國的誓言、林則徐之踐行……
三、教給閱讀的方法,培養能力
要想使學生個性化閱讀充分發揮作用,教師要給與正確的方法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閱讀的方法。
1.指導選擇書籍
有的學生看見什么讀什么,不加選擇,使他們誤入武俠言情小說的誤區,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此首先幫助學生選擇思想健康、語言優美、知識性強的作品。我給學生列出閱讀的書目,使學生有明確的閱讀方向。
2.指導學生記好讀書筆記
“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些都是古今中外讀書人從實踐中得出的寶貴的行之有效的讀書經驗。讀書時,根據自己的讀書目的和讀物的內容而確定讀書筆記的內容和形式。常見的有標記式、眉批、旁注式 、摘錄書中內容:把書中或文章中最精彩的語句或者是與自己學習、工作有益的觀點摘錄下來,以幫助記憶并積累資料。
3.科學的閱讀方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
教師首先應教會學生瀏覽、泛讀、略讀、精讀、品讀等方法,并指導學生根據閱讀內容和閱讀需要來確定閱讀方法。有的書淺嘗即可,有的書可以細嚼慢咽,有的書則須咀嚼消化。知識性讀物可泛讀和略讀;文質兼美的佳作可品讀和精讀。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誦讀、精讀、略讀、瀏覽、批注閱讀、猜讀、探究性讀、閱讀反思等多樣化的閱讀實踐活動中學會個性化閱讀,要以個性化閱讀實踐活動為紐帶,讓學生把掌握個性化閱讀方法的過程與提高獨立閱讀能力的過程有機結合起來。如閱讀高爾基的《童年》時指導學生細致研讀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優美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思考,在小說中,那個人物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在艱難困苦、令人窒息的環境里,阿廖沙為什么沒有被壓垮或變壞,反而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善良的人?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4.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激發閱讀興趣
關鍵詞:閱讀指導;激發熱情;養成習慣;提高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3-0014-01
讀書的熱情從何處來?埃及作家阿巴斯·阿卡德說:“我愛讀書只是因為在這個世界我只有一個生命,而一個生命對我來說是不夠的,一個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動因都激發起來。閱讀——而不是別的,可以給我比一個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作家肖復興也說:“能夠熱愛讀書并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于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財富。”閱讀是一個人個體生命的擴展,是一個人生活世界的延伸。對此,我心有戚戚,也把它介紹給學生,希望有一天學生能在閱讀中意會。就中學階段的閱讀教學來說,加強對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浩瀚的書海中遨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課外閱讀要靠自學、自覺,全靠內驅力。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自學能力。因此,筆者認為,要培養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必須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開始。那么,如何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呢?
許多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是沒有領略到閱讀的豐富性、生動性和樂趣性,從而覺得學習生活太貧乏、太單調。作為語文教師要大膽揚棄一切束縛和不利于激發學生興趣的條條框框,引導學生放心讀、放心學、放心想。魯迅先生曾經告誡少年朋友:“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還說:“專看文學書,也不好的,會變成連常識也沒有的糊涂蟲,研究文學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來也糊涂。”這富有哲理的話,正是我們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金玉良言”。為此,我們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數量上從“多多益善”到個性化選擇閱讀;在閱讀質量上從“不求甚解”到“知其所以然”。結合課堂教學,語文教師可以活用以下的方法: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人物的成才之道,通過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選擇有精彩畫面的書給學生看,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利用自習課等課堂時間進行課外書籍欣賞、閱讀心得交流,讓學生談天說地、談古論今,讓學生體驗到閱讀帶來的喜悅,激發學生愛讀書的情感。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要使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二、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緊緊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獨立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就能自主地進行閱讀,豐富語文素材,擴大知識面。我們閱讀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個從膚淺到深刻,從理解不確切到確切理解,從被動記背結論到主動思考理解的過程。因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是學生理解閱讀內容的有效途徑。
(1)精讀與略讀相結合。“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咀嚼消化。”(《談讀書》培根)當今社會處于知識爆炸的時期,信息含量大,變化快,不可能對所有篇目詳加研究。因此,我指導學生讀書先讀前言、目錄,讀報先看標題、欄目,在瀏覽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選擇圖書,尋找資料,對于自己所需的資料,詳加研究,其它內容可采用略讀形式。瀏覽,略讀,精讀,這些閱讀方式經常交替運用,互為補充,恰當運用,將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2)讀思結合。托爾斯泰說過:“知識只有靠積極思維得來而不靠記憶得來時,才是真正的知識。”因此,我還注意引導學生邊看書邊質疑,并能通過自己查詢資料分析解答,從而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3)讀記結合。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要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讀書筆記的形式多樣,有“摘錄好詞好句”,有“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主要內容”,有“寫讀后感”,還有“直接在書中圈點勾畫批注”等多種形式。而教師在要求學生記筆記時,大可不必統一形式,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愛的筆記形式來記筆記。讀書也是一種創作,讀書筆記應成為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讀什么書,在筆記上記下篇名、出處及閱讀日期,這是日后考核閱讀量的依據。讀到好文章,摘錄好詞好句,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詞匯量豐富了,語句流暢了,為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讀累了,還可在筆記本上描描畫畫,或一朵小花,或一課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鳥獸蟲魚,這樣,給閱讀增添了無限的情趣。
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指導時要有具體恰當的方法: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接受能力、欣賞水平、個人愛好,輔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可根據中學生課外文學必讀文學名著和中學古詩詞背誦篇目,具體規定學生的閱讀總量。還可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個人時間、精力、愛好等因素,指導學生制定閱讀目標及大致閱讀范圍,科學地、完整地、有計劃地讀一批有質量的書,肯定會讓他們受益的。二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健康的閱讀觀。推薦一些有益于開拓視野、開發智力、開動想象的故事性、文學性、趣味性等方面的書。三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經常撰寫讀書筆記有利于知識的積累和閱讀材料的貯存,更能夠加深理解、增強記憶、促進思維推陳出新。
四、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