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張麗莉老師的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無張力疝修補術;老年人腹股溝疝;護理方式;護理效果
近些年來由于我國的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老年人腹股溝疝的發病率也是越來越高。老年人腹股溝疝,病理原因是肌腱韌帶以及腹壁肌肉出現松弛,其中在腹股溝部位的組織肌肉出現了嚴重的萎縮現象,使得此處的韌帶彈性出現降低;一旦腹內壓增高就會壓迫腹腔內臟出現位置移動導致腹壁上出現小孔或者是在薄弱位置出現包塊;老年人一般都很少運動會增加出現疝氣的可能。出現疝氣后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生活質量,病情發作一般疼痛難忍。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7月以來收治的45例老年腹股溝疝患者,其中35例為股骨溝斜疝,8例為直疝,男25例,女20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2.15±4.54)歲;其中以上病例中有4例有合并內科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本次實驗中所有患者均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進行治療,整個手術過程圓滿完成,同時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和良好的護理評價。
1.2方法 將醫療專用聚丙烯編成網狀錐形填充在疝氣內環處,將已成型的補片在腹股溝管后壁位置上縫合,來實現替代傳統的腹股溝張力,由于此次研究要在無張力的情況下完成,所以采取的是硬膜外麻醉的方法,進過治療后患者在6h后可以取半臥位[1],在手術完成1d后可以進行下床活動,整個手術完成順利,沒有出現任何患者出現并發癥以及切口感染。
2術前護理
2.1心理護理 目前無張力疝修補術還是一項新的醫療技術,要提前對患者進行手術知識普及和倡導,使得患者以及家人對這項技術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保證患者能夠配合醫生的治療。護理人員應該向患者介紹無張力疝修補術具有恢復快、痛苦小、創傷小同時很少出現并發癥、住院時間更短等優點,并做好手術前的健康教育。以此來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增減病人以及家屬的自信心,保證患者在接受治療是能有一個很好的治療狀態[2]。
2.2術前準備 在手術以前要做到以下幾點:①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項目檢查,其中比較重要的是血常規檢查、測定凝血酶原、測定心臟功能同時還要檢查患者的身體狀況是否正常;②醫療器械準備:在手術以前將電子設備設置為備用的狀態,沖洗和消毒各種醫療用具例如電刀機、活檢鉗對所有開腹工具進行高壓蒸汽滅菌,其中的無菌涉筆要進行徹底的滅菌;③術前飲食指導:在接受手術的前1d只能進食清淡的食物,術前禁食12h,禁水6h。
3術后護理
3.1飲食護理 手術后患者可以進食,但是應該進食一些低脂肪、易消化同時富含一定維生素的食物,防止出現便秘癥狀。如果患者已經可以起床活動了,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的含量。這樣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活動過程中不能過于激烈,但是正常的活動可以促進切口的愈合。
3.2術后并發癥觀察與護理 對切口處進行防感染處理,適量給予抗生素。保持敷料干凈,清潔、干燥。還要定期的詢問患者的情況,了解他們有無出現腹部脹痛或者是疼痛的現狀,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的報告主治醫生。一般建議患者在術后2d可以進半流質食物;對于切口出血的護理,雖然在手術中切口非常小但是切口位置的血管比較密集[3],護理人員還是要重視,密切關注患者的切口處是否出現了新的血液以及滲血現象,如果發現要及時的處理;防止出現腹內壓升高,患者在接受手術以后大小便以及出現劇烈咳嗽都會引起腹內壓的升高,咳嗽時應用手按住切口位置,防止由于劇烈咳嗽導致縫線撕裂導致手術失敗;預防陰囊水腫,經過治療后患者的生命力不是很旺盛會出現陰囊下垂松弛,從而導致滲血以及滲透液積聚于陰囊處導致出現陰囊水腫[4],可以采取用丁字形帶將整個陰囊部位托起,并且密切觀察陰囊部位的組織變化情況。
4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老年腹股溝疝患者45例,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進行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接受手術治療后有44例患者在1w以后出院,其中1例出現局部切口感染經過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很快得到治愈,2w后45例患者全部出院,治愈高達100%。同時患者以及家屬都表示非常滿意,經過后期問卷調查發現患者對手術以及護理滿意度為為32例為非常滿意12為滿意,1例為一般,滿意度為97.78%。治療前后差異顯著(P
5討論
老年人腹股溝疝,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病理原因是肌腱韌帶以及腹壁肌肉出現松弛,其中在腹股溝部位的組織肌肉出現了嚴重的萎縮現象[5],使得此處的韌帶出現大幅度降低;一旦腹內壓增高就會壓迫腹腔內臟出現位置移動導致腹壁上出現小孔或者是在薄弱位置出現包塊;老年人一般都是很少運動會增加出現疝氣的可能。出現疝氣后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生活質量,病情發作一般疼痛難忍。無張力疝修補術還是一項新的醫療技術,是將有醫療專用聚丙烯編成網狀錐形結果填充在疝氣內環處,將一成型的補片在腹股溝管后壁位置上縫合上,來實現替代傳統的腹股溝張力的目的。具有恢復快、痛苦小、創傷小同時很少出現并發癥,住院時間更短等優點,對于老年人腹股溝疝治療有著很好的效果,在進行手術整個過程給予進行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和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及護理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也未發生任何院內感染現象,患者滿意度較高。綜上所述,無張力疝修補術應用于老年人腹股溝疝的護理方式和護理效果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可以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值得在臨床醫學上推廣。
參考文獻:
[1]桑琳,史.局麻下老年人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的臨床應用與護理[C].中華護理學會第14屆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上冊),2010:26-24.
[2]路霞,麻王卉.老年人腹股溝疝行無張力疝修補術后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與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
[3]陸鮮,章長蓮,李欽利.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15例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1755-1756.
【關鍵詞】 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 治療老年腹股溝疝; 臨床效果
無張力疝修補術是美國醫師1986年提出的,修補以人工生物材料作為加強腹股溝管后壁。1997年以來,在我國逐步得到推廣,現在各家醫院普遍應用。筆者所在醫院2003年3月~2004年3月,采用美國brad網塞和網片進行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老年腹股溝疝50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50例,男48例,女2例;年齡58~85歲,平均70歲;其中斜疝7例,復發疝2例,股疝1例;伴合并癥25例,占50%;其中高血壓10例,前列腺增生10例,糖尿病2例,肺功能不全2例,慢性便秘2例。
1.2 手術方法 連硬外麻30例,局麻20例,切開皮膚,皮下及腹外斜肌腱膜,分離精索,切開提睪肌,找到疝囊,游離疝囊到疝囊頸部。如果疝囊過大,先距疝囊頸部分3~4 cm橫斷疝囊,游離至高位,近端連續關閉縫合,變成小疝囊。疝囊頸部不高位結扎,將疝囊翻入腹腔,填入網塞,若網塞過大,中間剪除內層幾個花瓣,網塞外瓣與疝環周圍腹橫筋膜間斷縫合3~5針。在精索后方把補片平放在腹橫筋膜表面,網片預留孔正好讓上段精索通過,補片四周與腹內斜肌,腹橫肌,聯合腱膜,恥骨筋膜間斷縫合6~8針,檢查精索及周圍組織無活動性出血,再逐層縫合。
2 結果
本組50例患者,手術時間為25~65 min,平均30 min,40例于術后6 h下床活動,6例于術后3 h下床活動,其余4例因年老體弱于術后14 h下床活動。傷口疼痛2~3 d,術后發生尿潴留1例,經導尿2~3 d后,恢復自行排尿。術后1周拆線,切口均Ⅰ期愈合。平均住院7 d,最短時間4 d。全部隨訪12~36個月,無一例復發。
3 討論
3.1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腹股溝區的肌肉、韌帶、筋膜出現萎縮退化,腹壁肌及腹橫筋膜正常強度減弱,聯合肌腱與腹股溝韌帶靠攏的關閉機制失效[1]。加之體弱肥胖,腹壓升高,長期臥床合并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慢性便秘、前列腺增生等因素,故腹股溝疝發病率較高。
3.2 腹壓升高和腹橫筋膜缺損是腹股溝疝發病的根本原因。所以疝修補的關鍵是如何降低腹壓和修復腹橫筋膜,這是防止和減少腹股溝疝復發的主要問題。傳統的術式把缺陷的組織強行拉攏縫合,有張力大,易撕裂,導致修補失敗,復發率高,痛苦大等缺點。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解決了老年腹股溝疝發生的解剖學缺陷,真正達到了無張力疝修補。其獨特之處首先是不切除疝囊,而是行疝囊高位分離,內翻入腹腔,用網塞填壓,網塞受到腹腔壓力時,可使腹腔壓力迅速分散到各個方向起著緩沖作用使腹腔壓力變小。其次是網片刺激成纖維細胞生長,以后成纖維細胞逐漸長入網片間隙,形成堅固的纖維組織壁,使腹股溝管后壁更加牢固,而且不需強行縫合,確實無張力。因此,從手術設計原理看,該方法很可能是迄今為止最為理想疝修補方法[2]。
3.3 體會 (1)分離疝囊和腹膜前間隙,動作要輕柔細致,保護好髂腹下神經,精索血管,尤其腹壁下靜脈和生殖股神經,避免術后腹股溝麻木疼痛和缺血炎;(2)小疝囊游離時盡可能不分破,至頸部不打開,不結扎可適當剪除網塞內層幾個花瓣結構,使之與疝囊相匹配,以免術后因微小腹膜炎引起手術區疼痛和皮下有異物感;大疝囊距頸部約3~4 cm橫斷近端連續縫合關閉,變為小疝囊再翻入腹腔,填壓網塞遠端經無血管區開放至疝囊底部,不作廣泛分離,以免術后陰囊出血、黏液腫及鞘膜積液的發生;(3)疝環口過大要做適當縫合,使其縮小后再使用單個網塞,并將網塞外瓣與內環周圍組織縫合固定3~4針,防止網塞因腹壓過高時網塞經疝環向外突出;(4) 游離精索不宜過長,太干凈,有4~6 cm足夠,以免引起精索血管損傷;(5)放置補片,上緣要距內環口至少2 cm,下緣要超過恥骨結節前下2 cm,四周與腹內斜肌、腹橫肌、聯合腱、恥骨筋膜縫合固定,下緣不宜過深,以免縫合在骨膜上可能引起術后牽涉痛;(6)如果精索內環口處有多余脂肪組織要徹底切除,有利于補片平整鋪放;(7)圍手術期處理是手術成功的關鍵。除術前應將血壓、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對慢支、肺部感染者適當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對心功能不全改善心功能;手術時間太長,術后要連續使用抗生素;前列腺增生要行電切等。
總之,有資料統計,傳統手術復發率達10%~15%,并發癥發病率達7%~12%[3,4]。而無張力性修補術復發率<1%~2%[5],是一種符合人體解剖結構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術方法,術后復發率低、痛苦小、恢復快、療效確切,尤其實用于老年后壁薄弱,缺損大的腹外疝的患者。
參 考 文 獻
[1] 李福年,周榮祥,李楊.腹壁與疝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2] 裘華德.腹部外科再次手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3.
[3] 肖乾虎,彭兵.充填式無張力性疝修補術在腹外疝應用中的幾個問題.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1,16(9):520.
[4] 吳肇漢.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外科的新趨勢.中華實用外科雜志,2001,21(2):65.
書里講的是“偉大的祖國”、“舉止文明我帶頭”等等故事,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許許多多跟祖國有關的知識。從中讓我感受到了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楷模在我心中》這一課。我國近百年來的歷史涌現出無數氣貫長虹,光輝人間,感動中國,激勵后代的優秀兒女,他們是頂天立地,流芳百世的道德楷模,他們是建設祖國,復興中華的民族英雄!我們歌頌,敬仰他們,我們要弘揚他們的精神,像他們那樣為國家富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其中,張麗莉這位偉大的老師給了我很大的震動。在一輛客車突然失控并沖向學生的危急時刻,張麗莉老師不顧生
命安危,挺身而出,為搶救兩名學生而被卷入車下遭到碾壓,以至雙腿高位截肢,至今還昏迷未醒。她今年剛滿29歲,這個不平凡的瞬間感動了所有人,她目前的病情更牽動人心,張麗莉老師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強烈關注,她被大家稱為“最美女教師”。她在學生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軀支撐起一片生命的天空,她用行動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大愛贊歌。她踐行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彰顯了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這位年輕女教師,她用生命譜寫著最偉大的愛的贊歌。她是當之無愧的最美教師。
張麗莉老師對學生像媽媽一樣慈愛,純潔無私的大愛,并不只是閃現在救人的一瞬間,她在關鍵時刻舍生忘死救學生的壯舉是一種正義行動,源于平時的情感積累,形成于長年累月的行為習慣。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事跡在感動中國的同時,也給我們每個人最真實的感動,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要向張麗莉老師學習,學習她臨危不懼、舍已救人的
英雄氣概,學習她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出自己的光和熱。我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雖然不是很遠大、偉大,但是我還是愿意當救死扶傷的醫生,他可以拯救人的生命,沒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了,所以我覺得很光榮。
不同的是,今天接受考驗的,是一個80后教師。
年輕的臉龐,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蕩漾著美麗的笑容,多么鮮活的生命!照片上這個名字叫作張麗莉的28歲女教師,此時卻躺在ICU病房,作生命的抗爭。5月8日,她急中生智的“一推”、“一頂”,換來了孩子們依舊活蹦亂跳的生命,而她卻永遠失去了站立的機會。
張麗莉昭示我們:教師是一個社會的精神背梁。
有人說,瞬間的壯舉,只是本能。沒有人能有時間去衡量個人得失與道義責任的分量。
我不相信。
本能是讓自己趨利避害。如果一定要說是本能,那只能說,她已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中,把對學生的愛與責任,悄悄替換了保護自我的本能。
“夏天她在教室地上灑水為我們降溫,冬天她買來電水壺給我們燒開水喝。”
班上一個家庭經濟困難的孩子,每個月都會收到她資助的100元錢,連假期都不例外。
這些平凡而瑣碎的事情,就是生長大愛的土壤。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日常教育生活中與學生的“唇齒相依”,早已播下了道義信念的種子,讓她在關鍵時刻別無選擇。
有人說,80后是缺少社會擔當的一代。
我不相信。
從不請假休息,從不丟落一節課,從不放棄一個學生。“等送走了這屆畢業生再要孩子。”這是怎樣的責任感!
社會擔當并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恪盡職守,這是最基本的社會擔當。“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凡事都要從小事做起,從基礎做起,因為細節造就品格,堅持成就操守。因為五年的堅守,她在關鍵時刻擔當起了一份最偉大的社會責任——舍生取義。
社會轉型期,一些人道德滑坡,私欲膨脹,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舍生取義是多么的彌足珍貴!
青年是一個時代的風尚,青年教師則是一個國家的希望。
張麗莉,以及5·12地震中拼死護衛學生的向倩、袁文婷、湯鴻、鄧麗君——這些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一代,用他們生命攸關的壯舉,證明了他們是“值得信賴、堪當大任”的一代。
雷鋒有一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有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他發現一群人圍著一個背著小孩兒的中年婦女。原來這名婦女從遼寧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都丟了。雷鋒連忙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眼含熱淚地說:“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我叫解放軍,家就在中國。”
雷鋒不求名利,助人為樂,熱愛勞動,無私奉獻,勤儉節約等精神被譽為雷鋒精神,成為人們追逐的目標。
從一年級開始,老師便告訴我們雷鋒的故事,媽媽更是教育我要向雷鋒叔叔學習。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讓我們體驗了勞動的樂趣,懂得勞動的快樂。后來,全校一起出動幫助社區清潔工收集垃圾,清理社區的每一個角落。
從此,雷鋒精神在我的心中埋下種子,生根發芽。周五,我上完學校的漫畫課哼著小曲回家,剛下了樓,一位爺爺叫住了我,焦急的問:“小同學,英語課下了沒?”我搖搖頭:“不知道,但興趣班都是這個點下課的。”爺爺撓了撓頭:“那,你知道英語班在哪嗎?”我笑了一下以示安慰:“我知道六年級有。”“從哪兒走?”爺爺又問。我指了指方向:“從這個樓梯口上去就行了。”爺爺謝過我后像是得到了保證,散步一樣的過去了。這讓我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道理,助人為樂,就是幫助了別人自己也快樂。
我們身邊也生活著許多活雷鋒。最美媽媽吳菊萍,一個2歲女童從10樓墜落,樓下的吳菊萍阿姨沖過去用雙手接住小女孩,女孩獲救,吳菊萍阿姨的手臂卻被撞成粉碎性骨折,感動了很多市民,吳菊萍阿姨被稱為“最美媽媽”。最美老師張麗莉, 2012年5月8日,張麗莉老師在失控的汽車沖向學生時,一把推開了兩個學生,學生安然無恙,而張麗莉老師卻被車輪碾軋,造成全身多處骨折,雙腿高位截肢。還有在貧窮狀態下仍然收養183名孤兒為小朋友至少捐獻了300萬元善款的叢飛叔叔。大慈善家陳光標叔叔,靠賣羊肉串為生卻資助了百余名學生的阿里木叔叔,他們都是普通人,卻做著不平凡的事,用自己的行動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讓我為之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