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也是課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學習知識,不只限于學校的教室里和課本上。有這樣一個大課堂,它能讓我們學到更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它就是奇妙的大自然。
百花齊放的春天,五顏六色的花兒都綻開了可愛的笑臉,散發出誘人的芳香;清晨,綠油油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剔透的露珠;嫩綠的柳枝披著薄紗,隨風舞動著婀娜的身姿;各種叫不出名的小鳥在快樂地歡唱……在這里,我學會了探索和欣賞,并充滿了新的希望。
炎熱的夏天,在山間,遠望層巒疊嶂的山峰或躺在郁郁蔥蔥的松柏下面閉目遐想,再或者把自己融入大海之中,真是愜意。在這里,我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博大的胸懷。
碩果累累的秋天,處處散發著水果和農作物特有的清香,碩大的果實掛滿枝頭,飽滿的農作物在田野里向人們招手,農民伯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表情,在這里,我知道了什么是付出和回報。
關鍵詞:有效評價 小學 語文
課堂評價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促進學生學習和改善教師教學而實施的、對學生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走進名師的課堂,巧妙的設計、絕妙的解讀固然令人嘆為觀止,然而生動的語言、精彩的評價往往更讓人拍案稱奇。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如何進行準確、恰當的評價,才能有效地推動學生的學習進程呢?
一、用愛心關愛孩子,適時有度地評價學生,讓賞識成為課堂的必然
小學生最在乎老師的評價,教師的賞識、鼓勵、期待會帶給他們學習的動力,課堂上教師要及時發現和充分肯定學生學習的閃光點,適時適度、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不能言過其實。
二、用細心關注孩子三維目標的達成
1.關注孩子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特級教師竇桂梅的經典課例《晏子使楚》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晏子”的“子”時,有學生是這樣說的:
“因為他是齊國的大夫,對齊國有功,他厚愛百姓,所以百姓尊稱他為晏子。”
因為回答得不夠準確,竇老師這樣進行了評價:
“假如我也生活在那個時代,要注意我的性別,我可能也會對國家做出了貢獻,他們怎么不叫我‘竇子’啊?”
學生一聽,豁然開朗。迅速明白了“子”是對有貢獻的男人的尊稱。竇老師幽默、睿智的評價,我相信這些孩子一定會對“子”的理解永生不忘。
2.關注孩子學習過程、方法的指導。特級教師于永正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時,在學生理解了“有氣無力”后朗讀不夠理想時,于老師進行了如下的評價:
師:誰能把雜草的話讀一讀,讓人感到它已經是有氣無力了?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聲音大)
師:你沒有完,(學生笑)再噴灑兩遍你都不會完。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學生喘著氣讀)
師:我聽到你喘氣了,但是聲音仍然很大。說話的聲音這么大能完嗎?(學生笑)
生:(小聲地)“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
于老師親切可人,層層誘導的評價,讓孩子們牢記如何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感悟。評價中滲透學法指導,潤物無聲。
三、關注孩子的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孩子自我意識的一種體現,是向上的內在動力。教師應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引導孩子對照目標進行自我控制、自我審視、自我激勵、促進自主發展。特級教師孫雙金在執教《贈汪倫》時,在學生基本弄懂了詩歌意思的基礎上,如何走進詩歌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呢?于是孫老師提問:“讀這首詩你有問題嗎?”但學生的回答差異很大,于是孫老師以如下的課堂評價加以引導:
師:我來讀詩。你們能不能再發現一點問題?“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這時已經來到哪里了?你的問題是什么?
生: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時候才來送別呢?
師:(興奮地)聽到沒有?為什么要在李白離開汪倫的家,上路之后,來到桃花潭坐在船上,要走的時候,汪倫才來送呢?他為什么早不送,晚不送,偏偏到這個時候才來送呢?送客你會這樣送嗎?
孫老師表現出的興奮和拋出的一連串發問,不正是對提出有價值問題的那個學生的肯定和表揚嗎?當看到老師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而雀躍,這個學生又會作何感想呢?
有效的課堂評價是一門藝術,也是課堂生命之所在,不管如何設計課堂評價,都應以尊重學生為前提,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根本目的。評價應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發展需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和人格完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正確地制定評價標準和使用恰當的評價方式,積極地發揮評價的作用。通過評價,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成就和問題,增強自尊心與自信心,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郭連峰 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天津教育,2009年,09期。
《 這也是課堂》
在初中的一個暑假里,我們老師布置了一道非常特別的作業,給家人炒一次菜,回家我便開始動起手來開始學了。
我首先看冰箱里有什么菜,我定眼一看,紅紅的胡蘿卜,新鮮的肉,大大的包菜還有又青又大的蔥,我決定做一個胡蘿卜炒肉蔥絲。我把胡蘿卜,肉和蔥,各種材料都準備好了,再把胡蘿卜洗好,然后拿出鋒利的刀把胡蘿卜切成圓片的把肉和蔥切成細細的細條。我先在鍋里放上油,開火,等待油滾了,開始炒菜。我把肉和蔥先放進鍋里,把肉先炒熟,我用小勺把肉把肉放在鐘里來回翻動,再把胡蘿卜放進去,放一水繼續炒,因為胡蘿卜是硬生生的,所以要炒就久一些。幾分鐘后,再放味精等配料,再炒一會兒就可以上菜了,正好這時爸爸媽媽回來了,我的菜也差不多要上桌了。終于上桌了我把炒得香噴噴的菜遞給他們吃,爸爸媽媽吃后笑嬉嬉地說:“還可以,挺好吃的。”我聽后可高興了。
從這次炒菜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我們大家經常所指的課堂,無非是學校中老師傳道受業的教室,但是我想說,真正的課堂,不見見局限于此。
有一次爸爸帶著我去植物園游玩,到了那里以后,我激動極了,不停地跑來跑去,看著這些新鮮的植物,只覺得十分的陌生,因為這些都是我從來都沒有見到過的植物。
爸爸笑著對我說:“這就對了,這次帶你來植物園,不僅僅是周末的放松,更是借此機會能夠讓你多學一點知識的。”我和爸爸在植物園里邊看邊走,我看到了很多的植物,了解了它們的生長習性以及具體的品種,這些都是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
經過那次游玩,我覺得我們學知識不僅僅從課本中汲取,更要注意留意身邊的小事,到處都是我們可以學知識的課堂。
關鍵詞:課堂提問 新穎 藝術化 評價
課堂提問是教學中普遍采用的重要方法,是實行啟發式互動教學的重要環節,并且已逐漸成為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門獨到藝術。據筆者在實踐中的探索,現就課堂提問這一教學藝術形式,談一點自己的淺見。
一、課堂提問的目的要明確
1.為了復習鞏固舊知識。對已學過的舊知識加以復習鞏固,不但使知識的系統性加強,而且也符合了學生的記憶規律,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而此時,課堂提問無疑就是最佳的選擇了。
2.為了導入新課。導入是新課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也是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我們必須要充分重視教學伊始的導入藝術。其中,靈活多變的課堂提問,就可以為導入藝術注入新的活力。
3.為了促進理解教學重難點。重點和難點是教材的精華,對這類知識點教師可以運用恰當的課堂提問來促進啟發學生理解,通過把整體性較強的問題分割成若干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小問題,引導學生思維向知識深度和廣度擴展,從而使學生最終準確地理解掌握教學重點難點。
4.為了檢查和鞏固當堂所學知識。學生們對當堂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到底達到了何種程度呢?還有哪些新知識點尚未理解掌握?為了弄清這些問題,同時也為再次加強鞏固所學知識,就可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來進行。
5.為了明確易混淆誤解的知識點。每一學科都有一些概念和原理在表現形式上是非常接近的,通過課堂提問來加以引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非常容易的對這些易混淆誤解的知識點進行區別。
6.為了使個別學生集中注意力。在課堂教學進行當中,個別學生會因種種原因精力分散、不集中。適時“剎車”進行課堂提問,讓學生復述教師剛剛講過的內容,對他們進行提醒,也不失為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徑。這樣,被提問的學生本人及其他學生,都會相對較長時間內保持注意力,不再開小差。
7.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師講課中,若所講內容理論性過強,難度過大,學生思維跟不上教師講解速度,則會致使學生身心疲勞,造成課堂氣氛沉悶。為改變此狀,教師應及時根據所講理論知識設計一些新穎的、學生感興趣的,又都能發表獨自見解的問題進行課堂提問,重新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為進一步教學順利鋪軌。
8.為了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愛國主義情感。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和人生觀,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改變錯誤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充分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從兩方面著手進行課堂提問,是一條有效而又得力的措施:首先,從發揚學生的積極因素著眼進行激揚式課堂提問;其次,針對學生中因社會上某些錯誤思潮的影響而產生的一些模糊認識進行課堂提問,也能有效撥響學生思維的琴弦。
二、課堂提問的內容要精心設計
1.要提難易適中的問題。課堂提問問題過難,學生無從答起,這樣既破壞課堂氣氛,極易出現冷場,又易挫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會導致學生對該學科失去興趣;但若課堂提問問題過于容易,又會失去了課堂提問的意義。就達不到教師進行課堂提問的初衷。因此,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教師要把握好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提一些難易適中的問題。
2.要提有梯度性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課堂提問提出的問題,不僅要像一根鏈條,每個問題都是鏈條上的一環,環環相扣,而且要深入淺出,層層遞進,呈現出梯度性。課堂提問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環環相扣,把學生的思路一步步引向深入。
3.要提有啟發性、創造性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課堂提問提出的問題要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既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促進學生朝著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多層次地思考,并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4.要提具體化非抽象的問題。課堂提問切忌空洞、抽象。教師課堂提問的問題提得具體,學生就便于聯系實際,這樣就使學生便于思考,易于回答,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而若問題空洞抽象的話,學生回答起來就感到無從著眼,進而也達不到課堂教學的目的要求,失去課堂提問意義。
5.要提新穎、有趣的問題。課堂提問所提問題新穎,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才能開拓、鍛煉學生的思維能為;問題有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及聯想推理能力。因此,教師在選材時應盡量選一些新穎、有趣的材料,以便設計一些高質量的問題,更好、更快的達到教學目的要求。
三、課堂提問的對象要有針對性
課堂提問在選擇對象時,要依據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目的、作用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點等,有針對性的選擇,使課堂提問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這樣,發現的問題也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為下一階段的課堂講授指明方向。
一般情況下,難度較大的問題可提問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回答;難度不大的問題,可提問學習程度差一點的學生回答,這樣既可使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去掉他們身上的傲氣,更上一層樓,又可使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四、課堂提問的方式要靈活
課堂提問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教師把它歸納了十多種方式,如誘發式,迂回式,舉例式、懸念式、執果索因式、比較判斷式、過渡式、討論式、夸謬式等。我們每一位教師在具體組織教學時,都不應該把課堂提問的方式格式化、固定化、模式化,而應依據課堂提問的目的、內容、對象的不同,采用恰當的一種或多種方式來達到教學目的要求,使課堂提問藝術化。
五、課堂提問的時機要恰當,次數不宜過頻
課堂提問是需要教師選準時機的,什么時候提問,什么時候不能提問,取決于課堂提問的性質,取決于教學目的。不注意這一點,一味的濫用課堂提問,會過多的中斷講課思路,打破課堂教學內部結構性、邏輯性,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接受,有時學生還會產生反感和抵觸情緒,失去了課堂提問的嚴肅性。
六、學生針對課堂提問的回答,教師要給與藝術化的評價
有些教師進行課堂提問時,對學生的回答不能給與及時正確的評價,特別是對錯誤的回答只做簡單的否定,甚至諷刺、挖苦,或只允許單一的標準答案,這樣就使前面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所做的種種努力都付之東流了。教師應對每個學生的回答都耐心傾聽并予以鼓勵,保護學生的學習、回答的積極性,使課堂提問的設計目標得到落實、實現,使課堂提問真正發揮出其應有的藝術魅力。
總之,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雙邊活動的充分開展,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而課堂提問,又是課堂教學雙邊活動充分開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如何進一步掌握、利用、發揚課堂提問這一藝術形式,還有待于在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張有林.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對比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