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藥膳食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取粳米50克,常法煮粥,半熟時加入洗凈切絲成塊的蘑菇10克,煮至米熟時食之。可治胃熱嘔吐、腸熱瀉痢、食欲不振。
取鮮蘑菇6克、活鯽魚一條,清水煮不加鹽,熟后食魚喝湯。可治小兒麻疹。
取蘑菇焙干研末,溫開水送服,每服3克,日服2次,可治子宮功能性出血、痔瘡出血等。
鮮蘑菇水煎浸膏片,可治療遷延性或慢性肝炎。肝臟病人宜食用蘑菇。
蘑菇還具有降低血液膽固醇的作用。蘑菇中的解阮酶、酪氨酸酶具有降血壓的功能,因而,蘑菇是高血壓和心血管病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對慢性腎炎伴高血壓或并發(fā)眼底出血及腎虛腰痛者,可選用下述藥膳。
芹菜汁:鮮芹菜500克,搗爛取汁,開水沖服,每日一次,或用芹菜根60克,水煎服,每日一次。
雪羹湯:海蜇頭60克(或海蜇皮30克),漂洗去咸味,與等量去皮馬蹄(即荸薺)同煮湯。吃湯及海蜇、馬蹄。
黑木耳柿餅羹:用黑木耳10克,浸泡2~3小時后,加柿餅30克,煮爛成羹狀,每日服一次。
刀豆腰子:鮮刀豆30克,豬腰一個,去筋弄凈,同煮熟,食之。
豬腎核桃:豬腎一對,弄凈,加核桃肉30克,杜仲20克,加水共煮熟。
菠菜:生血排毒
中藥研究認為:菠菜有生血作用,故血虛者可常食菠菜。菠菜中含較高的天然核黃素(維生素B2)與硫胺,可防治冬令干燥引起的口角炎。孕婦多吃菠菜有利于胎兒大腦神經(jīng)的發(fā)育,防止畸胎。菠菜還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纖維素,經(jīng)常攝入有利于排出腸道中的毒素物質(zhì),便秘的人應(yīng)多吃菠菜以利于潤腸和通便。
最新藥理研究表明,菠菜葉中含有一種類胰島素樣物質(zhì),其作用與哺乳動物內(nèi)的胰島素樣非常相似,故糖尿病人(尤其Ⅱ型糖尿病人)不妨經(jīng)常吃些菠菜,以便體內(nèi)血糖保持穩(wěn)定。
年輕女性常飲紅酒可防中風(fēng)
對600名15~44歲之間女性(其中包括224名在去年患過中風(fēng)的女性)進行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那些在過去每周喝酒,也就是平均每天喝一到兩杯紅酒的女性,比那些從不喝酒的女性患中風(fēng)的危險要小40%~60%。
研究人員說,葡萄酒比啤酒和酒精飲料的預(yù)防效果更強,而且女性喝葡萄酒還可減少由高血壓和膽固醇所引起的中風(fēng)危險,但啤酒和酒精飲料在這方面的作用卻比較小。
喝脫脂牛奶可防癌
牛奶中含有維生素A、C以及鈣等成分,具有抗癌作用。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為脫脂牛奶的4倍,牛奶中的脂肪屬動物脂肪,脂肪可提供熱量。動物脂肪的大量攝入與乳腺癌、結(jié)直腸癌、肺癌、前列腺癌、宮頸癌、子宮內(nèi)膜癌有關(guān)。常喝脫脂牛奶者可降低患口腔、結(jié)腸、膀胱、肺、乳腺、宮頸癌的危險性,從而預(yù)防癌癥的發(fā)生;而常喝全脂牛奶者則增加患上述癌癥的危險性。
白糖不宜生吃
有人吃食品時,喜歡夾些或蘸些
生白糖,這種吃法其實對健康不利。這是因為,白糖在生產(chǎn)、包裝、運輸、貯存的過程中,很容易受病原微生物污染,尤其是存放一年以上、顏色變黃的白糖,會引起胃腸不適、腹瀉等癥狀,甚至引起過敏性反應(yīng)。
所以,生白糖不是無菌的,尤其是存放過久的白糖,更不能生吃。在吃白糖時只要加熱到70℃并超過3分鐘即可。
早餐不宜全吃干食
【基本配伍】白扁豆15克,赤豆30克,山藥30克,茯苓15克,陳皮3克。
【操作要領(lǐng)】將白扁豆、赤豆洗凈后浸泡12小時,加入山藥、茯苓、陳皮后用粉碎機打碎、燒開后濾渣取汁。
【成品特點】豆?jié){白綢,清香爽口。
【基本功效】補氣理氣,健脾利濕。
【宜忌注意】夏季制作時,浸泡食材置陰涼處以防變質(zhì)。
猴菇燉肫肚
【基本配伍】豬肚100克,雞肫100克,猴頭菇50克,蓮子肉50克,肉豆蔻3克。
【操作要領(lǐng)】豬肚、雞肫洗凈切塊,焯水,加入猴頭菇、蓮子肉、肉豆蔻和水一起燉,大火燒開小火燉至酥爛。
【成品特點】蓮肉酥糯,湯色香醇。
【基本功效】溫中養(yǎng)胃,健脾利濕。
【宜忌注意】糖尿病、高膽固醇患者可加入葛根、山楂等。
山藕排骨湯
【基本配伍】豬排骨250克,山藥100克,蓮藕50克,肉豆蔻3克。
【操作要領(lǐng)】豬排骨洗凈汆水,大火燒開小火燉至半酥,加入切成塊的山藥、蓮藕,煮至酥爛,調(diào)味即可。
【成品特點】湯醇鮮香,藕藥酥爛。
【基本功效】益氣健脾,養(yǎng)胃補血。
【服用方法】以上量視各人需求可分2~4次吃完。
陳香猴頭肚
【基本配伍】陳皮6克,茯苓15克,猴頭菇12克,豬肚250克(牛肚也可),蓮肉15克,鮮生姜6克。
【操作要領(lǐng)】豬肚洗凈汆水后切塊,加入茯苓、蓮子肉、陳皮、猴頭菇及溫水適量入鍋內(nèi),加料酒,大火燒開小火燉至酥爛,離火時調(diào)味。
【成品特點】肚塊酥糯,湯汁清香。
【基本功效】理氣溫胃,健脾增免。
【宜忌注意】空腹食用或佐餐均可。可配合抗幽門螺桿菌療程或胃病急性期后的康復(fù)期調(diào)養(yǎng)。
紅花煨牛鞭
【基本配伍】紅花1克,牛鞭100克,蘆筍、高湯、鹽、雞汁、花雕酒各適量。
【操作要領(lǐng)】牛鞭切段焯水,用高湯加雞汁煨酥;蘆筍用開水燙熟;紅花用溫水泡發(fā)待用;在煨好的牛鞭汁中加入紅花、花雕酒,收汁至稠,裝盤時用蘆筍點綴即可。
【基本功效】補氣血,益精、補腎。
金銀泥鰍煲
【基本配伍】泥鰍100克,金銀花15克,金針菇50克,豆腐50克。
【操作要領(lǐng)】泥鰍洗凈汆水,金銀花煎汁備用;泥鰍、金針菇用油煸炒,加入豆腐、金銀花汁略煮后調(diào)味,盛入熱煲。
【成品特點】泥鰍滑嫩,湯汁鮮稠。
【基本功效】清熱利濕、敗毒健膚、潤肺益腸,對季節(jié)性皮膚感染有輔助作用。
【宜忌注意】脾胃虛寒及氣虛者慎用。
益脾雞腿菇
【基本配伍】雞腿菇100克,苦瓜50克,玉米粒50克,玉竹、麥冬各12克。
【操作要領(lǐng)】玉竹、麥冬加水煎汁備用;雞腿菇、苦瓜洗凈切粒,下油鍋煸炒后加玉米粒、玉麥汁,勾芡調(diào)味后即可起鍋裝盤。
【基本功效】健脾養(yǎng)陰。
婦女更年期綜合征,中醫(yī)稱之為“經(jīng)斷前后諸癥”。婦女到了45~55歲,由于腎氣漸衰,天癸將竭,以致陰陽失衡,臟腑功能失調(diào),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復(fù)雜癥狀,如煩躁不安、面部潮紅、手足心發(fā)熱,或頭暈?zāi)垦!⑿幕抛院埂⑹叨鄩簦蛐臒┮着⒕袷B(tài)等。
食療原則:
宜吃可滋補肝腎、養(yǎng)血補血、滋陰降火的食物;忌吃辛辣香燥、耗液傷陰的食物,以及肥甘厚味的溫?zé)嵝允澄铩3S檬澄镉猩徸印⑸i┳印㈣坭阶印俸稀鋈狻⒓佐~、淡菜、鴨肉、黑白木耳、白扁豆、烏骨雞、山藥等。
白木耳蓮子湯
水發(fā)白木耳100克,蓮子50克,枸杞子10克,冰糖10克。將白木耳洗凈,加水煮沸,加入蓮子同煮爛,放入枸杞子、冰糖。分次服用。可生津滋陰、益氣和血、補腎健脾,適用于更年期心神不安,煩躁失眠。
鴨肉扁豆湯
鴨肉500克,白扁豆25克。鴨肉洗凈,切塊,放入鍋內(nèi)加水、料酒、蔥姜,煮沸后,加入白扁豆,用小火煮熟爛,調(diào)味后即可。可補虛除熱,健脾化濕,適用于陰虛火旺者。
蕁麻疹
蕁麻疹是由于變態(tài)反應(yīng)(即過敏)引起的皮膚黏膜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而出現(xiàn)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yīng)。皮膚搔癢,出現(xiàn)疹塊呈鮮紅或淡紅色,邊緣有充血性紅暈,高起于皮面部分,顏色較淡或呈白色,出現(xiàn)迅速,融合成片,持續(xù)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消退,也可持續(xù)數(shù)天,此隱彼起而成批反復(fù)發(fā)生。慢性者可持續(xù)甚久,反復(fù)發(fā)生而遷延不愈。中醫(yī)稱蕁麻疹為“癮疹”,認為是由風(fēng)濕熱所致,因此以祛風(fēng)、利濕、清熱治之。
食療原則:
蕁麻疹的飲食宜忌很重要,引起食物過敏的主要是動物性蛋白質(zhì),其中最易致敏的為海魚、蝦、牛奶、蛋黃等。植物性食物則有菌類(香菇、蘑菇、草菇、猴頭菇等)、竹筍、茄子、菠菜、蠶豆、大蒜、韭菜、柑桔、李子、草莓、香料等,少數(shù)人對咖啡、巧克力、香精、色素、防腐劑、薄荷腦也會過敏。確定何物致敏可采用排除法試驗,下列食物連吃3周,然后再將可疑致敏食物逐個加上去觀察反應(yīng):蔬菜類(包心菜、大白菜、大頭菜、芋頭、紅薯、茨菰、茭白等)、豆類(刀豆、扁豆、豆腐等)以及不含牛奶、雞蛋的有關(guān)食物。
馬齒莧烏梅湯
馬齒莧30克,烏梅、綠豆衣、地骨皮各15克,地龍干6克。將上述原料同煎煮兩次,合并兩次藥汁,加適量冰糖,分2~3次飲用,連吃數(shù)天。可祛風(fēng)清熱,止癢。用于急性蕁麻疹。
烏梢蛇天麻
神經(jīng)衰弱是神經(jīng)官能癥中常見的一種,主要是由于精神因素引起大腦皮層功能暫時失調(diào)的一種病癥,屬中醫(yī)“驚悸”、“不寐”、“健忘”、“頭痛”、“虛損”等范疇。臨床以失眠多夢、頭昏腦脹、心神不寧、健忘多慮、疲怠乏力等為常見癥狀。中醫(yī)認為該病癥的發(fā)生,多與肝火上升、灼傷心陰、心脾不足、心血兩虧導(dǎo)致陰虛火旺、心腎不交有關(guān),主張用平肝清火、健脾養(yǎng)心、滋陰補腎、安神定志的藥膳進行食療。
食療原則:
可常吃豬腦、桂圓、蓮子、黃花菜、芝麻、核桃、豆?jié){、黑大豆、紅棗、百合、枸杞子、蜂蜜等食物,少吃刺激性強的食物,忌煙和白酒。
棗仁蓮子粥
酸棗仁10克,紅棗15枚,大米100克,蓮子肉25克。酸棗仁煎煮取汁,紅棗、蓮子肉與大米同煮,至黏稠時,加入酸棗仁汁,煮5分鐘即可。可養(yǎng)心安神。
桑椹麥芽湯
桑椹子15克,小麥芽30克,紅棗10枚。將桑椹子、小麥芽、紅棗同煎煮,取汁,分兩次食用。可健脾,補腎,安神。
癲癇
癲癇是由于一時性大腦功能失調(diào)而發(fā)生的綜合病癥,臨床表現(xiàn)為反復(fù)發(fā)作、陣發(fā)性的意識消失,全身痙攣,俗稱為“羊癲瘋”。癲癇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其病因可能與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失調(diào)、遺傳因素有關(guān)。
中醫(yī)認為,本病主要由驚恐和飲食不節(jié),造成臟腑失調(diào),尤以肝、脾、腎三臟為最。驚恐損傷肝腎,使肝腎陰虧,易動肝風(fēng);飲食不節(jié)則傷脾,以致精微不布,痰濁內(nèi)聚,這是癲癇發(fā)作的基礎(chǔ);若遇情志郁結(jié),勞累過度,易導(dǎo)致肝風(fēng)挾痰上逆,蒙閉清竅,致癲癇發(fā)作。
食療原則:
宜食用高脂低糖食物,飲食有節(jié),勿過飽過饑。可常吃橄欖、鯉魚、海參、豬心、豬腦、羊腦、豬血等食物,忌煙酒、刺激性食物。
天麻豬心
天麻片15克,豬心1個。天麻片加適量水浸泡;豬心洗凈切片,與天麻同炒,調(diào)味后炒勻即可。可補腎健腦,養(yǎng)心補血。
芋艿海參
不過食補千萬不要用在急性肝炎期間。由于急性肝炎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濕熱癥狀,如黃疸、厭食、惡心、嘔吐、身體沉重、精神萎糜不振等,如果盲目進補,增加營養(yǎng),就會助長濕熱之邪。此時飲食應(yīng)以清利濕熱為主,清淡、易于消化,如食用豆?jié){、稀粥、水果、蔬菜等。這樣可以減輕肝臟的負擔(dān),讓肝臟得到適時的“休整”。而轉(zhuǎn)化為慢性肝炎之后,才可以慢慢用藥膳進行調(diào)補。
慢性肝炎究竟怎樣食補?如果認為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進補,那就叫盲目進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一定要按照中醫(yī)的理論,辨證分型,選用不同方法進補,才能收到保肝護肝、強身健體的效果。慢性肝炎臨床上一般分為三型,下面分別予以介紹。
1,脾胃虛弱型:主要表現(xiàn)為肝區(qū)隱痛、惡心、噯氣、食欲差、大便溏、消瘦。可用疏肝理脾的藥物制成藥膳“淮山陳皮鴨”來治療。
做法:把一只500克左右的鴨子殺后,去毛洗凈,去掉內(nèi)臟,將生姜5克、淮山30克、陳皮10克、苡米20克放入鴨子里,慢慢蒸爛。然后適當(dāng)加湯,放入調(diào)味品,如姜、蔥、蒜、醬油、味精等,即可服用。
2,濕邪內(nèi)阻型:主要表現(xiàn)為腹脹、身重、困倦疲乏、胃口差、腿腳重、舌淡、苔白膩等。可用祛濕健脾的藥物制成藥膳“白術(shù)鱖魚湯”來治療。
做法:把一條400克左右的鱖魚剖開,去內(nèi)臟,放入砂鍋內(nèi),加入白術(shù)15克、生姜10克、茯苓10克,再適當(dāng)放入調(diào)料,如蒜、蔥、香菇、醬油、黃酒、胡椒等,煮到熟爛即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