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行路難賞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銀行網點 路線圖 轉型方向
一、我國銀行在轉型中的現況
近幾年來,國內的國有銀行在網點轉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與實踐,對基層網點的經營與發展已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國有銀行網點轉型可行性很高,但實踐中仍存在很多難題。
國有銀行在整個金融體系中處于主體地位,主導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有銀行通過多網點的同步經營,與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各個行業以及廣大居民都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因此,國有銀行網點經營管理模式,不僅僅對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還影響了社會各部門經濟的發展。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銀行已全面對外開放,國內很多銀行已從業務結構、資本結構、客戶結構、負債結構、組織結構等各方面開始進行一系列的轉型變革。這其中,網點含義的重新定位是各項改革的中心環節。網點作為業務的主要渠道,其在銀行的重要地位和關鍵作用也相應提升到了最高。但就目前來看,銀行對網點在價值創造、市場拓展、客戶服務等方面寄予的期望與網點的實際運營效果存在較大的落差,網點轉型成為銀行經營管理的熱點問題。
重新將網點崗位職責、業務操作流程、網點精神、網點環境等進行定義,突破網點功能由核算交易主導型轉變為營銷服務主導型,繼而實現網點增強銷售能力,改善服務效率,提升零售網點價值創造力和市場競爭力,提升客戶滿意度的目標。
二、關于各銀行轉型的調查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金融市場日趨開放,中國商業銀行也在積極執行“全球擴展”戰略,面臨著與世界各大商業銀行競爭的形勢。為了確保未來的業績能夠增長,國有銀行的基層網點必須進行轉型。中國建設銀行通過借鑒美國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網點經營模式的先進經驗,自2006年起在全行范圍內展開了銀行網點的轉型,先后經歷了一代轉型和二代轉型,一代轉型是通過以客戶為中心設立網點的崗位和角色,優化人員配置,實施大廳制勝,重新定義大堂經理這一角色,進一步明確大堂經理的功能和職責;同時圍繞鼓勵和團隊精神,塑造一種積極向上的網點精神和服務文化,從而進一步優化柜面業務流程,實現前后臺分離。二代轉型則主要是從促進VIP客戶服務銷售工作從“產品驅動”模式向“客戶需求驅動”模式轉變。通過實行客戶分層維護、明確客戶經理職責、優化銷售服務流程、設計標準化工具等措施,滿足VIP客戶的差別化需求,實現了提高客戶經理服務能力和銷售業績,提升客戶滿意度的業務目標。
三、國有銀行轉型的方向
近年來,國有銀行為了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都不斷地進行戰略轉移,通過合理規劃網點功能分區,加強網點現場管理,促進全行構建以營業網點為基礎的業務營銷體系,實現產品分銷、功能分區、網點分類、客戶分層、業務分流,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營業網點的綜合服務和營銷能力。在網點轉型中,業務操作流程始終伴隨著業務轉型的每個環節,有效優化業務流程,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將會全面解放柜面生產力,提高網點運營效率,加速推進網點轉型。網點轉型已成為國有銀行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一線網點人員工作乃至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通過優化崗位設置,改善業務流程,明確工作職責,進行情景演練,塑造網點精神等措施,轉型已初見成效。 網點轉型潛移默化地轉變了網點經營模式,規范了服務行為,使國有銀行營業網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好評??蛻襞抨牭群颥F象得到了緩解,客戶留言簿上批評抱怨的少了,表揚贊賞的多了,客戶滿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別是轉型后的網點銷售業績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績效收入得到增長,員工為轉型所付出的時間、體力和精力得到了回報。 銀行應在現有基礎之上鞏固轉型成果,持續改進和提高,達到有形似向神似的境界,從而促進網點市場營銷能力的持續提升。
四、國有銀行轉型的前景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電子銀行不斷推陳出新,但是實體網點仍然是國有銀行主要客戶關系并保證持續穩定利潤來源的關鍵,特別是在獲取個性化建議以及客戶財務決策等方面,網點網絡依然是廣大客戶最先想到的方式。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個人收入和財富的迅速增加,在全球金融浪潮的推動下,網點銀行業務市場迅速崛起,國有銀行紛紛把網點銀行業務作為銀行業務發展的戰略重點。在外資銀行獲準進入我國金融市場之后,網點銀行業務的發展也必將成為我國銀行與國外發達銀行競爭的新一輪焦點。湖北作為“中部崛起”的核心地帶,近幾年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居民收入的持續提高,國民收入的積極變化向金融市場提供了多樣化的需求,為湖北地區的國有銀行大力拓展網點銀行業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站在積極推進銀行網點轉型的大背景下,歸納銀行內部的優缺點,以及所面臨的外部機遇和挑戰,并進行戰略匹配。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借鑒美國及其他同業的先進經驗,對中國國有銀行轉型戰略進行了較系統的分析與研究,提出了銀行網點轉型的戰略要點,以之促進網點由“交易核算主導型”向“營銷服務主導型”,以及銷售服務工作從“產品驅動”模式向“客戶需求驅動”模式轉變,旨在規范客戶銷售服務流程,增強銷售能力,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效率,力爭從更好地維護客戶和銷售產品的角度,提升客戶滿意度,最終提高市場競爭力。參考文獻:
[1]征羿輝.中國銀行業網點轉型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J].企業導報,2010(80.
關 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1.請寫出《關雎》一詩的故事梗概。
2.《關雎》中耳熟能詳、統攝全篇的句子是:
。詩中最能體現主人公夜不成眠、相思之痛的句子是:
。
3.對這首詩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
A.這首詩即景抒情,生動地抒發了強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詩中善用雙聲疊韻的詞,增強了詩歌的韻律美。
C.詩歌末章抒寫了主人公夢想成真的歡樂情景。
D.詩中由“雎鳩和鳴”引出“君子好逑”用的是比興手法。
4.查找本詩資料,分析孔子說《關雎》“樂而不,哀而不傷”是什么意思。
二、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這首詩的作者和 、 、
并稱“初唐四杰”。
2.這首詩之所以成為送別詩的上乘佳作,就在于 。
3.唐代陸龜蒙《別離》詩中有“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的詩句,由此可聯想到本詩中的詩句: 。
4.你能寫出兩句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同樣感情基調的送別詩句嗎?
5.簡要談談詩中“風煙望五津”中的“望”字使人產生的聯想。
6.下列對本詩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送別詩,“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寫出了送行的地點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寫景氣勢宏偉,寓不必傷別之意。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寫對友人的安慰:彼此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傷之情油然而生。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全句一掃離情別緒,把纏綿的兒女之情一筆撇開,代之以豁達樂觀的感情,表現了作者不平凡的胸懷和抱負,給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兩句承上作結:既非遠別,又同為宦游,雖別而如為鄰,別時則不應有兒女之態。
7.品味“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詩,簡述你對其中蘊含哲理的理解。
8.“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中“無為”的意思是什么,這兩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9.“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這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三、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1.為什么說夏日“丁壯”已“力盡”卻“不知熱”,反而“但惜夏日長”?
2.詩中反映苛稅繁重,人民困苦不堪的句子是: 。
3.“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中的“此”指代什么?從本句詩中,你可否總結出白居易是個什么樣的官員?
4.有人認為《觀刈麥》的感情基調是“悲憐自責”,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結合本詩詩句加以說明。
四、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 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
”點出初春小雨,以“ ”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并準確地捕捉到了春草的特點,與杜甫的“ ”有異曲同工之妙。
2.“天街小雨潤如酥”一句的描寫高出常人一等,請你就其中一字談談其妙處。
3.“草色遙看近卻無”是歷來備受稱道的名句,請你作簡要賞析。
4.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早春草色的?
五、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行路難(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詩中采用“ ”“ ”(限四個字)兩個典故,表達了作者有為于當世的理想。
2.詩中名句“ ”表現了作者 的性格。
3.這首詩感情激蕩,一波三折,試簡要分析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
4.怎樣理解“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兩句詩的意思?
5.詩歌題目“行路難”的含義是:
(1)
(2)
6.前四句描繪了 時的場景。
7.形象表現作者內心苦悶抑郁和感情激蕩變化的四個連續動詞是:( )( )( )( )。
六、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首聯用疑問語氣,勾勒出怎樣的圖景?
2.頷聯是描寫近望泰山所見的景物,其中“鐘”“割”兩字用得極好,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割”字的妙處。
3.“陰陽割昏曉”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樣的特點?
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這一名言。在這里寫出了詩人怎樣的一種精神氣概?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請說說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6.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詩人由實望泰山而產生登臨意愿,于是想象登臨泰山絕頂的景象和心里感受。
B.詩的第二句,作者沒有用筆墨去勾畫泰山是多么高,而是寫泰山眾地多么廣大,以距離廣遠襯托山勢高峻,用筆不凡。
(1)整體把握。這一環節是古詩歌教學的常規工作,應在老師指導下主要由學生自主完成。涉及內容應包括詩詞作者、相關文學常識、注解以及字詞讀音。了解寫作背景,對于一首詩詞感情基調的確定非常重要。如教材中很多詩人的作品都創作于自己遭貶謫之后,情感上往往帶有憤懣、抑郁之意,這些在誦讀中應該有所體現。一些常見字詞的讀音辨析也不容忽視。如“沉舟側畔千帆過”中的“沉(chén)”和“忽復乘舟夢日邊”中的“乘(chéng)”。如果讀音上混淆了,對詩句意義理解也可能產生偏差。一些古音字或特定讀音的字詞也應重視,如“浩蕩離愁白日斜(xiá)”“將(qiāng)進酒”“阿(ē)房(páng)宮”等。
(2)細節品味。對詩詞逐句進行細節品味,這是古詩詞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老師應采用啟發式教學法,精心設計問題,不斷引導學生走進詩詞的意境。在這個環節中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①讓學生自己悟出“重讀點”。所謂重讀,就是在朗誦中加重語氣、增大音量,以強調所讀內容。詩詞中哪些需要重讀,為什么要重讀?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把自己認為需要重讀之處提出來,讓學生標注在書本上,無疑這不利于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的發揮。那么,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悟出來呢?作者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設計啟發式問題的方式。如在李白《行路難(其一)》第一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通過設計如下問題,讓學生找到應該重讀的地方。老師問:這一句表現的是什么場面呢?學生回答:是宴會。老師問:這是一場怎么樣的宴會呢?學生答:是豪華奢侈的宴會。老師問:怎么能看出這場宴會的豪華奢侈呢?學生答:“金”“玉”的容器,價值“十千”“萬錢”的酒菜。這三個問題思路清晰,層次步步推進,沒有為難學生和牽強附會之感。學生在回答完第三個問題后就會明白,原來“金”“玉”“十”“萬”需要重讀,能強調出這場盛宴的豪華。
②找出詩詞中情感變化的“關鍵點”。在一些詩詞中,往往會有轉韻現象。如在李白《行路難(其一)》中,前四句的韻腳是“an”,到了五、六句則轉為“ai”,這就是需要關注的關鍵點。前四句,詩人異常壓抑,面對美食佳釀毫無食欲,內心急切不安又無所適從,進退無路卻又想繼續求索。從整體上看,前面部分都是沉抑的,而在反復的“行路難”詠嘆之后,一句“今安在?”則像是對前面“冰塞川”“雪滿山”痛苦迷惘的宣泄,詩人已不是簡單發問“我在哪里?”而更像是控訴:“我能往哪里走?”這樣最后一句的豪言壯語便呼之欲出了。在教學中,這樣的“點”很重要。學生一旦用轉韻的規律找到這樣的“點”,便能擁有一份成就感,對詩詞的投入便又自然多了一分。
一、品味煉字佳句
例1.(山東濱州卷)
早發白帝城
李 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免書訊,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詩。
題目:“輕舟已過萬重山”中“輕”字用得極妙,請做簡要賞析。
【解題指津】這類題目常見的提問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處”。解題時通常先要明確手法,再闡明其語表義,有時還要挖掘它的深層義或言外之意,最后點明其思想感情、表達作用、創設意境或藝術效果。本題考查詞語品析能力,要結合整首詩分析,從船行情況和詩人心情兩方面分析解答。
【參考答案】“輕”字既寫出了船的輕快,也寫出了詩人心情的輕松和喜悅。
二、分析詩歌內容
例2.(山東德州卷)
采桑子
晏 殊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題目:“好夢頻驚”是全詞的點睛之筆,在下闕中,“好夢頻驚”的原因有哪些?
【解題指津】這類題目常見的提問方式是“某個詞,指的是什么”、“某個詞,包含哪些含義”或“寫出某句詩的大意”等。先要掃清字詞障礙,然后通讀全詩,從整體上去理解。有時還得聯系作者的生平事跡、心路歷程。細細閱讀下闕,我們就會深入到一種凄涼的境界,這里西風吹寒、梧桐葉落、淡月朧明、高樓雁鳴,一樣樣、一處處,無不令人猛然受驚、頓感凄涼。
【參考答案】西風吹寒、梧桐葉落、淡月朧明、高樓雁鳴。
三、描述意境畫面
例3.(陜西卷)
過山農家
顧 況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題目: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加以描述。
【解題指津】這類題目常見的提問方式是“用自己的話,描繪某一句(聯)所展現的畫面”。解題時要注意三個要點:一是抓住主要景物,用流暢優美的語言再現詩中的圖景畫面;二是用生動的詞語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生機勃勃等);三是用準確的詞語概括作者的情感(如歡快愉悅、憂愁傷感、恬淡閑適、堅守節操、憂國憂民、壯志難酬等)。為了增添語言的生動性,我們可以運用修辭、聯想與想象,把古詩因為追求簡練而省略的內容補充出來。本詩的前兩句描寫了五種景物:板橋、泉聲、茅檐、日午、雞鳴,針對這五種景物,展開合理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寫出自己的想象之景。
【參考答案】伴著淙淙的泉水,走過板橋;雞鳴聲聲,太陽高高地照在山農家的茅檐上。
四、感知藝術形象
例4.(四川成都卷)
早梅
齊 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題目:在詩人齊己筆下,“早梅”具有怎樣的特點?請概括作答。
【解題指津】感知古詩詞的藝術形象,必須根據詩詞描寫的具體形象與畫面準確地把握形象的特征,深刻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與典型意義。有時詩句中運用了含蓄、象征、雙關、比擬等手法,就要注意體察詩人的寫作意圖,結合詩人的人生際遇,展開聯想,深入分析。細讀這首詩,可以找到“萬木凍欲折”、“深雪”等關鍵詞,由此可以得出早梅的不畏嚴寒的特點;而“孤”、“一枝”可看出早梅的傲然獨立的性格特點;當然,“幽香”、“素艷”可得出早梅的素雅高潔、清新脫俗。
【參考答案】不畏嚴寒,傲然獨立?;蚯妍惷撍祝匮鸥邼?。
五、把握情感主旨
例5.(貴州遵義卷)
行路難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題目:本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解題指津】古詩詞思想感情鑒賞,可以細化為幾個方面:歸納內容要點,概括詩人或形象的情感,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評價詩歌的思想內涵等。要想準確把握詩詞的情感主旨,就要從關鍵詞句、形象意境、作者生活時代與人生經歷等方面綜合分析,特別要注意品析詩詞中顯露感情的詞句和后部分議論、抒情的核心詞句。在解答此題時,必須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抓住詩中的“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以及“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所蘊含的內涵來回答。
【參考答案】本詩表達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或“表達了他面對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遠大抱負的志向?!?/p>
六、分析手法技巧
例6.(貴州安順卷)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
題目:重章疊唱是《詩經》典型的藝術特色,請簡要分析這首詩重章疊唱的表達效果。
【解題指津】這類題目常見的提問方式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語言有什么特點”等。分析解答時,首先要準確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技巧,然后結合詩句舉例分析這種手法的具體作用,最后點明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審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本詩中所謂重章疊唱,就是指《詩經》中的一些篇目,其全篇各章在結構和語言上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換幾個字,有時甚至只換一兩個字,這種形式的出現,是由《詩經》合樂歌唱的性質所決定的。疊句運用得好,可以使作品產生強烈的藝術魅力。
【參考答案】全詩三章,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一唱三嘆,節奏鮮明,旋律優美,而且還顯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層加深,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實戰演練】
1.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長安秋望
杜牧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注:①外:上。②南山:終南山
⑴ “鏡天無一毫”一句描繪出了秋天怎樣的景象?
⑵簡析本詩所表現的詩人的精神性格。
2.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處士盧岵山居
溫庭筠
西溪問樵客,遙識主人家。
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隨雨暗,一徑入云斜。
日暮鳥飛散,滿山蕎麥花。
⑴請賞析頷聯與頸聯在寫景上的差異。
⑵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首詩寫景的含意是什么?請對此加以分析。
3.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欲動苕抽芽,節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緩行三百里,夾溪隨處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狀如小兒拳頭。
⑴第一句中“欲動”二字有何妙處?請簡要分析。
⑵結尾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寒閨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靜,真珠簾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
注:唐代府兵制度規定,兵士自備甲仗、糧食和衣裝,存入官庫,行軍時領取備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損,就要由家中寄去補充更換,特別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⑴細讀此詩,談談詩中所刻畫的閨中女子心有何“怨”?
⑵從表達技巧上看,此詩后兩句妙在哪里?請簡要賞析。
5、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晴懷故園海棠
楊萬里
竹邊臺榭水邊亭,不要人隨只獨行。
乍暖柳條無氣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過雨來幽徑,無數新禽有喜聲。
只欠翠紗紅映肉,兩年寒食負先生。
注:①此詩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時作者離家宦游,正在廣州任內。②翠紗紅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紅淺暈。
⑴中間四句寫“春晴”向來為人稱道。這四句寫了哪些景致?各具什么特點?
⑵詩題是“春晴懷故園海棠”,詩人是怎樣表達懷想之情的?請從情景關系的角度進行賞析。
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 盡
韓
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見酒痕。
細水浮花歸別澗,斷云含雨入孤村。
人閑易有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
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
注:這是韓晚年寓居南安之作。韓的一生經歷了巨大的政治變故,晚年寄身異鄉,親朋息跡。
⑴頷聯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⑵試分析尾聯“流鶯”這一意象的作用。
7.閱讀下面這首宋代樂府詩,回答后面問題。
苦寒行
南宋 劉克莊
十月邊頭風色惡,官軍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來不來?夜長甲冷睡難著。
長安城中多熱官,朱門日高未啟關。
重重幃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積累;理解;鑒賞;應用
古詩詞作為中國卓越的文學成就之一,憑借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千年的歷史傳唱中,仍舊瑰麗不衰,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效率,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領悟古詩詞成為我們探索和追求的目標。
一、大量朗讀,積累古詩詞
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庇纱丝梢?,大量朗讀對于古詩詞教學的重要作用。古詩詞的教學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成事,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也并不能一口就吃成個胖子。這需要我們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共同努力,等達到一定的程度時,便會滴水穿石,從量變引發質變。
在現實的語文教學中,教學任務排得滿滿當當,但是我們的教學時間卻有限,沒有那么多的時間任由我們自己調配來積累古詩詞,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做來解決沒有充裕的時間這個問題,怎樣才能將時間像海綿里的水一樣擠出來呢?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累計古詩詞的習慣。例如,每一個班級都會有另外一塊黑板,是用來展示班風班貌,供學生自行調配的天地,教師可以每個禮拜都給學生選擇不同的詩詞,讓班干部抄寫在黑板的一角上,趁著上課鈴剛響,學生還沒有完全回到課堂上的這個時間段,帶領學生朗讀。一個禮拜快要過去了,待將要更換新的詩詞之前,抽出一小段課堂時間,教師和學生一起賞析這首詩詞,讓學生大膽發言,展示自己一周來讀這首詩詞的感悟,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對詩詞的理解能力。不要小看這一周一首詩,日積月累,它會是一筆不小的財富。還可組織一些古詩詞背誦比賽、古詩詞朗讀比賽等。
此外,一首詩詞,不能學過了,賞析過了,就放過了,而是應該不時地回頭看看,溫故而知新。初中教學都有晨讀課,我會讓我的學生制作晨讀卡,卡片的一面是題目和作者,卡片的另一面是內容,學生可以選擇古詩詞,也可以選擇語文課文中要求背誦的句段。每人每天抄寫一個背誦。同時這些卡片也可以用于學生課余時間的娛樂,摸牌背誦,既能積累詩詞、語段,又能豐富課余生活,寓教于樂。
二、了解背景,理解古詩詞
一首詩,就像是一個生命,會呼吸,有感情。因為它們都是詩人有感而發,或是生逢亂世,懷才不遇的感慨,或是身臨美景,觸景生情的美句,抑或是背井離鄉,思鄉難歸的惆悵等,這些都與作者的平生經歷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學生要想學好古詩詞,對于詩詞的創作背景必須要有所了解,這樣才更容易理解詩詞,才能和詩人的感情產生共鳴。如,詩五首中的《行路難》,玄宗因賞識李白的才華,將他封為翰林,但卻無法實現他“安社稷,濟蒼生”的政治抱負,同時他被權貴所不容,終被“賜金放還”,李白被迫放棄自己的理想,積極的入世之心被打擊。正值此時,李白的朋友請他小酌,李白面對美味佳肴,心情惆悵,“停杯投箸”,教師把詩人的寫作背景一講,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三、緊抓詩眼,鑒賞古詩詞
古人作詩不同于現代人寫文章,現代文章講究在情景中,在字里行間中流露感情,而古詩詞則是力求“一字傳神,一語驚人”,在古詩詞中,無論是四言絕句,還是七言律詩,中間總會有那么一字或是一句最凝練最傳神,這便是這首詩的詩眼,抓住古詩詞的眼睛,就能更好地賞析古詩詞,這也是我們教師教授古詩詞的一個突破口。如,《山坡羊?潼關懷古》中,一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就道出了朝代的更替給百姓帶來的災難,使得學生更加理解作者在潼關,面對戰亂的無限感慨。
四、聯系實際,運用古詩詞
古詩詞是我們祖國的瑰寶,在語文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學習如何朗讀、如何理解、如何鑒賞,還要懂得如何應用。例如,當學生出去旅游,登高望遠,就會不自覺地說道:“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當我們遇到梅雨季節,學生就會如此感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當學生不慎丟失財物,也會別出心裁,仿寫廣告詞:“春風不作美,卷走夏涼被,若有拾到者,酬謝少不了?!边@些都是應用古詩詞的表現,也是學生學習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吳華月.古詩文朗讀教學探微[J].教研天地,2007(11).
[2]胡三如.詩歌鑒賞與想象力的培養[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06(11).
[3]何效明.巧抓“詩眼”賞古詩:從2003年高考古詩鑒賞題談起[J].中學語文,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