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歷史說課稿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物理 力作用 相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蘇科版教材物理8年級(下冊)第八章力的第四節內容,是本章最后一節內容。本章教材首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展開對彈力、重力及摩擦力的學習,最后在三種力的基礎上歸納出力的一般概念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頓第三定律)。教材一改傳統的教學流程,而是從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關注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過程,使教學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親切感。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本章教材的重點內容,也是難點,是本章的部分。學生在了解機械運動和物質的物理屬性;從粒子到宇宙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本章內容,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理解抽象的力的概念――“力是聯系宇宙萬物的紐帶,沒有力的作用,宇宙間的萬物都是孤立的,將會一盤散沙”,并為“壓強和浮力”、“力與運動”、“簡單機械功”等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更重要還在于培養學生觀察、認知自然世界的一種科學思維方法,感悟物理的簡潔之美。它是學生觀察認識世界的思想基礎,是學生科學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鋪墊。
2.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力是個經典的,很哲學的課題。力對于學生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學生似乎耳熟能詳,但學生對力的認識僅停留在經驗之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句話看是很簡單,很樸素,但是卻好精煉,學生會感覺到很抽象、很困惑。初中思維比較感性,往往憑直覺和經驗來處理問題,在進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教學時,學生存在思維定勢,認為兩個物體發生了的作用時,一定存在主動方和被動方,那么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就應該有先后之分,大小也不同,這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學難點的打破:教學過程中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抓手,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視頻,設置問題串,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產生矛盾沖突,迸發思維火花。最后讓學生動手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等大與同時性。整個教學過程層層遞進,把突破難點的過程當成鞏固和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過程,當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過程,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觀察圖片、視頻,師生共同分析,初步知道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背景材料要簡明直觀,貼近學生的情感生活,便于設置問題,以期引發師生的情感共鳴。
2.學生對實例的討論,認識到施力物體也是受力物體,即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實例盡量來源于生活與體育、自然與科技,學生便于模擬。
3.通過“8.7物體在施力的同時是否受力”的教學活動,學生增強互助協作精神,并能提升社交和表述能力。教者準備氣球、滑輪、小車、磁體等器材,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切身體會物理規律,在方面教者要舍得花時間,不要片面追求所謂的課堂容量,而應該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
4.學生能分析物體簡單的受力情況,同時感悟到物理的簡潔之美、對稱之美。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三、課堂設計,教法與學法
課堂設計理念:物理來源與自然,來源于生活;尊重人的自然,學生是課堂的主體。
教學流程:
建立力的概念活動物體在施力的同時是否受力?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課堂感悟
編者的設計層層遞進,學生從宏觀的宇宙天體到微觀的粒子世界,然后回歸生活與體育、自然與科技,認識到人可以對物體施加力的作用,自然界中任何物體之間都可以發生力的作用,力是聯系萬物的紐帶;師生經歷系列觸手可及的活動,加深對力的認識,提高學生對物體受力分析能力,糾正原有的對力的片面認識。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逐步建立力的感念
[觀察圖片1](體育漫畫),學生敘述圖片中的運動員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并說出你判斷的依據。
教者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問學生這些力發生在哪兩個物體之間,運動員是受力物體,那么施力物體是哪個物體?
[觀察視頻]――天體的運動
師:地球在不停地運轉,為什么沒有脫離太陽飛往太空呢?
生:太陽對地球有吸引力。
師:對,太陽公公有雙“大手”,學生大笑。緊緊抓住地球。
師:帶電體之間有電力作用;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磁性物體之間有磁力;天體之間存在力的作用。
師:什么叫力?請你給它下個定義。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難點: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學生會認為力有主動方和被動方,有先后之分。
師:你用手拍桌子,手會感到痛嗎?
生:動手,議論。
師:用手拍桌子,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分別是什么?手感覺到痛,就這句話,施力物體是什么?
設計活動(1):兩位同學穿旱冰鞋,面對面站立,兩人雙手一起發力推對方。
設計活動(2):兩位同學穿旱冰鞋,其中一人推另一人的后背。
現象:兩次活動,現象是兩個同學都向相反的方向移動。
通過兩個實驗的對比,打破了學生對力有主動方和被動方固有思維定勢,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知道力的作用在兩個物體之間同時發生,沒有先后之分。
3.例題選講
(1)運動員游泳時,使運動員前進的力的施力物體是(選填:水或手),若是水,那為什么手卻用力的劃?
(2)“以卵擊石”,為什么壞的是雞蛋呢?
(3)甲乙兩輛汽車在公路上相撞,交通警察趕到現場,處理交通事故,經過實地勘察和取證。警察能否判定是哪一輛車先撞上對方?科學道理是什么?
若警察確定交通事故的肇事為甲車,而甲車駕駛員不服氣地說,不錯,我的車是撞了他的,但同時他的車也撞了我的車,對方也應該承擔責任!請你談談甲車駕駛員的觀點及警察是根據什么來判定肇事方的?
(4)馬拉著車在水平路面上前進,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馬拉車的力等于車拉馬的力,既然兩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為什么車卻向前而馬去沒有后退呢?
五、課堂頓悟
同學們靜靜地想一想,本節課進行了哪些活動,你學到了什么?力是聯系宇宙萬物的紐帶!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六、布置課后作業(略)
【摘要】當前中國廣告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高層次專業型人才的緊缺與研究生教育的規模發展所產生的尷尬局面,要求我國高校廣告教育必須做出相應改革。本文分別選取中美兩國廣告專業具有代表性且排名領先的8 所高校,重點描述了其研究生課程的結構現狀,比較分析其廣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設置,找出中美兩國廣告專業研究生教育的異同,以期引發對中國廣告教育再思考。
關鍵詞 中美高校 廣告學 課程體系
一、中美廣告教育發展概況
1913 年美國密蘇里大學正式單獨設置了美國高校的第一個廣告專業;1921年,又首開碩士廣告課程之先河。至2008年時,在美國的3000 多所大學里,設有廣告專業的大學已有137 所,其中具有廣告學(或廣告方向)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大學有58 所。①
1983 年6 月廈門大學設立中國第一個廣告學專業,并于次年開始招收第一屆本科生,中國高校現代意義上的廣告教育真正起航。根據“2013-2017 年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了解,至2013 年,我國設置廣告本科專業的高校已有365 所,是目前國內1080 所大學開設的新聞與傳播類七個本科專業中布點最多的專業。但由于當前中國廣告產業發展對高層次專業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規模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廣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設置都需要做出改革。
二、中美廣告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結構比較
1、中國高校課程結構分析
根據2013 年在廈門大學舉辦的國際廣告教育論壇所提供的《中外部分院校廣告教育教學計劃》,筆者選取了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為分析對象,發現其課程結構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公共課程、專業課程和補修課程。這4 所高校廣告專業研究生學位總學分要求基本接近,公共課程與專業課程所占學分比例也大體相當。(詳見表1)
筆者綜合了所選4 所高校廣告專業碩士教學計劃的內容(詳見表2),分析發現4 所高校的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設置有較高的一致性:首先,都設有包含的公共課程;其次,專業基礎課基本都是圍繞傳播、媒介等學科基礎理論研究的課程,表現為傳播理論與研究方法課程居多;再者,專業必修課主要以廣告綜合理論研究為核心,涉及廣告運作管理、廣告倫理法規等方面;最后,專業選修課涉及領域廣泛,既有研究方法類的課程,也有廣告專業實務課程,還包括營銷、公關、媒體等方面的研究課程,有利于拓寬研究生的研究視野。
2、美國高校課程結構分析
根據2013 年在廈門大學舉辦的國際廣告教育論壇所提供的《中外部分院校廣告教育教學計劃》,本文選擇了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佛羅里達大學、西北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4 所美國高校為研究對象。他們都將廣告專業設在其新聞或傳播學院之下,其課程一般分為廣告專業的必修課程、相關學科的選修課程以及畢業環節(包括論文和研討會),所有課程基本要求學生在兩個學年內修完,課程安排可由學生自主選擇。(見表3)
通過對所選4 所美國高校廣告專業碩士教學計劃內容(詳見表4)的整理分析,筆者發現,與中國高校不同,美國高校廣告專業在課程內容設置有各自的特點,這種差異在選修課內容設置與選擇要求上表現得更為明顯。比如西北大學提供給學生自主選擇的選修課/強化課程(concentration)遠多于其他高校廣告專業,分為“品牌與廣告策略”、“企業傳播與公共關系”、“媒介管理”、“營銷分析”、“直銷與互動市場銷售”5 種類型。
三、中美廣告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特點比較
1、學科歸屬
到2004 年,根據《我該去哪里學廣告和公關》所列美國129 所設有廣告專業大學的統計,有占總數近80%的廣告專業設在新聞、傳播或新聞/大眾傳播院系。②而梳理中國高校廣告專業所屬學院,根據其不同的辦學特色,將廣告專業基本設立于新聞傳播學院、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三類院系之中。就本文所選擇的中美兩國高校來看,其廣告專業也基本都設于傳播學院之下,尤其是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內容以新聞傳播學為理論基礎,為研究生廣告專業的學習打下堅固的學科基礎。
2、課程分類
中國的大學課程一般分為公共必修課程、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課與專業選修課,其中公共必修課程為政治與英語,美國因社會體制與國情的不同,并沒有開設此類課程。美國的研究生課程一般就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兩大類,有的學校會根據教學計劃安排輔修課程、強化課程(concentration)等。本文所選的中美8 所高校都會根據該校廣告專業自身特色來開設不同的專業必修課,例如西北大學IMC項目就以整合營銷傳播相關課程為主。除此之外,中美兩國也都同樣開設了廣告學理論與傳播學研究方法兩門核心課程。(詳見表5)
3、課程安排
美國高校研究生的研究課程可提供多種方法供學生選擇,美國學生可完全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和相應的教師,只需學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選學足夠數量的選修課,完成必要的實踐性教學活動,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畢業總學分即可畢業。因此,完全學分制也是選課制、導師制和彈性學制相結合的教學管理制度。③比如佛羅里達大學并未直接規定具體的課程安排時間,但提供了一份“推薦課程列表”,讓學生在課程安排選擇時有所參考。而中國雖然也實行選課制,但在課程安排上卻幾乎是統一劃定。
四、對中國廣告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啟示
自1983 年廈門大學成立廣告專業以來,短短的30 年間中國已然成為世界廣告教育大國。在如此高速的規模發展形勢下,如何提高我國廣告教育質量則成為了國內廣告教育者共同關心的問題。
1、改革廣告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定位
隨著市場條件的成熟,廣告業對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的需求日趨擴大。中國碩士研究生教育雖然已經開始重視專業型碩士的培養,但整體上仍側重于學術型人才的培養,專業型碩士的教學模式、課程結構、考核評價體系等都深受學術型碩士培養方案的影響,并未形成針對性強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國內高校廣告專業應拓寬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培養渠道,與資歷雄厚的廣告公司建立合作關系,為廣告專業碩士研究生尋求更為廣闊的實踐性學習平臺。
2、優化廣告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
廣告學學科體系的形成一直深受傳播學與營銷學兩大學科影響,中國高校在廣告專業課程設置中也將這兩門學科作為其學科基礎,設置了學分比重較大的相關課程。中國各所高校可根據各自辦學特色,在廣告專業現有的課程體系上,必修課中只保留基礎學科的研究方法等課程,適度增加廣告學核心課程在必修課中的比重。此外,由于廣告學所具備的強應用性,其課程設置體系中必須加強專業實踐性教學,所以增設美國高校所推行的專題研討會,有助于在研究生階段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也使廣告專業教學更加多元化。
參考文獻
①Bill I. Ross, Jef I. Richards: Whereshall I go to study advertising and public relations?(Advertising Education PublicationsP.O.Box68232,Lubbock, TX79414-8232)
②查燦長:《國外高校廣告教育研究》[M].上海三聯書店,2010:114-115
③江天肅、張洪波、楊軍、劉博林、徐洪吉,《關于完全學分制的思考》[J]《. 現代教育科學》,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