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雷擊風險評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本文對于海上風電工程的雷擊風險評估,主要依據IEC提出的標準進行分析,通過對然災害風險管理模型的分析,結合本研究防雷措施研究部分提出的各項防雷措施,引入雷擊風險評估模型,并討論雷擊風險評估中需要考慮的各種風險評估因子,分析海上風電機組遭受雷擊的各種情況,并歸納到各種影響因子中,從而確定風電機組遭受雷擊的風險評估模型,對各種風險因子確定概率值,并進行風險計算,確定各項防雷措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
海上風電;雷擊;風險管理
1引言
風力發電是一種綠色能源,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幾年來在我過也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在我國西北及沿海的部分地區,都建成了大規模的風電工程,海上風電因為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近幾年來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然而,由于自然條件的原因,世界各國風力發電系統均存在雷害問題,根據一項統計顯示,每年有8%的風力渦輪發電機會遭受一次直擊雷擊,風電發展至今,風力渦輪發電機遭受雷擊損害的事件仍然層出不窮;海上風電工程往往所處環境更加惡劣,風電機組遭受雷擊的概率更高,損失也更為嚴重[1~2]。所以,研究海上風電工程的雷擊防護問題,具有頗為重要的意義,而風電機組的雷擊風險評估問題,解決的是在海上風電項目設計階段防雷措施在項目投資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是支撐風電機組防雷技術研究的策略性問題,它能夠給出一個風電場以及每臺機組在當地遭受雷擊風險的大小,根據這個風險值,設計者可以考慮相應的防雷措施。
2雷擊風險評估及其管理概述
2.1雷擊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指為了評估風險而對特定風險做評價與估算的一個過程。雷擊風險評估是根據己掌握的統計資料,對與雷擊風險相關聯損失的可能性及損失程度定量化的統計計算和分析研究,確定損失發生的概率及嚴重程度,確定種種潛在損失可能對經濟單位、個人或家庭造成的影響。
2.2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最早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在風險管理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較為成熟全面的定義,如美國學者威廉斯和漢斯就認為“風險管理是通過對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將風險導致的各種不利后果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學管理方法”。
2.3雷擊災害風險管理雷電災害是風險事件的一種,雷電災害的風險特征與一般的企業的風險特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某些理論、方法可以應用到雷電災害的風險管理工作中來。
3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雷擊風險評估
3.1風電廠廠址條件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位于珠海市桂山島西側海域,實際用海面積約33km2,水深約6~12m,裝機容量為198MW。第一批風電機組為單機容量為3MW級(3~4MW),總容量約為100MW(不少于100MW)的并網型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偏差不超過1臺機組。風電場在三角島建設升壓站1座,通過2回110kV海底電纜與珠海陸域連接。珠海位于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地勢平緩,倚山臨海,海域遼闊,百島蹲伏,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受南亞熱帶季風影響,多雷雨,其中4~8月雨量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7成以上,近年來平均雷暴日數為62d。
3.2海上風電雷擊風險評估計算步驟
3.2.1風險評估步驟風險評估流程圖如圖1。對于雷擊涉及人員生命損失、公眾服務損失或文化遺產損失,表1給出了具有代表性的風險容許值的RT。
3.2.2雷擊大地密度的計算雷擊大地密度(Ng)是進行雷擊風險評估的重要參數之一。計算公式為:Ng=D/SD———某地區一年中的地閃次數(次/a);S———該地區的面積(km2)。根據目前的技術水平和條件,D和S都可以得到較為精確的數值,所以用D和S去計算得到的Ng值,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得到Ng=5。將用上面兩種方法計算得到的Ng帶入時序多指標決策下TOPSIS中的時間權重法公式。
3.2.3風電機組雷擊頻率評估風機年平均遭受的直擊雷頻率可由下式估算:電機附近沒有其他物體時適合取Cd=1,在山地或山坡上安裝時適合取Cd=2,位于特別潮濕的環境下適合取Cd=1.5。按照IEC61400-24的原則,所以風機的有效截收面積為。
3.2.力發電機可以接受的雷擊頻率根據IEC61024-1-1標準闡述的原則,可以接受的的雷擊危險事件數Nc與直接雷擊Nd及防雷系統效率E應遵循以下關系。一般原則,引下線的直徑越大防雷系統越有效,接地系統越大防雷系統越有效。本工程中,風機位于海上,取Cd=1.5,風機的有效高度取h=90+55=145m,該地區雷擊大地密度Ng=5.6。按照我國工程標準,針對本次工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取Nc=10-3。因此,對于處于此環境下的海上風電機組,需要安裝一個效率為99.98%雷電防護等級為Ⅰ級的防雷防護系統(LPS)。
3.3用模糊概率方法計算單臺風電機組的雷擊風險根據之前的分析,要求雷擊風險R:在影響因子不確定的情況下,用以下模糊概率方式表達:3.4防雷措施安裝效果評估從R1的計算過程和結果得到如下結論:分析R1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風險R1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內部系統失效產生的風險區域Z2中物理損壞產生的風險與入戶線路上感應出的并傳導進入建筑物內的過電壓引起內部系統失效有關的風險評估過程中,由于風機沒有采取防雷保護系統,對于線路也沒有裝設很好的屏蔽裝置,因此計算結果R1≈62.06×10-5,大于容許值RT=10-5,需要對風電機組和線路進行防雷保護。對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后采取以下防護方案:風機安裝I類LPS;電力系統和控制系統安裝I級的SPD保護裝置,達到PSPD=0.01;Z2區安裝自動火災探測系統;風機和線路均安裝屏蔽裝置;采用本方案后,部分參數有所變化,各類損害概率如表3~4。由計算結果可知,當機組和升壓站采取了高等級的防雷防護系統后,上述各因素造成的風險分量得到有效地抑制,根據最終計算得到的R1≈0.73×10-5,小于容許值RT=10-5,即雷擊風險低于容許值,可知當風電機組安裝一個雷電防護等級為Ⅰ級的防雷防護系統(LPS),即使處于多雷區(Td=62d)防雷保護系統依然能夠可靠有效地防護雷擊可能造成的各類風險,保護機組的正常工作。
4結束語
本次雷擊風險評估計算過程中,對于各項參數的選取均參考實際海上風電工程中的實際環境和條件,結合IEC62305中規定得到,并根據規定中的方法進行計算得到結果。由于雷擊的各種不確定性如雷擊點的隨機性、雷擊是否造成損失以及損失大小均無法作出精確的判斷等等原因,對于雷擊災害風險的評估,只能作出大概的判斷而無法針對其有詳盡的研究。由計算結果可知,由于風機所處環境遭受雷擊概率較高,且遭受雷擊后損失較大,針對機組和升壓站需要配備I級的防雷防護系統,對機組和機組內部的各種設施以及升壓站內部設施和布線均需要安裝良好的屏蔽設施,對電力線路還需要配置性能良好的SPD,否則,雷擊對于機組和風電場將產生遠高于IEC規定的風險值,此外,各類防火措施也不容忽視,在有人員工作的區域需要采取良好的防觸電保護措施。
參考文獻
[1]孟德東.風電機組雷雷擊損害風險評估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09.
[2]陳青山,等.汕頭南澳風力發電場雷電環境分析和防雷技術研究[J].中國雷電與防護,2005,2.
關鍵詞:雷擊;風險評估;開展
一、雷擊風險評估現狀
目前我國雷擊風險評估發展雖然有一定的起色,但是,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雷擊風險評估的現狀也不是很良好,有待于我們共同的提高。筆者以山西省臨汾市為例,對該地區雷擊風險評估的現狀進行了系統的總結。
(一)雷擊風險評估的管理不科學、不到位。就目前山西省臨汾市雷擊風險評估的管理,存在著一系列管理上的缺陷。部分對雷擊風險評估的管理單位缺乏相關資質,使得評估過程中,參與評估的主體隨意性比較大,缺乏科學合理的工作機制,同時評估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也難以得到保證,也就保證不了評估結果的科學合理。
(二)雷擊風險評估過程中,評估方式、標準不統一。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同意的評估系統,臨汾市作為一個市區,有自己的聘雇方式,但是對于各個縣市區,由于各地地形不同,雷擊災害發生的具體情況也各有特點,這樣對于雷擊風險評估由不同方式而得出的結果不同,所以,在民眾的心中,難以對這標準不統一的雷擊風險評估的結果表示贊同,從而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雷擊風險評估所需要的資料來源不足。對于雷擊風險評估,在臨汾市,所需要的資料來源大部分是來源于電力部門,由于沒有第一手的資料,所以得到的評估數據也難以用科學來評判,資料的可信度難以保證。
(四)雷擊風險評估報告缺乏嚴肅性、權威性。在雷擊風險評估過程中,對于評估報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格式、內容、行文方式等等比較的雜亂。這種情況在臨汾市尤為明顯,評估報告雜亂無章的形式,使得雷擊風險評估在人們的心中沒有一種嚴肅性,同時也就失去了權威性,不利于雷擊風險評估工作的進行。
二、順利開展雷擊風險評估的措施
針對目前臨汾市風險評估的現狀,如何進行雷擊風險評估,如何順利的在現有的條件下進行雷擊風險評估,這是一項擺在我們面前的比較嚴肅的任務。在開展雷擊風險評估中,筆者認為應該有指導思想、步驟措施、有目的的進行開展。、
(一)加強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對于雷擊風險評估的科學認識。首先大力宣傳關于雷電災害方面的法律知識,使人們從思想上重視雷電造成的危害。其次,對于各種防雷的工具,提供人們對于防雷的關注度,提高人們對于雷擊風險評估的關注度。最后一點,加強政府部門的職能,幫助雷擊風險評估這一行業形成一個科學穩健的體系,以確保雷擊風險評估的科學性,準確性。
(二)積極培養雷擊風險評估方面的專業人才。人才對于社會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在雷擊風險評估的工作中,專業的人才對于該工作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不僅能夠保證雷擊評估工作的科學執行,保證該工作的嚴肅性,還能夠保證雷擊評估工作結果的準確性,保證其權威性。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制定相應的人才激勵機制,保證雷擊風險評估有專業人才進行。
(三)加快雷擊風險評估過程中硬件設施投入,以便搜集更多直接資料。在雷擊風險評估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加大對其硬件設施的投入,計算機、土壤機組測試儀等等這些先進的科技手段的投入,對于雷擊風險評估工作有著直接的影響。
(四)規范雷擊風險評估工作。在雷擊風險評估過程中,臨汾市政府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雷擊風險評估工作進行有效的規范,加大人才、科技手段、資金等方面的支持,避免雷擊風險工作中出現評估單位缺乏資質、沒有專業評估人才等現象的出現,保證雷擊風險評估工作的科學性、嚴肅性。
三、雷擊風險評估的重要意義
雷擊風險評估在我國的社會生活中有著積極的意義,對于我們的生產生活,以及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都有積極的影響。
(一)雷擊風險評估工作能夠提供雷擊出現的可續數據,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雷擊風險評估工作通過對各種雷電現象出現的規律,搜集相關資料,并對各種數據進行科學系統的分析,得出相應的科學論斷,能夠引導人們有效的規避雷擊帶來的風險,保障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雷擊風險評估工作能夠促進社會的安全穩定。雷擊風險評估工作作為一種風險評估,它所具備的的數據都可以引導社會的行為,在這個前提下,引導人們遵循雷電發生的規律活動,避免生命財產的損失,這樣,保證了社會的安全穩定。
(三)雷擊風險評估工作為我國在氣象方面更深的探究做好基礎。通過雷擊風險評估工作,一個小小體系的全方位的發展與層次的提高,不僅能夠鍛煉我國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為我們在氣象方面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做深入的探究奠定了基礎。
四、結語
我國是一個雷電災害比較貧乏的國家,在這樣的條件下,雷擊風險評估的作用就顯的尤為重要。而開展雷擊風險評估工作,是我國應對雷電災害、做到科學經濟防雷的重要舉措。本文以山西省臨汾市為例,通過對該地區雷擊風險評估的現狀,應對的舉措以及雷擊風險評估的重要意義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希冀在我國今后的雷擊風險評估工作中有所用途。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建建筑物雷擊風險
中圖分類號:TS958文獻標識碼: A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of new Building
Li ya qin , xu hong mei , liu xiu
(FuYang Meteorologal Bureau,AnHui FuYang)
Abstract:Basing the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of the new building hailiang Washington serviced apartment building,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factors and related evaluation technology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science, probability of buildings may suffer from lightning and lightning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severity of the consequence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measures to prevent. Aim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work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Key words:new building, thunder and lightning disaster
雷暴是強對流天氣的產物,對國民經濟和軍事活動危害較大。而且越來越多敏感電子器件的應用,使得雷電災害也逐年上升,雷電的巨大破壞力,給人類社會帶來慘重的災難,它極大地影響著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據估計,全世界平均每分鐘發生雷暴2000次,每年因雷擊造成的人員傷亡超過1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60億元以上。中國每年因雷擊造成的人員傷亡約3000-4000人,財產損失50-100億元。阜陽市位于淮北平原的西部、黃淮海平原南部,地處北暖溫帶南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是冷暖氣流頻繁交匯的地帶,雷暴天氣頻繁。隨著阜陽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雷暴造成的損失日益增加。據不完全統計,我市每年因雷擊造成的人員傷亡數10人,財產損失數千萬元。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雷電防護的水平,完善雷電防護的方法。只有認真做好雷電防御工作,才能把雷電災害降到最低點,更好地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本文以國家標準IEC62305、GB/T21714、GB50343 和QX/T85等技術標準 為依據,對海亮華府酒店式公寓進行雷擊風險評估,對評估對象可能遭受雷擊的概率以及雷擊后產生后果的嚴重程度等進行科學系統地計算與分析,確定風險總量,并從安全和經濟合理性出發,提出綜合防雷對策措施。以探討復雜建筑雷擊風險評估的技術。
1周邊環境
1.1項目概況
項目位于阜陽市淮河路與規劃西清路交叉口,總建筑面積16173.46O,最高建筑高度55.9m。設地下室,一層、二層為商業,三到十三層為酒店式公寓,是人員相對密集的場所。建筑內部設置了各類電氣、弱電系統。項目所在區域-1m~-9m 土壤層的平均土壤電阻率ρ 約為20.8Ω?m,以下為安徽省閃電定位監測網資料所顯示的項目所在地阜陽市的雷電情況。
1.2氣象資料
阜陽市年平均雷暴日的空間分布,圖1顯示,阜陽市年平均雷暴日的空間分布特征為由東南向西北方向逐漸減少。最多是潁上縣年平均雷暴日為30天左右,其次是阜陽市和阜南縣為27-29天,太和縣年均雷暴日在26-28天,臨泉縣和界首市最少年均雷暴日為26天左右
。
圖11960-2009年阜陽市年平均雷暴日
Figure 1 1960-2009 in Fuyang City, the average annual thunderstorm days
阜陽雷擊幅值主要分布在8kA-100kA。從圖2中可知小于8.0kA的雷暴數大約為359個,占總雷暴數的12%。具體情況如A-10所示。項目所在地的雷電活動在一年中的6-8月為一高發時段,一天中的14:00~20:00為一高發時段。
圖2 阜陽雷擊幅值
Figure 2 Fuyang lightning amplitude
2研究方法
2.1雷擊風險評估類型分析
根據雷擊點位置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S1:雷擊建筑物
S2:雷擊建筑物的鄰近區域
S3:雷擊公共設施
S4:雷擊公共設施的鄰近區域。
L 為一次雷擊產生的損失平均數量,與被保護物體的的用途、人員在場情況、公共服務設施的類型、受損的貨物價值和采取減少損失的措施有關,根據損失類型不同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L1:致人死亡
L2:為大眾服務的公共設施的損失
L3:文化遺產的損失
L4:經濟損失(建筑物及其內部裝置,公共設施及其功能失效)
雷擊風險R 是指由雷擊導致的建(構)筑物及公共設施的可能平均年度損失, 不同類型損失對應的風險R 是不同風險分量Rx 的總和,相關的相應風險有以下幾種:
R1: 致人死亡的風險
R2:為大眾服務的公共設施損失的風險
R3:文化遺產損失的風險
R4:經濟損失的風險
經過分析,該建筑遭受雷擊造成的損失主要是人員生命損失(L1型)和經濟損失(L4 型),而向公眾服務的損失(L2型)可忽略不計,社會文化遺產的損失(L3 型)則不存在。相應的風險種類有致人死亡的風險R1和經濟損失的風險R4,為大眾服務的公共設施損失的風險R2和文化遺產損失的風險R3則可不計。
2.2雷擊風險評估分量分析
經過分析該項目存在著風險分量R A、RB、RC、RM、 RU、 RV、 RW、 RZ,具體分析見表1。
表1 風險分量分析
Table 1 Risk components analysis
分量 含義
R A 在建筑物3米區域內,由觸摸和跨步電壓導致的對活體的傷害與RA有關
RB 在建筑內由危險火花所引發的火災或爆炸,對整個環境可能造成威脅,此情況下導致的實體損害與RB有關
RC 與雷電電磁脈沖防護引起的內部系統失效有關。
RM 與雷電電磁脈沖防護引起的內部系統失效有關
RU 與建筑物內由于觸摸和跨步電壓導致的對活體的傷害相關
RV 與雷電流通過或沿著入戶公共設施導入所致的實體損害有關
RW 與入戶線路中存在并導入建筑物的感應過電壓引起的內部系統失效有關
RZ 與入戶線路中存在并導入建筑物的感應過電壓引起的內部系統失效有關
根據本項目的性質和特點確定:人員生命損失風險R1 = RA+ RB+ RU+ RV
經濟損失風險R4= RB+ RC+ RM+ RV+ RW+ RZ
2.3建筑物區ZS劃分
為評估每項風險的組成,本建筑物可劃分為區Z1(戶外)、Z2(地下室)、Z3(商業)、Z3(公寓住宅)。根據不同區域的具體情況取值不同的參數見表2-5
表2Z1區參數
Table 2Z1 area parameter
參數 注解 符號 量值
地表類型 混凝土、地磚 ra 0.01
接觸和跨步電壓觸電概率 利用建筑物鋼筋做引下線 PA 0
建筑物外3米區域接觸和跨步電壓損害相對量 活動的人員有接觸和跨步電壓損害的可能 Lt 0.01
表3Z2區參數
Table 3Z2 area parameter
參數 注解 符號 量值
地板類型 混凝土 ru 0.01
火災危險 一般 rf 0.01
人員生命損失特殊危險 低度驚慌 hz 2
經濟損失特殊危險 無特殊傷害 hz 1
火災防護措施因子 自動報警裝置 rp 0.2
建筑物邊界屏蔽 有 KS1 0.504
內部屏蔽 有 KS2 1
接觸和跨步電壓導致損失 建筑內 Lt 0.0001
物理損害導致的損失(生命) 地下室 Lf 0.01
物理損害導致的損失(經濟) 地下室 Lf 0.1
內部系統故障損失 地下室 Lo 0.0001
表4Z3區參數
Table 4Z3 area parameter
參數 注解 符號 量值
地板類型 大理石、瓷磚 ru 0.001
火災危險 一般 rf 0.01
人員生命損失特殊危險 低度驚慌 hz 5
經濟損失特殊危險 無特殊傷害 hz 1
火災防護措施因子 自動報警裝置 rp 0.2
外屏蔽 有 KS1 1
內部屏蔽 有 KS2 1
接觸和跨步電壓導致損失 建筑內 Lt 0.0001
物理損害導致的損失(生命) 商業 Lf 0.05
物理損害導致的損失(經濟) 商業 Lf 0.2
內部系統故障損失 商業 Lo 0.01
表5Z4區參數
Table 5Z4 area parameter
參數 注解 符號 量值
地板類型 大理石、瓷磚 ru 0.001
火災危險 一般 rf 0.01
人員生命損失特殊危險 低度驚慌 hz 5
經濟損失特殊危險 無特殊傷害 hz 1
火災防護措施因子 自動報警裝置 rp 0.2
外屏蔽 有 KS1 1
內部屏蔽 有 KS2 1
接觸和跨步電壓導致損失 建筑內 Lt 0.0001
物理損害導致的損失(生命) 公寓 Lf 0.1
物理損害導致的損失(經濟) 公寓 Lf 0.1
內部系統故障損失 公寓 Lo 0.0001
2.4截收面積的計算
所有線纜均為埋地引入,且長度未知,取Lc為1000m,H取55.9m。因為此建筑為不規則建筑物,利用CAD作圖法以及計算公式求得其截收面積的值如表6所示。
表6 Ad、Am、Ai、Al numerical
Table 6Ad、Am、Ai、Al numerical
符號 解釋 值
Ad 建筑物雷擊截收面積 123065.5O
Am 附近地面截收面積 188507.6O
Ai 入戶線路截收面積25Lc√ρ 114017.5O
Al 線路附近大地截收面積(Lc-3H)√ρ 3795.9O
2.5 相關公式及計算結果
即R=Rx,Rx=Nx×Px×Lx, 式中Nx 為每年影響建筑物及公共設施的雷擊次數(單位: 次/ a),N 與雷電對地閃擊的密度、被保護物體特征、周圍環境和土壤特征有關。P為一次雷擊造成建筑物的損害概率,與被保護物的特征和防護措施有關。PA為0,PB為0.01,PC、PM 、PU 、PV、 PW、 PZ均為1。L 為一次雷擊產生的損失平均數量,與被保護物體的的用途、人員在場情況、公共服務設施的類型、受損的貨物價值和采取減少損失的措施有關。阜陽市雷擊大地密度Ng為2.7次/平方千米?年,建筑物位置因子Cd為0.5,入戶線路場地因子Cd為0.25,入戶線路變壓器因子Ct為0.2,入戶線路的環境因子Ce為1。計算結果見表7。
雷擊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 、
ND=Ng×Ad×Cd×10-6≈0.166
雷擊入戶線路的年預計雷擊次數:
NL=Ng×Al×Cd×Ct×10-6≈0.000512
雷擊建筑物附近的年預計雷擊次數
NM=Ng×(Am-Ad×Cd)×10-6≈0.34
雷擊入戶線路附近的年預計雷擊次數
NI=Ng×Ai×Ce×Ct×10-6≈0.016
表7 各分區人員生命損失和經濟損失分量
Table 7Each partition losses of life and economic loss of weight
分量 Z2 Z3 Z4
人員生命損失 RA 0 0 0
RB 6.64E-08 8.3E-07 1.66E-06
RU 8.27E-07 2.05E-07 2.05E-07
RV 8.19E-08 2.56E-08 5.12E-07
經濟損失 RB 3.32E-07 6.64E-07 3.32E-07
RC 6.64E-05 6.64E-03 6.64E-05
RM 6.0E-06 1.2E-05 1.2E-05
RV 4.096E-07 8.192E-07 4.096E-07
RW 2.048E-05 2.048E-05 2.048E-05
RZ 6.195E-04 6.195E-04 6.195E-04
2.6 結果分析與應對措施
雷擊海亮華府酒店式公寓引起人員傷亡的風險總量R1=4.41E-06<1.0×10E-05(規范規定的人員生命損失最大允許值),對于人員生命損失方面此建筑在防雷設計等級下,符合規范要求。
雷擊海亮華府酒店式公寓引起經濟損失風險總量R4=3.02E-02,對于經濟損失,規范未給出固定的最大容許值,容許值可由項目方確定,也可由評估方綜合項目特點給出量值,本項目將本值定為1.0×10E-03,因為R4=3.02E-02>1.0×10E-03所有本項目必須采取相應的雷電防御措施,對初步的防雷設計加以修改完善,使得風險降到容許值以下。
措施:1)按照Ⅲ類防雷建筑物設計直擊雷防護,所有屋頂裝置都有著完善的直擊雷防護和具有作為自然引下線的連續金屬框架或鋼筋混凝土框架的建筑物,電源系統和弱電系統設置根據設備需要設置完善的電涌保護器防護,外來線路需埋地敷設,在室內線路安裝需套鋼管敷設,鋼管需接地良好。
2)當采取上述建議設計并施工后,雷擊建筑物導致內部系統失效的概率PC降為0.03,雷擊建筑物附近導致內部系統失效的概率PM降為0.03,雷擊入戶設施線路導致物理損害的概率PV、PW、PZ均降為0.03。
當采取以上防護措施后,經濟損失損失風險總量變為R4=4.65E-04<1.0×10E-03
3 結語
1)關于分析計算:對于新建建筑物,進行雷擊風險評估時,要從兩方面進行評估,即人員生命損失和經濟損失。需要注意的兩點就是截收面積和建筑物分區的計算。
2)關于降低風險所采取的措施:除應按照規范安裝相對應的SPD外,所有非屏蔽信號線纜應敷設在金屬屏蔽線槽(管)內,金屬屏蔽線槽(管)應保持良好電氣導通性,并應在雷電防護區交界處做等電位連接并接地。
3)新建建筑物應該在雷擊風險評估報告的指導下進行防雷詳細設計和具體施工,以保證工程的質量和人員生命以及財產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張敏鋒,馮霞.我國雷暴天氣的氣候特征[J].熱帶氣象學報, 1998.14(2): 236-336.
[2]趙學華,潘家利,黃明旺.海口淘金大廈雷擊風險評估分析. 海南: 氣象研究與應用, 2011.
[3] 梅衛群, 江燕如. 建筑防雷工程與設計. 北京: 氣象出版社, 2004.
[4] 肖穩安, 張小青. 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 北京: 氣象出版社, 2006.
關鍵詞:雷擊風險評估;雷電防護;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雷電防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建筑、電子信息等多個領域的知識,由于人才的缺乏,很多從事防雷工程設計的人員往往在這方面較為缺乏,對防雷減災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以往對雷擊災害風險評估工作重視不夠,導致工程項目在防雷裝置設計和施工中受到較大影響,甚至造成嚴重的雷擊事故,因此,重視和加強對雷擊風險評估的工作,對科學合理地開展好雷電防護意義重大。
1 雷電風險評估的工作流程
通常來講,雷電危害的風險評估工作按照以下的工作流程來執行:
1.1確定評估對象
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明確評估的范圍。
1.2現場勘測與調研 進行工程分析。
1.3制定評估方案
選擇評估標準,確定評價方法,進行分析與評估。
1.4給出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
其內容要包括評估目的、評估依據、評估內容及評估結論,并提出適當的對策與相應的措施。
1.5報主管部門審查。
2 防雷工程前期勘察
2.1 勘察收集防護區域的基本資料
在資料中,包括勘察建筑物的地理、地質、土壤、氣象、環境等條件和雷電活動規律,以及被保護建筑的特點等,具體包括建筑的總平面圖、地形、地貌、交通情況、地物狀況以及雷電活動狀況等。
2.2 施工區域的地質資料
2.2.1應當對施工現場的土質、巖石的成分比例、周圍是否存在金屬礦等進行勘察。
2.2.2對于施工區域周圍的土壤電阻率進行勘測。
2.2.3對于使用年限較長、接地穩定性要求高的工程(如埋地油罐)還應測量土壤酸堿性。
2.2.4對該施工地點曾經是否有過雷擊事故進行了解,對發生雷擊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做好記錄,為防護工作提供參考。
2.3 被保護對象的資料
2.3.1要了解被保護對象的用途,是作為居住、生產,還是存儲。如果不是居住,則要從生產設備到工藝流程,從存儲的原料到商品的成品,都應當有詳細的了解。當存儲的物品帶有一定危險性時,則需要按照不同的防雷級別做好相應的防靜電措施。
2.3.2對建筑物本身的樓層高度以及本身的電子信息設備的安裝情況進行了解。
2.3.3了解相關設備、人員分布詳細情況,準確把握現場的管道、通信電纜、電力線路的埋設位置、深度、走向等。
3 撰寫雷擊災害風險評估報告
雷擊災害風險評估報告是利用勘察中取得數據和資料通過存在各風險因子的估算進行歸納分析得出的雷擊風險報告,是防雷工程設計和施工的重要依據。對于雷擊災害風險評估報告來說,不僅要保證其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同時也應當具備相應的工程資料,以此來保證其內容的完整性。
在雷擊災害風險評估報告中包含以下基本內容:被評估的防雷工程的概況;該評估區域內的地質條件、大氣環境以及雷電分布的特點等,同時也應當包括當地的社會環境和服務設施等全面的描述;在勘察工作進行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評估標準和依據;雷電截收面積、雷擊次數以及對雷擊風險評估計算的數值;不同數據的記錄和匯總信息,以及勘察工作的最終結論。
4 雷擊風險評估內容的具體應用分析
雷擊損害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損害程度和損害后果同樣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
4.1 對雷擊環境的風險進行評估
4.1.1雷擊電流的分布情況。我國雷擊電流的幅值分布函數為1gP=-(I/88),根據筆者所在地區的氣象局統計資料顯示,在2010~2011年間,本區域發生雷擊后的電流范圍位于1~385kA之間,其中雷擊分布范圍最廣的電流頻率是5~80kA,也就是說這一電流幅值是本區域最為常見的雷擊電流。并且電流指數越高,此種雷擊出現的頻率也就越少,所以從頻率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確定具有普及性的雷擊情況,也就是位于1~100kA之間即可。
4.1.2雷擊出現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雷擊大地年平均密度計算式采用GB50057-2010規范附錄一中計算方法:Ng=0.1×Td(次/km2·a)。其中Td指的就是在當地每年平均出現的雷暴日,單位為d/a。
雷暴日是我們在雷擊風險評估中考慮的重要因素,它指的就是只要在一天內觀測到有雷聲或閃電,那么這就是一個雷暴日。這種計算方法雖然被長期沿用,但是明顯欠科學,它忽略了這一天雷暴發生的頻率以及是否多次出現。雷暴日僅僅代表著這一天出現了雷電,但是不清楚究竟發生了多少次雷擊、頻率如何、是否持續出現。真正能夠帶來破壞性災害的雷擊,通常是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多次出現的雷暴。所以我們在考慮這個因素時,應當盡可能的提高雷暴日記錄觀測的準確性。
4.1.3雷擊的選擇性。雷電襲擊雖然具有不可控性,但是并不是毫無規律。特別是在一個區域中,遭受雷擊的地點或是建筑往往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這種規律是我們在長期的調查、記錄過程中能夠發現的。雷擊的出現,往往與這個地區的地質構造、土壤的電阻性能、水流、地質環境的變化、地面設施有關。所以通過對這一地區雷擊事故的綜合考察,我們將與雷擊選擇最相關的因素作為我們考慮雷擊風險出現的要點,以此作為參考依據。
4.2 建筑物的雷擊風險
建筑物也是影響雷擊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建筑物截收相同雷擊次數的等效面積Ae:
當建筑物的高度小于100m時,Ae=[LW+2(L+W)+πH(200-H)]×10-6;
當建筑物的高度大于等于100m時,Ae=[LW+2H(L+W)
+πH2]×10-6;
建筑物的年預計雷擊次數N=k·Ng·Ae
式中,K為校正系數,在一般情況下取1,在下列情況下取相應數值:位于山頂上或曠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屬屋面沒有接地的磚木結構的建筑物取1.7;位于河邊、湖邊、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電阻率較小處,地下水露頭處、土山頂部、山谷風口等處的建筑物,以及特別潮濕地帶的建筑物取1.5;L,W,H為建筑物的長、寬、高,單位是m。
4.3 建筑物的年雷擊次數
建筑物的年雷擊次數,就是我們將特定的建筑物作為考量雷擊風險的重要要素。一年之中一個建筑物遇到雷擊的次數、遭遇雷擊的頻率,是我們進行雷電防護的重要參考依據。對于建筑物年雷擊次數的計算,我們將其分為兩個方面,根據雷擊形成的方式不同,可以分為直接雷擊和間接雷擊兩種。二者的總和,才是1a中建筑物的雷擊次數。
直接雷擊次數Nd的計算,主要是通過本區域內出現的年雷擊的密度Ng,以及該建筑物的有效雷擊截收面積Ae的乘積來得出。也就是Nd=k·Ng·Ae。
間接雷擊次數Ni的計算,則是建筑物附近出現雷擊的次數Nn,以及相關設施上的雷擊次數Nk的總和。即:N=Nd+Ni=Nd+(Nn+Nk)。
4.4 雷擊損害的概率
導致雷擊損害的因素很多,在日常的情況下,我們一般將導致雷擊的因素分為電壓類型的損害、化學作用以及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的損害,具體來說就是三種情況:過電壓導致的損害、跨步電壓以及接觸電壓造成的損害、化學原因導致的損害。這三項損害概率的總和,就是雷擊損害的真正概率。
4.5 雷電閃擊的損害次數
建筑物的年損害次數F要考慮到由直接閃擊導致的年損害次數(F?d)及由間接閃擊導致的年損害次數(Fi)兩種情況:
F=Fd+Fi
式中 F——建筑物的年損失次數;
Fd——直擊雷導致的年損失次數;
Fi——間接雷導致的年損失次數。
由以上所述可知,雷擊災害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的結合,它與地區環境、建筑物的特征、當地的雷擊電流出現的頻率、雷暴日有著密切的關系。
4.6 建筑物內電子信息系統評估應用
按照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N1和建筑物入戶設施年預計雷擊次數N2確定N值N=N1+N2。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設備,因直擊雷和雷電電磁脈沖損壞可接受的年平均最大雷擊次數Nc可按下式計算:
Nc=5.8×10-1.5/c
將N和Nc進行比較,確定電子信息系統設備是否需要安裝雷電防護裝置:
當N≤Nc時,可不安裝雷電防護裝置;
當N>Nc時,應安裝雷電防護裝置。
按照防雷裝置攔截效率E的計算式E=1-Nc/N確定其雷電防護等級:
當E>0.98時,定為A級;
當0.90
當0.80
當E≤0.80時,定為D級。
最后,根據以上采集的相關數據,分析得出雷擊風險評估結論和建議,針對評估結論,制定并實施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加強薄弱環節的雷電防護工作,及時排除可能遭受雷擊的隱患。
5 結語
綜上所述,雷擊風險評估是防雷減災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否能夠獲得科學、準確的雷擊風險評估數據對于防雷裝置設計、施工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提前進行雷擊風險評估,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雷電防護安全工作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 謝海華,曾山泊,肖穩安.電子信息系統雷災風險評估方法[J] .氣象科學,2006(03).
[2] 劉佼,肖穩安,陳紅兵.全國雷電災害分析及雷災經濟損失預測[J].氣象與環境科學,2010(04).
【關鍵詞】雷電災害風險評估;不確定度;質量管理體系;運行階段;評估
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是由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管理這三部分組成,人們將這三部分統稱為風險評估。風險分析是指:系統的使用項目的信息、數據識別出危險,并預測其對人員、財產和環境的風險。風險評價是指:以風險分析作為基礎,綜合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對風險的容忍度做出判斷的過程。風險管理是指:尋找并引入風險控制手段,消除或者減少這些危險對人員、環境或者資產的潛在傷害。近年來我國的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業務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大量的學者對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理論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這些研究對于防雷減災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介紹近年來雷評領域的突出進展,同時探討新形勢下如何繼續發展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
1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研究現狀
雷電災害風險評估中,綜合運用了定性風險分析、半定量風險分析和定量風險分析。定性分析可以用于:(1)風險的初步篩查與識別;(2)風險級別較低,不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更加詳細分析的時候;(3)當沒有足夠數量和質量的數據進行風險分析的時候。安全檢查表就是典型的定性評估方式。半定量分析的目的是建立起比定性分析更加詳細的優先次序,但它并不是像定量分析那樣給出風險的實際值。定量風險分析適合對那些發生概率較低、影響較大的事件的風險進行量化,也可以進行專門的概率評估和大規模分析。定量風險分析使用數值來描述頻率、后果和嚴重程度,并且可以將危險量化并累加,形成一個行為的總體風險。由于這三種方法各有利弊,評估人員需要結合數據、場景、時間、人員等多種因素綜合使用這三種分析方法進行評估。而定量分析、半定量分析的使用正是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和傳統定性的防雷設施技術評價的根本性差別之一,因為風險決策實際上應該依據的是一個行為的總體性風險。
2國內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技術進展
我國的學者在長期的評估實踐中發現如果過分依賴評估標準,就容易造成評估結果缺乏針對性。同時評估標準中構建的簡化模型也無法滿足現在越來越復雜的實際項目情況?;谛掳l展的雷電預警及預防技術,評估人員亟待開發新的補償及修正系數。同時,基于雷電監測統計數據的宏觀區域性評估也越來越收到學者的重視。植耀玲[1]等研究了原有雷電災害風險評估中Lo取值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Lo的優化取值法。李京校等[2]著重研究了采取雷電預警措施之后對評估參數Lx及其取值方法的影響,并給出了相對應的風險評估方法。扈海波等[3]在5m×5m細微網格上實施了社區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模型的開發及應用,對雷擊危險次數及脆弱性進行了數值化評估模擬。史雅靜等[4]推導出了位置因子和評估對象高度的關系,并建立了位置因子的精細化計算模型。柴健等[5]運用統計分析、原理計算、軟件仿真等方法提出多個風險因子的評估方法。馮鶴等[6]探討了根據工程實際確定參數Am值的一般方法,并得出了參數Am值應在分析確定可能造成危險的雷擊點的最遠距離的基礎上定量計算的結論。胡定等[7]使用FMEA法研究了預評估失效的原因和計算方法,并按照失效程度高低對參數進行了排序,并列出了高失效度參數的修正意見。
3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發展問題與展望
3.1深入研究評估的不確定度
所有的定量風險評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有時候不確定的程度可能很高,因此風險評估的結論也就不那么可靠。不確定性的成因分為三大類:(1)模型不確定性;(2)參數不確定性;(3)完整度不確定性。雷災風險分析過程需要使用很多模型,包括觸電模型、火災模型、爆炸模型等,這些模型通常都是對現實情況的簡化,使用數學工具或其他分析工具建立,每一種模型都有自己的局限和優點,對所研究問題的適用程度也不一樣,為了能夠選擇最合適的模型和方法,分析人員需要了解模型的屬性,同時也應該具備在評估中運用模型的全面知識。模型不確定性的原因來自:(1)沒有選擇恰當的模型;(2)沒有充分理解模型。同時在雷災評估中,有一些方面是很難建模的,也存在無法量化的原因和因子,另一方面評估人員對于危險事件的后果知識也沒有充分的把握。雷災風險評估需要使用大量的參數,數據的不確定性體原因在于:(1)數據的質量和數據收集方式、難度;(2)數據量;(3)估計流程(近似、保守);(4)人為因素。另外很多雷評中的參數來源自通用的數據源,比如很多評估人員在推算Lx時使用IEC推薦的數據,在使用之前應該檢查這些數據是否符合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以及是否需要更新。影響完整度不確定性的的原因有:(1)風險分析的背景資料正確與否是否及時更新;(2)是否已經識別出了所有的潛在危險事件。在雷評分析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業主提供的圖紙和文件,如果這些文件有錯誤或者沒有及時更新,風險分析的結果可能就會和真實的系統不大一樣。在預評估和方案評估中會面臨完整度不確定性較高的問題,很多數據依靠評估人員估算而來,為了避免因為較高的不確定度而影響預評估或方案評估的有效性,本文的建議如下:(1)調險允許值,設置上、下限;(2)增加冗余的雷電防御系統,避免過度使用風險允許值;(3)使用定性風險評估方式;(4)使用驗收評估和運行階段評估。具體來講,在劃分風險接受方法時應避免使用“一刀切”的方式,可劃分出風險允許值的上限和風險下限,在風險允許值值上限以上的風險不能容忍,在風險下限以下的風險可以接受。在風險上限和風險下限之間的風險可以接受但應盡量避免,可以不必在設計階段消除,可以在項目投產之后可以通過科學的雷電防御管理改善。當后果和頻率的不確定性都較大時,設定風險允許值不能作為決策的主要依據,此時應該采取增加冗余的防雷設施的原則,新增加的防御設施應盡量獨立于其他防御設施,不會因其他防御設施失效而影響到冗余防御設施的防御效能。一旦原有防御設施失效,冗余的防御設施就能起到作用。當沒有足夠數量和質量的數據進行定量風險分析的時候,可以采用定性分析代替。
3.2發展驗收階段評估和運行階段評估
隨著驗收評估和運行階段評估的不斷開展,評估的不確定度會逐步降低。雷災風險驗收階段評估是在建設項目竣工后通過對建設項目的物料、工藝、防御設備、人員、環境的實際情況的雷災風險評價。驗收階段評估的核心是:(1)現場防雷措施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與規定;(2)防雷措施是否按照預評估過程的推薦決策進行施工;(3)是否建立了防雷管理制度、是否進行了人員培訓;(4)是否制訂了防雷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措施;(5)通過更新的數據對項目進行雷災風險評價并提出決策意見。驗收階段評估能通過對現場檢查、檢測、訪問,獲取在之前評估階段沒有獲取或不易察覺的數據,建立項目的評估檔案,降低之前階段評估數據的不確定度,能更準確的識別危險源及進行原因和頻率、概率分析。雷災風險現狀評估是在前階段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對設施、設備的實際運行情況及管理現狀的調查與分析進行的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定期開展雷災風險現狀評估的核心是:(1)通過勘察更新評估的輸入數據;(2)通過經驗豐富的現場勘查人員排查危險源;(3)模擬創建事故場景。定期開展雷災風險現狀評估將是前階段風險評估的升華,它的數據的不確定度更低,決策意見也更有針對性。
3.3合理利用閃電定位與雷災勘察資料
如何驗證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是否有效是一個普遍性難題,一方面可以依靠相關實驗提供的大量運行數據,另一方面雷電災害事故和危險事件也為評估提供了珍貴的現實依據,經過詳細勘察并還原、總結出的事故數據可以用于[8]:(1)監控風險和安全水平;(2)為風險分析提供輸入數據;(3)識別風險;(4)評價風險減低措施的影響;(5)比較各種措施和方法。我國以往的雷災事故數據多是對事故進行了簡單的描述,并沒有提供任何關于事故原因的分析,一些數據只涉及重大事故,對于小事故、未構成事故的危險事件很少涉及。隨著我國監測預警服務系統的逐步普及,評估機構應重視利用雷災事故數據為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提供輸入。評估機構應利用閃電定位儀、雷電流峰值記錄儀等監測手段結合業主報告的雷災事件對雷電發生的地點、電流極性、電流幅值、災害損失等數據進行勘察分析,并還構建事故場景并建立雷災數據庫,不但要了解發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事故為什么發生。評估機構之間應該共享雷災事故數據庫信息。有些業主往往以為一時沒有發生事故就放松警惕,認為項目現有的防御設施足以抵抗風險,而忽視風險評估所給出的決策意見。而事實上真正被業主察覺的事故可謂“冰山一角”,數量更多的是不易察覺的隱性的事故以及一些隨時可能轉化為顯性事故的潛伏狀態。比如安裝能量不匹配的浪涌保護器雖然能達到泄流的作用,但是限壓的能力卻不甚理想,被保護設備在一次線路雷擊事件中遭受一次過電壓波的侵襲即便不能隨即失效也極有可能加速它的老化,這就是一起典型的隱性事故。隱性事故和潛伏狀態并不會立即觸發顯性事故,但是它長期存在于系統之中,加上沒有勤于維護和管理不善,在未來可能會引發顯性事故。對于有條件的評估機構可以主動與被評估單位合作利用高精度閃電定位儀資料和隱性事故數據開展相關性調查,隱性事故的調查分析和顯性事故的調查一樣重要,都應引起評估人員的高度重視。
3.4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工作
要使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要有質量保證,所以必須充分吸收質量管理體系的精髓,實現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的健康穩定發展。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機構需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的內容包括:(1)制定控制方針與目標;(2)明確機構與職責;(3)加強人員培訓及業務交流;(4)開展合同評審;(5)開展內部評審;(6)強化跟蹤服務;(7)做好檔案管理;(8)糾正與預防措施;(9)建立文件記錄。
4結論
在新形勢下評估機構應該開發驗收評估、運行階段評估等多種先進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保證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質量。同時應該采取定性評估、半定量評估和增加防雷裝置設計的方式來控制評估的不確定度。評估機構還應該合理利用閃電定位與雷災勘察資料為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提供輸入。
作者:劉開道 于 瀟 曾明育 陳統明 單位:欽州市氣象局
參考文獻:
[1]植耀玲,馮民學,樊榮.雷擊風險評估中Lo損失因子在多線路系統下的細化和改進[J].氣象科學,2012,32(3):298~303.
[2]李京校,扈海波,樊榮等.雷電監測預警對雷擊風險評估的影響分析[J].氣象科學,2013,33(6):678~684.
[3]扈海波,李京校.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模型在社區空間尺度上對雷擊危險次數及脆弱性的模擬和分析[J].自然災害學報,2015,24(1):191~202.
[4]史雅靜,肖穩安,柴健等.雷擊風險評估中位置因子的精細化分析[J].電瓷避雷器,2015,264(2):114~118.
[5]柴健,王學良.精細化雷擊風險評估方法的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1):284~288.
[6]馮鶴,田艷婷,李小龍.雷電災害風險評估中Am因子的選取方法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3,33(13):10093~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