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感動人的小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窗外又下起了小雨,我依舊在窗邊欣賞著雨景。風夾著雨水飄打到了玻璃上,雨滴是多么透明,多么純潔!晶瑩剔透的雨滴,勾起了我的回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動小故事學生寫作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感動小故事學生寫作一
感動是人心靈的啟迪,賜予人同情和幸福;感動是人心中的橋梁;是喚人覺醒的真誠。是心靈的舞動,內(nèi)心的震撼,人與人之間的愛。
記得那天,我和媽媽從姥姥家,坐出租車去我家。出租車司機是一個面容和善的阿姨。一路上媽媽都在睡覺,我也無所事事。可是,我在過路口遇到紅燈,出租車司機剎車時突然臉色慘白,想吐,出租車司機見我這樣,急忙問我怎么了。我如實告訴了出租車司機,她先遞給了我一個方便袋讓我吐,再叫醒了我媽媽。我媽媽大夢初醒,看到我這個樣子不禁為我擔心起來,急忙詢問我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告訴了媽媽。媽媽聽后,連忙對出租車司機說:“謝謝您了,要不是您,我女兒不知道會怎樣,太謝謝您了!”出租車司機聽了,說:“不用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
不一會兒,出租車就繼續(xù)開了起來。我們下車時,出租車司機還特意囑咐我:“孩子,天涼了,要注意保暖啊!以后如果再暈車的話,可以含上一顆話梅糖,或者按內(nèi)關(guān)穴,它位于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cè)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用手指掐按內(nèi)關(guān)穴可以防止暈車。你也可以用暈車貼,貼在手腕橈動脈處也有很好的效果。”出租車司機說完,就駕駛出租車疾馳而過了,我看著出租車遠去的背影,心中很是感動。我想:這輛出租車承載的是感動的種子,而這個感動的種子就會在出租車行駛過的地方傳播下去。
生活中處處有讓你感動的事。當你過馬路時,車子為你讓行;當你在十字路口徘徊時,有人給你善意的指引時;當你傷心難過時,有人鼓勵你勇往直前;當你發(fā)現(xiàn)有那么多人在默默地關(guān)心你時……難道你不會被感動嗎?
感動小故事學生寫作二
那一剎那間,眼前只留下那雙曾經(jīng)熟悉的手,我愣住了……
和往常一樣,依舊是我走在前面,背著背包,母親走在我的后面,提著那大包小包的東西。一路上,一言不發(fā)地陪我去車站。
一路的沉寂,我只在是熬不住這寂寞“媽——”這輕輕的叫喊劃破了寂靜的蒼穹。我的心在怦怦直跳,因為害怕,從小到大也沒有主動地和媽媽打過招呼。這一次……“媽媽她會不會不理我吶!”在心里忐忑帝想著,很后悔喊出剛才一聲。
時隔數(shù)幾秒,母親那溫和而又熟悉的聲音從后面?zhèn)鱽恚?ldquo;不要走得太快,風大,小心著涼!”我停住了,轉(zhuǎn)過身子,看了看身后的母親。
媽媽拎著那么多的東西在大風里行走是在有點困難,只見媽媽很努力很努力地邁出那一步,風實在是太大了!我跑了回去,不知怎的,一向不喜歡理媽媽的我是哪根莖搭錯了,伸手提過她手上的東西,很重!我的身子不由自主地仄歪流淚一下。媽媽見我這樣,笑了笑,伸出剛才空著的手,說了聲:“提不動吧!還給我吧!媽已經(jīng)習慣了!”我搖了搖頭,視線觸及了那伸出的手,那是一雙怎樣的手啊——
媽媽的手已經(jīng)沒有了昔日的姿色了,變得粗糙極致。那大大小小,深深凹凹的溝壑成了她現(xiàn)在的手。那雙曾經(jīng)為我洗了多少衣服的手!那雙曾為我做了多少宵夜的手!那雙高舉半空未曾落在我臉上的手!
我的眼前一片朦朧,鼻子酸酸的,眼眶里噙著淚水,把頭深深地埋進圍巾里,至于到底有沒有哭,我不知道,只知道我的鏡片是水霧一片。
在那腦海里,印著母親的那雙手,久久地拂之不去……
感動小故事學生寫作三
記得那是一個傍晚,父母都出去了,萬般無聊之下我聽起了音樂。
如流水般的音樂緩緩流過我的大腦。在傍晚的寧靜里,在泛紅的夕陽照耀之下,我覺得心中一片空明,各種各樣的煩惱就像被這圣潔的音樂及景象洗涕過了一般,變成了一種.種正面的情緒――就像我現(xiàn)在的靈魂。
聽著聽著,只覺得心里有個什么悶悶的東西發(fā)泄不出來,心情莫名的激動起來了,思緒就像一葉被狂風卷動的扁舟不聽控制的回泊到一個個曾經(jīng)令我感動的港灣,一幅幅的畫面從我面前閃過,這些畫面,是交織了我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最美好的畫面,這些畫面,是我不想與他人分享,只肯埋藏在自己心靈的最深處的畫面,我的心緒被這些我只肯在靜寂的深夜里才回味的畫面感動著。我在房間里無意識的走來走去,舉著雙手想去擁抱那無形的音樂,那泛紅的夕陽,那無名的感動,那些我平時無感觸現(xiàn)在卻潮濕我眼眸的東西。我面對著夕陽,在我那略為模糊的視線里,那半紅的殘陽無疑是一個奇跡,或,是另一個世界。眼淚終于滑落,整個世界也仿佛因為我那份空靈而空靈。為音樂而感動?不,是為感動而感動。
像丟下了千斤重擔一般,我坐到了沙發(fā)上,關(guān)上了門窗的房間顯得格外靜謐。天漸漸黑下,音樂在夜色的襯托下,無疑是一首圣詩。仿佛用光了所有的力氣一樣,我不想動,哪怕是一根小指頭,因為我害怕這種美好的氣氛,就會被打斷。
漸漸的,天完全拉上了一層黑色的天鵝絨,房間里,全黑了。
后來,不知有多少次我打開音樂,想回到那天的黃昏中去,可是我失敗了。
感動小故事學生寫作四
窗外又下起了小雨,我依舊在窗邊欣賞著雨景。風夾著雨水飄打到了玻璃上,雨滴是多么透明,多么純潔!晶瑩剔透的雨滴,勾起了我的回憶!
那天我早早地吃完午飯,來到班級,沒想到班級竟如此空蕩,如此安靜,我覺得這正是看書的好時候,我回到座位上抽出一本《窗邊上的小豆豆》開始翻閱。不知不覺窗外下起了蒙蒙細雨,這時更有意境了。我津津有味看著,正當看到精彩的時候,一聲“啊”打斷了我。我扭頭往窗外望去,是一位學生手上的作業(yè)掉到了地上,地板已接受雨水的洗禮,作業(yè)也濕了。
這時一位老師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簾。她是一位女教師,看上去和藹可親。她看見學生在慌忙地撿著濕透的作業(yè),于心不忍,也冒著雨幫著那位男學生撿作業(yè)。老師對他微微一笑,便彎腰撿起了作業(yè),頓時平靜的我從座位上蹦了起來趴在窗臺上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老師。老師撿起一本課課練,我在心里默默的想她應該會直接還給那位學生,可出乎意料的是她把書上的雨水抖了抖,還用她那辛勤的手輕輕地擦拭著書的封面,才交給學生,令我感觸很深。
學生生焦急的臉上洋溢出一絲笑容,撲閃著睫毛,道了一聲“老師謝謝你”,時間仿佛定格在了這一瞬間,師生的情意似乎被這感人的一面轉(zhuǎn)變成了親人的關(guān)心,雨還在瀝瀝地下著,他們還在撿著書本,雨水毫不留情地灑向他們,過了一會他們才回到走廊,相互說了聲再見。現(xiàn)在我覺得書本上的雨水是溫暖的,我心中洋溢著一陣陣的感動,心中平靜的湖水如大海一樣澎湃著,雨水籠罩著動人的一幕,現(xiàn)在玻璃上的水珠不再是透明的,而是五彩的,折射出真誠的師生情誼,充滿了感動!
其中,《中國小英雄》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迪。從這本書中,我一共認識了19位小英雄,他們的事跡是那樣的感人,就像天空中那幾顆最亮的星星,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從烈火中救出了兩個人的趙金寶,就是一個典型的示例。他救人的時候,身體燒傷面積達到了百分之五十,然而他沒有畏懼,更沒有屈服,從烈火中又一次救出了鄰居李大嬸和一個四個月大的孩子。多么頑強的一個人啊!
還有那個12歲的井艷玲,在兇惡的歹徒面前毫無畏懼。她機智勇敢,幾次用計,終于擺脫了歹徒。然后,她和公安人員積極配合,抓住了兇惡的歹徒。她這樣勇于和壞人斗爭的精神然我深深地感動了。讀完這個小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有一天下午,我走在放學路上,看見幾個小男孩偷偷地用一根樹枝把一個郵箱里的信勾出來,把信撕成兩半,緊接著又要勾出第二封信。于是,我快步走到他們面前,給他們講理,一開始,他們還滿不在乎。我說:“這封信如果剛好是封加急信,信又被你們撕了,這不等于是浪費時間嗎?……”他們終于被我說服了,這時我才輕松的走了。我以后要堅持這樣做,勇于和壞人做斗爭。
關(guān)鍵詞:文學;亡靈書寫;《第七天》;《靈魂擺渡》
當代文學作品百花齊放、種類繁多,從題材到形式,都帶給人們極富差異的閱讀體驗。在當代作品中,不同種類的文學作品表現(xiàn)出了相關(guān)性。從幾年前古墓系列小說備受青睞開始,中國當代文學迎來了亡靈書寫的前沿話題。近期小說《第七天》、影視文學作品《靈魂擺渡》倍受關(guān)注。拋開外在聲色科技手段,單就作品腳本主旨而言,二者都是亡靈敘事的相同主題。探討兩部作品的寫作主題和敘述手段,可對這一時期出現(xiàn)對亡靈敘事的熱衷現(xiàn)象略窺一二。
一、亡靈敘述與作品主旨
亡靈在中國的古語中俗稱為“鬼”,自有人類傳說始,鬼故事也隨之綿延不絕,中國古典精粹小說《聊齋》被奉為古代鬼故事的集大成者。一個時代對死亡后的世界很感興趣,要么是尋找精神依托,要么是逃避或針砭現(xiàn)世。
余華《第七天》是以一個死去七天的人的所見所為記錄成文,主人公楊飛是一個鬼魂,本在死后對現(xiàn)世是沒有任何實際作用和價值,這一點他延續(xù)了文學作品中的先鋒精神。作品中亡靈的身份和普通人差別不大,沒有中國傳說中的“鬼面獠牙”,同時,亡靈經(jīng)歷的事情也和世間人的日常生活相差無幾,所以,這本小說,是典型的“托鬼世寫人事”。
首先,主人公楊飛七天的所見所聞基本勾勒了一個問題時代的全貌。光怪陸離的生活,活人的思維延續(xù)至死亡是要有墓地,那么沒有墓地的靈魂去處呢?“死無葬身之地”。余華把死無葬身之地塑造成了一個亡靈完美的歸宿,沒有恩怨、沒有階層差別,沒有生活之累,是眾生平等的和平的理想伊甸園。余華用一個亡靈寫了所有亡靈,用一個死人寫了一世界的活人。余華借助了一個亡靈視角,將現(xiàn)世的典型社會事件加以匯集引人深思;用社會不公、愛恨情仇反思現(xiàn)實世界活人的切身利益。現(xiàn)世的荒誕讓人死后仍不得安寧完滿,這就讓人對現(xiàn)世的社會加以警醒。
其次,余華選擇亡靈敘述的寫作方式從形式與效果來看,都是在渲染“荒誕”色彩。死人的世界本就是未知的,所以以死人做主人公是極其荒誕的,因為內(nèi)延范圍太廣,寫不好非常容易成為失敗的作品。對此,余華設置了靈魂“尋找”父親的情節(jié)為作品主線。和亡靈相關(guān)的每個小故事都反映一個現(xiàn)實問題,通過夸張與戲謔的筆法反映出來,問題得以擴大化與典型化,突出社會的荒誕。所以,從亡靈敘述的主題的意義上看,余華的這部作品不僅僅是通過亡靈寫現(xiàn)實,而是其先鋒精神的延續(xù)寫作,凸顯社會與世界的荒誕性。
網(wǎng)絡電視熱劇《靈魂擺渡》又名《見鬼之靈魂擺渡》,在主題上較符合中國傳統(tǒng)的亡靈書寫。其核心主旨是在“道”的輪回的法則下頌揚真情、鞭笞丑惡。因為該劇情節(jié)緊扣,每集都有深意能給人以啟迪警醒,受到觀眾熱捧。
首先,作為影視作品,它除了借助視覺和聽覺的手段,加強故事的感染力外,還在人物對話、情景旁白等方面運用傳統(tǒng)文學作品表達手段,使主題夸張化和警醒化。其次,這部網(wǎng)絡劇由20集串聯(lián)而成,每集的故事大多無關(guān)聯(lián),陳述了近二十個鬼故事。這部作品,不僅有中國傳說中的妖魔鬼怪,也有和西方傳說契合的“靈”的存在。除了作品的三個“顯性”主人公:有“陰陽眼”的便利店的店員冬青及女友王小亞、店長趙吏外,還有很多“隱性”主角:每集故事的主人翁。其亡靈敘事將亡靈分為很多類型,每集選其一展開故事。就單純的“亡靈”主題的“鬼”特性來說,《靈魂擺渡》顯然囊括更廣,內(nèi)涵更豐富。
再次,與《第七天》中通過亡靈映射現(xiàn)世不同,《靈魂擺渡》更看重人的“意念”所造成的后果和影響。正如俗話常說:“鬼本不存在,它只存在于人的心里。”盡管在作品之中鬼被設定為客觀存在,但其產(chǎn)生的最終源頭皆因“執(zhí)念”:現(xiàn)世生活中強烈的欲望或心愿,主角或走火入魔或鬼迷心竅或自取滅亡。作品將心理意念的力量放到了無限大,既有中國傳統(tǒng)的“黑白無常、地府、燃犀、字靈、冥王、楊貴妃、畫中仙、饕餮等”傳統(tǒng)志怪典故,還涉及“好色、暴食、貪婪、懶惰、憤怒、妒忌和傲慢”的西方“七宗罪”概念,將人性作為終極審視目標。所以,這部作品借助劇情中出現(xiàn)的一個個亡靈故事或警醒人的貪婪、自私、欲望、誘惑等劣根現(xiàn)象,或嘆惋天地間存在的愛情、真情、善良等美好感情。這里的亡靈敘事更多的是提醒讀者和觀眾警醒人性缺點,追求靈魂的真善美。
二、亡靈質(zhì)量與現(xiàn)實參照
小說《第七天》和網(wǎng)絡熱劇《靈魂擺渡》雖然都是在講亡靈故事,但是因為寫作角度寫作目的不同,造成了很大的相異之處。最明顯的就是故事中的亡靈的數(shù)量有多寡之分,亡靈質(zhì)量的描述側(cè)重點也有差別,敘述目的效果迥異。通過亡靈書寫達到現(xiàn)實目的是兩部作品的共同之處,但是在關(guān)照現(xiàn)實的程度和內(nèi)涵上,一部重在反諷現(xiàn)世社會,一部重在解剖警醒現(xiàn)實人性。
楊飛作為《第七天》的主人公,圍繞他尋找死亡的父親的旅程中,囊括敘述了多個故事來映射社會現(xiàn)實。作品的寫作線索十分集中,《第七天》是集中一個中心展開的亡靈書寫。這樣的寫作方法可以使主題更凸顯,符合長篇小說的常規(guī)寫作策略。但是在敘述效果上就會面臨挑戰(zhàn),通過一個故事涵蓋所有小故事要求作品有極強的銜接性,且邏輯嚴密,結(jié)構(gòu)合理。作品正是在楊飛的大故事背景下,附屬了醫(yī)療廢品嬰兒事件、強拆事件、賣腎事件等眾多社會事件,會使部分初讀的讀者產(chǎn)生散亂拼湊之感。所幸,余華非常巧妙的用了“第七天”作為文章題目和結(jié)構(gòu),依托了西方文化的“上帝造世說”,又暗含了中國的語境中死者“頭七”還魂說。他將七天內(nèi)發(fā)生的所有故事放在大結(jié)構(gòu)下設的七個小結(jié)構(gòu)中,才使附屬小故事發(fā)揮其豐富的內(nèi)涵效果。總體來說,第七天用一個亡靈做敘事主角和線索,以“反諷”和“夸張”的形式構(gòu)建了荒誕的社會“鏡像”,死人是活人的倒影。通過這一個亡靈主線將社會的荒誕全貌展露無遺,較完美地達到了寫作效果。
毋庸置疑的是,《靈魂擺渡》中的亡靈角色特別多。每一集都有真正的鬼魅主角出現(xiàn)。亡靈的數(shù)量之多帶給讀者以新奇感,是受篇幅所限,能將一個新鬼的故事講述完整并達到感動人心的效果是有難度的。恰好電視劇腳本的“短篇單元劇”寫作模式強化了各故事之間的獨立性,降低了全劇結(jié)構(gòu)的要求,同時“陰陽眼”的情節(jié)設置加強了大線索與小故事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使多個亡靈的出現(xiàn)合情合理。故《靈魂擺渡》中的亡靈雖多,但是相互不沖突,在寫作方法上類似于《聊齋》的結(jié)構(gòu)形式,每單個故事拆離成獨立的個體,進行針對性的敘述,強化感染效果。觀眾通過深度與宏觀思考之后能把握全劇整體的主題。比如第九集通過講述“字靈”的故事,將作家創(chuàng)作的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幻化為真。這一“字靈”內(nèi)涵可上升至所有的“物靈”,只有人類用心對待,愛意形成的強大意念足以使所有的有形無形的作品成為富有生命力的寶貴遺產(chǎn),用心就會有收獲。又例如劇中用一個平凡女子為求得年輕美貌膜拜被邪靈附身;人類貪圖美食沉溺陰謀不自知等故事,來表達貪欲對人性的侵蝕對靈魂的傷害。單個的獨立故事結(jié)構(gòu)和變化多樣的主人公角色正有利于強化亡靈書寫對人性的警醒目的。
三、亡靈語調(diào)與語言特色
兩部作品都用到了死人身份,相貌有異,語言也各不相同。巧妙的是,每部作品都找到了適合自己人物身份的語言并加以烘托主題,成為它們獨特的“亡靈書寫”語言特色。
余華曾坦承《第七天》后期的修改集中在語言部分,可見作家對言語表達的重視。他為了追求行文邏輯上的合理性,模擬、想象死人是怎樣開口說話的。所以,他設置了一個死人腐爛至骷髏的外貌,臨死的變形模樣也被保留,塑造父子相見不相認的情節(jié)合理性。其次,他將亡靈的說話聲音加以陌生化,死人嗓音改變,切斷亡靈和前世的直接聯(lián)系,故事的發(fā)展空間就擴大了。再次,在具體的語言內(nèi)容表達上,風格接近于靈魂的虛無縹緲的狀態(tài),敘述變得平穩(wěn)、直白、冷冰冰的,沒有感彩。沒有“溫度”的語言切近死亡給人的感覺,死人的世界注定和現(xiàn)實世界有所區(qū)別,那么交流上的語言表達就成為最大的“區(qū)別”方法。有些讀者說余華的語言退步,以往溫情語言變換成沒有色彩的修飾缺陷的句子,缺失了文學語言特有的感染性。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余華特意強調(diào)“亡靈書寫”的現(xiàn)實,將語言進行了意向調(diào)整,為的是更有邏輯感、更符合亡靈主題。
《靈魂擺渡》是影視作品,它的文學腳本只需要將故事的來龍去脈陳述清楚、將情節(jié)發(fā)展展示清晰即可。但是這部作品的語言是值得玩味的,它融入了很多文學性詞語的修飾,豐富了作品的文化內(nèi)涵,帶給讀者觀眾以不一樣的情感體驗。不但借用張愛玲的名句、融入旁白意境,還有時代感極濃的臺詞,使作品語言十分有感染力。文學性語言和辭藻具備潛移默化的感染力,如若在影視作品中放置的不夠恰當就會流于煽情性和通俗性,運用的合理巧妙就會給整個劇集增色添彩,使作品不僅以故事情節(jié)取勝,更以語言細節(jié)動人。比如,第四集的劇情講述了一個女子懷疑老公豢養(yǎng)鬼妾,后愕然發(fā)現(xiàn)她自己才是鬼,且早已身亡。老公不舍她離去,用靈犀續(xù)鬼魂之命,使人鬼得續(xù)前緣。故事除了情節(jié)設置巧妙之外,語言的力量對夫妻二人的溫婉愛情的烘托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旁白:“忘川之畔,與君長相憩,爛泥之中,與君發(fā)相纏,存心無可表,唯有魂一縷,燃起靈犀一爐,枯骨生出曼陀羅!”傳說點燃靈犀,便可人鬼相通,表白性的表達方式感慨著愛情的偉大,讓讀者觀眾更加感動唏噓不已。
四、結(jié)語
作為當前網(wǎng)絡和小說這兩個潮流的綜合體,《第七天》和《靈魂擺渡》對亡靈的關(guān)注,用鬼魂來表達主旨,可謂頗有深意。雖然兩部作品的體裁式樣有別,但是就其文學性而言,它們的亡靈敘述主題是一致的,都在用“鬼事”表達“人事”。通過寫作主旨、作品細節(jié)、語言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探討,兩者在相同的“亡靈敘事”主題下,依托鬼世反省人世,將主旨歸依到社會現(xiàn)實、善惡人性的深層意蘊中,一部重在諷刺社會荒誕,一部重在警示人性靈魂。這一寫作手段的熱用在現(xiàn)時代頻現(xiàn),反映出作家編劇以創(chuàng)新性手法、先鋒性賣點引導人們對現(xiàn)實問題的關(guān)注。
【參考文獻】
[1]余華.第七天[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2]《見鬼之靈魂擺渡》.網(wǎng)絡電視劇,2014
許銘
最珍貴的角落,充滿了關(guān)愛與希望:最親密的朋友,充滿了真情與感恩;最美麗的世界,充滿了友愛與慈善。
當我慢慢地翻開慈善讀本,看著一頁一頁的文字,心想:慈善,就是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付出代價去幫助別人,是各種物質(zhì)體現(xiàn)出來的團結(jié)與力量。或許這本書寫的這么多的小故事就是想告訴我們這些吧,可是,當我讀完最后一個字,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原來慈善在乎的不是付出的代價,而是做慈善時懷著的那份情懷。慈善,不是只有在重大災難面前才表現(xiàn)出來的愛,也不是以物質(zhì)的多少來衡量慈善者的真情,更不是一個富有的人對貧困者的“施舍”。慈善,就在我們的身邊,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看完這一個個的小故事,讓我有了一個小小的心愿:愿慈善之花開滿人間。
我記得08年的汶川大地震,有一面鮮艷的旗幟掛在一片廢墟的汶川,那面旗幟道出了多少懷揣著關(guān)愛與善良之心的人們所匯聚的心聲,是大大小小慈善者行動濃縮成的一句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于是,全國各地乃至世界的慈善者們?yōu)闉膮^(qū)捐獻了自己的一份力,小到我們這些中學生所寫的一封慰問信,捐的一袋衣物,大到一些企業(yè)所捐獻的巨額資金和多少志愿者親臨災區(qū)義務幫助災區(qū)的人民重建家園,無論是一封封慰問信,還是一筆筆巨額資金,都讓一個個失去父母的孩子們重獲溫暖,重獲活下去的信心與信念。讓失去家園的人們團結(jié)一心,感受到來自全世界的溫暖,這就是慈善的力量!它讓我們看到一朵朵慈善之花綻放在世界各地,也盛開在被溫暖的人們心中。
慈善的力量是偉大的,無限的,慈善卻是無形的 讓我們用無形的力量去創(chuàng)造震撼人心的感動與奇跡
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慈善在哪?怎么做才算是慈善?難道真的要像別人一樣,捐獻巨額資金才算慈善嗎?不!我們每個人都是慈善家,“慈善”就在我們身邊。
在繁華而又喧鬧的城市背后,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貧困,荒寂的山區(qū)。山區(qū)里每天都在發(fā)生的感人故事、勵志故事在城市里卻少之又少。還記得我們曾經(jīng)聽說了山區(qū)的孩子們?nèi)鄙贂臀镔Y,然后紛紛捐獻自己不用的圖書,自己穿不了的衣服,甚至是我們心愛的一些小玩意。希望能幫助災區(qū)的孩子們多學一些東西,多看一些書,讓他們能夠做得更好,學得更好,滿足他們渴望學習的心愿。而作為慈善家的我們,當看到他們拿著書欣喜的樣子,認真學習的神態(tài),尤其是他們憑借我們捐獻的課本考上理想的大學,從心底里我們?yōu)樗麄凃湴粒矠樽约旱拇壬婆e動感到激動與喜悅。這使我們覺得自己的人生很有意義。
這是一本用桃紅色書皮包裝的一本書,封面上方寫了幾個醒目的大字——“愛的教育”,它的背景是一副感人的畫:一個生病的母親無力地坐在床上,她的兒子正在喂她吃藥,母親的臉上露出了甜甜地笑容。雖然藥很苦,但母親的心里肯定比吃了蜜糖還要甜。我略讀了一兩篇文章,很感動人,便買下了這本書……
這本書是說關(guān)于愛的故事。主人公是安利柯,他是一個優(yōu)秀文明的小男孩。我還認識了很多可愛的孩子,卡隆,品學兼優(yōu)的德羅西,勤奮的斯代地,可愛的波列科西……他們給了安利柯最深厚的友情。當然,還有疼愛他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師,他們給了安利柯最無私的愛。書中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有《窮人》、《小石匠》、《感恩》等等。其中,《窮人》這篇文章深受我的喜愛。父親對安利柯的一段話更是讓我深受啟發(fā),他說:“當你受到不幸的時候,別人幫助你,可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應該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去幫助別人,你愿意看到和你一樣活潑可愛的小孩為了溫飽努力掙扎嗎?那是一件多么寒心的事呀!”是呀,在我遇到困難時,心里有煩腦時,我總能得到來自他人的關(guān)愛,或許是父母,或許是老師,或許是同學,或許是素不相識的路人……有了他們的幫助,成長的路上,我才能擁有七彩的陽光和金色的夢想。可是,在享受幸福的同時,我卻很少想到為他人做些什么。從電視上,報紙上,我知道在我國的一些貧困山區(qū),還有很多孩子每天只吃一頓飯,他們上學要走很遠很遠,課外書對他們來說更是一種奢侈品……讀了父親的話,我想: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呢?我們班有個同學叫廖開俊,他是個特別調(diào)皮的孩子。他的爸爸媽媽到外地打工,很少回家,他很想他們,學習成績退步了,我是不是可以試著走近他,用溫暖的話語去鼓勵他呢?我在心里給自己打下了很多的小問號。
愛,是無私的。人人都可以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或許我們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也許正是這一點點光芒,就能給他人帶來溫暖和信心,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這是我讀完《愛的教育》這本書所感受到的。
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讓更多的人點亮心靈之燈,把無私的愛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