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多媒體系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多媒體; 防信息碰撞; 數據流; 編解碼模塊
中圖分類號: TN911.2?34; TP30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5)24?0100?0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ti?collision technology for multimedia system
LANG Changming, WANG Ying, MEI Yi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9,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he multimedia files play more smoothly, the anti?collision technology for multimedia system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e work procedure and the cause of data flow collision of the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ystem were analyzed, and the ADM5120 chip was used as the core. The whole data flow of the multimedia system is monitored and controlled by the control module to realize data flow transmission. The data stream is decoded into an electric signal by the CODEC module. The sequencial storage of start bootstrap program, kernel and relevant document of multimedia system is conducted by the reasonable storage module to avoid the conflict of the data stream.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software, the design of ALOHA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avoids the occurrence of the collision among the data flows in the multimedia system. The procedure code of the information collision prevention is giv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method has high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Keywords: multimedia; collision prevention of information; data stream; encoding?decoding module
0 引 言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信息時代到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朝著數值化、網絡化及智能化的方向發展[1?3]。而多媒體系統也逐漸趨于復雜,多媒體數據也變得數量大、種類多,導致數據流信息之間容易發生碰撞,造成信息丟失[4?6]。因此,設計并實現一種多媒體系統中防信息碰撞技術具有重要意義,成為相關學者研究的重點課題,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7?10]。設計并實現了一種多媒體系統中防信息碰撞方法,為多媒體系統中文件的流暢播放提供有效依據。
1 多媒體信息系統的整體優化設計思路
具備防數據流信息碰撞技術的新一代多媒體信息系統中主要包括控制模塊、編解碼模塊、存儲模塊、D/A轉換模塊和防信息碰撞模塊,詳細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多媒體信息系統的結構單元
2 硬件設計防止多媒體信息碰撞
2.1 數據流信息合理控制模塊的設計
數據流信息控制模塊主要負責對多媒體系統各部分數據流進行監測和調度,以及實現數據流的發送等。其主要由主控芯片ADM5120、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總線接口、Cache控制器、系統協處理器等構成,詳細結構用圖2進行描述。
圖2 控制模塊的邏輯設計結構
多媒體系統通常需要有強大的數據流調度功能,因此,選擇一款基于MIPS32 4Kc內核的Infineon ADM5120 網絡處理器,該處理器是一款具有五級流水線、32 B的MIPS 指令集嵌入式處理器,是一種典型的寄存器型微處理器。控制模塊通過TLB方式達到數據流合理化管理的目的,結合部件共同實現對整個系統的數據流控制,避免數據流信息的存儲碰撞。
2.2 編/解碼過程的防碰撞模塊
數據流編碼和解碼的過程容易發生沖突,因此設計編/解碼模塊主要負責將數據流解碼成合理電信號避免出現相似信號干擾碰撞,模塊的核心為編解碼芯片VW2010(VW2010芯片采用VWEB 公司開發的實時 MPEG?1,MPEG?2和 MPEG?4音視頻系統編解碼芯片,具有信息分流功能)。編/解碼模塊主要由D/A轉換器和SDRAM構成電路,詳細結構用圖3進行描述。
圖3 編/解碼防碰撞控制模塊硬件結構
為了防止多媒體系統數據流出現不穩定的問題,編/解碼模塊采用Alliance Memory公司生產的 SDRAM對數據流進行緩沖,從而使編碼過程正常運行。通過數模(D/A)轉換器將數據變成模擬電視圖像信號與聲音信號,音頻視頻信號由VW2010實現合理的控制,不在由不具備分流功能的其他芯片控制,大大避免了數據流發生控制的可能。
2.3 存儲模塊的防碰撞控制
數據流存儲過程最容易發生沖突,為了降低這種概率,存儲模塊設計必須在存儲多媒體信息中考慮防碰撞性。一般的存儲模塊由啟動引導程序、 內核和相關文件組成,其主要由FLASH,SDRAM,SD卡,USB接口等,但是,卻沒有核心處理芯片完成存儲調度過程,存儲過程極為混亂,容易發生碰撞,新一代的核心存儲模塊的詳細結構如圖4所示。
圖4 存儲模塊硬件結構
將三星公司生產的64 MB FLASH芯片K9F5608U0C作為存儲模塊的核心,將Samsungsemi 公司生產的64 MB的芯片HY57V51620BT作為SDRAM存儲,同時將SD卡和USB接口作為備用內存,核心處理芯片可以很好地識別數據流的沖突過程,為內存調度提供有效的方法。
3 系統軟件的防沖突設計
3.1 基于ALOHA算法的防信息碰撞技術
ALOHA算法是較為常見的數據調度方法,非常適用于多媒體的數據流防沖突調度,因為多媒體中所需傳輸的數據相對來說并不復雜,只是數據規模較大,算法通過循環重復即可實現數據的傳輸。因為數據不復雜,其傳輸時間僅占循環的少部分,所以對數據進行傳輸的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時間間隙,解決信息碰撞問題。
ALOHA 算法的總體流程用圖5進行描述。如果信息出現在讀寫器的有效范圍,其將主動地將自身信息傳輸至讀寫器。在多媒體系統對信息進行傳輸時,如果有其他模塊也在傳輸信息,則將造成信息碰撞。讀寫器接收信號后,判斷是否出現碰撞情況,如果出現碰撞情況,則中斷信息傳輸過程,延遲一段隨機長的時間后再繼續傳輸該信息,從而達到防止信息碰撞的目的。
3.2 代碼設計
本文設計的多媒體系統的軟件,是在Windows 2000環境下,通過Visual C++ 6.0 來實現,并采用Visual C++對圖像進行處理,詳細代碼如下:
Private Sub about_Click()
Beep
If switch Then
add.Visible = False
Closeb.Visible = False
Combo1.Visible = False
dall.Visible = False
Delete.Visible = False
Dir1.Visible = False
Drive1.Visible = False
Exitb.Visible = False
File1.Visible = False
Label2.Visible = False
List1.Visible = False
MC.Visible = False
Openb.Visible = False
joke = True
Timer1.Enabled = True
Label1.Visible = True
about.Caption = "Ok"
Else
add.Visible = True
Closeb.Visible = True
Combo1.Visible = True
dall.Visible = True
Delete.Visible = True
Dir1.Visible = True
Drive1.Visible = True
Exitb.Visible = True
File1.Visible = True
Label2.Visible = True
List1.Visible = True
MC.Visible = True
Openb.Visible = True
joke = False
about.Caption = "About"
Timer1.Enabled = False
Label1.Visible = False
End If
If joke Then
Form1.MousePointer = 14
Else
Form1.MousePointer = 0
End If
switch = Not switch
End Sub
Private Sub Add_Click()
CommonDialog1.Filter
"AVI|*.avi|WAV|*.wav|MID|*.mid|MPG|*.mpg所有文件|*.*"
CommonDialog1.ShowOpen
If CommonDialog1.filename ""
Then
filename(i) = CommonDialog1.filename
List1.AddItem (filename(i))
i = i + 1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Closeb_Click()
mand = "close"
MC.filename = ""
Label2.Caption = "No File"
MC.PlayEnabled = False
MC.PrevEnabled = False
MC.NextEnabled = False
MC.StepEnabled = False
MC.BackEnabled = False
End Sub
圖5 總體流程圖
4 實驗分析
為了驗證本文設計的多媒體系統中防信息碰撞技術的有效性,需要進行相關的實驗分析。實驗將基于GStreamer的多媒體系統作為對比,從多媒體文件播放的流暢程度對兩種系統的性能進行比較。本實驗用節點吞吐量和控制消息數兩個指標對多媒體文件播放的流暢程度進行衡量。
4.1 節點吞吐量分析
節點吞吐量主要反映了單位時間內系統有效接收數據的程度,隨著吞吐量值的逐漸升高,多媒體文件播放將越來越流暢。本實驗在節點數量逐漸增加的情況下,分別統計本文系統和基于GStreamer的多媒體系統的節點平均吞吐量,得到的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節點吞吐量比較結果
分析圖6可知,通過本文系統獲取的節點吞吐量遠遠高于基于GStreamer的多媒體系統,這主要是由于基于GStreamer的多媒體系統容易造成請求擁塞,使多媒體數據傳輸所需的時間大大增加,同時浪費了帶寬資源,降低了系統的運行效率,導致基于GStreamer的多媒體系統接收節點的吞吐率無法達到很高的水平,造成多媒體文件播放不流暢。而本文系統能夠充分利用系統資源,大大提高了帶寬利用率以及節點吞吐量,使多媒體文件播放流暢。
4.2 控制消息數分析
對消息進行控制的目的是使用戶節點能夠及時得到多媒體數據,如果控制消息的數量過多,則會造成整個系統的負擔,浪費資源,所以應盡可能地減少控制消息的個數。
圖7描述的是隨著系統節點數量的增加,采用本文系統和基于GStreamer的多媒體系統獲取的每個播放段的平均控制消息數。
圖7 兩種方法控制消息數量比較結果
分析圖7可以看出,采用本文系統所需控制的消息數量低于基于GStreamer的多媒體系統,說明本文系統對所浪費的資源相對較少,能夠有效減少能耗,使得多媒體文件播放更加流暢。
5 結 語
本文設計與實現了一種多媒體系統中的防信息碰撞技術,分析了系統總體結構,將ADM5120芯片作為核心,通過該控制模塊對多媒體系統各部分進行監測和控制,實現數據流的發送。利用編/解碼模塊將數據流解碼成電視信號,通過存儲模塊對多媒體系統的啟動引導程序、 內核和相關文件進行存儲,利用D/A轉換模塊將數據轉換為模擬電視圖像信號與聲音信號。軟件設計過程中,利用ALOHA 防信息碰撞算法避免多媒體系統中信息碰撞現象的發生,并進行了詳細分析,同時給出防信息碰撞的程序代碼。仿真實驗結果表明,本文設計系統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實用性。
參考文獻
[1] 李俊楠,莫偉健,萬智萍.基于CC2533的ZigBee技術智能小船測深防碰撞系統的設計[J].計算技術與自動化,2015(1):39?43.
[2] 胡建洲,田裕鵬.基于FreeSwitch和DSP的多媒體會議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3(8):263?266.
[3] 劉遲時,王春華,伏奎.新的基于分組處理的射頻識別標簽防碰撞算法[J].計算機應用,2013,33(2):592?594.
[4] 黃勤龍,馬兆豐,莫佳,等.新型通用格式多媒體數字版權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J].通信學報,2013(10):153?161.
[5] 羅文,張國兵.基于云平臺的多媒體教學系統研究與設計[J].電視技術,2013(22):47?50.
[6] 龐宇,彭琦,林金朝,等.基于分組動態幀時隙的射頻識別防碰撞算法[J].物理學報,2013,62(14):488?495.
[7] 沈錫瓊,楊云春,李海雁,等.智能化多媒體教室中語音傳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電子設計工程,2014,22(22):94?96.
[8] 楊金銘,易蘭青,張陽,等.多媒體錄播系統在電子政務視頻會議擴展應用中的設計與實現[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3(4):89?91.
[關鍵詞]多媒體;臨床教學;應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45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2-0-02
當今社會,多媒體系統已應用于多個領域,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多媒體系統在教學方面也起著巨大的作用,既優化了教學的各個環節,又提高了教學質量。在臨床教學中,增加多媒體系統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調查研究表明,絕大多數臨床醫學學生喜歡多媒體授課。然而,在現在臨床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應用還存在不少問題。因此,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使用多媒體,是每個臨床醫學教學所面對的一項重點課題。
1 多媒體在臨床教學中的優勢
1.1 多媒體系統的應用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臨床教學過程中,由于內容很多,且這些內容既單調又抽象,僅憑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進行理解和掌握,逐漸會失去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在這種背景下,臨床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水平都不能得到保證。而多媒體系統的應用,可以讓學生生動形象地理解知識,更有利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和應用。換句話說,多媒體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使學生看得懂、聽得明白,在這種教學氛圍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得到有效的激發,也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1.2 多媒體系統的應用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臨床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教學過程,每個教學環節都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如果把臨床教學看成一個人體,一個完整的臨床教學過程就像一個人體完成一個動作,需要人體的肌肉、神經、體液等多方面的配合一樣。然而,每一位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同,教學效果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而多媒體系統應用到臨床教學的實踐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由于多媒體系統的應用,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完善,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更有利于教師隊伍的建設。
2 多媒體系統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2.1 多媒體教學可以實現教學手段的多樣化
在臨床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系統,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利用多媒體的功能,將板書、圖片、圖表、錄像等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從多種途徑中獲得信息,通過影音、圖片將抽象、難以理解的內容進行直觀的展示,便于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比如,在皮膚性病學教學過程中,過去教師只是通過幻燈片給學生展示典型皮膚損害的直觀圖,這比板書以有了很大的進步,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圖片信息,但是,幻燈片的內容是固定不變的,不利于教學的延伸。而多媒體系統的應用,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各種皮膚損害的圖像信息,還可以用動態演示圖的方式展現這一疾病的變化過程。另外,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各種各樣的圖片加上相應的文字內容,可以讓單調乏味的皮膚性病教學變得生動形象。
2.2 多媒w系統可以模擬臨床情景
臨床教學是以病案為中心的導入式教學,這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力和分析能力。如常見的肺炎、腹瀉病等案例,教師可以將患者的各種資料,如病容、體征、各種嚴查結果、醫生的檢查手法等呈現給學生,更有利于學生對病情的掌握,給學生提供“模擬病人,虛擬現實”的學習環境,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另外,當實習生進入外科實習時,在外科的時間有限,接觸的病種也較少,為了較好地完成教學大綱的內容,外科教研室會對常見的病種,通過病例圖片、手術錄像等以多媒體的方式傳授給實習醫生,以解決學生臨床學習機會少的問題。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實現師生之間信息的雙向交流與互動,克服了教師以灌輸式的教學弊端,讓學生自覺進行學習。
2.3 多媒體系統的應用有利于教師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有利于保證教學質量。在多媒體還沒有應用之前,教師的集體備課會浪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集體備課時,教案會被反復進行討論、修改。在多媒體應用后,就很容易打破集體備課的困境,因為多媒體系統有很多的優點,如多媒體可以再電腦實現資源共享;集體討論修改也可以在電腦上即時完成;新的內容能隨時加入,這有利于發現問題,保證了集體備課的質量。
3 多媒體系統在臨床教學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與對策
3.1 教師要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在多媒體系統還沒有使用以前,傳統的臨床教學主要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理論方面的知識,學生的參與度也不強,師生之間沒有互動和交流。而多媒體系統的出現,打破了教師的傳統性思維方式和教學觀念,使教學過程由簡單的講解灌輸到師生互動;由平面式的單一方式向立體的、多功能的方式轉變。作為一個臨床教師,不僅要掌握基本的學科知識,還要掌握發展的前沿性知識。對于一些新的教學技術的出現,教師應盡快學習和掌握,并在實際教學中加以應用,這對計算機知識比較缺乏的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相關人員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教學人才,讓他們成為教育技術工作的帶頭人。
3.2 合理運用多媒體,做到重點突出
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在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依據教學大綱,合理、恰當地使用多媒體系統。教師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大綱,教師必須對教學大綱中所要求的內容、知識的掌握程度、難點、重點進行充分了解,然后結合計算機技術,利用多媒體系統的可交換性、可重復性等優點,提高教學質量。在臨床教學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在多媒體的使用中,只注重美麗的外觀、漂亮的動畫等,其目的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實際上這些東西往往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好看的圖片和動畫方面,反而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用多媒體教學時,要精心策劃教學過程,制作課件時要根據課程內容的安排,巧妙運用圖片、動畫和視頻。
應用多媒體系統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資源整合的過程,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注重共性和個性的結合,對于同樣的內容,不同教師的理解也不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接受水平,不斷改變教學計劃。二是多媒體系統的應用要和傳統教學相結合。板書、語言描述、模型展示和師生的語言交流等傳統方法要與御用多媒體系統教學相結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三是多媒體的應用與教學體會相結合。教師在應用多媒體系統時,要對多媒體系統中的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并將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傳達給學生,這更有利于學生進行接受。教師在應用多媒體系統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如果多媒體課件中把所有抽象的問題都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際上不利于學生邏輯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因此,在應用多媒體系統的過程中,要防止多媒體教學完全取代臨床見習的現象。多媒體系統的應用,方便了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水平。作為一位臨床教師,不能把尚沒有科學依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要讓學生到臨床中去,與患者交流,通過實踐,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4 結 語
多媒體系統的出現,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多媒體系統應用于臨床教學中,不僅可以增加教學的信息量,增強教學內容的表現力,還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助于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有助于推進醫學教學的改革,但教師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結合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應用。
主要參考文獻
[1]王慶成,李瑞利.計算機技術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7(1).
[2]劉亞莉,孫永杰,劉劍輝,等.《臨床醫學概論》應用多媒體教學效果的調查與思考[J].|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2).
[3]劉榮玉,曹力燕.計算機多媒體在急診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1(10).
[4]呂艷麗.多媒體技術在外科護理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手術學分冊,2008(5).
[5]石云,郭剛,張衛軍,等.多媒體教學在臨床免疫學及檢驗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2).
關鍵詞:英語教學 多媒體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2117(2014)12-00-02
1 多媒體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優勢
多媒體英語教學方式是傳統英語教學的一種轉化,教學模式和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結合起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首先,多媒體教學將文字、聲音、圖片、動畫等方式結合在一起,設計的動畫更加逼真,讓教學內容呈現得更新穎、直觀,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更感興趣,有利于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其次,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實現了教學的現代化和信息化,使教學環境更加輕松,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掌握教學內容,實現了教學的個性化,提高了英語學習的效率;最后,多媒體教學通過網絡傳輸實現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和設備,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提高教師的備課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此外,網絡和多媒體教學聯系起來,方便了教師和學生相互交流,同時也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多向互動。多媒體教學打破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真實自然的環境中,實現了學生和計算機,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通,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教學內容,掌握相關的語法;多媒體教學還可以讓學生利用校園網絡和外國人進行交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2 “無縫隙”多媒體教學模式
“無縫隙”多媒體教學模式通常采用每周2節大班面授課加1節小班聽說討論課加1節小班網絡平臺自主學習課加X節多元化網絡平臺的自主學習模式,這種模式也稱之為“2+1+1+X無縫隙”多媒體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以構建主義為理論基礎、以多媒體技術為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教學資源,深化大學教學改革,進一步培養學生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能力,加速知識的意義構建,同時通過各種合作學習活動的交互性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2.1 網絡平臺自主學習方法
網絡平臺自主學習是“無縫隙”多媒體教學方法的重點和難點,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網絡平臺的學習環境主要有校園網、互聯網環境下的多媒體自學中心、網絡實驗室、語言實驗室等教學設備。網絡教學平臺主要包括教學系統、學習資源庫、學習管理系統等網絡軟件教學平臺,還應包括網絡教材、各種原聲帶的英語光盤等輔助工具。在網絡課堂中,學生首先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使用教學系統。然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學習策略并合理地安排學習進度,教師則可以通過教學管理模塊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掌握和監督,還可以通過教學論壇、QQ、E-mail、MSN等交流工具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最后,學生完成一階段的學習后,通過學習管理系統中的測試模塊進行檢測,自我評估,接著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2.2“無縫隙”多媒體教學的監控
在網絡平臺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無法抵制網絡的誘惑,利用網絡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還有的學生會出現對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感到茫然、無從下手的狀況,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既浪費了時間,又耽誤了學習進度。因此,在網絡平臺自主學習中,必須開啟監控模式。監控方法除了可采用傳統的學生自我監控、小組相互監控、教師宏觀監控以及測試系統的監控等方式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工具,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監督、督促和評價,如學生上網學習前填寫網絡自主學習卡、建立師生網絡交流平臺、學習結束后填寫網絡自主學習信息反饋表、開展階段性的網絡自主學習研討會等。
2.3 其他應注意的問題
“無縫隙”多媒體教學方式對學習環境要求較高,學校應該首先保證教學硬件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增加教學設備開放的時間,同時及時維護和更新教學軟件;在選擇教學軟件時,教師應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需要的模塊并具備及時更新的功能。教師應注意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和信息素養,能夠合理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同時更新教育觀念,科學地設計教學方案,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教師和網絡管理人員要及時更新網絡學習資源庫,以保證英語學習資料的實效性和時代性。
“無縫隙”的教學模式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方式。對性格內向的學生有一種鼓勵的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有機會和他人進行交流,相互學習,實現了學習水平的共同提高。
3 多媒體人機互動自主學習模式
在以往的多媒體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把注意力放在多媒體在課堂上的使用上,并由于課時和人數的限制,忽略了學生的英語實踐,阻礙了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通過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系統,真實再現英語情境對話,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受到標準英語的視聽熏陶,并身臨其境地模仿英美情境對話。
3.1 人機互動學習模式
以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實驗室里的人機對話軟件―LiveABC為例,LiveABC是一款將傳統單一的文字形式的對話與“影”“音”俱佳的CAD(Computer-AidedInstruction)口語教學軟件結合起來,利用畫屏提供的生活場景,借助語音識別系統及字典查詢功能,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切換快慢速度進行反復練習,也可進行角色替換練習,與老外進行人機對話,從而真正輕松、靈活、高效地掌握常用的英語口語。
3.2 人機對話自主學習的效果評價
人機對話學習的效果評價主要通過學生圍繞學習過程進行自評和他評。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特性,使學生共同參與到反饋過程中去,并通過練習及時獲得反饋信息,讓學生了解自己答案的正誤和掌握所學知識的程度,為學生提供自我評價和相互學習的機會,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進度。
4 結語
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應用得非常廣泛,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的英語水平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多媒體系統教學的設計和教學方法仍需要廣大教師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英語教學也需要不斷地改革和更新,尋找適應現代化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果紅,周薔.基于“開放英語多媒體學習系統”的網絡交互教學模式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6(1):117-121.
[2]王淙.高職院校推廣基于DynEd英語多媒體課程網絡自主學習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3(7):148-149.
[3]楊偉燕.英語多媒體學習系統實效性研究――對“開放英語”教學改革試點的調查分析[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7(5):36-39.
縱觀幾十年的視唱練耳教學,為了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培養藝術感知能力,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育工作者們從多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實踐,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效果不明顯。分析原因主要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與現階段的音樂環境脫節,存在很多的問題:
課堂人數多,教學效率低。以筆者所在的沈陽音樂學院為例,每個班級的授課對象在40人左右,90分鐘的授課時間內,靠鋼琴和黑板來完成一定量的教學內容。課堂中老師除了正常授課外,需要寫大量的板書,占用了很多時間。為了節約時間,教師檢查主要以抽查為主,學生不能與老師一對一的進行交流,教學質量無法保證。鋼琴作為唯一的教具,音色單一,聽覺上很容易疲勞。而且很多重奏、協奏等實際音樂作品用鋼琴來代替演奏,無法再現作品的原貌,限制了音樂作品的表現力,直接會影響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產生聽辨上的錯誤。此外,對教師的鋼琴水平要求很高。所有視唱曲的伴奏都靠教師彈奏正譜或者即興伴奏來完成,聽音訓練的全部內容也由教師在鋼琴上彈奏,并且在每一次的彈奏中音準、力度、速度都要保持一致。由于受到技術水平的限制,教師在彈奏復雜的節奏和旋律時會出現錯誤,學生的聽覺思路就會受到干擾,影響技術技能的提高。
當學生與教師面前的困惑與問題越來越多的時候,它直接反映的就是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視唱練耳的教學需要。這為高校視唱練耳在教學思路、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近些年來,電腦技術飛速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使人們利用電腦進行工作和學習越來越便捷,現代教育將電腦技術作為核心力量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和多媒體系統逐漸引入音樂教學中,沖擊著我國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和體制。多媒體本身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運用它來教學可以補充和完善傳統教學的一些缺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而其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它的運用直接關系到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視唱練耳教學中,許多院校已經開始把多媒體系統與電腦音樂制作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應用其中,已成為現代高校視唱練耳教師需要掌握的教學方法之一,不但可以幫助教師解決傳統教學中的問題,而且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思路,為學生帶來了一種新的體驗,教與學都得到全面提高。它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課堂中鋼琴的音準,教師彈奏是否準確等因素都會影響學生聽音的結果,而多媒體音樂中的音高、時值、節奏等問題不會受到任何因素的干擾發生變化,表達更為準確。教師只需要在課前用多媒體軟件制作好聽寫的內容,課堂播放時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不但幫助自己解決了技術上的困難,還可以更好的跟蹤管理學生,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狀態、課程的進度,利用多媒體軟件可以隨時調整授課內容,如在聽辨節奏時,隨時放慢或者加快播放的速度,進行更好的訓練。解決了鋼琴音色單一的問題,電腦音樂中的音色豐富多彩,課堂上可以變換各種音色,豐富學生的聽覺感受,尤其在多聲部旋律的聽辨中,各個聲部可采用不同的音色,避免聽辨時聲部的混淆,準確率大大提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往上課時,單一的聽覺訓練和枯燥乏味伴奏下的視唱訓練讓學生毫無興趣。采用多媒體手段后,課堂上選用的聽辨視唱材料內容豐富,儲存在電腦中,隨時應用于教學,尤其是一些實際音樂作品的聽辨視唱,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在課后進行聽音練習的時候往往不能獨立完成,而一些成熟專業,操作簡單的聽音視唱軟件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在課后得到充分的復習與練習,這樣學習就有了延續性。
在視唱練耳教學中,聽覺訓練與視唱練習是最重要的內容。多媒體音樂環境下的視唱練耳教學固然有很大的優勢,但是也要做到實用有效。
一、在視唱教學環節中的具體應用
視唱是視唱練耳教學中的一項綜合性內容。通過視唱練習,不但可以很好的訓練聽覺,而且可以增加學生對各種音樂風格作品的理解,讓他們的音樂感覺、音樂表現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傳統視唱教學中,課堂上教師采用講解、分析視唱曲并做范唱,學生模仿并跟著鋼琴伴奏來演唱該曲的方式進行練習,教師發現和糾正問題,最終唱對唱熟,這樣的方式對老師的范唱要求很高,不能出現任何錯誤和問題。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前將一條視唱曲和教師的范唱分別錄入音軌,課堂上直接播放讓學生跟唱,直到唱準為止。課后教師將作業提前錄好放到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中學生自己下載、聽唱。也可以學習這些軟件的使用,將自己演唱的視唱曲錄入到電腦中,與教師的范唱比較,及時改正問題。用多媒體軟件進行錄音的這種方法非常簡單,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靈活掌握。目前,教師在課堂上大多是采用鋼琴即興伴奏的方式為視唱曲做伴奏進行教學,比較隨意,和聲進行的錯誤,音樂風格的偏差,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演唱結果。可以利用相關的電腦音樂制作軟件和打譜軟件來制作視唱曲的伴奏,不但可以制作鋼琴伴奏,而且可以制作其他樂器的重奏伴奏甚至交響樂隊的伴奏,大大豐富了視唱伴奏的類型。這種伴奏效果可以很快的使學生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作品,提高演唱時的藝術表現力。對于一些選自實際音樂作品中的視唱曲,可以利用多媒體系統通過視頻、音頻的播放,圖片和文字的介紹來展示其創作背景、風格手法,讓學生直觀的感受作品,更好的把握音樂形象,演唱時會達到最佳的效果。
二、在音樂聽覺訓練中的具體應用
課堂中的聽寫內容包括音程、和弦、節奏、旋律等,教師可以在課下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備課,將課堂中的聽寫內容用電腦、音樂制作軟件、打譜軟件來制作完成。課堂隨時播放,節約時間,沒有任何誤差。節奏訓練是培養學生對作品中節奏的把握能力,是音樂聽覺訓練的基礎,傳統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用口來讀或鋼琴上演奏同一音高的節奏型來聽辨節奏,由于受到技術條件和心理因素的影響,教師很難保證每次彈奏的準確性。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可以把任意一個曲調輸入電腦,按照需要利用各種打擊樂器的音色組合成富有音樂藝術的節奏,不但可以解決精確度的問題,而且可以配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反復多次,放慢或加快播放速度,調整改變力度、節拍,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豐富了課堂內容。在多聲部旋律的聽覺訓練中,傳統教學上只是用鋼琴彈奏,容易產生聽覺誤差,特別是幾個聲部出現聲部交錯時,在鋼琴上很難清晰的區分出各個聲部的音響,學生在聽寫時感受到的是各個聲部旋律線條混亂。運用多媒體技術后,教師可在課前將各聲部用不同的樂器來演奏,制作出最佳的效果,由于各聲部的音色不同,不論是同音、聲部交錯都可以清晰的聽出來,還可以關掉其中的一些聲部,具體播放某一部分或特定的聲部,將聽辨內容簡化,使學生不感覺有太大的困難,提高興趣,從而改善教學效果。
三、在課后學生復習中的具體應用
視唱練耳的進步與提高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如果想取得更好的成績,僅靠課堂上的時間是不夠的,必須加強課后復習,課后學生自己很難進行聽力練習,需要他人的幫助,但是這樣非常的不方便。學校可以組建現代化設備完善的視唱練耳教室,便于學生課后自修。教師可以提前將所要練習的內容輸入電腦儲存好,學生根據練習的需要反復多次播放再記寫下聽到的材料,再與電腦中的正確答案做比較,改正錯誤,這樣練習聽力更加方便,而且提高了自學能力。
四、關于視唱練耳考試的相關方法
視唱考試時,學生可以隨機抽取一條視唱,將演唱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軟件進行錄音,錄好后保存在電腦,教師進行檢查。聽音考試時,隨機抽取一套預先制作好的聽音試題(設置好播放的速度、間隔時間),按順序播放,避免了鋼琴以及人為演奏時出現的誤差。這種考試方法解放了教師,而且更公正便捷。
多媒體系統應用于視唱練耳教學是一種實用而有效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環境,為教學帶來了豐富的資源,最終達到改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雖然各高校已經意識到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有的已經運用于教學實踐中,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一)組建實用有效的視唱練耳多媒體教室
學校應組建視唱練耳聽覺教室,不但要配備功能齊全的硬件,還應當選擇易于教師與學生操作的,針對性強的教學軟件。在教室中,教師可以進行備課與授課,學生課后也可以到視唱練耳多媒體教室練習視唱與聽音。
(二)提高教師的素質與技能
為了能把多媒體技術順利有效的應用于教學,任課教師必須要熟悉電腦系統的操作、硬件結構和系統維護,掌握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尤其是一些視唱練耳課程軟件的操作更要熟練掌握。只有教師不斷學習,增加自身知識儲備,掌握這些技能,才能更好的把知識傳輸給學生,否則多媒體技術用在視唱練耳教學就會變為空談,無法良好的發展下去。
(三)建立網絡資源共享平臺
利用互聯網便捷的網絡資源,搜集大量的信息儲存到一個可以資源共享的平臺,可以是視唱練耳理論研究上的論文、教材、資料等,也可以是教學視頻、音頻等。網絡平臺上的信息內容豐富,來源廣泛,每個人都可以免費下載,還可以隨時交流討論。這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收獲都會很大,對于提高全國各高校的視唱練耳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編寫多媒體教材及自主開發視唱練耳教學軟件
目前,教學中的視唱練耳教材形式比較單一,基本是書本加光盤。各高校教師可以組建一個團隊來編寫內容豐富的網絡教材,這種教材與紙質教材不同,它的內容可以不斷的擴充、更新。同時可以立足教學實踐,自主開發適合我國學生的視唱練耳教學軟件,更好的為教學服務。
隨著日新月異的電腦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系統進入課堂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這種全新的音樂學習方式直接影響我國音樂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改變。電腦音樂制作技術與多媒體手段運用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優勢是教育工作者們有目共睹的,也是高校教師必須要掌握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如何將這種靈活多樣的、直觀性與交互性強的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方式更有利的結合,是需要廣大視唱練耳教師不斷思考、研究、探索的一個問題。我們相信通過大家的不斷努力,多媒體系統應用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會更加合理、有效,更好的服務于教學,大大的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對于深化高等音樂院校的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的優秀人才,推動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多媒體教學系統的硬件設計功能
根據我國高校當今的教育教學狀況,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入是大大提高我國高校教育教學課堂質量的重要方法。因此,為我國高校的教育教學所設計與研究的高校多媒體教學系統需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分別為:第一,多媒體教學系統應該具有足夠的智能Liaowang瞭望化特性,在課堂上的使用中能夠反應靈敏、準確,以免出現差錯,影響課堂進度以及課堂的教學和質量;第二,可以通過在計算機上對多媒體素材進行轉換,將課堂上所涉及到的教學內容與知識點進行更改、剪輯、修正、以及編排;第三,高校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需要有效的使得課堂上的多媒體課件能夠與網絡系統相連接,以便在課堂上可以根據需要利用校園網或者無線網絡對所需要的知識以及信息進行搜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第四,高校的多媒體教學系統要求操作簡單、便捷;第五,多媒體系統能夠與音響設備相結合,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的知識進行講解。
(二)高校多媒體教學系統的硬件設計配置
高校多媒體教學系統的硬件設計配置主要由兩個基本配置部分組成,分別為多媒體講臺、以及投影攝像機。多媒體講臺是多媒體教學系統的核心,其內部由計算機、錄像機、影碟機、視頻展示臺、音響,以及麥克風等等各種設備組成。其中,計算機是整個系統的主要控制元件,對計算機的形式沒有具體要求,可以是筆記本電腦也可以是臺式電腦;對計算機的基本要求是其運行的速度必須比較高、反應比較靈敏、硬盤的具體容量相對比較大,能夠存儲相對大量的信息。另外,也要求其輸入輸出的接口和擴展卡能夠相對比較齊全,并且與網絡可以相互連接;而投影機是使得課件能夠在大屏幕上進行顯示的主要機器,投影機的優劣與顯示清晰度直接決定了多媒體教室的效果。主要負責將計算機與所有的視頻輸出設備緊密地連接到一起,完成視頻和VGA信號的成像任務。
二、高校多媒體教學系統的軟件設計
在一個具有良好的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以及技術性相融合的多媒體教學系統中,對于軟件的設計是最重要的一個設計部分。在高校多媒體教學系統的軟件設計中,主要需要經過選題、設計、收集整理三個步驟。
(一)多媒體教學系統軟件設計的選題
選題是指根據高校多媒體教學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任務和教學要求,針對高校中每一節課的科目以及知識點進行選題。尤其是對于難度比較高,知識點的規律難以捕捉以及整理的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非常有效。
(二)多媒體教學系統軟件設計的結構設計
多媒體教學系統軟件設計的結構設計是對于高校多媒體教學課程的整體教學流程進行全面的規劃,主要由主體思想、單元安排與分配、重點內容等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對于多媒體教學系統軟件設計的總體設計包含有很多方面,分別有版面方式、內容結構、圖形文字的呈現方式、顏色基調的選擇,以及圖像的顯示設計等等。具體舉例為,如何從系統的片頭進入到系統中,如何對于系統的內容進行表達,如何將各個章節進行連接,如何在系統的各個結構之間進行交互的實現。
(三)軟件系統中素材的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