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發展理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新發展理念范文第1篇

會議指出,2015年,各級農業部門銳意進取,扎實工作,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農業再獲豐收,糧食產量達到12429億斤,實現“十二連增”;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水產品等重要農產品豐產豐收,供應充足。農民收入突破萬元大關,增幅連續第6年高于GDP和城鎮居民收入增幅。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打開新局面,農村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十二五”期間,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農民生活顯著改善,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顯著加快,農村改革力度顯著加大。“十二五”農業連年增產增收,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壓器”。

會議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起點之高前所未有,挑戰之大前所未有,任務之重前所未有,可謂“六期同至”:“十三五”是全面建成農村小康社會的決勝期、鞏固農業農村好形勢的關鍵期、農業發展方式的轉型期、提升農業競爭力的爬坡期、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攻堅期、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深化期。我國已經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工作要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圍繞“一個目標”,就是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堅持“一條主線”,就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突出“一個中心”,就是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努力實現“六個全面提升”,即全面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水平、農業技術裝備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效益水平、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會議對2016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作出部署。2016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總的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扶貧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理念引領農業新發展,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源泉,以“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為工作主線,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強化科技、裝備、人才、政策、法治支撐,堅持改革創新,推進綠色發展,統籌國內國際,鞏固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要著力在調整優化結構、促進節本增效、推進改革創新上下功夫。2016年要在做好常規性工作的基礎上,突出抓好20項重點工作:積極引導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扎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農業金融保險創新;著力推進農墾改革發展;推動種植業轉型升級;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推進漁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產品市場流通;構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加快發展現代種業;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農業信息化;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業;加快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能力;全面提高從養殖到屠宰的全鏈條獸醫衛生風險控制能力;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扎實推進特色產業精準脫貧;繼續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農業對外合作。

新發展理念范文第2篇

新發展理念體現了哲學對立統一的原理。

哲學認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也是人類社會前進的根本動力。在具體實踐活動中,矛盾是具體的、多樣的、同時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不同發展階段面臨著不同的矛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在國內國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這些矛盾核問題呈現網絡化、復雜化和系統化的趨勢。

五大發展理念同時也體現了矛盾的不平衡性。認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在諸多矛盾當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就是在同一矛盾中也存在矛

(來源:文章屋網 )

新發展理念范文第3篇

我匯報的題目是《創新發展理念,謀劃村級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近年來,我們__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突出經濟建設中心,緊扣“爭先進位,富民強鎮”目標,狠抓“第一要務”,一手抓鎮域經濟總量提升,一手抓村級集體經濟壯大和農民增收,為建設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保證了全鎮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和農村社會基本穩定。200x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47億元,增長28;實現財政收入3653萬元,同口徑增長3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729元,較上年增長18.1。在市級“爭先進位”工作中,我們__鎮跨入了市“二十強”鎮行列,__村也進入了市“百強村”行列;在我縣村級爭先進位工作中,__村等也進入了前10位,有3個村越10位以上。全鎮3個村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50萬元以上,其中__村達300萬元以上,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與包括聯系點部門在內的縣級機關的大力幫扶分不開的,在此,我代表__鎮黨委、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

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社會,是農村基層組織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以壯大村級集體收入、提高經濟總量為抓手,我們在抓好農村以“五個好”支部建設為核心的“三級聯創”活動特別是在依托農村資源、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我借此機會,向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匯報我鎮的一些做法:

一、理清思路,選準村級加快發展的路子

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在農村基層,就是要提高推動發展的能力,強村富民,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提高為民辦實事的能力,因此,我們把村級經濟發展作為村級組織建設的重點。而村級經濟薄弱一直是__的“短腿”,雖經晶橋幾任領導都進行了不懈努力,但村級經濟薄弱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在20__年,我鎮12個村有8個村全縣綜合排名在60位以后,最好的村在14位,倒數2位也在__。在這種情況下,鎮黨委、政府反復分析,確定了依托農村資源、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提升執政能力的指導思想,提出了“爭先進位,強村富民”的總要求。

一是深入調研,摸清底數。每年春節后的第一件事,我鎮就組織開展工業經濟、農村經濟發展與黨建、精神文明建設和三產三個調研,分別由分管領導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參加。通過這一活動,對上一年度的工作進行總結,幫助村、企進一步理清思路,探索如何把下一步的工作目標有效結合到年度具體工作中,破解發展的難題。從中找出支撐發展的優勢和需克服的薄弱環節,摸清底數。

二是合理定位,明確發展目標。思路決定出路,方向決定成果。我們把“爭先進位,跨越發展”作為不變的主題。對村級發展每年都提出新的任務、要求,納入村級黨建—經濟一體化目標考核和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十件實事”,把村級可支配收入水平以及增幅作為考核重點,看總量提升更注重發展的潛能的提高。通過近2年的努力,03年,有5個村越25位以上,__跨入縣內前10位;04年初,我們及時提出村級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10萬元以上,5個村超50萬元,其中__村100萬元以上,且跨入市百強村,__進入縣前10位。

三是自加壓力,創新工作要求。鑒于晶橋村干部工資報酬由鎮財政大包大攬、不利于村干部“三創”,形成自主發展能力這一狀況,我們適時提出分步驟“斷奶”的解決辦法,把村干部逼向經濟發展的前沿。要求村干部適應形勢發展,既要完成中心工作,更要發展村級經濟,建設“雙帶”工程,提高執政為民的能力。05年,我們提出,村定職干部工資及村書記、主任考核獎金由財政承擔,其他干部獎金由自籌解決,以后逐步過渡到所有干部的全部報酬都由村解決。

二、整合資源,不拘一格抓增收

作為一個資源大鎮,我們過去各方面的優勢未能充分利用,潛能也未得到充分挖掘。基于此,我們首先在摒棄落后觀念的基礎上,堅持以抓大發展的眼光抓村級經濟發展,跳出農業抓開發,在更大的區域整合資源,放大優勢,實現雙贏。

一是借助外力,發展農外項目。吸納駐外辦事處的招商成果,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大力宣傳晶橋真山真水的環境,沿沙上線的__等,大力做好山、水資源的包裝、推介,引進客商,建設經濟價值高的苗木、花卉類觀賞型農業基地。__等村吸引客商以后,還帶動了周邊群眾務工就業,拓寬了視野,村、組更從中獲得了收益,形成客商與村、組、戶共同得益的格局。

二是盤活存量,嫁接項目。對一些疏于管理的村集體資產進行資產評估,引進客商投資開發,實現了資產保值、增值。如邰村小窯廠,通過資產評估、轉讓,吸引外地業主,投入300多萬元,將一個瀕臨倒閉的小窯廠改造成年產2500萬磚的民營企業。__等集鎮所在地村也在服務企業中實現自身經濟發展。陶村在蒲杜線改造中,村委大院列為拆遷對象,他們在其中看到了商機,主動與云海 公司聯系,把村委大院剩余部分租給企業作為物料堆放點,增加收入。

三是配套服務,在協調服務中求得自身發展。始終把工業經濟作為重中之重,把載體建設放在突出地位。__村作為工業集中區所在地,幾年來,積極做好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協調、服務工作,特別是在土地征用、矛盾化解、基礎建設工作方面主動介入,支持工業區建設,為全鎮發展分擔責任。同時,發展與規模企業相配套的下游產品,在產業鏈找出路,在協調發展中求生機,工業集中區周邊1800畝農田建設了生態屏蔽林,村級集體也從中得到發展,解決了群眾就業問題。

三、提升層次,發展主導產業做精品

進一步搶抓機遇,積極破解發展難題,一著不讓地匯聚發展資源,吸納優質要素,在村級發展上形成特色板塊,成為鎮域經濟發展的“一極”。

一是明確比較優勢,發揮特色。就是山、水、田、林、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立足資源,形成產業。山區村,借重林業面積占全縣1/4的優勢,著重發展林果業為主的特色種、養殖業。圩區發展特種水產業,集鎮地區發展三產服務業,最終形成有一定造血功能、村村具有穩定收入的經濟實體。

二是抓特色產業的提升,形成品牌。在現有的項目上延伸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__抓住富乍圩低產田改造時機,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種水產業。引進客商,進行土地流轉,建設專用水渠,引進水源,發展3000畝螃蟹養殖,并建設成為村黨員、干部“雙帶”示范工程,群眾受到了教育,村集體也帶來了收入。下一步村里準備對__螃蟹注冊一個商標,通過幾年運作,形成特色品牌。

三是做好資源利用文章,形成規模。走工業強村之路,芝山村擁有全縣最大的石灰石儲量,幾年來,幾個小老板、幾個小礦點、幾個小作坊式的開采,影響了建材整體水平提升,也造成了安全隱患。為此,__主動適應宏觀調控帶來的機遇,積極配合礦產資源拍賣,對客商進行篩選,把資源集中到有實力的業主手中,形成建材開發投入的另一個高峰。預計今年芝山建材銷售可突破億元,村集體收入400萬元,并且帶動200多戶當地村民發展運輸業。

四、多輪驅動,實施經濟薄弱村轉化

目前,__村級經濟還處一個較低的水平,還需要縣、鎮兩級進行幫扶,也正是通過各方面送思路、引項目、辦實事,才使我鎮幾個經濟薄弱村開始有了一點造血功能,走上良性循環、滾動發展的路子。

一是實施資金“捆綁”項目,引領發展。扶持村級發展決不意謂著無條件遷就,更不是把幫扶資金用到非生產性開支上。這方面,鎮里對發展愿望迫切、群眾積極性高、推動大的實事項目實行“向上爭取一點,鎮里補一點,村里貼一點,群眾拿一點”的方式解決資金困難,特別是對列入鎮“十件實事”工程的項目,鎮里按總資金預算20-30的比例予以補助。

二是實行鎮機關部門與后進村掛鉤幫扶。在實行機關干部蹲村的基礎上,將04年度考核及村集體收入排末位的4個村與4個機關綜合部門結對共建,明確要求部門在幫村上要理思路、出點子,更要幫資金,跑項目,明確要求所創實體至少在5年中獲益,三年內使村級集體收入達30萬元。

三是舉行村級經濟發展現場會,做優載體。在前幾年外出取經的基礎上,今年更注重向身邊的各類典型學習,到本鎮發展較好的村和創造條件發展的村現場參觀,請發展先行一步的村介紹經驗,營造一種創業的氛圍,不論采取什么途徑,村村必須有經濟發展平臺,通過做項目形成穩定的經濟來源。資源條件好的走開發式壯大集體經濟的道路,如芝山建材工業、楓香嶺村的林業、仙壇村的生態、外向型農業,資源優勢不明顯的村動腦筋,想辦法,創造條件來發展,如__村,山林所有權屬在隊組,資源開發難以運作,在縣農辦的幫助下,通過協調,把瑣碎的山林地集中起來,發展無性系列茶,目前規模近千畝,并逐步見效。此外,工業基礎較好的新橋、楓香嶺村建設“雙帶”型標準廠房,通過

五、埋頭苦干,努力構建加快發展新平臺

各位領導,雖然我們在發展村級經濟中做了一點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上級給了我們很多榮譽,但我們深感自身工作不足,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我們將在現有基礎上,認真學習、借鑒兄弟鎮的工作經驗,在新的起點更上一層樓。

具體就是做到“二個保持,三個確保”,即保持晶橋在全市綜合實力“二十強”鎮地位,并確保在全市排名位次前移3位;保持芝山村全市“百強村”地位,確保2個村進入縣內前10位,確保1個村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300萬元以上,2個村達到100萬元以上,6個村達到50萬元以上。

新發展理念范文第4篇

五年來,大竹市場體系不斷完善,煌歌中心商圈基本形成,服務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先后引進家樂福、太平洋院線等知名企業入駐;新建商貿中心4個、專業市場3個、鄉鎮綜合市場5個,新(改、擴)建農貿市場56個,建成“萬村千鄉”農家店253個、“新網工程”農家店203個;成功創建省級現代流通示范縣。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大竹城市街景立面、道路系統、專業市場等規劃布局進一步完善。鄉鎮總體規劃和控詳規劃逐步完善,編制完成縣域新村建設總體規劃及347個新村規劃,城市規模不斷拓展。“東擴、西控、南拓、北進、中提升”城市空間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縣城建成區達24.2平方公里、24.1萬人。堅持新區建設與舊城改造協調推進,北城、東湖、東柳三大新區初具規模,北門片區舊城改造完成70%,十字街片區完成第一批次改造,西門片區舊城改造穩步推進。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綠色是大竹靚麗的名片。大竹狠抓生態文明建設,森林覆蓋率、蓄積量不斷提高,水、大氣、土壤等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堅持亮化工程和綠化工程配套跟進,城市亮化系統更加完善;綠化植物種植和管理進一步加強,城市綠地率達27.74%,人均公園綠地9.95平方米。旅游經濟快速發展。大竹被評為四川省旅游標準化示范縣,列入全省十大區市縣旅游目的地,五峰山創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和通過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評審。2015年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6億元,比2010年增長162%。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指出,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開放也是大竹加快發展的動力所在。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大竹開放合作取得了重大進展。

目前大竹經開區基礎設施覆蓋面積達9.5平方公里,入駐項目101個,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86億元;石河建材園、廟壩小微企業創業園、月華食品園建設有序推進,鼎泰陶瓷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躋身全省首批工業強縣示范縣、商標戰略實施示范縣。2015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72.26億元,比2010年增長63%;實現外貿進出口2050萬美元;新增規模以上商貿企業14戶、達98戶,培育自營出口企業30戶;新發展電商企業35戶,建成美聯電子商務集聚區。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指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共享是扶貧致富的根本保障。五年來,大竹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就業需求持續擴大,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治理體系更加優化,治理能力明顯增強。

新發展理念范文第5篇

關鍵詞:終身學習;學習成果認證;學習型社會;老年教育;應用技術大學轉型

一、從“教育”到“學習”:理念的發展

《世界教育信息》:近年來,國際社會對“終身學習”理念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識。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修訂通過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將“教育活動”定義為“有意識的活動,涉及某種形式的交流,旨在引發學習”,且進一步將“學習”定義為“個人通過經歷、實踐、修習和聽講而在信息、知識、理解力、態度、價值觀、技藝、能力或者行為方面的獲取或改變”。請您為我們詳細解讀這兩個定義。

楊進:20世紀70年代,“終身教育”這個概念得到了普及;到了20世紀90年代,國際潮流開始轉向“學習”,從“終身教育”轉變為“終身學習”,包括我們現在倡導的“學習型社會”而不是“教育型社會”,我非常認同這個轉變的過程。我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教育活動”的定義有三點值得我們重點關注:一是教育活動是有意識的活動;二是交流在其中必不可少;三是最終目的,即引發學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學習”的界定也非常嚴謹,我認為這其中涉及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主體是學習者個人。第二,這個定義的排序是經歷、實踐、修習、聽講,把經歷和實踐放在前面,把聽講放在最后。我們不要認為教育僅僅就是學生坐在教室里聽課,教師在講臺上講課,這只是學習的一種途徑,即聽講。這里我想引用的一句名言:“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第三,涉及的方面包括信息、知識、理解力、態度、價值觀、技藝、能力、行為,而不僅是我們常常說的“知識”。第四,獲取或改變,獲取是增加,改變是調整,這兩個方面的結果都很重要。

因此,無論是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應該重新認識什么是學習,什么是教育。我們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引發學習者自主學習。我曾經看到一所小學的體育課本,其中有一節的題目是“跑”,上面對于“跑”的定義是大腿帶動小腿做循環運動。我沒有研究過體育教材,但我認為過度的知識化、教材化、課程化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教育。我再舉一個例子,我20世紀70年代去法國的時候,接觸到了由伊里奇提出的著名的“非學校化社會”思想,抨擊現代學校制度的種種弊端,這一思想席卷西方世界,形成了一股“非學校化”浪潮,振撼了70年代的國際教育界。

二、學習的三種形式及其認可:現狀與挑戰

《世界教育信息》:人一生中大部分的知識和能力實際上是通過非正規和無一定形式的渠道獲得的。您曾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學習研究所高級項目專家,參與起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非正規和無一定形式學習的認可、核定與認證的指導意見》。請您簡要分析這一文件。

楊進:首先,我想談談什么是學習成果。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將考試分數視為學習成果,通過分數衡量學生的能力,而忽視了態度、價值觀,以及執行力等能力。我們對學習成果的認識是很不全面的,社會生活需要多種多樣的能力,我們不能只盯著考試分數。

我們通常把學習分為三類:正規學習(formal learning)、非正規學習(non-formal learning)、非正式學習(informal learning)。我認為“非正式學習”這個譯法不妥,這是站在傳統教育的立場上去評判的。什么是“正式”?什么又是“非正式”?很多態度、價值觀都是通過“非正式”的途徑獲得的。我認為應該譯為“無一定形式的學習”或者“未定形式的學習”。

相關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知識和能力實際上是通過非正規的和無一定形式的渠道獲得的,約占75%~85%,但遺憾的是,我們現在衡量的能力往往只是通過正規教育途徑獲取的那1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非正規和無一定形式學習的認可、核定與認證的指導意見》有利于推動我們對75%以上知識的衡量和認證。比如老年教育,它是成年人的一種教育,是終身學習的一個階段。但是我們并沒有對其學習成果進行有效的評估和認可。

《世界教育信息》:那么,對非正規和無一定形式學習的認可、核定與認證應遵循哪些原則?

楊進:主要應遵循三個原則。第一,學習無處不在,我們不能局限于對15%的傳統知識的認證。第二,對傳統的學習體系與制度加以改造,使教育體系更加靈活,就像一扇旋轉門,學習者可以來去自如,要為學習者的需要服務,把學習者放在中心位置,而不是為體制服務。第三,對已有學習成果的認可。例如,一位女士通過在家照顧生病的家人、向社區護理人員學習、進行網絡學習等擁有了較高的護理水平,她只需再學習一些理論知識就可以獲得護士職業證書,沒有必要再去護理學校學習。丹麥的一位教育學家將學習分為四類:日常生活的學習、學校的學習、互聯網學習以及工作中的學習。區分學習的關鍵不在于正規還是非正規,有形還是無形,而在于是否有學習的條件和機會。我們目前的學歷體制只是認證了正規教育機構提供的教育,缺少對其他學習活動的認證。因此,我們需強調對非正規學習和無一定形式學習的成果認證的重要性。

《世界教育信息》:國際社會在促進對非正規學習和無一定形式的學習的成果認證方面面臨著何種挑戰?

楊進:挑戰是存在的。一個是教育系統內部人員觀念的轉變,還有一個是教育體系的過時和死板,以及標準之間的相互聯系。不過,現在不僅發達國家已經做了學習成果的認證,許多發展中國家也開始接受終身學習理念,著手建立國家資格框架,對非正規學習和無一定形式的學習的成果進行認證,如菲律賓等。韓國建立了學分銀行系統,菲律賓發放主要記錄非正規學習和無一定形式學習的多元學習體系護照,這些國家都在積累經驗,不斷前進。我國應認識到自身教育體制的不足,從體制出發改變現狀。

三、國家資格框架:

連接各種學習途徑的“立交橋”

《世界教育信息》:您剛才提到,一些地區和國家建立了學歷學位和資格證書全面融通的國家資格框架,建立連接學習的“立交橋”,把技能、勝任力和知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這一方面,國外有何另您印象深刻的做法?

楊進:建立國家資格框架的根本是對所有學習成果的認證。對學習成果的認證需要有明確的定義、能夠反映將有可能獲得的資格的標準。“資格”包括學位、文憑、各種證書等,實際上是對學習者所完成某階段的學業和擁有的知識、能力的“獎勵”。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資格框架就是實現學歷證書和資格證書的等值與融通。近年來,很多國家先后建立了連接各種學習途徑的“立交橋”。例如,英國是最早建立國家資格框架的,其早期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國家職業資格證書(NVQ)的建立。2000年,為了對不同資格進行比較,英國建立了國家資格框架(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NQF),并在此基礎上全面推行了資格與學分框架(Qualification and Credit Framework,QCF),以促進學習者的學分轉換以及對先前學習的認可,推進終身學習進程。歐盟于2008年正式通過了歐洲資格框架,其目的是在歐盟范圍內建立統一的資格互認參照標準,覆蓋各個教育階段頒發的各級資格證書,重視學習結果的認證。在歐洲資格框架的基礎上,歐洲還制定了一系列學分和資格認證體系,用于認證學習結果。目前,東盟也正在建立一個區域性的資格認證框架,促進成員國之間的教育交流。在此背景下,我國有必要學習借鑒,建立自己的國家資格框架,把知識和技能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否則,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這方面無法與其他國家進行對話交流。

我國建立國家資格框架的困難在于管理體制不夠靈活。雖然我們在認識上、理念上已經發生轉變,但是在制度體系層面仍需做大量工作。值得高興的是,五中全會和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已經將建立國家資格框架寫入文件,但改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四、建設學習型社會:

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世界教育信息》:正如您提到的,現在我國許多城市都在建設學習型社會,請您談談對學習型社會的看法。

楊進:學習型社會這個概念適用于不同的地理區域。一個國家學習型社會的建設要依靠每個省、市、縣、村的共同努力。

我覺得,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抓手就是建設學習型城市。劉延東副總理在首屆國際學習型城市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說過,讓城市成為沒有圍墻的學校。我覺得這就是學習型社會的一個定義。城市中的很多資源都可以成為學習資源,比如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甚至醫院、工廠、街道。學習無處不在,學習者也無處不在,小到新生嬰兒,大到垂暮老人,都是學習者,從搖籃到墳墓,這就是終身學習的過程。建設學習型社會、建設學習型城市,就是要努力建成“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社會。曾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對于建設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學習型城市是學習者的城市,學習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們促進終身學習的根本目標。學習即生活,生活即學習,建設學習型城市,就是要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五、老年教育:

學習型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世界教育信息》:2016年,教育部將出臺并實施《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請問您對老年教育有何看法?

楊進:老年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后期階段,是構建學習型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的教育資源需要對老年人開放。在美國學校的課堂上,經常會有很多退休人員和年輕的學生一起學習。南非種族制度的廢除使黑人有了上學的機會。為了彌補老一輩黑人曾經失去的入學機會,南非的教育體系靈活處理,讓他們也獲得入學機會。因此,在南非就出現了老年人和年輕人一起上學、一家三代同時畢業的情景。學習是一項基本人權,我國13億人都是學齡人,都有學習的權利。我國的教育體系、管理體制、課程設置應該更加靈活、更加開放,教育內容也應該更加豐富,保障每個人的學習權利。老年教育投資的經濟效益也許沒有其他教育那么高,但教育不能簡單用經濟效益來衡量。而且,老年教育能讓老年人保持積極的思考,這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更重要的是,受教育是一項基本人權。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第二十六條明確表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因此我們不能因為年齡而歧視、剝奪老年人的受教育權利。

六、應用技術大學辦學:回歸本質,服務社會

《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多部委聯合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在辦好現有專科層次高等職業學校的基礎上發展應用技術類高校,培養本科層次職業人才。請您為正在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地方高校提出一些建議。

楊進: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實行高校擴招政策,“稀釋”了高等教育資源。許多地方院校為提升學校形象、獲取更多辦學資源紛紛轉型,并改名為大學。在我看來,學校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校要滿足學生、社會的發展需求,這就是應用。但現在的問題是,畢業生就業率不太理想,這就說明學校培養出的學生與社會的實際需求之間有一定的脫離。所以,對于那些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地方高校,我認為這不是轉型,而是回歸本質。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國現有高等教育評價體制存在的問題:數量非常高,但轉化率卻不到20%。很多院校教師是為了成果而科研,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科研。

相關期刊更多

中國科技產業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國集體經濟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國防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亭县| 灌云县| 白朗县| 枝江市| 赞皇县| 交城县| 千阳县| 梁河县| 二手房| 龙泉市| 泸溪县| 通州区| 宜阳县| 宜都市| 潜江市| 宁都县| 合江县| 色达县| 雷山县| 镇原县| 南召县| 陆河县| 田东县| 大新县| 寻乌县| 正定县| 屏东市| 哈密市| 嵩明县| 岗巴县| 云梦县| 全椒县| 苍南县| 黔东| 师宗县| 三门县| 乌什县| 泸水县| 苏尼特右旗| 秭归县| 宜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