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伽利略衛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說起衛星定位導航系統,人們就會想到GPS,但是現在,隨著眾多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的興起,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就有了一個全新的稱呼:GNSS。當前,在這一領域最吸引人眼球的除了GPS外,就是歐盟和我國合作的“伽利略”導航衛星系統。
“伽利略”計劃是一種中高度圓軌道衛星定位方案。“伽利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建立將于2007年底之前完成,2008年投入使用,總共發射30顆衛星,其中27顆衛星為工作衛星,3顆為候補衛星。衛星高度為24126公里,位于3個傾角為56度的軌道平面內。該系統除了30顆中高度圓軌道衛星外,還有2個地面控制中心。
“伽利略”系統將為歐盟成員和中國的公路、鐵路、空中和海洋運輸甚至徒步旅行者有保障地提供精度為1米的定位導航服務,從而也將打破美國獨霸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格局。按計劃,首批兩枚實驗衛星將于2005年末和2006年發射升空。
“伽利略”定位系統的優勢
“伽利略”系統是世界上第一個基于民用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2008年投入運行后,全球的用戶將使用多制式的接收機,獲得更多的導航定位衛星的信號,將無形中極大地提高導航定位的精度,這是“伽利略”計劃給用戶帶來的直接好處。另外,由于全球將出現多套全球導航定位系統,從市場的發展來看,將會出現GPS系統與“伽利略”系統競爭的局面,競爭會使用戶得到更穩定的信號、更優質的服務。世界上多套全球導航定位系統并存,相互之間的制約和互補將是各國大力發展全球導航定位產業的根本保證。
“伽利略”計劃是歐洲自主、獨立的全球多模式衛星定位導航系統,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服務,實現完全非軍方控制、管理,可以進行覆蓋全球的導航和定位功能。“伽利略”系統還能夠和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實現多系統內的相互合作,任何用戶將來都可以用一個多系統接收機采集各個系統的數據或者各系統數據的組合來實現定位導航的要求。
“伽利略”系統可以發送適時的高精度定位信息,這是現有的衛星導航系統所沒有的。同時“伽利略”系統能夠保證在許多特殊情況下提供服務,如果失敗也能在幾秒鐘內通知客戶。與美國的GPS相比,“伽利略”系統更先進,也更可靠。美國GPS向別國提供的衛星信號,只能發現地面大約10米長的物體,而“伽利略”的衛星則能發現1米長的目標。一位軍事專家形象地比喻說,GPS系統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則可找到家門。
我國參與“伽利略”計劃
目前全世界使用的導航定位系統主要是美國的GPS系統,歐洲人認為這并不安全。為了建立歐洲自己控制的民用全球導航定位系統,歐洲人決定實施“伽利略”計劃。2003年9月18日,歐盟和中國草簽了中國參與“伽利略”計劃的協議。2004年10月9日,雙方又簽署了此項目的技術合作協議,因而引發美國媒體發出美國可能擊毀“伽利略”衛星的報道。可見,此項目不但具有極高經濟價值,也深具政治和軍事戰略意義。
伽利略計劃實施幾年來曾遇到了來自美國和歐盟內部的種種阻力和爭論,其中包括歐美談判和伽利略與GPS軍碼頻率干擾問題,德國和意大利爭當伽利略衛星研制工作的主導權問題,以及在軌驗證階段預算嚴重超支和部署階段所需的20多億歐元由誰買單,運營階段風險由誰承擔等問題。但通過談判與協商,有些已得到解決,有些正在解決,充分顯示了歐洲人發展衛星導航系統的決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次關于伽利略的軍事利用問題實際上是英國與法國之間的一場明爭暗斗,聰明的歐洲人也一定會找到一種相互妥協的解決辦法。
據報道,伽利略計劃原先預估的總投資約為32-35億歐元。但由于目前研發與在軌驗證階段所需的11億歐元已嚴重超支,部署和試運營階段前6年(2007-2013年)還需要增補約10億歐元,因此,研發和部署由30顆衛星組網的伽利略系統可能會突破40億歐元,加上上述增補的10億歐元,整個伽利略計劃2013年之前預計需投資50億歐元。而且伽利略系統投入業務化運營的時間也可能延遲到2012年。歐盟運輸部長和歐洲航天局將在2004年12月初在布魯塞爾舉行的聯席會議上討論超支預算和增補的10億歐元由誰負擔和如何分配等問題。(崔志 編譯)
日本航天機構委托海外公司發射衛星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機構2004年12月27日向宇宙開發委員會提交報告申請,委托俄羅斯民間公司為日本發射通信試驗衛星,并獲批準。這是27年來日本首次委托外國公司為日本發射國產人造衛星,當然也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機構的不得以之舉。
In-Stat表示,數字衛星STB是目前數字電視STB市場中比例最大的部分,又可分為付費電視(pay-TV)和Free-To-Air(FTA)兩大商業-模式,前者節目需要付費解密才可觀賞,通常用來提供較具特色或定制的內容,后者則是收看未經加密的一般性質免費節目。
In-Stat分析師MichelleAbraha表示,pay-TV和FTA數字衛星STB可看出明顯的差異化,付費電視運營商提供的STB具備較多功能,提供收看衛星電視以外的附加價值,例如內建硬盤支持DVR服務、多調諧器(Multiple Tuner)、支持高分辨率(HD)視頻解碼、以及更多樣化的連結接口:以連結接口來說。目前很多具DVR功能的STB都已內建USB接口,而支持HD視頻解碼的STB也多半內置了HDMI接口。
此外,In-Stat.指出,由于H.264編碼和8PSK調制技術已被普遍運用在HD視頻傳送,也因而帶動了數字衛星STB市場對于8PSK解調芯片及H.264解碼芯片的需求:而隨著付費電視運營商和寬帶網絡運營商合作提供服務的案例越來越多,未來數字衛星STB將會納入更多以太網連結功能。
通信頻率源專用集成電路開發成功 河北華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成功的全數字溫補專用集成電路塊填補了國內空白。據悉,該項技術可在一張8英寸硅片上集成6000個專用集成電路單元,與國外同類產品比,具有體積小、頻域寬、溫度穩定度高、功耗低、壓控范圍寬、工作溫區寬、儲存溫區寬等優點,達到一級軍品的要求。據稱,該產品是通信設備中的頻率源,主要用于三個方面:一是雷達、導彈、火箭、探空氣球、軍事情報偵察等裝備的軍工領域;二是用于我國自主組網的北斗定位通訊系統,目前主要是雙星定位系統、軍用手持機、地面通信基站、車載、艦載通訊設備以及GPS設備等;三是用于手機、大氣探測、程控交換機、VCD、DVD、計算機、頻率計等設備儀器。目前.國內軍工領域和國產手機配套的主要核心零部件仍然依靠進口,且常遭禁運和封鎖。
2006中國衛星導航系統應用論壇在長沙舉行2006中國衛星導航系統應用論壇11月10日在長沙舉行。論壇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應用發展的對策”為主題,結合世界各國對衛星導航應用所采取的對策,就如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市場、發揮政府在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市場中的作用、加快我國衛星導航系統應用產業化等議題進行對話和交流。據悉,我國自主研制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目前已在陸地、海洋,以及工業、農業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給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國內衛星導航系統管理部門、主要應用單位和國家綜合管理部門的代表參加了論壇研討。本次論壇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主辦,湖南航天管理局和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論壇組委會承辦,并得到了湖南省國防科工辦的大力支持。
烏魯木齊數字電視用戶2008年將達60萬戶 預計到2008年,新疆省會烏魯木齊市將有60萬個家庭用戶可以看到數字電視,到2015年,全疆基本實現有線電視數字化,停止模擬電視信號的播出。新疆于2003年被國家廠播電影電視總局列入全國首批數字電視試點地區,截至目前,昌吉、阿克蘇、哈密等7個地州及2個縣已經開通數字電視信號,共發展數字電視用戶近3萬戶。
勞拉向發射場交付狂藍-1通信衛星 美國勞拉航天系統公司日前宣布,已經向位于法屬圭亞那庫魯的阿里安宇航公司航天發射場交付了“狂藍”-1衛星。“狂藍”-1衛星預計12月初發射。該衛星能使狂藍公司在美國的客戶數增大為目前的3倍。“狂藍”-1衛星是世界首批商業全Ka波段衛星之一,與通常使用Ku波段的衛星相比,“狂藍”-1衛星能顯著提高容量。這顆先進衛星旨在為那些無法通過地面寬帶訪問網絡或訪問受限的美國家庭和小型辦公室,提供經由衛星的快速、經濟可承受的雙路無線因特網訪問。
歐空局為新型運載火箭的研發開展相關研究國際飛行網站消息,歐空局授予兩個團隊合同,對2015-2025年間可能的商業衛星設計、技術及發射需求進行評估。18個月的“明日之鳥”研究合同十分關鍵,因為研究結果將對歐空局未來運載火箭(將替代阿里安5火箭)的選擇產生重大影響。歐空局已得出結論,新運載火箭所需的研發時間基本上與部署兩代商業衛星的時間一致。歐空局已經開始在未來運載火箭預備計劃(FLPP)中致力于新型火箭的研發。這一新型運載火箭有兩級還是更多級,完全可復用還是部分可復用,或者僅僅是一枚改良的“阿里安”火箭,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歐洲政府準備發射載荷的頻度以及載荷的性質。“明日之鳥”項目將對此進行全面分析。這兩個簽約的公司團隊由EADSAstrium公司的圖戶茲實驗室和意大利小型太空系統公司――CarloGavazzi宇航公司領導,CarloGavazzi宇航公司目前正在與英國的薩里衛星技術公司合作。歐空局稱,與兩個公司團隊談判成功后,這兩項合同將開始生效。
歐洲伽利略系統新控制中心開工建設澳大利亞《每日航天》消息,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新指控中心于11月21日在德國宇航中心(DLR)破土奠基。控制中心具有三個控制間,2008年完工后,將交付給德國宇航中心(DLR)。這個控制中心可允許1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操控多達30顆衛星。控制與檢測設備的安裝將從2007年9月份開始。新控制中心投資總計1600萬歐元,其中德國巴伐利亞州提供1000萬歐元,其它600萬歐元由德國聯邦投資。首批運行的伽利略衛星預計于2008年9月和12月發射升空。
歐洲最大體育電視轉播經紀公司易主據巴黎媒體報道,法國拉加代爾集團已于11月19日與SPORTFIVE公司簽訂協議,以8.65億歐元收購這家歐洲最大的體育電視轉播經紀公司。拉加代爾集團稱,全球傳媒市場增長潛力巨大,該收購案表明拉加代爾集團已正式進入國際體育電視轉播領域,它符合集團“強化傳媒業務”的長期發展戰略。不過,該并購案仍要經過有關金融管理機構的審核批準。拉加代爾集團是法國傳媒巨頭,并在歐洲航空防務和航天集團(EADS)中擁有15%的股份。但集團高層曾多次表示有意從EADS撤資,使自身成為百分之百的傳媒集團。分析人士認為,拉加代爾集團收購SPORTFIVE公司,主要是看中其在歐洲足球電視轉播領域的業務。SPORTFIVE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足球電視轉播經紀公司,其營業額的90%
來自出售足球賽事轉播權。
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新控制中心開工 建設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新指控中心11月21日在德國宇航中心(DLR)破土奠基。控制中心有三個控制間,2008年完工后,將交付給德國宇航中心(DLR)。這個控制中心可允許1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操控多達30顆衛星。控制與檢測設備的安裝將從2007年9月份開始。新控制中心投資總計1600萬歐元,其中德國巴伐利亞州提供1000萬歐元,其它600萬歐元由德國聯邦投資。首批運行的伽利略衛星預計于2008年9月和12月發射升空。
Satamafics鏈接10萬衛星監視用戶Satamatics是一家資產和跟蹤和監視服務提供商,它于10月23日宣布,通過其分發領域的合作伙伴Track 24,已經與它的第10萬個用戶達成鏈接。這一里程碑標志著新增服務每年43%的增長,以及網絡電視通信流量的47%的增長。
馬來西亞擬明年WiMAX牌照馬來西亞能源水利與通信部長Lim Keng Yaik日前表示,馬來西亞將于明年向電信運營發放兩個提供第四代(4G)高速互聯網服務的牌照。他說,馬來西亞政府希望中標的電信運營商能夠于2007年在馬來西亞全境部署WiMAX網絡。馬來西亞政府7月曾取消了最初的對經營WiMAX 2.3千兆赫頻譜業務的投標活動,稱該規格不符合馬來西亞通信部門的政策。Lim還表示,馬來西亞政府希望將發放總共四個這樣的牌照。最初的投標活動曾吸引17家電信公司前來競標,其中包括馬來西亞頂級的通信公司Maxis Communic―ations和DiGi TelecommunicationsSdn Bhd。WiMAX技術類似于目前多數筆記本電腦所配置的WiFi技術,不過,WiMAX具有更大的覆蓋范圍和網絡容量。
GlobeCast將通過衛星實況轉播2006年亞運會第十五屆亞運會將于12月1―15日在卡塔爾的多哈舉行,這屆運動會將成為至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亞運會。45個國家將創記錄地參加39項包括傳統項目、體操、游泳、柔道、空手道等在內的運動項目的競爭。整個事件將超過15天,大約50個國家期待為預計大約累計為15億人次的觀眾錄制3000小時的電視節目。全球內容管理和交付公司GlobeCast被卡塔爾電信(QTel)選中,將為這屆亞運會提供標清(SD)和高清(HD)的現場直播電視的衛星分發業務。該項任務并沒有指定由2006年亞運會的國際廣播中心(IBC)來完成。另外,GlobeCast還將提供采自多哈的固定位置直播業務、演播室,以及錄像播放業務。
2015年俄羅斯數字電視市場將達250億美元 俄羅斯聯邦工業與能源部新聞處宣稱,據國防工業綜合體司權威人士預測,至2015年,俄羅斯國內數字電視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50億美元。目前,數字電視的推廣正處于起步階段,這就要求在該領域廣泛使用國產高技術設備。據工業與能源部評估,目前至少有60%的電視可以由俄羅斯企業生產。此外,這里有兩個新生市場:一個是在普通模擬電視基礎上增添可接收數字電視信號的設備。有關人士指出,考慮到目前居民正在使用的模擬電視數量巨大(至少8000萬臺),這一部分市場極為可觀。第二個市場與付費電視系統有關,這需要使用專業的設計以保障付費收視成為可能。總體上,這一市場總額每年將達到2-3億美元。2015年前,俄羅斯將全面實現數字化電視。目前,只有數字化付費頻道的用戶能收到高質量的畫面。
FCC同意低電力無線電使用數字電視頻帶 美國FCC(聯邦通信委員會)日前原則上批準低電力無線通信設備使用分配給數字電視服務的頻帶。業界認為,此舉旨在推動向美國各地普及無線寬帶服務。此次FCC明確規定了禁止低電力無線通信設備使用的頻率。為了確認允許使用的頻帶的確未被其它服務使用,還提出了采用動態頻率選擇技術的方案。今后根據地區的具體情況,低電力無線通信設備將可使用數字電視和其它無線通信服務沒使用的頻率。此類無線設備在模擬電視完全停播后,將從2009年2月18日開始允許銷售。
德國網民和手機用戶明年起將付收視費 德國各州總理日前舉行會議決定,從明年起將向德國可以上網的電腦和手機用戶收取廣電收視費。這項新規定主要針對工商業界。根據新規定,辦公室電腦不論是否用來收看電視都要按每月5. 52歐元的標準交納收視費。據德國工商總會估算,德國工商企業將因此每年增加1.5億歐元的負擔。而本來就交納廣電收視費的德國民眾則無須再交費。據了解,廣電收視費是德國公共廣播電視業運營費用的主要來源。德國有電視和收音機的個人或家庭目前每月必須交17歐元的收視費。據統計,去年全德廣電收視費總計為71億歐元。
美國互聯網用戶每月支付20美元可看電視直播美國電信巨頭AT&T稱,將推出一款名為“AT&T寬帶電視”的互聯網電視服務,用戶每月只須支付20美元就可利用個人電腦連接有線或無線寬帶網絡,收看流媒體電視頻道的直播節目。AT&T公司利用MobiTV公司移動電視內容平臺向用戶提供這款基于瀏覽器的服務,是美國第一家提供此類服務的電信運營商。這項服務能使用戶擺脫電視機的局限,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利用個人電腦隨心所欲地收看電視節目。據稱,這一服務的推出將會引起基于互聯網的視頻內容服務的大變革,會對YouTube、Google視頻等用戶自制視頻網站和Amazon’sUnbox等提供電視電影下載服務的網站產生大的影響。草果公司最近推出了能讓用戶對流行的電視節目進行剪切的iTunes電影下載服務。相較這項服務,AT&T公司向個人電腦用戶提供的是與播出同步的實時節目。開始階段該服務能收到約20個頻道的節目,這些為網絡電視特制的節目涵蓋了新聞、體育、娛樂和完整版的音樂視頻等多項內容。
俄明年開放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11月13日說,負責掌控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格洛納斯系統)的俄羅斯總參謀部,將從明年1月1日解除對該系統定位精度的限制,使其可以全面應用于民用領域。伊萬諾夫稱,“格洛納斯”系統衛星可確定地面、海上、空中和近地空間目標的相應坐標。從明年1月1日開始,對上述坐標精度的限制將取消,使其為俄羅斯經濟發展和交通運輸提供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根據俄羅斯現有規定,目前這一衛星導航系統向民用領域提供的定位服務只能精確到30米范圍。“格洛納斯”系統相當于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格洛納斯”系統于上世紀70年代由蘇聯開發,于1993年啟用,主要用于軍事領域。該系統衛星的滿員編制為24顆,導航范圍可覆蓋整個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間。蘇聯解體后,該系統衛星的數量急劇減少。俄羅斯目前擁有14顆“格洛納斯”衛星,計劃12月25日再發射3顆該系統衛星。伊萬諾夫說,到今年底俄將全面啟用“格洛納斯”系統為俄羅斯全境提供導航定位服務。到2009年底,該系統將擁有24顆衛星,為全球商業用戶服務。
2011年8月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朱諾”號探測器順利升空,開啟了遠征木星之旅。無論是探索浩瀚的宇宙還是神秘的海底,人類發明的探測儀器,必須具備在極端環境下既能高效作業又能自我保護的能力。木星是太陽系中環境最為惡劣的星球之一,但“朱諾”號也絕非等閑之輩。她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強悍的宇宙探測器”,使用了由高強度鈦合金制成的保護殼,暴露在外的感應裝置則使用了足以抵御宇宙射線和電荷侵襲的特殊材料。幾個月來的飛行證明,“朱諾”號的自我保護措施十分有效。在保護殼之內,線纜的溫度通常在0-40攝氏度之間,而接收器和其他電子元件受到的輻射甚至比許多繞地球飛行的航天器受到的輻射還少。
由于遠離太陽,光照十分微弱,之前前往木星的探測器使用的都是“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但“朱諾”號卻使用太陽能作為能源。她攜帶了3塊超大的太陽能電池帆板,每塊寬2.65米,長8.9米,能為探測器中的所有儀器、設備提供足夠的能量。它還攜帶了一臺常規發動機,主要用于中途修正飛行軌道和進入木星軌道時的切人制動。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前兩年的任務是繞太陽飛行,然后將返回并飛越地球,借助地球引力加速飛向木星,預計將于2016年8月抵達小星。之后它將在這個氣體行星上空約5000千米處運行,并從木星的北極進入木星射線帶,細致觀測木星深層大氣、重力場、磁場等,并尋找氧氣。木星,這個太陽系行星中的“老大哥”,一直是天文學家十分感興趣的研究對象。雖然此前的多次探測活動已經帶回了不少有價值的信息,但仍然有許多謎團沒有解開。例如,木星上有多少水?木星的中心是否有重物質核,或者全部都是氣體?所有這些未解之謎也正是“朱諾”號此行所要探索的。
邀請“伽利略”同行
為了提高年輕人對數學和科學的興趣,作為面向大眾的科普教育的一部分,除了最先進的科學儀器,“朱諾”號探測器還搭載了三位特殊的“客人”一同前往木星。他們是三個樂高玩偶:羅馬神話中的天神朱庇特、朱庇特的妻子朱諾以及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
木星的英文名字是Jupiter,在羅馬神話中代表天神“朱庇特”,而朱庇特的妻子就叫“朱諾”。或許他們在希臘神話中的名字你更熟悉:“宙斯”和“赫拉”。傳說天神朱庇特能施展法力用云霧遮住自己,但是朱諾卻能看透這些云霧,了解朱庇特的真面目。木星探測器取名“朱諾”,并帶上了他們的玩偶,也是借用其寓意,希望它能解開木星這顆云遮霧繞的氣態行星隱藏的秘密。
高約3.8厘米的白色小玩偶伽利略,左手托著木星模型,有手握著望遠鏡,目光遠眺,若有所思,仿佛正思考著重大天文發現。之所以邀請“伽利略”同行,是因為他對木星觀測作出過開創性的卓越貢獻,包括發現了現在被稱為“伽利略衛星”的4顆最大的木星衛星。事實上,人類第一個圍繞木星運行的探測器就是以伽利略的名字命名的。除了伽利略玩偶,“朱諾”號還攜帶了一塊由意大利航天局提供的伽利略箴言銘牌,上面有伽利略的頭像,以及當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測木星時記錄的筆記原文。
太陽系中的巨無霸
木星是太陽系中除了太陽之外當之無愧的巨無霸。這顆巨大的氣態行星的質量相當于318個地球,是太陽系中其他所有行星質量之和的兩倍還多;體積更是地球的1300倍以上,被認為是太陽周邊首個成形的行星。木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5倍,每4331個地球日,約合11.86年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目前已知,木星擁有64顆衛星及4道光環。其中最大的4顆衛星是400多年前由伽利略首先發現的。這是人類首次發現,地球之外的一個天體圍繞另一個天體運行,給了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地心說”致命的一擊。
作為一顆氣態行星,木星由90%的氫和10%的氦組成,還有極微量的其他氣體,包括甲烷和氨。木星大氣中最廣為人知的要數“大紅斑”了。人們已經觀測這個巨大的氣旋長達180年,但它卻從未消退過。由于云層阻擋,我們看不到木星的深處。天文學家想深入了解木星云層中那些色彩斑斕的云帶、大紅斑、大白斑究竟向下延伸到多少深度?它們是怎么形成的? “朱諾”號將進行木星全球大氣運動情況探測,首次測量其深層氣流的運動速度,并探測不同深度上云層的化學成分、溫度等數據。
“朱諾”是第九顆訪問木星的探測器。最早造訪木星的探測器,是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先驅者10”號。這艘飛船于1972年3月3日發射升空,并于1973年12月飛掠木星,最近時的距離為20萬千米。值得一提的是,“先驅者一10”號也是第一艘突破太陽逃逸速度的飛船,在飛掠木星之后,它繼續向著太陽系之外飛去。2003年1月23口地面控制中心收到它發來的最后一條信息,當時它距離地球約80億千米。有朝一日它會被“外星人”俘獲嗎?
任重道遠的“朱諾”真的難以想象,在木星巨厚的大氣層之下,壓力何等驚人。科學家認為,在這樣的條件下氫會被壓縮成一種稱為“金屬氫”的奇異形態。這種奇異物質被認為是木星強大磁場的來源。而正是這個強大的磁場和高能粒子相互作用,產生了太陽系中最明亮的極光。“朱諾”號探測器將直接對這些高能粒子進行取樣,并通過紫外波段觀測木星的極光現象。對這種與地球迥然不同的行星極光現象進行深入研究,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極光現象的本質。
根據目前公認的理論,太陽系形成于一團巨大的宇宙塵埃的塌縮,其中大部分質量集中在處于中央位置的太陽。和太陽一樣,木星的組成也是氫和氦。因此,木星必定形成于太陽系早期,因而能夠捕獲大量尚未散去的氣體物質。但是這一過程具體是如何進行的,木星究竟是首先形成了一個較小的原始行星,并借助其引力捕獲周邊物質,還是一團不穩定的塵埃云直接塌縮并形成了木星?天文學界至今仍無結論。如果“朱諾”號探測器能幫助我們對此加深了解,將極大地有助于我們理解包括地球在內的其他行星最初的形成模式。
“朱諾”的主要任務是了解木星的起源和演化歷程。和地球不同,木星強大的引力使其能將大量的原始物質保存至今,讓我們得以追溯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借助其搭載的科學設備,“朱諾”號將揭示木星的內部構造,探明木星是否存在一個固體內核。如果存在一個固體的內核,就測出其質量。“朱諾”號還將探測木星深層大氣中的水分和氨,繪制木星的高強度磁場圖等等。總之, “朱諾”號將大大加深我們對巨型氣態行星的形成,以及它們對整個太陽系作用的理解。
難得一見的“地月合影”
在談起墨子星的取名時,量子衛星研發組首席科學家潘建偉自豪地說:“墨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發現了光直線傳播原理,設計了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這就像國外有伽利略衛星、開普勒望遠鏡一樣,以我國古代偉大科學先賢的名字來命名全球首顆量子衛星,無疑將提升我國的文化自信。”
“墨子擔得起這樣的命名。”國人在紛紛贊賞的同時,對墨子等古代科學家及其所取得的科學成就也進行了深情的回想。
墨子生活的那個時代,中國的科技無疑領先于世界。當時的《石氏星經》是現存最早的一本天文星占著作,內容涉及太陽、月亮、行星、交食、恒星等古代天文名詞和宇宙概念等方面。尤其是恒星部分,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墨經》中的軟科學知識已不僅是實際生產知識的總結和記載,而是粗淺地概括了力學現象,并進行了一些推理論證,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
墨家的靈魂人物墨子更是我國古代科學家的代表和集大成者,他在邏輯學、科學等方面的造詣都達到了當時的高峰。在邏輯學方面,墨子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體系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墨辯、因明學和古希臘邏輯學并稱世界三大邏輯學。
在科學思想方面,墨子的成就更突出,主要表現在:墨子J為宇宙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個體或局部都是由這個統一的整體分出來的,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宇宙論之一;墨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理性高度對待數學問題的科學家,他總結出了一系列數學概念的命題和定義,如“倍”“同長”“中心”“圓”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而他對于正方形的定義,與歐幾里得幾何學中的正方形定義有著驚人的一致。他的“三點共線即為直線”的定義在后世測量物體的高度和距離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晉代數學家劉徽的測量學專著《海島算經》就運用了墨子的直線定義,漢代弩機上的瞄準器“望山”也是據此發明的。此外,墨子第一次對十進制進行了論述。十進制的發明,是中國對于世界文明的一個重大貢獻,正如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所說:“如果沒有這種十進制,就幾乎不可能出現我們現在這個統一化的世界。 ”
墨子對物理學的研究涉及力學、光學、聲學等諸多分支,而且總結出很多重要的物理學定理。如他給出了“力”的定義,以及“動”與“止”的定義。這些定義被認為是牛頓慣性定律的先驅,比牛頓慣性定律的發現早了一千多年。
墨子之后,我國的科技在進一步發展。如漢朝發現的“剩余定理”,把算術推動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西方直到拿破侖戰爭時期的高斯才做到;東晉時,被譽為中國“亞里士多德”的葛洪,首次提煉出單質砷,比西方早了近九百年;南北朝時,祖沖之計算出圓周率后的七位有效數字,而西方直到16世紀才由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打破這一紀錄;宋朝時,數學家楊輝對三角形的研究,比牛頓早了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