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育培訓制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第四條本辦法適用于鹽城農發行全體干部員工。
第二章培訓內容與形式
第五條培訓內容包括一般技能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
(一)一般技能培訓。主要開展適用于全體員工的通用技能培訓,包括企業文化、規章制度、計算機應用、公文處理、商務禮儀、安全保衛等內容。
(二)專業技能培訓。主要開展提高員工專業崗位勝任能力培訓,包括市場營銷、信貸與風險管理、財務會計、業務軟件系統、文秘、法律事務等內容。
第六條培訓形式分為內部培訓、外部培訓和員工自我培訓。
(一)內部培訓主要以行內業務骨干為培訓師資,采取短期培訓班、培訓會、條線工作會議等形式開展培訓。
(二)外部培訓主要采取邀請外部專家開辦專題講座,參觀訪問先進單位,現場觀摩學習等形式開展培訓。
(三)通過定期舉辦員工崗位技能比武、業務知識專項競賽等活動,引導員工開展持續學習、自我培訓。
第三章培訓管理體系與職責
第七條員工教育培訓工作由市分行黨委統一領導,人力資源管理部具體組織實施,市分行機關各部門、各縣(市)支行協作配合,各司其職,共同完成。
第八條人力資源管理部作為教育培訓管理職能部門,主要職責:
(一)負責全行員工教育培訓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制定;
(二)審定各縣(市)支行和機關各部室培訓需求,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
(三)加強內部培訓師資建設;
(四)負責組織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培訓任務;
(五)負責建立員工培訓檔案和學分檔案,對培訓效果實施考核評估。
第九條建立兼職培訓管理員隊伍。市分行機關各部室和各縣(市)支行明確一名兼職培訓管理員,負責處理教育培訓工作日常事務。
(一)機關部室兼職培訓管理員職責
1.統計分析本部門年度培訓需求,反饋至人力資源管理部;
2.根據人力資源管理部確定的年度計劃,制定培訓實施方案。
3.擔任本專業業務培訓內部講師,準備培訓資料;
4.負責對下級條線部門培訓效果的督促考核,分解落實培訓責任;
5.組織員工參加上級行舉辦的各類培訓。
(二)縣(市)支行兼職培訓管理員職責
1.統計分析本行員工年度培訓需求,反饋至市分行人力資源管理部;
2.督促本行員工開展自我培訓,分解落實培訓責任;
3.負責組織本行員工參加各類培訓。
第四章培訓需求與計劃
第十條確定培訓需求。每年11月初,由人力資源管理部向全行員工發放下年度《培訓需求調查表》,各兼職培訓管理員將本部門、本單位員工《培訓需求調查表》匯總,于11月底前反饋至市分行人力資源管理部。人力資源管理部根據反饋的培訓需求,結合黨委發展思路,年度經營目標、員工崗位勝任能力現狀,形成年度培訓需求報告,匯報市行黨委。
第十一條制定培訓計劃。人力資源管理部根據經市行黨委審核的培訓需求,與相關部室協商溝通,設立具體培訓項目,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培訓計劃,提交行務會討論確定。
第十二條細化培訓實施方案。按照經行務會討論確定的培訓計劃和培訓專業,由市分行相關部室制定培訓實施方案,明確具體培訓項目的負責人、培訓對象、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教師以及培訓經費預算等。
第五章培訓實施
第十三條培訓實施過程應嚴格按照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進行,如需調整,培訓主辦部門須提前通報人力資源管理部,報經行領導批準后予以調整。
第十四條每個培訓項目原則上都要預留現場測試時間,對每位員工進行現場考試,考察培訓目標實現情況,考試成績作為參訓人員計算學分的重要依據。
第十五條培訓主辦部門負責對培訓過程進行記錄,保存過程資料,如電子文檔、錄音、錄像、幻燈片等。培訓結束后及時送交人力資源管理部,建立培訓資料檔案。
第十六條培訓期間,培訓主辦部門要堅持“誰培訓誰負責”的原則,強化培訓過程管理,詳細記錄參訓人員出勤、課堂紀律、考試成績等方面的培訓表現,并及時將培訓實施情況反饋人力資源管理部,確保培訓效果。
第六章培訓效果考核與評估
第十七條實行學分管理。每年為員工建立一張《員工培訓學分登記卡》,存入個人檔案,記錄每位員工參加各類培訓情況及所獲學分,年底計算員工年度平均學分,并與年度考核結果掛鉤,年度平均學分在60分以下的年度考核不合格、80分以下的年度考核取消評優評先資格。
第十八條建立動態培訓考核體系。在每個培訓項目實施方案中設立具體考核指標,主要包括:出勤情況、課堂紀律、心得交流情況、現場測驗成績等內容,并對考核指標進行量化賦分。根據每位員工在培訓中的現實表現對考核指標進行評分,計算個人學分。
第十九條實施雙向考核,加強培訓項目評估。每個培訓項目結束后,進行培訓效果評估,組織參訓人員填寫《培訓評估調查表》,對培訓課程安排、授課老師進行評估,評價本次培訓效果,不斷提高培訓項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七章附則
第一條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報告中提出的“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提升我省衛生人員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衛生技術人員隊伍,促進我省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保障人民健康。
第二條加強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工作的統籌規劃和協調管理,整合教育培訓資源,避免多頭培訓、重復培訓和重培訓輕考評現象,提高現有培訓資源的效率和效益,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
第三條推進全省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加強和規范全省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工作管理,依據衛生部、人事部《繼續醫學教育規定》和省衛生廳、省人事廳《江西省繼續醫學教育管理辦法和學分標準》等有關政策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四條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工作堅持以下原則:
(一)堅持歸口管理、統分結合。在衛生人員教育培訓管理上做到“三統三分”,“三統”即統一歸口、統一規劃、統一考評。“三分”即分類指導、分別實施、分級負責。
(二)堅持按需施教、學以致用。根據衛生工作需要,結合衛生人員教育培訓需求,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注重培養衛生人員運用所學理論和知識指導實踐,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堅持考核評估、保證質量。不斷完善教育培訓考核和評估制度,強化激勵和約束機制。建立教育培訓評估制度,對每一培訓項目執行情況都必須進行檢查評估,確保培訓質量。
(四)堅持開拓創新、提高效益。不斷創新管理機制,豐富培訓內容,改進培訓形式,發展遠程教育,整合教育培訓資源,優化教育培訓師資,努力提高教育培訓質量和效果。
第四條本辦法所指衛生人員教育培訓是以省衛生廳名義,由廳機關各業務處室承辦的各類衛生人員教育培訓,以及受衛生部或衛生廳委托,由廳直醫療衛生單位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承辦的衛生人員教育培訓。教育培訓工作實行項目管理。
第五條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對象為全省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的在職在崗的衛生人員,包括臨床醫療技術人員、疾病預防控制人員、衛生監督人員、社區衛生人員、農村衛生人員和衛生管理人員等。
第二章機構與職責
第六條省衛生廳成立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廳領導小組),由廳機關各相關業務處室組成,廳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廳領導為副組長,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廳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廳科技教育處,負責教育培訓管理日常工作,各業務處室指定一名工作人員聯系工作。
第七條廳領導小組職責
(一)負責全省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
(二)制定教育培訓工作的有關政策、規定及全省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工作總體規劃;
(三)審批全省衛生人員年度教育培訓計劃及工作情況報告。
第八條廳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一)統一收集廳領導小組成員處室衛生人員教育培訓計劃(項目內容、培訓對象、經費預算等);
(二)整合、統籌和調配各類衛生人員教育培訓項目(項目內容、培訓對象、經費預算等);
(三)編制全省衛生人員年度教育培訓計劃;
(四)論證衛生人員教育培訓方案;
(五)監督檢查各類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工作;
(六)制定衛生人員教育培訓考核評估標準;
(七)考核評估各類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工作質量和效果;
(八)統計匯總各類衛生人員教育培訓項目(項目內容、培訓對象、經費決算等),編寫《衛生人員培訓工作信息》;
(九)向廳領導小組報告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工作情況總結;
(十)負責衛生人員教育培訓管理日常工作及廳領導小組交辦的其它工作。
第九條廳領導小組成員處室職責
(一)制定本處室年度教育培訓工作計劃;
(二)向廳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處室年度計劃,協助編制全廳年度教育培訓計劃;
(三)組織實施衛生人員教育培訓項目;
(四)教育培訓項目結束后,向廳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培訓工作總結;
(五)組織開展教育培訓質量監控,并協助廳領導小組辦公室做好考核評估工作;
(六)完成廳領導小組交辦的其它工作。
第三章項目管理
第十條建立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工作協調制度。廳領導小組每年底召開會議,總結本年度工作情況和部署下年度教育培訓工作安排。必要時,廳領導小組可臨時召開會議,研究有關教育培訓工作。加強各業務處室協調,廳科技教育處統一歸口管理各類教育培訓項目,廳領導小組成員處室負責相關教育培訓項目的組織實施。
第十一條建立衛生人員教育培訓項目審批制度。每年12月30日前,廳領導小組成員處室將下一年的教育培訓計劃報廳領導小組辦公室,經廳領導小組審批后,于次年初統一編制年度教育培訓計劃。臨時性教育培訓項目廳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省衛生廳委托醫療衛生單位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開展的教育培訓項目,由承辦單位制定教育培訓計劃,報廳領導小組審核批準后組織實施。
第十二條建立衛生人員教育培訓項目執行情況評價報告制度。廳領導小組成員處室要明確專人負責,及時將教育培訓項目進展情況及相關信息報送廳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個教育培訓項目完成后均必須請學員填寫《江西省衛生人員教育培訓效果評價調查表》(表2),統一匯總后填寫《江西省衛生人員教育培訓項目執行情況報表》(表3),并報廳領導小組辦公室。
第十三條建立衛生人員教育培訓證書管理制度。按照《江西省繼續醫學教育管理辦法和學分標準》和省衛生廳年度教育培訓計劃要求,把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工作納入繼續醫學教育和相關崗位培訓管理,對培訓考核合格的衛生技術人員頒發繼續醫學教育學分證和崗位培訓合格證等。
第四章計劃與實施
第十四條廳領導小組成員處室根據培訓對象和培訓要求不同,分類別、分層次編制科學、合理的衛生人員教育培訓計劃,并填寫《江西省衛生人員教育培訓項目申報表》(表1),由廳領導小組審批后,廳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年度廳衛生人員教育培訓計劃并交由成員處室實施。
第十五條衛生人員教育培訓計劃包括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培訓計劃、公共衛生人員培訓計劃、社區衛生人員培訓計劃、鄉鎮衛生院衛技術人員培訓計劃、鄉村醫生在崗培訓計劃、衛生監督人員培訓計劃和衛生管理人員培訓計劃等。
第十六條廳領導小組成員處室要認真組織實施各類教育培訓項目。由中央、省財政補助的衛生人員教育培訓項目按衛生部和省衛生廳編制印發的全省衛生人員年度教育培訓計劃要求,由廳領導小組成員處室按照項目方案要求組織實施。
衛生人員的全員性教育培訓、公共科目培訓和在職在崗人員的醫學學歷教育由廳科技教育處負責組織實施。
第五章內容與形式
第十七條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內容應根據衛生工作重點,圍繞崗位職責,滿足崗位需求,以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發展中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為主要內容,強調先進性、針對性和實用性。
第十八條全員性培訓以公共性、基礎性、綜合性知識為主,包括政治思想、職業道德、衛生行風、醫學倫理、衛生法律法規、面向全體衛生人員的醫學綜合知識和技術等方面內容。
第十九條專項性教育培訓以專業性、專科性、專題性醫學知識和操作技能為主,包括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中醫學、藥學、衛生管理、面向專業衛生人員的醫學學科知識和技術等方面內容。
第二十條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形式應根據培訓對象、培訓條件、培訓內容和培訓要求不同,采用培訓班、進修班、短期培訓、學術講座、學術會議、業務考察和遠程教育等多種靈活多樣方式組織實施。
第二十一條發展遠程教育,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及網絡技術開展衛生人員教育培訓,以解決“工學矛盾”問題,使基層衛生人員充分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全員性教育培訓可利用衛星衛生科技教育網(簡稱“雙衛網”)開展培訓工作,有條件的專項性教育培訓也可利用“雙衛網”開展培訓工作。
第六章基地、師資與教材
第二十二條建立省、市、縣衛生人員教育培訓機構,負責具體實施教育培訓項目。應根據各類教育培訓內容和要求,確定一批相關培訓基地,如省級進修基地、專科醫師培訓基地、臨床藥師培訓基地、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基地和農村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基地等。各級培訓機構和各類培訓基地要做好服務工作,改善教學條件和設施,保證教育培訓工作順利開展。
第二十三條從事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工作的教師,應當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較高的理論政策水平、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掌握現代教育培訓理論和方法,具備勝任教學工作的能力。
第二十四條各類衛生人員教育培訓項目要配備有與教育培訓內容相一致的教材、講義和教學輔導資料。
第二十五條各類衛生人員教育培訓基地須報廳領導小組備案,廳領導小組成員處室組織開展的每個教育培訓項目師資情況和教材、講義等須在培訓結束后報廳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第七章經費與使用
第二十六條由中央和省財政專項經費補助的衛生人員教育培訓項目經費要按照項目及有關專項資金管理規定執行,專款專用。
第二十七條其他教育培訓項目的收費須根據物價部門有關教育培訓的規定,不得以盈利為目的。
第二十八條要規范教育培訓經費的使用與管理,要確定經費使用范圍,以保證培訓經費用于師資培訓、教材建設、遠程教育、光盤制作、教學條件、教學設施和考核評估等工作。
第八章監督與考評
第二十九條建立衛生人員教育培訓監督和質量考核評估制度,考核情況作為教育培訓質量評估的重要內容。
第三十條對參加教育培訓的衛生人員進行監督與考評。每個培訓項目要根據培訓要求對學員進行理論考試或技能操作考試,經考試合格者頒發相應證書。
第三十一條對組織衛生人員教育培訓的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進行監督與考評。每年底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將本年度教育培訓情況報各相關業務處室,廳領導小組成員處室匯總各教育培訓項目后填寫《江西省衛生人員教育培訓項目匯總表》(表4)并報廳領導小組辦公室。廳領導小組對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開展的教育培訓工作進行監督與考評。
第三十二條對承辦衛生人員教育培訓的醫療衛生單位和培訓基地進行監督與考評。承辦衛生人員教育培訓的醫療衛生單位和培訓基地要對教育培訓工作進行自我考評,確保教育培訓質量,每年底將承辦衛生人員教育培訓情況報相關廳領導小組成員處室,由廳領導小組成員處室匯總后報廳領導小組辦公室。廳領導小組對承辦教育培訓的醫療衛生單位和培訓基地進行監督與考評。
第三十三條對衛生人員教育培訓質量進行監督與考評。廳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江西省衛生人員教育培訓項目評估表》(表5),組織專家對教育培訓工作進行質量評估,并每年通報評估結果。
[關鍵詞]細化管理 機制建設 組織培訓 方法途徑
一、現實工作中班組長執行力的現狀
1.貫徹上級精神打折扣,有章不循,對待安全懷有僥幸心理;
港口生產經過多年的管理運行,積累了許多經驗和教訓,已經形
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著每個人的工作行為,雖然這些規程、制度和標準健全完善,但是有章不循、有矩不依的現象依然存在,例如:無票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等,而由此所引發的事故也時有發生。
2.班組內部管理失控,缺乏細化管理;
班組管理包括安全管理、日常生產管理、后勤管理和民主管理等方面,而通常這些管理工作都是由班組長負責,交由班組成員執行,雖然這些都是一些基礎工作,但是管理內部失控現象依然存在。
3.班組缺乏凝聚力,作風拖沓, 組織渙散;
沒有執行力的班組表現為人心渙散,紀律松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具體表現在班組長思想麻木,沒有干事業的激情,缺乏源動力,尤其是一些年齡大的班組長,總是認為干好干壞一個樣,沒有責任心,得過且過,對上級安排的工作視而不見或熟視無睹。
二、班組長執行力欠缺的原因
1.班組長執行力意識較差;
由于知識結構、文化層次、業務技能等方面的原因,班組長對執行力、執行文化缺乏深度認識或者只停留在模糊階段, 對個人執行力或班組整體執行力與企業的關系不關心、不考慮, 對執行力的提高不主動、不積極。
2.班組長及班組成員的流動性較差;
港口輪崗制脫節,造成了思想的守舊,以致抱殘守缺的情況嚴重,班組長對待班組工作是一種長期循規蹈矩的生產活動,本身較為枯燥乏味,如果班組長再缺乏責任心,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煩惱也時而被帶進本職工作中, 影響到工作的規范性開展。
3.班組長的交流與溝通能力;
班組長日常溝通能力,了解工作思路、工作重點及實施步驟,獲取最新的管理信息問題,如與其他班組長溝通,互通有無,交換工作經驗及對每一項任務的看法和做法;與班組成員溝通,了解其工作、生活、家庭方面的困難、需求以及對本班組的建設性意見。
4.班組長教育與培訓;
班組長作為引領班組的中堅力量,班組長的培訓需求存在與實際脫節,沒有做到“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培訓內容沒有能夠針對班組長的現有崗位需要以及未來發展的需要綜合考慮,造成了培訓工作夸夸其談、浮漂應付的現象。
三、班組長教育培訓的有效方式
1.學習型班組長培訓的針對性;
創新培訓需要三個理念:一是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使人才資源的優勢通過班組長培訓轉化為企業創新發展的優勢;二是樹立班組長培訓的投入是效益投入的理念,加大培訓投入力度;三是樹立班組長全方位培訓學習的理念,使班組長知識結構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
2.創新班組長培訓的內容;
創新培訓內容,要圍繞企業目標和中心工作,以需求為導向,科學設置班組長培訓的內容,做到“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找準“供”與“需”的結合點。
3.拓展學習型班組長培訓的梯隊延伸效應;
要樹立“以培訓促進發展,以培訓帶動班組成為優秀團隊”的
理念,通過班組長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帶動員工隊伍建設,提升員工學習能力、執行能力、創新能力。
四、持續提高班組長執行力的途徑
1.加快制度建設, 明確班組長執行力標準;
班組長的執行力很大程度上就是落實班組內部一整套規章制度的能力。因此,要建立健全班組內部一整套規章制度,使之達到班組內部崗位分工明確、流程銜接緊密、崗位職責清晰、作業操作規范,建設這樣一套制度需要堅持自下而上的原則,集合全體成員的聰明才智,并不斷學習先進有效地行業內的成果與做法, 相互補充, 最終達到內容涵蓋所有工種、所有人員, 做到凡事有人管、凡事有人做、凡事有規定,凡事有標準。 轉貼于
2.建立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
有效地監督考核機制是提高執行力的關鍵。建立班組建設領導考核小組, 在明確班組管理職責的基礎上,以提高執行力為重點, 制定實施各班組長執行力建設工作考核管理辦法, 把班組長執行力建設列入部門業績考核, 增強部門和班組成員抓執行力的責任感。
3.加強班組作風建設, 塑造企業執行力文化
執行力文化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轉變工作作風,塑造良好的執行力文化,將極大地提高班組長執行力。具體實施可以借鑒軍事化管理的方法,標準軍事化管理有利于培養班組成員鐵的紀律性,形成班組政令暢通、令行禁止的執行環境,在企業和班組中灌輸企業文化管理,能有效提高企業班組成員的執行力。
4.提高班組長素養, 打造一流的執行團隊;
一個班組的執行力如何, 班組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將班組長培養成一支思想文化素質高、 基本管理技能精、綜合業務水平強的骨干隊伍。只有班組長自身業務精, 才能帶隊伍, 才能帶出執行力強的隊伍,通過班組長自身的示范和榜樣作用, 把自己過硬的技術和作風潛移默化地傳導到班組成員身上, 從而提升班組整體的執行力。
基于以上所述,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應該針對班組長培訓和執行力的現狀,加強班組的體制建設,建立完整的班組管理模式,加強團隊建設,增強班組管理的系統性和執行性,有序地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基層管理人員,增強企業管理效率,推動企業不斷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學習型班組創建指導讀本》,200
[關鍵詞]元認知;閱讀教學;策略培訓
[中圖分類號]H1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08)44-0132-02
1 閱讀與元認知策略的關系
元認知是指人類以自身的認知系統為認知對象,對主體認知過程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自我評價和調節(Flavell 1979)。Flavell認為元認知能有效協調和控制語言知識、認知心理及社會文化三大系統之間的互動關系,對語言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的規劃、監控、評價,使語言學習成為學習者自覺、能動的認知活動。因此元認知在語言學習中有著重要的導向與協調作用。
元認知策略則是語言學習策略中的管理策略,是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對學習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的策略。如在開始學習任務前進行預測和集中注意力;在學習過程中監控自己的學習行為;有意識地審視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對學習的結果和效率進行評估,包括對問題的診斷和對目標與成果的重現認識。O’M a l l e y &Chamot 認為“缺乏元認知策略的學習者,沒有方向或機會計劃他們的學習,監控他們的發展情況或評價他們的學習效果和確定未來的學習方向”。因此,加強元認知策略的培養,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調節學習,增強學習自主性。閱讀,作為進行交流和獲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多年來一直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培養目標,但絕大多數學生都缺乏主動閱讀的習慣,英語閱讀都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一被動形式進行。而要從外界獲取充足的信息,進行終身學習,就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主動閱讀能力,培養他們在閱讀上的自主性,這就需要加強他們在閱讀學習中的元認知意識,進行元認知策略的培訓。
正如Baker 和 Brown提到的,閱讀正是包含了許多有關元認知的技能和活動。它是學習者對視覺信息不斷地進行解碼、加工和處理的過程,涉及學習者的預測、認知和語篇分析能力。從字詞的識別,句子的理解到意義的構建,包括了監控、評價、調整、修改和總結等各種心理活動。要有效地完成活動,學習者就必須把整個閱讀理解過程作為意識的對象加以監控,反省自己的閱讀過程、調整閱讀技巧,以解決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 元認知策略的培訓
國內學者紀康麗(2002)的研究證明了元認知策略培訓的可行性。而元認知策略的培訓內容主要為: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元認知知識,介紹元認知策略的具體運用,結合具體的語言教學活動讓學生練習,教師及時給予反饋,使學生體驗元認知,經過反復訓練,幫助學生培養全程監控的意識。在閱讀課實踐中,通過對學生元認知策略的培訓,我們在提高學生閱讀方面的自主學習意識上進行了如下嘗試:
2.1 建立意識
2.1.1 自我認知
學生應首先明確自己對閱讀學習的認識,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明確提出了對閱讀能力的要求:閱讀速度為100~120詞/分鐘;掌握基本閱讀技能;能讀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信函、廣告、報刊等。教師有必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目前的閱讀水平,通過學習最終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如何達到這一目標。可以通過水平測試讓學生知道自己目前的閱讀速度與課程要求之間的差距。
2.1.2 目標確立
認清自我后,學生便確立了方向,接下來應該幫助他們確立自己的長、短期閱讀學習目標。在明確了《課程要求》對閱讀能力的要求后,引導學生確立長期學習目標,從長遠的角度展望閱讀學習的前景。同時,建立短期具體目標,以幫助學生及時衡量自己的進展。通過自我認識和目標確立,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
2.2 了解策略
在確立了各自的目標以后,教師可結合課堂教學傳授閱讀學習策略,根據Oxford (1990) 提出的學習策略系統中有關閱讀策略的內容,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逐步了解閱讀的認知策略,如總結、解釋、分析、使用上下文暗示等;記憶策略,如通過重組和聯系形成心理概念、使用關鍵詞、使用詞匯聯想等;補償策略,如類推、閱讀中猜測、查閱詞典等。而閱讀中的情感策略包括自我激勵、減少焦慮和激勵閱讀。社會策略包括與其他學生合作、質疑、要求修正和反饋等。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借鑒Cohen 和Weaver(1998)提出的S B I教學模式,即把閱讀策略教學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具體的課堂閱讀材料,不僅要傳授有關閱讀學習的各種策略,更要讓他們了解正確選擇策略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和閱讀后反思自己使用了哪些策略?哪些最有效?這恰好是元認知策略中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自我監控和糾正錯誤的實際運用。
2.3 監控過程
學生確立閱讀學習目標,掌握閱讀學習策略后,學習的進展情況需要予以監控和指導。例如不同閱讀策略的選擇,如何使閱讀更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也就是元認知策略的運用過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監控過程分為教師引導和學生自控兩個步驟進行。
教師在閱讀課堂上實施監控的辦法就是引導學生針對材料歸納、澄清、提問、預測。即通過閱讀部分材料后要求學生歸納文章類型,文體風格及關鍵詞;然后就文章理解上的所有困難予以澄清,找出自己什么地方不理解;接著學生就產生錯誤理解的地方自我提問,是什么原因導致自己錯誤理解,是否閱讀策略運用不當?最后要求學生預測后面的材料內容,以檢測自己對文章主題的把握。
學生則在閱讀過程中采用以下辦法來監控自己的閱讀過程。
2.3.1 讀時報告
學生在閱讀時意識并說出其使用的策略。這一過程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內省和回顧。內省要求學生在閱讀時思考他是如何進行閱讀的。回顧則是學生在閱讀后,思索一段時間,再回顧他是如何閱讀的。這一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閱讀策略的運用情況,即意識到在閱讀過程中使用了哪些閱讀策略。它是閱讀策略運用量的反 映。
2.3.2 讀后報告
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閱讀材料數遍,再將他們對所閱讀材料的理解盡可能地記錄下來,然后讓學生將自己所記錄的內容與教師提供的范文對比,找出自己未能理解和理解錯誤的地方。這一方法要求學生對所需閱讀的材料意義重新構建,它能反映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過程,指導他們反思自己的所運用的閱讀策略的有效性和糾正錯誤。它是閱讀策略運用質的反映。
可以看出,教師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辨認閱讀過程中需要監控的行為。學生的自我監控則更多的是記錄、評估監控行為的某一方面,如閱讀策略運用情況。
2.4 評價結果
學生嘗試評估自己的學習行為是否有效,就是在積極
地進行元認知活動。各能力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學會比較恰當地評價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生通過寫心得體會或總結報告不斷調整自己的目標,選擇適用的閱讀策略,監控自己策略的使用情況。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彼此之間交流討論與合作,來正確評價自己的策略選擇和學習效果。
3 結束語
通過以上對外語閱讀過程中元認知策略的探討、分析和嘗試,我們認識到元認知策略的培訓促使學生了解自己的認知過程,找出問題所在,采用最有效的學習策略,達到預期的目標。不僅有利于增進他們外語閱讀的效率和效果,還增強了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分析、探討和解決其他語言學習的問題。它具有的潛在效益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和推廣。
參考文獻:
[1]Baker L.& Brown A L.Metacognitive Skills andReading. In P D Person.,R Barr.,J L Kamil.& P Rosenthal(Eds),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M].New York:LongmanPress,1984:10-12.
[2]Chamot A U.& Kupper L.Learning Strategies in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89:35-36.
[3]Cohen A D.& F Weaver.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In W A Renandya.& GM J a c o b s(e d s.).L e a r n e r s a n d 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i n g[M].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98:69-77.
[4]E l l i s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S e c o n d L a n g u a g e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78-87.
[5]F l a v e l l J.H.M e t a c o g n i t i v e a n d C o g n i t i v eMono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99-112.
[6]O’malley J M.& Chamot A U.Learning Strategiesin 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1:101-113.
[7]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Teacher Should Know[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90:45-47.
[8]Palincsar A S.& Brown A L.Reciprocal Teachingof Comprehension Fostering and Comprehension MonitoringActivities[M].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1984:56-68.
[9]Wallace C.Read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2:90-98.
[10]W e n d e n A.& J R u b i n.L e a r n e r S t r a t e g i e s i nLanguage Learning[M].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1983:66-69.
[1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0):22.
[12]紀康麗.外語學習中元認知策略的培訓[ J ] .外語界,2004(12):13-14.
[13]文秋芳.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的學習方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4):4.
[關鍵詞]小學英語;認讀能力;認知規律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7-0009-01
1、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小學生在剛開始接觸并學習英語的時候,應該是強調聽說,然后再逐步過渡到讀寫,因此在小學低段年級(一二年級)應該開始認讀能力的培養,而且認讀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認讀是要從初級階段就開始培養的,從一年級就可以開始滲透了,用有效的方式去引導學生認讀英語的單詞,在教學過程中應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與游戲來培養學生的單詞認讀能力。認讀就是說學生應該能聽懂這個單詞而且看見這個單詞,或看到一張圖片就能說出這個單詞,所謂認讀單詞就是給出一個單詞,這時候不是圖片,學生也能知道這個單詞的意思,這個要求小學低段年級的學生都是要做到的。如何檢測學生能不能認讀單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比如說發給學生一些單詞卡,讓學生上前找出相對應的圖片。或者要求學生把圖片和單詞連線,就可以反饋出學生是否能準確地認讀這些單詞。
2、研究與實踐過程
2.1 認讀能力首先是一個快速準確的識字能力,那么認讀課文,應該是在認讀字詞的基礎上逐漸過渡到認讀課文,就是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從句到篇。認讀的核心是強調最開始的識字的過程,認讀不僅僅指認讀一個單詞,還有認讀意群,逐步過渡到認讀句子,能夠把句子連起來,然后才過渡到對語篇的理解。有時可以通過朗讀的方式去檢測學生是否認識了這個詞或是理解了這個句子。
2.2 認讀單詞最簡單的是指見到單詞就明白它的意思,認讀單詞更多的是要求學生能懂得意思,還有懂它得發音。記單詞或是背單詞就是要求學生不僅記住單詞的意思,還要記住單詞的讀音,包括單詞的拼寫以及發現單詞的拼寫規律。
2.3 認讀主要是認讀單詞,認讀句子,包括認讀意群。小學生英語認讀能力的培養應該是一個逐步的過程,小學生在認讀過程中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不能一蹴而就。千萬不可急于求成,否則會適得其反。猶如我們學母語一樣,首先應具備一定的聽說能力(習得而成),其次在后來的學習中逐步認讀單詞和句子(學得而成)。小學生學習英語也應該具備一定的聽說能力之后再進行認讀能力的培養。
3、成果主要內容
我比較贊同專家教師的觀點,在小學階段學習應遵循音、義、形的學習規律。尤其在中、低年級階段,不提倡讓學生拼讀單詞。而應將重點放在整體認讀上。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認讀能力的培養要遵循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習性。而非機械的認識或記憶。而是在教學中設計各種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教師可設計一個活動,先出示單詞卡片帶著學生讀,比如:jump, hop, run, walk等等,然后把這些卡片發給學生,接著教師再說一句話,比如:Lucy , Lucy, jump to me.于是拿到jump這張卡片的學生就跳到老師跟前并將卡片遞給老師,老師再帶著學生們分別將這些卡片貼到相應的圖片的旁邊。
英語認讀能力作為小學生英語學習的一項重要技能,在《英語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界定:能看圖識字;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的詞語;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或短文。(一級技能目標);能認讀所學詞語;能根據拼讀規則讀出簡單的單詞;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和指令;能看懂簡單的語言信息;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二級技能目標)。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受到一定的英語熏陶,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習慣,即良好的聽、說、讀、寫的習慣.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而“讀”是增加英語輸入量,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過多讀,把無聲的表達變為有聲語言,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只有讀到了、讀懂了才能綜合運用語言。小學生認讀能力的培養應從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開始,并與聽說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
4、教學實踐成效
4.1 利用實物或者圖畫出示認讀、記憶單詞。教師用很自然的方式把一些單詞介紹給學生,使認讀的學習很自然。單詞像圖畫一樣,只是現實中事物的符號。比如,蘋果(apple)的圖畫是一只蘋果的 象征符號,“apple”的發音和“apple”的拼寫也是如此,所以,如果學生能聽到和看見,且能嘗到,嗅到 和摸到蘋果,他們很快就會說和讀“apple”。
4.2 能在聽、說、唱、做中鞏固記憶單詞。比如通過Let's chant讓學生在說唱中鞏固 pen and pencil等文具詞匯。并通過觸摸或出示文具來進一步感知和學習詞匯。通過say and do活動,如:Touch your nose. 等來學習和鞏固身體部位的詞匯。可以通過唱英語歌曲I can sing a rainbow. 來協助記憶顏色類詞匯。
4.3 能用重要的單詞做游戲記憶。可以把學過的單詞讓學生做成卡片,四人為一小組,互相出示卡片,相互拼讀,并用單詞說一些簡單的句子或對話。
4.4 給所能看到的物品貼上詞匯標簽復習單詞。盡可能多地給身邊的物品打上標簽,可以從所有重要的物品開始,如學習用具、生活用品以及屋子里的每一樣東西。這樣,見得多了(輸入),在頭腦里也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就會有一種說的欲望(輸出)。
4.5 通過做動作加深單詞印象。可以讓學生自已畫一些簡單的圖畫,來表示走、坐、跑、說、看 等動作,然后寫上英語單詞。學生通過這種形象地理解、記憶,就會很自然的把它說出來。
4.6 設計游戲活動。如將一些單詞小卡片裝入一個信封內,讓學生抽出并說出該英語單詞。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進行造句等。如:抽出“football”就可讀出這個單詞并造句“I like football.”。在復習詞匯時,可設計單詞炸彈游戲,用于小組比賽活動。教師指定某個單詞為炸彈,那么學生在讀單詞時必須要跳過這個“炸彈”單詞,否則就會丟分。這個游戲要求學生注意力相當集中,同時又具有挑戰性,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符合兒童學習心理。
4.7 能通過多媒體課件逐步呈現記單詞。比如教師在教刀、叉、盤子、勺子時,就可以將這幾樣物品逐步呈現出來,先讓學生按播放的順序搶記單詞,然后讓學生按順序回憶,學生能自己畫簡筆畫記憶。比如一些水果、動物、文具、服飾等讓學生自己畫簡筆畫,也可以教師點第幾個單詞是什么?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