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賈平凹短篇小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對外國短篇小說的認知時差
說是橫空出世,其實不然。“短經典”從2009年便開始策劃,因為當時黃育海和彭倫看到了外國短篇小說在大陸是一個市場空檔。“短篇小說出得很少,但市場上已經有一些苗頭,某些外國短篇小說銷量很不錯,同時我們發現,還有許多現當代外國短篇小說經典作家的作品沒有在中國出版。”
所謂的“苗頭”,如此前的“卡佛熱”。
90年代初期,大陸陸續出版了《雷蒙德卡弗短篇小說集》(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1992年),《你在圣·弗蘭西斯科做什么?》(花城出版社,1992年)。之后譯林出版社在2009年、2010年前后出版《大教堂》和《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么》,包括臺灣去年也出了《能不能請你安靜點?》,將這一股“卡佛熱”發酵到了極致。
其實,在改革開放后,大陸引介了如艾薩克·辛格的《辛格短篇小說集》(外國文學出版社,1980年)、博爾赫斯的短篇小說、塞林格《九故事》等國外文學大師的短篇小說,對當時那一作者產生過影響。不過此后的三十年時間,外國短篇小說在大陸的出版一直比較零散、稀少,直至“短經典”的出現,始得改觀。
彭倫說,相對于大陸的出版,短篇小說在國外比較受重視。“從市場角度看,短篇小說賺不了多少錢,但是國外出版社的出版結構比較完整,好多出版社不會因為詩歌、短篇小說這類書的市場小而不出版。其實,這也是出版社的一種品牌建設,是出版結構比較健康、成熟的體現。”而大陸的外國短篇小說市場出現空檔的原因則在于,“當代的外國文學,其實是近十年慢慢活躍起來的。過去,大陸出版社一直是對傳統的、古典的,或者經典化的作家比較感興趣,比如卡夫卡、海明威、博爾赫斯、米蘭·昆德拉等經典作家,但還有很多當代作家尚未被認識。”中國出版對外國文學的認識一直存在時差性。諸多在國外紅極一時的優秀作家和作品,若非得諾貝爾文學獎、龔古爾獎、布克獎,怕未必為國人所熟知。“很多出版社可能比較功利,不從作品本身來考慮,而是從作品之外的因素來考慮。”
短經典中有不少作家,如《石泉城》的作者、美國作家理查德德·福特,《走在藍色的田野上》的作者、愛爾蘭女作家克萊爾·吉根,《美國鳥人》的作者洛麗·摩爾,《雨后》作者、愛爾蘭文學大師威廉·特雷弗等,都是首次在大陸出版作品或剛剛為中國讀者所認識。這其中自然有些風險,這也是為什么“短經典”以叢書形式來操作的原因。“單本書容易被埋沒。叢書有規模和品牌效應,辨識度高,很多讀者會收集來看,他看到一本蠻好的,就會去找別的,即使是陌生的作家,也會去翻一翻。從整體的營銷角度,效果會比較好,也可以很快樹立‘短經典’的品牌。”當然,九久讀書人從2004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外國文學作品的出版,這些年所培養、積累的讀者群也成為“短經典”的穩定讀者,所以彭倫一開始便對“短經典”的出版很有把握。
彭倫說,當初策劃“短經典”的另一個意圖是,試圖慢慢影響大陸的寫作者和讀者,擴大他們的視野,對他們的寫作和閱讀有所啟發。
“這些書本身的定位不是暢銷書,而是長銷書,是一種慢慢滲透的過程。比如《熾焰燃燒》,作者是美國南方作家羅恩·拉什,大陸對他比較陌生。但是這本書非常精彩。中國作家讀了它沒有不喜歡的,像阿乙、周嘉寧、張悅然、曹寇、盛可以,他們會發微博,會寫書評,能看到書對作家有這樣的影響,我是比較高興的。”
大陸的原創小說并不少,但上乘之作并不多見。除了賈平凹、莫言、劉醒龍、張煒、蘇童、遲子建等少數幾位作家,年輕作家嶄露頭角的并不多。“因為除了在一些文學刊物發表,大陸缺少出版的平臺”,也缺少一些專業的、有影響力的獎項來推動短篇小說的創作。加之整個社會環境的變化,讀者無法在短篇小說里尋找到所要的需求,而部分作者也甘愿在利益驅動下創作長篇小說。
不過,九久讀書人新近出版的一套“中國短經典”,延續了“短經典”的思路,收攬了名家名作,包括莫言《姑媽的寶刀》、蘇童《白雪豬頭》、遲子建《一匹馬兩個人》、王安憶《姊妹行》,以及畢飛宇、葉兆言等人的作品。
傾向于經營作家,而非單本作品
《愛,始于冬季》、《狂野之夜!》、《美國鳥人》、《走在藍色的田野上》、《動物寓言集》、《星期天》,2011年4月開始,“短經典”第一輯6本相繼出版。后續三輯中包括約翰·厄普代克《父親的眼淚》、胡利奧·科塔薩爾《游戲的終結》、托賓《母與子》……目前已完成三輯18種,以當代小說為主。目前確定的選題超過50種,計劃每年以15~20種左右的速度,在5年內出版100部左右的一流短篇小說。當然,也將成為大陸最大的一套短篇小說叢書。
關鍵詞 女性人物形象 荷花淀派 山地回憶 水生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0115-01
孫犁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影響重大的“荷花淀派”的開山鼻祖。劉紹棠、鐵凝、賈平凹、李貫通等當代著名作家都是他的弟子。在當代文學史上頗有影響的小說《青枝綠葉》《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滿月兒》《洞天》等都受到了孫犁小說《荷花淀》《囑咐》《山地回憶》等的影響。孫犁的作品多篇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中學語文教材選入,影響、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縱觀孫犁小說里的眾多女性,她們面目各異,各具豐姿。但從人的本質方面來看,可以將其女性形象大致歸為三種類型:正面人物、反面人物以及介于其間的中間人物。孫犁小說的這種獨具風格的女性形象,不管是屬于哪種類型,都不乏有成功的范例。
一、正面人物形象剖析
正面人物有:1.短篇小說《荷花淀》以及其續篇《囑咐》里的水生嫂,《山地回憶》中的妞兒,《蘆葦》里的“小姑”,《婚姻》中的如意等等。2.中篇小說《村歌》里的香菊和雙眉,《鐵木前傳》中的九兒。3.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的秋分、春兒、李佩鐘。這些眾多的正面女性,有賢妻良母型的,如水生嫂、李佩鐘、九兒等人。在年代,她們或關心救護戰士,或走出家門參加革命實踐,或掛念遠方征戰的親人,或體貼、理解、支持自己的丈夫或者家人參軍參戰、打擊日軍的侵略,或積極為部隊做好后勤生產,入識字班學知識。這類人物形象塑造得最豐富、最生動,也最成功。
在作者的筆下,處于戰爭年代的正面女性個個都是那樣堅貞美麗、活潑可愛。她們對自己的親人或戰士溫柔多情、細致體貼。對待敵人卻又英勇、頑強。她們不怕艱難,不畏犧牲。主動承擔起生活和戰斗的兩重責任,顯示出解放了的新型女性的本色。短篇小說《荷花淀》及其續篇《囑咐》中的水生嫂尤為典型。她心靈手巧,勤勞能干,通情達理。小說在塑造這一人物形象時,重在內心精神世界的描寫,筆法細膩、委婉含蓄。語言極具個性,有關的動作描寫也很精妙獨到。因此,我們說水生嫂是真正意義上的典型形象。
二、反面人物形象分析
反面人物形象主要有:短篇小說《瓜的故事》里的“饞懶斜”,《懶馬的故事》中的“懶馬”,《走出以后》中的“婆婆”。《鐘》里慧秀的師父――那位老尼姑,《光榮》里的小五,《女保管》中的陳春玉;中篇小說《村歌》里的縣婦救會王同志、小黃犁,《鐵木前傳》里的黎大傻的老婆;長篇小說《風云初記》里的俗兒和田大瞎子的婆娘。這些人物都是作者塑造的反面人物,雖然她們統統都屬壞人,但其性格特點各有千秋,給人毫無雷同之感。她們當中,有的好吃懶做,如“饞懶斜”“懶馬”,有的自私落后,如小五兒和小黃犁,有的道德敗壞,如老尼姑、俗兒等等。讀后也都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
這些反面人物塑造得也較成功,像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的俗兒,她,道德墮落。在抗日工作的開始,她沽名釣譽,混進了婦女工作隊,待到露出她的“廬山真面目”時,她就直接與漢奸串通一氣,對春兒進行造謠誹謗,想法設法破壞村里的抗日工作。作家把她塑造得很逼真,讓人覺得真實可信。
三、中間人物形象分析
競技體育是體育的一部分,其實也是人類生存狀態的映射,只不過它是以一種游戲方式呈現罷了。這樣來看獲得8金的美國游泳運動員菲爾普斯,雖然其實力超群,完美無缺,但更像是一個超人,機器人,這樣的人僅供觀賞,因為他太“不近人情”!這當然不是否定強者,和強者比賽,會讓你更強,跟隨菲爾普斯的銀牌獲得者不也一樣打破了世界紀錄嗎?
給我留下更深印象的恰恰不是那些金牌獲得者,而是像埃蒙斯、劉翔這些與金牌無緣的人。心態不夠平和的埃蒙斯,最后因為一個4.4環與金牌擦肩而過,而萬眾期待的中華驕子劉翔在發令槍響起之前突然宣布退賽。他們讓人扼腕嘆息,但人們卻因為這樣的“真實”而欽佩他們,久久記住他們,因為這就是生活。職場中的女性當然要力爭第一,但學會說“不”也同樣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說“不”與畏難情緒不是一個概念。正如我們這次專訪的李秀娟教授所說“看清自己,是每個人的終極命題。面對自己的優點要誠實,對自己的缺點、弱點也一樣。”學會say no!并不可怕,很多時候如果勉為其難會帶來更大的風險。懂得審時度勢,適度退卻,以積蓄更大能量卷土重來,難道不是一種更大的智慧嗎?
競技體育還充斥著許多不可預知性。一場足球比賽,很多時候,取勝的往往不是那支強隊。強隊一方全場攻勢如潮,射門無數,卻被弱旅一個防手反擊,打進致勝一球而丟掉比賽,前功盡棄。于是,有人寬慰解釋說,因為足球是圓的。工作、生活或說情感不也是這樣嗎7你自以為優勢巨大,贏面明擺著,可是,結果并不一定如你所愿。成功,取決于你的努力,但還取決于其他因素,團隊、天時、地利,或者還有運氣。所以,我們要學會接受失敗,坦然地接受。
一次奧運產生許多金牌,但留給我們更深刻、更雋永的回憶和啟示卻不僅僅是金牌。
攝影師 韋來
1998年開始接觸時尚雜志并對攝影產生興趣。2002年到2004年期間在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系統地學習攝影,現在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時尚攝影師,曾為《時尚》、《ELLE》、《vogue》、《瑞麗》等雜志拍攝明星專訪和時裝大片。
設計師 Joel
香港著名時裝設計師Joel Chart。具備多年時裝設計殛形象顧問經驗。1996年創立品牌PURSUE,并開設第一家專賣店,同時,參與、擔任多項電視、電影及唱片的形象造型和指導工作。多年來。Joel擁有眾多的明星fans,此次封面模特吳佩慈的服裝也是他的設計。
美國海明威以后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家,非雷蒙德,卡佛莫屬。譯林出版社目前透露,卡佛的小說集《大教堂》已由譯林出版社引進出版。該社今年還將陸續出版卡佛的《請你安靜些好嗎》等四部代表作品。
卡佛作品致力于描摹美國平民的生活,表現小人物日常生活的變質,表現普通人被生活打磨得遍體鱗傷后的孤獨與沉默。失敗不是故事的開始,也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是他們故事的全部。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卜昌偉
巴金文學院與八位作家簽約
近日,巴金文學院第12屆“諾迪康”杯文學獎頒獎大會暨2009年度簽約作家簽約儀式在成都舉行。麥家的長篇小說集《風聲》、駱平的長篇小說《藍橋》、鄒瑾的散文集《走出心墻》獲獎。袁遠、李牧雨、李蘭、劉小川、索朗仁稱、郭嚴隸、鐘正林、羊子等八位作家與巴金文學院簽訂目標責任書,成為本年度簽約作家。
來源:巴苑
鐵凝會見大江健三郎
1月16日,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在京會見并宴請了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奠言、陳眾議、劉憲平、李錦琦、許金龍等參加了會見。
鐵凝等與大江健三郎就文學創作、寫作與批評的關系以及文化交流等話題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莫言和大江健三郎都表示,作為亞洲的優秀作家之一,如果到處旅游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就出不了好作品,也會名不符實。作家還是應該推掉更多的社會活動回到家里好好進行創作,才不會愧對自己、愧對喜歡自己的讀者。
來源:中國作家網 作者:劉瑚
“芙蓉王”湖南作家網2008年度頒獎慶典在長沙舉行
2009年1月8日,備受關注的“芙蓉王”湖南作家網2008年度十項大獎在文學院賓館閱江樓揭曉。有文學湘軍少將之稱的馬笑泉和80后代表女作家米米七月等十人分獲殊榮,湖南省委宣傳部、省文聯、省作協領導羅成琰、唐浩明、龔政文、江學恭及中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歐陽友權等領導出席慶典并為獲獎者頒獎,活動吸引了湖南省內外近百名網友參加,并受到首肯和高度贊揚。
來源:湖南作家網 作者:黃中泉
浙江散文家三門論劍
近日。浙江作家二十余人,在三門就散文創作的諸多話題,進行溝通和交流。
這個名為“浙江散文家三門論劍”的平臺,以提問式的對話,取代通常的講座形式,提問者點題小大由之,被提問者的回答。須以新鮮觀點切入,不可長篇大論,但要言之成理。
簡約平易的探討,涉及的是散文創作中的文化背景、生活積累、社會影響和終極關懷,以及方法論、歷史觀等重要層面,其間除了散文外,還兼及小說詩歌等藝術門類,談者盡興,聽者通透。
“浙江散文家三門論劍”由省作協散文創委會主辦。臺州市作協小說創委會和三門縣作家協會協辦。
來源:浙江作家網
山東首屆泰山文藝獎(文學創作獎)頒獎
2008年12月31日,山東省作協首屆泰山文藝獎(文學創作獎)頒獎大會暨首批簽約制作家簽約儀式在濟南隆重舉行。包括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文學評論(理論)8個門類的25件作品獲獎。另外,包括9名小說作家,2名詩歌、散文作家在內的11名作家成為省作協首批簽約制作家。
來源:山東作家網
“星小說”今年投入200萬元搶灘新生代青春文學
天下智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賢偉最近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表示,他們計劃3年內投人200萬元作為“星小說”青年作家的創作基金。在由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主辦,北京天下智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紅袖添香共同承辦,多家單位協辦的首屆青春文學大賽頒獎典禮上,蔡賢偉說,2009年他們立志在大賽成功舉辦的基礎之上。打造全新的“星小說”,不僅讓大賽中誕生的文學之星得到持續的寫作支持,已有成就的優秀青年文學作家也將來到“星小說”,領航2009青年文學。
來源:中華讀書報作者:舒晉瑜
韓寒《他的國》上市
近日,韓寒新書《他的國》將在京城各大書店上架,韓寒稱本書是他最好的一部長篇,首印15萬冊,而本書的版稅繼續高達15%,依然是其出版商至今付出的最高版稅。
《他的國》還沒上市前,盛大文學的一場PK賽就已經為其預熱,而幾天前韓寒也在博客上貼出了書封和圖書預計的上市日期。他把本書稱為自己“最好的一部長篇,我尤其喜歡它的結局”。當被問及這本15萬字的韓寒第十部長篇小說好在哪里時,韓寒告訴記者寫完后自己感覺很好,但這只是個人的判斷、很難描述。
來源:上海作家網
“11歲”新概念復賽90后粉墨登場成主流
1月19日下午,“99杯”第11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復賽正式拉開序幕。回首第一屆新概念,讓特立獨行的80后粉墨登場,11年后,這個舞臺已正式交接到“90后”手中。據悉,此次共有5萬人參賽,其中210人進入復賽,“90后”占總復賽人數的九成以上。與前幾年比賽不同的是,復賽只有一題,即“你不可能在乎的聲音”,“新概念”策劃人趙長天解釋:“題目由各大學提供,評委經過4輪投票決定,只有這個得票最多。”
來源:上海作家網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啟動
近日,由南方都市報和南都周刊聯合主辦的第七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啟動。此次評獎新成立的提名委員會表示,將更多地關注傳統文學雜志期刊之外的新生的文學力量,比如網絡文學。
據悉,本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成立了提名委員會代替往屆的推薦評委,成員主要由全國著名大學中文系的青年學者構成。在獎項設置上依然為年度杰出作家、年度小說家、年度詩人、年度散文家、年度文學評論家、年度最具潛力新人六個獎項。
【關鍵詞】《夢莊紀事》;對歷史的述說;敘事歌行;
賈大山1972年發表處女作《金色的種子》,自此開始正式的文學創作。1978年賈大山因小說《取經》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與他一同獲獎的還有王蒙、劉心武、賈平凹等作家,均領一時。1983年以后的四年,賈大山受著文學的發展和矛盾的現實的雙重困擾創作處于低潮。1987年以《夢莊紀事》為總題的系列小說的問世打破了作家的沉默。《夢莊紀事》是作者于1987-1990年間回憶自己曾經在正定西慈亭村插隊生活的二十三篇獨立又有關聯的小說,是賈大山藝術成就較高的作品。
一、對歷史的冷靜述說
(一)政治對人性的撕扯與異化。六七十年代整個中國沉浸在政治狂歡的激情之中,夢莊不可避免地卷入時代的漩渦。政治浪潮被作者淡化作了小說的背景,但政治與人性的矛盾狀態中所體現的心理積淀在《夢莊紀事》中被不動聲色地呈現出來,夢莊人充滿悖論的生活狀態和人性被外力撕裂的悲劇命運也安靜客觀地得以顯示。《花生》一面寫隊長對小女兒的無限親情:時常把女兒架在脖子上的其樂融融;一面寫他的殘酷無情:隊長猛擊一掌,正在偷吃花生的女兒氣噎而亡。作者把隊長人性的一面和殘酷的一面不加言說地拼貼在一起,靜觀事件的發展。當一個早逝的、不許“轉生”的生命埋葬在村北的沙崗上之后,隊長就像瘋了一樣,不定什么時候就發出撕心裂肺的狂吼。這吼聲是隊長為了“個人的名聲”而有違于本性的痛苦、無處言說的悔恨,這份精神創傷也只能永久地埋葬在心靈深處。小說沒有提供任何嘈雜的外界聲響,但在似乎習以為常的生活背后,讀者卻能隱隱感覺到氣氛的悲涼和不安。
(二)對于異質的群體排斥。不可否認,《花生》、《老路》、《亡友印象》主要還是從外環境對個體內環境的“逼迫”著眼的,其批判性的指向也拘囿于“外在”和“個體”方面,而對民族性格深層內醒的無情解剖,作者還未能深入展開。《俊姑娘》、《丑大嫂》的發表,標示著作者的思考由外向內、由個體向群體躍動的新視角。在夢莊,封閉的小農經濟孕育出的集體無意識與封建觀念聯營阻遏乃至同化了現代文明因素,壓抑了人的個性和愛美的健旺生命力。
(三)夾縫中的善良與美好。《夢莊紀事》是回憶之作,賈大山用回憶把未經現代文化侵蝕的樸訥、靜美的鄉村生活、質樸人生作為人生歸宿,贊頌純樸、健康的人性美、人情美,重溫純樸的鄉風和人與人之間遠離明爭暗斗、政治漩渦的和諧關系。當身處復雜的現代社會,他們的品質以及他們如何在操勞忙碌中、在逆境中尋找和創造美和詩意的生存狀態都成為了賈大山筆下追憶的對象。賈大山尤其偏愛“夢莊”的女性,熱情爽朗的干姐、聰明美麗的小涓、活潑可愛的小歡、心地高潔的杜小香,這些農村女性都給人一種質樸、自然、健康、清新的美,那是鄉村孕育出的獨特的美,她們也寄托了作者欲在市場經濟環境中重新為農民尋找價值坐標系的良苦用心。
(四)文明與愚昧的交匯與碰撞。在對鄉村傳統美德、人性美、人情美的書寫時作者沒有忘記夢莊人對文明、對外面的世界追求、思考的權力,因此夢莊也時常上演著文明與愚昧碰撞時的悲喜劇。這類小說寫得輕松愉快的是《干姐》:于淑蘭對“我”這個會拉二胡的城里人照顧備至,拚命維系著“我”的文明和高雅,以至于當“我”興高采烈地告訴她那幾個“不”字的含義時她卻對我反目而視,這一切僅僅因為“我”的舉動敗壞了自己的完美形象。不可否認,在這個故事中干姐對“我”的關懷和體貼更大程度上是出于對文明的膜拜。《離婚》中的喬姐沖破“吃得穿得不嘎咕,離什么婚呀”這種世俗觀念的包圍,寧愿犧牲自己的婚姻,也要奮起維護女人的尊嚴和價值、追求文明和自由,透出讓人感嘆的堅定和執著。(《離婚》)
二、簡潔的敘事歌行
(一)鄉村記憶的恰切表達。回憶,是文學創作尤其是小說創作中的一個重要方式。《夢莊紀事》文體的最顯著特征就是它幾乎全部是由回憶構成的。魯迅的小說、散文回憶成分也很重,他曾說整個《朝花夕拾》“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朝花夕拾序》),“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時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卻,這全不能忘卻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吶喊?自序》)《夢莊紀事》既是“朝花夕拾”,以中年之身回望青年時代的往事,很自然地就雜有了兩種生命情調:秋色的成熟與超脫,世事洞明、心胸豁達;同時又融入了作者一段刻骨銘心的人生體驗,不乏青春的壯懷激情、顫栗躁動,是從歷史的凝神關照和生命的澄懷體味中,索解人生和自我的真味與究竟。著名美學家宗白華說,“人到中年才能深切體會到人生的意義、責任和問題,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樂之感得以深沉”[2]。作者是事件的親歷者,又是事件的回望者,回憶使作者能夠在人到中年后以平靜的心態,自如地把握過去的人物和事件,在小說的內蘊上得以更為深刻,不動聲色的敘述背后呈示出作者灼人的藝術風采。
(二)洗練質樸的語言特質。小說語言極富冀中平原的地方特色,洗練質樸、簡潔淺白,有著豐沛的詩意和優美的節律,頗具彈性和風味。賈大山的小說短小精悍,用字、遣詞、造句呈現出淺白的美學特征。將民間口語和地方風土人情雜糅為一體,自自然然然地道來,娓娓動聽地談去,像是村民茶余飯后的閑聊,自由輕松、詼諧幽默。生活中瑣碎的片段在簡單的文字中孕育出來。簡筆勾勒,幾個字的短句在賈大山的小說中俯拾皆是,省卻了不少眼力和心力,然而在簡短的字字句句中,卻并沒有省約人物內心的律動、削減人物形象的豐滿、壓縮故事的內蘊。賈大山的語言簡練而不簡單,有情致有分寸,常常于“靜悄悄”之中擴大語言的內蘊和活力,以文字組織來撲捉情調并表現情緒的流動。
三、時代大潮中的別樣浪花
《夢莊紀事》強調創作風格的素樸之美,堅持語言的洗煉之美,用細膩的視角捕捉生活的細微末節,用淺白的筆墨勾勒農民百姓生命中的無奈與無辜,用清新的筆調表現他們生命中的美麗與堅韌。可以說《夢莊紀事》是賈大山創作個性和藝術風格成熟的標志。也正因此,他的作品實際又超越了時代、超越了一方水土,具有獨特的價值。
賈大山作品的終極指向是對人性的關懷,對歷史的冷靜反思。站在嶄新復雜的社會現實中回望“夢莊”的美好與不幸是賈大山寫《夢莊紀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夢莊紀事》政治背景被寫得云淡風輕,文字表面是平靜的,但作者內心對那個時代泯滅了人性,摧毀美的事物,將為數不少的人逼入孤立無援的精神絕境充滿譴責意味。賈大山并不明言政治給人們帶來了什么,而是細致地觀察生活,通過對普通生活中某一角落的描寫,讓讀者自己領悟。同時他用溫情的筆觸寫小事,描摹在“夢莊”遇到的普通百姓。他們的生活沒有大起大落,他們的心靈也決不大善大惡,作者抽出一二展示他們生命中的喜怒哀樂,突顯他們生命中的無奈與無辜,表現他們生命中的美麗與堅韌,帶給讀者美的體驗和溫暖,讓讀者能從庸常的生活中探出頭來,從這些瑣碎的事上感受到活著并非只有艱辛和痛苦,生活與美相伴。懷舊與傷感交織而成的情結使《夢莊紀事》容納了一個世界,人們能在這里自由地思考。
參考文獻:
[1]徐光耀.冷下心來說大山[J].石家莊:長城,1997(3):107.
[2]宗白華.藝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賈大山.賈大山小說集(我的簡歷)[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