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珍惜擁有議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人,往往如此,得到的東西不懂珍惜,一旦失去才知其珍貴。于是,漫漫人生,有多少人這樣唱嘆:覆水難收,后悔莫及。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珍惜的議論文高一范文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珍惜的議論文高一范文1時間在悄無聲息的流走。朱自清爺爺說過“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但時間去了永遠也回不來了。每一秒都在飛速流走,走在青草上,飛在空氣中……時間一去不復返,看著真有一些心痛。想起吃飯時候,時間從我的飯碗中過去溜走;洗臉的時候,時間從流水中飛去;休息睡覺時候,它便大步大步的從你身上跨過,從你腳邊飛去。
時間是消無聲息的,人世間沒有人不走過風風雨雨,大大小小的困難的事。但在途中要和困難作斗爭和時間賽跑。用最短的時間把一件事做好,這樣不是又節省了時間又高興又興奮,多么好!而在困難中為了更好更快的做好它一定要認真思考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它。
記得每一次上學的時間,我總和時間賽跑,5秒鐘到達一個地方,5秒鐘到達一個地方……用最快速度花最少的時間。浪費時間就是浪費自己的生命,一天只有24小時,等你再和月亮告別的時候,等你和陽光再見面的時候,這又算溜走了一日。但時間卻是一個很古怪的東西。也許你珍惜它,卻不能留住它;也許你合理安排它,但它依然飛之而去。
記得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是海綿里的水,只要用力擠,總還是有的。”是啊!只要愿意把時間擠出來,時間是有的,但不是人人都能這樣。有的人貪玩好耍,事做完了就無所事事,一點也不珍惜時間。但珍惜時間的人即使事多,他也能擠出時間,這也許就是魯迅先生告訴我們的道理吧!
時間流去是悄無聲息的,在4000多日子里,我有什么值得回憶的呢!在這么多日子里我除了匆匆學習以外,還有什么呢?只有匆匆罷了,只有學習罷了!時間是一天天減少,人的肉體生命是短暫的,讓這平凡的肉體放射出無限的光芒,這既不簡單,也不艱難。這就看你如何安排時間:是白白浪費,還是惜時如金。這一切就在你一念之間,而就是這一念之間將決定你的命運。珍惜時間就是珍惜你的生命,珍惜時間就等于決定了你的命運。珍惜時間,奮發圖強,你將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珍惜的議論文高一范文2在《中華傳統美德格言》一書中,告訴了我許多人生道路上的道理,教會了我怎樣做人。特別是書中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格言,它出自于《增廣賢文》。意思是:一寸光陰就像一寸金子那樣寶貴,而一寸金子卻無法買回一寸光陰。告訴我們時光飛逝,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回一分鐘,在生活中要惜時如金。北宋人司馬光就是一個惜時如金的人。他從小用功讀書,擔任官職以后,決定在他有生之年編寫一部完整的通史。為了搶時間,避免睡過頭,司馬光設計了一種圓木枕頭,睡覺時一翻身,枕頭就會滾走,將自己弄醒,繼續工作。司馬光把這種枕頭叫做警枕。從司馬光的所作所為中,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有成就,都必須勤勉努力,不要虛度光陰。
那么,在短暫的人生旅途當中,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要像司馬光那樣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才行呢?不是的,我覺得珍惜時間,并不一定要從轟轟烈烈的大事中才能表現出來,從身邊的平凡小事中也能表現出來。一分鐘,它并不是短暫的,時光老人賜給了你一分鐘,就是讓你好好地去利用這寶貴的一分鐘。也許有人會說:一分鐘能干什么?一分鐘,能默寫10?15個英語單詞;一分鐘,能擺整齊20張桌子;一分鐘,能讀三首古詩……由此看出,一分鐘是多么寶貴呀!在考場上,如果你不好好地利用每一分鐘來檢查試卷,考試成績就可能不理想;在課堂上,如果你不好好地利用每一分鐘來學習知識,你所汲取的知識就會比別人少;在家里,如果你不好好地利用每一分鐘來學習干家務,你就會養成一種依賴性,不會自理……因此,我們要從小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這本書,它教我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精神;它教我奮不顧身、舍生取義的英雄氣概;它教我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道理,它更教我光陰似箭、歲月如流,要珍惜青春年華,奮發有為……朋友,珍惜時間,多讀書吧!未來的世界是科學的世界,讓我們用智慧和雙手去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前輪,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吧!
珍惜的議論文高一范文3大海廣闊無垠,因為他珍惜每一條小溪;樹葉發榮滋長,因為他珍惜每一縷陽光;群山連綿巍峨,因為他珍惜每一塊礫石。
珍惜會使生命精彩,正如海潮的大海,茂盛的綠葉和高聳之云端的高山。
知足者常樂。“足”中正浸透著對已有一切的珍惜。只有在珍惜中,生命的樂趣才會得到淋漓盡致的詮釋。只有在珍惜中生活才會溢滿充實。只有在珍惜中心靈才能體會出身邊的美麗。又何必讓欲望迷住你的眼睛。
有一個農夫臨死前,他請來一位哲人并問他:“我一身勞生草草,身心兩疲,即還是一無所獲,一貧如洗,我這一生是不是徒徒虛度?”哲人只是微笑著說:“如果我用萬貫家財和你交換你的兒女妻子,你愿意嗎?”農夫很微弱但毅然堅決的說:“我不會同意的。”哲人還是微笑著回答道:“那你又何須苦惱呢?你擁有的是親人的愛,他們是你最值得珍惜的東西。”農夫釋然的笑了,望著在一旁低泣的家人,微笑地閉上眼睛。
農人最終懂得了珍惜的道理,所以他是在快樂中死去的。也許人生就是如此,得到的并非意味著真正的幸福,珍惜你所擁有的才是真正的快樂。
也許正在此時,還有人在感嘆上天的不公,報怨事與愿違。何不放下對不可及事物的執著,而去珍惜已擁有的珍寶呢?珍惜親情,親人的關愛,那是世間最閃耀的珍寶;珍惜友情,朋友的友誼,猶如一泉甘露,是心靈里的一眼清泉,一池清涼;珍惜快樂,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快樂是生活的音符,是寒冬的一縷暖陽,是輕輕掠過心湖的一陣清風;珍惜時間,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珍惜時間就是延長了生命,何不珍惜時間完成更遠大的夢想?
每個人都有如此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又何須在欲望的歧途中苦苦求得恩寵。懂得珍惜的人才能得到,貪婪的索取只會帶來永無止盡的欲望。
讓珍惜進入靈魂,讓它伴隨著你一道走上人生的旅途。在珍惜的陪伴下享受生命,享受生活。
珍惜的議論文高一范文4“時間是構成一個人生活的材料”。每一個人的生命的有限的,屬于一個人的時間也是有限的。
“時間是一個常數,但對于勤奮著來說,是個變數,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這是雷巴柯夫的一句格言,它道出了一個真理……
古往今來,有不少人惋惜時間的易逝,于是長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的確,時間的流逝真讓人難以估測,無法形容。但如何在我們的有生之年獲取更多的知識,作出更多的貢獻呢?這就要我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時間,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更多的價值。
古詩有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就是要告誡人們:人生有限,必須惜時如金,切莫把寶貴的光陰虛擲,而要趁青春之時多學一些。
一個人珍惜時間,就是愛護自己的生命。縱覽古今中外,一切有名望、有成就的人,總是比一般人更珍惜時間。所謂“勤奮”,在一定意義上說是“時不空過”。利用每一分鐘來學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工作。毫無疑問,這正是每一位對社會有卓越貢獻者的共同品質。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有句格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他為我們留下了五百多萬字的精神財富,正是由于他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的緣故。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馬克思臨死前還爭分奪秒地寫作這些事例都生動地說明:一個人要想在有生之年做點貢獻,就必須要珍惜時間。
可是,在我們中間總還有少數人不能吸取前人不珍惜時間的教訓庸庸碌碌,無所作為;他們把今天所要干的事情推到明天,蹉跎歲月,一點也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為碌碌無為而羞恥。他們或誘惑他人,到處“流浪”,浪費別人的時間,更沒想到“耽誤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的道理。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難買寸光陰”,時間對于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它不因你是勤奮者而多給,也不因你是懶惰者而少給,但在這有限的時間內不同思想的人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一日之計在于晨,一身生之計在于青”。我們正處于青年時期,而青年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迷失一個人富有活力與創造性的時期。只要我們有志氣,艱苦奮斗,珍惜時間,就一定能做到。讓我們記住富蘭克林的一句話吧:你熱愛生活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一個人生命的材料。
珍惜的議論文高一范文5我們常常抱怨,為什么我比某某笨?為什么某某總是下的功夫最少,卻考得?為什么某某上學專車接送,咱只能步行我?為什么某某父親是大官,我的父親卻是個農民?為什么……
也許,現在我們應該換個角度來想想。
上帝是公平的,陽光雨露,鳥語花香,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公平地給予,不同的,只是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罷了。腦子笨?沒關系,俗話說“笨人有笨福”嘛;試考砸了?別氣餒,繼續努力,要知道,沒有人會永遠勝利,也沒有人會永遠失敗;家庭條件差?那正好,有利于培養勤儉節約的的意識;父親是農民?作為農民,把你拉扯大,供你吃穿,那豈不是更偉大?
人必須體驗失去的痛苦,才會珍惜擁有的幸福。我們感覺不到幸福,往往是因為我們就處在幸福之中,就像賈島的《尋隱者不遇》中說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當你每夜挑燈苦學時,面對那如山的作業心中暗罵老師時,你要想那些因為經濟條件差而被迫輟學的同齡人們,有多么希望能坐到教室里,聽一聽那讓你覺得乏味無聊的課程;當你對父母的說教無比厭煩時,你要想你的身邊還有一些沒有父母的人,對于這些人來說,即使是父母的嘮叨,聽著也是幸福的;當你向父母抱怨買來的鞋為什么不是“特步”牌的時候,你要想,這個世界上還有沒有腳的人……
我們其實已經擁有了很多。每天早上醒來,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受著生命蓬勃的氣息,就是一種幸福;和朋友坐在一起八卦聊天,開懷大笑,就是一種幸福;回到家,發現父母為你準備了香噴噴的飯菜,等你進門對你說一句“你回來了”,也是一種幸福……
我們已經擁有了這么多,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偶爾收斂一下自己的脾氣,因為那一時的沖動也許會讓你做下后悔一輩子的事;要孝順父母,不只是隨便說說,即使多打兩個電話也是好的;每天開心一點,不要斤斤計較,放寬心,過去的事沒必要一直放在心上;真心對待親友,不要為了一些身外之物而丟棄了最重要的東西;不要輕易放棄生命,活著,真的很好……
清涼而又清澈的水,從古至今,多少書卷上畫有江河奔騰,多少詩人把它描繪得絢麗多彩。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水的議論文高二五篇,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下面就和小編共同閱讀吧!
水的議論文高二1沿著江水一路走去。幻想著水是紅顏。靜靜的流水跳出時間的格式,為人抹平心中的傷痕。重復的流水不會厭煩,會聽你默默地傾訴。
每當心情煩躁,心懷憂愁,可以久立在這兒。站在蒼桑的石礁上,望著清細的江水,心中不會澎湃,而是更是寧靜。因為奔騰的江水帶去了憂愁和煩惱。
如果說望水是消愁的辦法,那么遠觀南江景觀橋,就是一個消愁并尋找精神力量的佳地。
最愛景觀橋,應該只是因為它是我常路過的地方。只要路過,時不時地便會停下來,看看流逝的水,聽聽吹過的風。每當于此,心情不久就會晴朗。
從遠至近,景觀橋的影象變幻多姿:正看,像一艘船昂揚向上,開往天際。那白色的頂蓬像撐起的白帆,挺直身軀;側看,像一個正在咆哮的龍頭,以堅定的聲音向世界宣誓:我準備好了,總有一天我要沖破蒼穹;斜看,像一只已破繭而出的蝴蝶,抖動著張開的翅膀,想展翅起飛,永不停息……
這一切一切的比喻,不都預示著我們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精神,將在未來的明天發揚光大,昂首走向世界。而如今,人們辛勤換來了一個接一個的喜訊,試問:當你看到此情此景時,能不為之動容,為之熱血沸騰,而重新投入到充滿希望的生活中去!
走近橋上。突然發現那頂蓬糾錯在一起,互相連接的柱子好象一根根緊密結合的網絡哦!
如果說那橋面代表勝利與喜悅的話,那頂蓬就是用人們團結友愛的力量織成的網,堅強而難以摧毀。
橋上。純樸的人們微笑著戰力。長長的釣線伸進江水的懷抱,等待著小魚兒們的動靜。暖暖的冬陽灑在人們黑黝黝的皮膚上,露出健康的本色。
橋上,總有我固定的位子。愛靠著欄桿,倚著橋柱,享受每股春風,每股泉水。
一陣晚風吹過,眼前已有另一番景色,但終不變的還是那水,那橋,還有那純樸的人……
水的議論文高二2清澈的水:你好!
是你把我們人類的家園打扮的分外美麗,給地球帶來了勃勃生機。是你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人類的文明。你是生命的源泉,你是經濟的命脈!
你總愛穿一件淡藍色的衣服,象征著干凈與清澈。
以前我在城市間看到你,那時的你是多么的清澈透明,那么的干凈、明亮。有時還有幾只鴿子飛累了,就在你的身旁停下來,低頭喝著水。喝完了,抖動翅膀,又飛向藍藍的天空中。
隨著社會的進步,有許多的冶煉廠、化肥廠等等在城市中撥地而起,伴隨著工廠的運行,有許多工廠的廢水,沒有地方排放,只有排在江、河、湖、海里了,那源源不斷的污水和臭水注入你的身體中,使你的身體越來越壞,漸漸的變的百病纏身。
現在我在城市間看到你,你的衣服變成了綠色甚至黑色,象征著污染,人類破壞自然,你已經變成污濁不堪的樣子了,有時從河、湖飄上來的幾條死魚,真是慘不忍睹。
我們人類真是太自私了,再沒有同情心了。竟然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眼前的利益,就不惜污染和傷害你,不顧后果,不顧海洋、湖、河中動物的安危。
我們人類還把你當做是可再生資源,永遠也用不完,就無節制地消費水資源,比如有的人洗水果時,就用水沖水果,而不是把水果接在一個盆里去洗,讓水在那里嘩嘩的流。浪費了多少水,這樣的例子每天都在發生。
如今的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如甘肅的一些地區和一些較大城市,人們的飲用水都得去超市買礦泉水,有的地方井水也不能喝,深層地下水已經被污染了,不能飲用,形勢十分嚴峻。
我呼吁:我們應該節約用水,珍惜每一滴水,讓水循環利用起來。如果每天的洗菜水可以洗碗,淘米水可以洗鍋,洗臉用的水可以沖廁所,這樣,水就不會浪費了。
這使我想到一個廣告語:我們要珍惜水資源,珍惜每一滴水,如果不珍惜水,我們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們自己的眼淚。的確,如果我們就這樣浪費下去,這個廣告語當變成事實。
我希望人類清醒吧,不要污染你,讓你回到原來的干凈與清澈,重新穿上那一件淡藍色的衣服。
水的議論文高二3古語說,流水不腐。水一旦不能流動,就會成為死水。水色漸漸變得渾濁,水面上泛起了白沫或是漂浮著雜物,水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與光澤。
化學里學到,水是液態,沒有固定的形態。它或為井,或為灣,或為湖,或為溪,或為河,或為海。水適應著不同的環境而成為不同的形態。
海固然可以吞吐日月,湖亦可把天空與白云攬入懷中,而一滴水同樣可以反射太陽的光輝。
生活就是我們的生存環境,讓我們像水一樣吧,去適應生活。即使我們是一滴水,也用不著妄自菲薄。我們同樣能反映出生活的五彩繽紛。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先也。這是老子的一句話,此語道出了水的柔弱秀美與堅韌頑強。
每次到海邊玩耍,看著手中的圓滑光潔的鵝卵石,看著被沖刷成姿態萬千的礁石,我總有種莫名的感嘆:這就是水啊。
水與石哪一個更堅硬?柔與剛哪一個更永恒?
女人是水做的。如水一樣柔弱秀美,如水一樣堅韌頑強。
當苦難讓男人長吁短嘆,當不幸讓男人仰天長號,當命運讓男人卑躬屈膝,女人用自己柔弱的手,拉起自己的男人,扯上自己的孩子,一步一步艱難的向前走著。
有時我想,女人便如那被禁錮的水。當堤岸牢不可破時,你看到的是波平如鏡,水光漣滟,天光云影;可一旦堤岸塌毀,水無盡的潛力瞬間被釋放出來,一瀉千里。
水是無色無味的。而我們喝的水卻是有味的:泉水是甜的,海水是咸的,除非是蒸餾水。為什么水會有味道呢?答案很簡單。水中含有“雜質”。
看來某些雜質并非不好,這正像山泉,因其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元素而備受人們青睞。
有雜質并不可怕,最要緊的是它是有益的,并且能化有形為無形,將自己融入水中。
這便如同生活。至純至美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即使是有,那肯定也是乏味而單調的,就好像“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是一樣的。含有“雜質”的生活是有味道的;雖然有時會咸了些,而不是你所期望的甜,但只要稍加沉淀,濾去鹽分,生活依然是那樣鮮美。
水的議論文高二4仁者好山,智者樂水,我雖不智,但與水有著不解之緣,也愛品流水之韻。
從小我便喜歡用清涼的水來沖洗腳丫,覺得一陣清涼傳遍全身,癢癢的。長大后父母便常帶我去有海的城市玩,喜歡把腳放在近海的沙灘上,任憑那海水溫情地舔著我的腳,給我撓癢癢。
我雖說不上踏遍名山大川,但也走過不少地方,我發現:那些雅致靈秀之處也少不了小橋流水;回腸蕩氣之處少不了滾滾江水;飄逸灑脫之處少不了瑩瑩瀑水,這幽幽清水給了大自然自然之美,正如綻放的花朵一樣美麗動人。
我去過神話一般的九寨溝,不僅驚嘆于它那“雖由天開,宛自人造”的神妙景觀了!九寨溝的湖泊太多叫“海”,它們呈現各自不同的顏色,深得發綠的藍,幽幽地在遠處靜著,仿佛沉思一番,寧謐中透出誘人的神秘。那神話般的九寨溝美到極致的是五花海,那如斑斑琥珀的五花海靜靜地躺在綠色的環抱之中,就像是鑲嵌天然翡翠上的一塊藍色寶石。動到極致的卻是珍珠灘,珍珠灘布滿了坑洞,沿坡而下的激游在坑洞中撞擊,濺起無數水花,在陽光照射下,點點水珠落下來像珍珠似的,“珍珠灘”之名由此而來。珍珠灘里一眼珍珠泉,旁邊有雄偉壯觀的黃龍瀑布,那瀑布從上而沖下來,石壁上有五光十色的凹凸不平的巖石,飛濺的水珠在山石之間輕快地躍著,密密地打在水面,奏著雄壯而多彩的樂章。
我還去過云南第二大海——洱海,洱海湖水清亮,就像美女晨妝時開啟的明鏡,因此洱海又被譽為“玉洱”。從空中往下看,洱海沒臺風沒有龍卷風,偶爾點小風小浪,但洱海依然很溫柔,宛如新月,靜靜依臥在蒼山和大理壩子之間。高低不平的波浪,有秩序地往前走,樹兒的倒影在水面“浮著”,水小禽停歇著,再加上萬縷陽光投射下來,形成美麗的山水畫,怎么不讓人留戀呢?
世界最美的東西莫過水,時而無瑕溫暖,時而雄渾壯闊,時而靈動可人……,徜徉其中,身心愉悅,感解之深,它讓人真正領略了自然之美的催人欲醉的魅力,自然永遠是偉大的工藝品。
這便是迷人的水之韻!
水的議論文高二5水似乎是無處不達的,它歡快地流淌著,時而感受瀑布的急流,時而又擁有小溪的寧靜。在水的心中沒有岸的概念。
童年是妙不可言的,它飛快地流逝著。在其中能享受到糖果沁人心脾的香甜;在其中可以無憂無慮地瘋玩。在童年尚沒有“學習時間”。
終有一天,水不再是無處不達了,因為它遇到了岸,水與岸很快地成為了朋友。不時地水沖到了岸上,岸給了水新的天地,給了水新的旅程----兩邊有岸的旅程。水同時滋潤了岸,岸也不再干涸。
終有一天,童年快要過去了。因為它遇到了學習。很快地在童年,我們開始了學習,學與玩交織在童年。學習給了我們更廣闊的平臺表現自己,證明自己。童年的美好滋養著好學的心,原來學習并不那么枯燥。
隨著新的旅程,水經歷了許多。名山大川,高樓大廈,春夏秋冬,花鳥魚蟲。而岸似乎卻越來越多了,岸與岸越來越密了。水說,沒關系,只要少一點水,不就可以繼續施行了么。
學習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們的童年充實了更多。語文、數學、科技自然、體育美術,它們正以不斷變幻的姿態沖入童年------。隨著它們,學習的越來越多了。我們說,沒關系,只要少一點放松不就可以繼續學了么。
水少了,岸寬了。路途是茫茫的群山與無垠的平原,岸說努力吧,過了高山便可見到無限的美景,享受不盡!水相信了。
玩得少了,學的多了。變幻的事物漸漸被枯燥的灌輸所取代。老師說,努力吧,考上大學便可以得到好的前途!我們相信了。
不知守了多久,山少了,平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滾滾黃沙------。路途上,水不斷地減啊減,只有在暗河窄窄的河道中水急促地流著。水迷惘了,這是我們要的美景嗎?原來岸的盡頭已經不是岸,因為那里沒有水。
多年過去,豐富的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斷更轉的幾門“主課”。因為要高考了吧,我們迷惘了,快到大學了是么?原來到了此時此刻,學習已經不再是學習,因為這里已經沒有了笑聲。
沒有了水岸不將是岸,沒有了岸水不將是水。
沒有了童年,學習不會有意義,沒有了學習童年將不完整。
水與岸,只有平衡才能共同存在。
下面結合一些具體的方法,來分析如何做到議論文論點的“見解新穎”。
一、反彈琵琶法
在尋常觀點扎堆的時候,我們可以打破常規,巧妙地從相反的角度思考問題。如:圍繞“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一話題,多數學生沿著“可以移植”的前提進行討論,但有篇文章卻一反常態,采取否定的態度,“初看到這條關于記憶移植的信息,我還覺得挺遺憾的,然而我又有些迷惑,如果這成了現實,我會不會整天在迷茫與困惑中尋找自我呢?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于他人的特點,是這個大千世界里的一道風景。”這樣的觀點擲地有聲,發人深省。不過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反彈琵琶是為了柳暗花明,為了曲徑通幽,但不能一意孤行,劍走偏峰,否則就誤入歧途了。
二、見仁見智法
這要求學生能敞開思路,廣泛聯系,從多個角度著眼,盡可能挖掘材料各方面所揭示的思想意義。同一事件中的不同人物,同一問題中的主次矛盾,都是寫作中可以切入的角度。尤其是在新材料作文當中,這種方法運用得相當多。如一個作文題的材料:
有一次,大才子蔡瀾到印度深山拍外景,殺青那天劇組破例進行慶祝,蔡瀾忽然極想吃魚,哪知道廚子一生住山上,不知魚為何物。蔡瀾搖搖頭說,如此美味,不懂真可惜。廚子聳聳肩,說:“蔡先生,不知道的東西,又有什么值得可惜?”蔡瀾俯首稱是。
針對這則材料,如果從廚子不知道魚的角度,可以提煉出中心論點,“人需要走出去,才能知道世界有多大”“走出小我,才能成就大我”等;如果從廚子“有何可惜”的角度,可以提出中心論點“人不必為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可惜,也不必為自己不曾擁有的東西傷神”;如果從廚師的地位和蔡瀾俯首稱是的謙遜態度入手,可以提煉出中心論點“令人折服的未必是地位、金錢,胸懷淡然心自平”等。這些見解互不相同卻又自成一家,令人耳目一新。學生在吃透材料內涵的前提下,如能運用發散性思維,多側面地進行分析,找準適合自己的角度進行挖掘和演繹,定能寫出上乘佳作。
三、層層剝筍法
認識問題如果僅停留于事物的表象,就難以獲得對事物本質的深刻認識。只有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層層剝筍,事物的本質才能逐漸被挖掘出來。如《尋找》一文中,作者首先寫到的是“尋找曾經擁有的友情與美好”“尋找未曾擁有的文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出“尋找是一種進取與努力,尋找也是一種精神皈依”的道理;結合尋找過程中的得與失,進一步得出對“追求成熟卻失去了純真,追求繁華卻失去了寧靜。不斷尋找的過程,也是不斷失去的過程。得到也意味著失去”這一事理的認識;最后站在人生的高度進一步提煉觀點,“尋找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尋找的過程,是我們在尋找的過程中獲得成長。尋找中把握擁有,且行且珍惜,這才是最有味道、最有價值的尋找。”事物的本質就在這種逐漸深入思考的過程中浮現出來,環環相扣,最后提出的中心論點才最有深度。這個過程要求學生能由感性到理性,能辯證地思考問題,甚至是站在人生、發展、成長的高度來認識問題。
四、辯證分析法
高中生看問題要有一定的層次和高度,要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所以在議論文立論時,要能做到正反對照,一分為二,全面地看問題,這樣提出的觀點才會更全面,更合理。如一個作文題的材料:
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魚,但兩個人只能選一樣。一個人要選擇魚竿,一個要選擇魚,爭執不下。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是位家喻戶曉的“吝嗇鬼”。他坐擁龐大的家產,卻不舍得花一分錢,將目光鎖定在他仍未占有的財富上,對已擁有的幸福視而不見,也因此一手葬送了他唯一的女兒的幸福。
葛朗臺無疑是悲哀的。他只想著自己尚未占有的財富,卻看不見自己已經擁有的幸福。蘇軾在《赤壁賦》中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軾被貶黃州,他所能享用的就只有清風明月,但他仍然灑脫地寫下這些話。與葛朗臺相比,蘇軾珍惜自己擁有的,他沒有讓自己的欲望不斷延伸,他無疑是幸福的。
六十多歲的烏克蘭老婦人卡洛娃年輕時雙目失明,不得不在黑暗中度過了幾十個春秋,當她終于得到機會重獲光明時,她對生命的感激和喜悅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在作品中,她如此描述自己:“我甚至在洗碗時也會對著手上流光溢彩的泡沫發呆,舍不得移開眼睛。”
與卡洛娃相比,我們多么幸福。我們擁有健全的軀體,可以看見生命里每一幕美麗的場景。當居住在河北的孫老夫婦發現自己手上的錢甚至無力買下一個小房間時,他們沒有嘆息,而是興致勃勃地懷揣著這筆錢四處旅行。他們和卡洛娃一樣,珍惜自己擁有的,而不是一味地覬覦自己所無法擁有的東西。
“知足者常樂”,當一個人學會了滿足,學會了收斂自己的欲望時,他便能更加容易地得到快樂。著名影星林青霞在成名之后沒有一味追求更多的名利,而是安于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退出了影視圈。而同樣出名的張國榮卻身陷名利場的爾虞我詐中,不得不以自殺收場。
如果將不斷攫取以滿足自己欲望的人比作奮力沖上云霄的鴻鵠,那么安于現狀的人也許會被比作燕雀。鴻鵠翱翔于長空中,固然風光無限;燕雀偏安一隅也能玩賞春花秋月,看遍人間大美。鴻鵠安知燕雀之樂?抓住自己擁有的,才更能體會生之喜悅。
點評
生活中時常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我們對每件事都有自己不同的態度和看法,我們作文中如能針對某一件事(或某個問題、某種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把它寫入文章,就屬于一事一議的議論文了。
我們在寫一事一議的議論文時可從如下方面入手:
一、分析材料,提煉觀點。因為“一事一議”屬于給材料作文,所以寫好“一事一議”的第一步就是認真閱讀材料,然后抓住關鍵段落、句子或詞語認真分析,歸納出材料的中心。概括出材料的中心,只能算讀懂了材料,要發表議論還需要在讀懂的基礎上推進一步,即針對材料的全部或某一方面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個看法就是“一事一議”的論點。一個材料有時可以提煉出許多觀點。同樣一個材料,由于提煉的觀點不同,便會出現論點不同的文章,因此在提煉觀點時,應選擇最佳角度。
二、擬好題目,力求醒目。“一事一議”的作文一般都是沒有題目的,需要我們自己來擬。
我們擬題時要注意緊扣論題,力求醒目。要盡量防止擬題的平泛,人云亦云;也要盡量防止擬題大而空。
三、寫好開頭,簡明扼要。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然而開頭又是關鍵。寫“一事一議”的開頭,必須緊緊扣住所提供的材料內容,文章的開頭首先要概述材料,然后根據它的意義或教訓提出自己的觀點,即文章的論點。這部分用的筆墨不宜太多,否則喧賓奪主。初學寫“一事一議”的學生常犯的毛病有兩個:一是先將材料從頭到尾抄一遍,這是要求不允許的;二是在概述原材料時,抓不住重點,抓不住關鍵的語句,意思表達不清。以上兩個毛病均反映出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較差。因此,在概述時一定要抓住重點和關鍵語句,力求簡明扼要。這才有利于觀點的提煉。
四、緊扣材料,合理論證。在論證中,要緊緊扣住這個材料闡明觀點,議論的內容要具體、集中。可以聯系現實將議論向深廣展開,但不要脫離原材料空發議論或使論題轉移。
【病文展示】
我看中學生高消費
劉 佳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同學,會發現在我們青少年學生中出現了高消費的現象,這些人出門打的士,穿名牌,吃的要貴,用的要高級,他們只講鋪張浪費,不注意勤儉節約。中學生們在吃、穿、娛樂方面的消費要求很多,比成人的支出毫不遜色,且呈快速增長的態勢。(開頭擺現象,引出下文的寫作,這一點很好。)我認為:這是極不適宜的。(點出自己對這類事的看法。下文也應著重突出“極不適宜的”的原因。)
縱觀現在我們身邊中學生高消費情況,以以下現象最為突出。(下面又是擺中學生高消費的現象,這里與第一段的內容有明顯的重復。)
一是很多學生樂于搭伴用餐,大吃大喝并且零食不離嘴。很多中學生喜歡幾個同學吆五喝六地一起吃飯,他們覺得熱鬧又時尚;有些中學生效仿成年人喝著啤酒和高檔飲料,邊喝邊侃。喜歡吃零食是當今中小學生的又一特點,他們喜歡吃一些流行的新、奇食品,這些食品其實并無營養,是典型的“垃圾”食品,但因為廣告打得好,學生們就爭先恐后的購買。(這些現象只需在開頭點出即可,目的在于引出事例,而應把重點放在我們對這事的看法與態度上。)
二是一些學生為了擺闊,現代通信工具隨身帶。現今中學生移動通信工具使用率逐年增高,盡管大多數學校為了不影響學生的上課質量,不允許學生帶通信工具到學校,但很多學生還是悄悄地懷揣手機或小靈通入校。移動通信工具成為當今中學生擺闊、顯示自己的一個重要標志。
三是一些學生為了追求時髦,不顧家庭的實際情況而崇尚品牌。他們追求時尚,崇尚時髦,喜歡穿品牌服裝和鞋子是現在中學生的又一特點,有些學生甚至不是品牌不上身。相信如果不是學校要求統一穿校服,他們的衣著消費還會更高,支出會更大。顯而易見,部分中學生高消費的出發點在于仿效富裕人群的生活,在他們看來,是否擁有某些物品成為他們顯示自己的標志。
中學生高消費在目前是不合適的,(為什么不合適呢?沒有恰當的論據來證明,這樣的觀點也就沒有說服力。)我們應杜絕這種現象。
【評改指津】
本文能從現在中學生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引入問題,這一點很好。但是遺憾的是作者并沒有按第一段的思路來行文,而是中途改道了。以后的三、四、五段大寫特寫目前中學生高消費的種種表現,這顯然是“敘”而不是“議”了。
建議在升格本文時,多寫寫自己對中學生高消費這種現象的看法和認識,既然作者認為這是不合時宜的,就要說說為什么不合時宜,要注意用合理的事例與道理來印證自己的觀點,讓別的同學能夠接受你的觀點。
【升格佳作】
我看中學生高消費
劉 佳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同學,會發現在我們青少年學生中出現了高消費的現象,這些人出門打的士,穿名牌,吃的要貴,用的要高級,他們只講鋪張浪費,不注意勤儉節約。我認為:這是極不適宜的。(由現象入手,進而提出論點,觀點鮮明,引人思考。)
說高消費極不適宜,首先它不符合我們如今的國情。現在,我們國家的經濟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是,國家經濟還不發達,人民生活水平還比較低,一些邊遠地區的少年兒童沒錢上學。在這種情況下,高消費是行不通的。(先從主要的方面來分析,說理透徹,讓人信服。)
我不提倡高消費,是因為高消費還是一種腐蝕劑。它使青少年揮霍別人的勞動果實,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辛勤勞動的基礎上。有些青少年為了要一雙“耐克”苦求爹媽,這對那些拿工資的家長來說,就變成了一個沉重的負擔。我們在學校中上課是不創造價值的。這就要求我們,要珍惜別人為我們提供的各種條件。我們青少年正處于人生最適宜播種理想的時候,切莫沉醉于追求物質享受,折斷自己理想的翅膀。(從青少年自身上來分析,使得文章很有針對性,很能引起青少年學生的深思。)
香港的“船王”包玉剛家財萬貫,卻依然以儉治家,每天仍坐公共汽車上下班。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這樣一個億萬富翁,買一輛小汽車又算什么,何至于“摳門兒”到這個地步?其實他并不是吝惜那幾個錢,而是時時告誡自己切莫貪圖享受,追求奢侈生活。烈士有這樣一句話:“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由此可見,事業離不開儉樸。(運用事實與道理論據相結合的方式,有力地證明了文章的中心。)
今年的“兩會”已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會場全部采用節能光源,減少照明用電。我們從這處細節中不難體會到,我們個人的事業想有所成就,我們的國家想要強大,我們的社會想要健康發展,就必須提倡儉樸。尤其是中學生,應該反對高消費。(既總結上文,又回應開篇,使得文章結構圓合,主題鮮明突出。)
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