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兩位數加兩位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口算卡片
26+30= 49-20= 20-9= 14+8= 13-7=
33-20= 35+40+6= 25+20-7= 86-30-8=
2.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在這個溫暖的季節里,我們北方正是植樹的大好時機。龍鳳山小學2年級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要乘船去對面的山上植樹造林綠化家鄉。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出示主題圖。)
二、自主嘗試,探究算法
1.觀察主題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限乘68人,2年級共4個班分別有23、31、39、32人。)
2.“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請你估計一下如果這4個班的學生都坐這一條船行不行?這4個班的同學要想一起去至少要坐幾條船?
(人多了會很危險,至少也要乘坐兩條船。)
3.如果你是船長,你怎樣設計乘船方案呢?同桌討論乘船方案。
4.全班討論交流,并記錄結果。
第一種:1、2班合乘;3、4班合乘;
第二種:1、3班合乘;2、4班合乘;
第三種:1、4班合乘;2、3班合乘。
【評析:這一環節,劉老師以復習舊知識為鋪墊,遷移到新課的學習。以創設乘船去“植樹”為情境,現實生活為背景,使學生感悟到數學源于生活,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教材的使用靈活開放,主題圖上信息分步出示,學生通過獲取信息,主動提出多種問題,積極投入到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中來。同時也滲透了愛護家鄉,愛護樹木的思想教育。】
5.我們先來研究第一種乘船方案:1、2班合乘;3、4班合乘。
(1)生獨立列式,指名回答,師板書:23+31、39+32。
師:兩位數加兩位數我們以前用什么形式計算的?(豎式)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用口算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兩位數加 兩位數的口算)
(2)我們以前學過哪些數的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或整十數)我們能不能把現在的問題轉化成以前學過的方法來解決呢?4個人一小組,把自己想到的口算方法和大家說一說。
(3)誰來說一說 23+31=54,你是怎樣想的?
(我是把31拆成30+1,先算23+30=53,再算53+1=54)(板書: 23+30=53 53+1=54 )
師:誰還有不同的想法?
(我是把23拆成20+3,把31拆成30+1,先算20+30=50,再算3+1=4,最后算50+4=54)(板書:20+30=50 3+1=4 50+4=54 )
師: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我先把23拆成20+3,先算20+31=51,再算51+3=54)(板書: 20+31=51 51+3=54)
師:這3種算法都需要拆數,還有沒有不用拆數的想法?
第四種:腦海中想豎式。(師板書。)
(4)這么多種算法,觀察比較一下,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更簡便一些?遇到問題時,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最簡便最適合自己就用哪一種。
【評析:這一環節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啟發學生運用知識的遷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注意了學生說理能力的培養?!?/p>
(5)剛才我們用這么多種方法計算了1、2班合乘時的人數,現在我們來看看3、4班合乘時的人數是多少?
39+32=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把32拆成30+2,先算39+30=69,再算69+2=71。)
(把39和32分別拆開,先算30+30=60,再算9+2=11,最后算60+11=71。)
(把39拆成30+9,先算30+32=62,再算62+9=71。)
(腦海中想豎式。)
(6)對比這兩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之處?
(第一個算式不用進位,而第二個算式需要進位,有點難。)
(7)在口算進位加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6.獨立探索,研究另外兩種方法。
(1)師問:剛才這種方案大家同意嗎?為什么?(不同意,因為3、4班合乘坐不下,71>68。)那讓我們看一看另外兩種方案有合適的嗎?現在選取任意一種方案自己試著算一算。
(2)學生對另外兩種方案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計算方法,師板書:23+32=55 31+39=70 ;23+39=6 231+32=63。針對31+39=70和23+39=62,請學生說出這兩個有點難度的算式的算理。)
7.比較、思考:哪個方案最合適?為什么?(1、4班合乘;2、3班合乘最合適,因為兩個得數都不超過68人。)
8.觀察主題圖,說一說龍鳳山小學的同學們是怎樣選擇的。
(他們并沒有選擇最好的坐法,而是選擇了1、2班合乘;3、4班合乘。)
9.這樣坐有什么問題?該怎樣解決?( 1、2班合乘坐不滿,3、4班合乘坐不下,可以請3、4班的同學上來一些。)
10.還能上多少人呢?怎樣列式?(68-54=)
師:這個算式跟剛才的算式不一樣了,剛才是加法,現在這個算式是減法,對了,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在剛才的課題中添加“減”。)
11.依據剛才加法的算理,相信你能夠獨立完成減法的口算。68-54=14
12.3班有32人,先上了14人,那你還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嗎?(2年3班還剩多少人?)怎樣列算式呢?(32-14= )
學生列式并口算,同桌討論計算方法,然后全班交流算理,強調口算退位減法注意事項。
13.剩下的同學可以乘一條船走嗎?(57
【評析:這一環節,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討論研究出不同的乘船方案,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數感,獲得生活體驗。探究算理的過程中,重視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空,注重思維過程的呈現,體現算法多樣化。并能從加法和減法的聯系,想到減法口算的計算方法。教師扶放結合,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p>
三、拓展應用,發展思維
師:我們幫助龍鳳山小學的同學解決了難題,高興嗎?那么我們給自己掌聲。下面我們來完成練習題。(課件出示。)
1.完成下面各題,說一說你的口算方法。
53+36 37+54 67-15 34-26
2.龍鳳山的小學生們為了讓大家都來保護小樹,他們在樹上做了很多漂亮的宣傳牌,你們能幫助他們把上面的算式填寫完整嗎?
54+28=54+20+( )=( ) 54+28=()+28+4=( )
48-29=48-( )-( )=( ) 48-29=40-29()8=( )
3.啄木鳥醫生也來幫忙給小樹治病。
40-15=35 65-13=58 25+36=51 53-27=34
4.在龍鳳山上小朋友們植的樹有這些種。
松樹 楊樹 柳樹 樺樹
33 45 26 54
你喜歡哪幾種樹,每人一共選出90棵。
【評析:這一環節練習的設計遵循“多樣性、趣味性、開放性”的原則,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開放性練習,既聯系了已有知識,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兩位數相加相同數位要對齊。一個自然數數位的個數叫做位數,例如數字9,它只含一個數位,所以9就是一位數;五位數12345則含有個、十、百、千與萬5個數位。
自然數是指用以計量事物的件數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數。即用數碼0,1,2,3,4……所表示的數。自然數由0開始,一個接一個,組成一個無窮的集體。自然數有有序性,無限性。分為偶數和奇數,合數和質數等。
(來源:文章屋網 )
在執教人教課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這一單元時,學生在課后練習的筆算過程中呈現出的種種錯誤引起了我的關注:相當部分學生采用先口算出得數,再列豎式的錯誤筆算方法,計算過程也是錯誤百出,比如抄錯數字、該進位的沒有進、該退位的沒有退、不用進位的進了位、不用退位的反而退了位……如何提高學生筆算能力成了當務之急,也是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有效途徑。反觀教學過程,分析學生出錯的各種原因,剖析學生筆算的思維歷程,力圖找到提高筆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100以內的加減法(二)》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主要包括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兩位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兩位數加減法估算等內容。其中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在筆算兩位數加減法時常見的錯誤有:看錯或抄錯數字;相同數位沒對齊;看錯運算符號,把加號寫成減號或把減號寫成加號;進位加法時先算十位,該進位的沒進位,不進位的卻向十位進了一;退位減法該退位時沒退位,不退位的卻在十位退了一;豎式結果沒寫到橫式上……歸納起來主要是筆算的算理沒理解透,算法掌握不到位,筆算習慣不好造成的。針對學生不同的問題如何行之有效地開展針對性指導、練習,成為課堂教學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下面以兩位數筆算進位加法為例,簡單談談筆算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一、重視操作體驗,理解算理
學生在學習本單元前已經會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特別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有效牽移到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課堂教學中,找準學生知識的生長點,充分利用學生形象思維特點,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經驗,優化操作過程,內化算理,逐漸將形象的直觀經驗轉化為抽象的數學理論學習,從而真正明白筆算算理,提高筆算正確率。
在教學“36+35”進位加法時,讓學生用小棒分別快速表示出36(3捆加6根)和35(3捆加5根),思考:怎么加,先加什么,再加什么?思路1:先加單根的,6根加5根是11根,夠10根捆成1捆;再加整捆的,3捆加3捆再加多的1捆一共有7捆,7捆和剩余的1根合起來是71;。思路2:先加整捆的,3捆加3捆是6捆;再加單根的,6根加5根是11根,夠10根捆成一捆;6捆加多的1捆得7捆,7捆和剩余的1根合起來是71。先讓學生自己嘗試擺小棒,有效將算理形象化,使學生形象直觀地得出36+35=71;然后同桌口述擺的過程,邊操作邊說,并指名全班交流,將個別示范說與后進生跟著說相結合,讓學生不僅擺得來、擺得快,更要說得清,逐步實現算理概念化。與此同時,對比各種不同擺法,優化操作過程,讓學生明白先加單根小棒的思路更簡便,滲透從個位加起的筆算方法。
二、重視筆算過程,掌握算法
為了更好地將新知與舊知緊密聯系起來,在教學兩位數筆算進位加法新課前,有針對性地開展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練習:26+6,17+7,33+9,36+5……學生獨立口算,并口述口算過程。如:36+5,把36分成30和6,先算6+5=11,30+11=41,所以36+5=41。在口述口算過程時,學生潛移默化中進一步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把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先把一位數(個位數)相加,滿10向十位進一。通過針對性練習,為學習新知作好鋪墊。
當學生能利用小棒快速解決“36+35=?”并能正確口述擺的過程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如果用豎式呈現出擺小棒的過程,又該怎樣表示呢?先擺了什么,在豎式上應該怎樣寫?再擺了什么,在豎式上又怎樣寫?從哪兒算起更方便?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由嘗試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充分交流討論,比較不同的筆算方法,注重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優化筆算方法,讓學生明白從個位加起是最合適的計算方法,同時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寫豎式就像擺小棒一樣不僅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而且更方便快捷,明白寫豎式的作用,激發學生寫豎式進行筆算的積極性。
三、規范豎式書寫,培養習慣
去年9月26日,電視劇《紅高粱》在高密開機。觀眾們對《紅高粱》并不陌生,早在1987年,電影《紅高粱》一經公映,便在國內外獲獎無數,更讓全國觀眾對這部電視劇寄以厚望。
《紅高粱》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上半葉,但并沒有影響現代人對故事的理解和喜歡。莫言說:“作為原作者,我希望作品改編成電視劇后,既有歷史感,又有現實感?!彪娪啊都t高粱》拍攝于20世紀80年代,反映的是二十多年前的社會環境。“這部電視劇要做的,是把今天的生活氣息、價值觀念展示出來。”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莫言的《紅高粱家族》之后,掀起了一股“家族”題材熱。莫言用《紅高粱》“為家族樹碑立傳”,將歷史敘述從“國家”和“革命”的控制之中拯救出來。莫言說:“我應該舉起‘高密東北鄉’這面旗幟,把那里的土地、氣候、河流、樹木、莊稼、花鳥蟲魚、癡男怨女、地痞流氓、刁民潑婦、英雄好漢……統統寫進我的小說,創建一個文學的共和國?!?/p>
莫言曾在小說里描寫過爺爺在夜里帶他去河邊扎“梁子”抓螃蟹的故事。這種抓螃蟹的記憶,他在《紅高粱》里把爺爺轉換成了“羅漢大爺”帶余豆官去抓螃蟹。
馬爾克斯有一個擅長講故事的奶奶,莫言則有一個神奇的莊稼活能手的爺爺。
莫言的鄉土家世
莫言,他貌似農民,其實是一個書香世家的后代——莫言的七世祖家禎、嘉福兄弟,雙雙高中明嘉靖年間進士,其高伯祖篤慶公是前清的秀才。其伯祖——大爺爺熟讀《四書五經》,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但生也恨晚,未能趕上科舉年代,遂學習中醫,成為方圓幾十里著名的醫家。
管謨賢在《莫言家族史考略》里說:管姓歷來崇文而不尚武,自古至今,管姓名人多為文人。如講習《詩》、《書》的管寧,精于《易》算的管輅,詩人管師復,詞人管鑒,女畫家管道升(趙孟頫夫人),散文家管同,經濟學家管大同,詩人管用和等。莫言之成為作家,是否得益于管氏遺傳呢,我的結論是肯定的。管姓來到高密,僅從元末明初算起,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
2006年,莫言研究會成立,莫言文學館在2009年建成。2002年春節,諾獎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到莫言老家拜訪,父親對莫言講,大江健三郎比你有名,人家都不建文學館,你有什么資格建?
當地政府執意將莫言舊居整修并保留下來,其父又教訓他,都堅決不保存故居,我們有什么資格?
父親的庭訓,讓莫言惶恐,但他卻奈何不了當地政府。有官員曾言,莫言是高密的,也是世界的。文學館并非是為莫言修家廟,而是作為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文化建設的標志、莫言研究的平臺、學生教育的基地……在一個人情社會,莫言研究會除了文學價值外,給會員創造了高端人脈資源、致富商機等附加值。
豐乳肥臀:
一個家族的百年史詩
《豐乳肥臀》是另一個為故鄉、家族樹碑立傳的作品。
2、《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
3、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4、諸葛亮,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瑯邪陽都人。早年避亂于荊州,隱居隴畝,時稱臥龍。劉備三顧茅廬,他提出聯合孫權抗擊曹操統一全國的建議。此后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