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孟子名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2、仁者無敵。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6、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7、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8、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10、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1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3、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1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5、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1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8、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1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0、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2、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23、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25、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6、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2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28、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29、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30、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31、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2、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3、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3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6、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37、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38、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39、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0、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
41、人皆可以為堯舜。
42、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43、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2、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1、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禮記》
2、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報(bào)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3、老年時(shí)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yīng)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4、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shí)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諺語
5、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6、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7、誰言寸草心,報(bào)得三春暉。——孟郊
8、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論語·里仁第四》
9、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quán)。——司湯達(dá)
10、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四言》
11、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12、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第二》
13、百善孝為先。——中國古代名言
14、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孟子
1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第四》
16、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xiàn)于口頭上,而且應(yīng)體現(xiàn)于實(shí)際中。——戴維·德克爾
17、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孟郊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開篇《梁惠王章句》里,梁惠王很客氣地問:你不遠(yuǎn)千里而來,能給我?guī)裁春锰巻幔棵献玉R上就板起面孔教訓(xùn)說:干嘛一開口就談好處呢,俗,太俗了!一下子給梁惠王整個(gè)大紅臉,可也沒見梁惠王惱羞成怒。要碰上劉邦,話不投機(jī)就敢拿你的帽子盛尿。
第二篇,梁惠王正在自家花園里觀賞動物,悠然自得,孟子又大煞風(fēng)景,旁敲側(cè)擊地批評他不會與民同樂,光知道自己享受,并引用《湯誓》里那段名言“時(shí)日曷喪,予及汝皆亡”來影射――意思是說你什么時(shí)候毀滅,我愿與你同歸于盡。夠狠毒了吧,梁惠王也只是一笑了之。若遇上漢武帝,不要你腦袋,也得讓你成個(gè)廢人。
第三篇,梁惠王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政績,如何關(guān)心子民,如何想方設(shè)法賑災(zāi)濟(jì)困,比別的君主要好多了。孟子不跟著吹捧也就罷了,還別有用心地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來諷刺他,意思說他其實(shí)也強(qiáng)不到哪里去,給了梁惠王當(dāng)頭一棒。梁惠王不傻,雖然聽出了弦外之音,也沒有發(fā)作。這話要是說給朱洪武聽,孟子肯定在劫難逃,一千多年后,《孟子》不是先被禁,后被刪,糟蹋得體無完膚,面目全非?
再說說齊宣王,《七章》記,齊宣王好打仗,孟子卻教訓(xùn)他要講仁義,別動不動就舞刀弄槍的。話不投機(jī),齊宣王并沒有端茶送客,而只是“王笑而不言”。接著,孟子先說朋友之道,再說法官職責(zé),最后尖銳地把話題引到國家治理上,直接批評齊宣王治國無方。齊宣王雖然心里很不痛快,但沒有暴跳如雷,不過是“王顧左右而言他”。
還有一回,《公孫丑章句》記,齊王派人來告訴孟子,我原來想看你,感冒了不能來,明天上早朝時(shí)你能不能來看我?孟子一聽就不高興了,擺起譜來:對不起,我也感冒了,不能去見齊王。第二天,孟子卻外出到一個(gè)朋友家里去吊喪,齊王派御醫(yī)來給孟子治病,才知道他根本就沒病。這可是欺君之罪啊,好像齊王也沒有采取什么懲罰措施。
孟子還會見過滕文公、鄒穆公、魯平公,他依舊是那種好為人師的樣子,說話冷嘲熱諷,態(tài)度不卑不亢,語言犀利尖銳。他對王室官家“庖有肥肉,廄有肥馬”而“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斥之為“此率獸而食人也”;他提出“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他鼓吹“君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話都夠“難聽”了,可那些大小國君也都是客客氣氣,洗耳恭聽,最多我不照辦就是了。
或曰,孟子是名士,別人不敢怎樣他。錯(cuò)!歷代君王殺的名士還少?曹操殺孔融,又借刀殺了禰衡,司馬炎殺嵇康,朱棣殺方孝孺十族,乾隆連呂留良的尸體也不放過,扒出來焚尸揚(yáng)灰,以泄其恨。孟子又能怎么樣,別看你自我感覺良好,碰上那雄猜多疑君王照樣“咔嚓”。你覺得自己有學(xué)問、有見地,有人氣、有威望,可在人家君王眼里不是一錢不值,窮酸寒儒,也是像乾隆說紀(jì)曉嵐那樣,不過是“朕以汝文字尚優(yōu),故使領(lǐng)四庫全書,實(shí)不過以倡優(yōu)蓄之……”
1、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
3、父親!對上帝,我們無法找到一個(gè)比這更神圣的稱呼了。——華茲華斯
4、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蘇聯(lián)
5、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yīng)僅此為止。——富勒
6、慈母淚,有化學(xué)分析不了的高貴而深沉的愛存在其中。——英國
7、長幼有序。——孟子
8、家庭的基礎(chǔ)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10、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法)羅曼·羅蘭
11、還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蘊(yùn)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12、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jìn)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13、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禮記》
15、沒有比巴格達(dá)城更美麗,沒有比母親更可信賴。——伊拉克
16、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cái),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7、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8、禮者,斷長續(xù)短,損有余,益不足,達(dá)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19、作為一個(gè)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yùn)于掌。——孟子
21、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22、仁之實(shí),事親是也;義之實(shí),從兄是也。——孟子
23、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24、內(nèi)睦者,家道昌。——林逋
25、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jià)值在于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26、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27、重資財(cái),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28、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29、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30、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31、父親和兒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親愛的是兒子本人,兒子愛的則是對父親的回憶。——歐洲
32、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33、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34、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35、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36、沒有哪一個(gè)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親,但是,我們大家都有某種推測或某種信任。——米南德
37、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yán)父。——《孝經(jīng)·圣至章》
38、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39、父母的愛,為諸德之基。——英國
40、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41、沒有母親,何謂家庭?——艾·霍桑
42、誰言寸草心,報(bào)得三春暉。——孟郊
43、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44、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45、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4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47、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yuǎn)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48、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阿瑟·米
49、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50、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51、建立和鞏固家庭的力量——是愛情,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的忠誠的、純真的愛情。——蘇霍姆林斯基
52、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53、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