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聯盟合作

聯盟合作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聯盟合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聯盟合作

聯盟合作范文第1篇

Text:王玫紫/Design:郭夢康

假如你是一個開著寶馬的高富帥,恰好在等紅燈的時候旁邊停了一輛豐田,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車是輛德系豪華品牌就沾沾自喜,因為在不久的將來,也許兩輛車會蘊藏著同一顆心臟,共享同一個技術,只是穿著不同的外衣、姓了不同的姓而已。

近日,寶馬汽車集團和豐田汽車公司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形成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旨在共同研發汽車產品。

寶馬和豐田的合作協議重點包括四個部分:“共同開發燃料電池系統”、“共同開發運動車型”、“共同研究開發輕量化技術”,并且在“共同研發新一代鋰電池”上正式進入了第二階段。

這絕對稱得上“強強聯手”。

寶馬,作為全球最大的豪華汽車制造商,其產品在設計、動力性能、技術含量和整體品質上有著令人矚目的成績,加上豪華品牌的附加值,在某種程度上,它近乎完美地詮釋著“德國制造”和“德國品質”。

另一方面,豐田是世界上第一大汽車公司,產品線豐富,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上取得全球領先的地位。

這樣的聯合,讓人在興奮的同時充滿了期待。

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表示:“今后,我們將共同追求‘制造更好的汽車’這一目標,在具體的協作開發中更加重視,互相學習,一道鉆研切磋下去。”

寶馬董事長諾伯特·雷瑟夫表示:“豐田與寶馬都擁有實現面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汽車產品的戰略愿景。即將到來的技術變革,對于整個汽車行業既是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難得的機遇。相信本次的合作對于兩家公司今后持續地發展都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事實上,豐田與寶馬的合作并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早在2011年12月,寶馬就與豐田簽訂了共同開發鋰離子電池的協議,協議中還提到寶馬將為豐田在歐洲發售的車型提供小排量柴油發動機。并且,寶馬與豐田的合作將會擴展到混合動力領域、燃料電池領域、純電動車領域以及輕量化技術領域。

不過,當人們為豐田和寶馬的聯手而感到興奮的時候,遠在法國的PSA集團卻顯得有些尷尬。因為寶馬與PSA的合作由來已久,在汽油機方面的合作甚至可以追溯到10年前,而今寶馬卻與新伙伴打得火熱。

就在2011年2月,寶馬和PSA還宣布會將合作范圍擴大到混合動力技術方面,為此它們共同投資了1億歐元,成立了寶馬-PSA電氣公司,主要研發、制造混合動力驅動系統。然而僅僅兩年時間,寶馬就與昔日舊友漸行漸遠,PSA曾公開發表聲明:與寶馬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將不再繼續發展。

不得不承認,PSA受到歐債危機重創,以及豐田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頭羊地位,使得這位來自德國慕尼黑的伙伴很容易就在兩者之間做出了取舍。

2012年10月,PSA還與通用汽車締結聯盟,雙方的合作多以小型車為主,預計會在2016年前推出共享項目的第一批整車。如果說豐田和寶馬的合作是強強聯手,那么PSA與通用的聯盟只能說是互助合作。

其實,全球廠商合縱連橫的好戲早就開始上演了。之前,豐田就和PSA集團推出了豐田Aygo、標致107以及雪鐵龍C1這三款同平臺車型,現在也正好到了豐田Aygo改款換代的時候了,而且在看到合作帶來的巨大的市場效應后,豐田決定將與PSA集團一同研發新一代Aygo。

早前,豐田還曾與斯巴魯合作,并被戲稱為“豐巴魯”,這兩個日系的汽車品牌在合作之后,所得出的成果GT86和BRZ都很成功。

當然,寶馬的合作對象也不只豐田和PSA兩家。2011年12月12日,寶馬曾宣布與通用汽車合作開發燃料電池展開談判。通用對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發持續已久,并計劃在2015年之前售出氫動力汽車,未來有可能為寶馬提供氫燃料電池。

而在氫動力汽車方面,作為技術先驅的戴姆勒公司則與日產建立了合作關系。

通用的另一個合作伙伴是同為美國汽車巨頭的福特汽車,兩者合作研發九速和十速自動變速箱,以改善旗下后輪驅動車型的經濟燃油性,包括皮卡、SUV和高性能車。兩款變速箱仍處在設計階段,2015年之前難以投產。

而福特在柴油動力總成方面的合作伙伴是法國的PSA。

作為德國第一大汽車公司的奔馳汽車,將與英菲尼迪聯合開發一款新的MPV車型,這款新車將使用奔馳新一代B級使用的MFA平臺進行打造,新車預計于2014年在歐洲上市。

據英菲尼迪內部人士介紹,這款MPV最初的計劃是基于第二代日產逍客平臺打造,但由于與奔馳的合作,未來則或將基于奔馳的MFA平臺進行打造。MFA這個模塊化平臺非常靈活,未來也將誕生奔馳的一系列車型,例如新一代A級、B級、CLC轎車、GLC小型SUV等。

根據合作協議,由奔馳和雷諾日產聯盟研發制造的4缸以及V6柴油發動機還將用在英菲尼迪M車型上。日產雷諾聯盟CEO卡洛斯·戈恩表示,“如果我們和梅賽德斯的合作僅限于小型車,那么你一定會感到很驚訝。”

聯盟合作范文第2篇

據可靠數據顯示,我國經過GMP認證后,有3773家制藥企業生存下來。這些左沖右突最終活著的幸運兒,在前期認證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財力與精力,等到想緩過氣來的時候又面臨著市場的重新分割和洗牌,重組、并購,醫藥行業的大吃小、快吃慢正逐步演變成各自為了生存不擇手段之間的慘烈搏殺,現實的嚴峻逼得每家企業不得不在產業鏈上做進一步的延伸和整合。以往眾多的藥企由于多年來的仿制體制和市場保護已經形成了過分的安逸和依賴,企業現代制度的缺失,營銷手段乏力,產品上市的過程簡直就是一個處處被動挨打迷失自我的鬧劇。那么,為了尋求突圍,找到差異化的路徑,藥企今后的出路到底何在呢?與藥店結盟,從生產環節迅速導向零售環節,在各自的利益和促銷手段中彼此共享各自優勢和資源帶來的力量,以抵制市場風險和高額成本投入帶來的不確定性。

截止2004年6月,中國零售藥店已經突破20萬家,其中連鎖藥店已達13萬家以上,這說明中國零售藥店的數量在不斷增加,藥店連鎖程度在不斷擴大,藥店的經營管理在逐步系統化。

PTO(Pharmacy Trade Organization)藥店聯盟的簡稱。作為下游產品價值鏈的一部分需要與上游制造結成共享資源優勢,出發點是在敏銳的把握市場脈絡建立新的平臺,傳統的營銷思維往往認為營銷就是競爭,甚至于不擇手段乘其不意攻其不備,運用差異化、多樣化的招數克敵制勝,當然,這是嚴峻的現實打壓所致,那么有否新的策略彼此結成統一的戰線呢,化散為整的力量往往具有整合集中效應。著名經濟學家詹姆斯·穆爾在《競爭的消亡》一書中提出:企業競爭不是要擊敗對方,而是要聯合廣泛的共同力量創造新的優勢。

藥企與PTO的合作,從長遠角度講是強調整合聚變,完善營銷中的產業價值鏈最大化,突出協同創新,平衡不同理念基礎上的重新定位。目前,我國80%的農村人口只享有20%的醫藥資源,而農村醫藥市場正以15%的速度迅速遞增,這絕對是潛力無窮的大市場。尤其是一些中小藥企,應該看到這種新興的發展業態,在與眾多同行競爭中,需避實擊虛,繞開一、二級市場鋒芒畢露的爭奪,充分整合鄉鎮農村的藥店集群,精耕細作、扎實經營,從而打造規模化層面上的競爭優勢。

藍哥智洋營銷機構的專家認為,無論是渠道終端還是制造企業,最終的利潤來源一方面來自消費者的消費,另一方面來自于雙方合作成本的降低。何謂新型廠商關系?它指的是醫藥供應鏈的整合,包括信息共享、物流合作和服務的無縫銜接,最終形成消費者需求,企業研發生產到銷售商銷售的扁平化平臺。因此,作為藥企采取與POT的合作。在創新中能不斷增進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獲得新機遇、新發展。這種共享利益,同擔風險的做法,改變了企業傳統意義上的單打獨斗的營銷理念,我們最終會發現原來企業與企業之間實際上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事實上其營銷理念對醫藥企業的影響開始顯現。比如一些藥企建立了生態聯盟系統,提出要象“生態鏈”那樣集成企業產銷群體,充分發揮銷售商、供應商等協作者們的積極性,從而實現高速發展的目標。

聯盟合作范文第3篇

關鍵詞:企業;合作;目標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8-0059-01

1企業合作方式及其合作問題

(1)具有不同利益的企業,為了各自的發展,合作企業采取共同的行為,去達到合作體的合作過程中的共同目標。當這種合作具有戰略價值的時候,企業的合作就成為戰略合作,而戰略合作是現在合作的最重要的內容。企業在進行戰略合作,可以實現企業發展的目的,在企業進行發展、擴張和戰略成長階段時,有三個基本手段――企業內部創業、企業外部并購和企業合作。企業合作是順應經濟發展的潮流,合作的時代已經到來。現代企業很難不通過合作,只依靠自身的資源、能力在市場上競爭取勝,單個的企業資源難以滿足市場競爭要求。如現在市場需求不斷地發生變化,競爭企業對手招數百出,使得企業要滿足的資源越來越多,任何一家能力較強企業甚至跨國公司都不能經常更新自己的資源。

(2)在企業合作之中有兩種著名的戰略――共謀戰略和戰略聯盟。共謀戰略是同一行業中數個企業為謀取高于正常利潤而共同協議產出、價格或其他共同行動的行為,這種行為的合作對象是企業生產經營最終體現為整個行業市場上的結果的產量和價格。這種合作在一個行業中企業數量不多的時候,這幾個為數不多的企業達成協議就可以控制市場,這種合作模式實際上會導致接近于市場壟斷的狀況,會造成消費者福利的損失。這種合作戰略在很多國家特別是市場經濟國家包括中國,除了在特定的行業保護特定的企業或保障特定的生產經營之外,法律法規一般都是禁止的。戰略聯盟是企業為實現各自的戰略目的,而進行分享資源、風險共擔或其他共同行動的行為。在戰略聯盟之中,企業的合作要素是資源的分享、風險的共擔,是過程性的。戰略聯盟與共謀戰略的結果剛好相反,企業的能力加強了,反而會促使企業更激烈的競爭,在行業表現上就會產出更多產品,價格往往會低于一般企業的競爭狀況。

(3)合作問題是指合作企業同時具有強烈的合作和欺詐合伙伙伴的雙重動機而倒是的復雜行為,如背叛,當合作已成定局時,有些機會主義企業會采取背叛行為,由于其他企業已經投入資源,那實行背叛行為的企業可能就會獲得意外的收獲,使得背叛行為收益最大,超過了合作的效益。企業在合作之前、合作之中都應該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制定好相應的措施防止問題的出現或解決,否則會對企業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在戰略上讓企業陷入危機之中。合作問題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第一是逆向選擇,逆向選擇是在合作之前企業跟潛在的合作對象進行虛假的承諾,是種欺詐行為;第二是道德風險,在合作已經開始,企業不兌現或不完全兌現承諾,道德風險對于一些軟性的東西如技術訣竅、開發能力等比較容易形成,在這些方面合同是沒有辦法進行具體的界定;第三是敲竹杠,合作伙伴已經投入了“交易特定投資”,但企業卻要求另作他用。雙方在進行合作的時候,應該要有完善的、相對可靠的契約,同時還要考慮到是否有保護自身利益的機制。

2國際戰略聯盟

(1)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綜合國力有了極大的提高,也涌現出一批優秀的企業走向國際,國際戰略聯盟已經變成中國企業重要戰略組成部分。中國不能總是做國際經濟中的配角,在國際化、全球化的時代,中國的企業應該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實力的增長,逐步成為國際經濟中的主角。國際戰略聯盟是指總部分布于不同國家的企業(集團)共同形成的合作關系,組建國際戰略聯盟對企業的發展有很大促進。第一,有利于企業在戰略上獲得重大發展的機遇;第二,可以突破國內母公司國內社會經濟條件限制,如一個經濟體、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是有限的,對某一個產品的需求也是有限的,某一種行業發展要求也是有限的;第三,替代并購和企業的內部創造,企業在進行國際化發展的時候,選擇并購和內部創造更便于企業掌握新發展出來的業務,但在某些東道國的法律或政策對外商建立獨資企業有些限制,通過與東道國的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可能可以突破這些限制;第四,利用國際市場的巨大空間,實現企業發展中的戰略轉型。

(2)國際戰略聯盟的風險,由于企業合作跨出了國界,空間距離比較大,經濟體的性質不一樣,風險也就增大了。如不確定性,在國外進行生產經營時,即使企業自認為完全了解合作對象,但是對對方的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的了解程度還是沒有在國內掌握得這么清楚,所以在國際聯盟中往往會有讓企業感覺有些突發事件;如跨文化問題,在國際戰略聯盟是合作雙方要進行密切合作,這種跨文化引起沖突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如國家,我國企業在國外謀求發展,可能會追求市場空間的擴大,而東道國的合作企業是為了尋求技術,這樣的差異就形成了今后發生矛盾的一種隱患。中國盡管當前的經濟總量已經在世界上位居前列,但人均量排名較后,中國在國際上發展聯盟時往往面臨這不對稱或不平等的問題。雖然在聯盟合作中,不平等的問題是常見的,但中國遇到這個問題還是非常突出。中國企業走上國際聯盟的道路要積極穩妥,要根據國際經濟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靈活多樣的采取合作策略。

參考文獻

[1]劉小婷.國際戰略聯盟對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意義[J].商場現代化,2012,(4).

聯盟合作范文第4篇

關鍵詞:戰略聯盟;內生合作效應;評價因素

一、戰略聯盟內生合作效應評價研究綜述

戰略聯盟是一種超出正常的市場關系卻又沒有達到合并程度的長期聯合協議,是企業為了達到其重要的戰略目的而形成的一種互惠的松散型組織。戰略聯盟合作效應是指在戰略聯盟中通過合作各方的努力協作所產生的結果。現有文獻中有關于戰略聯盟績效和風險的研究,可以視為戰略聯盟合作效應的兩個方面。文獻研究表明,戰略聯盟合作效應的產生不僅與聯盟企業之間的資源組合有關,還受某些外生變量的影響,由此,可將戰略聯盟的合作效應分為內生效應和外生效應兩方面。這里的內生合作效應是指由于合作企業及合作體內部資源組合導致的合作效應。本文則是側重分析影響內生合作效應的主要因素。

目前國內外運用博弈論研究戰略聯盟及其合作收益的文獻不少,也有一些文獻采用實證的方法研究戰略聯盟合作的績效等。但關于戰略聯盟合作績效的恰當定義卻始終缺乏一致性。事實上,戰略聯盟的合作績效體現在多個方面。Beamish和Delios將戰略聯盟的合作績效定義為聯盟的存活度、持續期、不穩定度或失敗率等;或者運用母公司控制程度、技術轉移的效力、財務目標實現程度和管理滿意度等來衡量聯盟績效。然而,由于每個戰略聯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目標取向,因此,要對戰略聯盟合作績效采用某種合適的方式進行統一衡量以及收集大量績效評估所需的數據事實上都是很難進行的工作。雖然有些學者認為應該通過詳細的戰略聯盟協議以確定特定的戰略聯盟要求 ,但是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很多類似于技術轉移這樣的行為是很難運用正式的合約條款來界定的。況且,有時戰略聯盟的合作績效是不對稱的:可能只是一方實現了其目標而另一方卻沒有實現。另外,也有一些學者運用經濟財務指標對戰略聯盟合作績效進行衡量。如Jennings等學者就運用管理成本、收入增長、收益率和市場價值等作為戰略聯盟績效的度量指標,通過收集公司財務資料進行評估。

不過,Sakakibara在最近的研究中明確提出,當前的戰略聯盟主要基于兩種動機――成本抑或技術分享。因此,可以說,這也是當前戰略聯盟內生合作效應評價中應該集中反映的兩個層面。本文試圖運用聯盟效應和聯盟滿意度這兩個度量指標來體現當前戰略聯盟的主要動機。聯盟效應主要表現為成本的減少或收益的增加,而聯盟滿意度則主要包括對聯盟的綜合滿意度和用以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技術的轉移和發展。

二、戰略聯盟內生合作效應的評價因素

許多戰略聯盟的失敗都可以歸咎于在計劃階段對戰略聯盟伙伴的選擇失誤上,而這個階段其實是最容易將合作風險最小化的。對于如何選擇合適的戰略聯盟伙伴,我們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究,整合式地提出以4Cs作為成功選擇戰略聯盟伙伴的基礎標準。同時,也基于有許多學者在研究中驗證了“信任”對于一個戰略聯盟是否可以繼續維持有著根本性的影響,尤其是作為競爭性戰略聯盟,聯盟企業之間的信任更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們認為一致性、能力、承諾、控制和信任這5大因素不僅對戰略聯盟的持續性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而且直接決定戰略聯盟的內生合作效應。

(一)一致性

就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企業組織之間的關系也開始于相互有好感,然后相互吸引并最終尋求相互之間的一致性。這一點被公認為是一個戰略聯盟成功的主要因素。因為如果聯盟關系無法持續保持,那么實行聯盟的戰略優勢也就很難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實現。我們認為,通過研究戰略聯盟伙伴內企業組織之間的一致性程度可以對聯盟的未來成敗進行預警告知。所謂一致性所指的內容范圍其實很廣泛,不僅包括企業發展歷史、企業文化、企業戰略走向層面的問題,也包括企業組織結構、經營管理方式以及對未來的期望等一系列具體問題。實證研究表明,戰略聯盟伙伴企業間若是具有一致的目標和相似的戰略定位,則可以促使聯盟活動和聯盟戰略更容易達成。

總之,對戰略聯盟中的某一特定企業來說,其聯盟伙伴所顯示出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聯盟企業對聯盟效應的評價以及對聯盟整體的滿意程度也就越高。

(二)能力

企業的資源基礎理論認為組織是對特定資源和能力的聚集,并且這些資源和能力不僅可以為該組織實現其戰略提供基礎,同時也是其收益的主要來源。許多學者認為,企業的能力是隨著時間在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復雜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它代表了一個組織為達到某個期望的最終狀態而進行的有目的的資源組合配置的能力。Hitt等學者在研究中進一步將技能和知識看作是組織能力的主要基礎,這在對一些特定的功能領域進行研究時也有所反映,例如生產、研發和銷售等部分的聯盟。因此,戰略聯盟需要考慮的一項重要問題是聯盟伙伴在資源和核心能力方面是否具有互補與相互適應的能力。戰略聯盟里的能力問題同樣還包括要考慮如何將組織間的互補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以使聯盟企業的競合優勢最大化。同時,我們也認為,在正在運行的戰略聯盟中,可能需要通過持續的決策磨合才能實現互補資源的有效整合問題。而且,這些持續的決策關系著聯盟企業的競爭優勢問題,也與聯盟企業對戰略聯盟的的整體滿意度緊密相關。這里的滿意度是戰略聯盟企業在對聯盟過去的經歷和現有的結果評估的基礎上,所反映出的與聯盟伙伴企業未來持續合作的期望大小。

總之,戰略聯盟伙伴所顯示出的能力水平和能力特質對其他伙伴企業在進行聯盟效應的評估和聯盟整體滿意度感受上都有正相關的影響。

(三)承諾

承諾既是戰略聯盟成功的關鍵,同時也是社會交易行為中的一項必要元素。所謂承諾是戰略聯盟伙伴間為更好地達到聯盟戰略目標而相互做出的一種契約保證。有學者將關系承諾定義為交易的一方認為與另一方正在進行的這一關系非常重要,并且意愿保證為維護這一關系付出最大的努力,即做出承諾的一方相信這段關系值得其付出努力并加以維系。因此,戰略聯盟企業所愿做出的承諾可以通過以下方面來加以衡量:一方面是該企業所期望實現戰略目標和聯盟目的的意愿程度,另一方面是指該企業所能夠提供的最大資源量(諸如時間、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等)。同時,通過企業做出的承諾,戰略聯盟內的伙伴還可以看出該企業試圖維持戰略聯盟的愿意程度和意圖大小。

總之,戰略聯盟的伙伴顯示出的承諾程度越高,則其他伙伴企業對聯盟效應的評估和對聯盟的綜合滿意程度就越高。

(四)控制

第4項需要在伙伴選擇時考慮的變量是學者Medcof曾經提到過的對于一個戰略聯盟的控制,以及這種控制對戰略聯盟的效力是否有用。眾多文獻研究表明,控制是聯盟企業產生合作信心的關鍵來源,因此,當聯盟內部的組織認為其自身對聯盟伙伴擁有足夠的控制力時會對該合作更有信心。然而,研究也表明,過度的控制在增強聯盟一方伙伴信心的同時也有可能會抑制聯盟的自治力和柔性。因此,控制是對聯盟內管理者的一種挑戰,不僅需要逐漸發展其在戰略聯盟內各個層次擁有的權利以開發聯盟能力,同時,為了預防某一方在聯盟內形成壟斷統治地位的局面出現,又要對伙伴企業在聯盟內的權力進行多方面的制衡。研究表明,合適的控制可以最小化關系風險和績效風險,對管理者關于技術轉移發展的滿意度和聯盟運行效應都有正面積極影響。

總之,戰略聯盟中一方企業對其伙伴企業的控制程度越高,則該企業對聯盟效應評估和對聯盟滿意度就越高。所以,如何保持控制的適度性和均衡性是維持聯盟企業各方均對聯盟效應和聯盟滿意度有好評的關鍵。

(五)信任

信任被認為是戰略聯盟組織之間關系的關鍵要素。由于沖突是聯盟的固有屬性,尤其在競爭性戰略聯盟中,合作企業之間潛在沖突問題更大,相互信任的問題也會變得十分棘手,同時也顯得非常重要。在互不信任的情況下,他們將阻礙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更多地衍生機會主義行為,這不僅可能導致聯盟內出現次優行為,甚至可能造成聯盟未達目標就提前解散。有研究表明企業進入戰略聯盟后極易受到其伙伴企業機會主義行為的潛在攻擊。Das和Teng的研究證明,企業間的信任是伙伴合作和進行戰略聯盟的另一信心來源,其有利之處相當多,包括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引導組織合理行為、減少正式合約的范圍以及可使沖突以更合理的方式易解決等。而一旦發生機會主義行為只會給企業帶來不好的聲譽,從而阻礙企業間未來的合作機會,因為該企業從此會被其他潛在的伙伴視為不值得信任的合作對象。然而,從反向角度來看,如果一個企業在戰略聯盟合作關系中形成了良好的聲譽,其潛在合作伙伴會覺得與這樣的企業進行戰略聯盟似乎更可靠、更能獲得成功,因此,未來可能的聯盟合作就越容易形成和運行。

總之,戰略聯盟伙伴顯示出來的信任程度越高,與之聯盟的企業對聯盟效應的評估和聯盟的滿意程度就越高。

三、后續思考

眾多文獻中的研究結果還指出這樣一個事實,即管理者需要對聯盟進行培養和管理以促使所有聯盟伙伴都能獲益,這一過程的實現需要聯盟企業持續承諾、相互信任、伴隨一定程度的控制,同時兼顧相互的組織文化、價值和經營理念以最小化企業之間的沖突。

當然,有些企業選擇戰略聯盟不僅是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還有一些非商業性目標。這些非商業性目標是否可以通過商業戰略聯盟的形成來強化彼此之間的非商業性關系?另外,戰略聯盟中個人間關系對聯盟形成、管理和聯盟效應評估和滿意度的影響程度又如何?這些都值得我們去進一步研究。

此外,現代企業組織都涉及多重聯盟,而大多數單個組織對聯盟的貢獻都很難具體評估。這對聯盟管理來說是一項艱巨的挑戰。首先,對于決定是否繼續現行聯盟合作時需要比以往更加謹慎。其次,要認識到管理者對戰略聯盟效應的評估受到許多主觀因素的影響,其中就包括聯盟伙伴管理者的個人特質。

參考文獻:

1、Holtbrugge,D.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Business Cooperation:Situational Conditions,Performance Criteria,and Success Factors[J].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4(3).

2、Medcof,J.W.Why too Many Alliances End in Divorce[J].Long Range Planning,1997(5).

3、Das,T. K.,& Teng,B.Trust,Control,and Risk in Strategic Alliances:An Integrated Framework[J].Organization Studies,2001(2).

聯盟合作范文第5篇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環境特征——聯盟結構

本文用行業競爭強度刻畫環境特征,并借助企業數量、企業相似程度和行業壁壘對競爭強度進行測量。當行業競爭激烈并且企業的相似程度較高時,他們迫于環境壓力進行合作,但為了避免被伙伴惡意并購等風險,一般會選擇不涉及股權的契約形式。

假設1:行業競爭強度越高,則競爭性戰略聯盟越傾向于選擇較為松散的合作結構。

(二)資源特征——聯盟結構

文中用資源的穩定性水平對聯盟內的資源特征進行刻畫。不同類型的資源往往具有不同水平的可模仿性或可轉移性,那么為了獲取比較穩定的資源,企業需要選擇較為緊密的聯盟結構,以期在與伙伴密切互動的過程中對那些資源進行更有效地學習或轉移。

假設2:資源穩定性越高,競爭性戰略聯盟越傾向于較為緊密的合作結構。

(三)關于外生合作效應

競爭性戰略聯盟的合作效應分為外生及內生兩部分,外生合作效應指的是在外部環境因素作用下,聯盟對外部環境產生的影響,而內生合作效應是指在聯盟內部因素作用下,聯盟對內部成員產生的影響。從效應的內容角度講,無論是外生還是內生合作效應都需要用風險和績效兩個方面進行測量。

外生風險方面。本文關注市場不確定性風險,并借助需求不確定性、技術不確定性以及競爭不確定性進行測量。有學者指出,當組織獲得更大的市場力量時,它所面臨的關于需求、技術更新以及競爭環境等方面的市場風險水平將得到有效控制與降低,而較為緊密的股權式結構相對于松散的契約結構更有利于增強聯盟整體在市場中的影響力。

假設3:聯盟結構緊密程度越高,那么競爭性戰略聯盟感知的外生風險水平越低。

此外,當行業競爭強度較高時,激烈的競爭往往會導致對手采取意外的競爭行為,即市場的競爭不確定性會增加,因此有:

假設4:行業競爭強度越高,競爭性戰略聯盟感知的外生風險水平越高。

外生績效方面。本文重點討論競爭性聯盟對于提高市場集中度、促進技術進步、改善競爭結構、節約社會資源等方面的貢獻水平。一般說來,聯盟結構的緊密程度能夠在較大程度上體現企業的合作深度,隨著合作程度及層次的加深,聯盟成員創造協同效應的可能性就越大,從而有助于提高聯盟對行業的影響,因此:

假設5:聯盟結構緊密程度越高,競爭性戰略聯盟的外生績效水平越高。

行業競爭強度越高,在企業間引發惡性競爭的可能性就越大,如價格戰、串謀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但是如果企業能夠選擇具有互補能力的對手進行合作,相互取長補短,則不僅有助于消除惡性競爭行為,而且還能夠節約社會資源,促進行業集中度提高并形成規模效應。

假設6:行業競爭強度越高,競爭性戰略聯盟的外生績效水平越高。

此外,現有研究對于市場風險對績效的影響關系并未形成統一認識。本文認為外部市場風險將影響成員對聯盟的信心及聯盟的穩定性,從而對聯盟的最終績效產生消極影響。

假設7:外生風險水平越高,競爭性戰略聯盟的外生績效水平越低。

(四)關于內生合作效應

內生風險方面。較多文獻表明,聯盟結構緊密程度與關系風險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如股權式聯盟較之契約式聯盟,其關系風險水平往往較低。從而我們可以推廣出如下假設:

假設8:聯盟結構緊密程度越高,競爭性戰略聯盟的內生風險水平越低。

同樣,資源穩定性與聯盟內部風險之間也可能存在負相關關系,因為資源穩定性越高,意味著資源越不容易被其他成員模仿或轉移,從而伙伴會減少其機會主義行為,以免徒勞。

假設9:資源穩定性越高,競爭性戰略聯盟的內生風險水平越低。

內生績效方面。本研究的聯盟績效進行評價的指標將包括:利潤水平、盈利能力、市場份額、競爭地位、組織創新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合作過程滿意度、合作結果滿意度等。依照假設5的推理方式,同樣可以得到:

假設10:聯盟結構緊密程度越高,競爭性戰略聯盟的內生績效水平越高。

當伙伴向聯盟投入的核心資源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時,伙伴間的侵占風險將較低,合作過程中的沖突與矛盾也將會減少,從而協調成本顯著降低,最終提高聯盟的內生績效。

假設11:資源穩定性越高,競爭性戰略聯盟的內生績效水平越高。

假設12:內生風險水平越高,競爭性戰略聯盟的內生績效水平越低。

最后,當聯盟內生績效水平較高時,意味著合作成員/聯盟整體在市場上的影響力會有所擴張,并往往伴隨著市場份額的增加、行業地位的提升等表現,而這些都將直接導致行業競爭格局發生改變、市場集中度獲得提高等市場效果。因此:

假設13:內生績效水平越高,競爭性戰略聯盟的外生績效水平越高。

因子分析和結構模型

(一)因子分析

基于205份的有效問卷,本文采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了因子分析。結果表明:行業競爭強度有3個維度,即企業數量、企業相似程度及行業壁壘(一致性水平α=0.768,變量對因子的解釋程度R=68.608%)。資源穩定水平有3個維度,即不可模仿性、不可轉移性與不易吸收性(α=0.805,R=72.134%)。內生風險有2個維度,即機會主義和不協調性,其中機會主義用隱瞞信息、不完全履約和竊取資源3個指標說明;不協調性用相互包容不足及相互信任不足2個指標說明(α=0.814,R=80.684%)。

內生績效有3個維度,即經營水平、發展水平和滿意度,其中經營水平用利潤水平、盈利能力和市場份額3個指標說明;發展水平用管理水平、創新能力和競爭地位3個指標說明;滿意度用過程滿意度和結果滿意度2個指標說明(α=0.842,R=77.918%)。

外生風險有3個維度,即需求不確定性、技術不確定性與競爭不確定性(α=0.819,R=73.482%)。外生績效有2個維度,即集中度和行業成長性,其中行業成長性用優化競爭結構、促進技術進步和節約資源3個指標來說明;集中度用行業集中水平1個指標來說明(α=0.739,R=87.351%)。內部一致性水平α和解釋程度R均高于檢驗要求,所以,量表具有了較高的一致性,因子分析的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二)結構模型

因子分析發現,在競爭性戰略聯盟中,外部行業競爭強度、內部資源的穩定性水平、聯盟結構緊密程度以及合作效應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圖1所示的結構模型來描述。該概念模型表明:

第一,行業競爭強度、聯盟結構模式與競爭性聯盟的外生績效及外生風險之間存在直接影響關系,同時行業競爭強度可能通過聯盟結構對外生合作效應的兩指標產生間接影響。

第二,合作成員向聯盟投入資源的穩定性水平、聯盟結構模式與聯盟的內生績效及內生風險之間存在直接關系,同時資源特征可能通過聯盟結構對內生合作效應具有間接影響關系。

相關期刊更多

標準生活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全球科技經濟瞭望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國際政治科學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教育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清市| 苍梧县| 鱼台县| 贺兰县| 邢台市| 工布江达县| 多伦县| 含山县| 泰宁县| 南城县| 新沂市| 肇东市| 沙湾县| 西贡区| 玉树县| 丹凤县| 甘谷县| 蕉岭县| 慈利县| 广饶县| 静安区| 东光县| 冀州市| 申扎县| 涪陵区| 龙南县| 敦化市| 西畴县| 汝阳县| 大连市| 哈巴河县| 大荔县| 钟祥市| 肥西县| 财经| 宜良县| 新泰市| 喀什市| 随州市| 千阳县| 滕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