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業保險總結

農業保險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業保險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業保險總結

農業保險總結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西吉縣;水土保持;監理

中圖分類號 S1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081-0192-01

西吉縣偏城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計劃治理偏城、大莊、中口、高崖4條小流域,計劃治理面積65.13 km2,實際治理面積67.07 km2,監理單位與施工單位相互配合圓滿完成了各項治理任務。

1 監理過程總結

監理分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對造林、種草、梯田、封禁治理等工程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跟蹤監理。第二部分對小型水保工程等措施的關鍵部位及關鍵工序進行了旁站監理,其它部位跟蹤監理。具體做法如下:

1)梯田(小片水地):對梯田是否集中,總體布局是否合理,按己批準的設計是否對位配置,田面寬度,田坎高度,堅固程度,田面平整度及建設規模等進行跟蹤監理,有效的控制了工程的質量及進度。

2)林草措施(包括封禁治理):對不同林草措施是否適合立地條件并符合規劃及設計要求進行了全面檢查,對苗木、種子的質量進行抽樣檢查,對整地工程、造林種草密度、成活率等進行多次的檢查,保證了生物措施的質量,對成活率達不到設計的不予驗收。

3)小型蓄排水工程:對機井、塘壩等小型工程的規格尺寸及施工質量進行了實測。

各項治理措施核查抽樣比例為:梯田、造林、種草各40%。

2 監理效果

2.1 項目總體實施情況

三年累計完成綜合治理面積67.07平方公里,占計劃任務65.13平方公里的102.9%。其中:

1)坡改梯:坡改梯工程是本項目區綜合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實行統一規劃,集中連片、機修和人工配合實施的方式。田面寬度一般都采取6-15米,地埂高0.3米,地面水平。3年共完成坡改梯面積1.7614萬畝,占計劃任務1.675萬畝的105.2%

2)造林:造林多以四荒地造林為主,樹種選擇山桃、刺槐、沙棘和檸條為主要樹種,成活率在85%以上。

經果林有蘋果、酥梨、杏子為主要樹種,成活率在82%以上,共完成喬木造林面積0.08萬畝,占計劃任務0.08萬畝100%。灌木林1.1287萬畝,占計劃任務的1.09萬畝的103.6%,經果林0.557萬畝,占計劃任務0.557萬畝的100%。

3)種草:種草全部為人工紫花苜蓿,因近三年降雨比較適中,種草成活率均符合設計要求。共完成種草面積2.2105萬畝,占計劃任務2.05萬畝的107.8%。

4)封禁治理:封禁治理分布在偏城、大莊、中口、高崖4條小流域,共完成封禁治理面積1.7607萬畝,占計劃任務1.76萬畝的1 00%。

5)保土耕作:保土耕作措施是通過種植地膜玉米,等高溝壟洋芋和一年生牧草的方式保持水土不流失。共完成保土耕作面積2.5625萬畝,占計劃任務2.5625萬畝的100%。

6)小型水保工程:本項目區小型水保工程由建設單位調整為小型淤地壩工程,共完成水保工程l7座,(其中中小型淤地壩7座,大口井10眼),其工程量于批復任務的總工程量相吻合。

2.2 監理效果

按照“三控制,兩管理,一協調’’的監理制度,確保工程建設的合理性、科學性、安全性。監理成效主要體現在:

1)理順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管理程序。按照基本建設項目程序,從工程簽訂合同開始、建筑材料的購置、到各項目工程施工等層層監理、監督檢查,為工程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提高了工程質量。監理工程師常駐現場,對使用的材料、設備件件檢查,不合格的不準使用,對施工工序道道把關,達不到質量標準的不準進入下道工序,因而大大提高了工程質量。

3)加快了工程進度。對林草工程根據不同地區自然環境的差異,采取“春整秋栽、截桿深栽”的辦法一,林草成活率達到了85%以上。

通過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發展了糧食生產,提高了農民收入,達到脫貧致富,改善了當地農業生態、生產條件,提高了土地生產率,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3 主要經驗

農發項目區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并積累了一些經驗。

3.1 治管結合,健全機制

為了使小流域綜合治理做到治一片、成一片、保留一片、發揮效益一片,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封山禁牧政策,改放養為圈養。縣、鄉三級領導掛帥,抽調有關技術人員組成督查組,進行嚴格的督查驗收,實現動態監督,建立獎罰、競爭、激勵機制。各流域在工程管理上,采用合同管理的辦法,由縣水保站與農戶或施工隊簽訂治理管護合同,保證了治理成果的鞏固。

3.2 抓住關鍵,注重實效

建設高質量、高標準的工程措施,最黃土丘陵地區搞好生態環境建設的唯一措施。黃土丘陵區氣候干旱,如何解決水的問題是搞好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關鍵,各流域始終抓住這一關鍵問題,在“水”上做文章。通過整地、造林、修梯田、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建設,合理分散、攔蓄地表徑流。實踐證明小流域綜合治理要根據不同的地勢、地貌、氣候條件,采用不同的治理模式。做到高標準、高質量、高起點的“三高”要求,才能有效攔蓄徑流,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含水率,提高造林成活率,達到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并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始終堅持“五個結合”,即植物與工程措施相結合,保水與保土相結合,治理與封禁相結合,攔蓄與開發相結合,近期與中長期效益相結合,因地制宜、因害設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3 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小流域綜合治理開發,有賴于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參與,項目自開始實施以來,就把宣傳工作放到了首位,通過散發宣傳材料、拍專題片、放電影、刷寫標語等形式向社會和項目區的廣大干部群眾廣泛深入的宣傳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成果及意義。通過宣傳,群眾對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使他們深刻的認識到,只有做好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才是干旱山區治窮治富的根本出路。以此加快了項目實施的步伐。

4 對策建議

4.1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

在造林、種草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和已批準的設計,選擇不同的樹種、林種和草種。應特別加強灌木林建設,盡可能做到適地適樹。

4.2 加強施工過程控制,嚴把原材料質量關

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技術規范和已批準的設計要求,嚴把措施布設、施工組織、材料進場、初驗等關口,切實提高項目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韓好學,頡淑紅.淺析西吉縣水利水保工程產權管理方式與經驗[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

[2]吳自康.寧夏水土流失現狀分析及分區治理對策[J].寧夏農林科技,2004.

農業保險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美國農業;保險政策;農業經濟

[中圖分類號]F84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3)25-0069-02

1 美國農業保險政策

1.1 政策演變歷程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商業性保險公司基于市場利潤驅動自發開展農業保險經營業務,政府對此沒有介入,這就是私營單軌式的農業保險政策,標志著美國農業保險政策的開端。但是,因為商業性企業單個實力較弱,面對大規模、大范圍的農作物價格下跌或者農業災害時候,往往以企業破產退出農業保險業而告終。

1938年,美國政府正式頒布了《聯邦農作物保險法》,標志著美國農業保險政策的第二個階段“國營單軌式”開始。美國隨后成立了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隸屬農業部,由政府統一對農業實行保險。但是,由于政府主導的農業保險以保障農業生產為主要目的,規則死板,缺乏市場活性,往往入不敷出,直接決定了美國政府對農業保險政策的進一步修改。

在單純的國營農業保險政策失敗后,美國在1980年修訂了《聯邦農作物保險法》提出了對參保農民和經營農業保險的保險公司雙補貼的政策,這個政策的實施標志著農業政策的第三個階段,即公私合營雙軌式。利用政府補貼,政府的保險公司和私人的保險公司進行市場化競爭,而國有企業在保險方面市場競爭中的劣勢也漸漸露出來。

市場是一個優勝劣汰的公平場所,在政府補貼的支持下,商業性保險公司在農業保險方面的靈活性和營利性遠遠比國有公司少。1996年起,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逐步退出農業保險業務,開啟了一直延續到現在的美國農業保險政策第四個階段,“私營+政府扶持式”的農業保險政策。

1.2 保險種類

保險種類的多少也可以側面看出保險業的完善程度和發展程度,目前,美國農業保險險種主要有五類,涵蓋一百多種農作物。

第一類是多種風險農作物保險,這個是歷史最早也是投資最多的險種,涵蓋七十多種農作物,包括洪澇、干旱、火山、冰雹、火災、病蟲害等保險形式。這種形式的保險以農民個人種植作物的歷史產量或者地區平均產量來確定保險產量,特別受到農民的采用。

第二類是平均產量保險,這個產量不再以個人產量為依據,而是以一個縣為單位預測的相應比例做確定,也就是說只有縣級單位的平均產量低于保險產量才能得到保險賠償,跟個人的農作物產量不存在直接的關系。

第三類是收入保險,主要以產量為保險依據,各州保險細節有差異,主要包括團體收益保險、作物收益保險、收益保證保險、收入保護保險和農場總收入保險等形式。

第四類是冰雹險,這個是唯一一個由私人保險公司開展的業務。

第五類是其他試辦險種,主要是私有保險公司的嘗試性保險,如大白菜收入保險等。

2 保險政策對農業經濟的作用

2.1 穩定國民經濟基礎產業

國民經濟發展對一國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農業作為國民經濟中最基礎的產業,有著不可替代和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美國現代服務業非常發達,但是對農業也非常重視。美國從農業保險立法入手,結合先進的服務業來保障農業的發展,從政策角度扶持農業發展,將立法實施農業保險作為宏觀調控的一部分,全力維持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和基礎產業的穩定性。

美國的農業保險從最開始私營單軌式發展,政府漸漸進入,明晰了農業保險責任,界定了農業保險性質,組織完善了合理的農業保險組織體系,使得經營范圍、費率制定、賠償標準等諸多事宜有了統一的法律可遵循。在實際工作中,避免了農業保險公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而帶來的對農民和農業產業的損害。不僅僅是規范了農業保險經營各方的責任、義務、權利,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府的農業保險法律使得農業保險的規范性和效益得到了美國農民的認可,極大地提高了美國農民和農場的保險意識,從而確保了農業生產的穩定性。農業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產業,其穩定對整個經濟社會制度的支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社會正常運行的強有力的保障。

2.2 促進農業保險行業良性經營

美國的農業保險制度是以美國聯邦的財政補貼為基礎的,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政府的介入,農業保險的運行結果基本與私營單軌式的結局類似,多以失敗而告終。目前來看,美國聯邦的農業保險政策非常成功。在充分參考WTO的相關“綠箱政策”協議后,關于制定保護本國的農業保險政策方面,美國聯邦政府積極對農業保險行業進行財政補貼,這些必要的財政補貼讓農業保險行業有了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不會因為特殊情況導致大規模的公司甚至行業破產、倒閉。

美國幅員遼闊,農作物分布廣泛,美國聯邦政府則充當了美國農業保險政策制度的合理設計者。根據各地區不同的情況,美國農業保險私營商業企業設計了不同的保險險種,給投保人極大的選擇空間。同時,美國聯邦政府的積極財政補貼不僅讓私營商業企業能夠在農業保險行業中得到很好的發展,也極大地激發了農民投保農作物的熱情,讓更多的農民和農場積極加入到農業保險中來。最關鍵的是,聯邦財政補貼作為有強大公信力的機構,能夠讓商業企業和農民之間在投保的利益糾紛中緩解矛盾,更好的支持農業保險政策順利進行。

當前,美國聯邦政府的農業保險政策,促進商業保險企業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對經營性質的商業保險公司的直接政策扶持,這讓商業保險企業以極大的積極性參與到農業保險行業中來。因為農業保險伊始的私營單軌式經驗證明單純的私營商業運作風險太大,難以抵抗未知的風險。其次是對經營性的私營商業保險公司間接促進,因為聯邦的農業保險政策讓很多農民有了更大的熱情為農作物投保。農民購買農業保險的能力增加,農業保險需求必然增多,客觀上必然帶動私營商業企業的農業保險業務的熱情。最后,美國聯邦的再保險制度,讓整個保險體系有了良好的循環效益。美國的再保險制度,即私營商業保險公司可以向聯邦企業再保險,以降低原保險人的經營成本,分散風險,提高商業企業的業務穩定性和增加業務量。

2.3 彌補市場失靈

美國人是實用主義的典型代表,美國人相信市場經濟,但從不盲從市場經濟是萬能的。美國人相信市場機制的有效性,所以不斷的嘗試性擴大市場機制的范圍,讓私營商業保險業更多的參與到農業保險中來。但是,市場機制是有缺陷的,因此美國又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修改、完善、優化,最終形成了現有的“私營+政府扶持式”的農業保險政策。在干預方面,美國放棄了完全接管式的國營制度,而是不斷地完善機制,設立相關農業管理機構來進行協調市場行為,以達到最大利益化,保持市場活力和作用。同時,美國政府干預農業保險政策主要體現在以WTO等框架下的市場機制作用,有價格目標轉為支付等收入補貼措施,更好地保護了農業發展。

3 美國農業保險政策的作用總結

3.1 明晰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農業保險政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僅僅是政策制定者,更是政策的參與者,而且是有限參與者。這里可以基本以三個方面的原則來把握:首先是因地制宜,對于國土廣袤,農業分布廣泛的國家來說,要根據不同地域的特點,生產條件以及氣候等諸多因素,合理設置農業保險程度、廣度;其次是財政合理補貼原則,不管是商業保險企業還是農民,都對風險有一定的抵抗意識,但農業的效益低下,農民收入較低,因此保險費率必須低,這里面的差價自然就需要政府的財政補貼來完成;最后,建立合理的機制,政府作為一個再保險人的角色出現,以避免機制無法運行的崩潰。

3.2 完善險種和保險體系

美國的農業保險政策比較成功就在于有完善的保險體系,從制度上合理保障了保險機制的運行。聯邦頒布了專門的《聯邦農作物保險法》,設立了農業風險管理局和聯邦農業保險公司,從機制方面合理設計讓保險體系更加完善。現在聯邦農業保險公司已經基本推出農業保險業務,主要經營農業保險再保險業務,和農業風險管理局一起作為政策機構維持保險體系的政策運作。同時,美國的市場經濟體制讓商業保險公司更好的參與農業保險業務,商業企業能更好地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出新的農業保險險種,以市場導向型完善保險體系建設。目前,美國農業保險限制有五大類,包含一百多種農作物的保險,基本滿足了農民的農業保險需求。直到現在,美國商業保險企業仍在不斷的開放新的保險品種。

參考文獻:

[1]陳欽.淺析美國農業保險發展模式[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8(2).

[2]黃英君.美國農業發展歷程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0(1).

農業保險總結范文第3篇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保護災后恢復生產能力為出發點,充分考慮財政承受能力、保險企業可持續經營能力和農戶參保意愿,以保大災、保大戶、保主要品種為重點,堅持政府推動、農戶自愿、市場運作的原則,采取“共保經營”為主、“互保合作”等形式為輔的推行方式,積極做好宣傳發動,認真部署各項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有力保障。

二、實施辦法

(一)工作目標。*年全區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面達到60%以上,力爭70%,并加大工作力度,在以后年度逐步實現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全面推開。

(二)保險品種。根據浙政發〔*〕22號文件精神,在全區范圍內實行“3+1+6X”模式,保險品種總數為7種。“3”分別為能繁母豬、油菜、奶牛三個國家必保品種(其中我區沒有

奶牛養殖,因此不實行)。“1”為水稻保險,為省定必保品種。“6X”是指除水稻以外的其他特色品種,根據我區實際情況,*年選擇大棚瓜果蔬菜、淡水魚、鴨和生豬等四個特色品種。

(三)保險主體。2個國家必保品種的參保對象為符合條件的區域內所有農戶;省定品種的參保對象為符合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和各類專業合作社(界定要求見保險條款)。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為自建基地或與農戶緊密聯結的生產基地實行統一投保,鼓勵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為其成員統一投保,鼓勵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以村為單位聯戶投保。

(四)保障程度。以保障承保對象物化成本為主,保費為承保對象物化成本的50%,物化成本由保險公司與相關部門確定。保費由承保對象支付和財政補助兩部分組成。財政補助主要由省、市和區三級財政分別安排專項資金對參保農戶給予補助。不同的品種財政補貼各不相同,其中能繁母豬保費補貼80%,油菜保費補貼按國家統一政策執行,水稻保費補貼75%,其他省定品種保費補貼45%。對于省定品種的財政補貼部分由省、市、區三級財政按一定比例分擔,國定品種按國家統一政策執行,其中能繁母豬按浙政辦發明電〔*〕111號文件精神省、市、區三級財政按保費的2∶3∶3的比例分擔。安排的保費補貼、超賠補貼等資金應納入年度財政預算,財政與區財保公司以“一年一結”的形式結算。

(五)保險責任。保險責任以保大災為主,主要包括熱帶風暴級以上熱帶氣旋(具體責任見條款)、暴雨、洪水、暴雪、凍

害、常見病蟲害、大規模疫病等主要災害,具體保險責任另行制定。

(六)理賠支付。政策性農業保險實行全省范圍內風險責任在當年全省保費5倍以內的封頂方案。在定損后,分兩次向農戶支付保險賠款,先由保險公司向農戶預付核定賠款的50%,再在保險年度末統計全省全年總賠款后,進行個案清算。全省全年總賠款在5倍之內的,按核定的賠款扣除預付賠款后全額支付;若全年總賠款超過5倍的,則個案清算賠款=核定賠款額×封頂系數-預付賠款額(封頂系數=全省農業總保費×5/全省總賠款)。根據省政府規定,賠款超過2倍保費的,由省、市(區)財政分擔,參照財政保費補貼比例執行。理賠工作主要以保險公司為主,各鎮(開發區)、區農林局等部門配合處理。

三、實施階段

(一)調查摸底與宣傳發動階段(*年3月底前)。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領導機構,研究制定全區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方案,摸清擬保產業的現狀,了解群眾參保意愿,分解鄉鎮工作任務,落實區財政補助資金。召開全區政策性農業保險動員大會,落實有關部門工作職責,布置鄉鎮政策性農業保險任務。

(二)組織參保與規范理賠階段(*年4月至6月底)。各鎮(開發區)建立參保清單,并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動員。全區參保面確保60%,力爭達到70%,并確保在4月15日前全面完成參保工作。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裁定和理賠工作辦法,制

定鄉鎮工作目標考核機制,規范工作程序,建立持續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長效機制。

(三)總結階段(*年7月)。監督檢查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情況,認真總結工作經驗和存在的問題,謀劃新一輪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推進措施。

四、工作要求

(一)明確職責,加強組織領導。區政府成立由分管領導負責,相關單位和各鎮(開發區)有關領導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具體工作由區發改經貿局牽頭,統籌協調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各項工作。各部門要履行好自身工作職責,有效推進工作開展。區發改經貿局主要負責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掌握工作推進情況,及時上報并對外工作信息,做好各方面協調工作。區農辦負責把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納入到新農村建設中,并加強工作考核。區財政局負責保險費用審核和安排,加強與市財政局溝通,及時發放財政補助。區農林局負責開展基層調研,掌握基層保險意向,確定保險基數,參與保險理賠界定。區民政局負責把政策性農業保險納入全區重大災害預警救災體系,充分做好災害預警和災后救助工作。區人保財險支公司負責保險費的測算和保險簽單工作,及時向辦公室上報保險進度,負責保險理賠工作組的運作,加強與被保險人的溝通,做好受災理賠工作。各鎮(開發區)要分別設立聯系點,明確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負責建立與下屬行政村的工作網絡,加強對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做好上下工作聯動,及

時上報工作情況。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分別進駐所在地的聯系點開展工作。

農業保險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訂單農業;金融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0.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2(11)-0067-03

2012年初,根據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開展“訂單+金融”試點工作安排,商洛市中心支行細化措施、強化協作、傾力推進,選取丹鳳縣華茂牧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華茂牧業”)重點跟蹤,實現了企業為訂單養殖戶進行擔保,信用社以訂單作為抵押品為養殖戶發放貸款的金融創新。

一、“訂單+金融”試點的主要做法

(一)訂單企業運作情況

重點跟蹤的訂單農業企業――華茂牧業成立于2000年,是西北地區屈指可數集肉雞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龍頭企業,其注冊的“商鳳”牌無公害肉雞已通過Qs認證,在全國建成36個銷售網點,鮮肉產品占陜西省85%的市場份額。

華茂牧業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與農戶簽訂肉雞養殖合同,負責為養殖戶提供生態仔雞、養雞設備、飼料、防疫藥品,并按合同規定價格(此價格最低可保證養殖農戶每雞純利1元)進行收購,并進行加工和銷售,同時負責引進新技術、新品種、開展技術培訓、交流和信息服務。養殖戶需建立標準化養殖大棚,并嚴格按公司要求進行科學的飼養,在合同規定時間交雞。至2012年9月底,華茂牧業已成功發展養殖基地60余個、簽訂訂單養殖合同446戶、建設標準養殖大棚492個,產值5.6億元/年。

(二)“訂單+金融”試點中的金融創新

1、規范訂單合同,強化法律保障。在指導華茂牧業與養殖農戶簽訂合同的基礎上,聘請市法院專家對訂單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法律行為、法律關系、權利、義務等進行了專業審核和修訂完善,規范了訂單合同,規避了法律糾紛,使其既能作為抵押品,又能遏制違約率。依據該訂單合同,華茂牧業能夠通過控制養殖戶的仔雞、飼料、防疫藥品、技術培訓等,防止養殖戶將肉雞私自外賣。養殖戶能夠通過對雞苗、飼料、防疫藥品等賒銷,防止華茂牧業到期不予回購。此外,由養殖農戶出資建棚也進一步提高了其養殖精細度和責任心。

2、制定管理辦法,細化支持措施。指導丹鳳聯社和農行結合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訂單農戶小額貸款管理辦法》、《訂單農業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訂單農業貸款操作流程》、《訂單農業貸款承諾書》等。與此同時,追加了對丹鳳聯社的支農再貸款額度,以央行資金介入來激發和調動其農貸投放積極性,助推“訂單+金融”模式發展,并明確要求農信社貸款利率按基準利率或適度上浮執行,最高不得超過50%的訂單抵押貸款優惠政策。

3、創新貸款方式,增加有效供給。一是設計研發訂單農戶小額循環貸款。將訂單農業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相結合,集中評定,一次登記,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不僅簡化了貸款手續,而且優化了農村信用環境;二是設計研發農業訂單保證貸款。即:只要養殖農戶與華茂牧業簽定長期或短期契約,雙方合同關系明確,能夠保證訂單履約,農戶即可憑借訂單合同直接申請貸款,由農信社依據其養殖規模和信用程度,按照訂單合同標的的80%發放貸款。三是適時推出龍頭企業擔保貸款。即:對貸款數額大、風險不確定的養殖戶,由華茂牧業與農信社簽訂“訂單農業貸款承諾書”,承諾借款人不能履約還款,華茂承擔連帶責任,并協助扣款歸還貸款,同時華茂還要為農信社提供訂單抵押借款人的相關信息資料,包括訂單合同履約情況等。

4、財政扶持,推動訂單業務發展。積極與財政部門溝通協商,促成該縣財政局制定出臺了《丹鳳縣扶持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實施意見》,明確規定:凡訂單農戶新建大棚,縣財政每棚給予無息借款2萬元供使用一年,并按8.316%比例為每戶最高貼息貸款8萬元共使用2年(養殖大戶最高20萬元)。

5、保險跟進,分散農戶養殖風險。充分發揮保險機構在訂單農業發展中的保障作用,將訂單農業納入農業政策性保險范疇,切實防范訂單農業和訂單農業貸款風險,以人保財險為保險保障主體,以5萬元為限對所有肉雞大棚進行保險,每棚保費500元,養殖戶負擔100元、華茂200元、縣財政補助200元。至2012年9月末,華茂旗下492個大棚全部投保,投保率為100%。保險業的積極跟進,有效降低了養殖農戶、龍頭企業和涉農機構的經營風險,有力助推了“訂單+金融”試點工作的展業速度。此外,為進一步完善保險保障機制,目前已根據養殖戶訴求,正在與人保財險一道就將“保險到棚”拓展至“保險到雞”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和論證。

二、取得的成效

(一)“訂單+金融”模式,激發了涉農機構放貸熱情

“訂單+金融”模式的實施,促成華茂牧業與養殖農戶間建立了相互制約機制,讓訂單成為了融資有效抵押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華茂牧業的介入擔保,為涉農機構訂單貸款提供了“雙重保險”,極大激發了涉農機構的貸款投放積極性,有效破解了農村地區的融資瓶頸。體現為:一是解決了養殖農戶渴望致富與資金不足的矛盾。二是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過程中,給予了農民更大的生產經營選擇權,解決了農民資金有限性與愿望多樣性的矛盾。三是為涉農金融機構提供了廣泛的信貸載體,提高了信貸資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至2012年9月末,丹鳳聯社已累計投放訂單抵押貸款288筆1760萬元,扶持養殖戶240戶,占訂單養殖總戶數的53.8%;向華茂牧業發放貸款2筆計1500萬元。

(二)“訂單+金融”模式,帶動了百姓致富

其“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實現了千家萬戶分散經營與千變萬化市場經濟的有效銜接,促成了“小生產大經營”格局的快速形成,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經營成本。按華茂牧業保證養殖農戶每雞純利1元、農戶每棚養雞1萬只、50天出欄計算,單棚年可循環4-5次,收入4-5萬元。在我們隨機抽查的10戶養殖戶中,最高年收入10萬元、最低2.5萬元,平均5.1萬元,80%的養殖戶認為其養殖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90%-100%。

(三)“訂單+金融”模式,助推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商洛模式”顯示,依托龍頭企業管理經驗及資金、技術、信息等優勢帶動,按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價格,形成生產、加工、銷售、防疫于一體的經濟組織,改變了分散經營在市場競爭中的弱勢地位,增強了養殖戶抵御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也解決了龍頭企業因土地、人力等制約而出現的產能不足現象,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金融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華茂牧業生態雞養殖戶的迅速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按目前發展情況計算,華茂生態雞養殖戶建養雞大棚所需資金成本3936萬元,每年所需養雞成本大概為19680萬元,而至2012年9月末,丹鳳縣農信社僅發放生態雞訂單抵押貸款1760萬元,還不到養殖戶所需資金成本的10%,金融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商洛模式”有待進一步推廣

據調查,全市共有省、市級龍頭企業71家,牽頭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743家,均不同程度地與農戶有產銷約定。但是,由于半數以上企業與生產基地、農戶沒有簽訂產品購銷合同和契約,大多只是口頭約定,“訂單+金融”運作成效明顯的“商洛模式”僅在華茂牧業開展,并沒有在全轄得到推廣,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訂單+金融”運作的“商洛模式”需在全轄大力推廣。

(三)保險介入程度有待進一步深化

一方面,受自然災害影響,目前丹鳳縣人保財險公司對養雞大棚的保險處于虧損狀態,其它保險公司介入的積極不高。另一方面,傳染性疾病是養殖業的最大威脅,養殖戶對保險介入的需求很強,但由于保險公司收取保險過高,未能達成保險協議,保險公司擬收取保費0.23元/只雞,養殖戶每只雞的利潤也僅有1元錢,養殖戶愿意交納0.05元/只雞,差距較大。因此,目前為止人保財險僅對養殖大棚提供保險,而沒有對每只雞提供保險,保險介入深度不夠,影響了訂單農業的發展壯大。

四、對策建議

(一)規范程序,創新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進一步完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在支持訂單農業發展中的銜接配合,強化政府推動在訂單抵押貸款長效機制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強督促指導,確保各項配套政策落實到位并足額兌現。二是全面開展信用評級,進一步完善“農戶信用、農業訂單、貸款授信”三聯評、“小額信用貸款、訂單抵押貸款、農戶擔保(聯保)貸款”三聯動、“政府、銀行、農戶”三聯手的貸款投放模式,建立農村信用等級評價制度,統一訂單農戶信用信息管理,全面開展農戶貸款授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傾力將訂單農業在商洛做大做強。

(二)總結經驗,全面推廣,帶動轄內訂單農業加快發展

一是認真總結“訂單+金融”模式在華茂牧業試點的成功經驗,廣泛宣傳“訂單農業”對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讓涉農企業和農戶認識到“訂單+金融”模式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商洛訂單農業加快發展;二是進一步調查摸底轄內各類訂單農業發展現狀,選擇發展較為成熟的涉農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廣“訂單+金融”試點模式。在繼續發揮農村信用社支農主力軍作用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引導農發行、各國有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和機制優勢,積極介入,創新信貸支持模式,真正形成政策性與商業性金融機構優勢互補、齊頭并進的格局,拓寬訂單農業融資渠道。

(三)創新機制,深度介入,建立完善的風險分擔體系

一是充分發揮保險機構在訂單農業發展中的保障作用,推動“保險到雞”的盡快實施,切實防范訂單農業和訂單抵押貸款風險。二是結合農村實際和借鑒發達國家的農業保險做法,建立農業保險體系,對生態雞等風險較大的農產品,建立以財政手段為主,稅收、金融、再保險等手段為輔,商業保險和政策性保險相輔相成的保險體系,防范風險,保障銀行訂單抵押貸款安全。三是引導建立多層次的農村信貸擔保體系,可把部分財政支農資金用于建立政府擔保基金,服務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推動農村擔保機制建設,提高農戶的貸款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丁斌,何平.對旬陽縣“訂單農業+信貸”運作模式的調查[J].西部金融,2009,(12):72-73。

[2]丁竹君.金融視角下我國訂單農業的發展[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20-123。

[3]馬九杰等.基于訂單農業發展的農業價值鏈金融創新策略與案例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1,(7):11-17。

農業保險總結范文第5篇

【關鍵詞】農業保險 自然災害 天氣指數保險 基差風險

一、引言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一個脆弱產業,容易受到天氣災害等影響,而我國又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受災地區廣,災害種類多,其中以地震、洪水、臺風三類巨災帶來的損失最為慘重,而且會引發“災害鏈”現象。傳統農業保險不能完全規避這些風險,而天氣指數保險具有明顯的優勢:手續簡單、成本較低、避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可以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

二、天氣指數保險優勢

天氣指數保險(weather index insurance)是指把一個或幾個氣候條件(例如降雨量、溫差等)對農作物損害程度指數化,當實際氣候條件達到一定水平時,保險合同立即給予賠付。與傳統農業保險相比,它具有以下優勢:

(一)天氣指數保險可以較好地避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傳統農業保險受自然災害和人為因素影響,因此自然災害嚴重的地區更積極投保,另外農業保險的手續復雜,交易成本大,因此存在明顯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使得農業保險計劃無法執行。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理賠和設置的指數有關聯,而這些指數都是由國家氣象部門提供的氣象數據,這些數據都具有客觀性,農戶和保險公司一樣都不可能影響這些數據,因此天氣指數保險能夠規避傳統農業保險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skees et al.(1999)認為自然災害對收入依賴農作物的農民打擊是破壞性的,可以創新地設計一種低成本的風險轉移機制,收入農產量指數保險和降雨量指數保險,而設計的降雨量指數保險創新產品得到世界銀行的支持。

(二)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可以降低農業保險的交易成本

天氣指數保險已在一些發展中國家試點,并得到良好的效果,已被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是農業保險創新方式,是發展中國家農業保險的新方向,它大大地降低了農業保險的交易成本。傳統農業保險在整個保險過程都需要實地勘察,除了客觀成本之外,交易成本也非常高,而天氣指數保險交易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這是因為:一是天氣指數保險產品采用標準化合約,對整個地區的投保人都一樣;二是監督成本比較低,因此理賠的依據是采用客觀天氣數據,不存在道德風險;三是理賠相對簡單,只需要參考合同數據,而不需要實地勘察,因此大大節約了成本。

(三)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可以擴大農業保險的覆蓋范圍

天氣指數保險合同都是標準化合約,傳統的農業保險合同相對來說比較復雜,而且不同的投標農戶可能保險合同不一致,因此相對文化水平相對不高的農戶來說具有復雜性,不易推廣,而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因為是標準化合約,因此具有透明性特點,投保客戶理解了理賠與否只跟參考指數有關,而與實際損失可能不是很關聯,相對來說比較好理解,因此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在農業災害保險中推廣更容易。

三、天氣指數保險運用于農業災害保險存在的問題

天氣指數保險是一項金融創新,它能夠克服傳統農業保險信息不對稱問題,防范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然而天氣指數保險產品還是處在創新階段,我國天氣指數保險產品也只是在試點階段,普遍推廣該產品還需要不斷理論創新和實踐成功,因此還需要進一步探討以下問題:

(一)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如何設計

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專業性強,需要涉及到氣象數據,當地氣候、農作物的生長、農民的保險認識與需求等,而這些數據都很比較難獲得,因此在參考外國天氣指數保險實施情況的同時需要加強數據的調查、收集與另外也要考慮到區域差異,有些地區農業災害受天氣影響小,而有些地區農業災害受天氣影響大。

(二)如何盡量避免基差風險

基差風險是指保值工具與被保值商品之間價格波動不同步所帶來的風險。天氣指數保險基差風險是指天氣指數保險的指數和損失之間的差額。由于天氣指數保險的指數和實際損失之間沒有完全的相關性,可能會有投保人沒有損失而得到賠付或實際損失很嚴重而沒有得到相應的賠付情形,而這些情形都會影響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實施和推廣,因此如何避免天氣指數保險基差風險非常重要。

三)農戶對天氣指數保險的認知不足

由于天氣指數保險在我國還剛剛試點,國內農民對天氣指數保險產品普遍不熟悉,朱俊生(2011)通過對安徽省天氣指數保險實施區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對天氣指數保險不熟悉,50%以上被調查者沒聽過農業保險,聽說過農業保險的農民有90%以上沒聽過村里面的旱災指數保險,聽過說的也對此產品不理解。因此如何推廣天氣指數保險產品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四)相關法律法規如何完善

目前我國還沒有天氣指數保險相關法律法規,需要國家立法支持,明確天氣指數保險和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聯系及運行機制、天氣指數保險產品范圍、保險公司經營行為、風險控制等。因此需要政府的立法支持和政策支持。

四、我國利用天氣指數保險產品防范農業災害保險的政策建議

天氣指數保險已在一些發展中國家試點,并得到良好的效果,已被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是農業保險創新方式,是發展中國家農業保險的新方向(hess et al.,2005;molini et al.,2007)。我國也有些試點,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如果進一步推廣天氣指數保險在農業災害保險中的運用,我國可以積極借鑒其他國家天氣指數保險的發展經驗,在合適的地區推廣。

(一)積極借鑒國外天氣指數保險發展經驗和總結國內試點經驗

天氣指數保險由于其自身的優點得到世界銀行的大力支持而向各個發展中國家推廣。在2003年,印度商業保險公司開始銷售天氣指數保險產品,以幫助農民應對干旱或降雨過多導致的農業經濟損失。蒙古的指數保險試點得到世界銀行的支持,2006年開始試點,商業保險公司向2400戶牧民家庭提供以牲畜為保障對象的指數保險,投保人數將近有參保資格牧民的10%,超過了預期。目前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開始天氣指數保險,比如印度、墨西哥、馬拉維、埃塞俄比亞等開辦了干旱指數保險,孟加拉等開辦了洪水指數保險,其中印度開辦的天氣指數保險規模大,品種較全,成效也比較明顯(skees,2008b)。2007年7月,國內首家農業保險公司——上海安信農業保險公司已試點推出全國首個氣象指數保險,在南匯西瓜種植區域試點,初期范圍僅僅涵蓋了幾十畝土地,但其中的意義卻十分深遠。2008年安徽第一家專業農保機構國元農業保險公司與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等機構合作,共同研究開發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并選定安徽省長豐縣、懷遠縣分別作為旱、澇災產品的研發基地。因此我國可以借鑒這些發展中國家天氣指數保險發展經驗和總結我國試點經驗積極研究天氣指數保險理論并推廣。 (二)根據不同地區特點設計合適的天氣指數保險產品

天氣指數保險產品設計需要該地區長期的天氣歷史數據,設計也比較復雜,因此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氣候具有非常大的差異性,因此設計該產品時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而設計適合該地區的天氣指數保險產品。要充分縮小天氣指數保險的基差風險,保證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對農戶的公平性。

(三)積極拓展銷售渠道

農業保險銷售面對對象是農戶,由于農戶對該產品不夠重視或認識不清,所以農業保險銷售比較困難。而農戶對天氣指數保險產品更加陌生,所以要積極拓展銷售渠道:一是積極在農村宣傳該產品的優點;二是簡化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條款;三是加大與鄉鎮地區金融機構網點合作;四是加大在農村地區的調研。

(四)政府的大力支持

天氣指數保險產品是農業災害保險的一項創新,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完善政策法規,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引導該產品的設計及推廣;二是積極配合相應產品設計機構,提供必要的天氣數據資料,擴大氣象站的覆蓋范圍;三是積極配合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推廣,政府要給予必要的財政補貼。

參考文獻

[1]skees,j.r.,opportunities for improved efficiency in risk sharing using capital market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9,(81):1228-1233.

[2]olivier mahul and jerry r.skees.piloting index- based livestock insurance in mongolia[j].access finance,issue no.10,the world bank group,2006.

[3]skees,j.,challenges for use of index based weather insurance in lower income coun

tries. 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spring 2008b,pp.197-217.

[4]hess,u.et al.,manag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isk:innova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department,world bank report,no.32727-glb,2005.

[5]魏華林,吳韌強.天氣指數保險與農業保險可持續發展[j].財貿經濟,2010(03):5~11.

[6]朱俊生.中國天氣指數保險試點的運行及其評估——以安徽省水稻干旱和高溫熱害指數保險為例[j]保險研究,2012(03):19~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宁| 延寿县| 嵊州市| 逊克县| 施甸县| 贵州省| 突泉县| 班戈县| 建始县| 溧水县| 资中县| 大埔区| 手机| 镇江市| 奉节县| 青龙| 盐城市| 高青县| 和静县| 扎赉特旗| 临海市| 平舆县| 南充市| 甘德县| 双城市| 永靖县| 阳朔县| 衢州市| 楚雄市| 丰顺县| 石屏县| 宜兴市| 自贡市| 长乐市| 高雄县| 赤水市| 扎兰屯市| 广安市| 文水县| 丽江市| 安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