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艾滋病防治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是什么?(B)
A、空氣傳播、飛沫傳播、血液傳播B、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C、共用臥具、血液傳播、母嬰傳播D、陰道分泌物、血液傳播、握手2、艾滋病病毒(HIV)主要存在于人體的那些組織中?(D)
A、血液 B、、陰道分泌液C、乳汁 D、以上都是3、世界艾滋病日是幾月幾日?(D)
A、5月31日 B、9月28日C、10月10日 D、12月1日4、下列行為哪個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C)
A、共用電話、馬桶 B、共用茶杯和餐具C、共用剃須刀、牙刷,紋身 D、蚊蟲叮咬5、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從外表上看:(A)
A、和正常人一樣 B、有典型的表現C、很可怕 D、很容易看出來6、預防艾滋病的責任應該是:(D)
A、國家 B、疾控中心C、醫院 D、全社會7、全世界艾滋病防治事業的共同標志是:(B)
A、紅十字 B、紅絲帶C、和平鴿 D、綠絲帶8、預防艾滋病我們應該做到:(D)
A、潔身自愛,不性亂B、不吸毒,尤其是不共用注射器吸毒
C、關心、幫助、不歧視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D、以上都是9、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多長時間可檢測出艾滋病病毒抗體:(B)
祿豐縣艾滋病防治的重點之一是娛樂場所(歌舞廳、美容美發店、泡腳城以下簡稱“娛樂場所”)從業人員的行為干預,然而娛樂場所從業人員流動性太大,給艾滋病防治行為干預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娛樂場所女性從業人員多且處于性活躍年齡,甚至可以說就是“性”服務活動,她們就是容易受到AIDS威脅的高危人群,也是艾滋病病毒(HIV)經性途徑向一般人群傳播的重要橋梁人群。為了解祿豐縣娛樂場所女性從業人員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態度和行為狀況,為了更好的開展高危行為干預措施提供依據,對祿豐縣22家娛樂場所(期中歌舞廳8家、美容美發店12家、泡腳城2家)的女性從業人員進行了艾滋病防治知識、安全套使用情況、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的調查,調查結果:對艾滋病相關知識和傳播途徑的了解在80%以上;但對其它途徑及相關知識認識較少,這可能原因在宣傳深入上不到位,目標人群不了解。
1 調查目標人群和調查方法
1.1 調查目標人群 祿豐縣22家娛樂場所(期中歌舞廳8家、美容美發店12家、泡腳城2家)內的女性從業人員。
1.2 調查方法 我們采取在不影響娛樂場所經營活動的前提下,與業主講明目的,使其配合工作,在從業人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全面進行一對一不署名問卷調查,調查項目包括人員情況、艾滋病防治知識、相關危險、每一次安全套使用率,服務人員獨立完成調查文件,并當場回收。
1.3 資料統計分析 將艾滋病防治知識進行量化,得分越高,表明認知越好,安全套使用率越高。
2 調查結果
2.1 人員基本情況 對8家歌舞廳、12家美容美發店、2家泡腳城開展全面調查,共調查85名女性從業人員,大多為外地戶籍(95%),最小年齡16歲、最大年齡31歲,平均年齡24歲;文化程度初中基多74%,小學23%;婚姻狀況:以未婚者為主86%。
2.2 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 與艾滋病人發生無保護會傳染艾滋病的回答率為83%;認為蚊蟲叮咬會傳播艾滋病的回答率為31%;使用安全套能預防艾滋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64.0%;安全套的正確使用率僅為20%;說明娛樂場所女性人員對艾滋病知識和防護認識的不足。
2.3 正確推廣安全套使用率 對8家歌舞廳、12家美容美發店、2家泡腳城的85名女人員調查問卷中表明,與顧客發生時有53.2%的人偶爾使用安全套,與顧客發生時每次都提出使用安全套的僅占31.6%。與固定性伴發生使用安全套的僅占34%,從未使用過安全套的占11.4%,根據統計數據表明,女性人員文化層次、婚否、戶籍情況對安全套使用率均存在明顯差異。
3 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祿豐娛樂場所女性人員,多以外地、未婚、初中和小學文化為主的人群。對艾滋病相關知識和傳播途徑的了解在80%以上;但對其它途徑及相關知識認識較少,這可能原因在宣傳深入上不到位,目標人群不了解。加大宣傳的力度,提高娛樂場所從業人員艾滋病知識知曉率,一般性接吻、蚊蟲叮咬、共用坐式馬桶、握手、擁抱、忠貞單一性關系是不會傳播艾滋病的。
通過調查表明,文化程度、婚姻、戶籍不是影響女人員對艾滋病認知的因素,但年齡與女性人員對艾滋病的認識影響明顯,18歲以上的認知相對要高,可能以入行時間有關。今后的重點工作是,加強娛樂場所服務人員的宣教與干預力度,通過健康教育來改變及提高娛樂場所女性人員對HIV感染和AIDS的警覺性;鼓勵采用保護措施,通過宣傳,推廣和提供,強化安全的能夠有效地阻斷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傳播和蔓延。
參考文獻
【關鍵詞】艾滋病;防治;態度;年齡;原因
十堰市自1998年8月4日第1例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報道后,感染例數逐年增加,傳播途徑也開始由單一賣血途徑轉為血途徑、母嬰途徑、性傳播、吸毒途徑等復合性傳播模式。不同年齡的市民對艾滋病有不同的認知,因此了解各年齡段對艾滋病防治的認知情況以及對艾滋病患者的態度,是有針對性地開展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基礎。
1.對象與方法
筆者于2015年7月中旬,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在十堰市人隨機選取年齡在15-70歲市民進行調查。問卷涉及被調查對象的一般人口學特征、艾滋病相關知識、態度、國家政策及獲取知識途徑等方面。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93份,有效問卷490份,有效率98%。,并采用SPSS17.0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本次調查的一般人口學特征
本次共調查十堰市不同年齡段居民共計500人。由于本次調查在暑期且在白天進行,所以調查對象以中青年為主,而年齡大于50歲的老年人可能由于天氣原因參與度僅有9.82%。
表1 被調查居民的一般人口學特征
2.2對艾滋病防治知識的認知水平
表2 被調查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識認知程度
上表顯示,對于“艾滋病能否防治和治愈”、“艾滋病的傳播途徑”等基礎問題,20-40歲年齡段的中青年居民較其他年齡段居民認知程度更高。
2.3對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態度調查
表3 被調查居民對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攜帶者態度的調查
調查顯示,在對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毒攜帶者的態度上,相對于50歲以上的調查對象,20-50歲的調查對象在“熟人感染艾滋病仍正常交往”、“允許艾滋病患者繼續工作與學習”、“允許感染者的子女正常上學”等問題上,更多的人持不歧視的態度,說明他們的態度更趨理性。而對于“是否愿意與艾滋病人一起吃飯”的問題,40歲以下的調查對象更多持不歧視態度。
2.4 對國家有關艾滋病政策的了解程度
表4 被調查居民對國家有關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攜帶者政策了解程度
不同年齡段對國家有關艾滋病政策的了解程度也不相同,有關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VCT)的了解,50歲以下調查對象知曉程度更高,但各個年齡階段對這一政策的了解程度都不高;而對經濟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實施免費治療政策,50歲以下的調查對象知曉率都在80%以上,且各個年齡段對這一政策的知曉程度普遍較高。
2.5 獲得艾滋病防治知識的途徑
調查中各個年齡段的居民都不同程度地主動或被動地接受過有關艾滋病防治的相關知識的宣傳。(表5)
表5 被調查居民獲得艾滋病防治知識的相關途徑(多選)
以上數據顯示,在艾滋病防治知識的獲取途徑中,電視對所有年齡階段的調查對象都起到重要作用,而網絡在年輕人的獲取方式中占據重要地位,收音機和報刊雜志等較為傳統的方式對年紀較大的調查對象的影響更大,這與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生活方式是相吻合的。年輕人能更多從張貼畫與掛圖、醫護人員講解、講座、宣傳資料、文藝演出等途徑中獲得防治知識,這說明年輕人接納新事物的醫院和能力更強,因而也能獲得更多的知識。
3.討論
3.1不同年齡段居民對艾滋病防治知識了解程度不同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20歲以下年齡段的居民關于艾滋病防治的平均知曉率為63.38%。這一年齡段的居民一般為學生,由于近年來艾滋病的感染年齡低齡化,因此,國家注重了對在校生有關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20~30和30~40年齡段的中青年居民對艾滋病防治知識了解程度最好。本次調查中,20~30、30~40年齡段的居民關于艾滋病防治知識平均知曉率分別達70.48%和72.87%。由于這一年齡段的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高,接受信息能力強,渠道多。40~50年齡段的居民關于艾滋病防治的平均知曉率為68.00%。這一年齡段的居民處于事業的穩定期,物質條件較好,但年齡上處于中老年的交界期,身體健康情況處于下降期,因此,處于該年齡段的居民更加注重對健康知識的了解。但由于整體文化水平不高以及長期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獲取相關知識的渠道較為固定,知曉率較20-40歲的居民稍低。50歲以上年齡段的居民關于艾滋病防治的平均知曉率為56.25%,由于年齡和整體文化水平的限制,獲取信息的渠道較為單一,獲取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差,因此有關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平均知曉率較差。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居民,應該有針對性地加強宣傳,以提高其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由于電視在現代居民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應在電視節目中增加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公益廣告,做到“廣而告之”。同時,還可以在公交廣告、宣傳燈箱等地宣傳相關知識,做到艾滋宣傳無遺漏。通過這些方式,有效加強居民對艾滋病防治知識的了解。
3.2不同年齡段居民對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攜帶者態度的分析和對策
20歲以下歧視率較低。20~30年齡段歧視率最低。本次調查中20~30年齡段中有平均57.08%的居民不歧視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攜帶者;這一年齡段的居民平均學歷較高,獲取信息的途徑較為多樣,更加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從而對艾滋病的恐懼心里較低,故歧視率最低。而30~40、40~50及50以上年齡段隨著平均年齡的增長歧視態度逐漸增高,不歧視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攜帶者分別為55.11%、52.67%、46.35%。雖然30~40及40~50年齡段居民關于艾滋病防治知識平均知曉率分別達72.87%和68.00%,但是不歧視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攜帶者的比例僅為55.11%和52.67%;50歲以上年齡段居民中僅有46.35%不歧視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攜帶者。產生這種局面,一方面是由于對艾滋病的相關知識、尤其是傳播途徑不夠了解,很多人將艾滋病感染等同于個人生活不檢點,有較強的厭惡感;同時,也是由于對相關知識缺乏,害怕自己傳染,所以對艾滋病有較強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部分艾滋病患者確是因為個人作風引起,,而年齡更大的居民對道德的堅守催化了歧視心理的產生。無論是恐懼心理還是歧視心理,對艾滋病的防治都是有弊無利的。應對這一局面,一方面要加強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宣傳,另一方面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強化傳統道德的約束力。
【參考文獻】
[1]辜偉偉,鄧曉,胡熙耀.十堰市艾滋病疫情分析[J].職業與健康 2014年4月第30卷第7期
[2]鄧曉 唐桂珍 李郁 毛立峰 劉經鳳 湖北省十堰市1998-2009年艾滋病流行病學分析報告[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11年4月第27卷第4期
艾滋病是嚴重威脅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傳染病。我市自*年發現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來,認真落實國家和省有關部署,加強組織領導,開展宣傳教育,強化艾滋病防治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從總體上看,我市艾滋病傳播和蔓延的勢頭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存在從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擴散的危險。特別是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出入境人員和流動人口迅速增加,艾滋病傳播的風險隨之增大,防治形勢嚴峻。為進一步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的傳播蔓延,根據《省政府關于切實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見》(蘇政發〔*〕74號)和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會議精神,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切實加強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領導
艾滋病防治工作關系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和民族興衰,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對黨、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把艾滋病防治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考核,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做到防治目標到位、職責任務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全面負責。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長為組長、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解決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縣(市、區)要相應建立艾滋病防治工作領導機構。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共同推進艾滋病防治工作。要定期組織督導檢查,對因領導不力、措施不當、隱瞞疫情、造成艾滋病傳播和流行的,要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二、廣泛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
加強宣傳教育是預防控制艾滋病的首要環節。要堅持以正面教育、疏導為主,以村鎮、社區、學校以及高危人群、流動人員集中的場所為重點,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活動,幫助公眾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流行特點,掌握預防知識和方法,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會環境。各有關部門要明確任務,分工負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宣傳部門把艾滋病防治和無償獻血知識列為宣傳重點,精心制定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并加強指導和督查。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媒體要設立專門欄目,并定期免費播放或刊登有關公益廣告。衛生部門要主動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并為其他部門、單位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供技術支持。農業部門要配合衛生等部門編印適合農村的各類宣傳材料,并結合開展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等活動,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和無償獻血知識,努力做到家喻戶曉。教育部門要將預防艾滋病和無償獻血知識納入各類高、中等學校教學計劃,并落實教學課時向學生講授;會同衛生等部門做好外籍學生和出國留學人員的艾滋病防治知識普及工作。鐵路、交通、民航、檢驗檢疫部門要把艾滋病防治和無償獻血知識納入對旅客宣傳的內容,并要求旅客集中的車站、碼頭、機場等公共場所設置宣傳欄,擺放宣傳教育材料,適時播放艾滋病防治和無償獻血音像作品。文化、工商部門要對娛樂服務場所加強管理,要求其公開張貼和擺放艾滋病防治宣傳品,并配合有關部門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民政部門及婚姻登記和社會救助管理機構要積極開展社會衛生宣傳教育,鼓勵和動員婚姻當事人主動進行婚前體檢。*、外經貿、勞動保障等部門要組織開展面向流動人員和出國勞務人員的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團體和組織要結合自身特點,積極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活動。
三、加大對高危行為的干預力度
積極開展對注射吸毒、等高危行為的干預,是預防和控制艾滋病傳播的重要手段。各地要采取堅決有力措施,依法嚴厲打擊販賣、吸食和等違法犯罪活動。*、司法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為羈押、被監管人員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設立專門場所,協同衛生部門依法對羈押、被監管人員進行艾滋病病毒感染檢測、篩查和治療,配合衛生、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在注射吸毒人員中開展美沙酮替代治療和針具市場營銷試點。加強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法制和道德教育,對惡意傳播疾病的,要追究法律責任。要積極推廣使用安全套,防止經性傳播艾滋病。衛生、人口計生、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充分利用計劃生育和預防保健服務網絡,大力開展推廣使用安全套預防艾滋病工作;有關部門要積極給予配合。公共場所經營、管理單位要采取適宜形式推廣使用安全套,設立安全套自動售套機。允許安全套生產、經營企業利用商業網絡、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計劃生育服務網絡開展安全套公益廣告宣傳活動。
四、確保血液及其制品安全使用
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強對采供血機構和血液制品生產單位的監督管理,堅決打擊非法采供血和非法行醫等行為,保證血液及其制品的安全,杜絕艾滋病病毒經采供血途徑傳播。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無償獻血,鞏固和保持無償獻血成果,推廣成份輸血。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用血管理,嚴格執行用血制度,把好臨床用血質量關,確保使用合法采供血機構提供的合格血液,嚴禁醫療機構外采、外購和私自采供血,嚴格實行全市統一標準化采供血。強制推廣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做好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使用后毀形和有關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消毒工作,防止艾滋病醫源性傳播。
五、進一步做好疫情監測報告工作
加強艾滋病監測網絡建設,在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高危人員集中的場所建立監測哨點,制定規范,明確責任,廣泛篩查感染者和患者。監測哨點要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和人員,具備必需的經費和條件,確保有效地發現感染者和患者。按照國家有關要求,認真抓好艾滋病自愿免費血液初篩檢測和相關咨詢工作,尤其是發病重點地區的艾滋病自愿免費檢測工作;同時,積極穩妥地組織開展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力求準確掌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數量、疫情變化階段性情況和流行趨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認真落實疫情報告的規范要求,加強監測報告信息網絡建設,及時、準確報告疫情,并按規定向社會公布。加強對疫情報告工作的督查,嚴肅查處瞞報、漏報和遲報疫情的行為。
六、認真組織實施醫療救治
各地要將抗艾滋病病毒藥品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目錄和城鄉醫療救助支出范圍,向農民和城鎮經濟困難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免費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療藥品,對經濟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常見機會性感染治療藥品費用予以減免。市勞動保障局、衛生局要根據省有關部門研究確定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目錄的抗艾滋病病毒藥品品種,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市傳染病醫院為我市艾滋病定點收治醫院,負責收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治療,主要在當地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鼓勵流動人口中的艾滋病患者回鄉接受治療。對抗艾滋病病毒藥品實行統一集中采購、統一分配、調撥,并通過疾病預防控制網絡逐級分發。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認真執行衛生部《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藥品項目管理規范(試行)》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抗艾滋病病毒治療藥品項目管理執行方案(試行)》,嚴格規范抗艾滋病病毒藥品的使用。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抗艾滋病病毒藥品分發和使用的監督管理,并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和醫德醫風教育,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及時、有效地救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七、積極開展關懷救助
根據國家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關懷救助要求,切實將經濟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屬納入政府救助范圍,給予必要的生活救濟。城鎮艾滋病患者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患者本人按當地低保標準全額享受,家庭其他成員按規定差額享受;患者家庭人均收入高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但低于保障標準1.5倍的,患者本人按當地低保標準全額享受,家庭其他成員不享受低保補助。已建立低保制度的農村地區,要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艾滋病患者家庭納入低保范圍,患者本人按當地低保標準全額享受;尚未建立低保制度的農村地區,要對經濟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屬實行定期定量補助,補助標準由各縣(市、區)研究確定。對農村已故艾滋病患者的孤老和孤兒實行“五保”供養,艾滋病患者遺孤免費接受義務教育。要采取醫療服務、社區服務、社會與家庭關懷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開展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關懷活動。要采取切實措施,控制艾滋病病毒母嬰傳播。對孕婦實施免費艾滋病防治咨詢、篩查,并免費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藥品進行預防性治療,降低經母嬰途徑的艾滋病病毒傳播率。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及有關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要繼續做好阻斷經母嬰途徑傳播艾滋病的工作。
為了解我市江州區居民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識現狀,評估我區多年來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的效果,為今后有針對性地開展艾滋病防治宣教工作提供依據。根據工作實施計劃,我中心于2013年1月份開展吸毒人群基線調查活動,調查情況如下:
1 目的
為了解我市江州區居民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識現狀,評估我區多年來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的效果,為今后有針對性地開展艾滋病防治宣教工作提供依據。
2 工作原則
2.1 根據不同人群建立調查點,實行分類指導。
2.2 多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
2.3 尊重倫理,遵守職業道德,做到知情同意和信息保密。
3 調查人群
3.1 調查人群 在校學生(初一)、農民工、城市居民、農村居民
3.2 調查數量 每個人群200人份共800人份。
4 調查內容
調查者基本信息、艾滋病知識及獲得艾滋病知識信息的主要來源。
5 工作方法
確定人群,在各類人群中采取相對集中隨機抽樣面對面問卷方法。了解居民艾滋病防治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其中以民族中學(初一)為在校學生;以新和鎮(100人)、江州鎮(100人)居民為城市居民;以江州區小區建筑農民工為農民工;以新和鎮作字(100人)屯、江州鎮卜馱村嶺弄屯(100人)等為農村居民。
6 統計方法
得到的所有數據先字數統計,再進行百分比統計分析,評定艾滋病知識掌握程度。
7 結果
7.1 回答八個問題中,答對6個問題以上為知曉。城市居民、農村居民、農民工、在校青少年艾滋病基本知識知曉率分別為92.5%、89.5%、96%、63%。
7.2 各類人群對艾滋病基本知識的知曉情況。各類人群對艾滋病基本知識的某些問題填選正確率較高,如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嗎?答對779人,正確率為97.3%;輸入帶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會得艾滋病嗎?答對758人,正確率為94.7%。但對艾滋病一些知識還是缺乏了解,如蚊蟲叮咬會傳播艾滋病嗎?答對率較低,或說不知道,800人只答對466人,正確率為58.2%。其中,①一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從外表上看出來嗎?答對651人,正確率為81.3%;②蚊蟲叮咬會傳播艾滋病嗎?答對466人,正確率為58.2%;③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飯會感染艾滋病嗎?答對617人,正確率為77%;④輸入帶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會得艾滋病嗎?答對758人,正確率為94.7%;⑤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嗎?答對779人,正確率為97.3%;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婦女生下的小孩有可能得艾滋病答對749人,正確率為93.6%;⑦正確使用安全套可以減少艾滋病的傳播嗎?答對724人,正確率為90.5%;⑧只與一個性伴發生可以減少艾滋病的傳播嗎?答對694人,正確率為86.7%。
7.3 是否獲得艾滋病知識信息情況
7.3.1 是否聽說過艾滋病/性病信息:絕大部分人員均聽說過艾滋病/性病信息,詳見表1。
8 調查結果分析
①多年來,我區依托愛德基金會/那打素基金的項目經費支持,通過各種途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大大提高了各類人群艾滋病知識的知曉率,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本次對城市居民、農村居民、農民工艾滋病的知曉率調查結果顯示,艾滋病的知曉率分別為92.5%、89.5%、96%,這三類人群比去年調查結果相比,知曉率分別提高9%、12%、16%。說明愛德基金會/那打素基金的項目經費支持對開展艾滋病的宣傳教育效果非常顯著。②社區居民獲得艾滋病知識的途徑是以電視、免費宣傳資料、宣傳廣告欄、醫生的咨詢服務等。③社區居民的艾滋病知識的知曉率與接受宣傳和教育程度有關,有接受宣傳,知曉率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知曉率也越高。④社區居民有極少數存在著高危和性自由的思想。⑤對艾滋病的緊張、恐懼心理還是占絕大部分,很多雖然了解了艾滋病知識,但卻不能消除該病帶來的陰影。⑥歧視心理與接受艾滋病的宣傳教育有關,接受教育越多,恐歧視心理就越少,反之就越多。⑦對安全套的使用意識與生活所處環境和接受艾滋病知識教育有關,生活在城市的人群使用安全套意識越高;接受教育知識越多的人群使用安全套越高,反之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