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熱愛祖國的手抄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語文教學 德育教育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5-0070-01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將影響到今后幾代人的道德品質。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這兩方面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教書的同時,也應該重視育人這個任務。作為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也應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很多方面,比如:人生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感恩之心教育等。筆者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1 導入新課中滲透德育
高效導入新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導入新課時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體會藝術形象的魅力,初步感悟到作品的主旨,使教學內容得以升華。
1.1從心曠神怡的歌聲中導入新課
課堂教學的導語對于整堂課的教學非常重要。從心曠神怡的歌聲中導入新課,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更快地達到教學目標。如:教學《阿里山紀行》時 ,唱《大海啊,故鄉》和《高山青》,營造歡快的氛圍,把學生引入到一種優美的意境中去,讓他們領略臺灣風情,阿里山的姑娘美、風景美。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也感悟到兩岸人民的心靈是相通的,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將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1.2從耐人尋味的故事中導入新課
用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名人故事導入新課,不僅可以寓教于樂,開拓學生思維,開啟學生心智,而且可以使學生從耐人尋味的故事中感悟到人生哲理,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教授《我的母親》、《背影》等一類文章以及名著《朝花夕拾》時,筆者要求學生提前搜集一些中外名人怎樣敬老愛幼、關心他人的故事,如、、等老一輩革命家尊敬師長的故事,岳飛、魯迅等名人尊敬母親的故事作為課前一分鐘演講材料,讓學生初步感受這些名人的崇高品質,這樣既能很好地導入新課,也達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并以此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識別美丑的能力。
2 語言文字賞析中滲透德育
“文以載道,道在其中”語言文字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傳統思想、哲理和文化信息。我們往往可以從語言文字中體會到對真善美的頌揚,對假惡丑的鞭笞,對高尚的人格,祖國大好河山等的贊美,這些語言文字本身就滲透著一種無形的德育力量。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賞析過程就是接受德育教育的過程。我們語文老師應充分利用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讓學生在對語言文字賞析的同時,透過語言文字本身,去分析挖掘藝術形象的價值,從而把握作品的真諦,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傳統思想、哲理和文化信息,受到思想教育,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和道德情操。
2.1于文字賞析中滲透
培養學生熱愛漢字,感受漢字的魅力,熱愛祖國傳統文化,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在漢字字形的教學中可以滲透學生豐富想象力的培養,
2.2于吟詠誦讀中滲透
作者的寫作目的滲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通過教師入情入境的誦讀指導,學生才能感悟出文中作者的情感,從而在感情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吟詠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教師只有要求學生進行反復誦讀,學生才會感知語言的優美,領略文章的韻味,提高對語言文字的形象感、暢達感、情味感的感觸能力,以達到閱讀能力的提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和道德情操。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適宜誦讀的好文章,如《三峽》、《岳陽樓記》、專題《長城》等。在引領學生領略祖國江河山川之美的同時,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3 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
為了使德育比較深入地開展下去,教師可以通過諸如改編課本劇、舉行演講、辯論、出版手抄報、進行社會調查等語文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3.1于改編課本劇中滲透
學了寓言和童話,可讓學生課外改編課本劇。例如學完《皇帝的新裝》后,讓學生在課外把它改編成課本劇并分組進行表演。臺上表演者投入,臺下觀看者愉悅,這種經歷給學生們留下深刻的記憶。相信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都會提高。學生在“演”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以此為契機,用自己的行動去鞭笞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狡詐和愚蠢的丑惡本質,又啟示我們要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學生在活動中自然地受到了德育教育,心靈得到了凈化。
3.2于出版手抄報中滲透
學習《長城》后,讓學生們收集有關資料和自己對長城價值的認識,制作手抄報并進行評比,這樣既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又訓練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繪畫能力等,可謂一舉多得。最為可貴的是學生們在出版手抄報過程中激發了學生民族自尊、自強、自信和自豪感,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
3.3于進行社會調查中滲透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瑰寶,是我們每個人的精神家園。學習《漢字》專題,讓學生們感受漢字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但是如今錯別字現象非常普遍,商店的廣告、招牌,街頭廣告,社區標語等常出現錯別字,污染了祖國的文字,為此學生進行了“生活中的錯別字”這樣的社會調查活動并撰寫了調查報告。通過此類活動讓學生們意識到平時少寫錯別字的重要性,也激發了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
3.4于辯論討論中滲透
一、品學兼優,屢獲佳績。
在成績面前,陳芷瑜同學從不驕傲,她說,這算不了什么,俗話說: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她將不斷努力,追求更高的標準。
二、老師的助手,同學的榜樣。
陳芷瑜同學無論在家在校,都受到正確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因此,她像一棵充滿生命力的小苗兒,在陽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壯地成長。在家里,她雖然是獨生女,但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她常常主動學著煮飯、整理房間、拖地板等家務;在同學中,她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每逢搞衛生,她總帶頭干,老師和同學都很信任她。幾年來,她勤勤懇懇地為班級為同學服務,成了老師的小助手,如每天檢查同學佩戴紅領巾、紀律、衛生等情況,對老師交給的任務,她總是做得有條不紊。她處處以身作則,為同學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班級里,她還是個優秀的組織者,班上的黑板報和手抄報,都是她帶領同學自行設計、編寫的。在她和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下該班多次榮獲“先進班集體”的稱號。作為學校的少先隊大隊委,積極配合大隊長、紅領巾監督崗隊員管理好各個班級。你只要一走入我們的校園,就能感受到環境是多么整潔,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這可少不了陳芷瑜同學的一份功勞!她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獲得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三、熱愛看書的“小書蟲”
我校少先隊以傳承民族精神為立足點,以培養德育習慣和人文素質為重點,狠抓養成教育。繼續圍繞組織建設、陣地建設、活動建設三個方面,構建符合少先隊工作體系,促使少先隊工作邁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現就一學期來所做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常規工作促發展,科學籌劃落實效
1、我校少先隊大隊、各班隊工作做到期初有計劃,期末有總結,并且緊緊圍繞既定的校本教育主題,結合每月一個具體的教育主題,科學規劃系列教育活動。在重點開展校本主題教育的同時,有機了滲透其他必要的常規教育。
2、堅持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及國旗下教育講話,學生學會了唱國歌、熱愛國旗,知道升國旗時的禮節。
3、堅持上好每周一次的主題班隊會課。
4、切實組織了新隊員入隊儀式,并加強少先隊組織建設和少先隊常識教育。
5、加強值周中、小隊建設,做好學生在校一日常規要求執行情況的日評、周結、月表彰工作,并且做好相關記載。
二、教育主題明確,輔助活動有序
讓班、隊活動占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把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進一步深化養成教育。少先隊活動是少先隊的生命,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來進行教育。
1、全校每年級每個中隊在圍繞清明節、母親節、端午節、兒童節、建黨節,開展了相關內容不同主題的教育活動。通過小學生養成教育,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感恩教育,讓學生感受父母養育之恩,教師培育之恩,他人關愛之恩,并自覺回報。通過食品安全主題班隊會,使學生提高“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認識,做到珍愛生命,關注安全。通過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懂得熱愛祖國和怎樣做人。
2、深入開展弘揚中國文化傳統的教育。我校繼續開展學習《弟子規》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養成“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友愛兄弟、誠信嚴謹、讀書好學、修心養性”的良好的品德。我校采取每天早讀10分鐘,課前3分鐘等多種形式,形成健康的人格,構建良好的班風和校風。
3、各班級中隊以重大節日為契機,做好對隊員的思想教育,清明節、端午節、建黨節等。分別舉辦了清明節手抄報活動,征文比賽以弘揚黨的精神,歌頌偉大的黨等為內容的不同主題會。
4、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展示學校藝體教育豐碩成果,推動學校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三、具體活動
1、我校四月份開展了清明節手抄報活動,讓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展現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豐富同學們的文化生活,給同學們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2、五月份以母親節活動為契機,對學生進行責任意識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充分發揮我校的優良傳統感恩教育。特在端午節來臨之際開展端午節•故事大會活動,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民俗文化的認同感。
3、六月份讓孩子們過了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兒童節,激發了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校園、熱愛家鄉、關愛小伙伴的豐富情感,充分展示了學生的才華,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健康,既豐富了孩子們的節日生活,又起到了教育作用。
4、七月份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抒發學生的積極向黨的情懷,讓同學們度過一個快樂、向上的建黨節,營造活潑向上的校園文化,讓每個孩子在活動中展示風采、在參與中體驗成功,幸福快樂地成長。
為慶祝67周年,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在校園內營造熱烈的節日氣氛。 “國慶節”期間,我校積極開展了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加深學生對祖國的感情,從而使學生在新的世紀中健康的成長。下面就所開展的活動情況作一小結,以求改進和指正:
1、在國慶節前向全校學生發出倡議:要求全體在校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建國x周年的到來。
2、要求各班開一次以“熱愛祖國,放飛理想”為主題班會。講解祖國幾十年來的重大變化及現代社會中的英雄事跡,對學生進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3、“國慶節”期間各班積極利用板報開展宣傳。學生通過查找資料,準備活動,更了解國慶節,認識到祖國是指全國人民賴以生存的家園,是我們共同的母親,通過墻報宣傳的方式為祖國慶祝生日,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4、以“慶國慶、迎奧運,樹新風”為主題的大型文體活動,各班級進行體育健身活動,進一步活躍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弘揚“拼搏、團結、奮進、健身、文明、進步”的精神,提高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氛圍,激勵學生團結一心為祖國發展做出貢獻。
小學生中秋節活動模板一一、活動目的:
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節的思鄉之情和祝福團圓的美好情感,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活動中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動手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
二、活動主題:中秋佳節話團圓
三、活動時間:20xx月9月
四、活動內容
1.“中秋月圓知多少”班隊會
讓學生收集有關中秋節的來歷、習俗、美食等知識、圖片等,通過十分鐘隊會,在交流、討論、展示中走近中秋文化。
2.賞月品月話月餅
中秋月圓夜,與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賞月品月餅,三代人從品種、味道、價格、包裝等方面話一話、比一比各自童年的月餅。
3.小小歌謠傳情意,佳節感恩送祝福 (一二年級)
(1)利用音樂課學唱歌謠《爺爺為我打月餅》,激發學生懷念爺爺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知道老人曾為我們祖國,為我們大家,為自己的家里做了很多事,吃了很多的苦。
(2)用自己喜歡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張精美的愛心卡,寫上一句祝福的話語,送給自己最親近的人,傳達感恩祝福之情。
4.追根溯源畫中秋(三年級)
收集中秋由來的傳說,讓學生接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懂得感恩的思想。利用美術課,通過繪畫方式表現中秋趣事。
5.情滿中秋,同享中秋明月,手抄報展示(四、五年級)
要求:主題突出,內容不拘,A4紙張;每班上交10幅作品。學校將選取好的作品展評,班級并也可用來布置教室。
小學生中秋節活動模板二一、活動時間:中秋節前兩天
二、活動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名稱、起源及節日風俗習慣。
2、通過了解家鄉過中秋的風俗習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體會家庭歡樂、生活幸福。
3、通過對節日的了解使學生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特點。
4、培養學生搜集,整理,比較,分析和運用資料的能力以及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
三、活動準備:將學生分為六組分課題收集各地中秋節的節日和風俗習慣,以及中秋的相關資料。
四、學校中秋節活動方案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
1、搜集有關中秋節的名稱、由來、中秋燈謎和中秋節的傳說故事等等。
2、調查訪問身邊的長輩,了解家鄉過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第二階段:以班會形式進入活動
一、情境導入
二、進入活動主題,交流感悟第一主題:話說中秋 1、中秋節的由來 2、中秋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3、中秋詩詞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題:中秋實踐活動 1、設計別致、精******月餅圖案 2、舉辦月餅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