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外籍教師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Ms Jerry is a good teacher. Although she only comes to our school twice a week yet she is very responsible to her work and strict with her students. Once. she was ill but she went on giving us lessons. When we learned this we all listened to her even more attentively than usual.
Ms Jerry teaches us English with great enthusiasm:" Eaoh lesson she Will bring us new pictures new stories new games and new songs. Her class is always full of happy laughter and merry songs.
Ms Jerry is such a good teacher that all of us love and respect her.
“我的外籍老師”英語作文譯文:
My foreign teacher
Jerry老師是個外籍教師,來自新西蘭,今年三十一歲。瘦高身材的她頭發金黃,皮膚白皙,眼睛灰藍。她看上去很溫柔,事實上她也的確很溫柔。 字串8
Mr. Jerry is a foreign teacher from New Zealand. He is thirty-one years old. She has blonde hair, fair skin and grey blue eyes. She looks gentle, and in fact she is. String 8
Jerry老師是一個好老師。盡管,每星期她只來我們學校兩次,但她對工作負責,對學生要求很嚴。有一次她病了,但仍堅持給我們上課。當我們知道這個情況后,我們都聽得比平時更仔細。
Mr. Jerry is a good teacher. Although she only comes to our school twice a week, she is responsible for her work and strict with her students. Once she was ill, but she insisted on teaching us. When we know this situation, we all listen more carefully than usual.
Jerry老師以極大的熱情教我們英語。每節課她都會給我們帶采新圖片,新故事,新游戲和新歌曲。她的課堂上總是充滿著愉快的笑聲和歡樂的歌聲。
Teacher Jerry taught us English with great enthusiasm. Every class she will bring us new pictures, new stories, new games and new songs. Her class is always full of happy laughter and singing.
關鍵詞:外籍教師 教師角色 課堂教學
一.引語
教師角色是指教師這一社會群體根據社會的客觀期望,憑借主觀能力,為適應環境表現出來的特定行為方式。17世紀夸美紐斯在對班級授課進行理論上的論證和教學法上的闡釋時,就確立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20世紀,隨著外語教學的新方法不斷涌現,教師的角色也隨著擴大和改觀,涌現了各種通過轉變教師角色來促進學生發展的新觀點。
對教師角色的解釋中,馬林諾夫斯基和布朗的功能主義理論認為,教師的職責在于根據學生的技能水平,對學生進行等級評定以預測其未來的職業成就。黛安認為教師應使用建構主義策略發展學生的思維。這些有關教師角色的研究,是對于教師角色的單方面要求。后來,奧在研究中確立了教師角色的情感、認知、職業三個維度,伯根(Bergen)確立了教師角色的情感取向和認知取向問題。Gardner & Miller( 2002)還將教師職責作了以下分類: 咨詢者;評價者;協調者;資源提供者;指導者;管理者;組織者。從這些研究開始,重視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近年來,隨著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的提出,人們對于教師具有了更高的角色期望,要求教師能夠扮演不同的角色:認知角色、美育角色、情感角色、社會交往角色等。
國內對于教師角色的研究,教學法盛行之時,教師角色主要是是知識傳遞者(龔嶸,2006: 17-18)。徐錦芬、徐麗(2004:79) 等認為,教師應該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做學生的心理協調者和評估者,成為學生的幫助者。成曉光(2006:66)認為,教師作為反思者的作用應該大于知識傳授者,反思可以使教師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二.外籍教師的角色作用
外籍教師由于本身的專業以及教育背景所限,有些并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教學法及相關知識,對于本身在教學上的地位和角色并不十分清楚,甚至有些迷茫。由于教師是教學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因素,教師對于個體角色的定位極大地影響著其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在國內各級各類學校廣泛地、大規模引進外籍教師進行語言和專業教學的背景下,加強對外籍教師的角色研究就顯得極具現實意義。本文擬就如何構建教師課前、課中及課后的角色做一下探討,以保證提升教學效果,實現外籍教師作用的最大化和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根據教師在不同階段的不同作用,我們可以把教師角色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角色。
1.外籍教師的課前角色
課前,外籍教師主要是為成為課堂活動的咨詢者、協調者、資源提供者、指導者、管理者和組織者做好準備工作。這包括分析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資源,了解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以及個別學生的特殊情況;了解課程目標、課程體系的總體情況,把握教材的內容、知識范圍、各章節的重點難點以及處理方式;準備教學設計,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和教學進度;為達成教學目標采用的教學方法、手段等,使教學活動取得最佳的效果。課前準備中,要以教學大綱為指導,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力爭實現知識、技能和態度三位一體的有機結合。課前角色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到教學中角色的發揮,關系到教學效果,關系到能否使師生雙方都獲得提高和發展。教師作為課程開發和設計主體的角色是課前活動的主要角色。特別是對于教授某些沒有具體教學大綱或者某些教學效果很難量化的課程,比如口語,外籍教師更是要注重發揮課前角色,深入了解所教授的學生的客觀情況非常重要。因為這是開展教學的前提,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決定采取何種教學方式,決定教學進度等實現因材施教,主觀上認為學生的水平應該達到某種程度都會對課中和課后角色的發揮帶來嚴重的誤導,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外籍教師的課中角色
外籍教師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中角色非常重要,對于改變中國教師傳統授課模式,提高外語授課效果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外籍教師要肩負組織者、講授者、咨詢者、協調者、指導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角色是課程的講授者和組織者,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一般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即知識由教師傳授給學生,學生作為個體,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主動建構獲得。但是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應該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傳統的教師知識傳授型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力培養型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而更重要的是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資源提供者。
外籍教師一方面是標準語音的輸入者,可以起到知識傳授的作用。標準的語音是學生建立自信的基礎。相對于本土教師,外教在授課過程中能夠更加敏銳、更加準確地發現學生的不正確讀音,然后加以引導改正。通過不斷地練習,學生的語音才會有所提高。另外,在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學習方面,外籍教師也能夠利用自身的陳述并結合多媒體設備給學生以豐富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習印象,提高學習效果。
在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外籍教師可以增加咨詢者、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和協調者的角色體驗。外籍教師比中國教師更愿意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活動中,外籍教師一方面可以創造異域環境,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另一方面,外籍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推動學生小組活動的進行,幫助學生解決不會的外語表達等。對于強調交際能力的外語教學,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推動者、協調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是通過“討論問題、提供建議等”,使學生順利完成活動任務(Wehmeier,2000:449)。但是在此過程中,注意適可而止,不要成為學生活動的焦點,而要起陪襯作用,否則會讓學生感到拘謹。再者,外籍教師要更多地發揮組織者和協調者的作用,控制好教學環境和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
3.外籍教師的課后角色
課后學習中,外籍教師要對學生加以協助。學生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往往對于多樣化的學習內容不知所措,特別是在網絡時代,信息和知識呈爆炸式增長的模式,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不強,很難準確的獲得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外籍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應充當學生的信息中介,引導學生合理利用信息資源。
另外,來自教師的積極評價是促進學生進步的動力之一。外籍教師授課過程中,應該重視面向過程評價,積極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效果以促進學生的進步。特別是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自教師的正面肯定會極大的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外籍教師應該加強課后與學生的溝通,比如通過主題班會,參加第二課堂等形式增加與學生的接觸,以了解教學效果,聽取學生的建議。同時,外籍教師也應當把反思納入教學過程中,回顧課堂教學情況、評估自己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進步情況。并以此作為下一個教學周期的起點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為更好的開展下一個周期的教學提供借鑒,實現教學相長。
三.結語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擴大教育開放,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高高等學校聘任外籍教師的比例。在大規模、多層次引進外籍教師的背景下,除了引進的時候把好“質量關”以外,我們應該加強對外籍教師這個群體的研究,并且引導外籍教師加強對自身教學的研究,除了要加強對于教育對象、教材等研究之外,更要加強對自身的研究,研究如何發揮自身優勢以更好的融入到新的教育環境中來。特別是網絡條件下教學模式的更新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等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如何與時俱進,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角色認知度成為外籍教師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但是,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也并不僅僅是外籍教師自己的事情,需要學校、外籍教師和學生等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鞏建華.國外教師角色研究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35-39.
2.王銘銘.功能主義人類學的重新評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2):44-50.
3.Karthigeyan Subramaniam. Understanding Changes in Teacher Roles Through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J].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2010,21(8):937.
4.Au C.P.A study of teacher role expectations as perceived by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Hong Kong [J].The CUHK Education Journal,1989,17(2):154~161.
5.Timonthy J.Bergen.Teacher role expectations as perceived by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South Carolina [J].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1999,23(2):9~15.
6.龔嶸.大學英語自主式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角色探微[J].外語界,2006(2):17-18.
7.徐錦芬,徐麗.自主學習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角色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3).
8.成曉光.后方法時代的外語教學法研究[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4).
關鍵詞: 高等院校 外籍教師 教師素質
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高等院校擴大招生后,我國每年聘請的外籍教師人數不斷增加。據Fan和Fang報道,2005年僅在深圳100多所大、中、小學中就有400多位外籍教師從事外語教學活動[1]。龔彥知等人對我國外籍教師的社會需求作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56所大學和中學約有93%的學校已經聘請或傾向于聘請外籍教師[2]。Rao在一所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調查結果顯示,外籍教師與本地教師的比例已經從1995年的7.7%上升到2005年的14.0%[3]。研究表明,外籍教師已成為我國外語教學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對我國的外語教學事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4][5][6][7]。
雖然外籍教師在我國外語教學中的作用日顯突出,然而我們對這支教師隊伍的現狀卻知之甚少,對他們的個人素質更是了解不多。為此,我們在部分高等院校中對外籍教師的素質和他們的教學現狀展開了一次調查,其目的是:(1)為教育行政部門制定聘請外籍教師的規章制度提供數據支持;(2)為各高校改進外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建議。本文主要報告對外籍教師素質調查的結果,其中包括外籍教師的基本情況、外籍教師的個性特征和外籍教師的語言及文化能力。
一、研究設計
參加本次調查的學校是從江西省82所高等院校中抽取的10所院校。在被選定的10所高校中有綜合性院校1所,理工科院校2所,師范類院校2所,高職院校2所,財經、航空和農業類院校各1所。這些院校的類別不同,在我國的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研究對象
調查對象由學生和教師構成。學生組是這10所院校中的600名外語專業三年級的學生,他們都至少選修過一門外籍教師的課程,因此對外籍教師語言課堂教學情況較了解。教師組則是79名來自不同院校的外籍教師。除了少數小語種的外籍教師外,絕大多數的外籍教師均來自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所有的外籍教師都有著一年以上在我國從事外語教學的經歷。
(二)研究工具
1.外籍教師基本情況調查表。
《外籍教師基本情況調查表》由外籍教師本人填寫。該調查表共有12個信息點,涉及外籍教師的個人信息(姓名、性別、年齡、國籍、學歷)、職業背景(來華任教前的職業、來華任教前接受教師職業培訓時間、從事語言教學的年限、計劃在華任教的時間、來華任教的目的)和教學情況(周課時數、授課類型)。
2.外籍教師個人素質調查問卷。
《外籍教師個人素質調查問卷》共9題,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由1―5題組成,收集學生對外籍教師個性特征方面的看法;第二部分由6―9題組成,調查外籍教師的語言能力和文化知識。這9個客觀問題采用的是萊克特五級量表計分制,從“我堅決不同意這一看法”(1分)到“我非常同意這一看法”(5分),要求學生選擇與自己實際情況相符或相近的選項,然后在相應的數字上畫圈。
(三)數據收集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出教師問卷79份,全部收回。在發出的600份學生問卷中,有12人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提交調查問卷,有6人的問卷由于填寫內容不符合要求而被作廢,最后實際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為582人。在問卷收回后,我們運用SPSS(17.00)統計軟件對問卷所得出的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統計。
二、調查結果
(一)外籍教師的基本情況
1.年齡分布和性別比例。
在被調查的79名外籍教師中,年齡在20到30歲之間的人數所占比例最大,達41.8%,其次是51到60歲這一年齡段,占21.5%。年齡在31到40歲之間的英語外教有14人,占17.7%,而41到50歲的外籍教師只有9人,占11.4%。在所有年齡段中所占比例最低的是61歲以上的外籍教師,只有6人,占總人數的7.6%。就這些教師的性別而言,男教師占42.8%,女教師占57.2%,女教師的比例略高于男教師。
從以上外籍教師的年齡分布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外籍教師處在20歲到30歲之間,多為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人。為了以后更好地工作或深造,他們選擇赴國外從事外語教學工作,以此了解世界,積累人生經驗。除此之外,外籍教師人數較多的另一個年齡段是51歲到60歲之間。他們都快接近退休年齡,想趁自己身體狀況還好的時候去國外走走、看看,而到國外擔任外語教師恰好為他們達到這一目的提供了機會。
2.學歷分布。
從總體上看,外籍教師的學歷分布呈“兩頭小中間大”的態勢:具有本科學歷的外籍教師超過一半以上,達到59.5%,其次是具有碩士學位的人數,占29.1%,而具有博士學位的只有4人,無本科學歷的5人,分別占5.1%和6.3%。
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大部分外籍教師(88.6%)是在本國完成了大學本科或碩士研究生教育以后來到中國執教的,而擁有博士學位的外籍教師僅占5.1%。調查問卷的數據還顯示,這些外籍教師所攻讀的W位絕大部分與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或應用語言學無關。信息表明,大部分外籍教師在國內所接受的高等教育與他們來中國所從事的外語教學這一職業的關聯性不是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外語教學的質量。
3.外籍教師職業培訓情況。
絕大多數外籍教師在來華任教前一般都接受過一些外語教師的職業培訓。從調查問卷反饋的信息來看,參加中期(三四個月)教師職業培訓的人數最多,占54.4%,參加短期(一兩個月)職業培訓的人數占31.6%。而參加五六個月和七八個月職業培訓的外籍教師人數較少,分別為7.6%和6.3%。另外,在79名外籍教師當中,具有教師資格證書的僅有9人,占11.4%。
從以上的情況看,所有的外籍教師在正式開始外語教學前一般接受過長到8個月,短到1個月的職業培訓。毋庸置疑,這些中、短期職業培訓對提高外籍教師的教學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然而外語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各種教學能力,而且需要了解所任教國家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教育背景,更需要了解教學對象在英語學習中的具體困難和需求,而這一切絕非是教師可以在幾個月的培訓中就可以掌握的。更令人擔憂的是,參加本次調查的外籍教師有88.6%的沒有教師資格證書。換句話說,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不具備從事外語教學的資格。
4.從事外語教學年限。
本次調查中57.0%的外籍教師此前從未從事過外語教學工作。其中具有一兩年外語教學經驗的有26.6%,而具有三五年和六年以上教學經驗的外籍教師僅為10.1%和6.3%。由此可見,大部分外籍教師此前或沒有從事過外語教學工作,或從事外語教學工作的時間不長,普遍缺乏外語教學經驗。此外,大部分外籍教師在來華任教前所從事的工作與外語教學無關。他們當中除了相當一部分人大學畢業不久外,還有一部分人是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銀行職員、醫護人員、工程人員,有的甚至是警察、銷售員、工人、機動車司機等。
5.計劃在中國的執教時間。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接近半數的外籍教師(45.6%)對于“計劃在華的教學時間”處于觀望狀態。這也許是由于他們初到中國不久,對外語教學這一工作尚未完全熟悉,因此很難決定在中國執教的具體時間。除了這一人群外,打算在中國執教一年時間的有25人,占31.61%,兩到三年時間的分別占13.9%和3.8,三年以上的為5.1%。
以上數據表明,外籍教師打算在中國任教的時間大多數較短,究其原因可能與他們“來華任教的目的”有關。從問卷中這一題的選擇中我們發現,43%的人認為他們來中國任教的目的是為了豐富人生閱歷,22%的人認為是為了旅游,16%的人是想了解中國文化,6%的人選擇了傳播文化習俗,而選擇“享受教書的樂趣”的人僅占13%。不難看出,絕大多數的外籍教師來中國任教外語的目的是想通過這一工作機會增加自己的社會見識,領略中國的大好河山。
6.每周教學工作量。
從收集的數來看,外籍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普遍較重,每周擔任十三四節課以上的外籍教師占84.8%。雖然有6.3%和8.9%的外籍教師每周只擔任九十節和十一二節的教學工作量,但據我們后來了解,這些老師每周實際所承擔的工作量遠非這些。原因在于所統計的課時數都是外籍教師課程表上所安排的課程,而事實上這些老師除去完成這些教學工作外還承擔了相當一部分課程表上沒有安排的課外培訓工作(如口語競賽班,演講班、課外興趣班、辯論班等)。
以上的數據顯示,外籍教師具有較高的工作熱情,承擔了和本地外語教師一樣繁重的教學工作。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大多數英語外教除了完成本身的教學工作量外,他們還利用大量的休息時間對學生進行課外輔導,陪學生練口語,訓練學生的演講能力,有的甚至邀請學生到他們的公寓去喝咖啡、聊天等。外籍教師的這種無償奉獻精神體現了他們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縮短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7.授課類型。
調查數據顯示,70.9%的外籍教師所任教的課程是英語口語,12.7%和10.1%的外籍教師所任教的課程分別是寫作和聽力。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外籍教師均來自英語國家,他們熟悉英美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所以有6.3%的人還被安排從事英美概況課程的教學。從以上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個高校在安排外籍教師的教學任務時都會充分考慮他們在外語教學中的優勢,充分利用外籍教師的語音、語調純正,口語表達地道的特點加強學生英語輸出能力的培養。
(二)外籍教師的個性特征
總體看,學生對外籍教師個性特征的評價是積極和正面的。在評價外籍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方面,91%的學生認為外籍教師與學生能平等相待,普遍認為自己與外籍教師的關系和諧、融洽。學生對外籍教師個人素質所持有的另一普遍看法就是他們性格隨和、開放(64%完全同意,16%同意),幽默風趣(53%完全同意,17%同意)。與此同時,外籍教師的敬業精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接受調查的582位學生中,77%的認為外籍教師有敬業精神。學生唯一不認可的就是外籍教師在課堂上的非言語行為。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完全同意或同意外籍教師的體態端莊的學生只有38%,而62%的學生對這一看法持反對態度。
從以上學生反饋的情況看,學生對外籍教師開放隨和的性格普遍持贊成態度。他們一致認為,外籍教師待人謙和、幽默風趣的個性有力地調動了他們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同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外籍教師在教學中能做到平易近人,與學生平等相待。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師生的平等有利于營造和諧、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也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此外,外籍教師的工作熱情與敬業精神也激發了學生外語學習的熱情。就外籍教師在課堂上的體態儀表而言,大部分學生認為他們有失端莊。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受幾千年來孔子的師道尊嚴思想影響,認為課堂是一個神圣而又莊嚴的場所;作為教師,他們在課堂上應該端莊、嚴肅,給學生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
(三)外籍教師語言能力與文化知識
外籍教師個人素質的另一個方面體現在他們的語言能力和文化知識上。因為外籍教師是在非目的語國家進行外語教學,所以本次研究中外籍教師的語言能力涉及外語和漢語,文化知識涉及外國文化和中國文化。結果表明,幾乎所有的學生(73%的人完全同意,19%的人同意)都認為外籍教師的外語地道、純正,僅有8%的學生覺得外籍教師的語音語調有些怪,不太好懂。外籍教師的這一母語優勢為學生的外Z學習營造了真實的外語環境,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外語學習的積極性。除去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外語之外,學生在外籍教師的課堂教學上還能了解和學到真實、鮮活的外國文化。93%的學生一致認為外籍教師熟悉他們自己的文化,有效地提高了外語教學質量。
雖然外籍教師在目的語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遺憾的是他們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知之甚少。同意外籍教師“了解中國文化”的學生只有12%,而認為外籍教師“掌握了基本漢語”的學生則更少,僅有7%。應該看到,我國的外語教學是根植于中國的教育和文化背景中進行的。受到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國學生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常常會表現出許多獨特的教育和文化特征。一旦教師缺乏對這些特征的了解,他們的許多課堂教學理念和行為就很難順利地在課堂教學中落實。
三、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以上的數據分析表明,外籍教師在我國的外語教學中具有獨特的效果,發揮著一些中方教師難以替代的作用。總體上看,絕大多數外籍教師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對待外語教學工作有著高度熱情。他們性格上開放隨和、幽默風趣,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平易近人、平等相待,與學生建立了和睦融洽的師生關系。研究發現,大部分外籍教師都很年輕,學歷普遍不高,大都是語言教學新手,缺乏一定的教學經驗,且流動性大。此外,由于初次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他們對我國的語言和文化缺乏了解,這就給他們的外語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障礙。
(二)啟示
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外籍教師的聘用工作,提高外籍教師語言教學質量。
1.嚴把聘任關,注重外籍教師的個人素質。
調查顯示,學生反映較強烈的是大部分外籍教師較為年輕、學歷不高,他們在課堂教學時顯得稚嫩,缺乏教學經驗。這就對我國高等學校的決策者和負責聘用外籍教師的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在聘用外籍教師時大都缺乏統一的錄用標準,在聘用外籍教師時主要看應聘者所任教的語言是否是他們自己的母語。鑒于此,建議我國相關教育部門制定《外籍教師的聘用辦法》,從宏觀上規定在聘用外籍教師時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根據這些原則和標準,各類聘用外籍教師的學校可根據各自的辦學要求,相應地從外籍教師的學歷層次、從業資格等方面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外籍教師錄用標準。與此同時,聘用外籍教師的學校應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和工作環境,以優厚的待遇和熱情的服務吸引高學歷、有經驗的外籍教師來我國從事外語教學工作。
2.重視崗前培訓,加深外籍教師對我國外語教學現狀的了解。
調查顯示,外籍教師的一些課堂言行舉止會使學生感到詫異和不適。產生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他們對我國外語教學現狀不了解。為此,有必要對外籍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崗前培訓:(1)以講座或情況介紹等方式讓外籍教師了解我國外語教學的總體情況和當地外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使他們對我國外語教學的現狀有一個明確的認識;(2)召開由中外籍教師共同參加的外語教學研討會,讓雙方有機會在一起暢談對外語教學的看法,并就如何在中國的語境下進行外語教學達成共識;(3)在開學前召開教學工作會議,向外籍教師介紹學校有關教學的規章制度、課程設置、考試方式,明確各自的教學任務和教學要求,同時為他們準備好所開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參考資料、課表等;(4)組織外籍教師觀摩優秀中方外語教師的課堂教學,并一起對觀摩課進行點評。
3.加強交流溝通,促進相互合作。
除去對外籍教師進行必要的崗前培訓外,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外籍教師與中國師生還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些活動:(1)定期組織(每周一次或每兩周一次)由中外籍外語教師參加的教研室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是學術沙龍或教學經驗交流,也可以是集體備課或討論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這些活動,外籍教師可以加深對中國教師和學生的了解,熟悉我國外語教學的環境,尤其是幫助他們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2)中外籍外語教師相互聽課。聽課的方式可以隨堂進行,也可以定期組織公開課的方式進行。每聽完一次課后,中外籍教師都應在一起對這一堂課進行集中點評,交換各自的看法。這樣做不僅可以探討改進外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還可以為中外籍教師就文化和教育理念進行交流提供機會;(3)召開師生座談會。座談會應由中外籍外語教師和學生代表共同參加,每學期召開一兩次,其目的就是征求學生對外語教學工作的意見。學生代表在開會前應廣泛征求全體同學對外語教學的看法和建議,對這些看法和建議進行歸納,然后反饋給教師。
參考文獻:
[1]Fan, J. & Fang, S. Foreign teacher quality questioned [J].Shenzhen Daily,2006(3):28.
[2]龔彥知,何周春,杜平.外籍教師素質與教學現狀抽樣調查[J].基礎英語教育,2007(6):30-35.
[3]Rao, Z. Chines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in EFL teaching[J].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2010(1):55-68.
[4]王宏軍.外籍教師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透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8):84-89.
[5]吳燕.英籍教師ESL課堂教學原則與方法[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2):76-78.
1調查方法
1.1調查工具本研究采用英國Dundee大學開發的教育環境評估量表(DundeeReadyEducationEnvironmentMeasure,DREEM)為研究工具原型,該量表已經在12個國家的醫學院校推廣,由于教育環境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2],該量表主要以學生的主觀感受為依據,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最終目的,來診斷教學環境中存在的問題[3]。該量表中文版由中國醫科大學醫學教育中心翻譯,結合我校外籍教師授課的特點,對中文版量表進行了文字調整,形成本研究的調查工具———教育環境量表。量表包含學生對學習的評價(12個條目)、學生對教師的評價(11個條目)、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認知(8個條目)、學生對學習氣氛的評價(12個條目)和學生對社交的自我認知(7個條目)5個維度,共50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非常同意”計4分,“同意”計3分,“不能確定”計2分,“不同意”計1分,“非常不同意”計0分。各條目得分越高,說明對教育環境評價越好。量表有9個項目反向計分,量表總分200分,各維度等級的評價標準見表1[4-5]。該量表不僅可用于單一課程內部教學流程的比較,也可以用于不同課程的比較。
1.2資料收集及統計學方法2012年11月外籍教師授課結束后,以班為單位進行集體施測。由研究小組成員介紹研究目的與內容,然后集中發放問卷,15min后集中回收。共發放問卷67份,回收問卷67份,有效回收率100%。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結果
學生對外籍教師授課期間教育環境評價情況見表2~4。
3討論
3.1學生對學習的評價學生對學習的評價等級為很好(表2),可能與外籍教師的課堂更加隨意、自由、幽默,而且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獨特的才華和本領有關。而且外籍教師授課強調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任務有責任感,全身心投入學習;另外,國內的課堂更多以理論考試為導向,學生有分數的壓力,而外籍教師的課程評價手段比較靈活,注重過程評價,因此學生對學習的評價較好。
3.2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得分最高的10個條目中有7個屬于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維度(表3)。學生普遍認為外籍教師知識豐富,師生關系良好,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同時外籍教師有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如組織討論、調控課堂氣氛等[8]。表3表明得分最高的是學生對教師態度的認可,比如比較耐心、尊重學生等,這也向護理教育者提出了問題,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傳授專業知識,更多的注重用人格魅力打動學生,從而獲得學生的認可。
3.3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認知得分最低的10個條目中有5個屬于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認知維度(表4),這與國內其他研究結果一致[9]。對學習的自我認知得分較差說明學生在外籍教師授課期間學習壓力還是比較大,一方面是由于全英語授課,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差異,另外學生對這種自主式學習模式不適應,在規定的時間內要求學生自學,收集整理資料,最后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在班上匯報,相對傳統教學方法,學習任務重[10]。因此,教師應了解學生差異存在的原因,尋求相關的解決方案,比如我校引入了中方教師助教制度,便于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未來還有待繼續加強。
3.4學生對學習氛圍的評價結果表明學生對學習氛圍的評價較好,是因為學生感覺討論課和輔導課讓自己感到很輕松。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是通過小組討論形式來解決問題,增加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學習內容需要團隊合作,也存在個別學生蒙混過關的現象(表4),對此外籍教師應足夠重視,調整教學方法,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
3.5學生對社交的自我認知本次調查發現學生對社交的自我認知評價較低,提示應根據學生的生理與心理成熟程度,為其提供滿意的社交空間與自由,培養良好的溝通交流技巧和合作精神[1]。如表4所示,“我的社交生活很豐富”這一選項得分較低,是因為三年級學生目前主要是住在家中或在實習醫院,每日往返于住處與學校之間,路程比較遙遠,影響了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我的住宿條件舒適”得分比較低,可能是因為此條目不太適合本研究,今后將進一步完善測量工具,對不太符合研究目的的個別條目進行刪除或替換。
4結論
全球化經濟不斷發展,而作為世界通用語言——英語,也成為我國高校教育的重點內容。為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高校紛紛聘用外籍教師,為學生提升英語水平,由于外籍教師的語言文化更加符合英語教學,在為學生授課的過程之中方法也較為靈活,能夠有效提升高校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因此,高校聘用外籍教師進行英語教學的方式較為理想。本文對高校外籍教師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特點進行剖析,并探討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得出相應結論。
關鍵詞:
高校教學;外籍教師;英語口語;存在問題
經濟、社會的發展潮決定高校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聘用外籍教師進行英語口語授課。外籍口語教師進行英語口語教學,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英語專業素質,從而提升高校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尤其是英語專業的學生,采用外籍口語教師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學生的口語水平。但是高校在聘用外籍教師進行英語口語授課時,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學模式、教學材料等方面都不夠完善,因此,英語口語教學并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在聘用外籍教師進行口語教學時,還應該加強對英語口語課堂教學的管理,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
1外籍教師的特點及優勢
首先,英語為外籍教師的母語或國家官方語言,本身就帶有濃厚的英語氛圍,語言“原汁原味”,在語言表達方面具有優勢,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練習口語,因此,適用于英語口語教學之中。其次,外籍教師的教學方式一般采用建構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并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與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另外,外籍教師的教學方式一般會受到西方自由平等、個人主義等等思想影響,與我國傳統的師生關系不同,可以與學生站在同等的位置,以平等的身份進行交流,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活躍課堂的氛圍。
2外籍教師進行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聘用英語外籍教師存在諸多優勢,但是在實際的英語口語教學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一,大多數外籍教師的專業與英語口語教學不對口,許多外籍教師缺乏教學經驗,甚至有些外籍教師缺乏教學資質,且學習的專業也不是教學專業和語言專業,所以,在英語口語教學課堂上,很難教授學生具有實質性的知識。二,外籍教師的思想理念與中國的教育體制不相符合,由于國外的教育體制與我國的教育體制存在極大的差距,而且最大的阻礙在于應用的語言不通,所以教學的境況也是不同的,在英語口語課堂上,外籍教師雖然能夠調動課堂的氣氛,但是師生之間的無障礙溝通仍然存在一定的難度。三,英語口語教學通常不會準備專業的教材,外籍教師在進行授課之前通常不會進行備課,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教學的目標和進度就會失去具體指標,使英語口語教學缺乏依據。
3英語口語教學中問題的解決對策
3.1采取多渠道招聘機制
首先,高效在聘用外籍教師時,應對其進行嚴格的審查和考核,從多個渠道,如網絡、政府組織、高校教育專業或語言專業等渠道。在外籍教師的專業性方面要加強管理,要求外籍教師必須具有教師從業資格證。另外,要對外籍教師進行崗前培訓,使外籍教師能夠具備上崗的資格,使外籍教師能夠更加了解我國的教育環境與教育體制,從而加強教師的教學效果。另外,在聘用外籍教師時,應分長期和短期,長期外籍教師為常規的英語口語教師,同時,聘用短期的外籍口語教師對學生進行多角度的培訓。
3.2將外籍教師的教育理念與中國式課堂相結合
外籍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其教學理念與中國式課堂不相符合。因此,為改變這種現狀,應采取以下對策:首先,加強外籍教師與高校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防止出現外籍教師的課堂教學與其他課程不適應的現象。例如在外籍教師進行口語教學的過程中,高校其他英語教師應在課堂旁聽,然后共同討論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解決。其次,加強外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應實現與學生的無障礙溝通,所以,就需要外籍教師具備一定的中文基礎,能夠實現與學生的交流,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之中雖然使用英語,但仍然需要外籍教師具有較高的中文水平,才能實現與學生的溝通。
3.3使用規范教材,制定教學目標
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為學生配備專業的口語教材,將教學目標收錄到英語口語教材之中,使英語口語教學的目標更加具象化。在英語口語教學之中使用教材,一,為了規范課堂教學的秩序,使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不至于太散漫;二,為了保障英語口語教學具有實際意義,加強教學的有效性。因此,高校必須要采取正規的英語口語教材,按照教學進度進行口語教學,提升高校大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外籍教師在進行英語口語教學時,應加強對高校教育體制的認知,將自身的教學理念與高校的課堂模式相融合,盡量減少教學理念與實際教學狀況之間的沖突,從而加強教學的實際效果。
4結語
綜上所述,為提升學生的整體英語口語水平,高校的英語口語教學應聘用外籍教師,同時,還要加強對外籍教師的考核與培訓,從而改善高校大學生的整體英語口語水平。
作者:溫萬春 單位: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劉旭亮.關于外籍教師進行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調查研究[J].英語教師,2012,(4).
[2]肖悰引.淺析高校外籍教師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