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議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時間無形無影,無聲無息,無光無色。然而,時間卻又無處不在。靜靜地深思難題,認真做題時筆尖的轉動,撕去的日歷,老人的白發,諸如此類,都顯示了時間的足跡。
3、時間在流逝,看窗外的果樹慢慢長高,賞路邊的花朵慢慢美麗,聆聽小雨細細的響聲。時間在流逝,水稻由碧綠到金黃,小蠶由蠶子到成蝶,丑小鴨變成了小天鵝。
4、時間在流逝,我也在不斷長大,童年的那份快樂隨時間的流逝,如流水般一去不復返,隨風飄動的都是美好的遺失。流逝了17個歲月年華的我,由稚嫩走向成熟,懂得許多人生道理,學會了辨別人世間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
5、“落日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陳師道如是說。與時間賽跑,我們要乘著奮斗的羽翼,翱翔于時間的長空,去摘取那璀璨的繁星。用奮斗去詮釋時間的意義,用汗水去感悟時間的真諦。
6、當我們走過崢嶸的歲月,駐足回首觀望時,歲月的霜鹵在我們身上留下多少凄深的齒痕。生命又在一季又一季的寒暑中交替著,漸漸地,蒼白的青春也在時間的長河中消逝。
7、一株生長在沙漠里的蒲公英,干旱時節依舊踏踏實實地生長,不言棄也不憂慮,但只要遇見一次陣雨,它就會盡可能地儲存水,也不會顧慮重重,因為它在意的只是當下。面對匆匆的`時光,我們要做點什么呢?我們又能做什么呢?苦思冥想中,時光又悄無聲息的飛過了。
8、時間在流逝,我們應當牢牢把握眼前,珍惜現在。珍惜現在,并不意味著“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擁有陶潛一樣淡定的心,可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以達到落英繽紛的桃花源;珍惜現在,也不意味著忘卻過去,放棄理想,而是讓我們學會踏實地邁出步伐,自信面對人生。
9、時間如念珠一般,一天接著一天滑過,串成日,串成月。我們不必在乎念珠可以串多長,我們只需去留念串念珠時的酸甜苦辣。
敬畏之心是對世間事物心懷尊重的態度,以最起碼的道德底線規范自己,引導自己的行為,使自我心靈寧靜,滿足,同時也使世界逐漸失去丑陋的一面,常懷敬畏之心,就要始終地敬畏自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敬畏之心高中議論文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
敬畏之心高中議論文1
心態決定一切。謹慎、敬重之心讓人沉穩,踏實,因而洞若觀火,寧靜致遠。因此,這份敬畏,應當在每個人的心中立起旗幟,因為,它將引領你克服艱難險阻,穿過迷霧,去迎接黎明的曙光。
常懷敬畏之心,能夠糾正、克服自身的驕傲與躁動。一代帝王唐太宗,傲視天下,豪邁不羈,本是多么的爭強好勝。正是在長孫皇后的勸說下,唐太宗懷著這份敬畏之心,去看待諫官魏征,俯身聆聽百姓的心聲。這份敬畏,讓太宗卸下了高高在上的權威,耐心聽魏征講述君舟民水的關系;這份敬畏,成就了這位善納逆耳之言、愛惜百姓的明君;這份敬畏,讓唐皇朝步步為贏,終以“貞觀之治”的繁榮展現在世人眼前,成為歷史上熠熠的閃光點。
常懷敬畏之心,能以謙虛、謹慎的態度對待世界,能夠向別人看齊,從而充盈內心。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因而,我們須常懷敬畏之心,向我們的榜樣看齊。風靡一時的電影《杜拉拉升職記》中,拉拉從一個小小的人力部小職員,邁向人生高峰。當她第一次踏進公司的大門,當她看到嚴苛的老板與冷淡的員工,她帶著如履薄冰的謹慎對待自己的工作,懷一份敬畏之心,向其他人學習,終以充實的狀態,嶄新的面貌,迎來人生的飛躍。
常懷敬畏之心,需對內心的邪惡保持警惕,步履從容,因而寧靜致遠。“毒奶粉”事件風波,讓我們的奶粉企業形象轟然倒塌,在許多人的心中蒙上了陰影。“三鹿”的前景,令人擔憂。而這一切的根源,便是商家們對生命毫無敬畏之心,對膨脹的私欲無法節制,乃至無法回頭。三鹿集團想重整旗鼓,東山再起豈是易事?
常懷敬畏之心,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虛懷若谷的態度,我們才能更好地剖析自己,戒驕戒躁,向別人看齊,因而充盈自我,找到心靈之根,在行為上有所節制,才能步履從容,化蛹成蝶,從而寧靜致遠。
常懷敬畏之心,這是人生的一種藝術,教你如何走向成功。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這種素質,從而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敬畏之心高中議論文2
人,是地球上的智慧生物,地球是到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有生命的星球,這樣說來,人類什么都不用敬畏了。這樣說其實是不對的。牛頓說過,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對我怎樣評價。我卻這樣認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時而發現了一個光滑的石子兒,時而發現一個美麗的貝殼而為之高興的孩子。盡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還神秘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人類并不全能,目前為止還有很多未解之謎,讓人們困惑。所以,我們應該常懷一顆敬畏之心。
我們要敬畏什么呢?
首先,我們要敬畏大自然。自然創造了生命,創造了人。人是自然界的一員。我們要感謝地球給我們生命,食物,水和空氣。現在,各種污染問題日益嚴重,人們更是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但是,總有些人去殺害稀有動植物,或是不治理工廠廢水,就直接排到河里去。培根說過: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若是人類不保護自然環境,就會發生地震、洪災、旱災、海嘯、森林大火等大災難。所以,人類應該敬畏自然。
然后,我們要敬畏宗教。如果你信教,請忠誠。如果你不信教,那么也要尊重他的信仰。因為宗教引發的戰爭頻頻出現,人們信教就是為了在精神上找到依靠,如果人們因此開戰,破壞力是非常可怕的。
面對未知事物,我們不懂,就千萬不能亂說,亂說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最近,熱議的20是世界末日的話題。中考時期,我常聽到同學抱怨生命短暫,馬上就20了,活不成了,不學了。原來成績比我稍好些的同學,因為絕望于“20”這件事,提前招生上了職高。其實,時間不到,是真是假都是猜測,我們不能亂說話,只要做到珍惜現在的生活就好。我們要敬畏自然,不能隨便開玩笑。
當然,常懷一顆敬畏之心并不是說所有事物都要敬畏的。那些,壞人的言論,思想我們既不能聽信,也不要害怕。要及時報警,以保護自身安全,社會治安。
敬畏之心高中議論文3
敬畏之心應該是指一個人對他人、法紀和職業,以及自然和社會規律懷有的一種敬重與畏懼心理。敬畏之心具有自省與自律作用,有利于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言行舉止,對于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促進作用。
孟子者,也要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盡心上》)以表明自己對天的敬畏之情。
中國古代有一種天能“賞善”而“罰惡”的觀念和信仰,這一信仰在孔子以前非常重要,在孔子以后也長期流行于民間,如同敬鬼神的傳統一樣。但這不是對某一具體的神,如山川土地之神的信仰,而是對最高神即天神的信仰。民間所信仰的天神似乎是人格化的,人的一舉一動天神是能夠“看”得到的,就是說,天神是有意志的,天神的意志就是使人作好事而不作壞事,作善行而不作惡行。人如果作了好事,天會行賞;人如果作了壞事,天會懲罰。
人類對于自然界的認識永遠不能窮盡,永遠不能達到“終結”真理的一天。在人與自然界之間,除了認識關系之外,還有其他更重要的關系。因此,對于自然界可能出現的各種現象,不能僅從認識時去考慮,,即不能只是如何認識而制服之,還要從更深的層次上去思考,去對待,要從人與自然之間的生命和諧的價值意義上去考慮。這樣,人類不僅能夠完成德性,“參贊化育”,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能夠從某些異常現象中進行反省,保持警惕,始終不忘對天的敬畏,而不致作出愚蠢的事,否則,很可能受到“懲罰”。
沒什么比“敬畏之心”更珍貴的了!
敬畏之心高中議論文4
敬畏,是人性當中最杰出的胸懷。心懷敬畏,才會在人世間不卑不亢,自在淡然,讓靈魂慢慢舒展,使美麗緩緩綻放。
雖談敬畏,我們卻常常對于某些事物只存畏,何來敬意。誠懷敬意,重視一切事物的價值與意義,本來就是一項難能可貴的事情,更何況在這個人生浮沉皆變數的時代。于是我們在大多數時候,毫無敬意理所應當地享用著事物的一切,這怎么不叫人痛心流淚。甚至于無敬無畏,只有憑人亂說的滿紙諾言。敬不是空談,不是氣概;畏不是軟弱,不是害怕。敬畏是敬仰,是膜拜,心懷敬畏是勇者的特質。李白勸慰友人,高喊“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是敬畏自然的神奇;蘇子嘆滄海一粟,是敬畏生命的浩渺。博觀約取,由此觀之,敬畏是一種人生的智慧,只有心懷敬畏的人,才會得到身邊人的認可以及某種機緣的垂青。
敬畏自然,是世間生靈共存,人類社會長久發展的必需;敬畏經典,是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記憶的文化傳承,對人類文明的固守;敬畏才能,是在社會競爭中贏得人才與事業的資本。年輕意氣風發的漢武帝對天下才士的以禮相待,正是一種敬畏的體現。敬畏,使得天下賢才感受到武帝渴望才士的胸懷,使得王朝之外的廣大國家反敬畏于這個王朝的氣量,能讓天下歸心,萬朝來服。這是一個君主的敬畏,是一個民族內部永不磨滅的光芒。
相反,當失去敬畏之心時,也意味著生存亦不久矣。始皇一統天下不久,便大興土木,肆意揮霍,到了二世是更加殘暴奢侈,卻還想著千秋萬載,世代延續,,不顧蒼生疾苦,以至于水覆行舟,這是沒有敬畏之心的悲劇。孔子仁愛,老子無為,墨子尚賢,萬鋼畏法度,他們都不曾否定敬畏的重要性。歷史以泣血的事實為我們鐫刻下敬畏的必要。古時如此,今朝亦矣。現代社會的競爭愈發殘酷,時代的特征積累著其的血腥,將和善淹沒在殷紅之中。所以和善才更彌足珍貴。而和善的本質是敬畏。
敬畏是一朵綻放在心間的花,搖曳著一莖恬然淡泊;敬畏,是一首云淡風輕的小詩,點染著一段厚重平實。敬畏,更是一種智慧,它能夠讓一個開放多元的對于一個渺小的靈魂產生令人驚嘆的敬意,甚至于改變一種行業或者整個世界的走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敬畏之心高中議論文5
我們敬畏生命。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但生命又非常脆弱。擁有對生命的敬畏之心,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它的無限生機,我們才會感受到生命的高貴與美麗。地上搬家的小螞蟻,春天枝頭鳴唱的烏兒,高原雪山腳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戲水的鯨魚……無不豐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蘊,我們也才會體驗到“鳶飛魚躍,道無不在”的生命頓悟與喜悅。其實,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僅僅是因為人類有悲憫之心,更因為它們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當它們被殺害殆盡時,人類就像是最后的一塊多米諾骨牌,接著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我們敬畏規則。康德說過:“我最敬畏的是兩樣東西: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生命是脆弱的,更是可貴的,而敬畏規則,遵法行事,才是生命安全的根本保障。法律也好,道德也好,都是規定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范。規則無處不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和思想。“紅燈停、綠燈行”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規則,明碼實價、信譽至上是企業經營的商業規則,救死扶傷、仁心仁術是醫院遵循的職業規則,公正執法、不徇私情是司法機關秉承的法律規則,有序的文明社會,必須有各種規則來保證。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規則,就是尊重公平、效率與我們自己。
我們敬畏自然。大自然是撫育人類的母親,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敬畏自然,意味著人類要把對日月星辰的外在敬畏,轉化為對自然的內在敬畏,正視人類自身不過是自然的一種普通生命存在,把自然世界豐富而具體的多種物質存在,當作人類相同的生命體系對待、建立人與萬物血脈相通的生命感受。只有學會了敬畏自然,我們才能博得自己生存的空間。即使是科學技術的發明和應用,也不能違背自然規律。也要確保大自然的天藍。水清,花艷,草綠。也只有人與自然的相融、和諧,我們才可能生活得更舒適,生存得更美好。
一、揭示實質法
這種方法,就是在列舉出屬性相同或相關的幾個事例之后,對其進行歸納升華,點明論據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邏輯聯系,從而深化論點。如:史學家司馬光寫《資治通鑒》花了19年,相聲藝術宗師侯寶林為學諧語手抄一部十多萬字的《諧浪》,俄國大作家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花了27年,德國著名醫生歐立希連續試驗914次,終于研制成治療人體內錘蟲和抗螺旋體病菌的新藥——新胂凡納明。這些事例充分證明了古今中外無數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業的成功,秘訣在于他們有恒心和毅力。(考場優秀作文《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二、正反對比法
這種方法,所舉事例形成正反對照,然后加以分析,論證觀點。如黑格爾曾經自夸德國人天生就是哲學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天生嚴謹自律的民族,卻在一個狂人的引誘下,陷入了戰爭的淵藪,人們難以忘記60年前的那幕慘劇:生靈涂炭、妻離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對往事的審視中找到道德的標桿,也找到了紀念的理由。德國人用盡一切方法阻止時間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聲——修建集中營紀念館,全力處理戰后的善后問題,還有那德國總理在猶太人紀念碑前的驚世一跪!德國人在60年里不斷地反思,不停地紀念,終于完成了靈魂的自我救贖。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贏得了世人的尊敬!
但紀念一旦脫離理性的制約,它就會變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慘劇中同樣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為亞洲地區的主要劊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紀念卻是如此這般:右翼勢力大肆鼓吹“中國”,還妄圖為二戰罪行翻案;不顧史實修訂歷史教科書,文過飾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國神社“拜鬼”……日本這種偏離理性范疇的“紀念”活動,自然受到各國人民的一致譴責。有句話說得好:“跪著的德國人比站著的日本人更高大!”可見,理性的紀念才是正確的紀念,理性讓紀念閃耀出人性的光輝。(高考優秀作文《讓紀念閃耀理性光芒》)
三、反向假設法
這種方法,就是列舉事實論據后,從正面或反面假設分析,以揭示論據和論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如:學習借鑒會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則必然導致失敗。燕國壽陵的少年覺得趙人走路好看,便遠行到趙國的邯鄲來學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記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國的下場。東施羨慕西施的美麗,覺得她一肌一容盡態極妍,便學習她的姿態,照搬她的舉止動作。可她終究不是西施,在別人看來她不但不美麗,反而成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雞不成反蝕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進肚里。
倘使燕國的壽陵少年能在學步之時,融進自己的步伐特點,在借鑒的同時取長補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獨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國了,說不定還會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東施能充分認識自身的特點,發揮自身優勢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許也會成為一種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賞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考場優秀作文《走出屬于自己的一步》)
四、正面推理法
這種方法,就是通過對所舉事例的正面剖析,以小見大,從而推證出其具有的普遍意義,強化論點。如史載:晉平公讓大夫祁黃羊推薦南陽縣縣令,祁黃羊毫不遲疑地推薦解狐,晉平公驚訝地反問道:“解狐不是你的仇敵嗎?”祁黃羊笑了笑說:“您讓我推薦的是縣令,并沒有問誰是我的仇敵呀!”果然,解狐很有才干,成為百姓擁護的好縣令。又一次,晉平公讓祁黃羊推薦一位法官,祁黃羊推薦了祁午,晉平公聽后又很震驚,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推薦他不怕別人說閑話嗎?”祁黃羊認真地回答說:“我是把最能勝任的人推薦給您,并沒有考慮他是誰的兒子。”事實上,祁午正如他父親所言,辦案精細果斷,政績顯著。孔子聞此曾贊嘆道:“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是啊,祁黃羊兩次推薦人,雖然都直涉感情,但他的認知、判斷卻完全不受感情的左右。可見,認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異,并非總受“情”的束縛。(高考優秀作文《怎一個“情”字了得》)
五、引申類比法
的確,社會上無時無刻不充滿著愛,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等。
曾記得在湖南、四川盆地等地區發生了洪災泛濫,幾百名都奮力相助,為了百姓的安全,官兵們三天三夜住在大壩邊。又記得去年非典的非常時刻,為了人們的身體健康,有多少醫務工作者忘我工作,才打贏了這場特殊的戰爭。是什么使得他們能夠如此地奉獻自己?是“愛”,是這個如空氣般不可缺少的東西。
但是,如今的社會上,也有些人則非常勢利,他(她)們的行為準則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即使在道義面前也不放棄討價還價。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面對兇狠的歹徒搶擊行兇,部分人為了自身的安全,竟無動于衷。今天我終于明白了,這種人是非常渺小的,他們的處事哲學必然會遭到人們的鄙棄。
自從地球上出現了人類,人與人之間就有著割舍不斷的情感,這種相依的情感,構成了一種愛心,它從古到今成為人世間最真誠,最感動的情感。
愛,可以使彼此間溫暖,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讓你感受到融融的春意。
關健詞:作文素材 細看 精讀 拓展
一.抬頭細看,銘記在心
看什么――看“墻”:文化墻、標語墻、板報墻等。那上面有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展現了世界各國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崇高的人格修養和深邃的人文精神,發人深思,給人啟迪。而且,這些內容大多處于校園顯眼的位置,你無須“眾里尋他千百度”,只須稍加留心便可“得來全不費工夫”。若能分門別類歸納整理,那更是“錦上添花”。如:
(1)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別林斯基
(2)奇跡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培根
(3)苦難是人生的老師。――巴爾扎克
以上名言警句可服務于“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話題作文,亦可服務于2014年福建高考“空谷?懸崖峭壁?棧道橋梁”的材料作文。
(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莎士比亞
以上名言警句可服務于“誠信”的話題作文,亦可服務于2014年全國大綱卷“契約精神”的材料作文。
(1)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爾斯泰
(2)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夠多做奉獻。――白求恩
以上名言警句可用于寫“時間與人生價值”的話題作文,亦可服務于2014年江蘇高考“青春與永恒”的材料作文。
二.埋頭精讀,借鑒在手
寫作的很多“優美的原料”來源于我們所學過的高中教材。教材是專家們精心選編的最好的文學讀本,那里面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石”:成語典故、格言警句、名人事跡……如何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材料,點石為金,才是問題的關鍵。會運用,朽木也會化作棟梁;不會運用,即便是楠木梓樹,也是一堆廢料。
譬如《勸學》(人教版必修3)一文中的“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可以用來闡釋“捕捉機遇”、“善假于物,成功的捷徑”等話題,也可服務于2013年廣東高考“接受捐助幫助自己走出困境”的材料作文,還可服務于2013年湖北高考“大豆因鹽鹵而改變命運”的材料作文。
《老人與海》(人教版必修3),課文節選了老漁夫桑迪亞哥捕到了一條1500多磅的大馬林魚,在歸航途中,與鯊魚殊死搏斗。五個回合過去,老人未能占上風,抵擋不住鯊魚的進攻,最終帶回的是大馬林魚的一副骨架。這段素材可以用來闡釋“不懈追求”、“人生之美”、“人是不會被打敗”等話題,也可服務于2014年四川高考“站起來”的材料作文。
又如《陳情表》(人教版必修5),文章講述了李密在蜀國滅亡后,被晉武帝征為太子冼馬。他上書懇請晉武帝準許他暫不就職,在家供養祖母。直至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拜漢中太守。這段素材可以用來闡釋“感恩”、“孝道”、“進與退”等話題,也可服務于2013年湖南高考“守護”的材料作文。
三.拓展閱讀,記錄在冊
積累豐富、新鮮的議論文素材,離不開課外閱讀。我們課外閱讀搜集素材的觸角可以伸向語文測試或練習作業中關于“人物傳記”的閱讀文本。
在現代文(實用類文本)閱讀部分,作文素材也是唾手可得。如:2009年福建高考語文閱讀文本《寂靜錢鐘書》,文中講述了錢鐘書因《圍城》、《管錐篇》等著作而聞名于世,折服世人。之后,采訪和拜訪的人如過江之鯽,他卻謝絕了一切記者和學者的拜訪,寂靜地坐在書齋里,兩耳不聞喧囂事,照舊埋頭苦讀,“心在焉”做他的學問。錢鐘書成名后,守住了自己的陣地,堅守內心深處的靈魂,沒有因名利浮華而改變自己,于是被世人稱頌為“大師風華絕代,天才卓爾不群”。這段素材可以服務于2013年福建高考“漂浮與堅守”的材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