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荷花課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發現在數學綜合實踐課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了較大的發揮。因為普通的數學課,教師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太多,為了新授課的良好掌握,常常在教學中心環節與練習環節上著以重筆,對學生在教學環節預設以外的生成關注不夠,常常是一帶而過。而綜合實踐課與之相比則在學生的自主發揮上有了較大的優勢。學生利用以有的知識和經驗為組織形式,以任務為取向,親身體驗自主探究,在學生親身經歷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知識和能力也就不斷得到了增長和加強。認真分析綜合實踐課的優點,讓它與數學課相結合后有以下優勢:
一、數學綜合實踐課成為一堂數學與其他學科整合的專題課
普通的數學課大都是讓學生學會一個知識點并加以練習運用的模式,而數學綜合實踐課多是以一根確定的主線來組織教學內容的。就像是為學生提供一棵大樹的主干,其余枝葉可以由學生自主發揮完成,這種模式可以使課堂內容更有思想性和人文精神。比如數學綜合實踐課《保護環境》,就是以“保護環境”為主線確定教學內容,學生通過調查統計自己家一周的塑料袋用量,計算全班、全校的塑料袋用量后進行環保教育。相同的例子還有《節約能源》中的節水、節電;《沙塵暴的天數》中的植樹造林,保護植被等等,這樣一來數學綜合實踐課就像是一堂“思想品德課”。又如《美麗的花邊》學生利用平移與旋轉自主創作圖案,這樣有效的融入美術知識,儼然是一堂“美術課”的樣子。當然,根據思想性的不同,數學綜合實踐課還可以成為一堂“勞動課”或者“信息技術課”等等,不論它以何種形式呈現都恰恰表現了培養學生能力的主旨。
二、數學綜合實踐課成為一間讓學生動手操作的大廠房
在長期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亟待提高。而新課標下的數學綜合實踐課恰恰給了學生一個動手操作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實踐中來,在動手實踐中提高。例如《制作七巧板》中學生不但自己畫圖、裁剪,而且還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出各種形象的圖案,《剪窗花》中有的學生用長方形的折疊方法剪出了幾個手拉手的小人,有的學生用正方形的折疊方法剪出了四個圍成一圈的小人等等。又如《現實中的東南西北》中學生在操場上辨認方向,觀察與書本上的不同,認識現實生活中的東南西北,這一實踐大大豐富了學生們的社會生活經驗。《制作正方體和長方體》中學生們通過親自動手,自主探究使書本上的知識更立體化、現實化,深入人心。
三、數學綜合實踐課還成為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大舞臺
在數學綜合實踐課上,教師只起引導組織調控的作用,學生始終是主體地位。既然學生占主體地位,生生之間的交流也就尤為重要。現在的兒童多是獨生子女,生長環境相對封閉,缺乏與他人交流的機會與經驗,而幾乎每堂數學綜合實踐課都是完整充分地引導學生積極的與同伴交流,傳遞自己的思想;積極傾聽同伴的發言,交換自己的思想;積極主動的與同伴合作,提高自身的團隊協作及語言表達能力。一改平常只是少數優秀學生在課堂中占支配地位,而其余學生只是聽眾,甚至是旁觀者的局面。學生的相互交流多了,才有利于學生之間的溝通,增進彼此的理解與了解,才有利于培養團隊精神,凝聚人心;才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反省與自我發展。
關鍵詞:復合材料力學;簡化模型;變分漸近法; 三維應力重構;復合材料層合殼
中圖分類號:TB33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4764(2012)04-0053-06
A Simplified Thermoelastic Model for Composite Iaminated Shells
ZHONG Yifeng1a,1b, CHEN Lei1a,1b, YU Wenbin2, ZHANG Liangliang1a,1b
(1a.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1b.Key Laboratory of New Technology for Construction of
Cities in Mountain Area,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P.R.China;
2.Department of Mechanics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Utah State University, Logan 84322, USA)
Abstract:To effectively analyze the one-way coupled thermoelastic problem for composite laminated shells, a simplified thermoelastic shell model based on the variational asymptotic method (VAM) was developed. The 3-D energy functional for composite laminated shell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Hamilton extended principle. Then the 3-D energy was asymptotic expanded into a series of 2-D approximation energies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inherent small parameters. Finally, the approximate energy was converted to the form of Reissner-Mindlin model, and the 3-D recovery relationships were deduced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3-D field distribution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The cylindrical bending example of a four-layer composite laminated shells under the sinusoidal surface load and temperature field shows that the modeling speed is fast (equivalent single-layer model, which can reduce two or three order calculations compared to the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nonlinear approximation ability is excellent (convergent to the exact solution).
Key words:composite material mechanics; simplified model; variational asymptotic method; 3D stresses recovery; composite laminated shells
【關鍵詞】臨床藥師;藥學干預;不合理;消化內科用藥
當前,在一些醫療機構,消化內科用藥不合理的現象出現了較快的增長趨勢,已經成為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脅的主要的因素之一[1].在我國,醫院發生消化內科用藥的不合理情況也比較嚴重,消化內科用藥不合理占到消化內科用藥者的11%至30%[2],造成消化內科用藥不合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臨床醫生、藥師的用藥不合理.本文,通過對我院近一年的不合理消化內科用藥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結果顯示,臨床醫生的用藥不合理直接導致上述情況發生,所以,醫院要加強對消化內科用藥的管理,不斷完善消化內科用藥的技術支撐,充分發揮臨床的藥師具備的藥學知識作用,參與到臨床中,指導消化內科用藥,并及時對不合理消化內科用藥進行干預,降低不合理消化內科用藥發生率.
1資料與方法
1.1病歷資料選取我院在2011年至2012年間臨床藥師不合理臨床消化內科用藥記錄以及進行藥學干預的有關資料800例,對此開展回顧性分析.
1.2方法進行藥學的干預:臨床藥師在進行查房和會診時進行消化內科用藥干預,同時要深入一線參與到臨床消化內科用藥的指導工作中,及時對不合理的臨床消化內科用藥進行必要的藥學干預,并以《抗菌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指導原則》和《醫院處方的點評管理規范》等規定為依據[3],記錄臨床不合理的消化內科用藥情況和藥學干預情況,并做好其他的相關資料記錄,利于分析和歸納匯總.
2結果
2.1有效降低臨床不合理消化內科用藥情況通過藥學干預,起到了降低不合理臨床消化內科用藥的比率的作用,有數據顯示,在臨床藥師開展不合理臨床消化內科用藥的藥學干預之前,我院的不合理臨床消化內科用藥所占比率平均每年達到27.9%,通過近一年的工作,目前,我院的不合理臨床消化內科用藥所占比率降至3.5%,不合理臨床消化內科用藥現象下降較為明顯.
2.2通過藥學干預減少了臨床的不合理消化內科用藥情況選取我院在2011年至2012年間臨床藥師不合理臨床消化內科用藥記錄以及進行藥學干預的有關資料800例,其中藥師提出干預建議800份,干預建議率100%,接受干預建議672份,接受率達到84%.醫院的臨床藥師深入一線不僅指導臨床的消化內科用藥,而且充分的發揮了藥師自身的藥學專業知識優勢,更加規范了醫師用藥行為,顯著減少了由于用藥不合理引發的事故.
2.3藥學干預起到促進臨床消化內科用藥更加合理化經過分析,結果顯示在我院的不合理臨床消化內科用藥中主要具有幾個方面特征:沒有適應證的消化內科用藥、重復給藥、遴選藥品對患者不適宜或者是用法以及用量不合適、聯消化內科用藥物搭配不合理、藥物適應證和患者病情不相符等[4].具體案例情況有.
一是藥品的磷選不合適:比如患者診斷是扁桃體炎,注射氨曲南進行治療,同時患者高燒不退,病情不穩定.藥師建議使用青霉素進行靜脈滴注,8小時滴注1次,結果病情得到好轉.藥學干預原因是青霉素為針對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首選抗菌藥物,而氨曲南適用由需氧革蘭陰性菌導致的感染,顯然,使用氨曲南進行治療屬與藥品的遴選不適宜.
二是重復給藥的現象:比如對消化性潰瘍患者治療時,使用泮托拉唑和奧美拉唑兩種注射液治療,病人頭暈且粒細胞降低.藥師建議泮托拉唑停用,接受建議后病情好轉.分析原因為泮托拉唑與奧美拉唑同屬胃壁細胞質子泵的抑制劑,起到胃酸分泌抑制作用,不宜同時使用,容易增加患者的中樞以及外周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發生不良反應.
三是用法和用量的不合適:臨床上,急性咽炎患者使用青霉素進行靜脈滴注,每天滴注1次,但是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藥師干預使用青霉素進行靜脈滴注,每隔6小時至8小時左右1次,病情好轉控制.由于青霉素的用法并不符合一般的藥代動力學的規律進行消化內科用藥,因為青霉素的半衰期較短,通過靜脈滴注一天一次的劑量,并不能維持患者有效的血藥濃度,另外青霉素屬于時間依賴抗生素,抗菌的作用和效果主要依賴體內血液中藥物的濃度.除此之外還有的情況是無適應證的消化內科用藥情況.
關鍵詞:和諧教育 先進課堂文化 對話型 探究型 生命型
建設和諧社會是當前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和諧社會的主題應該是和諧的人,而培養和諧的人需要實施和諧教育。所謂和諧教育就是以促進學生基本的素質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為目標,把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所產生的綜合性教育影響力與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發展需求,在和諧基礎上產生“諧振效應”,促使學生個體的發展達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狀態。毋庸置疑,和諧教育的主陣地在于和諧課堂,而和諧課堂的構建,應致力于先進課堂文化的建設。
一、建設課堂文化的意義
所謂課堂文化。是指在長期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形成,并為師生所自覺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課堂精神、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文化總是內隱的,最深層次的文化,其實凝聚在人的價值觀念、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之中,凝聚在人以及人與人的關系之中。從此意義上說,課堂文化體現了課堂教學的內核,它包括支撐著教學活動的根本理念、價值訴求,展開教學活動的基本思維方式,以及維系師生交往活動的人際氛圍和精神氛圍等。
二、傳統課堂文化的缺陷
綜觀現在的課堂,存在著種種不和諧的現象,究其根本,就是缺少了先進的課堂文化的滋養。以下列舉筆者發現的一些課堂文化中存在的缺陷。
1,課堂文化的專斷現象
課堂文化的專斷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文化的表達和闡釋的控制上。在傳統課堂中。教師作為“真理的擁有者”、“知識的代青人”,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上課成為教師“按照教參與教案設計亦步亦趨地展示自己的行為。把學生當作觀眾,既沒有對話也沒有交往,教學成了沒有學生參與,甚至完全忽視學生的單邊活動。”本應豐富多變的教學過程被窄化為簡單的授、受過程。這種教學方式使知識遠離了學習,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慧的內在聯系。“師生在校的生存方式在不同程度上都呈現了被規定的特征,他們面對過去,面向人類已知的領域,而不是面向未來,面向需要發明和創造、探索的領域。”這種專斷的課堂文化剝奪了學生課堂學習的,喪失了與教師平等的文化主體地位。
2,課堂文化的隨意現象
課堂文化的隨意主要表現在教師教學行為的散漫和自由化上。雖說和諧的課堂沒有一定的模式,但是教師一味地追求所謂的個性或者過分地看重自身的情緒感受,導致課堂的隨意和松散,應該說是違背和諧課堂的要旨的。例如課堂中牽強生硬的齊聲鼓掌,對學生發言的敷衍模糊的點評,偏離教學內容目標不明的發揮,不能營造活潑生動、情趣盎然的文化氛圍,使得課堂缺少一種為師生自覺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課堂精神、教學理念和民主平等的意識形態。至于教師帶著不良情緒上課、中途大肆訓話、延時拖課等現象,更是踐踏了課堂文化的神圣和學生的尊嚴,帶有強烈的霸道、強權色彩。
3,課堂文化的背離現象
課堂文化的背離現象表現在課堂教學背離了“以人為本”這一根本出發點和終極目標,忽略了教育要為每個學生提供全面發展這一宗旨,使得教育目的出現極大的偏差。正因為如此,學科本位、知識至上、學術壟斷、學科凌駕于教育之上,成為了課堂教學文化的主流,課堂充斥著功利味道,抹殺了生命色彩,淡化了文化意蘊。而且,在這種課堂教學文化的主導下,師生關系發生異化,本應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遭到破壞。教學已不是師生的共同活動,而成為教師對學生的異己控制,封閉、灌輸、異化的教學方式也就大行其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受到壓抑,學生的自由思考精神受到禁錮,從而使學生產生嚴重的知識缺陷乃至人格缺陷,導致了教育的不和諧。
三、先進課堂文化的形態
先進的課堂文化是構建和諧課堂的關鍵。新課程文化,以關注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為終極目標。和諧課堂倡導采用對話、互動、生成型的教學方式,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心智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筆者以為,先進的課堂文化有以下幾種形態。
1,民主的對話型課堂文化
平等民主的課堂文化是新課程的核心和靈魂,是現代社會民主在教育教學中的一種表現,充分體現了對學生在學習中的生存地位的關注與尊重。構建平等民主的課堂文化,首先要在教學的著眼點與著力點上面對全體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諧課堂更加追求教育的全民性和公平性,所以每一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沒有主次之分;其次。要實現教師自身角色的根本轉換。教師要改變話語權的掌控者的角色,泰戈爾曾經說過,“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心靈與心靈的約會的關系”,是基于情感的認同,而不是基于任何霸權。
2,智慧的探究型課堂文化
啟迪心智,蒙發智慧,是任何課堂都需要把握的基本目標。有文化品格的課堂,一定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當前,世界教育改革一個響亮的口號就是“學會學習”。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的內容和教材實際上只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劇本”。是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對于這些“劇本”和“案例”,由于教師、學生的經歷、體驗和解讀方式不同,得出的結論和觀點也有可能不同。所以課堂教學不應該視教材為“圣經”和“金科玉律”,不應該停留在對教材本身所傳達的文字信息上,而要關注“案例之后”的更為本質的東西,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鼓勵學生奇思妙想,允許學生對“文本”進行不同的解讀,對“問題”進行不同的解答,大力倡導“創讀”、“創解”。
3,綠色的生命型課堂文化
關鍵詞:課前談話;和諧高效課堂;“鎮靜劑”;“劑”;“興奮劑”;“催化劑”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舉辦著各種比賽課,觀摩課,優質課,展示課,由于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影響,教師不能在原來固定的教學環境中執教自己的班級,而是借班上課。學生也不能在熟悉的教室里,由自己的老師上課,同時還要面對臺下成百上千的聽課老師。因此要在短時間內消除師生之間的陌生感,讓學生盡快接納教師,融洽師生之間的情感,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課前談話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說,高效、精彩的課前談話是構建和諧高效課堂的前提:是穩定學生情緒的“鎮靜劑”,是融洽師生關系的“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興奮劑”,也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催化劑”。
一、課前談話是穩定學生情緒的“鎮靜劑”
前不久在淮南市舉辦的2011年安徽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究大會中,淮南市洞山中學王一春老師在執教“換一換”時,設計了如下的課前談話:
師:你能向臺下的來自全省各地的老師們介紹介紹淮南嗎?
生(自信地):淮南最有名的是八公山豆腐,又滑,又嫩,可好吃了,歡迎大家去品嘗!
生(自豪地):還有牛肉湯,香辣可口,太美味了,大家有時間一定要去嘗嘗啊!
生:……
作為一位淮南的本地老師,她在課前談話時讓學生把淮南介紹給聽課老師,此話題一拋出立刻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使得原本因環境陌生而心情緊張,并且有些膽怯的學生自信地,大膽地把自己認為最具淮南特色的事物介紹給了所有的老師,學生機智幽默的、富有創意的、類似做廣告的話語逗得臺下的老師哈哈大笑,本來緊張的氣氛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的輕松和學生自信的表情。
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最真誠的關懷。只有從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出發,才能有效地觸動學生的心靈,讓課堂上閃動的點點智慧火花點燃整個課堂。
二、課前談話是融洽師生關系的“劑”
還是在2011年安徽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究大會中,安慶市大觀區高琦小學謝麗老師在執教“有趣的奇數偶數”時,也對課前談話做了精心的設計:
師:你們知道我是哪里人嗎?
生:安慶。
師:那你們想知道安慶和淮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
生(好奇地):想!
師:安慶有一座菱湖公園,咱們淮南有什么公園?
生:龍湖公園!
師:安慶有長江,淮南有淮河。安慶有長江大橋,淮南有什么橋?
生:淮河大橋!
陌生感如同是架在師生之間的一道屏障。而一節精彩的課,卻恰恰需要師生之間關系融洽。作為一位外地的老師,她在與學生談話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拉近了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籠絡了學生的心,消除了與學生之間的陌生感,使得師生關系和諧,課堂氣氛融洽。
英國教育思想家洛克曾經說過:“你不可能在一個戰栗的心理上面寫上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可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文字是一樣的,而只有當老師與學生相處思想上感覺到安舒與自由,只有當學生心里保持一種安閑境況時,他才能接受新知識,接受新印象。”對于彼此陌生的師生,溝通與了解是增進師生之間感情最有效的方法。
三、課前談話是活躍課堂氣氛的“興奮劑”
師:同學們,離上課還差2分鐘,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好嗎?
生(高興地):好!
師:我們每天早晨起床,要先穿襪子再穿鞋,晚上睡覺呢?
生:先脫鞋后脫襪子。
師:某大學生放假回家,先乘火車,再乘汽車,返校呢?
生(笑著答):先乘汽車,再乘火車。
師:小明上學,先上坡,再下坡,放學呢?
生(異口同聲):先下坡,再上坡。
師(笑著問):是嗎?
生(恍然大悟):不是的,應該還是先上坡,后下坡。
師:同學們,我們在思考問題時,要多動動腦筋,否則就容易出錯。我們學習數學時尤其要注意。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一些事物產生了興趣,才能有學習的動力,只有學生對課堂有了興趣,他才有學習的沖動。通過一些有趣的游戲不但可以起到調節課堂氣氛,平復師生之間緊張的心情,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同時還蘊含著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和為教學新知所做的鋪墊。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沒有游戲,就沒有、也不可能有完滿的智力發展。對于孩子來講,游戲是最嚴肅的事情。世界在游戲中向兒童展現,兒童的創造性才能也是在游戲中顯示的。”
四、課前談話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催化劑”
全國小學數學優質課評選一等獎第二名獲得者、江蘇省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張齊華老師在執教“圓的面積”時,采用了猜謎語的方式進行課前談話。
師:先猜兩個謎語,好嗎?
生:好!
師:謎底都是水果。第一個謎面是:草地上來了一只羊。
學生猜不出來。
師告知結果――草莓。
師:第二個謎語:草地上又來了一只狼。
生:(一下子就說出了答案)――楊梅。
師:第二個謎語同學們為什么很快猜出來?那是因為有了第一個謎語的猜法。知識之間是有聯系的,而張老師接著要教的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正是建立在過去學過的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基礎之上。
猜謎游戲的設計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建立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同時還讓學生明白:學習新知時,要思考一下它和過去的舊知識之間有哪些聯系?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提供一種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東西,當學生們思想經過這樣的準備之后,他們就會以極大的注意力去學習。”好的課前談話猶如一幕優秀的戲劇“序幕”,有醞釀情緒、集中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任務。生動的課前談話,能穩定師生的情緒、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只要我們不斷摸索、探究、實踐、嘗試,一定能夠讓課前談話成為日常數學教學的奠基石,成為家常數學課的最佳開場白。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7.
[2]教學策略.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2.
[3]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4.
[4]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教學敘事研究.寧波出版社,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