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識字教學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識字,歷來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難點。許多專家學者多年來為之探索,希望找出一條多快好省的識字之路。就我國目前來看,各地探討的識字教學方法就有二三十種,真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在識字教學中有了一點心得,下面談談我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學方法靈活
我主要采取“直觀教學、對比教學和語言環境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使一年級新生較快地認識、掌握所學漢字,收到較好的效果。
(1)直觀教學:在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學,并非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通過具體事物、物體強化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觀察事物的同時,認識并理解漢字。如我在教“上、中、下”三個表示方位的漢字時就采取此法,先選三個學生站在上、中、下三個位置,手舉漢字,以表字意,然后讓學生變換位置,交換漢字,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上、中、下的位置是相對的,“上、下”這對反義詞也就深深地印在腦海中了。
(2)對比教學:由于漢字具有“拼形”和“表意”的特征,因此,在教學當中采取對比教學尤為重要。很多漢字字形是可以拆開,加以拼組的。學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筆畫和部首之后,經過對比,就可以較快掌握其它形狀相近的漢字。如“青”而至“清”“睛”“晴”,由“巴”衍生“把”“爬“,由“鳥”至“雞”“鴨”“鵝”等。通過字義的講解,學生很容易把舊知識與新內容聯系起來,“讀、寫、義”也就很容易掌握了。
大多數漢字是形聲字,其形符表意,聲符表音。從形、音、義三者的統一上進行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馬”為例,在學生掌握了“馬”字后,再教“媽、嗎、碼、罵”等字就容易多了。字形中有“馬”這個部首,都讀ma,再進一步解釋字意。如講“媽”字,因為媽媽是女人,所以有個“女”字旁,”嗎”是說話時帶出的尾音,所以要加個“口”等。再通過引導學生多組詞,以強化記憶。
(3)創造語言環境:學生容易寫錯別字,主要是因為少數漢字音、意相遠引起的。在教學中,完成了讀準音、辨清形之后,字義的教學可以在語言環境中完成。特別是一字多意,同音字等,在語言環境中教學,能取得較好效果。如學生對“手”“首”混淆不清,常常用錯,在教這兩個字時,我讓學生口頭組詞,造句,請學生到黑板上寫上這兩個字,要求示范的學生抬起“首”,舉起“手”,在講解“和,合”時,做好一些獎勵卡片,要求學生用這兩個字造一些簡單的句子,做對的,獎一張“合格卡”,用錯的,給一張“和不對”的卡片。如此反復幾次,學生對字義的理解就深了。
二、教學形式多樣
識字是閱讀和表達的基礎,人們一直在探索學生準確而牢固地識記字的音,形,義,形成一定識字能力的最佳途徑。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識字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
(一)游戲激趣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除了認識字,還要讀準字音,為了學生能讀得準,記得牢,我在教學中多采用游戲的形式。①找朋友:將生字卡片發給學生,請他們站在講臺一側,再請同等人數的學生上臺,認讀一個生字,持該生字卡片的同學馬上走到他身邊,舉起卡片,領讀全班;②點將臺:將生字卡片發給一些學生,請他們站在講臺一側,老師問:王字旁的字在哪里?持相應生字卡片的同學站出來,領讀全班;③小老師:在黑板上貼出所有生字卡片,學生自讀后想想自己學會了哪個字,并教給全班同學;④帶帽子:將聲母、韻母、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請學生上臺選聲母和韻母合成本課生字的音節,并貼在該生字的上邊,領讀全班。
(二)多媒體技術
新興的多媒體技術綜合了視聽與計算機的優勢,可以將圖文、聲音和視頻并用,產生活潑、生動的效果。經過證明,在識字教學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動畫導入: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態的變化著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而現實生活中,幾乎每一位小學生都不約而同地迷上了“動畫片”。針對這一現象,我采用多媒體聲像系統為先導,通過多采的畫面和美妙的音樂,誘發學生探尋知識的強烈愿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曾依據課文內容設計如下課件:①春季動畫圖像,柳枝輕搖,花兒開放,布谷、蜜蜂、燕子在歡唱。②配以《春之歌》的音樂。③在實物旁打出生詞,生字用紅色顯示,一幅聲畫并茂的春季圖仿佛把學生帶入了誘人的春光中,使學生興趣盎然,引起了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1A-
0044-01
近年來,隨文識字教學法逐漸被教師接受和運用。筆者經過多次教學嘗試發現以下幾種識字方法取得不錯的效果。
一、隨題識字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生字就出現在課題中,低年級語文教學如能利用課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識字內容教學定會事半功倍。例如在教《猴子種果樹》一課時,課題中的“種”字是生字且是多音字,筆者板書課題時提問:小猴子干什么?生答:小猴子種果樹!筆者隨即將拼音“zhòng”注在“種”字上:小猴子種果樹可認真、可用勁了,我們一起讀讀標題,注意讀準字音。筆者接著問:你會種什么嗎?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加深了對“zhòng”的印象。筆者最后問:你們誰知道這個字的另一個讀音嗎?立即有學生回答出“zhǒng”,筆者總結:對啊,有了種子才能種呀。通過引導學生區分“種”字的兩個讀音,學生既學會了生字又為以后的閱讀和運用做好了準備。
二、隨詞識字
漢字學習不是機械、單一的記憶,它總是出現在具體生動的語言環境中,正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教學《猴子種果樹》時,筆者利用詞串引導學生識字,如“梨樹 杏樹 桃樹 櫻桃樹”“烏鴉 喜鵲 杜鵑”“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櫻二 櫻桃好吃樹難栽”“澆水 施肥 拔掉 改種”,這四組詞串調動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使長而乏味的課文變成短小有趣的故事,學生愛讀愛說,課堂氣氛特別活躍,同時完成了“澆、施、肥、拔、改、喜”這幾個字的學習。尤其是學習“拔”字時,筆者編故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字形:右半邊并非“發”,左上角的短豎被小猴子拔掉了。這個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幫助學生從動作體會“拔”與“撥”的區別,使學生印象深刻。“詞串識字”的優點在于它以準韻文的形式,用有內在聯系的一組詞語來表現某個畫面、場面、意境等,以達到朗讀、識字積累的目的。實踐證明,學生每每學到這樣的內容都特別起勁,對一些生字,學生更是無師自通主動學習。
三、隨句識字
對部分生字的學習,教師如能抓住相關語句創設出與課文相融合的識字情境,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喊”字是《秋游》一課中的生字,結構復雜,筆者從“大家奔跑追逐,笑著喊著,多開心哪”這句話導入并提問:“小朋友們,如果你也來到這么美的地方,你會向著藍天喊什么?想象一下,走上講臺喊出你的心里話吧!”學生頓時來了勁,一個個爭著跑上講臺:“秋天真美啊!”“我愛秋天!”“秋天,我要把你永遠留在心中!”學生置身秋游的情境之中,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喊”得情緒高昂,聲音響亮,內容多樣。教師接著出示“喊”這個字引導學生觀察字形,明白“喊”時要用“口”,“喊”中有兩個“口”,邊空書邊講解兩個“口”的位置、大小的不同,讓學生記得更牢。記清形后再回到文中讀句子,重復認讀“喊”字,加深記憶。通過隨句識字,把識記生字新詞和語句統一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字詞的認識和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隨圖識字
隨圖識字即看圖識字,將特征顯著的圖畫與要認識的生字相結合,直觀的形象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學習起來自然趣味十足而又高效。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會走路的樹》一課中的“角”是需掌握的生字,在以往的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常常把“角”和“腳”混淆,運用時區別模糊,錯誤率很高。因此,在讀到“一只小鹿走了過來,金色的角在陽光下顯得特別好看”這句話時,筆者及時出示文本中小鹿金色的角的插圖,展開以下教學:小朋友,你知道小鹿的角在哪嗎?找一找指給同桌看,并說說小鹿的角是什么樣子的。學生紛紛交流鹿角的形狀、顏色,筆者接著拓展:“你知道還有哪些動物頭上也長著角嗎?學生說牛、羊等動物都有角,筆者總結:這些動物的角可是它們保護自己的有力武器呢!你們看,古時候的“角”字可難寫了(出示古文字圖,示范寫一個篆體的“角”字),形狀多像動物頭上的角啊。今天我們要學的“角”簡化了,你會寫這個字了嗎?師在田字格中書寫示范,指導學生練習。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再適時點撥拓展,將古今漢字對比,從直觀上體會“角”與“腳”的不同。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區分同音字,還培養了觀察、合作、傾聽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教學 字理教學法 科學識字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2-0221-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作為漢字的主要特點,漢字教學的獨特資源,字理成為設計識字教學體系或采用教學方法的依據,理所當然。其研究的方法有:
1 圖文并茂,形象法
象形,是最早的漢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狀的方法來造字。因此,象形字的教學應該根據字的特點來進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圖形,分析圖形與字義的聯系;再講解由圖到字的演變過程,分析圖形與字形的聯系;然后綜合分析圖形、字形與字義的聯系,字形、字義與字形、字義三者之間的聯系。如“日”字教學,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體,像太陽形,像太陽的圓形,里面的一點像太陽里的黑斑;再講解由到日的演變過程,分析圖形與字形的聯系:演變為,拉長為一:然后綜合分析圖形、字形、字義三者之間的聯系。學生理解了“日”字的形義聯系,便會掌握“日”字的構形原理。圖文并茂,形象法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它既有助于學生了解漢字據形知義的特點,掌握象形字的形、義、音,又有利于教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2 編制字謎,聯想法
漢字的形體結構卻為我們編制字謎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字謎是用暗示字義或描摹漢字形體特征的方法為謎面,以文字為謎底的一種謎語。它分為兩類型:
2.1揭示漢字形體的字謎
乖:乘人不備(拆字法)。俄:先人后己。化:華北。乃:后起之秀(特指法)。更:與人方便。今:用心讀書(反拼法)。礙:砸左邊,得右邊(拆拼法)。
2.2揭示漢字形體、暗示漢字意義的字謎
泛:分開水太少,合攏水太多。臭:因為自大一點,惹得人人討厭。我們從上述字謎可以知道制謎的兩大要求:
(1)語言要求。謎面用字都是熟字,謎面用語都是人們所熟悉的詞、成語、俗語以及語意完整的句子。這就是說,編制字謎這種識字教學法是根據漢字的構形特點或形義聯系,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通過豐富的聯想,用熟字教生字,以“已知”解決“未知”。
(2)內容要求。謎面內容應體現以下“三性”:一是思想性,謎面內容應做到觀點正確,思想健康,這樣的字謎才能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二是益智性,猜謎本是一種智力游戲,它對開發兒童的智力有很大的作用;三是知識性,謎面雖小,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自然物事,社會現象等都可入謎。
3 動作示范,示意法
漢語單音節動詞中,有很多是表示人體動作的。教學時,我們可以通過做示范動作,讓學生從中領會動詞的意義,掌握動詞的構形特點。如睜、握字的教學:
張開兩眼――睜(目字旁)
五指收攏――握(提手旁)
動作示范,示意法既可用于動詞的詞義教學和詞形教學,又可用于動詞的聽寫,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動詞的詞義和使用。
4 形近比較,辨異法
漢字從結構上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兩種類型。獨體字是由點、橫、豎、撇、捺、提等筆畫組合而成,合體字則是由獨體字演變而來的偏旁組合而成。用這有限的筆畫和偏旁組合成數萬漢字,這就產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給漢字的認讀、書寫和使用帶來了困難。要解決這個困難,就要在識字教學中,將形近字進行比較,讓學生從中區別形近字的異同,重點是辨“異”,即區分形近字的不同點。辨異可從字音、字義、筆畫、構件、結構、構字和造字方法等方面進行。在識字教學中,將形近字進行比較,尋同辨異,可以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規范學生對漢字的書寫、認讀和使用。
5 部首表義,求同法
部首是字典、詞典根據漢字形體偏旁所分的門類。辭書中有三大部首系統:一是形體部首系統,如一、|、乙等部首,它們一般與字義無關;二是形位型部首系統,如“叛”字中的八部和又部、“穎”字中的水部、“騰”字中的馬部,它們有的與字義無關,有的與字義有關。三是形義型部首系統,它按字形分部,以表意的偏旁作部首(亦即按義分部)。因此,形義型部首系統是辭書中主要的部首系統,它最能體現漢字據形知義的特點。部首表義,求同法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部首的表義類屬,加深學生對漢字據形知義特點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對漢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和望文生義的理解能力。
6 構件分解,形綴法
有的合體字盡管結構復雜,給識字教學帶來了困難,但應該認識到,陌生的合體字大都由熟悉的構件組合而成,合體字的形、義、音是由構件的組合關系來體現的,這就決定了合體字結構的可分性。因此,我們必須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教學規律來教合體字:先讓學生初步感知合體字的形、義、音;再將合體字分解成若干個構件,引導學生了解每個構件的讀音和意思;然后再將幾個構件連綴起來,引導學生理解每個構件與合體字在音或義上的聯系,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合體字。
構件分解,形綴法是一種化難為易、駕輕就熟的教學方法,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識字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構件與合體字的內在聯系,從形體結構和造字方法這兩方面掌握漢字的形、義、音。
7 意義合成,義綴法
意義合成是會意字的一種會意方法。這種會意字的特點是字義為各個構件義之和。因此,這種會意字的教學,教師應該先將字分解成幾個構件,讓學生了解各個構件意義,再將這些意義連綴起來,理解該字的意義,最后因義識形,讓學生從構件和字的意義關系這個方面掌握該字的形體。
意義合成,義綴法是從構件與字的意義聯系這個角度,讓學生掌握意義合成的會意字的意義和形體。教學時,我們可運用聯系的觀點,引導學生用學習熟字的方法順勢遷移到生字的學習上,讓學生掌握在形體和意義上構成反義關系的漢字,并從中學會運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事物和處理問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識字;教學;小學生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新課標規定: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是小學教學的基礎。它既是為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又是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過度到書面語言的橋梁。所以識字教學質量關系到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一定要讓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獲得生字學習的主動權和高效率。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撲克牌記字法
在傳統的教學論中,總是老師制作生字卡,如果學生自己制作撲克牌生字卡,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和效率。
⒈課前試制撲克卡
在學生第一次自制撲克生字卡之前,先出示老師制作的撲克生字卡請同學們觀察,再講清制作生字卡的要求,最后在課堂上和同學們一起制作。
要求:
(1)照撲克牌制作卡片大小一致 ;
(2)在生字卡正面的中間畫上四線格和虛宮格,寫好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3)在生字卡背面的上半部分寫上生字的筆順,在下半部分寫上用生字組的詞;
(4)書寫要工整。
2.課前說說生字卡
在教學生字之前,請同學說一說自制生字卡的內容。
要求:
(1)拼讀音節,讀準字音;
(2)說一說字的筆順和筆畫數;
(3)組詞。
3.應用生字卡
上課時,學生展示自己的卡片,可以老師問,學生找;也可以同桌一邊玩,一邊找;還可以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的興趣相當濃厚。
二、聯想記字法
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指導學生看圖畫、電視錄像、幻燈、實物等,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把無意識記變為有意識記,把枯燥無味的識記變為形象的識記,收到記得快,記得牢的效果。如教“哭”字時,學生比較容易寫漏一點,老師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圖畫,再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她哭的樣子,老師指出“哭”上兩個口表示眼睛,一點是哭的眼淚。這樣,學生寫“哭”字時,就會想到這滴眼淚,就不會漏寫這一點了。在教學“拔”的時候,學生常把右半部分寫成“發”,我就告訴學生想朋友幫我來拔草,學生就不會寫成“發”了。以后學生自己就會自主聯想了。而且印象特別深,掌握的生字比較牢固,教學效果較好。
三、情趣記字法
1.同形聯系法
用某一偏旁帶出一群字,以熟串生,簡化學生識字的心理過程,其一是形旁串字,注意變體。如包字,加足字旁,加提手旁,加三點水,加立刀旁等等。其二是聲旁串字,把握難點。如走之旁,加云就讀運,加元就是遠,加斤就是近等等。
2.析字會意法
不少漢字因形會意,可引導學生析字會意,進行聯想,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藥字,教學時,告訴學生藥在以前是草藥,所以是草字頭;買回來藥以后要用繩系上,所以有絞絲;吃藥時要用勺。這樣學生無法不記住。
3.形近比較法
對于形近字,教師應重點提示相似處,比較相異點,以消除知覺定勢中的不利因素。其一是排列比較法。其二是特征概括法。如狼和狠,要告訴學生狼要有眼睛,所以有一點。
此外,還有“字義類推法”、“漢字標音識字法”、“部件描述法”等多種識字法,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加快加深學生的生字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生活中自主識字
一、圖文結合激趣
唐蘭先生曾有這樣的說明:“文字本于圖畫,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讀出來的圖畫。”在象形字的教學中,我充分運用了象形字保留事物形態、表示意思的特點,把抽象的文字符號還原成圖畫,引導學生在對圖畫的感受中激發興趣,識記生字。
二、結合音義激趣
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形聲字,形聲字都是由形旁和聲旁兩部分組成。這些字的聲旁是相對固定的,只是根據字義的不同來匹配形旁。如在教學“睛、晴、情、清、請、蜻、精”時,先讓學生觀察,學生不難發現這些字右邊部分都是“青山”的“青”,只是左邊的偏旁不同罷了,我結合字義編了一個順口溜來識記“有水方說清,有言去邀請,有目是眼睛,有蟲是蜻蜓,日出天氣晴,有米人精神,有心情意濃。”學生感悟到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特點,學生讀起來瑯瑯上口,一會兒就記住了,也記住了每一個字的寫法。面且會慢慢地根據形旁推測字義,并從中總結出“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識字方法,并建議學生把這一識字法延伸到課外,培養識字能力,擴展識字量。
三、游戲激趣
這種方法主要用于復習舊知識。只要提到游戲,沒有不興奮的,我借助這一特點,根據字形編成謎語,讓學生在課堂做猜字謎游戲,我給他們出的謎語有:雙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會;去字旁邊冒水泡――法;王老頭和白老頭,同坐一塊大石頭――碧等等,如此一編,妙趣橫生,學生們意猶未盡,“老師,我也能出。”我班的“活躍王”吳昊首先說了。我揮手示意他站起來說,“大字咬掉羊尾巴。”他不慌不忙地說。這可是“美”字的絕佳記法,學生一下子就回答上來了。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可以滿足他們好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穩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一節課便在愉快中度過了學生鞏固了知識,老師教學也輕松,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