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語文教學案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加強對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在我國高中物理教學中,之所以會出現一些安全事故,根本原因就在于老師及學生沒有對安全教育引起足夠重視,進而給物理教學造成安全隱患。為此,教師必須加強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向學生傳播科學的安全知識,規范學生的各種行為。例如,在某高中二年級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就《測定金屬電阻率》這一知識,老師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述電的危險性,并對測定金屬電阻率的操作步驟及相關注意事項進行詳細介紹。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對規范性的《測定金屬電阻率》實驗操作步驟進行播放演示,再將不規范的《測定金屬電阻率》的操作行為及不規范的操作行為引起的安全事故和后果向同學們進行播放,從而提高學生安全意識,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行為。
2明確任課教師的安全職責
在我國當前的教育中,受傳統教育觀念“嚴師出高徒”的影響,許多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為了保障教學質量,會采取一些另類的措施加強管理,例如體罰學生、諷刺侮辱學生,進而影響學生的自尊心,以至于一些自尊心強的學生做出傻事。為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學校應當明確物理教師的安全職責,落實安全教育相關制度,不得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得諷刺侮辱學生;不得擅離職守,自習課時應在課堂值班;及時正確處理課內發生的傷害事故。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老師要按教材要求做好實驗準備,對所用藥品、器材要于課前檢查并進行預做,確保藥品器材安全有效[3],不得讓過期變質及存在安全隱患的器材進入課堂。物理教師要認真組織實驗課的教學工作,課前認真組織學生預習實驗內容,讓學生對實驗內容及步驟熟記于心,并教會學生必要的實驗安全知識及處理安全事故的知識;上課時先講實驗要點及安全注意事項,并對重要操作進行必要示范和演示;上課過程中進行認真指導和全面監控,確保學生安全。
3環境教學
物理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學科,問題一直貫穿物理教學全過程。問題教學法是問題為主線,其主要目的就是啟發學生思維,而物理問題的解決往往需要依靠實驗進行。在我國高中物理教學中,良好的環境是開展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礎,只有將學生設置在適合開展安全教育的環境內,才可以更好地保障物理教學質量,保證老師及學生的人身安全。例如,在某高中物理教學中,就平拋運動老師需要進行演示實驗,再讓學生進行物體平拋運動的實驗。在實驗室里,老師在墻壁內張貼各種安全警示語,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實驗環境,為物體的平拋安排足夠的運動空間。同時通過安全講座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進而為物理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二、結語
【關鍵詞】高中物理 創新教學 教學問題
高中物理主要以探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運用以及運動規律為主要內容的自然學科,具備的教學特點主要表現為:一是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要以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索欲望為基礎。二是物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尤其是物理實驗對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作用非常明顯。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次是重視實驗在學生物理素質提高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對高中物理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可能僅僅局限于對課堂理論教學,而應該形成一個貫穿物理教學全過程的教學新模式,即是要從新理論的灌輸、知識的復習、實驗課的開展三方而為主深化高中物理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一 教學方式單一
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主要是為了保證學生順利完成高考,考出好的成績,考到理想的大學。往往采取的是灌輸式教育,在教授完基礎知識之后,采取大量做題的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高中的物理教師也大都想盡辦法,讓學生掌握應試的技巧,而不關心學生是否真的理解和能否會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正是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之下,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往往采取的是上課講授物理基礎知識,布置大量的物理習作業,或是出經典物理試題進行考試,這些對于原本對物理知識沒有真正理解的學生來說是一種負擔,學生在教師的壓力下,有的還積極查找課本相關知識,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答案,還有一部分學生對于上課本來就聽不懂的物理,學生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下課沒有做到好好復習,面對大量的習題,更是提不起一點興趣,這樣一來就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二 教學設備落后 內容枯燥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高中生接觸的信息量也日漸加大,而很多學校還是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根本不能適應現代的學生對教學設備的要求,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內容上學校選取的教材往往是理論性比較強,趣味性缺乏的教材。教材的內容比較難懂,重點難點不夠清晰,有些知識的安排不夠合理,顯得有些凌亂。高中物理教師在授課時往往也由于教學壓力和生源太多的壓力不能夠完全了解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壓力下教師要趕進度,有的學生理解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差,尤其是女生,學生太多高中物理教師就不夠很好的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質量,高中生的心理還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在這樣的環境下,沒有完全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下課后不好意思問同學,抱著一種我不會的不一定會考的僥幸心理,那么長期以來,積攢的不會的知識就比較多,而且物理的學生系統性比較強,前期學的基礎知識到后來的學習中也會用到,假如前期的有些知識你是學的似是而非,那么就會影響你后期知識的學習。
三 如何創新物理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現代教育技術;誤區;原則;對策
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了信息技術時代,信息技術已經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進入到教育領域。對于高中語文的教育而言,教師應當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如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構建高效的高中語文教學課堂,全面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因此,作為現代化的高中語文教師,應當不斷努力學習,熟練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能夠熟練地將微課程教學、遠程教育資源、翻轉教學等運用到教學中,努力踐行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為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奠定基礎。
一、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整合的誤區
雖然說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給教育領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實際的整合運用過程中,由于某些客觀因素的影響,使得在整合方面存在不少誤區:1.重形式,輕內容從本質上講,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師課堂教學的整合,不僅僅是技術手段的創新,更應當是教育理念和思想的改革與創新。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上,不過是將傳統的課件、講學資料“搬家”而已———從黑板上搬到演示課件上,最終的教學效果是“換湯不換藥”,對于教師課堂教學的改革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效果。2.重手段,輕目的現代教育技術是一種教學手段,是實現高中語文教師教學目標的手段。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當積極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實現語文教學目標。但是,實際上,很多語文教師的教學只關注課件和技術本身,忽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運用所帶來的效果,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最終不僅影響了教學的效果,還可能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整合的原則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適用和適度原則
所謂適用原則,是指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在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上,媒體的選用必須適用于教學,以全面提高教學的效果。而適度性原則,是指在媒體的使用上不能過度,不能濫用多媒體教學,而應當做到適可而止。現代教育技術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遵循適用和適度的原則,確保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夠發揮最大的效果。
2.互補和優化原則
對于現代教育而言,相關技術手段的運用,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豐富語文教學課堂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凡事皆有兩面性,雖說現代教育技術具有較大的技術優勢,但卻不是萬能的。因此,教師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在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上,應當堅持互補性和優化性的原則,讓多媒體的各項功能成為優化教學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式。
三、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整合的有效手段
結合以上分析可見,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存在不少誤區。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上,應當遵循一定的原則。那么,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教師該通過怎樣的方式,將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語文有機整合起來呢?
1.巧用多媒體,優化教學內容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一個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運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運用多媒體音、形、色于一體的優勢,通過制作優質的教學課件,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不斷優化高中語文的教學內容,全面提升高中語文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課件教學,還可以將一些有趣的教學視頻、音頻資源等資料運用于教學中,如進行課堂教學導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創設師生交流的環境等都具有積極的作用。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蜀道難》《琵琶行》等古典詩歌時,由于這些詩句對于學生而言有點生澀難懂,且現代學生絕大多數不太喜歡這種古詩詞教學。教學在給學生講解這些章節的內容時,可以通過一些古典背景音樂的播放,充分展現古典詩歌的意蘊和意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全面提升高中語文的教學效果。
2.借助遠程教育資源,豐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當前,遠程教育資源作為一種有效的網絡教育資源,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教學中。尤其是對于一些邊遠的農村地區,遠程教育資源的運用,是拓展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將遠程教育資源有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如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教師可以充分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中一些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教學資源或者是視頻資源等,有效地拓展和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實現良好的高中語文教學效果。
3.借助網絡平臺,構建師生交流互動平臺
自智能手機問世起,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變得更加容易。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借助現代化的交流和互動方式,借助網絡平臺,構建現代化的師生交流和互動機制。例如,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借助校園網,形成一個共同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也可以借助現代化的微信、微博等,通過交流群的建立,讓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隨時、隨地實現無限制的交流,同時,這樣的網絡交流平臺,也可以讓教師隨時隨地可以對學生進行學習上的指導,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都具有積極的意義。總而言之,21世紀是知識化、經濟化和全球化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豐富和發展高中語文的教學。只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的整合存在不少誤區。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認識這些誤區,堅持原則,為促進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史翠愛.探究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學科整合的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8):167.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教學;
我們可以把化學課堂設計成四個教學環節:
一、問:設置問題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知識背景,注意問題的難度,過難或過易的問題均會抑制學生的思維;還要注意:(1)問題明確具體,涉及面不宜過大(2)結構化,邏輯關系清晰(3)循序漸進,具有合理的梯度(4)抓住關鍵,突出重難點(5)利于信息反饋,便于動態調控(6)兼備科學性和系統性。
[案例1]濃硫酸與紅熱的炭塊反應產物的檢驗
案例分析:若一開始就質疑:“如何設計實驗驗證所有產物?”則難度太大,會導致學生的思維無法繼續深入,不如將這一大難題破解成若干學生容易解決的子問題,這樣學生就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推進、主動探究,設計出完整的實驗方案。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漸進性問題組設計:①該反應產物共有哪幾種?②這些產物各用什么試劑和裝置來檢驗?③能使澄清石灰水変渾濁的一定是CO2嗎?④如何除去CO2中的SO2?⑤如何檢驗SO2是否已除盡?⑥檢驗SO2及CO2用的試劑中均含水,所以反應產物水蒸氣的檢驗應放在哪一步?⑦請思考整套裝置的連接順序及理由。
問題的設置一般可以通過下列基本途徑實現。
1.利用化學史料設置問題
[案例2] 氯氣的性質
情境創設:舍勒是瑞典著名的化學家,他在1774年研究軟錳礦時,把濃鹽酸與之混合共熱,意外地發現了一種黃綠色氣體。他將這種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通入水中,發現所得溶液呈黃綠色,略顯酸性;把綠葉、紅花放入其中,它們的顏色逐漸消褪;將蚱蜢放進裝滿該氣體的容器中,蚱蜢蹦跶幾下就不動了。
提出問題:這種黃綠色氣體是什么物質?它的水溶液為何顯示酸性?又為何能使葉子和花朵褪色?這說明它具有什么性質呢?蚱蜢之死又說明了什么?
2.依據化學的實際應用引出問題
化學學科本身就與生產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可以利用自然現象、社會生活、工農業生產實際創設真實、具體、可感的問題情景,讓他們通過思考自己獲取真實的感性認識,并通過抽象思維將其上升為理性認識。
[案例3]鋁熱反應
情境創設:先放段野外焊接鋼軌的錄象。
提出問題:錄象中鐵路工人焊接鋼軌是在野外,不可能用電焊,那用什么焊接?
3.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或認知矛盾沖突設計問題
學生解決問題是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的,在教學中設計有層次的問題,創設一種情境,以新舊知識的聯系作為新概念的增長點,或使學生原有的知識與新知識發生強烈的沖突,使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案例4]滅火原理
情境創設:把點燃的鎂條放入盛有CO2的集氣瓶里。
提出問題:鎂條著火時,能否用泡沫滅火器滅火呢?應該用什么?能否用CCl4?
4.通過化學實驗現象創設問題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實驗,設置疑問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究知識的強烈愿望。
[案例5]鋁的特性
情境創設:將適量的NaOH溶液倒入一裝滿CO2的鋁制易拉罐中,立即封口并搖動,易拉罐先變癟,而后又鼓脹起來。
提出問題:易拉罐為何先變癟又變鼓?此現象揭示了什么問題?
5.利用歷史文獻中的記載引入問題
我國的歷史文獻很多涉及到化學反應及其現象的記載,可以用來創設懸念,引入問題。
[案例6]乙炔
情境創設:古書上有這樣的記載:“器中放石幾塊,滴水則產氣,點之則燃”。
提出問題:書中所記之石為何物?為何遇水即產氣?所產之氣又為何物?為何能燃燒?
二、想:給予學生思維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運用發散性思維進行自由聯想。
1.創設想象情境,引發類比聯想
[案例7]原子結構
情境創設:帶正電的原子核與帶負電的電子相互吸引,電子會不會落入原子核內,發生電性中和?
實例鏈接:舉出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運動而不會墜落的例子,讓學生類比聯想,想象出原子的動態結構。
2.啟發聯想思維,完善知識結構
聯想思維就是由一物想及他物的思維過程。聯想能使思路開闊,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完善化。
[案例8]“硫及其化合物”的復習
聯想:H2S不能用濃硫酸干燥不能用濃硫酸干燥的氣體能用濃硫酸干燥的氣體。
三、做: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有效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做中議,議中悟,從實踐活動中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
[案例9]原電池
活動設計:學生實驗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實驗驗證分析結論交流應用。
學生活動:將銅片和鋅片分別浸入硫酸中,觀察現象;再將光亮的銅片和鋅片用導線相連后,一同浸入硫酸中,觀察并對比實驗現象。
獲得結論:①銅與該酸未反應;②電子由鋅片轉移到銅片;③該反應實質仍為鋅與硫酸的置換反應;④該裝置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2.基于課堂生成的語文教師能力構建李思衡
3.語文教學中的基礎與素養中學語文(下旬·大語文論壇) 袁立權
4.點燃思維之光——淺談想象力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與培養王學勝
5.語文素質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杜淑英
6.淺談美育與語文課堂陳淮高
7.研究性學習:"讀圖時代"背景下經典文學作品教學的策略選擇唐長青
8.高中語文教學之魂——營造課堂文化氛圍黃斌
9.教學目標的預設:果實掛在恰當的高度曹義榮
10.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王艷艷
11.春風不來,三月的桃花不開——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講趙振威
12."雙主體三步式"語文教學模式初探許衛高
13.語文"六種學習方式"初探周鳳娟
14.淺議語文素質教育課堂模式的構建單思忠
15.新課程高中語文有效教學探索莊靜江
16.探究式學習的三境界——人教版高中語文《語文讀本》(四)"走進哲學"專題導讀丁育茁
17.探究性學習與"香菱學詩"宋麗華,劉加臻
18.新課程下的語文創新教學崔秋霜
19.實踐性課堂教學的研究——一節語文公開課引發的思考王菊翠
20.如何應對課堂意外殷雨濛
21.嘗試自能量化作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陳玉明,范清華
22.新課程改革的幾點困惑王倩影
23.莫把課堂當"秀場"張梅秀
24.如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林華
25.老樹著花無丑枝——從《蘭亭集序》的教學談古代散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何堅平
26.鼓勵多元解讀,突出思維開發——《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學設想、思考和啟示姜洪根,荊志強
27.課堂回歸質樸交還學生——談《蜀道難》的教學預設和生成王麗紅
28.談真正意義上的語文閱讀教學朱新云
29.例談古典詩歌鑒賞教學的審美回歸王旭東
30.清新純樸的水鄉美——沙白《水鄉行》賞析彭存明
31.記敘類文章寫作中的"虛"與"實"顏金橋
32.有創意地表達的基本策略高愛軍
33.讀寫結合,切實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熊春生
34.網絡作文教學模式初探任云霄
35.如何提高學生作文水平之我見黨文博
36.立足課本,積累寫作材料盧燕
37.中學語文(下旬·大語文論壇) 作文也快樂王竹香
38.春風化雨話作文曹明鳳
39.淺談作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馮明德
40.作文創新要以創新意識的培養為重點卜春富
41.在創新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邱淑茹
42.高中作文教學低效原因的思考黃翔東
43.作文立意的"四忌""四宜"張興虎
44.高考作文結尾技法戴家華
45.采他山之玉,彰華美之氣——談中國古典詩文在考場寫作中的運用魏冬
46.《望海潮》教學案例占愛芹
47.讓學生在"幸福"中穿行——記《記念劉和珍君》的教學侯喜君,李紅亞
48.創造者的贊歌——《彩色的荒漠》簡析畢宇清
49.如夜蝶舞詩意飛翔——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學札記蒲雪咪
50.蘇教版文言文注釋指瑕章湖君
51.2009年江蘇高考語文附加題商榷孫富中
52.讓課堂真情涌動王芳芳
53.橫看成嶺側成峰——學習選取記敘的角度杜海燕
54.一切景語皆情語丁良杰
55.生活處處皆語文馬小清
56.文學作品色彩的調配及其表現功能劉珂,田廷賓
57.信客教國文何以從容不迫孫自見
58.向西部民歌學習語言藝術陳寬明
59.新課改不應拋棄好傳統劉甫碧
60.新探《師說》教學王清秀
61.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方法技巧談梁潔彬
62.詩歌詩論評析鑒賞解答指導孔莉青
63.試卷講評"五部曲"李奕萍
64.現代文大閱讀決勝攻略潘松
65.高考名句默寫常見失誤及矯正例說楊樹平
66.高考"科技文"推斷題命制思路揭秘王天寶
67.古詩歌鑒賞五步"訣"馬林科
68.鑒賞詩歌形象考點剖析劉敏
6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談高考作文中的模仿與借鑒李文俊
70."八句訣"妙譯文言文趙文英
1.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愉快教學潘正斌
2.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十一個關鍵尺度——談"以學評教"的課堂評價機制的積極建構郭建華
3."三主四式",圓"夢"之路陳寶祥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談善用遷移,活學語文謝莉娟
5.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語文教師的對策唐海霞
6.夯實基礎,讓語文教學收到實效梁燕麗
7.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張金花
8.在創新中謀求發展趙靜瑤
9.關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布文勝
10.培養學生多讀多寫的習慣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積淀李建民
11.妙用導語,將學生引入美的海洋李晨
12.關注平時注重積累——談中學語文語言運用教學曹永華
13.靈活處理教材,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溫彩芳
14.課堂提問的多樣性梁軍hHTTp://
15.淺談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與語文教學江慶農
16.不著一字,難得風流——談語文課堂中多媒體運用的誤區萬琳
17.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幾個誤區吳建雄
18.淺談農村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巢紅仙
19.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文學花園鄭旺吉
20.淺說中學生閱讀習慣李明霞
21.淺談文本的深入解讀王艷
22.展開想像的翅膀中學語文(下旬·大語文論壇) 劉銳
23.魯迅小說中知識分子形象之我見瞿云華
24.《詩經》中"賦"的表現功能黃莉
25.文言文斷句淺談梁小萍
26.談如何鑒賞古典詩歌尹學艷
27.作文教學中教師的"馬步功"丁緒華
28.讓作文教學與學生積極心理體驗接軌劉黨樺
29.因勢利導、調動積累,提升學生作文的文化底蘊陳建生
30.作文敦學如何調動情感何躍
31.詩意地表達生活——高一作文教學楊冬梅
32.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談學生作文的評改王文榮
33.體物賦形飾情原理——高中生作文如何做到理性與感性的結合馬建華
34.發揮個人優勢,講究應對策略翟鳳舉
35.有效提高作文成績的可行性論證李曉紅
36.三"招"可使記敘文"動"起來黃堅起
37.開發地方資源促進寫作教學方圓
38.論學生作文中的幾個寫作誤區林峰
39.作文題記的寫法梁愨
40.作文構思訓練盧宏基
41.永遠的情永遠的愛——《雷雨》,一曲偉大的人性之歌何新學
42.周樸園的前世今生王旭忠
43.從范進到孔乙己陳家根
44.花開自在悲樂隨心譚志鴻
45.繪寥廓絢麗之景,抒壯志豪邁之情——《沁園春·長沙》情景交融藝術特色賞析祝杏清
46.橫看成嶺側成峰——重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李元洪
47.肝腸寸斷情何以堪——淺談韓愈《祭十二郎文》的抒情藝術郭在欣
48.《死水》反諷手法質疑官炳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