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里約大冒險影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對于一個不經常寫影評的人來說,只能簡單寫寫我看《里約大冒險》后的一些感想。
首先,崇尚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是這部電影的靈魂,親近大自然,每天呼吸著新鮮空氣,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看著屏幕上披著藍色羽毛的鸚鵡,我發自內心的特別羨慕它們,它們可以飛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沒有人類的煩惱,也許唯一的需要擔心的就是躲避獵人的獵槍,他們會為了保衛家園而跟可惡的敵人戰斗到底,他們可以無拘無束的唱歌,跳舞,而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到大,只能生活在全景監獄中,每天上學,下學,上班,下班,花錢,賺錢,每天重復著同樣的事情,即使心里曾經有過一點點的美好理想,也被現實的壓力無情的打碎,我們沒有時間去思考自己想過什么樣的生活,因為我們每天為房價發愁,為孩子上學發愁,為每天的柴米油鹽發愁,大部分的我們生活在設定好的生活路線之內,一步走錯,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其次,電影中Blue是被兩個環保主義者養大的,它是一只圈養的鸚鵡,代表的是被文明化的鸚鵡,而當它們飛到亞馬遜河找到了其它的同類的時候,發現自己跟它們的很多的生活習慣不一樣,比如說它每天早上起床要刷牙,每次都要戴個腰包,把自己的日常用品都裝在里面,又比如說它在里約的家里,都是自己做煎餅吃的,并不吃樹上的果子,Blue所有的生活習慣已經跟人的生活習慣完全一樣了,它已經是一只被文明化了的鸚鵡,就像現在我們大多數喜歡養寵物的人,給寵物穿衣服,穿鞋子,刷牙,其實也是一種動物的文明化,從一方面上來說,這是違背動物的生活習慣的,比如狗,狗跟狼出自同一個祖先,后來狗被人馴化了,變的溫順了,變成了狗,我不知道狗穿鞋是不是舒服,當然狗不會說話,我認為它是不舒服的,人穿鞋,是因為人的腳底會被磨破,而狗的爪子,在捕食的過程中是會發揮作用的,大部分人可能忽略了這一點,當然現在大部分家養的狗都是寵物狗,家狗已經喪失了作為狗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Blue其實和家狗一樣,被文明化了,它們離開了屬于自己的森林,生活在主人為他們精心準備的家,每天等著主人給他們喂食,已經喪失了自己的野性,生存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從另一層面來說,人們也是一樣,人類從古至今,在不斷的走向文明,我們的物質文明程度越來越高,精神文明程度的發展卻一直在走下坡路,文明的進步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社會的倒退?
關鍵詞:網絡迷戀;美育效用;美感
中圖分類號:F2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6-0095-02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迷戀”、“手游迷戀”等社會問題日趨嚴重。2003年德國著名慈善組織“維希爾之家”在北部海濱小鎮博爾滕哈根建立了“全球首家網癮治療所”。各個國家用藝術療法、運動療法與自然療法等,引導他們改變自己的生活。
美感、藝術行為成為治療的核心,那么《美術鑒賞》課程是否可以成為關鍵環節?
* 美育通過藝術教育,非藝術教育中的美育內容,以及藝術理論、美學理論學習實施。
美學(英語:Aesthetics),又稱感覺學,是以對美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研究為主題的學科。美學主要是研究審美,即心理學的分支學科。而美的對象,即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等,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的研究,都是經過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后的結果。
從心理學角度看,自制力是克制個人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認識程度有助于改變心里狀態。當一個人認識到其神秘本質,會在心態與行為上產生改變。為什么我們不讓他們看清神秘本質。高中學生青春期、叛逆期的特點――獨立意向及求知欲強,思想單純,自制力差易受周圍環境影響。他們處于兒童到成人的分界點,開始嘗試獨立思考,分析判斷身邊的事物。
* 推動思考與探索,追尋美的本質與意義。
FILMCLUB案例,TED《電影世界共同的奇跡》里面敘述的,“技術正取得史無前例的發展,而文化卻變得前所未有的貧瘠。”1 000多所學校要求加入FILMCLUB,他們已擁有近25萬兒童。將批判性思考和好奇提問的經歷轉化到日常生活中,心中的疑問激發他們通過影評來表述。
在很多人印象中,學生會更喜歡故事,但很多邏輯問題會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其中。在學生身邊會發生的事情都是他們思考的素材,人際關系、行為、個人經驗……他們喜歡思考中檢驗自己。
教學案例:思考與探索,一個人面對兩扇門,一條通往天堂,一條通往地獄。門邊兩個人,一個叫真實,一個叫謊言。只可以問一個問題,尋找天堂的路。
知識記憶是高中學習必須的環節,但是,在高中畢業后三至五年,高中所強化的知識記憶幾乎淡忘……教育因此而失敗么?沒有,剩下的是能力,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數據,到信息,到知識,到智慧。漸進的層級關系,邏輯思維是必須的紐帶。
* 《美術鑒賞》課程教學嘗試
在《美術鑒賞》課程中,用美的對象(即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作為教學引導,切合美育目的,引導學生認清對網絡、游戲、影視的“迷戀”原因。
1.由自然的感受開始,到本質與意義,自然美感。
自然美感與科學中的規則美感,由植物的自然美感,到高中數理的數列與幾何分割的規則美感。看到圖片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感覺很神奇,去追尋答。自然,每個人都很容易接觸到的存在。人們喜歡美麗的環境,僅僅去感受還是不夠的。提出高中的數列與幾何分割,學生自然被導向數理的規則美感思考,加深對數學的興趣。更深層的應用科學,也會給他們展開新的思考方向。植物葉片的立體螺旋結構,仿生學案例,空間構成,藝術美感的抽象等。科學給予你們理念,去解析這個世界。藝術行為,藝術作品,需要用理念來創造。給美麗圖片,賦予符號創意的創作。
2.由個人經驗開始,到社會事物、生活、現象,社會美感
《為了鳥兒們》這部奧斯卡獲獎作品,用藝術美感的方式來展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給你一個新的平臺去思考。如果,你是其中一只小鳥兒……
《紙人》里,古董汽車、KTO海報、車站與報亭;辦公室,眼鏡,背帶褲……你找到紙人的呆板與枯燥的根源嗎?會滋生多彩生活的渴望嗎?
BBC《角斗士》取材于一位角斗士的墓碑記錄,從一個采石奴隸到成為角斗士的故事。讓人身臨其境,去感受古希臘與古羅馬的這段文化情境。歷史與思想政治教材,會成為學生最好的資料來源。另外,一些科技與信息更適合成為他們了解網絡與媒體商業本質的教學題材。
3.由科技開始,揭開神秘的商業面紗
虛擬技術的高速發展,越來越真實的光影模擬,讓人身臨其境,極具美感卻并不神秘。圖片的直觀,到抽象的文字,嘗試圖片與文字的融合――插畫(插圖),到漫畫。由攝影到膠片電影,到計算機的虛擬技術。游戲的箱庭理論(馬里奧兄弟),到紅外線定位的體感游戲(xbox);“擬真環境動態群組”:*MASSIVE 動態化任務面部動作模擬捕捉,這些都是影視動畫作品量產的根本,看起來很真實確是程式化的量產。
例如,《冰河世紀》與《里約大冒險》制作花絮。一群熱愛生活的人,尋找生活中的樂趣,并呈現在你們眼前。為什么不自己去尋找,把這些樂趣分享給其他人呢?
結語,美育的靈活取材,美的本質與意義的思考探究,可以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悟。希望這樣的教學嘗試可以緩解學生身上發生的社會問題。就像宗教一樣,揭開神秘的面紗,認清其本質。
參考文獻:
[1]發展心理學:人的畢生發展[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
[2]桑特洛克.教育心理學[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5.
[3][英]喬伊森.網絡行為心理學―虛擬世界與真實生活[M].北京:商務出版社,2010.
[4][美]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