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cpu頻率

cpu頻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cpu頻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cpu頻率

cpu頻率范文第1篇

cpu頻率,就是CPU的時鐘頻率,簡單說是CPU運算時的工作的頻率(1秒內發生的同步脈沖數)的簡稱。單位是赫茲。它決定計算機的運行速度。

COU頻率的定義是中央處理器的內核在工作時的單位時鐘內的頻率,舉個例子來說,主頻是2GHz的CPU在單位時鐘內處理一個運算的時間要比主頻是1GHz的CPU少用一倍的時間。

CPU主頻只是影響CPU運行速度與性能的一個方面。

(來源:文章屋網 )

cpu頻率范文第2篇

免費的午餐沒人拒絕,天掉的“餡餅”沒人會視而不見。CPU的“升值”也是如此!No、No、No,我們不是叫你購買新硬件,而是教你如何通過簡單的調試,讓CPU的能力全面“爆發”。這樣的好事,你能拒絕嗎(圖1)?

超頻就像變魔術,性能提升很靠譜

基于K10架構的CPU最近可謂新聞不斷。先是羿龍II X3處理器可破解成為四核的消息,緊接著就是羿龍IIX4 800系列三級緩存被還原,成為羿龍II X4 900系列的新聞。最近,連Athlon64 X2 7750也來湊熱鬧,雙核CPU被韓國某位玩家破解為四核CPU……

但對于普通玩家來說,與其守株待兔地等待破解方法傳出,倒不如好好利用K10優良的超頻性能,為自己省下一筆升級費才是正道。

So,以K10之名,讓我們超頻……

超頻會令CPU折壽嗎?一般而言,適當的超頻并不會使CPU折壽,只有長期讓CPU工作在極限頻率下,才會令CPU壽命縮減,提前報銷。

超頻也會歧視人,只是玩笑別當真

超頻也會歧視人?別擔心,這只是一個“噱頭”。不是筆者要在此要得罪各位讀者大人,而是想告訴大家:針對不同的用戶,使用的調試方法也會不一樣。你是哪類人?看下去便知道……

1.懶人也能玩提速,一切就是這么簡單

首先得聲明,本技巧僅適用于那些懷著一個超頻的夢想,卻又不愿做過多調節的“懶人”。如果你正好是這么一個人,請往下看……

在開機后,按Del鍵進入BIOS設置界面。然后,依次選擇“MB Intelligent Tweaker(以下簡稱M.I.T,由于主板品牌的差異,名稱有可能不同,請注意關鍵詞Overclocking、CPU Clock、Overdriver,以及Frequency等)”“CPU Clock Ratio”。該選項是用于調節CPU倍頻,用戶只需直接修改倍頻值(圖2),然后按F10保存并退出BIOS設置即可。

很簡單是吧?在這一步,唯一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每次提升的倍率不要太高,0.5足矣。多試幾次,慢慢來,安全第一嘛!

K10分為黑盒版與普通版,兩者的區別在于黑盒版可以隨意調節CPU倍頻,而普通版只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調節倍頻。如果是普通版K10用戶,可在這步調節CPU的外頻(主板中的“CPU Frequency”或“CPU Clock”選項),同樣能達到超頻的目的。

2.勤動手,玩的就是“芯”跳

既然你看到了這里,就說明你不是“懶人”。好吧,對于勤快的你,筆者有更好的辦法“傳授”。下面,就來看看兩種超頻絕招……

絕招一、以退為進――降低外頻,提升倍頻

眾所周知,超頻對于整機的穩定性要求比較高,假如部分硬件跟不上外頻(如內存),很有可能會導致超頻失敗。這時,我們可以采用降低外頻,提升倍頻的方法,來達到提升CPU主頻的目的。

內存頻率與CPU外頻息息相關,在CPU外頻提升的同時,內存頻率會相應增加。假如用戶的內存體質一般,可以使用該方法,突破內存瓶頸。

比如說,你想將CPU超頻到3GHz。但300MHz×10的設置下,你的內存無法勝任如此高的頻率。那么,此時可將外頻和倍頻分別設置為200MHz和15,那主頻便輕松突破3GHz――為什么要降低外頻呢?因為此時內存頻率已經無法突破,提升CPU外頻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內存負擔。所以“以退為進”,提升CPU的倍頻、降低CPU外頻,也能達到超頻的目的(圖3)。

絕招二、勇往直前――提高外頻,降低倍頻

“俺不差錢,俺的內存品質一流……”呃,既然你都這么說了,那還有什么好猶豫的呢?趕緊“滴”,降低倍頻,提升外頻吧!

毫無疑問,在相同的頻率下,更高的外頻能夠獲得更強的性能。因此,在這一步中,可以降低倍頻,提升外頻。比如用240MHz的外頻,加12.5的倍頻,也能達到超頻到3GHz的目的(圖4)。

在M.I.T中,找到“CPU Frequency(MHz)”選項,提高CPU的外頻。然后,在“CPU Clock Ratio”中降低CPU的倍頻。如CPU主頻無法突破某個頻率時,首先是降低0.5~1的倍頻,然后再試著提高外頻。提高外頻的步進建議為5~10MHz,切不可大幅度提升外頻頻率。

一二三齊步走,破除K10超頻魔咒

與前代K8系列CPU不同,K10系列CPU的超頻性能更優。但限制K10超頻的因素也有不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砸碎限制K10超頻的“魔咒”。

第一步,了解NB“魔咒”

N B是什么?N B就是K 1 0 超頻的關鍵―― 主板北橋芯片。在主板BIOS“AMD Ove r clock i ngConfiguration”中,有一些選項是用“NB XXX”來表示的(圖5)。其中,“NB FID”,就是K10超頻的靈魂所在――NB倍頻。

眾所周知,超頻時NB頻率和CPU外頻頻率同步,CPU外頻越高,NB頻率也就越高(圖6)。但是,由于必須將NB頻率控制在2000MHz以下(1800MHz左右為佳),因此要修改其倍頻(NB倍頻多以16進制顯示,請參考表1)。

第二步,砸碎NB的枷鎖

cpu頻率范文第3篇

關鍵詞:CPU主頻;計算機性能;鎖頻;超頻

中圖分類號:TP3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 (2010)10-0179-02

一、CPU主頻簡介

有人認為CPU主頻越高,計算機的性能就越高,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真正決定計算機性能的恰恰不是主頻,而是其他的東西,就好像手指一樣,五根手指三長兩短,人們這種錯誤的認知也導致了以Intel、AMD為主的微處理器生產商都盡可能在主頻上做文章,都試圖占有相對的數字優勢,以便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致使“蹺蹺板”式你上我下的數字游戲,在2000年和2001年中不斷上演,后來,AMD采用了新標識的 (AMDAthlonXP)處理器與 (IntelP4)處理器再一次叫板,這時在大多數人們不禁疑問:CPU頻率是否等于性能?其實MHz、GHz只是作為頻率的度量單位,并不是性能的代名詞。

1.CPU的主頻,即CPU內核工作的時鐘頻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說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這個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頻”。很多人認為CPU的主頻就是其運行速度,其實不然。CPU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蕩的速度,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并沒有直接關系。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存在一定的關系,提高主頻對于提高CPU運算速度卻是至關重要的。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某個CPU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執行一條運算指令,那么當CPU運行在100MHz主頻時,將比它運行在50MHz主頻時速度快一倍。因為100MHz的時鐘周期比50MHz的時鐘周期占用時間減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頻的CPU執行一條運算指令所需時間僅為10ns,比工作在50MHz主頻時的20ns縮短了一半,自然運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只不過電腦的整體運行速度不僅取決于CPU運算速度,還與其他各分系統的運行情況有關,只有在提高主頻的同時,各分系統運行速度和各分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電腦整體的運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2.主頻并不直接代表運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以較低的主頻,達到英特爾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較高主頻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來命名。因此主頻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二、CPU主頻對CPU運算速度的影響

由于CPU主頻對CPU運算速度有著直接的影響,DIY愛好者們用過各種方法來提高CPU的主頻,從而提高CPU的運算速度,這就是超頻。為了吸引DIY愛好者的眼光,芯片制造商們除了想辦法制造出性能更優異,主頻更高的CPU外,從現有的產品線入手,進行一些改造,例如:AMD公司的AthlonX2 64黑盒系列便是將生產的芯片中性能和體質相對較好的產品挑選出來,將這些產品的倍頻不予鎖定,這樣可以直接通過提升倍頻的方式來超頻,使DIYer們可以更方便地對CPU進行超頻,與以往的提升外頻的超頻方式相比,不鎖倍頻可以使超頻更具有靈活性,從而可以更好地發揮CPU的效能。盡管通過超頻可以有效地提升CPU的運算速度,但超頻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目前市面上銷售的Pentium42.8E就是基于Prescott核心的,雖然擁有1MB的超大緩存(以往的P4才只有一半),但是基準測試(Benchmark)卻并沒有得到提升,反而在某些指標上有退化現象。Pentium42.8E在寒冷的冬天就已遭DIYer非議,因為溫度在沒有負荷的情況下就已經快速超過60℃,稍微超頻的話就接近處理器燒毀的極限溫度了。

電腦中586、686CPU的主頻與系統時鐘有對應關系,如Pentium 166的166MHz主頻就是將66MHz的系統時鐘進行2.5倍頻而獲取的,因此從理論上講,將Pentium 166的倍頻系數改為2就可以使它運行在200MHz的主頻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所謂CPU“超頻”,實際上有很多人就是這樣做的,甚至許多Remark 的CPU也是因此而產生。“超頻”損害了CPU生產商的利益,所以Intel對其多數CPU產品進行了“鎖頻”技術處理,這種鎖頻CPU采用固定倍頻系數的方法去限制用戶對CPU超頻運行。鎖頻CPU的表現是當用戶人為設置的倍頻系數超過原CPU的倍頻系數時,CPU就仍然采用原倍頻系數對系統時鐘倍頻,保證CPU運行在標稱頻率值上。例如鎖頻Pentium 133的倍頻系數被鎖定在2上,因此無論你如何在主板上設置倍頻系數,你也無法迫使它運行在高于133MHz的主頻上。具體表現是當主板設置的CPU內核時鐘超過標稱值時,CPU一概不予理睬,仍然按規定的倍頻系數運行在133MHz主頻上。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針對Intel的鎖頻,不少電腦愛好者另辟蹊徑,找出了采用提高系統時鐘頻率 (實際上也就是提高CPU的外頻)的方法強制鎖頻的CPU運行在高出標稱值很多的主頻上。具體方法就是將原66MHz 的系統時鐘提高到75MHz或83MHz上,然后適當調CPU的工作電壓,這樣盡管CPU的倍頻系數不變也能使Pentium 133運行在 (75×2)=150MHz或 (83×2)=166MHz的主頻上。對于其他鎖頻的686 CPU如pentium Ⅱ233等,也可以按此方法進行處理。不過采用提高系統時鐘的方法并不一定在每一臺電腦上都能成功,這是因為系統時鐘頻率提高后,電腦中系統內存、PCI總線時鐘和AGP顯示接口的時鐘頻率都提高了。由于PCI總線時鐘是系統時鐘的一半。所以當系統時鐘提高到75MHz或83MHz時,PCI總線時鐘頻率相應達到了37.5MHz或41MHz以上,此時就可能使相當部分品牌的硬盤已經不能正常運行了。

同樣,由于在66MHz系列的系統時鐘下,AGP顯示接口的時鐘頻率與系統時鐘頻率相等,所以當系統時鐘頻率提高到75MHz或83MHz時,AGP接口的工作時鐘也得高達75MHz或 83MHz,在75MHz的工作時鐘下已同樣有相當數量品牌的AGP顯示卡不能正常運行,當時鐘頻率高達83MHz時,就幾乎所有的AGP顯示卡都無法正常運行。在系統時鐘是100MHz規格時,將系統時鐘頻率提高到112MHz和133MHz以后,對PCI總線和AGP接口的影響情況與在系統時鐘頻率為 66MHz的電腦系統相同,會由于提高系統時鐘頻率而造成硬盤和顯示卡不能正常運行現象。

另外系統時鐘頻率提高后, Pentium II型CPU內部的L2 Cache的工作頻率也相應被提高,而L2 Cache的訪問速度是有一定限制的,當系統時鐘頻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如將66MHz提高到100MHz時)。L2 Cache就有可能無法正常工作。因此我們在對沒有鎖頻的CPU和被鎖頻的CPU超頻時要區別處理。對沒有鎖頻的CPU,我們可以采用保持正常系統時鐘 (CPU外頻)頻率,提高CPU倍頻系數的方法進行超頻,超頻能否成功僅取決CPU本身的性能和質量;而在采用提高系統時鐘方法對鎖頻CPU進行超頻時,超頻能否成功則不但取決于CPU的性能和質量外,還取決于系統內存(RAM)、硬盤和AGP顯示卡等部件的性能和質量。所以,我們在對CPU進行超頻運行時必須要考慮到以上這些因素,適可而止。

三、結語

CPU主頻時代的終結!曾幾何時,主頻成了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快慢的標準。當評價一臺電腦的好壞時,人們一般首先說這臺電腦是“奔騰4”多少GHz;如果記者現在告訴你――這個觀念已經完全落伍了,會不會感到有些困惑?同是2.8GHz的CPU,竟有很大的區別。2004年,Intel一共推出9款主頻為2.8GHz的x86架構處理器 (不含筆記本的Mobile版本)。在Pentium4/Celeron家族中,由于CPU內核不同,FSB規格不同,封裝方式不同,L2緩存大小等區別,竟有9種同樣是2.8GHz主頻的處理器將上市。最高級的一款,是LGA775封裝的Pentium4(Prescott核心)2.8GHz。該處理器基于90納米制程工藝的,FSB800MHz,L2緩存達到1MB,還支持擴展版超線程 (HT)。與之相比,最低端的2.8GHzCPU將是Celeron(Northwood核心)2.8GHz。該處理器基于0.13微米工藝,采用μPGA478封裝,FSB400MHz,L2緩存僅有128KB,當然也不支持HT。也就是說,同樣的2.8GHz處理器,L2緩存從高到低可以相差8倍,FSB也有兩倍的差距,并且有支持或不支持超線程(Hyper-Threading)的區別。這就構成了英特爾x86處理器之間的巨大差別。

不僅僅處理器上有區別,LGA775版的P4自然會使用支持PCIExpress的芯片組(Chipset,指主板上與處理器等部件配合的芯片),而老式的μPGA478封裝的Celeron呢,則還沿用從前的那些舊式芯片組。也就是說系統體系結構也會有巨大的差別。換言之,Intel生產的同主頻處理器,由于制造方式的不同,連處理器主頻以外的部分也會由此產生重大區別。

cpu頻率范文第4篇

為嘛要超頻?

菜小小:超頻到底是什么意思?

阿超:你可以簡單理解為“超過額定頻率”,就是通過人為方式提高電腦的CPU、顯卡等硬件的工作頻率,讓它們在高于額定頻率的狀態下穩定工作。打個比方,平時你每步可以邁0.3米(CPU的外頻),每秒可以邁2步(CPU的倍頻),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每步可以邁0.6米了,每秒可以邁3步了,比以前提高了不少,這樣你就跑得更快了!超頻意味著你不用追加任何硬件成本就能夠提升電腦的性能,所以超頻一直是電腦愛好者們熱衷的話題。

菜小小:CPU為什么可以超頻?我的電腦能否超頻?

阿超:CPU上所標注的主頻都是廠商經過多次測試確認的,說明CPU在該頻率下能夠穩定工作,為了保證CPU的質量,廠商往往標注得都比較保守,這個速度并非極限速度。也就是說,一塊標注為2.1GHz的CPU很有可能在2.3GHz下也能穩定工作,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超頻來挖掘CPU的潛能。能否超頻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為每臺電腦的配置是不一樣的。要想超頻必須確保主板支持超頻,還要看CPU是否適合超頻,這可以查看說明書及在網上查閱。

超頻學前班

菜小小:大家買電腦時好像很關心CPU的頻率,比如2.8GHz、3.2GHz,要“超”的就是這個數字嗎?

阿超:對,這是CPU的主頻,主頻越高,速度也就更快(見圖1)。

超頻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CPU的主頻,讓它的速度更快。CPU主頻的計算公式為:主頻=外頻×倍頻。以Intel賽揚440為例,其主頻為2.0GHz,就等于200MHz(外頻)×10(倍頻),如圖2所示。

(1)

Intel新一代

桌面處理器酷睿i7

(2)

小試身手

菜小小:你說了這么多,到底怎么超呢?我都手癢了。

阿超:別著急,CPU超頻最常見的方法是通過BIOS設置,但這需要一定的技術與經驗。現在很多主板廠商都推出了傻瓜式的超頻軟件,比如華碩的AI Booster、技嘉的EasyTune軟件等,方便玩家在Windows里也可以輕松超頻。

以華碩的AI Booster軟件為例,這款軟件提供了完備的手動超頻(Manual Overclocking)功能,選中“外頻”,在下拉菜單里可以選取外頻參數(見圖3),然后點擊“確定”按鈕即可。注意選擇外頻參數時要一點點增加,否則會造成超頻失敗。軟件還提供了CPU的倍頻及電壓設置選項,可以根據需要來進行設置,有的CPU倍頻是被鎖定的,不能調整設置。不同系列、不同型號的CPU外頻也不一樣,要有品質出眾的內存和主板相配合,才能超出好成績。

(3)

用華碩的AI Booster軟件設置外頻

(4)

昂達A78GT的一鍵設置外頻選項

另外,還有一些主板提供了一鍵超頻技術(見圖4),進入BIOS設置后,可以一鍵設置CPU的外頻,系統會自動調整到此處理器的最佳頻率。還有一些專門的超頻軟件,同樣可以實現超頻的目的。

提前打好超頻“預防

菜小小:哈哈,有意思!聽起來并不難嘛!

cpu頻率范文第5篇

“推土機”架構的問題

AMD的“推土機”架構后,高功耗、高頻率和達不到預期的性能令AMD高端CPU產品線上顯得頗為尷尬。雖然從架構來說,“推土機”的確是一款革命性的產品,模塊化設計、單模塊雙物理核心、靈活多變的浮點計算單元方案等都是創新技術。奈何功力不夠,“推土機”架構的實際產品性能表現還是差了一些火候。從宏觀來看,如果“推土機”架構解決了工藝問題以及緩存延遲、數據命中率等諸多核心問題,再在架構上做出一定優化,CPU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也不是不可能。但AMD并沒有這么多時間,一方面英特爾按部就班的推出自己的新產品,“推土機”發展的一代時間中,英特爾已經從Sandy Bridge進步到了Ivy Bridge,工藝也從32nm進步到了22nm的3D晶體管,而英特爾下一代的Haswell也將在2013年初登場,AMD沒有也不可能有太多時間來大幅度改進CPU設計,因此只能在“推土機”的基礎上進行小改動,先把最急需解決的問題解決,讓新的“打樁機”相比“推土機”性能有一定提升,扭轉目前競爭不利的態勢再說。

這就是“打樁機”架構出現的背景。總的來看,“打樁機”架構在“推土機”架構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小修小補的必要改進,一些重要部分“打樁機”架構和“推土機”架構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包括內部的模塊化設計、每個模塊兩個整數核心以及一個共享的256bit浮點核心都沒有什么改變。AMD在“打樁機”架構上的主要任務是提升IPC(每周期指令)性能,讓CPU內部處理效率更高,同時AMD還需要改進32nm工藝,讓“打樁機”架構的實際產品能夠運行在更高頻率上,用更高頻率換取CPU的更好性能,贏得更多的競爭空間。

頻率提升很重要

AMD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對“推土機”架構做出了調整,以獲取更高的性能。在所有的技術改進中,目前AMD能使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就是提升頻率。AMD采用了三種方法來提升“打樁機”架構實際產品的頻率表現。第一種方法就是改進現有的32nm SOI工藝。AMD在制造工藝上落后英特爾整整一代,因此只能使用比較老舊的32nm抗衡英特爾的22nm 3D晶體管。不過這并不代表AMD的CPU頻率無法提高。AMD經過改進后的32nm SOI工藝漏電率更低,發熱也隨之降低,CPU運行頻率能提升得更高。第二種方法是采用了名為“Resonant Clock Mesh”諧振時鐘網絡的技術來輔助頻率提升。這項技術能夠使CPU頻率提升10%,或者在同頻率下降低10%的功耗,特別是時鐘分派功耗降低24%。諧振時鐘網絡技術的目的在于新建一個高性能的片內電感器,并利用這個新的電感器建立振蕩回路,從而更為精確的控制時鐘功耗,并節約一部分電能。第三個則是全新的Turbo Core 3.0技術。一般來說,CPU所有的部件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處于滿載狀態,這就為頻率控制技術留下了一定的空間。頻率控制技術可以將非工作狀態的CPU內部部件的TDP“讓渡”給那些滿載工作狀態的部件,令其提升頻率并盡可能快的完成工作任務,從而達到提升效能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AMD在打樁機的每個模塊中都加入了自己獨立的功率檢測器,所有的功率檢測器將實時動態監測CPU各個部分的功率,將所有的功耗數據和TDP相比較,并反饋給P-state Manager進行管理,當P-state Manager發現CPU的實際功耗小于TDP時,則自動提升頻率,讓工作任務更塊完成。在實際操作中,Turbo Core 3.0完全無需人工干預,它會根據產品類型和使用環境,對單模塊、雙模塊、多模塊進行動態調整。Turbo Core 3.0能夠提升APU性能大約5%,在某些特定環境下有可能更高。

指令效率要更高

AMD的“推土機”架構的問題在于指令效率比較低,因此在“打樁機”架構中AMD也從這方面做出了改進。AMD首先改進的是“打樁機”架構的分支預測系統,“打樁機”架構以分段的方式增加了整體分支預測的成功率。此外,“打樁機”架構還可以將之前的分支預測數據暫存在寄存器中,借此提高分支預測的能力。總的來看“打樁機”在架構指令預測方面命中率更高。為了進一步提升指令性能,AMD還為打樁機架構增加了指令窗口的大小,這可以讓CPU處理更大的指令組。最終結果是,“打樁機”架構的指令解碼寬度為4路,在單核心和單模組模式下,可以最多同時處理4條指令,在雙模組時最多可以處理8條。另外,AMD還加入了新的指令集來提高執行效率。新加入用于乘加計算的FMA3指令、用于16bit的浮點轉換的F16C指令以及之前就支持的FMA4,“打樁機”架構堪稱得到了目前最齊全的架構指令支持。

內存延遲也要降低

緩存延遲和內存延遲是“推土機”架構相當明顯的軟肋,“打樁機”架構雖然無法做到徹底更改,但還是做出了很多重要改進。有關這一點AMD沒有給出具體資料,只是宣稱自己在緩存讀取延遲和存儲預取功能等部分做出了有益的改進,讓“打樁機”架構實際產品的性能表現更好。其余的改進還包括“打樁機”架構的讀取/存儲單元的延遲,比如改進存儲-讀取的排隊序列,這樣可以降低預測編譯部分的工作請求,并降低負載和壓力。L1緩存的轉移指令緩沖區(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簡稱為TLB)通道增加到64個,是上代產品Llano的2倍。

一些測試表明,“打樁機”架構的延遲比“推土機”架構明顯要小,但是小得很有限,不過這也能帶來比較明顯的性能提升。看來AMD在無法徹底更改CPU架構的情況下,是很難做到大幅度、革命性的性能改進了。“打樁機”架構始終只是“推土機”架構的小幅度性能改進版本。

打樁機架構的具體產品

相關期刊更多

音樂世界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鐵道勘察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太原師范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阳县| 浦江县| 芦山县| 武邑县| 筠连县| 汾阳市| 虹口区| 云梦县| 施秉县| 嘉黎县| 伊宁县| 陕西省| 行唐县| 马边| 敦化市| 日照市| 章丘市| 晋中市| 肥西县| 闻喜县| 昌都县| 永新县| 新巴尔虎左旗| 贡觉县| 武城县| 宁夏| 胶州市| 琼结县| 滦南县| 漳平市| 娱乐| 鄄城县| 巴马| 虎林市| 洪雅县| 西盟| 乐平市| 沂水县| 苍梧县| 宝坻区|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