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張九齡簡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范式教學;讀;品;悟;思
【中圖分類號】 H1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3)12-140-1
“讀――品――悟――思”四步教學范式,通過創設情景―――感知形象;誦讀解析―――揣摩文意;比較思考―――體會詩情;擴展運用―――形成能力;以體會意境為重點,形成鑒賞力為目的,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思維互動,教師設疑、點撥,學生參與、思考,教與學有著相對應的各項活動,達到完美和諧的統一。這一范式體現了教學的一般規律,能夠緊緊跟隨學生的認知特點,達到感性體悟和理性分析的飛躍和升華,在詩歌教學是必須實施的重要模式,代表了詩歌學習的必經階段,體現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四個環節環環相扣,在有效教學的推動下,激發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靈性,達到美的感染與熏陶。
《春江花月夜》被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體現了對詩歌的繼承和發展,影響極為深遠。
這是一首極美的詩,雖是樂府舊題,但是作者張若虛卻在營造詩歌的音韻美、畫面美的同時,融入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體現了詩思美和哲理美。
針對詩歌自身的詩思美、詩情美和詩韻美的特質,本詩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均體現了教學范式的理論構建和指導;同樣的,也在教學實踐中對本范式進行了反復的驗證和完善,體現了理論和實踐的良好互動。
根據詩歌的特點和“讀――品――悟――思”的教學范式,確立教學目標:
同時,教學策略的選擇同樣在此范式的構架之下進行:
1.意境再現。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再現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春江花月夜美好情景中去,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創設寬松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維持學生學習的動機。
2.分組討論策略:情感把握。目的是主張學生的知識要靠學生自己去獲得,作為教師要當好引導者、設計者、幫助者和指路人。
教學過程的把握赫然設計體現了“讀品悟思”的動態構成。
第一步:導入――初識月之韻。
第二步:初讀――體會音韻美 。
第三步:聯想――把握畫面美 。
第四步:賞析――體悟哲理美 。
第五步、感悟――體會詩思美 。
1.出示圖片,加深感官體驗,進行背誦。(圖片分別為月升――月懸――月斜――月落的圖景。)然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索。
2.比較賞析。(出示幻燈)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青春式的愛情:甜蜜的思念,幸福的憂傷,純真的情愛――美)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蘇軾《江城子》
(歷經滄桑,辛酸凄涼,悲從中來――痛)
學生先解釋,再體會情感。在和教師的對話中完成對兩句詩歌的鑒賞。
3.教師總結。
第六步、拓展――比較月之韻。
比較閱讀《春江花月夜》和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春江花月夜》意境優美含蓄。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張九齡的《月夜懷遠》意境宏大壯闊。起句"海上生明月"就很有氣勢,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卻自然具有一種雄渾闊大的氣象。接著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 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以"遙夜"與"竟夕"呼應。
第七步、小結 ――重溫月之韻。
學生重讀全詩,教師播放閱讀音頻《春江花月夜》,概括特色,小結:詩情畫意哲思融為一體。音韻意象詩境美不勝收。
奧地利從早到晚,時時處處都洋溢著音樂,空氣中充滿了跳動的音符。音樂廳里自不必說,遍布奧地利的大大小小的音樂廳每天都有砰然心動的經典音樂曲目和歌舞劇上演。此外,可以到多瑙河邊去聽每日必演奏的《藍色多瑙河》。到維也納市政廳廣場看露天音樂片,歌劇或音樂會錄像,到城市公園的休閑沙龍聽露天音樂會,到薩爾茨堡城欣賞那座被音樂賦予了靈性的“音樂橋”,或者隨便在遍布城鎮的哪一座小酒店、小咖啡館坐下。也能聽到當地民歌和古典音樂的現場表演。在奧地利的每一天,我們都要“路過”許許多多的免費露天音樂會,吸納到許許多多的音樂空氣。生活在奧地利,我感到似乎不是在“過”著,而是在“淌”著。仿佛血管里都潺潺地流淌著醉人的音樂旋律。
音樂家在奧地利被至高無上地尊索。在奧地利,聽人說得最多的是那些大音樂家的故事。穿行在維也納和薩爾茨堡古色古香的老城,一不小心便會“撞”見貝多芬、莫扎特、約翰?施特勞斯、卡拉揚的故居,它們都被保存完好,像模像樣地顯矗著,供人屏聲靜息小心翼翼地參觀景仰。漫步維也納市區,幾乎隨處可以看見一座座造型逼真的音樂家雕像。城市里的許多街道、公園、劇院、會議廳都是用音樂大師的名字命名的。在世風虔誠的供奉下,大師們數百年靈魂不死,依然是那樣豐潤綽約神采飛揚,頻繁“行走”于人們的俯仰之間,神奇地主宰著人們的喜怒哀樂,左右著人們的悲歡離合。站在被一群翩翩起舞的仙女環擁、覆滿燦燦金光的約翰?施特勞斯紀念塑像下,看著各種膚色的人川流不息地向他頂札膜拜,心中充滿無限的艷羨和憧憬。
音樂給奧地利帶來了極度的繁盛。一個只有800萬人口的歐洲小國,每年接待的外國旅游者達2600多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200億美元。雖說奧地利還有許多吸人眼球之處――自然風光優美、氣候條件獨特、歷史文化豐富,但對于絕大多數游客來說,奧地利的第一“賣點”絕對是音樂。在世界各地都能欣賞音樂,為什么人們卻一味地要擁到奧地利去?因為那里的音樂更“正宗”,那里的音樂更“齊全”,那里的音樂更“撩人”!一年365天,無論你什么時候來,奧地利都有精美的音樂大餐候著你:春天,從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第一天在金色大廳奏響新年音樂會開始,緊接著是薩爾茨堡復活節藝術節、維也納新春藝術節、愛森斯藍塔特海頓節;到了夏季,有莫爾比斯輕歌劇節、布雷根茨歌劇節,而薩爾茨堡藝術節則是夏季音樂盛會的;秋季和冬季有因斯布魯克古音樂節、林茨布魯克納音樂節、格拉茨施泰爾馬克藝術節等等。因而,一年四季,世界各地的人們為攝人心魄的音樂所惑,紛紛擁進奧地利,他們語言不同,卻憑藉著音樂充當翻譯,走到一起,使奧地利城鎮里的人潮如涌,車水馬龍,一派繁盛。
音樂成為奧地利和諧社會穩固的文化基座。很多奧地利人每天一睜開眼睛,就會在第一時間打開音箱,在音樂的伴奏下刷牙、洗臉、吃早餐,在音樂中迎接太陽的升起。傍晚時分。或是走進坐落在街道兩旁天鵝絨般草坪上的酒吧,在美妙悅耳的音樂中品嘗本地新釀的葡萄美酒,或將自己認真修飾一番,穿西裝、打領帶,像個紳士一般走進音樂廳。團長期被音樂滋潤、受音樂浸染,奧地利人難現浮躁,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給人一種休閑、平和、知足的印象。據《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公布的數字統計,奧地利人均GDP居世界前十位,被公認為世界上經濟最穩定、社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穩定安全的奧地利,音樂當然不可能是惟一的原因,但絕對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音樂可以讓浮躁的心平靜,深厚的音樂沉淀使人心靜如水。
隱者的典范
自古以來,隱士因其超凡出塵、不慕名利的道德情操,被目為世外高人。作為盛唐重要詩人中最年長的一位,孟浩然淡泊清遠,才情滿腹卻終身不仕,甘居田園,在浩蕩如潮的詩人中獨樹一幟,成為隱士的典范。
湖北襄陽自古多隱士。那座風景秀美的小城,高人輩出。漢末隱士龐德公,與司馬徽、諸葛亮為友,荊州的劉表三番五次地請君任官,龐德公也未動心,最后帶著妻子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返。孟浩然家風頗重儒學,自幼閉門苦學,飽讀詩書,曾一度隱居鹿門山。隱逸的生活雖然平淡,卻是自由的,無羈無束的。這一住便到四十歲。閑暇時,林中脫兔,山間野鳥,花間一蝶,江中一舟,對于孟浩然來說,都成了不足為外人道的人間幽境。峴山腳下的南園,花香月色,給了詩人一顆怡情怡性的心靈。你看啊,酷暑難耐,他卻開著窗子,散開發辮,嗅著荷風送來的陣陣香氣,聽著竹露滴滴清響悠然入夢。或者攜著襄陽子弟,登臨峴山,開懷暢飲,懷思古人。襄陽成就了一位詩人,孟浩然也為襄陽贏得了美譽,世稱為孟襄陽。
聞一多先生說,唐代詩人都有登仕狂,獨浩然超然物外。細看唐詩的作者,有功名者比比皆是,獨孟浩然沒有。《舊唐書》給予詩人短短四十余字的簡介中,卻赫然寫道:“年四十,來游京師,應進士,不第。”沒有考中也被寫進,仿佛有意區別于考中者。作為一個地方詩人,孟浩然在京城遍交詩群,也著實出過一次風頭。《新唐書》中寫道:“嘗于太學賦詩,一座嗟伏,無敢抗。”在那個群賢畢至的場所,孟浩然吟出“微云淡河漢,梳雨滴梧桐”的句子,舉座便“成擱筆不復為繼”了。更有意思的是,王維邀他去作客,剛好唐玄宗駕到,孟浩然只得藏在床下,提及孟浩然,皇上大喜,詔出。皇上問詩,他便朗誦自己的詩作,可聽到“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唐玄宗就不舒服了,說,你不曾求過仕,而我也沒有棄過你啊,為何誣我呢?龍顏不悅,孟浩然由不策而真隱。從此,中國文化史上又多了一位名副其實的隱士。
與一般的隱士不同,孟浩然是隱士中的名士,隱得自在,隱得灑脫。回到襄陽不久,他開始出游,足跡遍于江淮吳越等風景佳處。一游便是數年,如閑云如野鶴,樂而忘返,出游一為交友,一為閑適。他的朋友中,有堅心向佛的高僧,有潛心修煉的道士,在一次次出游中,他結識了當時乃至后來最為出色的詩人李白、杜甫、王維……。嘯傲山林、縱跡江湖的日子里,孟浩然與田園山水結下了不解之緣,滿目風景與胸中的怡然心境融合,化作一首首清新淡遠的雋永詩句。讀他的詩,如飲澗邊泉水,有清冽之氣沁人脾胃。一日,孟浩然忽然想念起襄陽老家的田園生活來,即便是老友張九齡再三挽留于府幕之中,也堅決辭還。一抬腳,他又回到了鹿門山下。那些闊別多年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是他的消遣,是他的生命之魂啊。他不能離開田園,不能離開故鄉。
【關鍵詞】信息技術 提高 語文 教學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成為當今語文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生動,形象,直觀,表現力強,用途廣等特點,在抽象知識和形象思維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恰當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語文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語文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難點,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知識面,活躍課堂氣氛,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發展,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意識
當代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計算機和信息科學技術智能化、信息網絡全球化、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時代已經來臨,現代教育手段在現代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走向普及。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堂課”的單一的傳統教學手段,已不再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樹立并強化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力軍,為適應信息化環境的要求,必須建設一支具有現代信息素養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為此,學校應就教學應用理論、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乃至多媒體課件制作等方面,通過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派出去、請進來、聽名師課、觀摩優質課堂教學等形式多樣的教師培訓活動,進一步加強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和實踐培訓。培訓應注重教師之間的交流與研討,注意培養骨干、骨干帶動和普及推廣相結合。學校每學期要有計劃地開展公開課、示范課講學等活動,鼓勵教師大膽實驗,努力提高老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的能力和水平。教師自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自覺學習、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努力適應新課改環境下的教學手段。
2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2.1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巧設導入情景,誘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穎的導入會讓學生興趣盎然,并成為他們積極自地投入到學習全過程中的催化劑。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集圖象、聲音、文字、動畫等于一體。清閑、有趣的畫面,可吸引學生的視覺;悠揚、悅耳的音樂容易把學生引到老師安排的教學情景中去;生動、活潑的動畫,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藝術魅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設計教學課件,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效果逼真的聲音,給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導入情景,充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盡快地誘入老師精心設計安排的情景中,不知不覺,身臨其境,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愛學,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例如我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22課《大江保衛戰》時,利用PPT課件,當《為了誰》動人的歌聲隨著兩大河流的影像在課堂上奏響時,感人的歌聲和洶涌的江水很快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為導入創造了最佳的時機。我適時發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的兩大河流嗎?說說,是什么?學生回答:黃河、長江。師:對,就是黃河、長江。那么你們能說說對長江有什么了解嗎?生:長江全長6380公里,生:是中國也是亞州第一大江,生:它發源于青藏高原……師:同學們,就是在1998年夏天,長江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牽動了數百萬人的心。為了歌頌在這件事中涌現的許多無名英雄,有人滿懷激情譜寫了這首歌,這首當年歌唱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全國人民,你們知道這首歌是為誰寫的嗎?生:中國人民。師:那么為什么要歌頌他們?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就這樣,在學生激動的神情下我順利地導入了課題內容,把學生帶到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攜手與洪魔抗爭的動人場面,在活躍的氣氛中開始了一節課的教學。常言道:“良好的開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成功的導入,能夠使學生盡快進入愉悅的情緒狀態,把學生帶入思維和興奮中。因此,教師應對課堂導入多下功夫,借助現代教學技術,力求盡快把學生吸引到教學的情境中來。
2.2借助現代教育技術,節省板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老師可以針對教材和教學目標,課前精心準備課件,把部分板書提前做好,上課時向學生展示便可,可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啟發、點撥、解決疑難問題以及聽說讀寫訓練上。如在教蘇教版五下《望月》一課時,為培養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我把本課的生字、詞,名人對月亮的熱愛和贊美的句子以及有關月亮的古詩如張九齡(唐)的《望月懷遠》、李白的《關山月》、《月下獨酌》、《峨眉山月歌》、《靜夜思》等放到課件里,上課時教師投影顯示出完整的板書設計。這樣做,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快了好幾倍,再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讓學生對這些描寫月亮及看到月亮時的心里感覺想象詩人當時的環境,體驗他們的感受,并表達出自己對月亮的贊美之情,老師還可以針對學生的表達評一評。就這樣,讓學生成為課堂大多數時間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其主動發展。使學生能多方面進行聽、說、讀能力的訓練,增加了學生學習、思考的機會和想象空間。同時,避免了由于老師板書而影響學生注意力,打斷教學思路,打斷學生連續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3借助現代教育技術,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條件、教學環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增多,認識能力、接受能力、思考能力相對提高,如果教師還是只會用粉筆加口水,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大部分學生會“吃”不飽。現代技術能夠同時獲取、處理、編輯、存儲、展示包括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不同形態的信息,它進入課堂,超越了教育、教學的傳統視野,使課堂沖破了時空限制,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加了教學的密度和容量,能創造出使知識、學問來源多樣化的文化教育環境,為學生個性、素質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天地。例如教學《海倫?凱勒》時,除了必須的教學知識外,通過錄像、實物投影、電腦等多媒體技術對海倫?凱勒生平簡介、對社會的貢獻、對后人的影響力等進行再現,讓學生可以親眼目睹,親自體驗,讓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既能激發興趣,又能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
3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實現教學效率最大化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根據不同課型安排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然后再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或討論等,使教學過程一直向著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向進行,保證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均有所獲。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各種媒體的不同功能,選擇運用,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多、快、好省掌握知識。現代教育技術,雖然能夠圖文并茂地再現客觀現象,生動逼真感染力強,使學生對抽象的內容易于理解,便于記憶,但不能替代教師而主導課堂教學,真正使現代信息技術產生趣味性、吸引力和激勵作用的是使用現代技術的教師。同時,傳統教學手段中,板書具有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簡明扼要的特點,便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及其重點,在現代教育理念下同樣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借助現代教育技術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處,少而精,不能搞花架子,把它們變成課堂上的娛樂工具,要一切從實際出發,設計適合于學校實際、教師實際、學生實際、教學內容實際的教學模式組織開展教育教學,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手段,使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更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促使學生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包括主動思考,主動觀察,主動分析,自主實踐)的形成和學生語文素質的三個層面(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不斷提高。
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進一步強化教師借助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意識,加強對老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知識的培訓,使其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并在日常教學中靈活運用,突破傳統教學的封閉性,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面開放,以現代教育技術鮮明的功能性特點、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構建起新型的教學模式,豐富的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從而促進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發展思維,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教育技術基礎》 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教育技術課題研究指導》 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