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重慶交通大學怎么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慕課”來了
所謂“慕課”(M0OCs),顧名思義,“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據統計,一門MOOCs課程動輒上萬人,最多達16萬人;第二個字母“0”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這一大規模在線課程掀起的風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現“未來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紐約時報》稱為“慕課元年”。
早在5月21日,被視為MOOCs“三駕馬車”之一的edX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線課程項目,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6所亞洲名校赫然在列。短短幾個月時間,中國大學與“慕課”的頻繁互動,不難窺見這一全新教育模式帶來的沖擊。“這場在美國發起的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其運作模式已在根本上開始觸動傳統高等教育的根基,將引起大學的重新洗牌,最終形成全新的大學格局。”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說。
張杰的提醒并非危言聳聽。“慕課”的席卷,讓各國的大學管理者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危機。Coursera與edX、udacity并稱為“慕課”“三駕馬車”,單看Coursera,短短一年多,全球共有81所成員高校或機構加入這一聯盟,共享386門課程,注冊學生超過400萬。
“對于各國知名高校而言,‘慕課’平臺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陸,誰都不希望失去向全世界傳播知識,提升國際地位的機會。在未確定‘慕課’對高等教育是否具備顛覆性影響的前提下,參與其中是最好的選擇。”7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的在線教育發展國際論壇上,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如是說。
在“慕課”的世界里,視頻課程被切割成10分鐘甚至更小的“微課程”,由許多個小問題穿插其中連貫而成,就像游戲里的通關設置,只有答對才能繼續聽課。不少“上癮”的學生因此津津樂道,“你被課程內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開小差,一秒鐘都不能。”而學生如果有疑問,可以在平臺上直接提出,5分鐘左右就會有師生提供解答。
“‘慕課’打破了大學的‘圍墻’,未來大學將變得沒有國界。”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說,在線課程模式無疑將引發“學習的革命”,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和教學方式帶來深刻變化。在他看來,“一個最顯著的變化將是,翻轉課堂,從以教師為中心真正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而這時,如果老師還以傳統的講授、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學生將用“眼睛和耳朵”投票。
在線教育前景廣闊
7月8日北京的一次在線教育沙龍上,淘寶有關負責人透露,淘寶將加強教育培訓電商發展,并有可能于近期推出“淘寶同學”教育頻道。
據了解,2012年淘寶教育銷售額3.3億元,其中三分之一是教材教輔,另外2億是課程銷售。淘寶內部估算,目前在線教育在淘寶的交易額為300萬元左右,今年能做到10億元的規模。在“淘寶同學”啟用之前,淘寶教育產品類交易主要歸在淘寶本地生活-教育培訓類目下。淘寶內部,教育培訓去年在還是二級類目,今年被提升為一級。內部人士透露,“淘寶同學”主要是搭建平臺,把優質的平臺商、機構、教師、課程等資源都攏進來,走2B(to Business商家)+2C(to Customer顧客)的混合型平臺模式:一方面,機構可在上面提供直播教學;另一方面任何用戶只要有一技之長,都可在“淘寶同學”課程,或者申請在線直播權限。
在線教育正成為一個龐大的市場,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曾斷言,在線教育行業將迎來顛覆式的變革,“線上占40%,線下占60%。這個情況的發生,就是未來3年至5年的事情”。
其實,在英語教育特別是口語教育方面,在線教育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在線教育便捷、實用、跨越時空界限、更接地氣,更適應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它一誕生便具有網絡的天然優勢,直接面向大眾,消除教師和學生之間地域的限制,網羅所有網絡優質資源。”巴貝塔口語創始人劉洋正是看中了這樣的機遇。
“學英語不代表就會說英語,很多人在學校時英語成績很好,但你讓他直接跟外國人面對面交流,便可能會遇到問題了,當時創辦巴貝塔口語的最初動機就是想打破中國人學英語但不會說英語的僵局。從小學到大學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英語,到頭來卻不會說英語,這是一個巨大的浪費。”劉洋說。無法張口說英語是英語教學中的最大問題,在傳統的中國式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不擅長于引導學生開口說英語,而外教具有這種天然優勢。“在線教育的教學模式中,外教與學員通過網絡實時在線面對面交流,引導學員開口說英語,為學員創造純正的英語氛圍。外教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教師,在加拿大、北京等地都設有教研中心,通過嚴苛的選拔條件選擇外教。”
國內外高校尤其重視
斯坦福大學教授Andrew·NG說:“斯坦福大學致力于建立網上課程的社群(association),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那么無論你在什么時候思考問題,都會有人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想到了同樣的問題,大家就可以在社區中實現交流討論。有人說,如果斯坦福課程都放到了網上,進行免費學習,是不是就不會有人來斯坦福這樣頂尖的大學了。但是我覺得你上斯坦福這樣的頂尖大學,關鍵的不是你學習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是越來越免費的,關鍵是在于你上了一個知名的大學,在于你可以和老師以及其他的聰明學生一道進行學習。”
“在卡內基梅隆大學,開放了很多計算機系的云計算課程。通過網上課程的提前學習,有了更充分的準備,來到課堂上時,同學們發言都很積極,比以往參與度更高。”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Candace·Thille說,更重要的一點是反饋。通過網絡教育中學生的反饋以及系統自動收集的信息,老師更清楚地知道了如何對教學進行改進。
華中師范大學楊宗凱說:“今年有100多萬學生注冊了網絡學院,69所網絡學院提供了在線教學。華中師范大學要求每一學生必須有兩門課通過在線學習完成。”華中師范大學正在著手制作自己的開放課程,惠及更多的學生。今年中國也有三所大學在以開放大學的形式進行教學,注冊的學生約有359萬人。教育部同時也批準了三家公共服務平臺,把大會與社會連接起來,更好地進行對接。對于中國來講,網絡給教育改革帶來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信息技術對教育的推動是革命性的。
在華中師范大學,利用混合式學習的方式,就節省了課堂的時間,這個是對教學成本的降低。比如說40個學時的課程可能會降低到30個學時,甚至20個學時。這樣的話,把學的問題都放在網上了,課堂內的時間大大減少了,這是一個可以降低成本的策略。現在師范大學共享課程,很多比較弱的課程不需要請老師,讓學生去上北京師范大學的課程就可以。所以這樣的課程共享和資源共享,對整個成本的節約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斯坦福大學也非常開放地接受大學的合作。不久前,斯坦福大學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就是做人機互動的課程。當時,Andrew· NG當時是在辦公室里面研究怎么樣來做更好的同行的評分。之后的5天時間,他把這樣的評分標準應用到社會學的課程中,發現同行評分的機制是可以在不同的課程、不同的院系之間共享的。所以,Andrew· NG覺得,其實快速的、最佳實踐的分享,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
我國大學如何應對
“慕課”浪潮席卷之下,世界范圍的名校、名師、名課“同臺競技”,中國大學如何立身?
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認為,當前高等教育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資源共享,第二學習模式。利用“慕課”的平臺,可以把全球的優質課程拿過來,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共享。而大學如何運用這一模式,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則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實踐。
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成為幾所國內名校不約而同的探索方向。“慕課”不同于網絡公開課,互動性更強,“慕課”的出現,為教學設計提供了一種改革的可能——教師可以將在線視頻作為教學的線上環節,要求學生在課堂外先“聽課”,課堂內則側重深入的分享、探討和問題解決,真正實現“翻轉課堂”。
“這一模式將促進教師對教學的反思,以及對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推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從一個講授者、講解者真正變為學習的激勵者、啟發者,學習也將變得更加有效。”黃震介紹,從2001年開始,上海交大一直致力于在線課程建設。2006年建設國內首個課程中心,今年4月開通在線教育平臺“南洋學堂”,打造移動課堂。
陸昉認為,現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以“慕課”為契機,中國大學要冷靜思考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而不是簡單的趕熱鬧。“僅僅是在線教育,并不能解決高等教育的深層次問題,現在的小班化教育,大規模推動也遇到瓶頸。想辦法把兩者充分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才能促進高等教育質量提高。留給中國高校提高教學質量的時間,已經不多。”
黃震認為,“慕課”現階段還不可能取代傳統的高等教育,畢竟校園生活的經歷、校園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線課程難以替代的,以“慕課”沖擊為契機,加快大學教學、管理的根本變革,實現兩者的融合才是更好的姿態。與此同時,在這場洶涌的世界浪潮中,中國高水平大學強強聯合,積極參與并且融入這場變革,方能化危為機。
關鍵詞:《孽子》 敘事學 翻譯 葛浩文
1.引言
敘事學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法國,是在吸收現代語言學、結構主義、俄國形式主義等文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來的。敘事學,簡單來說就是從敘述方式、結構模式和閱讀類型等角度對敘事文本進行的一種共時、系統的形式研究。目前,研究小說的敘事藝術的論文很多,但是將敘事學引入翻譯研究是翻譯研究的一個具有創新的研究視角,能夠有效的分析小說形式及其美學價值[5],是聯系小說翻譯理論與實踐的橋梁。白先勇的長篇小說《孽子》講述了臺北新公園里以阿青為代表的一群被社會放逐的同志青年的邊緣生活。此書于1990年由葛浩文翻譯并在美國出版,多次重印。英譯本《孽子》的巨大成功除了歸功于葛浩文本身深厚的中英文功底外,敘事層面上技巧的運用也非常重要。比如說其通過文化省譯,增譯甚至改寫包括某些與意識形態相關的敏感詞匯來適應目標讀者的身份,通過事件重組,對小說的結構進行一些局部的調整以及調整句子的長短,段落的長短使譯文發出一種表現出一種普遍適應的節奏,更為突出的一點是通過增加解釋性的文字使小說的情節前后的連貫。所有這些對于小說敘事層面的處理都達到了一種“易讀性”的原則。[1]本文將著重從這些方面出發,對《孽子》的英譯本進行初步的探索,結合英譯本的原文實例,運用敘事學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從中總結出小說翻譯的敘事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2.從敘述層面看《孽子》英譯
本小節從敘事學的敘述層面對比《孽子》的中英文譯本。敘事學中的敘述研究敘事文表達的形式,即構成話語的敘述方式和技巧。敘事文是在敘述過程中形成的,并在敘述中獲得意義和價值。因此,譯者在敘事層面上對于譯文的處理的重要性再怎么強調也不為過。譯者對觀察角度的左右,材料的取舍,組構過程乃至語氣的運用上都會不同程度上影響譯文的面貌和色彩[2]。
視角是指敘述者或人物與敘事文中的事件相對應的位置或狀態,或者說,敘述者或人物從什么角度觀察故事。在《孽子》一書中,主敘述者是書中的主人公―阿青。根據熱奈特的劃分方法將視角分為三大類型:非聚焦型,內聚焦型和外聚焦型。
例1:大概大家的生活都很困難,一家家傳出來都是怨聲。
譯文:I guess life was tough on everyone, and that’s why almost all we ever heard were sounds of discontent.[3]
這一句話截取自《孽子》的第一章第五節,主要描述了“我”生活的那條小巷子的惡劣
的生活環境和人際矛盾。白先勇是用一種非聚焦型的視角,也就是從零視角去評析猜測的,
而葛浩文則在譯文中增加了“I guess”,使其轉換成了一種內聚焦的敘述模式。這種聚焦方式的轉換主要是為了前后文的連貫。因為這一段在中文版很長,葛浩文將其分成了兩段,這一句被安排在第一段的末尾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因為閱讀中文會發現此段的前部分是用的全聚焦型視角,后半部分是內聚焦視角。
話語模式研究敘述與人物語言的關系,即敘事文中人物語言的表達方式。根據人物語言與
敘述者的關系,有以下四種話語模式:直接引語,自由直接引語,間接引語,自由間接引語。在翻譯中如何處理人物話語模式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在翻譯過程中,對這一細微而容易被忽略的部分進行成功的轉換時影響譯文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請看以下的例子:
例2:“我燒給我阿弟。”
譯文:“For Buddy.”
例3:“編個《無臂刀》,把王羽那一條手臂也砍了。”
譯文:“I’II call it ‘The Armless Swordsman’ we’II take off Wang Yu’s other arm.”
例4:“你這個小野仔,小雜種,你要了你阿母的命啦!”
譯文:“You wild little brat,”she snarled,“you little bastard, you’re gonna be the death of me yet!”
例2和例3都是阿青和別人的兩句對話,屬于直接引語。譯者在例2中把主語“我”給省略掉了,而在例3中又增加了兩個主語“I”和“we”。面對同樣的直接引語卻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其實他們之間并不矛盾,其目的都是使譯文讀起來更加的流暢和地道。例2是別人問阿青為什么燒紙錢時他的回答,因為他的弟弟得了肺炎幾個月前死掉了。“For Buddy”顯得干脆利落,不拖泥帶水。別人無心之問戳中的卻是阿青心里最痛的一塊傷疤,簡短的兩個字足以凸顯出阿青的悲痛。例3在譯文中增加了兩個主語主要是為了符合英語的行文習慣。中文當中的無主語句相比較于英語來說要多很多,加上主語使讀者更加的清楚是說在說話。例4中這種有意識的巧妙的劃分直接引語在葛譯《孽子》中也有很多處,它很巧妙的避免了中文不斷句所引起的累贅問題。在這里,直接引語言還是直接引語,只不過是被切割了的直接引語。以上對于直接引語的處理方式都使得英語譯文更加的真實自然,富有節奏,句子錯落有致。當然了,葛浩文在翻譯《孽子》的時候也有處理不當的時候,請看下面的例子:
例5:他太緊張了,聲音都有些顫抖。唱完下來,一直追著我問:阿青,我唱得怎么樣?并不怎么樣,我說。弟娃急得一頭的汗,吳老師說還不錯嘛。你窮緊張,嗓子都發抖了。噯,噯,弟娃急的直頓足。不錯!不錯!唱的很有感情,像歌王卡羅素,我拍著弟娃的肩膀笑道。
譯文:He was so nervous his voice trembled. After he finished and came back down to his seat, he asked me,A-qing, how’d I do ?Not so hot,I said. He was so anxious he broke out in sweat. The teacher said he hadn’t done bad at all. You were just too nervous. You voice was trembling.Oh!Oh!Buddy kept stamping his foot in exasperation. Not bad.really,not bad! Filled with emotion,just like Caruso,I said with a smile as I patted him on the shoulder.
上文用自由直接引語引述的是發生在阿青和他的弟弟―弟娃之間的一段對話。《孽子》中文版中絕大多數人物對話都是用的直接引語,但是這段卻用的是自由直接引語,因為這段對話并不是真實發生的,而是阿青在恍惚睡夢中聽到了幾個月前已經死去的弟娃和他的對話。白先勇為了將其與真實的對話區別開來沒有像正常的直接引語一樣將對話加上引號。這也給譯者的翻譯增加了困難。葛浩文在翻譯的時候也保留這一特點。但仔細品讀會發現,其中“吳老師說還不錯嘛”被誤譯成了“The teacher said he hadn’t done bad at all”。聯系上下文可以明顯的判別出來這句話是弟娃對阿青說的,而不是阿青的轉述。
敘述者是指敘事文中的“陳述行為主體”,或稱“聲音或講話者”,它與視角一起,構成了敘述。敘述者是敘事學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也是敘事文的重要特征。而敘述接受者是與敘述者相對應的概念,是敘述者的交流對象,文本里的聽眾。敘述接受者的信號是由敘述者發出的,信號有強有弱,復雜多變。敘述接受者的信號可以出現在敘述者對敘述接受者的稱謂上。葛浩文在譯文中刻意的強調了敘述者身份以及增強了敘述者的信號。
例6:麗月用手捧起她那兩團大,面一揚,很不屑的說道:“怕什么?老娘有的是 錢!”
譯文:She got a kick out of cupping her large breast in her hands and saying disdainfully,“What’s there to be afraid of when you’ve got stuff like this!”
例7:然而父親大概也曾經熱愛過母親的,只是他表示的方式卻十分的暴烈。
譯文:Father probably loved mother with all his heart at one time, although you wouldn’t have known it from his violent behavior toward her.
麗月是一名酒吧里的風塵女子,靠賣身為生,擁有傲人的體格和的姿態是她炫耀的資本。中文“老娘有的是本錢”翻譯成英語變成了“when you got stuff like this.”, 葛浩文的這一轉換可謂是絕妙之筆。他只是在直接引語中引入了一個“you”而已,卻把一個賣弄的女子捧著自己的大當做自己的本錢向別人炫耀的情態活靈活現的展示在讀者面前。在例7句的翻譯中,譯者也采用了同樣的策略。
胡亞敏《敘事學》一書中提到,敘事者的功能指相對于敘述接受者而言,指敘述者在敘述過程中與敘述接受者的聯系與交流,英語當中的第二人稱“you”可以看做是敘述接受者的信號。我們還可以在一些其他的中文作品中看到“親愛的讀者”,“朋友”……敘述者的這些稱謂就是對敘述接受者的提示。在中國的章回小說中就有套語“你道是誰?”這些用直接對話的口吻發出的信號往往顯示了敘述者與敘述接受者的親密關系。從這一觀點再來看譯文,在例7中,白先勇那種淡淡的敘述的語氣被敘述者的交流欲望所替代了,增強了敘述者在文中的傾訴欲望,讓讀者有一種代入感,不知不覺得融入到整個故事的敘述中去了,增強了譯文的感染力和真實性。
從敘述層面對于《孽子》的英文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敘述視角英譯的轉換使譯文流暢統一。二,敘述者和敘述接受者信號和功能的增強。三,人物話語呈現方式的英譯轉化使其符合英文的行文規范和讀者的審美需求。
3.結語
在敘事學下縱觀《孽子》的英譯本,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一,翻譯時進行必要的敘述視角的轉換可以使譯文更加的流暢和統一,對于敘述者身份的揭示和運用敘述接受者信號詞增強敘述者功能能夠增強譯文讀者的代入感。二,在翻譯中進行必要的話語模式的轉換也非常的有必要,它能夠使譯文讀起來更加的簡潔,錯落有致。三,巧妙的避免中文的不斷句所帶來的句子的累贅問題。對于話語模式的處理不當會造成誤譯。由于筆者的時間與水平有限,只是將敘事學與翻譯結合《孽子》進行了較為膚淺的探索,有很多還未提及或者不足的地方還有待指正與提高,愿敘事學的引入將會為翻譯理論的建設與研究帶來更大的突破。
[基金項目:華中師范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B2014262)]
參考文獻:
[1]呂敏宏.葛浩文小說翻譯敘事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胡亞敏.敘事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3]Pai Hsien-yung. Crystal Boys[M]San Francisco:Gay Sunshine Press
[4]白先勇.孽子[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5]馮全功.敘事學視角下《紅樓夢》中話語對比研究[C]. 山東外語教學
[6]蘇艷飛.敘事學視角下的翻譯-以《喜福會》中譯本為例[C].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引言
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越來越多,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經濟危機對國內各行業各領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使我國本來就很嚴峻的高校就業形式更是雪上加霜,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成了失業,尤其是我們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面臨著更大的就業壓力。醫生是非常高專的職業,醫學生畢業以后要經過長時間的培訓鍛煉才能夠獨立的上崗,這需要耗本文由收集整理費所在單位巨大的培養成本,很多民辦醫院或者單位不愿招聘畢業生而寧愿去醫院挖角或者借調資深醫生,這也是醫學生難就業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根據最近的一個網上調查,臨床醫學畢業生就業率排在倒數第一位,中醫專業排在倒數第二位,雖然這只是一個網上調查,不一定十分可靠,但也說明我們我們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相當不容樂觀。據我所知,除了知名度很高的醫學院可能就業會比較好,比如北大醫學院之類的,其它一般的醫學院尤其是民辦醫學院學生畢業后從事本行的比率較前者少得多,能留在城市的就更少了。很多都改行了,比如有從事藥物、醫療器械銷售的,有進入超市當導購的等等。因此,探索要怎么樣能在醫學生讀書期間加大培養力度,盡可能的降低就業再培養的成本,進一步提升就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1 方法
1.1 研究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降低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再培養成本的促進作用,提高就業能力,包括開展就業指導課,舉辦職業規劃訓練營等等。開展就業指導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進行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避免盲目就業及重復就業所帶來的成本浪費。對于臨床醫學專業來說,扎實的醫學理論基礎和過硬的臨床操作技能都很重要,所以課堂教學和模擬訓練都非常關鍵,課堂教學中除了教授醫學理論知識外,就業知識也必不可少。而模擬訓練對醫學生后來的醫師資格考試及真正的臨床診療活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我校從2007級臨床本科畢業生開始施行畢業前osca多站式模擬考試,實際上也是一種模擬訓練,所有畢業生在畢業前均要參加,這些考試包括內、外、婦、兒、五官、護理等多個科室的臨床操作技能,通過這些模擬訓練,畢業生掌握的操作技能更全面更規范,畢業生整體醫療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在就業的時候也更有底氣。另外,職業規劃訓練營包括通過活動、討論、模擬訓練等方式提升團隊意識和敬業意識;就業中心開展大學生應職模擬、大學生綜合素質評選活動等。
1.2 研究志愿服務活動對降低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再培養成本的促進作用,提高就業能力,包括志愿參與福利院和養老院的醫療活動、三下鄉活動、醫院內一共等。我校有很多學生利用周末或者課余時間參與城市或近郊的福利院和養老院的醫療活動;同時每年寒假暑假都會派一部分學生去參加三下鄉活動,到偏遠農村義診,給農民送醫送藥,如到永州、望城、攸縣等地的偏遠鄉鎮,參與臨床實踐,這些同學除了實地體驗醫療之外,對生活也是一種體驗;部分學生參與附屬醫院及附屬教學醫院的義工,直接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痛苦,了解醫患關系的特殊性。通過這些方面的努力從而增加學生就業體驗、就業交流和就業的社會資本積累,為以后真正參加臨床診療活動做好各方面的準備,進一步降低再培養的成本。
1.3 研究職業培訓對降低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再培養成本的促進作用,提高就業能力。通過開展醫護人員職業禮儀、面試技巧、就業心理等培訓課程,聘請專家教授進行應聘講座等,使醫學生能建立正確的醫護意識,學會調整服務情緒和心態,能夠明確醫護工作目的,了解醫護工作中的自我角色,學習如何從自身出發避免醫患沖突,加強醫患溝通能力,了解職業的醫護形象,用個人專業的形象為以后的單位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學會醫護工作中的舉止禮儀,舉手投足之間顯示良好職業素養等等,全方位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使畢業生能更好更快的融入職業社會,降低再培訓成本。
2 結果
通過以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志愿服務活動、職業培訓等方面的努力,比較2006級學生,我校2007級臨床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具體如表1。
從表1可知,與2006級畢業生比較,2007級臨床專業畢業生的人數大幅度增加,就業率有了明顯的提高,從94.67%提高到了97.62%。我校是一所民辦醫學院校,而臨床專業服務面向定位是根據國家和湖南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重點培養能適應城鎮社區、農村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具有扎實的臨床醫學專業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基層醫療單位,如鄉鎮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的基本能力;具有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有效的交流能力。這個面向農村,面向基層的服務定位,符合醫療服務市場的需要,國內廣大農村和社區基層還不同程度的處于缺醫缺藥的情況,所以臨床專業畢業生有著很不錯的就業前景。另外很重要的就是,由于我校采取了前面所提的一系列培養措施來提高臨床專業學生的理論水平、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使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很快能獨當一面,獲得了單位的肯定,也降低了單位再培養的成本,提高了有效的就業率。從上表還可以看出,我校的考研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校2007級上線的大概有180余人,而且學校是一年比一年好,比如有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湘雅醫學院、武漢大學、華西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的都有,南華大學、廣州醫學院的就更多了,這也從另一方面體現了我校學生扎實的醫學理論基礎和臨床技能水平。
3 討論
“每年12月1日,您都去看望艾滋病感染者,跟他們握手、擁抱、交流,讓社會大眾對艾滋病知識有了基本的了解。中國有9300萬乙肝病毒攜帶者,作為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我,也多么希望有一天,能和您握個手,吃頓飯,讓更多的人正確認識乙肝。”
這是雷闖寫給總理邀請信里面的一段話。
如果一切順利,7月28日,“世界肝炎日”這天,雷闖將與總理一起吃飯。
這是雷闖今年最大的愿望,也是他休學一年,到全國各地從事乙肝科普公益活動的重要內容。
從3月22日至今,雷闖堅持每天給溫總理寄一封邀請信。這些信有特快專遞,有平郵。不管是到北京、廣州、杭州、南京、廈門、長沙……雷闖都從未間斷過。有時候為了趕路,早上7點起來寄信,然后再出發。有時候趕火車很晚才到一個城市,他就在火車上邊上的郵局或郵筒寄信。寄完信,雷闖還將寄信的現場圖片到微博或者博客上,與網友互動,以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幫助。
雷闖是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專業的一名研究生,這個1987年出生于重慶忠縣黃金鎮干田村的大男孩,從2007年開始為乙肝病毒攜帶人群維權,至今已有四年。他給中科院500多位院士寫信,建議他們錄取研究生時不要排斥乙肝;他申請并拿到了全國第一張“乙肝病毒攜帶者”從事食品行業的健康證;他協助“鋤草”組織“乙肝病毒攜帶者全國請人吃飯活動”;他實名舉報企業入職時檢查乙肝項目,并向當地法院提訟;他給相關部門送鴨梨,以抗議他們的不作為;他邀請總理吃飯,借此讓全社會都來關注乙肝群體。2009年12月,他被CCTV收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候選人名單,以表彰他在反對乙肝歧視這一公益事業上的貢獻。
“是兩位母親讓我堅持反乙肝歧視”
由于廈門返回廣州的火車嚴重晚點,我和雷闖約定的采訪時間由上午10點推延到了中午12點半。此時廣州剛好下起了傾盆大雨,雷闖就這樣冒雨趕來了。
雷闖說,昨天買不到座位票,只能站著從廈門回廣州。晚上實在困的時候,只用隨身攜帶的磚頭當枕頭,在過道睡了四五個小時。由于這一年在全國各地“流竄”,雷闖有一半時間在火車上度過,坐火車的時間久了,頸椎也出了問題。不過他也掌握了小竅門,那就是鉆到別人座椅底下躺著睡覺。這一招很管用。“但是昨天這列火車很特別,(座椅)底下的空間太小了,鉆不進去。”說這話時,雖然有些許抱怨,不過雷闖很快又笑了。
談到邀請總理吃飯這件事情時,雷闖說,“不管最后是什么樣的結果,我只負責寄信,向總理發出真誠的邀請……”他承認,這件事情形式意義大于實際意義,但是既然做了,就要堅持下去。
采訪當天雷闖戴著一副黑邊眼鏡,穿著一件素色polo衫,很明顯,這件泛白T-shirt有些年頭了。盡管他盡量保持微笑和謙和,但是他的臉上殘留著那種長期奔波留下來的倦容,再加上沒來得及刮的胡子,使你對他心生敬意。他隨身攜帶一個雙肩包,里面裝著他幾乎所有的行囊:一個筆記本電腦、一臺DV、兩塊重達十幾斤的磚頭、些許文具和換洗衣服,還有各地收集的報紙。
每到一個城市,雷闖都選擇蹭住在朋友或者網友的家里,因為這樣可以省下一大筆開支。許多提供幫助的朋友和網友自身居住條件并不好,許多還住在城中村,有的甚至是同別人合租,但是雷闖從不介意。
你或許很難想象,就是在這樣一個艱難的條件下,雷闖堅持做了一年的乙肝科普維權活動,從北邊的哈爾濱、沈陽到南邊的廣州、深圳,從東邊的上海、杭州到西邊的昆明、拉薩,短短一年,雷闖就走遍了全國將近一半的省會級城市。
雷闖在博客中這樣解釋自己堅持反乙肝歧視到現在的原因。
“2007年,哥哥大學畢業,應聘武漢一家國企,本已簽下合同,卻因體檢查出‘大三陽’而被拒。在遭乙肝歧視之后大半年的時間里,幾乎每次往家里打電話,媽媽都會說,為什么不是她和爸爸得乙肝,為什么是讓她的兩個兒子有乙肝,為什么要讓我的兩個孩子來承受這些痛苦。既然有乙肝的孩子大學畢業后國家不讓工作,那為什么又要讓他們上學呢?這不是白白浪費父母的心血!?”
2008年汶川大地震,雷闖媽媽本來也想捐點款,支援災區。但是,當她拿著五元錢走到捐款箱時,沒有把錢投下就退了回來。她說,想到自己的兒子遭受了這么大的不公,這個社會也沒有人給予幫助,對這個社會沒有希望。敏感的雷闖看到這些,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受。但是雷闖并沒有埋怨媽媽,“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個有著兩個乙肝孩子的母親最真實的心里想法,她的確對社會失去了信心。”
哥哥的遭遇和媽媽對社會悲觀的心態,讓當時還在大三的雷闖覺得很不好,他總想去做些什么來改變這種現狀。但真正讓雷闖下定決心去做“反對乙肝歧視”這件事情,則與另外一位媽媽有關,她就是同為浙大校友的周一超的媽媽。
周一超生前就讀于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農學系。由于周一超幼時喪父,母親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所以周一超學習異常刻苦。2003年1月,周一超報名了參加浙江省嘉興市的公務員考試,并在二百多個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本來他以為自己這次一定入選了,但是沒有想到體檢時被查出為乙肝“小三陽”,隨后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周一超無法接受這個現實,感覺生活已經沒有了希望。于是,他買了把水果刀,到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局問罪,并將現場工作人員張某刺死。第二年,周一超在浙江省嘉興市被執行死刑。
本來雷闖和周一超并不認識,只是在學校聽說過他的事情。2007年,開始關心乙肝歧視的雷闖覺得應該去看看周一超的媽媽。雷闖至今都還記得當時周媽媽說過的一句話,“我現在也不上班了,每天早上出去鍛煉一會兒,學打太極拳,然后回家做點家務事,過一天算一天。沒有希望只是空虛的活著。” 這句冷到骨髓的話給雷闖巨大震驚。他說:“一個乙肝病人就等于毀了一個家庭。”
從舉牌、給院士寫信到申請健康證
雷闖意識到,必須盡快做些事情使得社會更加關注這個群體,進而推動為乙肝立法。讓這9000多萬人不再受到歧視,能夠享受作為公民的正常待遇。有了這個想法后,雷闖開始行動了。
雷闖第一次上街是在2007年8月12日。那天他拿著寢室晾衣桿綁著紙板上街宣傳,紙板上寫著:“乙肝病毒傳播途徑為性傳播、血液和母嬰傳播,因此不會通過食物或水傳播,也不會因為工作場合偶然傳播;我也是一名乙肝帶毒者,你還擔心嗎?”
這時一個保安走過來呵斥,讓他把牌子收起來,他只好就此作罷。
雷闖第二次舉牌上街,是因為浙江移動以攜帶乙肝病毒為由,拒絕錄用他的浙大同窗。
這回雷闖的牌子這樣寫著:“強烈譴責浙江移動以攜帶乙肝病毒為由,拒絕錄用我浙大求職學子。國家法律明文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工時,不得體檢乙肝項,也不得以勞動者攜帶乙肝病毒而拒絕錄用或加以辭退。中國公民平等就業權神圣不可侵犯。欲中國移動,苦覓熱心人幫忙。”
起初他舉著牌子站在移動營業廳門口,后來進到營業廳里面。巧的是,這一天恰恰是2008年的“3•15”消費者權益日的次日,雷闖在營業廳門口舉牌抗議的舉動引來了大量觀望的人群,進而導致了交通堵塞。令他擔心的警察也來了,登記了名字后,勸他收起牌子。雷闖平安返校。這次抗議雖然沒有結果,但他覺得畢竟邁出了一步。同時他總結出了兩個經驗:一、找準時機很重要;二、要學會借助媒體的力量引起更多人關注。
此時正值同學考研保研錄取的關鍵時刻,他靈機一動,為什么不以此為契機,做一些事情呢?于是,他向523名中科院院士和全國1983所大學校長寫信,呼吁各高校在高考錄取過程中不要有乙肝歧視。
和上次一樣,他的行為并沒有引起那些院士和校長們的重視,只有少數人答應了他的請求。不過這個事情卻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獲,那就是《中國青年報》當天以“行為藝術班的無奈抗爭”為標題報道了雷闖寫信的事情。突然間“行為藝術”四個字深深刻入了雷闖的腦海,原來做一件事情采取“行為藝術”的方式可以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此后他還給民航總局、交通部門寫信,建議他們錄取招聘時不要檢查乙肝,但收效甚微。同時,他也感覺到這種寫公開信的方式已經不再新鮮,所以必須有新的創意出來。
2009年7月,國務院頒布《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根據該規定,乙肝病毒攜帶者不再被禁止從事食品餐飲工作。
得知消息后,雷闖覺得機會來了。他決定“以身試法”。雷闖首先來到杭州市西湖區靈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求辦從事食品餐飲行業的健康證。體檢之后,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其他指標都正常,但由于乙肝“大三陽”的原因不能為之辦理。于是,雷闖拿出早已準備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說應該以新法為準則,但是對方告訴他沒有上級的文件,只能按舊規辦理。
不過這些已經在雷闖的預料之中。執法部門有法不依,雷闖決定向西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舉報,但是對方不受理。隨后,他又與西湖區衛生局、西湖區疾控中心、杭州市疾控中心溝通,最后申訴到浙江省衛生廳。
與此同時,雷闖再一次拿出了晾衣桿和紙板,把網絡上的流行語“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改成了“浙江省衛生廳,你媽媽喊你回家辦健康證”。他把自己在浙江省衛生廳的遭遇,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寫在博客上,終于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關注。
2009年9月1日,雷闖接到了杭州西湖區衛生局通知辦證的電話,他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食品行業工作健康證的乙肝病毒攜帶者。雷闖把這一天稱為“值得紀念的日子”,“這是爭取乙肝病毒攜帶者權益的重大勝利”。
休學一年去做公益
盡管雷闖依然堅持做消除乙肝歧視的公益活動,也在多家公益機構實習過,跟許多NGO組織打過交道,但是總覺得“自己很無力”。他在博客中寫到,“我想用一年的時間,去思考,在浙大讀書,在交大讀書,讀了書,到底干嗎去?讀了書,到底干嗎用?”此時,兩個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雷闖。
第一個,是一名叫李成松的四肢殘疾人。2010年端午節,雷闖在蘇州認識了他。他因殘疾歧視參加高考而被多所高校拒錄,最后終于考上了蘇州大學的法律并畢業,成為中國首個四肢殘缺的律師。和李成松的交流使雷闖感慨良多,覺得人生沒有沒有邊界,作為一個健全人,應該做得更好。
第二個,是一名叫“鋤草”的日本海歸。她從日本辭職回國,獨自一人走遍全國。用“乙肝病毒攜帶者征人吃飯”的方式宣傳消除乙肝歧視。為了這個活動,“鋤草”辭去了在日本高薪的工作。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作支撐,“鋤草”的征人吃飯活動遇到了較大的困難。
這兩個人的出現改變了雷闖,使他覺得是時候出去闖一闖了,“不然對不起這個名字”。
2010年7月1日,雷闖在征得導師的同意后,開始了他的“專注乙肝科普維權”活動。
雷闖以前做公益的時候,基本都在讀書所在的城市,也不怎么花錢,所以沒有接受社會人士的捐贈。但是這次不同,因為他要到全國各地,需要最基本的交通和生活成本。所以,雷闖想到了網友的支持。
出發前,他在博客中公布了自己休學一年做公益的計劃,并且說愿意接受個人捐贈和幫助。同時他還公布了銀行賬號,并承諾公開每一份收支明細。由于雷闖在反對乙肝歧視活動上小有名氣,他的計劃得到了全國各地不少網友的支持,他們還表示愿意無償提供住宿和相關支持。于是,雷闖上路了。
雷闖的第一站選擇在天津。“7月10日,天津一位乙肝朋友電話說,他及幾個像他一樣的朋友,被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拒錄了。于是,我臨時買了張站票,立馬趕到了天津。在去天津的當天,用了最后一筆錢買了一個DV,我希望用它來記錄一個乙肝病毒攜帶者被中海油服拒錄之后,這里發生的一切。”
在天津期間,雷闖和“鋤草”等人先后與衛生部、交通部和中海油相關部門交涉和溝通,但是效果并不好。此時,雷闖又想到了行為藝術這一招。于是他在天津街頭擺出字畫,并在牌子上寫著“賣字求生:因乙肝攜帶者不能入職中海油,現賣字求生,錢你看著給,字你隨便拿。”果然不出所料,當天《天津城市快報》就頭版報道了這個事件。同時也引起了公眾對乙肝就業歧視的關注。
可惜事情并沒有朝著雷闖希望的方向發展,這個出身農村,寒窗苦讀十幾年的朋友并沒有進入中海油公司。經過這次事件,雷闖總結出一個規律,光有一個行為藝術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一套行為藝術組合使用,這樣出來的威力才大。
做公益也需要行為藝術
2010年8月的一天,在北京做完“乙肝病毒攜帶者征人吃飯”活動后,雷闖到清華大學去閑逛。這時他看到校園內許多地方堆有閑置的磚頭,于是雷闖靈機一動:為什么不能用這些磚頭來做行為藝術呢?!隨后,雷闖手持兩塊磚頭站在清華大學、中科院門口拍照,并說這些部門不作為,諷刺他們是掌握了專業知識但拒絕發表觀點的“磚家”。
隨后,雷闖到每個城市,都要帶上這兩塊磚頭。在他看來,磚頭有三層意思:第一、磚頭能夠諷刺對方是偽專家;第二、磚頭還代表了“拍磚”和鳴不平的意思;第三、在緊要時刻,磚頭確實能夠防身,“別人見你手里拿著兩塊磚頭,就不敢輕舉妄動了”。當然,還有一項功能是雷闖一開始沒有想到的,那就是在火車上,他能夠用磚頭來做凳子。這對于經常要在火車上度過十幾個小時的雷闖來說,很重要,也很實用。2010年11月,當“3Q大戰”最激烈的時候,雷闖還到深圳騰訊公司總部,做了用磚頭拍企鵝的行為藝術,以表達自己作為QQ會員的不滿。
除了使用磚頭外,雷闖還充分開發了送鴨梨這項行為藝術,并使之成為一種時尚。
2011年2月17日,雷闖給廣州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送了一籃子的鴨梨,以抗議他們在公司違規檢查個人乙肝五項事情上的不作為。當時正值元宵節,而廣州市人社局也欣然地接受了這籃子鴨梨,而且還表示“會將壓力化為動力”。
但并不是每次政府部門都會接受雷闖的鴨梨。
2011年3月9日,雷闖在多次舉報深圳用人單位違規檢查乙肝未果的情況下,給深圳市衛生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送了一籃子鴨梨,但是對方拒絕收鴨梨,并訓斥雷闖作秀,警告雷闖“不要因為這件事情斷了你的后半生”。
除了送鴨梨外,雷闖常用的行為藝術還有:坐馬桶。
去年年底雷闖掌握證據稱廣州捷普電子有限公司等公司在電力一局醫院暗查乙肝,隨后雷闖前往廣州黃埔區政府,而后向廣州市、廣東省衛生部門和勞動部門舉報,但許多部門均未給予正視,而此時已距國家明文規定用人單位禁止檢查乙肝法律一年之久。雷闖在鬧市區以“不要將禁查乙肝規定當手紙”為主題進行行為藝術表演,結果引起了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等主流媒體關注,社會反響巨大,也使公眾更加關心這條法規的執行情況。
表面上看,這些行為藝術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雷闖說,這后面的“度”很難掌握。
“這個所謂的‘度’就是說你的行為既不能把他們(政府)激怒了,但同時又要讓他們認識到這個事情對我來講是很重要的。比如許多政府部門不作為,我們都知道,但是打他罵他往往是沒有用的,自己也承擔不起這樣的成本。那怎么樣才能讓他們作為呢?要么就是讓媒體曝光,要么就是讓他們的上級知道這個事情。所以通過送鴨梨這個行為藝術,既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同時也讓他們的上級知道了這個事情。但是送鴨梨的程序也很有講究的。通常我都會在微博或者博客公布將要在什么時候去給什么部門送鴨梨。這等于是一個提前告知,也給對方留了足夠時間來制定應對方案,至于他們是接受還是拒絕那是另外一回事。做事情之前很需要技巧,你不要一棒子把別人打死了。”
對話雷闖:NGO組織是社會的劑
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后就不會做了
雷闖訪談錄
贏未來你覺得請到總理和你吃飯的可能性有多大?
雷闖我自己也覺得和總理吃飯這個事情可能性較低,主要是形式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即使今年請不到他吃飯,我還是會堅持寫信,寫到明年如果再沒有回音,我就不寫了。
贏未來為什么一定要請總理吃飯,衛生部長和省長不好么?
雷闖假如真的能夠請到總理吃飯的話,不僅僅是起到一個科普宣傳作用,更重要的是,萬一總理和你吃飯后,那人民日報、新聞聯播這些都會報道的。這樣一來,它宣傳效果比我們一個人去做十年二十年效果都要好。這以后肯定會引起我們國家對乙肝問題甚至所有肝炎問題的重視。
贏未來為什么堅持一個人做公益,而不加入一個相關的NGO組織?
雷闖個人行動者的好處是:很多事情只適合個人參加,不適合群體。你說一個組織要去送鴨梨或者什么,那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組織不是一個人,所以你做事情的時候要考慮到其他成員的利益,那么不可能完全自由的。你在做這個事情前要權衡所在組織會不會受到影響,所以你的行為就會受到束縛。但是我一個人去送鴨梨,責任只要我一個人承擔。
贏未來為什么那么喜歡用行為藝術來做公益?
雷闖一個人的力量還是非常渺小的,所以你必須用一些新穎的方式來引起大眾的關注。而行為藝術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贏未來你行為藝術的點子都是從哪里來的?
雷闖有的時候是生活中看到一些東西,受到啟發,然后將這些東西存在腦海里,等到需要的時候拿出來用。有的時候一件事情發生了,你沒有辦法,必須快速想到處理的辦法。但主要是看你做事用不用心,假如真用心的話,但總是可以想到辦法的。
贏未來征人吃飯、送鴨梨可以理解,但為什么要裸奔呢?這與反對乙肝歧視關系在哪里?
雷闖2010年的時候,我去廣州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舉報有些單位違反規定私自查乙肝項目,也就是說醫院和公司違規去檢查應聘者的一些指標,而這些指標是國家明令禁止檢查的。這就相當于是侵犯了個人隱私。侵犯個人隱私是可以追究刑事責任的,對應的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里面就有“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罪”、“出售或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罪”。但是,我去舉報的時候,他們說沒有辦法立案,說因為他們之前從來沒有發生過這個事情。
當時我跟很多部門都反映,但是都沒有得到回復。我那時候就急了,覺得這樣下去這個事情肯定就黃了,所以我就想到了裸奔。我為什么要去裸奔?是因為如果說你讓這些侵犯隱私的人逍遙法外,讓他們繼續去侵犯人家的隱私,而侵犯隱私這個行為就好比你去把人家的衣服扒光了,與其被別人扒光衣服,還不如自己扒光。但在去裸奔前幾個小時,廣州市黃埔區公安局打電話給我說,這個可以立案了。所以我就放棄裸奔了。
贏未來休學了一年來做公益,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雷闖我之所以休學,一方面是我對這個社會的了解很不夠,另一方面是我對自己的了解也不夠。這一年來做了一些事情,認識了一些人,使自己對社會和自己的了解都更加深刻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夠做什么。做反對乙肝歧視這個活動,也給我打開了一扇門,讓你看到了這個社會上還有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公益機構、各種NGO都在關心這個事情。
這一年下來,我也寫感觸。比如“鋤草”現在就不做了。其實她挺不容易,從日本辭職來搞這個事情,結婚了,需要承擔家庭責任,所以她需要工作來維持生活。但是,我不同,我現在還是學生,沒有成家立業的經濟壓力,可以堂而皇之地不賺錢,但是“鋤草”不能。所以說,有些事情現在不做,畢業之后就沒有這個心態和心情去做了。
贏未來畢業之后你還會做公益么?
雷闖我也不確定畢業之后還會不會做公益,因為那個時候面臨的問題也不同。但是現階段我之所以會做這些,首先確定一點,我是喜歡做這個事情的,同時這件事情不光利己同時利人。所以說,從結果上來看,它是有價值的一件事情,那么我為什么不做呢?!
贏未來在你眼中NGO組織是什么?
雷闖我認為NGO組織是社會的劑,許多得了乙肝在現實生活中又得不到公正待遇的人,他們沒有那樣多的時間去改變用人單位的偏見,更不用說整個社會的歧視了。等他們不滿的情緒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往往才采取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所以這個時候NGO組織做的事情就顯得很重要了。
雷闖休學一周年從事乙肝科普維權活動全紀錄
2010年7月16日,雷闖到達天津調查中海油歧視乙肝攜帶者事件。次日,雷闖陪同被中海油拒錄的乙肝朋友前往海洋石油總醫院詢問,該院的體檢主任稱中海油海上工作人員限制乙肝是依據中海油公司的規定,而非衛生部規定。
2010年7月19日,雷闖前往塘沽衛生局聲討,衛生局稱天津市衛生局已多次要求海洋石油總醫院取消乙肝檢查,但不能為其朋友的遭遇做任何處理。此后,雷闖前往塘沽區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勞動監察科,監察科稱這是勞動仲裁的事情。2010年7月20日,塘沽衛生局針對取消入學就業乙肝檢查的文件指出,海洋石油總醫院的行為將導致其體檢執照被吊銷。2010年7月31日,朋友收到邀請返回公司就職。
2010年8月31日,雷闖抵達日照幫助因患乙肝被學校拒絕的女教師聲討。次日,雷闖前往日照教育局監察科,對方表示此事與教育局無關,而是由人社局負責。然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稱,人社局只是走形式,最終決定權在于教育局。
2010年10月11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在招聘工作人員面試時,要求應聘者提交乙肝體檢單,于是雷闖帶著磚頭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去聽宣講會,并在現場派發乙肝科普知識宣傳單。18日,長春光機所在官網通告,取消乙肝體檢。
2010年12月22日,雷闖為舉報捷普等公司在電力一局醫院暗查乙肝一事前往廣州黃埔區政府,而后向廣州市、廣東省衛生部門和勞動部門舉報。此后,前往電力一局醫院門口做“請不要將禁查乙肝規定當手紙”的行為藝術,此行有南方都市報和廣州日報、優酷拍客、南方電視臺的跟蹤報道。
2010年12月25日到12月30日,在黃錚的號召下雷闖一行收集了1545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乙肝病毒攜帶者簽名。雷闖前往廣東省衛生廳遞交聯名信,欲電力一局醫院和相關用人單位。
2011年1月7日廣東省衛生廳張副處長電話雷闖表示,關注電力一局醫院暗查乙肝之事,省衛生廳也表示非常重視。當天,廣州市衛生局通知雷闖一行經初步調查醫院被暫停開展體檢業務,廣州市衛生監督所也打來電話表示正抓緊調查。
2011年1月25日到3月9日間,雷闖又接連向廣東省衛生廳實名舉報了深圳、東莞幾家醫療機構。
2011年2月17日,雷闖到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取對違規查乙肝的捷普等公司的處理結果,廣州人社局針對他舉報的眾多公司,僅僅調查了捷普公司,且調查并未發現捷普公司有違規行為,當場送上鴨梨,希望廣州人社局幫忙分擔鴨梨。同時,當場再次遞交舉報捷普等公司違規查乙肝的舉報信。
2011年3月22日到7月20日,一天未曾中斷地給總理寄出了121封邀請信,有特快專遞,有平信,在北京、廣州、杭州、南京、廈門、長沙、昆明……都給總理寄過信。
2011年7月7日,“乙肝斗士”雷闖在廣州市中山大學郵局,向全國43所公安政法高校寄出了裝有《希望貴校公安類專業高考錄取不要拒錄乙肝考生的懇請信》的特快專遞,其中37封寄往招收公安專業高校,6封寄往中國政法大學等政法高校。同時,雷闖還向教育部、公安部和司法部寄出3封建議信,建議公安類專業報考取消乙肝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