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消化系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消化系統范文第1篇

龐大的消化系統

狗狗消化系統的結構與人大致相同,只是由于生活習性和食物不同,而在具體的器官和功能上有所差異。

狗狗的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2個部分組成。從字面理解,消化道就是食物從進入狗狗的嘴巴開始,一直到變為消化殘渣從排出為止所經過的通道。消化腺則是指食物不直接經過但是分泌了對消化起到幫助作用的消化液的器官。

食欲從何而來?

狗狗想要吃東西,是靠神經系統調節。在大腦中樞內既有攝食中樞,又有飽中樞和飲水中樞,它們之間的互相作用讓狗狗有想要吃飯的念頭,也共同影響著消化活動。

氣味大于口感

狗狗的味覺無法與人類相比,因此,食物的口感對于它們來說沒有特別的吸引力。以前我們也曾經提到過狗狗發達的嗅覺,這是刺激狗狗食欲的重要因素。

有沒有注意到,當主人買肉回家時,狗狗總會第一時間搜查菜籃子并流出口水。這就是由肉香激起的食欲。

條件反射

定時喂食的狗狗,即使不餓,到了該吃飯的時間,也會走向食盆,準備進食。同樣,每次喂食時敲擊食盆,狗狗聽到了敲擊食盆的聲音,就會產生食欲。

讓狗狗對進食形成條件反射后,每當狗狗的大腦感受到進食的信號,就會引起攝食中樞的興奮,調動消化器官為消化活動做好準備。

外形并非無所謂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狗狗對食物的外形沒有任何要求。不過,當同樣氣味、不同形狀的食物擺放在狗狗面前時,就能發現狗狗確實會有形狀上的偏好。

很多主人都會發現,在喂食犬糧時,狗狗除了對口味有選擇,對于顆粒的大小也有所要求。

消化過程

整個消化過程可以歸納為物理性消化(機械性消化)、化學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三種消化方式使得狗狗吃下去的食物被降解和消化。

吃得多 拉得多

大多數成年狗狗便便的次數與進食次數直接相關,比如每天喂食1次的狗狗,1天就會便便1次;1天喂食2次,便便次數也會增加至2次。

以嘴巴為源頭 物理性消化

如果單從結構看起來,狗狗的消化系統同樣以嘴為源頭,這似乎與人類相同。因此,我們著力講些與人類不同的方面。

形狀差異巨大

成年人的口腔大小和形狀相差不多,但不同犬種的狗狗,由于受到鼻子的影響,口腔的形狀和大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舌頭功能不同

狗的舌頭和人的舌頭構造基本相同,狗舌大多數是粉紅色,但個別犬種的舌頭呈藍黑色(如松獅犬、沙皮犬等)。

人舌還有2個非常重要的

輔助功能

感受味覺 人舌表面的味蕾多達萬余個,可以感受到復雜的味覺體驗。舌頭對人類的食欲影響極大,因此才會有《舌尖上的中國》這樣的命題方式。

輔助發音 舌頭對于發音有幫助作用,我們說的大舌頭就體現了舌頭對發音的重要性。在學習說話的時期,幼兒口齒不清,有可能是由于位于舌頭下方的連接舌和口底的舌系帶過短造成的。

人舌和狗舌的主要功能相同,都是在進食時起攪拌和推送作用,輔助咀嚼和吞咽。

狗舌 味覺較差,幫助控溫

調節體溫:狗狗舌頭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幫助調節體溫,當天氣炎熱,狗狗需要自發調節體溫時,就會伸出舌頭,以便蒸發水分,散發熱量。

牙齒區別較大

狗狗的牙齒和人的牙齒有許多區別。

數量

成人 恒齒有28~32顆。數量不完全相同的原因在于每個成年人都有0~4顆數量不等的智齒。

成犬 恒齒共有42顆。幼犬出生4周時開始長出乳齒,2個月時乳齒長齊,隨即開始換牙,10月齡可換齊恒齒。

齲齒

人 很容易出現齲齒,因為人類的唾液中含有致齲菌,糖分在牙菌斑內發酵,就會腐蝕牙齒。

狗狗 唾液中很少有致齲菌,因此,很少會有齲齒發生。牙菌斑導致的牙石問題是威脅狗狗口腔健康的主要原因。

牙根

人類 牙根較短,彼此要依靠其他牙齒才能穩固,因此在失去一顆牙后,要及時鑲上假牙,否則可能傷及周圍的牙齒。

狗狗 牙根很深,相當穩固,完全不必擔心出現類似的問題。

功能

人牙 主要用來磨碎食物和輔助發音。

狗牙 更重要的作用是攻擊和防衛。至于磨碎食物對狗狗來說不太重要,因為狗狗的進食方式主要是吞咽。即使狗狗老得牙齒都掉了,主人也不必擔心會影響狗狗吃飯,當然,把食物更換成含水量較高的罐頭類軟食,會更便于吞咽。

吃一頓飯要多久

人的進食時間較長,吃飯對于人類來說,不僅是果腹充饑,還是一種享受,甚至是社交手段。但是對于狗狗,吃飯這項功能很純粹,它們沒有品嘗的觀念,單純依靠食物氣味的引誘,在進食時,只是囫圇吞下。

強大的胃 物理性消化 化學性消化

胃是消化道內最大的部分,食物進入胃部后,胃的蠕動將食物進一步磨碎攪拌,使之與胃液充分混合,開始消化。

雖然食物從胃部就已經開始消化,但狗狗的胃更像是一個口袋,可以短暫存儲食物,并控制食糜進入小腸的速率。

胃酸

胃是消化道內最大的部分,狗狗和人的胃都會分泌出鹽酸,有時我們會感覺到胃里泛酸,這就是胃酸過多的癥狀。胃酸對身體很重要,可以殺死食物中的細菌,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蛋白質膨脹變性,便于消化。

狗胃

狗狗的胃液很厲害,其中的鹽酸含量為0.4%~0.6%,在家畜中居于首位。因此,狗狗對蛋白質的消化能力很強。在進食后5~7小時,狗狗就可以將胃中的食物全部排空,比多數草食或雜食動物都要快。

人胃

人的胃液中鹽酸的含量為0.2%~0.4%,大約為狗狗的一半。人類胃排空的速度同樣很快,進食混合性食物,完全排空的時間為4~6小時。

反胃——嘔吐

有時狗狗也會像人類反胃時那樣嘔吐,不過這不一定都是生病的表現。

吃得太多太急,狗狗就會自發地吐出多余的食物。這是一種自發性的保護措施。

胃病

胃病在人類算是常見病,而且有多種病理和癥狀,對于狗狗來說,胃病卻相對少見。

狗狗得了胃病,大多數會表現出精神不佳、食欲下降、嘔吐等癥狀。這些癥狀常會被主人忽視,最終因發現太晚而延誤病情。

胃扭轉

狗狗的一種特征性急性病,這種胃部疾病非常危險。

要點

可能由胃內容物排出障礙、進食過快、進食后運動過度等引起。

一般發生在進食后1~4小時。

腹部膨脹、試圖嘔吐但吐不出來、用力呼吸、發紺。

可能陷入休克,如不及時治療,幾小時就會死亡。

多發生于大丹犬、拳師犬、德國牧羊犬等大型犬,公犬發病多于母犬。

治療時要通過手術將胃部復位。

預防

喂養大型犬,尤其是胸部較深的狗狗的主人需要學習以下知識:

進食后不要引逗狗狗馬上進入興奮狀態或運動。

不要催促或引誘狗狗急劇攝食,可使用緩食盆。

不要讓狗狗暴飲暴食,每天至少喂食2次。

如果反胃時嘔吐出透明或白色的液體。

有可能是急性胃炎。

如果反胃時嘔吐出黃綠色的液體。

可能是膽汁,需要去醫院檢查。

如果反胃時嘔吐出鮮紅色的液體。

說明消化道上部出血,需要馬上就醫。

吸收從腸開始 化學性消化

和人一樣,狗狗的腸道分小腸和大腸2個部分。

腸道的長度是影響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內停留時間的因素,從而也影響著動物的消化時間。

消化腺

狗狗的消化腺主要為唾液腺、肝臟、胰臟3個部分。

唾液腺

作用1 清潔口腔、溫潤食物、幫助咀嚼吞咽。

作用2 含有溶菌酶,具有殺菌作用。

作用3 通過蒸發唾液起到散熱作用。

胰臟

分泌胰液,提供多種消化酶,可幫助食物消化水解。

肝臟

狗狗體內最大的消化腺,重量相當于體重的3%。

肝臟作用十分復雜,不但能參與消化,還可以存儲營養物質、解毒、形成凝血酶原等,在胎兒時期,肝臟還是造血器官。

愛吃肉的雜食動物

雖然經過千萬年的馴化喂養,狗狗已經徹底走入家庭成為寵物,但它的消化系統仍然具有很多肉食性動物的特點,如腸管較短、蠕動較快、腺體發達、大腸較短等。

因此,狗狗對蛋白質和脂肪能較好地消化吸收,但對粗纖維的消化能力較差。總體來說,雖然狗狗也要吃植物纖維,但它們更喜歡也更適合肉類。在喂食粗糧時,應將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切碎、煮熟。

喂給狗狗的食物,應該是包含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全價營養食品,必須有足夠的肉類蛋白質,葷素結合搭配合理。

小腸

如果說胃部是預消化,那么小腸才算是身體中主要進行消化和吸收的部位。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3段。

消化 小腸中包含膽汁、胰液以及自身腺體產生的消化液,是多種消化酶的聚集地,因此具有最強的消化能力。

吸收 食物中的成分在這里被消化成簡單的粒子后,連同水、維生素和礦物質一同被吸收。狗狗的小腸絨毛在家畜中最長,因此最大程度地擴大了吸收面積。

大腸

大腸由盲腸、結腸和直腸組成,直腸末端連接。

大腸的主要作用是消化纖維素,吸收水和電解質,形成糞便。

狗狗的大腸相對較短,平均長度只有0.6米。

大腸中有復雜的微生物系統,由幾百種細菌組成。

未消化的食物在大腸中存留的時間約為12小時。

為消化系統的末端,糞便由此排出。狗狗的排糞中樞不發達,因此不能像牛、馬等家畜一樣,在行進中排糞,只能停下來擺好姿勢后再專心便便。

狗狗的經常會出現問題,發生在它的特殊器官囊上。囊和其中的腺,是貓狗特有的腺體。

作用是分泌腺液,使排便通暢順利。腺液具有惡臭。

消化系統范文第2篇

嘔吐是小兒常見癥狀之一。嚴重嘔吐會使寶寶呈呼吸暫停的窒息狀態;若護理不當有嘔吐物吸入,尚可繼發呼吸道感染;反復嘔吐易導致水、電解質代謝紊亂;長期嘔吐影響營養的吸收,可致營養不良和維生素缺乏癥等。

不可忽視的年齡問題

1.兩周以內新生兒嘔吐:多見于嘔吐羊水、食管閉鎖或狹窄、腸道閉鎖、或直腸閉鎖、胎便性腸梗阻、胃或腸旋轉不良、腦部產傷等。

2.嬰兒時期嘔吐:多見于肥大性幽門狹窄、幽門痙攣、喂養方法不當、感染和敗血中毒狀態、腦神經疾病、腸套迭等。

3.幼兒時期嘔吐:除上述疾病外,還有見于賁門痙攣或食管裂孔疝、反芻等。

4.學齡前及學齡兒童嘔吐:多見于感染、急腹癥、腦神經疾病、再發性嘔吐、前庭功能失調及小腦腫瘤、代謝異常性疾病、各種中毒、腸蛔蟲癥等。

急癥表現2:腹瀉

寶寶腹瀉,爸媽可以依據如下因素進行初步判斷,在就診時向醫生提供病史、臨床表現等參考數據,待明確診斷后,需盡快開始治療。

診斷依據:

大便性狀有改變,呈稀便、水樣便、黏液便或膿血便;

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

病程分類:

急性腹瀉:病程在2周以內;

遷延性腹瀉:病程在2周至2個月;

慢性腹瀉:病程在2個月以上。

病情分類:

輕型:無脫水、無中毒癥狀;

中型:輕至中度脫水或有輕度中毒癥狀;

重型:重度脫水或有明顯中毒癥狀(煩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蒼白、體溫不升、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等)。

病因分類:

感染性:如霍亂、痢疾以及其他感染性腹瀉(亦可稱腸炎);

非感染性:如飲食性腹瀉、癥狀性腹瀉、過敏性腹瀉以及其他腹瀉。

急癥表現3:便血

血自排出體外,糞便帶血,色鮮紅、暗紅或呈柏油狀,量多少不等,可混有膿、黏液,統稱便血。寶寶便血,按病因可分為以下幾種常見情況:

消化道感染或局部組織、血管損傷

這是便血最常見的原因,出血量較大,對寶寶來說,常見的疾病有:

1.消化性潰瘍:偶可見于小兒期。多為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較少見,少有典型的胃痛史。胃出血則有嘔血及柏油樣便;十二指腸潰瘍大量出血時,則以柏油樣便為主,極少嘔血。

2.出血性壞死性腸炎:便血量較多,常伴煩躁、腹脹、腹痛、腹瀉、高熱及感染中毒癥狀。

3.痔及肛裂:嬰兒痔很少見,但可以發生大出血;肛裂的出血量少,一般伴有大便時疼痛。

4.腸套迭、腸扭轉或腸重復癥:多見于嬰兒期,以陣發性哭鬧(腹痛)、嘔吐及便血為特征。

5.腸系膜血管栓塞:有腹痛和較大量便血,便色與發病部位有關,小腸高位可為柏油樣便;部位較低血量大,可為鮮血色。

6.鉤蟲病和血吸蟲病:便血量一般較少。

7.流行性出血熱:可有大量便血,常伴其他出血癥狀及感染中毒癥狀。

8.阿米巴痢疾:便血量不多,糞便伴黏液或膿液。

9.細菌性痢疾:血便常混以膿便,伴發熱、腹痛等癥狀。

10.腸傷寒:同時有較長時間的高燒癥狀,血便顏色取決于出血量的大小及出血部位。

11.腸結核:小兒腸結核多屬潰瘍性,伴有消瘦、發熱、腹瀉等癥狀,出血量多不大。

12.直腸或結腸息肉:出血量或多或少,多為鮮血,與大便不混勻。

出血和凝血障礙的血液病

1.新生兒自然出血癥:出生2~6天發病,常見大量消化道出血或其他部位黏膜出血。

2.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見便血,伴皮內出血點及其他黏膜出血。

3.再生障礙性貧血:呈嚴重貧血外貌及皮內出血點,由于血小板減少,可出現便血。

4.各型白血病:因血小板減少而有出血傾向,可見便血。

5.血友病、凝血酶原降低和纖維蛋白原缺乏癥等凝血異常疾病:可見便血,多伴有皮下淤斑、外傷后不易止血癥狀。

毛細血管滲透性異常

可見于皮膚或黏膜損傷時,不易止血。

1.過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量或多或少,可同時發生腸套迭,典型的有分布在四肢的出血性皮疹及陣發性腹痛等癥狀。

2.壞血病:便血不多見,有時出血量較大,同時可見牙齦等部位黏膜出血。

急癥表現4:腹水

腹水或稱腹腔積液。腹水可見于多種疾病,小兒時期合并腹水的疾病大致如下:

1腹部局部炎癥:常見于化膿性腹膜炎、結核性腹膜炎,前者可呈膿性,后者可為血性,并易伴隨腹痛和腹肌緊張。

2腎臟疾病:腎病綜合征全身水腫嚴重,易見腹水。急性腎炎僅偶見腹水。

3肝臟疾病:由于肝癌(可見于嬰兒)、慢性充血性脾大等疾病,可見漏出性腹水。

4心臟疾病:任何一種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臟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全身水腫嚴重時,亦可見腹水(漏出性)。

5營養性水腫:嚴重營養不良多見于某些消耗性疾病(如慢性痢疾或腸炎、結核病等),可出現全身性水腫和腹水。

6淋巴系統梗塞:偶見于結核病、絲蟲病、腫瘤壓迫等疾病。腹水為乳靡狀,含脂肪及蛋白較多。

急癥表現5:便秘

如果寶寶排便時間超過48小時,糞便干燥難解,即稱便秘。

導致便秘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飲食不規則;食物成分不當,蛋白質含量過高;腸道功能失調;疾病和發育障礙;精神因素;藥物影響。

便秘也有急慢

1.急性便秘:即單純性便秘,是指便秘發生不超過4周,一般無器質性疾病,多與糞便量過少、過硬,難以激起排便感覺及反射有關。

2.慢性便秘:多超過4周,必須先排除器質性病變,包括:神經源性,如昏迷、智能低下病人和先天性巨結腸等;肌肉松弛,如脊髓灰質炎、營養不良及呆小病等;排出道受阻,如肛裂、肛周膿腫、狹窄等。

消化系統范文第3篇

21世紀的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疾病防治和保健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對衛生部門和廣大醫務人員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其中老年消化系統病尤為多見。作為一名消化科醫生的職責所在,有必要討論老年消化系疾病的部分防治方法。

2 老年人消化系統的生理特點和常見病的防治

2.1 口腔和食管 生理特點:老年人的牙齒易脫落、味覺遲鈍、唾液腺萎縮,吞咽和食管運動功能減退。故老年人進食要特別注意細嚼慢咽,切勿狼吞虎咽、宜少吃多餐。常見病:a、食管異物,肉塊、排骨(用胃鏡或食管鏡鉗取);b、胃食管反流病:燒心、反酸、噯氣、上腹痛、睡眠障礙,對排除心絞痛和很難控制的夜間嗆咳、哮喘患者要想到本病可能,應找消化專科醫生診治。C、食管癌,發病率居最常見腫瘤的第四位,吞咽困難逐漸加重是最常見癥狀。主要是依靠胃鏡檢查加活檢為診斷手段。手術切除是根治的有效方法,早期食管癌可行胃鏡下粘膜剝離術,不宜手術或失去手術機會的晚期食管癌可置入支架。

2.2 胃 生理特點: 老年人胃酸分泌功能降低。常見病:a、慢性胃炎: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常見病因,尚有胃酸、非甾體類抗炎藥、膽汁反流等病因。主要癥狀有噯氣、上腹痛或不適、早飽。去除病因、對癥治療;b、消化性潰瘍:老年人多無飲食和疼痛的相關性,缺乏上腹痛,常以出血、穿孔、發熱、白細胞升高為首發癥狀,這一點常被忽視,且胃潰瘍需高度警惕癌性潰瘍。主要是依靠胃鏡檢查為診斷手段。現有效藥物齊全,能治愈良性潰瘍。C、胃癌:居全球腫瘤發病和死亡率的第二位,位列消化系腫瘤的第一位。早期多無癥狀,進展期胃癌可有無規律性上腹痛、不明原因消瘦、乏力、黑便等。主要是依靠胃鏡檢查加活檢為診斷手段。手術切除是根治的有效方法,早期胃癌可行胃鏡下粘膜剝離術。

2.3 腸 生理特點: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化酶分泌減少、胃腸運動功能下降和血供減少,容易發生慢性便秘。故主張老年人養成多活動,多食新鮮水果、富含有纖維素的蔬菜及多飲水的生活習慣。常見病:a、小腸疾病相對少,可做膠囊內鏡檢查。b、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目前認為主要與高脂食譜和食物纖維不足、遺傳因素、大腸息肉、炎癥性腸病及膽囊折除術等因素相關。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便秘、大便變細和粘液膿血便,值得提醒的是大便帶血誤認為是慢性菌痢或內痔而錯過了治療時機,應盡早到消化專科行腸鏡檢查。手術切除是根治的有效方法,早期大腸癌可行腸鏡下粘膜剝離術,不宜手術或失去手術機會的晚期大腸癌可置入支架。

2.4 肝 生理特點:老年性變化首先是重量減少,血清白蛋白比年輕人稍低、丙種球蛋白相對高。常見病:a、肝硬化,本病無特效根治藥物,關鍵是早期診斷,通過治療緩解病情、防止并發癥發生及延長代償期,失代償期可行肝移植術。b、肝癌,位列消化系腫瘤的第三位。早期多無癥狀,多數是體檢發現。門診患者多屬中晚期,有肝區疼痛、食欲減退、黃疸、消瘦等表現。治療有手術切除、動脈灌注加栓塞、肝移植術。

2.5 膽囊和膽道 生理特點:老年人的膽囊易發生肥厚和息肉樣增生,膽道疾病以膽石癥并膽囊炎最常見,次為膽管炎和膽管癌。右上腹痛向右肩甲部放射、發熱、黃疸等。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反應差,疼痛不典型,可以無任何癥狀。主要靠B超、CT、MRI、ERCP診斷。治療切除膽囊(手術、腹腔鏡、)肝外膽管結石可內鏡下行切開取石術。晚期膽管癌可在內鏡下置入支架。

2.6 胰腺 生理特點:50歲以后其重量逐漸減輕,出現纖維化,胰腺細胞功能減退,但不影響消化功能。常見病:a、急性胰腺炎,是常見的、嚴重的消化系統急腹癥,總死亡率30%以上。60歲以上發病率減少,不過一旦發生則多兇險。病因主要是膽道梗阻(膽石癥)、酗酒和暴飲暴食、高脂血癥(TG>11.3mmol/L)。表現為持續性上腹痛、惡心嘔吐、發熱、休克等。以上表現加血象高、血尿淀粉酶升高,結合B超、CT即可診斷,一旦確診立即到消化專科進行綜合治療。b、胰腺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是一種惡性程度高、進展速度快、預后極差的腫瘤。早期癥狀隱匿,缺乏特異性,常以慢性腹瀉、消化不良特別是脂肪消化不良癥狀出現時應提高警惕。晚期表現為腹痛、黃疸。借助B超、CT、MRCP、ERCP診斷。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不宜手術和晚期胰頭癌可在內鏡下置入支架。

3 消化系統癌腫瘤的7種“警報”癥狀

3.1 進食后感胸骨后面有異物堵塞、或疼痛或吞咽困難者,應排除食管癌。

3.2 逐漸增加的鞏膜(通稱白眼珠)黃疸、皮膚和尿發黃,及上腹部出現隆起包塊者,應排除胰腺癌、肝癌、膽囊膽管癌和胃癌。

3.3 肝臟快速增大,伴持續性肝區疼痛,以夜間為甚者,應排除肝癌。

3.4 上腹部無規律性疼痛,伴持續大便隱血或黑便者,應排除胃癌。

3.5 大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有膿血便、里急后重感,或大便變細、變扁者,應排除大腸癌。

3.6 原因不明的消瘦、疲乏無力、進行性貧血、食欲下降,特別厭吃肉食類食品者,應排除消化系腫瘤。

3.7 反復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者,也應作系統檢查,以排除消化系腫瘤及其它系統腫瘤。

4 慎用解熱鎮痛類藥物,擔心胃潰瘍發生

許多老人因“感冒、風濕、骨質增生、痛風等”而習慣服用頭痛粉、安乃近、去痛片、克感敏、消炎痛或“泰國、緬甸進口藥”,或者因心血管疾病而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最終導致胃潰瘍大出血。故切勿濫用,非用不可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或者飯后與胃藥同用。

消化系統范文第4篇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統最常見疾病之一,它是指各科_各樣的病因作用下,胃黏膜出現的慢性炎癥。我國人群中慢性胃炎的發病率高達60%以上,并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增加。大多數慢性胃炎沒有任何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一些癥狀,表現為燒心、腹痛、腹脹、早飽、惡心、食欲差、噯氣、呃逆等,這些癥狀輕重不一,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

慢性胃炎病因

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其次的病因有飲食不當(飲食不規律、食物冷熱不均或者辛辣刺激、粗糙)、飲酒、吸煙、藥物(最常見的是非甾體類藥物,如阿司匹林、波利維、鐵劑、鉀等),還有胃腸動力障礙或者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導致膽汁反流,膽汁損傷胃黏膜造成膽汁反流性胃炎。上述病因主要引起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而特殊類型的胃炎比較少見,與放射線損傷、自身免疫反應、血管炎、,肉芽腫、食物過敏、病毒、真菌感染等有關。

慢性胃炎癥狀

大部分慢性胃炎都沒有癥狀,有許多患者是在做健康查體的時候胃鏡檢查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或者慢性萎縮性胃炎。對于到醫院就診的患者而言,常見的不舒服主要有程度不同的腹痛、燒心、腹脹、早飽、惡心、反胃、食欲不好等。這些癥狀并非胃炎所特有,其他許多疾病,如胃潰瘍、胃癌、胃淋巴瘤、膽囊炎、膽囊結石、胰腺炎等也可以有上述癥狀。因此,醫生建議患者做胃鏡、腹部B超等來進行鑒別診斷。

慢性胃炎會癌變嗎

慢性淺表性胃炎與胃癌關系不大。但慢性萎縮性胃炎,尤其是合并有中重度腸化或者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胃癌的高危人群,要引起重視,但也不能談“萎縮”而“色變”。其實,部分輕度腸化和輕度不典型增生經過治療可以好轉乃至逆轉為正常。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每年只有0.5%~1%發生癌變,發生癌變的患者通常是萎縮性胃炎合并中一重度腸化或者不典型增生,如果沒有腸化或者不典型增生,單純萎縮性胃炎要發展為胃癌需要經過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時間,在這期間,只要定期復查胃鏡,就能夠阻斷胃癌的發生、發展。

最近一些研究表明一些藥物和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癌變,主要有葉酸、維生素C、維生素A、綠茶、大蒜素等,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

急性胃黏膜病變

我們常常遇到這樣一些患者,因暴飲暴食、家庭成員或工作生活近期突發意外及變故,或因病服用某些藥物(比如阿司匹林、激素等),突然出現胃部的疼痛、燒心,惡心、嘔吐、吐血、排黑大便等情況,或者一些住院的危重病人,突然出現消化道出血甚至休克的表現,這很可能是發生了急性胃黏膜病變,醫學上也稱為急性糜爛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或者應激性潰瘍。

急性胃黏膜病變病因

導致急性胃黏膜病變主要與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物及過量飲酒有關,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某些抗生素等。另外,一些應激狀態如嚴重感染、嚴重創傷、顱內高壓、嚴重燒傷、大手術、休克、過度緊張、勞累等也可引起急性胃黏膜病變。

急性胃黏膜病變的預防

老年人常患多種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可能導致急性胃黏膜病變的藥物來治療其他疾病,同時老年人自身健康狀況較差,易于出現應激狀態。因此,老年人發生急性胃黏膜病變在臨床上很常見。

在日常生活上:培養良好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平時盡量避免酗酒、戒煙、勿進食過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濃茶和濃咖啡。保持平和健康的心理狀態,不要過于焦慮、憂郁及悲傷,作為子女要在心理上多關心老年人,避免老年人由于孤獨、缺乏溝通出現不良的心理狀態。

合理的服藥方法及注意事項:要充分了解所用藥物的不良反應,避免“亂服藥、濫服藥”。對于因病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激素類及活血化瘀藥物的患者,應注意觀察服用藥物期間的不適癥狀,調整合理的服藥時間,必要時同時服用胃黏膜保護藥物。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倡導“少服藥,不亂服藥”,但絕不是“因噎廢食”,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地服用藥物對治療老年患者的常見病、控制疾病發展、預防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改善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胃潰瘍

胃潰瘍是指胃黏膜被胃液所消化而造成的超過黏膜肌層的壞死糜爛面。胃潰瘍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45~55歲最多見,65歲以上老年人胃潰瘍的發生率在5.2%左右。胃潰瘍是消化系統常見的疾病,其特征性的表現是餐后慢性中、上腹疼痛,可伴有噯氣、泛酸、燒心等癥狀,嚴重時可出現黑糞和嘔血。

胃潰瘍病因

正常胃黏膜每天分泌胃液,這里面包括我們常說的胃酸和一些黏液,純酸性的胃液能夠破壞和消化包括胃在內的一切活組織,但是我們的胃黏膜為什么沒有受到自己分泌的胃酸的侵蝕呢?

這是因為我們正常胃黏膜表面有黏膜屏障系統,就像萬里長城一樣,把外來入侵者擋在門外,從而保護自己的胃黏膜。這種黏膜屏障系統包括黏稠的黏液、黏膜上皮以及黏膜細胞的高度更新能力,還有胃壁豐富的血液供應、堿性的胰液和十二指腸液的中和作用以及胃的正常排空功能,它們都是有效的防衛系統。但是一旦外來入侵的力量超過了屏障系統的抵御能力,胃黏膜就會受到損傷,在表面形成糜爛或潰瘍,這些有害的物質包括胃酸、胃蛋白酶、膽汁反流、藥物、乙醇、細菌感染等。

下面這些因素和胃潰瘍的形成都有一定的關系,尤其是對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以注意:幽門螺桿菌感染;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吸煙;服用激素;服用抗凝藥;遺傳因素;精神緊張、過度勞累;重大的身體創傷及心理應激事件。

消化系統范文第5篇

關鍵詞:重癥消化系統潰瘍;上消化道出血;護理

為了研究重癥消化系統潰瘍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護理效果,我院對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4例重癥消化系統潰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4例重癥消化系統潰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將5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27例與對照組27例。觀察組男15例,女12例,年齡18~64歲,平均(43.15±7.37)歲;其中胃潰瘍10例,十二指腸潰瘍8例,復合性潰瘍9例。對照組男16例,女11例,年齡19~65歲,平均(43.48±7.41)歲;其中胃潰瘍9例,十二指腸潰瘍9例,復合性潰瘍9例。上述兩組研究病例臨床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病情變化情況等,一旦發現患者有異常現象及時向責任醫生匯報,以便給予對癥處理,對于失血較多患者需及時補充血容量,叮囑患者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加強健康教育。患者在治療期間需積極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讓患者了解疾病發生原因、治療內容、注意事項及預后等,讓患者清楚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②心理干預。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主動與其溝通,與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積極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其不良心理情緒,提高遵醫性;③生活干預。嘔血患者需給予禁食處理,嚴重出血伴嘔吐患者在止血后3h可適當進食流質食物,且遵循少量多餐原則,若患者進食后無明顯不良反應可適當增加用餐量,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維生素豐富食物為主。另外為患者制定科學的、規律的作息時間,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④出院指導。護理人員在患者出院前1d需對其飲食、休息、生活行為進行科學指導,叮囑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飲食上禁食刺激性食物,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定期來院復查,在生活中盡量避免多種出血誘因,促進患者康復。

1.3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SA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①SAS評分[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對其焦慮程度進行評價,該量表評分高于50分,則表示患者有焦慮癥,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超過69分為重度焦慮;②護理滿意度[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將兩端分別為0mm與100mm的游離標尺發放給患者,其中0表示不滿意,100表示十分滿意,患者進行刻度標記,護理人員做好記錄,分值越高說明其護理滿意度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研究的所有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19.5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計數資料采用均數(x±s)、百分比(%)表示,且分別用t、χ2檢驗,P

2 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顯著(P

3 討論

消化系統潰瘍主要指的是胃、十二指腸慢性潰瘍,消化系統潰瘍導致上消化道出血屬于臨床常見急癥,患者可見嘔血、黑便等臨床癥狀,具有起病急、病情發展快的特點,患者易出現失血性休克,對其生命安全威脅較大。消化系統潰瘍病程較長,且易反復發作,重癥消化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急,并且變化快,因此患者易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等多種不良情緒,導致治療積極性及配合性下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給予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并且通過健康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疾病發生誘因。冷熱不調、饑餓失常、辛辣刺激性食物的過度攝入及飲食不節均是導致該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患者的飲食干預。

在本次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等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

綜上所述,在重癥消化系統潰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湘市| 清远市| 英吉沙县| 得荣县| 八宿县| 名山县| 大悟县| 二手房| 鹿邑县| 凤城市| 老河口市| 遵义县| 托克逊县| 昌乐县| 西贡区| 蒙城县| 惠州市| 麻阳| 平潭县| 本溪| 嘉荫县| 隆安县| 金塔县| 荃湾区| 道孚县| 台北县| 庆安县| 吴川市| 电白县| 巢湖市| 肥乡县| 钟祥市| 赣州市| 青冈县| 密云县| 鸡东县| 治县。| 修水县| 新沂市| 尉犁县| 长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