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暑金將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街區自助圖書館 建設 晉江市
中圖分類號:C2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0-0348-01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飛速增長,人們的文化需求不斷增長,文化越來越成為社會民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物質基礎。圖書館作為基層的公共文化設施,對于文獻信息收集、整理和傳播有著不容推卸的責任。隨著晉江經濟、公共圖書館建設的迅速發展,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和辦館模式也在不斷創新。24小時自助街區圖書館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圖書館,是一座“永不閉館”的圖書館,具備了圖書館基本功能,具備自助辦證、自助充值、借書、還書、查詢、圖書自動上下架的功能,解決了傳統圖書館“開館時間”限制和“館外服務”問題。街區自助圖書館以人文關懷為主導,以服務創新為目標,繼承了RFID技術圖書傳輸自動控制技術。
1、晉江市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建設目的
構建以現代化網絡通信技術為依托,以市圖書館為中心,自助圖書館為網點的公共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服務網絡。通過建立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的管理機制和自動化、網絡化的業務運作體系,打造“1公里半徑”城市圖書館群,確保市民平等享受文化權益,促進全民閱讀。
2、建設規模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晉江市24小時自助圖書館建設,投入一千萬用于晉江市“一公里半徑”城市圖書館群建設,并成立了已丁峰副市長為組長的晉江市“一公里半徑”城市圖書館群建設工作小組。根據“1公里半徑”城市圖書館群的服務需求,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擬在青陽、梅嶺、羅山、西園等10個街道(鎮)設立17臺“24小時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并計劃于2014年底 24小時自助街區圖書館的建設并投入使用,并構建全市文獻資源物流配送系統,實現市圖書館、市少兒分館、 17個24小時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的通借通還,初步形成1公里服務半徑。
3、網點規劃
3.1 讀者調查與分析
借鑒其它城市調查結果顯示,87.14%的讀者認為自助圖書館應設在人口密集的住宅區,50.18%的讀者認為應設在公交車站,33.17%的讀者認為應設在人流量大的商業區,29.39%的讀者認為應設在人口密集的工業區。
3.2 選點依據
根據讀者調查結果和咨詢專家,擬定自助圖書館按照“片”、“線”、“點”的基本原則展開網點規劃,形成以圖書館為依托的新型服務網絡。
片:大型住宅區、大型工業區、大型商業區、大型辦公區、市公共設施。
線:主要交通樞紐及交通干道沿線。
點:針對少數、外來群體,開展試點。
3.3 網點分布及設計
“一公里半徑”城市圖書館群網點規劃在全市10個街道(鎮)設立17臺24小時自助借還機,分別位于梅嶺街道的竹園小區出入口、萬達廣場5號門前廣場左側空地、市中醫院大門外;青陽街道錦青社區福隆商業廣場地下停場出入口旁(靠塘岸街)、陽光社區江濱路商業街(愛爾蘭酒吧對面);羅山街道華泰小區中心廣場、蘭峰城市花園售樓部左側;西園街道晉江華僑職業中專學校正大門外;新塘街道扶西黎剎廣場右邊入口綠地;靈源街道靈水社區安置小區大門右側;池店鎮橋南片區錦洲瑞苑小區靠池峰路大門右側;陳埭鎮陳埭文化中心廣場左側、紫峰中學大門右側;磁灶鎮政府對面廣場;晉江五里工業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大門外右側空地;安海鎮書展公園大門右側;西濱鎮政府大門對面廣場右側。
各網點設計要求雨棚外觀標準統一,為滿足24小時自助服務機安裝在室外環境下的應用安全,達到遮陽、防曬、防雨等效果,可抗強風,強震。
4、管理模式
4.1 管理機構
由市文體新局主導,成立“一公里半徑”城市圖書館群建設工作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協調、推進、落實項目的建設與管理。
4.2 日常管理
工作小組負責管理及協調工作,物流配送、設備維護、網絡租賃與維護、用電等具體運營與管理事宜則委托專業公司負責。
截至目前晉江市圖書館已建立2個晉江市24小時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現有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有3層書架,可藏書402冊,密密麻麻地擺滿了各類書籍,還有一臺類似銀行自助取款機的操作機器,為讀者提供自助辦證、圖書借閱與續借、圖書歸還、館藏圖書檢索等服務。通過設定通借通還規則,方便了讀者,實現了在各個網點均可還回所借圖書,解決了廣大市民白天要上班,晚上想去圖書館卻關門的煩惱。通過2012年在梅嶺街道竹園小區和2013年在羅山街道華泰小區試點建設的2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大部分讀者能夠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按規定、步驟進行操作。
4.2.1 現有的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的日常維護:
4.2.1.1 每天通過遠程控制軟件遠程操作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電腦查看設備是否正常運行、登錄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中心管理系統后臺查看設備的各項部件參數是否正常;
4.2.1.2 每周指定公共設備檢查人員負責街區圖書館維護――日常的清理和圖書的輪換,要求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各街區的圖書需更新一遍,可以通過手動一本本下架或者直接對后臺數據清除,每周為各街區安排更換圖書約70冊、補書上架、收取押金,并詳細做好每周的設備維護記錄,對更換圖書進行回館處理。
4.2.1.3 通過中心管理軟件功能完成后臺數據流處理、各種流通數據統計,統計每月各設備的借還人數、借還冊數和讀者辦證數。
4.2.2 目前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碰到的問題:
4.2.2.1 24小時自助圖書館使廣大市民讀者享受到了在家門口就能輕松借書還書的便利,贏得了讀者的肯定,但目前的借閱量和辦證量還不是很多
4.2.2.2 設備自身原因:設備整體運行相對穩定,但有時也會碰到一些小故障,比如:讀者押金收款,但讀者證沒有辦出來的情況;圖書實際已經歸還,但是還記錄在讀者證上;圖書還回時,讀者證顯示已還,但又吐回還書口等問題。
4.2.2.3 目前網絡還是依托小區的網絡,有時小區停電、網絡檢修等一些因素會導致網絡中斷進而ACS服務中斷。
4.2.2.4 物流問題:街區自助圖書館目前由數字資源部人員負責維護,沒有專人專項負責24小時街區,碰到讀者反饋問題有時抽不開身,沒有辦法及時解決,而且也沒有專門的24小時街區自助圖書館物流車就會出現人有空時車沒空或者車有空時人沒空的情況,導致碰到問題不能第一時間予以解決,給讀者帶來了些許不便。
4.2.3 接下來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4.2.3.1 加大宣傳:通過網站公告、當地媒體和報紙、宣傳單的發放等多種途徑進行宣傳,在各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做好詳細的24小時自助街區操作步驟的圖文說明
4.2.3.2 搭載穩定可靠的網絡:將改為專線光纖網絡,保證網絡的穩定性。要求單點電路接入220V 30A ,單條光纖帶寬不小于4M,做好電路和網絡安裝施工,保障系統中各設備7*24時正常供電。
4.2.3.3 形成物流圖書配送系統:采用物流配送外包模式,根據設備擺放周邊人群的不同,有針對性的擺放不同的圖書,定期對各網點的圖書更新,保證圖書更換的頻率。系統包括17臺24小時自助圖書館圖書的管理、配送、上架,所有圖書的物流配送都必須附有圖書清單(清單包含書名、ISBN、碼洋),方便圖書的交接,并做好物流人員在其上的所有操作事物的記載工作,包括補書、圖書下架、取書箱、取錢箱、取卡、續卡等事務功能。
4.2.3.4成立售后服務中心:為第一時間解決設備出現的問題,確保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的質量,要專門成立售后服務中心,負責24小時自助設備客戶服務工作,保證技術服務人員到崗到位,保證服務制度和質量落到實處,定期匯總各類統計數據,做好咨詢、故障報修、維護、物流等工作記錄。
參考文獻:
精神調養
夏屬火,與心相應,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視心神的調養。《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胸懷寬闊,精神飽滿,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氣機的通泄。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郁,則有礙氣機,皆非所宜,嵇康《養生論》說,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斑@里指出了”心靜自然涼的夏季養生法,很有參考價值。
起居調養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笆钜讉麣狻保谉峥墒购剐固^,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惡心、甚至昏迷。所以,安排勞動或體育鍛煉時,要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并注意加強防護。午飯后需安排午睡一則避炎熱之勢,二則可恢復疲勞。
酷熱盛夏,每天洗一次溫水澡,是一項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能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爽,消暑防病,而且能夠鍛煉身體。因為溫水中沖洗時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l生降低,擴張體表血管,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沒有條件洗溫水澡時,可用溫水毛巾擦身,也能起到以上作用。
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更不宜夜晚出宿。有空調的房間,也不宜室內外溫差過大。納涼時不要在房檐下、過道里,且應遠門窗之縫隙??稍跇涫a下、水亭中、涼臺上納涼,但不要時間過長,以防賊風入中得陰暑癥。
夏日天熱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換,久穿濕衣或穿剛曬過的衣服都會使人得病。
飲食調養
五行學說認為,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之說。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制肺氣。故孫思邈主張:“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夏季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亦多。若心肌缺鹽,搏動就會失常。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補心?!端貑柌貧夥〞r論》說: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咸以要之,用咸補之甘瀉之。陰陽學說則認為,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如《頤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毙闹鞅?,腎主里,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唯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食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較弱,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夏季致病微生物極易繁殖,食物極易腐敗、變質。腸道疾病多有發生。因此,講究飲食衛生,謹防“病從口入”。
運動調養
夏天運動鍛煉,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公園、河湖水邊、庭院空氣新鮮處鍛煉方式以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廣播操為好,有條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夏天不宜做過分劇烈的運動。因為劇烈運動,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僅傷陰,也傷損陽氣。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鹽開水或綠豆鹽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不要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癥、黃汗等多種疾病。
防病保健
預防暑熱傷人
夏季酷熱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易致疰夏、中暑等病。疰夏主要表現為胸悶、胃納欠佳、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熱嗜睡、出汗多、日漸消瘦。預防疰夏,在夏令之前,可取補肺健脾益氣之品,并少吃油膩厚味減輕脾胃額外負擔,進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如每天用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g飛滑石、炒麥芽各30g,甘草3g,水煎代茶飲。
如果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胸悶、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發麻、口渴,惡心等癥狀,是中暑的先兆。應立即將病人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若用西瓜汁、蘆根水、酸梅湯,則效果更好。預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過度曝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另外,防暑飲料和藥物,如綠豆湯、酸梅汁、仁丹、十滴水、清涼油等,亦不可少。
1、 大暑祝福不能俗,特別祝福送好友:酷熱難耐速脫衣褲,裸奔上路不算錯誤,水壺水車全部出動,邊走邊撒送來清涼,老虎獅子最佳禮物,冷汗直冒降溫消暑。
2、 我匯集一月的冰雪,放入二月的春花,加入三月的清風,攪拌四月的細雨,使用五月的晨露,收集六月的艷陽,在七月做成最真的祝福送給你:祝大暑快樂。
3、 人,相互依靠才不會寂寞;愛,真情澆灌才沁人心脾;雨,纏纏綿綿才柔情似水;情,真情流露才打動人心。大暑節氣問個好,情誼永存心愉快!
4、 藍天白云朝夕相伴,清風細雨互為清涼,溪水河流匯聚大海,朋友之間互相惦念,酷暑難耐祝福送上:大暑節氣多保重好,開心度夏清涼無邊。
5、 大暑到,艷陽高照,事業攀高;白云飄飄,憂愁散掉;百花傳香,愛情甜蜜;微風徐徐,清涼帶到;祝福深深,心意傳到。愿你大暑無煩惱。
6、 大暑到,送你一頂小草帽,將所有的好運寄托在草帽上,將所有的溫馨點綴在草帽上,將夏日的驕陽隔擋在草帽外,無時無刻帶著它,快樂吉祥將你籠罩。
7、 大暑到,虧本促銷大降價:免費和美好拍照,好運吉祥優惠大,買一送一速搶購,真情幸福在展示,要買要搶趁現在,健康平安搶手物,祝福禮包有贈送。
8、 天空與白云,不曾承諾去留,卻朝夕相伴;星星與黑夜,不曾許諾光明,卻努力閃爍;我和你,不曾互相傾訴,卻永遠牽掛。大暑節氣到了,注意防暑!
9、 一月的雪,無暇;二月的花,嬌媚;三月的風,輕柔;四月的雨,纏綿;五月的天,蔚藍;六月的太陽,炎炎:匯聚六月的祝福在七月送你,祝你大暑快樂。
10、 大暑到,冰鎮檸檬送給你,消暑解乏不離它;薰衣草香送給你,去煩寧神全靠它;清涼之風送給你,舒心爽心皆由它;濃濃送給你,愿你清涼過一夏。
11、 葡萄美酒夜光杯,清風拂動人心醉,艷陽高照紅似火,冰茶冷飲來消暑。蚊子大軍群進攻,奮起抵抗不退縮,短信問候來阻擋,大暑節氣清清涼。
12、 大暑到,祝福送你清涼到:愿酷暑見你逃,煩惱見你繞,寂寞見你少,憂愁見你跑;清涼“暑”你要,事業“暑”你高,好運“暑”你到,幸福“暑”你好。
13、 大暑到,酷熱炎又暑,溫度急攀高,身體汗直流。防暑要,降溫不可忘,清水來洗洗,涼涼高溫降。身體要,黏黏手頭邊,洗洗神氣爽,健康要記牢。
14、 7月23是大暑,酷熱炎暑要消暑:扇子扇扇寂寞拋,風扇吹吹煩惱掃,空調呼呼清涼到,清水洗洗快樂靠,冰塊敷敷熱度逃,短信發發祝福要。
15、 大暑節氣悄來到,短信祝福喜來報:“暑”氣消退清涼到,“暑”你開心最重要,“暑”落煩惱通通跑,健康好運“暑”不少,“暑”你幸福日日高。
16、 空調當前,那叫一個涼爽;黃鶯鳴叫,那叫一個悅耳;露天之下,那叫一個酷暑;7月23,那叫一個大暑。
17、 大暑節氣,愿你清涼一夏,快樂無限。大暑到了,特意送您三重大禮,請查收:一絲清涼的問候,一份真摯的祝福,一種幸福的喜悅。祝你清涼快樂大暑日。
18、 逢大暑,幸??鞓芬灰粩?,大把鈔票在家數,身手敏捷快如鼠,吉祥如意不勝數,發條短信告訴你一個秘密:大暑日,數數更健康。
19、 大暑到,祝福到,送你一粒Candy,愿你天天Happy,不要整天Study,沒事多參加Party,告別工作的Busy,保持心情Sunny,愿你多多的Money,強壯的Body,幸??鞓啡鏜onkey,因為,我的短信如此Many。
20、 大暑悄然到,問候悄然到,開心暑期別煩惱,時常記得開口笑,沒事常發短信聊,期間喝碗綠豆湯,又解暑來又潤嗓。
21、 高溫是大暑的熱情,高輻是大暑的執著,高濕是大暑的愛河,酷熱是大暑的撫摸。大暑來了,發條短信祝福你:每天高興熱情似火,每天開心快樂執著,每天幸福愛河長駐,每天溫馨享受撫摸。
22、 大暑節氣到,節氣過半了,短信來報道,祝福你安好,問候你常笑,節氣過半祝福滿,幸福生活短信連。
23、 大暑來到,悶熱溫高,飲食注意,衛生搞好,多吃青菜,水果更好,防止中暑,防蚊蟲咬,保持心靜,遠離煩躁,再忍一忍,秋天就到,空氣清新,太陽高照。
24、 又到一年大暑時,特發信息提醒你:注意降溫別中暑,常記遠方我祝福,一天喝足八杯水,帶走煩躁心里美。
25、 大暑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也是35度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
26、 我匯集一月的冰雪,放入二月的春花,加入三月的清風,攪拌四月的細雨,使用五月的晨露,收集六月的艷陽,在七月做成最真的祝福送給你:大暑快樂。
27、 大暑來到,氣溫攀高,防暑降溫,時刻謹記,涼茶多喝,預防上火,早睡早起,切勿熬夜,多多鍛煉,身體健健,朋友真情,多多聯系。祝你大暑心情好!
28、 天蒼蒼,野茫茫,轉眼大暑即登場。日頭高,熱難熬,出門別忘避太陽。風扇轉,開空調,納涼注意別著涼。多休息,少煎熬,保重身體自無恙。大暑快樂!
29、 大暑的天,熱熱的氣,防暑降溫要注意身體;涼涼的風,暖暖的你,不要讓太陽曬傷自己;濃濃的思,深深的情,大暑節氣里要照顧自己。
30、 大暑日,請注意心情預警。黃色預警,代表秋天收獲頗豐;橙色預警,代表夏季營養豐富;紅色預警,代表冬天艷陽高照。大暑到了,涼爽的秋天還遠嗎?
31、 大暑天氣預報:太陽情緒穩定,地球局部發燒,江河放蕩不羈,湖海波瀾不驚,偶有短信電波,刮來涼風陣陣,稍后風雨大作,室外空調開啟,小心感冒。
32、 冬日則寒凍,夏日則暑傷;大暑悄然到,注意保健康;冬病可夏治,盛夏別著涼;水是生命本,暑期多熱浪;清熱又祛暑,睡眠保安康;大暑也無他,養生喜洋洋。
33、 古語云,至熱屬金,大暑運金氣,悄悄送給你,愿你做生意金源廣進,吃東西津津有味,做運動筋骨活躍,辦事情錦上添花,終于是今朝夢圓。
34、 警報!警報!大暑來到!感覺熱的脫衣服,裸奔的也不算錯誤;上街必備水壺,邊走邊撒清涼舒服;最佳禮物獅子老虎,嚇出冷汗,方可避暑,只有好友才會告訴!
35、 大暑來臨,穿著暑衣;看著暑日,成為暑吏;思著暑風,想著暑雨;吃著蒸暑,生著暑氣;盼望消暑,期望暑去;看看短信,一切如意!
36、 讓炎熱代表我的冰心一片,用暴雨沖刷讓你冰解霧散,我把輻射當作冰雪連天,我把干燥當成冰霜漫漫。發個短信祝福你,大暑到了,我把所有的“冰”都送給你,讓你盡情享受冰清玉潤般的舒服。
37、 大樹底下好乘涼,小樹下面也遮陰。大暑來報到,小暑嚇跑了,祝你一切順利,心想事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要涼到涼,小心感冒別著涼!
38、 大暑進伏天;天氣熱的人人閑;天晴若是太陽現;高溫如火來撲面;為了預防你中暑,大暑問候別樣甜,一毛錢的短信問平安 。
39、 個兒忒小的那是老鼠,門兒極高的那是衙署,味兒倍香的那是紅薯,天兒太熱的這是大暑。今日正值大暑,短信發送祝福:大暑快樂樂無數!
40、 大暑炎炎,暑氣溫高,送你扇子,清涼圍繞。扇扣思念,扇軸祝福。有事沒事,身邊常帶,手兒閑閑,扇兒吹吹。祝你大暑清涼愉快!
41、 各位朋友請注意,大暑養生要積極;衰老放緩疾病少,科學飲食數第一;夏季炎熱傷津氣,選用藥粥補身體;每日起食一大碗,腸胃相得極柔膩;不信你就試一試,保你大暑好身體!
42、 大暑到了,讓明月灑下皎皎月輝,拂去你躁動的心情,讓清風帶去絲絲清涼,吹額頭的汗水,讓短信帶去濃濃祝福,捎給你無盡的涼爽!
43、 大暑來臨日,養生不能遲:多吃苦味物,不宜多冷食;空調要適度,電扇要控制;極渴不急飲,午睡要堅持;多飲白開水,睡覺在臥室;大家努力做,大暑快樂日。
44、 大暑一到悶熱了,心靜氣順戒煩躁,家庭溫馨要抓牢,親情能帶爽風到,時時替你把熱消;朋友聯系不能少,祝福皆送到,友誼如風酷熱跑;祝愿朋友事事順,大暑清爽樂逍遙!
2. 朕一向不輕易發短信,凡是大暑收到朕短信的人必是在朕心里分量很重之人,沒什么別的事,就是掛念你了。大暑酷熱天,送你鐵扇公主芭蕉扇,煽滅心中火焰山,送你太上老君幌金繩,系住清涼把你跟,再送你如來佛祖定心符,符上曰:心靜自然涼,多保重,別太勞累。 好了,天熱就別再跪著了,三呼萬歲退下吧!
3. 大暑輕輕的來了,天氣越來越火。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火。
4. 大暑雖至,酷暑難消。但陽光燦爛,綠樹成蔭的季節也挺好;有蟬鳴喧囂,鳥語花香的歲月不疲勞。夏天多面,多看一看生活的美好,愿你幸福到老。
5. 大暑時節熱浪噴,酷暑天氣在延伸;驕陽如火似熔爐,暑氣逼人斗高溫。清涼祝福送到心,愜意心情看紅塵;夏雨一場暑氣消,愿你從此不煩悶。
6. 大暑天不減肥,大冬天徒傷悲啊!如果你看到這條短信的時候是宅在家里吹空調的,快快快,出去流汗,沖澡,哇塞,瘦下來了耶!
7. 轉眼來到六月天,夏滿芒夏暑相連,也學詩人把詩作,田里蟬鳴解心煩。如今斗膽詩一句:大暑時節哪里玩?還在斗蛐蛐嗎?改成上網啦?注意休息別太貪!
8. 山寨氣象臺向您發送山寨氣象預報,公元20xx年7月23號,星期六。農歷六月二十三,大暑。白天氣溫很高很高,晚上氣溫很高很高,風力很小很小。山寨氣象臺溫馨提醒:多喝水,多運動,身體好。
9. 大暑節氣靜靜到來,我的問候代表關愛,心情清涼自然暢快,多加鍛煉健康常在。知心朋友祝愿你天天心情愉快,激情夏日保持涼快。
10. 夏風輕拂楊柳枝,有朋歲月美如詩;人生得意需歡顏,短信將幸福通知;友誼深厚如昨日,大暑到了問候至;夏雨清涼美如昔,祝友快樂有所依。
11. 大暑大暑,數了又數,時光匆匆,誰來彌補;少數多數,朋友祝福,數不清楚,生活不苦;心中思念,數不勝數,大暑快樂,幸福永駐!
12. 你的好友通過短信送您歌曲《熱浪》:大暑天的熱浪,你額頭的光芒。熱浪在竄動,我待空調房。大暑天的熱浪,大冬天的太陽。熱了宅閨房,多喝水莫忘!
13. 大暑已來臨,在這暑氣沖天的日子里,祝你牛氣更沖天,在這暑氣逼人的日子,祝你財氣更逼人,在這暑來寒往的日子里,祝你事事順心,吉祥如意。
14. 大暑雖然到,小豬照常鬧,魚兒游蝦兒跳,天上鳥兒還飛叫。水來土掩,汗多洗掉,累了休息,不煩不燥,蚊子多了就打藥。發一個短信,送一個微笑,祝你:在暑期里,學那魚兒逍遙,像那小豬熱鬧,開開心心把澡沖,快快樂樂睡大覺。
15. 大俗又至,酷暑難消,困意悄悄的襲來;驕陽似火,光芒燦爛,一杯冰咖啡送去絲絲涼爽;解除困意,打起精神,幸福的生活正飛揚。
16. 大暑又至,工作若太拼命,罰你睡大覺;心情太煩悶,罰你痛苦消;生活無方向,罰你當自己的主角。此為黨的號召,若是忘掉,罰你天天露微笑。
17. 大暑,大暑,謹防中暑;清涼,清涼,祝福加冰糖;夏雨,夏雨,夏雨帶去涼爽;荷香,荷香,荷香滿塘;祝愿,祝愿,愿你幸福綿長。
18. 大暑天太熱,坐在大樹底下把涼乘,干坐著好無聊,捧本大書來瞧瞧。大叔過來忠言告:防止大鼠來搗亂。謝過大叔扳指頭,數來又數去,大暑天沒幾天,咋樣也能過。
19. 大暑節氣來,心情要開懷,氣溫雖然高,調解最重要,藿香正氣水,安神補腦液,還有問候的信息,降溫防暑靠自己,做好防備度暑期。
20. 晚春的寧靜似乎還沒有褪盡,今日的大暑又已來臨。愿那風兒輕輕,雨兒飄飄,搖響我祝福的風鈴。愿幸福平安與你隨身行。
21. 大暑中的我們,火辣的陽光是我對你的熱情,連綿的陣雨是我對你的思念,悶悶地氣流是我對你的呼吸,現在的短信是我對你的祝福,注意防暑,清涼一夏天。
22. 借著這夏日的鳥聲鳴鳴,蟬聲陣陣,梳理清涼的心弦,為你彈奏愜意的琴曲。在大暑到來之際,希望這份清涼愜意一起來裝飾你美好的心靈,讓炙熱的暑氣消失在友情的問候里。
23. 你頂著烈日,工作第一;你堵在車里,憋著尿急;你交了桃花,只顧自己;你看著短信,對我無語;大暑時節,愿你happy!再忙再累,也要注意身體!
24. 大暑悄然到,天氣炎熱又遭罪,送上清涼思念一味。祝福把高溫擊退,問候是清心之水,祝愿是甜筒的甜美,掛牽是幸福的跟隨,日子過的別太累,愿你生活有滋味!
25. 難行能行,便可成功;難舍能舍,便可快樂;難為能為,便是智者;難得能得,有朋就是得。大暑又至,愿你快樂,將幸福修成正果。
26. 大暑大暑,降溫防暑,天氣炎熱,預防酷暑,多喝涼茶,不會中暑,朋友情誼,多多聯系。
27. 大暑高溫熱浪噴,大街行人沒了魂。烈日忙把水氣蒸,熱氣逼人戰高溫。注意身體聽天時,健康快樂濕一身。盼天降雨消暑氣,清涼解暑解煩悶。
28. 送你一盆萬年青,綠意清新潤你心,大暑熱意全趕盡;送你一盆小金魚,魚歡水中靜你心,心平氣和自然順;送你一句真心話,祝愿常伴美你心,讓你輕松過大暑,友誼勝似萬年青!
29. 大暑送你五只鼠:招財鼠令你金錢不勝數,健康鼠讓你強壯有風度,好運鼠為你送來好運鼓,開心鼠使你笑口合不住,幸福鼠祝你一生步坦途!
30. 暑天逛街暑你最帥,暑天游泳暑你最擺,暑天工作暑你最爽,暑天發資暑你最多,暑天身體暑你最棒,暑天祝福暑你最牛!
31. 暑里暑氣的大暑天,送條暑一暑二的祝福給你,暑錢暑到手抽筋,工作壓力輸給你,出門處處有樹蔭,暑天幸福暑于你。
32. 大暑節氣到,降溫少不了。游泳和泡澡,涼茶少不了。心情別煩躁,水果和蔬菜。工作順心了,老板高興了,獎金上升了,你開口笑了。
33.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潮濕又炎熱,防暑不容緩;如何安然度?首先保睡眠;勞逸要結合,蔬菜水果鮮;多喝白開水,飲食要保健;苦夏亦不苦,看短信的你定會笑開顏。
34. 有種熱情叫驕陽似火,有種心情叫酷熱難耐。大暑節氣到,發個短信問個好。祝你發揚驕陽似火的工作熱情,具有不怕酷熱難耐的工作心情,為提高工作而努力。
35. 大暑大暑,正值酷暑,一年最熱,謹防中暑。大暑大暑,飯要吃好,小暑吃黍,大暑吃谷。大暑大暑,開心就好。身要舒展,心要舒坦。
36. 小暑剛剛走過,大暑匆匆來襲,熱烈來得太及,容不得你舒口氣,只好借我甜蜜的祝福,給你送去絲絲涼意,愿你萬事不著急,輕松來打理,事業高高起,心情甜蜜蜜。
37. 暑期,祝你時時有暑不盡的溫馨,天天有暑不盡的快樂,年年有暑不盡的祝福,再加上月底有暑不盡的鈔票。呵呵,慢慢過暑假吧。
38. 時間飛奔真是快,轉眼又是大暑日,防暑降溫是關鍵,多吃水果和蔬菜,出門要涂防曬霜,避免美膚受傷害,開開心心過暑天。
39. 雨天,送你暖風,愿你開心,陰天,送你微風,愿你順心,晴天,送你清風,愿你甜心,大暑天,送你涼風,愿你舒心!朋友:祝你大暑心想事成!
40. 今個大兒暑日,我的短信帶著十分的熱情,飽含滾燙的祝福,火辣辣的來到你的身邊,請關閉空調,迎接大暑好運的到來!萬一中暑不負責哦,哈哈,大暑快樂!
41. 痛苦是人生的驛站,幸福是生命的航程。含蓄是一種性格,豪放是一種美德。大暑到了,我挑了最好禮物,送你一片寧靜的天空。愿你輕松快樂心靜自然涼!
42. 大暑晃晃悠悠,不時散發風流,曬出了你滿身的黃金油,淋生了你滿腦的金絲頭,讓你一手揩油,一手縷頭,不時激動的你發抖。發個短信祝福你:好好保重自己,你就是我們的財源樓,以后我們吃喝玩樂不用愁。
43. 大暑到,蚊子咬,夜晚來煩人,眼睛變熊貓。老板瞪眼,同事譏笑,心里打鼓,嘴上冒泡,手機一動,祝福聲到:豬,心靜自然涼。來,喝碗清心綠豆湯!
44. 大暑節氣來到,炎熱酷暑難熬,預防中暑有招,勞逸結合重要,防止暴曬虛脫,室內降溫重要,講究飲食健康,養好精神倍爽。
45. 圣旨到:奉天承運,小弟詔曰:鑒于小弟孤身在江湖漂,承蒙大哥悉心照料,值此大暑悄悄來到,送上一副宮廷秘藥,成分:冰山雪蓮+極地寒氣,經七七四十九日煎熬,功效:防止高溫急躁,保持心靜安好。欽此!
46. 大暑高溫天氣,牢記八項注意:一、注意防曬,裸曬要切忌。二、注意補水,多喝很有益。三、注意濕邪,通風不大意。四、注意貪涼,涼熱要相宜。五、注意衛生,飲食不隔夜。六、注意睡眠,生活有規律。七、注意心情,千萬別著急。八、注意勞逸,工作也休息。祝你開心過暑天!
47. 親情到位了,一個真摯的問候就會讓你心安無燥;愛情到位了,一個溫馨的笑容就會讓你心如蜜澆;朋友到位了,一條祝愿的短信就會讓你心情大好;但愿我這條短信能增加一條,就是將大暑熱意趕跑,清涼細風伴你繞;祝你工作順利興致高,鈔票不斷來報到!
48. 目前,進入夏季高溫期,就個人怎樣度過夏天的通知如下:1、制定防暑預案,合理安排起居飲食。2、保持手機信號暢通,及時收到朋友關心提醒。
Imagenumberology of the Yi learning conceived in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simultaneously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Yi learning
Abstract: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conceives abundant imagenumber contents of the Yi learning. The Internal Medicine takes in the theory of the unity of the heaven, earth and human from the Yi learning as its theoretic basis. Human's responses to the heaven are realized through the waxing and waning of Yin and Yang, alternating between the four seasons,rotations of the five elements, changes between the winds from the eight directions, and shifting of the abnormality and normality of the climate. Bo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Yi learning stress on the changes of time, yet the former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ducing and destroying between the five elements, while the latter to the oppositeness and alternation between Yin and Yang. Theories of The Internal Medicin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ua qi theory (correlating the trigrams or hexagrams with seasonal points) of the Yi learning. Though both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Yi learning lay particular stress on the unity of the heaven and human, the former emphasizes a natural unity while the latter a humanistic one. Two kinds of unity are not contradictory but correlated. Human may pursuit these two kinds of unity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The Internal Medicine; the Yi learning; imagenumber; unity of the heaven and human
作為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學經典文獻,《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學發展的理論基礎,為后世中醫學的發展規約了框架。而用以“道陰陽”的《周易》,在漢代被奉為“眾經之首,大道之原”。魏晉時期,《周易》則被崇為“三玄”(《老子》、《莊子》、《周易》)之一。此后,《周易》便作為融儒、道為一體的學問,對中國的哲學、政治、文化、科技等諸領域一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故《四庫全書總目·易類》贊之曰:“《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薄秲冉洝纷鳛橹袊鴤鹘y醫學理論的奠基之作,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亦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易》學的影響,并含有豐富的易學象數學內容。深入研究醫、《易》關系,對我們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本根所在,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黃帝內經》中的《易》學象數學入手,我們可以發現,醫、《易》在思維理路上有許多共同點,同時亦有重大區別。今試析《內經》中的《易》學象數學內含,并以此為基礎分析醫、《易》思維理路之異同。
一、
“三才”之道
《黃帝內經》由《素問》與《靈樞》兩部分組成。從理論上來說,《內經》在對人體生理的總認識上是通過吸收《易》學“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乾·文言》)、“天地人合一”的“三才之道”來完成的,認為天人同構,天人之氣相通,人只是天地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并與天、地之氣息息相通。
《內經》將天、地、人相參與之情狀描述得詳細備至。如:“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适ト藗骶瘢鞖舛ㄉ衩鳎е畡t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生氣通天論》)[1]又云:“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天氣通于肺,地氣通于嗌,風氣通于肝,雷氣通于心,谷氣通于脾,雨氣通于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陰陽應象大論》)[1]這種天人同構的“三才之道”與《易》學的“三才之道”正好相契合?!吨芤住ふf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系辭下》則有:“《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所以,醫、《易》在思維理路上皆注重天與人的貫通,都通過取類比象的方式表達天與人的互通互融性。
但二者在天人一體的思維理路方面又存在根本的區別?!秲冉洝分靥炫c人的自然的合一,即注重天人同構,天人之氣相通,并將“三才之道”進一步具體化:
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應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邢虏?,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喜刻?,兩額之動脈;上部地,兩頰之動脈;上部人,耳前之動脈。中部天,手太陰也;中部地,手陽明也;中部人,手少陰也。下部天,足厥陰也;下部地,足少陰也;下部人,足太陰也?!空撸饔刑欤饔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臟。(《三部九候論》)[1]
《內經》在具體描述天人同構的同時,還將人氣與天氣相比擬:“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生氣通天論》)[1]再加上五行的成份,天與人的合一則組成了一個完備的網狀整體:“人之合于天道也,內有五藏,以應五音、五色、五時、五味、五位也;外有六府,以應六律。六律建陰陽諸經,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節、十二經水,十二時、十二經脈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應天道?!?(《經別》)[2]《靈樞·邪客》則對天人之相應作了進一步總結:
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暖,人有寒熱;天有十日,人有手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天有陰陽,人有夫妻;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節;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地有泉脈,人有衛氣;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晝夜,人有臥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地有小山,人有小節;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NFDA1肉,……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內經》中的“藥分三品”說及五行與五色、五方、五味、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五主、五惡、五志等的配應也是對《易》學“三才”之道及天人之氣相通相應的貫徹。
《周易》亦有類似的近取諸身的取類比象:“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保ā墩f卦》)但《易》學的取類比象及“三才”之道旨在法天道以立人道,開天文以立人文,即“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保ā顿S·彖》)其最終目的是“以神道設教”。因而《易》學的“三才”之道充滿著濃郁的人文關懷,追求的是天道與人道的人文貫通?!兑讉鳌分械摹断蟆贰ⅰ跺琛?、《系辭》都明顯而集中地體現了這一點。今本《易傳》只是寬泛地論及“三才”之道,而帛書《易傳》之《要》篇則將“三才”之道進一步拓展為:“《易》又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又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以柔剛;又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婦先后盡稱也,故為之以上下。”已將“三才”之道與陰陽五行具體地結合在一起。《易》學由象數開示義理、本天道以立人道,最終關注的乃是人文,為人文社會的政道與治道從天道、天文中尋求內在的根據。
由此可知,醫、《易》雖都以“三才”之道作為立論的基礎,但前者關注的是天地、自然對人的生理、病理的影響,而后者關注的則是天地變化與人文社會的內在聯系?!秲冉洝冯m也注意到社會地位的變化、人的情感對人的生理病理的影響,但在《內經》中占的比重極小。另外,《易》學發展至西漢孟、京時代以后,受其所處時代氛圍影響,其對人文、社會的關注多表現在對災異的推演。而《內經》除《靈樞·歲露論》談及“災異”現象外,其他篇章幾乎沒有提及。這也是二者一關注人文一關注自然的一個具體表現。
在《內經》中,“三才”并不是靜態的,而是通過動態的陰陽、四時、五行的變化、運行來具體展現的。而《易》亦以陰爻( )陽爻(-)作為其建構卦符體系的最基本的單位,而且“時”的哲學也是《易》學哲學的重心所在。
二、
陰陽、四時
陰陽五行學說是《內經》理論的核心,而陰陽學說更為其理論建構之總綱,因為五行亦是陰陽的具體展現。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內經》所提出的表里、虛實、沉浮、升降出入等皆為陰陽所范圍。而為了更明白地表達人的生理病理,《內經》將人體經脈性質以陰陽進行規約,并將陰陽學說演進為三陰三陽說,將人體描述為一個表里相互絡屬的整體:“足太陽與少陰為表里,少陽與厥陰為表里,少陽與厥陰為表里,陽明與太陰為表里,是為足陰陽也;手太陽與少陰為表里,少陽與心主為表里,陽明與太陰為表里,是為手之陰陽也?!保ā堆獨庑沃酒罚?]
《周易》古經雖只字未提陰陽,但其陰(- - )陽(-)符號卻蘊示著陰陽的道理,至《易傳》已明白地開示出“一陰一陽”之道。戰國秦漢時代,雖然道家、醫家、兵家、陰陽家等都講陰陽,但其陰陽學說應該皆以《周易》古經的陰陽爻符號為濫觴,或許這才是《莊子·天下》為何說“《易》以道陰陽”的真正原因。 陰陽“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陰陽離合論》)[1],而且具體的陰陽的劃分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如《靈樞·陰陽系日月》云:
甲主左手之少陽,己主右手之少陽,乙主左手之太陽,戊主右手之太陽,丙主左手之陽明,丁主右手之陽明。此兩火并合,故為陽明。庚主右手之少陰,癸主左手之少陰,辛主右手之太陰,壬主左手之太陰。
……
黃帝曰:五行以東方為甲乙木王春。春者,蒼色,主肝。肝者,足厥陰也。今乃以甲為左手之少陽,不合于數,何也?岐伯曰:此天地之陰陽也,非四時五行以次行也。且夫陰陽者,有名而無形,故數之可十,離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萬,此之謂也。
在此既有天地之陰陽,又有四時五行行次之陰陽。后者以“時”的形式把陰陽的消息具體地展示出來。
為了從動態的角度更好地把握陰陽二氣的運行,醫、《易》皆將“時”的概念引入陰陽體系,以四時甚至每一日的時辰的形式表述陰陽二氣在一年或一日中的消息盈虛。在《內經》作者看來,人的陰陽表里的本然和合狀態只有在順時的情況下才能實現,人是一個“時”的存在體,故《素問·四氣調神篇》云:“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荷疾不起,是謂得道。”《素問·寶命全形論》亦有:“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豹?/p>
前文已述,在《內經》看來,天人之氣相應相通,再加上“時”的因素,則天人之氣時時相通,陰陽二氣在不同的時節對人體有不同的影響:
春者,天氣始開,地氣始泄,凍解冰釋,水行以通,故人氣在脈。夏者,經滿氣溢,入孫絡受血,皮膚充實。長夏者,經絡皆盛,內溢肌中。秋者,天氣始收,膚理閉塞,皮膚引急。冬者蓋藏,血氣在中,內著骨髓,通于五藏。(《四時刺逆從論》)[1] 反映在人的脈象上則為春弦、夏鉤、秋浮、冬營。若“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命曰逆四時。未有臟形,于春夏而脈沉澀,秋冬而脈浮大,名曰逆四時也。” (《玉機真臟論》)[1]逆四時則病。在一日之中,陽氣則“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虛,氣門乃收。” (《生氣通天論》)[1]
《內經》亦十分重視月亮盈虛對人體氣血盛虛之影響:“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八正神明論》)[1]后世發展起來的“子午流注”診療法即源于《內經》中的天人之氣時時相通的理念。
于《易》學,四時也是陰陽二氣消息的派生物。在《系辭》那里,乾坤可以被視為大陰大陽,一切變化皆源于乾坤的開合、陰陽的消息。乾坤的轉化正好符示著一年中陰陽二氣的轉化:“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保ā断缔o上》)乾坤是一切變化的支柱:“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同上)而乾坤的開合交通又形成了四時,故《系辭上》又云:“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系辭下》則進一步發揮為:“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劉大鈞先生推證認為,這正反映了《易傳》中蘊含著“卦氣”思想,[3]確為至見。
在本天道而立人道的同時,《易》特別強調“時”:“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彖》)“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保ā稉p·彖》)每一卦皆有其卦時,每一爻亦各有其爻時,人據卦爻所符示之情勢順時而動則吉,否則則兇。這種隨“時”而動的“時”的哲學成為《易》學哲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后世的“卦氣”說及“月體納甲”說可以說是對《易傳》“時”的哲學的延伸,其宗旨都是順氣、時而動。
如前所述,醫、《易》雖都重“時”,但前者更關注“時”對人的生理病理的影響,而后者則更關注“時”對人文社會的影響。四時的運行又導致五運六氣的更替與八節八風的常變。這也是《內經》中象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
八風說與八卦“卦氣”說 日月運行不僅形成了四時,而且導致了風雨寒溫的氣候變化?!稘h書·天文志》云:“月為風雨,日為寒溫。”意即月亮的運行導致了風雨的產生,太陽的運行導致了寒溫變化。風在氣候變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而醫、《易》皆注重八風的作用。《內經》對風邪致病極為重視:“風者,百病之長也?!?(《玉機真臟論》)[1] “邪風之至,疾如風雨” (《陰陽應象大論》)[1],并云:“天有八風,經有五風,……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病?!?(《金匱真言論》)[1]但《內經》所云八風之邪正有其規律性。《靈樞·九宮八風》專門討論這一規律,對八風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描述:“風從南方來,名大弱風;……風從西南方來,名曰謀風;……風從西方來,名曰剛風;……風從西北方來,名曰折風;……風從北方來,名曰大剛風;……風從東北方來,名曰兇風;……風從東方來,名嬰兒風;……風從東南方來,名曰弱風?!倍兑住穼W之八風之名為廣莫風(對應北方坎位)、條風(對應東北方艮位)、明庶風(對應東方震位)、清明風(對應東南方巽位)、景風(對應南方離位)、涼風(對應西南方坤位)、閶闔風(對應正西方兌位)以及不周風(對應西北方乾位)。
兩套八風之名雖不同,而其實質則是一致的,都與八卦“卦氣”說有內在的聯系,因為兩套八風系統都與四時八節及后天八卦方位有聯系?!栋谆⑼ㄊ枳C·八風》有云:“風之為言萌也。養物成功,所以象八卦”。而于1977年在阜陽縣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的“太乙九宮占盤”,其“九宮的名稱和各宮節氣的日數與《靈樞經·九宮八風》篇首圖完全一致”[4],正好可以證明,八卦“卦氣”說至少在先秦時期已經存在,并與八風說有內在的聯系。補充證據是,《史記·律書》載:“涼風據西南維,主地”,因為坤為地,故在此已將涼風與西南坤位相配應。而司馬遷之《易》學又可上溯至漢初田何。故“卦氣”說此時應早已存在,從而也進一步證明劉大鈞先生“卦氣之說先秦早已有之”的論斷何其正確!因其不是本文重點,故不在此贅述。
《內經》又有直接與“卦氣”說相聯系者:“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生死?!?(《脈要精微論》)[1]與魏相所謂“日冬夏至,則八風之序立,萬物之性成,各有常職,不得相干。東方之神太昊,乘震執規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離執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乘兌執矩司秋;北方之神顓頊,乘坎執權司冬;中央之神黃帝,乘坤艮執繩司下土”(《漢書·魏相傳》),其旨相同。
根據不同節令的不同風向,八風又可分為實風與虛風:“因視風之所從來而占之。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沖后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者?!?(《九宮八風》)[2]實風即正風,虛風即邪風,故要“謹候虛風而避之,故圣人避虛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 (《九宮八風》)[2]
在八風說、八卦“卦氣”說的應用方面,《易》、醫之不同除上文所言前者重本天道以立人道,后者重本天象以推人之生理病理之外,兩套八卦八風說尚有以下區別:其一,《內經》的八風說在日期劃分上更為縝密,除乾(又稱天門)巽(又稱地戶)所配折風(不周風)與弱風(清明風)各主45日外,其余六方風則各主46日,合之共計366日;而《易》之八卦“卦氣”說之八風每方風皆主45日,合之共計360日。前者更接近實際的一歲之數。
其二,二者候氣之法不同?!秲冉洝分鲝堃园斯澖还澲找援斎帐欠耧L調雨順來占斷民疾,并稱“先之則多雨,后之則多旱。”張景岳注云:“風雨先期而至,其氣有余,故多雨;風雨后期而至,其氣不足,故多旱?!倍兑住分素浴柏詺狻闭f則以八節交節之日,于相應的時辰候氣出之左右。如“乾,西北也,主立冬,人定,白氣出直乾,此正氣也。氣出右,萬物半死,氣出左,萬物傷?!保ǖ?00頁)[5]余卦類推,并據氣至之早晚定氣的盛衰:未當至而至則氣盛,當至不至則氣虛,并進而本天人之氣相通之理,將自然之氣(天氣)之虛實與人體經脈之虛實相配。如《易緯通卦驗》云:“冬至廣莫風至,……其當至不至,則……人足太陰脈虛,多病振寒,未當至而至,則人足太陰脈盛,多病暴逆,臚脹心痛,大旱,應在夏至。”其二十四節氣所對應的經脈分別為:
節氣
經脈
節氣
經脈
冬至 足太陰 夏至 手陽脈
小寒 手太陰 小暑 足陽明
大寒 足少陰 大暑 手少陽
立春 足少陽 立秋
足少陽
雨水 手少陽 處暑 手太陰
驚蟄 足太陽 白露 足太陰
春分 手太陽 秋分 手少陽經
清明 足陽明 寒露 足蹶(厥)陰
谷雨 足陽明 霜降 足蹶(厥)陰
立夏 手陽明 立冬 手少陽
小滿 足太陰
小雪 人心主脈(手厥陰心包經)
芒種 足太陽大雪
人手心主脈(手厥陰心包經)
基本上遵循的是春夏配手足之陽經,秋冬配手足之陰經的原則。在這一點上,《靈樞》之九宮八風說就顯得精糙得多。
其三,也是最根本的一點,二者取象傾向不同:《內經》八風說以五行取象推斷疾病。如“風從南方來,名曰大弱風。其傷人也,內舍于心,外在于脈,氣主脈?!保ā鹅`樞·九宮八風》),心、脈、熱都屬五行之火象。而《易》之八卦“卦氣”說則多取八卦之象占斷事理。如“春分,震風至,震風不至,則雷震毀舟;巽風至,則制作失度;坎風至,則陰遏陽有謀成;離風至,則孕女不育;艮風至,則小人擅威;兌風至,則讒諛行;乾風至,則父謀其子,君謀其臣?!逼渲校诪檎鹣?,制作為巽象,陰謀為坎象,孕女為離象,小人為艮象,口舌、讒諛為兌象,父、君為乾象等等。這一區別詳在下一部分討論。
四、
取象與用數
《易》、醫皆重象數,但其內含不同。今在此著重討論之。因象數學是《易》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易》含萬象,醫之象數亦可視為《易》之象數的一部分。我們先談一下《易》之象數。
據黃宗羲《易學象數論》,《周易》取象共計有“八卦之象”、“六畫之象”、“像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對之象”、“方位之象”、“互體之象”七種,加之卦變,飛伏、旁通諸說,說《易》含萬象并不過分。數則有大衍之數,河圖(五行生成)之數,洛書九宮之數等等。從《周易》經、傳“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己日乃孚”等說法看,《周易》將天干納入《易》卦體系的時代應該較早。從帛書《易傳》之《要》篇所談及的“五官”“六府”“五正”諸說及《史記》中有關《易》的傳承與記載來看,先秦時期,干支、五行、五星等早已納入《易》卦體系。劉大鈞先生對此已作出充分的論證。[6]至西漢京房,這一體系已臻至完備,故《京氏易傳卷下》云:“八卦分陰陽、六位、五行,光明四通,變易立節,……五行迭終,四時更廢,變動不居,周流六虛?!睆倪@一點來看,《易》、醫兩大系統有內在的相通之處。更何況《內經》有時直接采用《易》之象數。如《素問·金匱真言論》云:
東方青色,入通于肝,開竅于目,藏精于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谷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其中東方、肝、目、驚駭、酸、麥、歲星、角、筋、臊等直接以五行之木類推,而其數八則為《易》之河圖數中的木之成數。蕭漢明教授以充分的論據證明,《易》之天地之數,即宋人所稱的河圖數,就是五行生成數,詳見《醫〈易〉會通之我見——兼與李申兄商榷》,載于《周易研究》1994年第4期。筆者同意這一觀點。特別是“其畜雞”更是采用的“巽為雞”之象?!秲冉洝酚械牡胤綄獤|方木的則是“其畜犬”(《靈樞·五味》),此“犬”乃據配應立春的東北艮卦卦象所得。而南方火之“其畜馬”(《素問·五常政大論》)則取南方午位之馬象;“其數七”則取火之成數;中央土之“其畜?!眲t取坤土為牛之象,“其數五”則取土之生數;西方金之“其畜馬”取“乾為馬”之象,(《素問·五常政大論》為“其畜雞”,取西方兌位之酉為雞之象),“其數九”則為金之成數;北方水之“其畜彘”則取北方坎位亥為豬之象,“其數六”則取水之成數?!秲冉洝分蓄愃频闹比 兑住分髷抵幐┭鼋允牵瞬幻杜e。
這里需要特別一提的是《內經》亦十分重視月之盈虧對人體氣血之虛實的影響。
《靈樞·歲露論》云:“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致,毛發豎,腠理郄,煙垢著?!疗湓鹿眨瑒t海水東盛,人氣血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發殘,焦理簿,煙垢落?!彼?,在《內經》作者看來,月亮的盈虧對人體抗病能力的影響甚大,《內經》還據此設定治療臂掌間難屈時的針刺之數:
邪客于臂掌之間,不可得屈。刺其踝后,先以指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為數。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不從心……凡痹往來,行無常處者,在分肉間,痛而刺之,以月死生為數。用針者,隨氣盛衰,以為痏數。針過其日數,則脫氣,不及日數,則氣不瀉,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復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漸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漸少之。(《繆刺論》)[1]
廣義的象包含萬物萬象。《內經》在以陰陽為總綱的前提下,提出了脈象、氣象等象論。如《五運行大論》云:“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北砝铩⑻搶崱㈤_合、沉浮、升降等象皆不離陰陽之大象。在天人之氣相通的思維理路指導下,《內經》以陰陽為總樞,以陰陽所化之五行為類推模式,構建了一幅天人之氣時時相通的五行圖式。正因為天人之氣相通,如何推測每年氣候的變化并以之推斷人受氣之變化所帶來的疾病便顯得十分重要了,《內經》的“五運六氣”說有可能是在這種需求的推動下,在當時所能獲取的理論支持下產生的。
“五運六氣”說在宇宙生成論方面明顯地受到《易傳》的影響。如《彖傳》有“大哉乾元,萬行資始,乃統天”,及“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而《內經》則翻版為:“太虛廖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天元紀大論》)[1]《易傳》有“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系辭上》)《內經》則有“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天元紀大論》)[1]《易傳》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系辭上》)“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系辭下》)《內經》則有“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萬物化生矣?!?(《天元紀大論》)[1]等等。只是《內經》以五行學說為具體推演的依據,將《易》之陰陽、形氣具體化,如將天道具體化為“九星懸朗,七曜周旋”,將天之象(《內經》將“象”翻版為“氣”)與地之形具體化為“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五運行大論》)[1]并進而以天干之化合推論五運:“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天元紀大論》)[1]
由此可見,從陰陽學說拓展開來的五行學說在《內經》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以此為根基,《內經》在推斷病理病因方面更注重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如《靈樞·論疾診忌》云:“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春傷于風,夏生飧泄;夏傷于暑,秋必閡瘧;秋傷于濕,冬生咳嗽?!薄端貑枴び駲C真臟論》更有:“肝受氣于心,傳之于脾,氣舍于腎,至肺而死。心受氣于脾,傳之于肺,氣舍于肝,至腎而死。脾受氣于肺,傳之于腎,氣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氣于腎,傳之于肝,氣舍于脾,至心而死。腎受氣于肝,傳之于心,氣舍于肺,至脾而死?!倍讓W雖也引五行入《易》,但它更注重陰陽二氣間的對待與流行,如京房便借《易》建構了一幅陰陽二氣間的對待流行模式。[7]從京氏納甲體系發展過來的流行的納甲筮法,雖利用地支間的生克,但也注重日沖與月破,更注重動爻的作用。因而《易》學在推斷事理時更注重陰陽之間的對待,我們從《易緯》中對事理的推斷也可見其一斑:
乾,西北也,主立冬,……乾氣不至,則立夏有寒,……應在其沖?!玻狈揭?,主冬至,……坎氣不至,則夏至大寒雨雪,……應在其沖?!蓿瑬|北也,主立春,……艮氣不至,則立秋山陵多崩,……應在其沖。震,東方也,主春分,……震氣不至,則歲中少雷,……應在其沖。巽,東南也,主立夏,……巽氣不至,……應在其沖。……離氣不至,……應在其沖?!獠恢粒瓚谄錄_?!瓋稓獠恢?,……應在其沖。(第200-204頁)[5]
這種“應在其沖”說說明《易》學更注重陰陽之間的對待,而陰陽之間的流行與演變情況則多以卦象示之。京氏納甲體系中八純卦初四、二五、三上爻所納地支間正好也是這種“相沖”機制。
《內經》也并非不注重陰陽對待,如依“五運”說,甲己雖化土,但甲年為土運太過,己年則為土運不及。這種“太過”與“不及”也是一種陰陽對待,只不過這種對待仍以五行為基礎。但《內經》的“六氣”說則與《易》學的“相沖”說有內在的聯系。
依“六氣”說,兩相沖之地支相配而成一五行之象,具體為:子午少陰君火,丑未太陰濕土,寅申少陽相火,卯酉陽明燥金,辰戌太陽寒水,巳亥厥陰風木。而依后世流行的“納甲筮法”則是: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內經》中的相沖為合與京氏易中的相沖說或許有內在的聯系,與《淮南子·時則訓》中的“孟春與孟秋為合,仲春與仲秋為合,季春與季秋為合,孟夏與孟冬為合,仲夏與仲冬為合,季夏與季冬為合”以及《易緯》中的“應在其沖”說應屬于同一種思維理路。這些聯系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只是《內經》最后將這種相合的結果歸屬于五行,亦即將陰陽之對待五行化了。
余論
《內經》含有豐富的《易》學象數學內容,今只簡列數項于上。
《內經》既有樸素的陰陽五行說,又有古樸的“九宮八風”說,又有較完備的“五運六氣”說,從其理論層次的不同來看,《內經》確非一人一時之作。但其理論的內在機理則是以陰陽學說為總樞,以五行學說為生化模型,以天人之氣相通相合為本根。由于《內經》的具體成書時代仍有爭鳴:有主戰國時代者,有主秦漢之際者,有主漢初者,更有主東漢時期者,因而表面上看起來很難確定到底是《易》源于醫,還是醫源于《易》。但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易》、醫都講“三才之道”、“天人合一”,都以陰陽為立論的基礎,而陰陽的最早表達形式應該是《周易》的陰( )陽(-)爻符號,因為首先有了符號,才會有文字,才會有理論。從這一點來說,盡管醫學的實踐必定來自日常的探索,但其理論基礎仍可追溯至《周易》內含的陰陽符示體系,然后通過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再吸收后來的五行學說及《易》學發展的新成果才發展至較為完備的中醫基礎理論體系。同樣,《易》學在發展過程中也吸收百家之說,與包括醫家在內的諸家之說互相滲透,互相融合,使《易》學體系臻至廣大而“無所不包”。
醫、《易》皆崇奉“三才”之道,主張天人之氣相通相合,但《內經》更主張天與人的自然的合一,并在《素問·刺法論》中提及一些吐納導引之術,以培養生理之正氣,提高抵御邪氣的能力,追求人與天地之大順。《內經》的理想人格是“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氣,獨立守神,肌肉著,故能壽蔽天地” (《上古天真論》)[1]的真人,或能夠“淳德全道,和于陰陽,調于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游于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 (《上古天真論》)[1]的至人。而《易》更崇尚天與人的人文的合一,崇尚觀象進德,恐懼修省,進德修業,遏惡揚善,本天道以立人道,以化成天下,更強調人的能動作用對社會的影響,并以卦象卦氣之常變審視之,即所謂卦氣“驗應各如其法度,則陰陽和,六律調,風雨時,五谷成熟,人民取昌”(第199頁)[5] ,“王當順八風、行八政、當八卦?!保ǖ?79頁)[5]因而《易》更重視從天道下貫到人道的人文化成作用?!兑住返睦硐肴烁袷恰芭c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文言》)的圣人。
《內經》在追求人與天地的自然的合一的過程中發展出“五運六氣”說?!拔暹\六氣”以六十年為一大的循環,當然有其局限性。前一個甲子年的氣候與下一個甲子年的氣候一定會有所出入,甚至有較大的出入,特別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人的活動對自然、氣候的反作用產生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內經》追求人與天的自然的合一的思維理路仍值得肯定,借助當今的科技手段仍有進一步完善的余地。《易》學“唯變所適”的理論可以隨時彌補中醫學某些定式理論的不足。《易》學發展至京氏時代已將天干、地支、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完備地納入卦體,并以之作為占測災異、譴誡人主的主要理論根據。在當時生產力發展相對落后的時代,人主的施為對日月、五星的運行軌跡的影響、對氣候的影響應該極為有限,但《易》學對人文和合狀態的孜孜追求仍值得肯定,對現代社會的政道與治道仍具有啟發意義。《易》學趨時變通的哲學永遠都不會過時和衰老。醫、《易》兩種“天人合一”不存在根本的矛盾,而具有內在的聯系。人類完全可以同時追求人與天的自然的與人文的合一,從而貫通自然與人文,真正做到人與天、人與人的和諧如一。
參考文獻
[1] 高士宗. 黃帝素問直解[M].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1.
[2] 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 黃帝內經靈樞譯釋[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3] 劉大鈞. “卦氣”溯源[J]. 中國社會科學, 2001, (5).
[4] 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發掘簡報[J]. 文物, 1978, (8)
[5] 林忠軍.易緯導讀[M].濟南:齊魯書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