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青春的細節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兩個人行
三個人游
四個人不孤單
———題記
六月,七月,八月,就這樣毫無紀念地走過,毫不理會停在原地得我。
九月了,時間還是時間,不會因為地震瞬息停止。每天一個人吃飯,睡覺,到處寫寫停停,如此這番平靜,沒有難過,亦沒有委屈。
初秋的天,沒有了那片深藍,走廊上已經看不到長裙了。也許,傍晚的某個時刻,站在樓梯口,可以聽到爽朗,清晰的讀書聲。
總是很熱枕的在一定時間里喜歡一首歌,一句話,懷念一大群人。
曾有個晚上,一張張哀怨的臉徘徊在園內的長凳上。操場上,年輕婦女們在通亮聚光燈下和著節拍隨意舞動身軀。還有后來人潮散去的操場,繞著球架盤腿而坐的我們,聊著別人的閑聞。
不知道過了多久,男生們一個個站起身來,順手拍掉褲子上的灰塵,然后像籃球架奮力躍起。退后十步,奔跑,跳躍,蓋帽,我靜靜的坐在一旁欣賞著這個此刻只屬于他們的世界。他們忘了父母的嚴厲,老師的期待,自己施給自己的壓力,一直穿梭于兩個球架之間,充滿目的地發泄。皎潔的月光下,可以看到他們軀體彎曲成肆意的弧度,不禁自問,那時青春的姿態嗎?
關于他們,都是一群心中有夢的少年,在壓力面前會很安靜,可是有那么一天會那么強烈的爆發。他們很是熱愛籃球,或許,在戰場上他們才能夠找到真正的自己吧。
現在的我還是會提起前幾個月被他們晚上八點多硬拉去爬山的“壯舉”。記得當時每個人手上還都捧著一根蠟燭,說是照明。忘了活動的發起人,那時很埋怨他吧,不過現在挺感謝他的。
夜間的山路,格外陰森在斑駁的樹影下,隱約可以看到路旁新立的墳,背后偶爾透過一絲涼風,再加上同學的肆意渲染,我有好幾次想臨陣逃脫,可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在三個人的支架下,我還是被逼上了“梁山”。文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跟大家提議,說到山頂時一起唱《忐忑》,大家哄然答應。
等到山頂后,大家都累趴下了。我走到山巖上俯視這座我生活了多年的城鎮,是他帶走了我所有的童年時光。山腳燈火闌珊的路段,我竟然說不出名字來。田壟上星星點點的光點綴了此刻無星的夜。
突然,身后傳來了歌聲,原來他們還真唱起了神曲。后來,大家都沉默了一陣,再是談及了平時不愿面對的理想和未來。畢竟,在我們這些人之間,“未來”這個詞是個忌諱,它有種說不出的負重感,因為未來始終是一幅我們不敢描摹的畫。
在夜色深沉,霧氣漸重的時候,我們收拾好心情打算下山拉,在下山前,我們一起對著天空大喊;“我要考一本!”
那一刻,全都釋放啦。
縱觀2012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不難發現命題更加關照學生內心,貼近學生生活,側重考查學生理性思維,是對新課程理念的貫徹。以下兩點值得關注:
1 命題引發考生積極理性思考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因為這些思考的背后是學生文化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思考人生、認識自我。2012年高考作文題目在往年的基礎上,更廣泛地凸顯了理性思維,一些命題甚至更著意考查學生深入思辨的能力。
1.1命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思考人生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活水,同時又是學生成長的歷程,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不論是狹義的學生的生活,還是廣義的社會生活,都體現為具體的日常、點滴的細節。今年的命題大都在激勵學生關注日常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由此積極思考人生,進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大綱全國卷的在幫家里挑秧的敘寫中,不乏具體可感的生活細節,從而喚起學生溫暖的記憶。特別是媽媽的一句“甩掉多余的顧慮”不禁讓“我”茅舍頓開,更讓學生容易思考到學習生活中往往因為顧慮而讓學習陷入困境、生活無法舒展,進而思考一個民族國家何不是如此。遼寧卷中的女鋼琴家的人隱于音樂背后的故事、重慶卷冷凍庫工人的故事這些都需要學生關注生活、思考人生,并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獲得心靈感悟。
廣東卷作文其核心在于從“一個時代自有其有趣和有用的生活”提煉出“你想要生活在什么樣的時代”,這個問題需要站在個人和歷史多個著眼點進行考察,展現個人眼界和胸懷。除了側重于在選擇時代這一點上展開,也可以選擇“我將如何生活”這個角度。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如何生活?在一千年前我們如何生活?選擇時代即是選擇那個時代所代表的生活方式,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往往指代著不同的階級、修養和情懷。
1.2命題著重考查學生思考質量及思維品質
高考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思維品質的考查。考生往往“意在筆先”,怎么想才怎么寫。思路清晰,文章就層次清楚,語意明晰;思維無序,文章也必然雜亂無章,文理悖謬。所以,從思維到形成文章的全過程中,“思維”是首要的,思維的敏捷性、條理性、深刻性、獨創性決定著文章的質量。
江蘇卷的《憂與愛》屬關系型話題。關系型作文最關鍵的就是不能舍棄一方,單寫一方。如果開頭結尾寫憂,中間寫愛,或重愛貶憂均不可。寫愛的同時寫憂,如果深入探討憂與愛的關系,立意更深刻;再往深處想,題目由憂及愛是一種什么關系?這樣一種關系能夠作用于哪些方面?這種思考的能力以及深度直接影響作文的檔次。由此可見,命題中包含的信息是何等豐富,對考生的思維品質與思考質量是有很充分的要求的。四川卷“手握一滴水”較富思辨性。“手握一滴水”題目中有兩個要素:“握”和“一滴水”。“一滴水”是象征細節,不是真的水。全詩兩節:第一節側重“一滴水”,從時空和生命角度來說明“小中有大”“小中見大”“以小見大”的辯證哲理。第二節側重“手握”,從人的角度揭示:(我們)要重視“小”“細節”。全詩整體是揭示“小——大”“輕——重”的辯證關系。最佳立意:重視細節、細節決定成敗、禍患常積于忽微。這些都需要學生進行理性的思考辯證的思考。
1.3命題引發學生對青春生命及自我成長狀態的思考
高考既為選拔服務,更為平時的教育教學服務。引導學生思考自身,對自我的成長狀態進行關注與思考,這對于促進學生成長,幫助學生進行成長校正,一定會起到積極的意義,發揮出巨大的能量的。例如,上海卷的人們對自己心靈中閃過的微光,往往會將它舍棄,只因為這是自己的東西。而從天才的作品中,人們卻認出了曾被自己舍棄的微光……”,我們的青春到底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微光?江西卷的“有人說,不要老想著你沒有什么而要想著你擁有什么”、“你不要想著你現在擁有什么,而要想著你沒有擁有什么”對上述說法有何感悟和思考?對此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懂得珍惜現有的,一個是懂得不斷追求可得的。可以側重一點,也可以找二者之間的平衡點。這也是關乎青春成長的話題。以上這些命題,都與考生的成長積極相關,是今年高考命題的亮點。
一、心有靈犀一點通:學會感動
我們學生生活中不缺少溫暖自己的事件,缺少的是一顆敏感的心,無法將自己生活中的暖流寫出來感動別人。如何能在作文課上,寫出感動別人的文章,挑戰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情商,更是老師的智慧。
6月28日上午,《Oneplaceforever》英文MV首發騰訊視頻,“由我們如東縣高中師生完成的如東首個原創英文歌曲MV!”,半天時間在網上點擊率已超過5.2萬人次。第一時間,我在語文課堂上播放了這個視頻,即將升入初三的這群學生,全被震撼了。
“畫面太美不忍看!好想馬上去縣中讀書!”學生陳輝激動地用“史無前例” 形容MV,在我們的身邊居然隱藏著這樣的風景。
4分鐘青春視頻,點燃了一群學生的夢想。也讓學生對學校景點審視的視角發生了變化。結合視頻,布置《美麗的校園》的文章,題目剛布置完。一改往日課堂沉悶的情況,學生踴躍發言,用極富詩意的語言描繪學校的花花草草。學校一景“半畝方塘”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育人亭”在學生的筆下,有了靈動的色彩。
多年以后,相信定有學生記得,有這樣一個瞬間,他們感受過校園生活的美好。沒有人可以追隨世界走向永遠,但在感動的那一刻,學生們擁有了一切。
二、滿園深淺色:雕琢細節
作文水平的高低,真實地反映了學生對生活觀察的細致程度。好的作者,一定能在平淡的生活背后,敏銳地捕捉住打動別人的細節,或許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抑或是一句溫馨的話語。
“細”就是要極盡可能地將人物的動作或神態或語言精雕細琢。它的優勢,就在于從“細”中反映出人物此時的心理,性格特征。在細微處雕琢,在觸動心靈處雕琢,能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感同身受,增強文章的形象性、生動性。
三、入木三分罵亦精:準確表達
鄭板橋有詩云:“隔靴搔癢贊何益,入木三分罵亦精。”作文中選擇恰當的詞語,方能以少勝多,乃至“一字傳神”。
原稿:因為要參加縣里的比賽,我們合唱組一到中午就開始緊張地排練。調音調、練曲目、排隊形……那忙碌勁兒,好像整個學期的事情都要在一個中午完成。而那時的我們,還不覺得緊張,一個個嘻嘻哈哈,不是這個走了調,就是那個搶了節拍。
升格展示:因為有全縣的合唱比賽,我和好友張麗報名參加了學校的合唱隊。每天中午都需要到學校禮堂參加排練:調音調、練曲目、排隊行。那個忙碌勁兒,好像整個學期的事情都要在幾個中午完成。而那時青春洋溢的我們,恰如出籠的鳥兒,緊張之余,仍不忘嘻嘻哈哈。有時不是我唱走了調,就是張麗搶了節拍,好幾次都被老師點名批評了。趁著老師轉過身去,我偷偷地向張麗吐吐舌頭,總是引得張麗想笑,卻又得緊繃著臉,生怕被老師發現。看到她臉上古怪的表情,我的心情一下子又燦爛起來。
為了表現初中學生的那種“忙里偷閑”的青春特質,“我偷偷地向張麗吐吐舌頭”“看到她古怪的表情,我的心情一下子又燦爛起來。”中的“吐舌頭”“心情燦爛”等詞語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四、無欲不舉筆:體驗喜悅
如果能讓學生體驗到作文作為“一種公眾的言說”給自己帶來的自尊與自豪,那么寫作的欲望就會噴薄而出。因此,我每接手一個班,就建立了學生班級網絡博客,從此學生發表文章變成了心里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做的事了。
我還把學生的優秀文章發表到博客上。其中的優秀作品,簡單排版后,利用QQ把文章傳給學生的家長,讓家長打印出來,讓同學們人手一份,進行評講(此項需要家長花費一些)。同學們拿到作文小單張后便動筆寫批注,評講時說說自己喜歡哪些地方并說出理由。通過點評,同學們懂得了欣賞,學會了甄別,積累了技法。自己的文章被人欣賞時,很大程度上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作文題】1. 陽光地帶; 2. 我選擇,我負責; 3.360°; 4. 十字街頭; 5. 好大的風。
【參與辦法】將你的同題作文、評論通過電子郵件或郵局發給我們。
【新星心語】
油墨書香伴成長
張 敬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中學
我的寫作源于閱讀。小時侯,《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常伴我進入甜美的夢鄉。總是幻想有一天會擁有巧克力汽車、面包房,抑或坐在棉花糖似的朵朵白云上擁抱藍天;也曾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潸然淚下。那時的閱讀在心靈深處埋下了一顆真、善、美的種子。
漸漸地,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迷戀上了古代文學: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深邃如江海,滋育華夏,有孔孟老莊,恰似“江河萬古流”;唐朝宋代,騷人墨客,璀璨如星辰,照耀神州,有李杜蘇辛,正如“光焰萬丈長”;元明清時,戲曲小說,高妙如山川,豐富民族,有漢卿雪芹,已是“托體同山阿”。我像一尾魚暢游在浩瀚的古典文化中,貪婪地汲取著,讓它們滋潤著我的靈魂。
而今的閱讀少了幾分刻意,只是把它當成一種習慣,讓它自然而然地融入我的生活。當銀裝素裹、北風凜冽之時,我會去感受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體會大家筆下的樸實無華。一直喜歡張愛玲那句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她的文字是人生感悟的流淌,每個字眼都用得恰到好處。我喜歡細細琢磨她的文字,這樣,我對人生的感悟也慢慢在心中積淀。我也讀韓寒、安妮寶貝,他們的文字迷惘中透著叛逆,憂傷中透著明媚,他們用靈動的文字譜寫出一曲曲無悔的青春之歌。
用沸騰的生活給作文融入真情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生活,為了生活我們行色匆匆,忙碌中我們忘卻了自我,忘記了感動和體悟,一旦有人讓我們提筆描寫生活的世界,我們時常不知該從何說起,覺得自己的生活銀行里儲蓄實在太少、太平淡,于是我們總也找不出適宜的詞句來描繪周圍世界,來敘述我們的生活。當我們面對“春天的音符”“生命的節拍”“那一刻,我熱淚盈眶”等情真意切的文題時又何來滔滔不絕的辭藻來描繪她們,何來感人肺腑的摯語打動讀者,何來一氣呵成的氣勢震撼人心……無奈只有絞盡腦汁、搜腸刮肚、架空感情的杜撰和編造出蒼白無力、辭不達意的幾段語言罷了。
贊可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學生表達情感。”學生應該有一顆善感的心,去主動觀察奇異的自然現象,參與沸騰的社會生活。教師也應加強對學生在觀察方法上的指導和觀察能力的培養,讓他們在對生活的觀察中加強創造體驗,從而使學生在精神上真正擁有生活。
其實,學生不是沒有可寫的生活,而是缺少感悟生活的心靈。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讓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功能,帶著飽滿的激情去觀感受,并加入豐富的聯想,仔細分析,有條理、抓特點、有重點思考、及時整理生活中資料,學生就容易用生活來給自己的作文融入真情實感。
例如,巧妙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了解身邊“令人感動”、“令人氣憤”等細節,讓他們身邊的生活來激發他們的情感,讓學生從平凡小事中體會關愛,從熟視無睹的生活現象中發現哲理。這樣,不少學生就寫出了《愛的眼神》、《小現象,大道理》等情感真摯、內容深刻的文章來。
不僅如此,還要把課本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感悟聯系起來。比如,在上《圖片兩組》一課,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然后寫一段觀察記錄文字,但學生端詳許久,認為圖片就是一對相擁的男女,觀察能力相對稍強的學生能夠注意到女孩復雜的面部表情,實在無從寫起。對此,首先肯定學生的觀察結果,順勢又提示從地點、衣著、旁邊的附屬品等角度判別兩人的關系。于是學生成功解讀了這組圖畫,同時也因能夠做出比較合理的解讀而大獲成就感,一度沉睡的心理基因經教師的逐步引導和情感觸摸而喚醒。有同學甚至寫下《當愛情遭遇戰爭》:當戰爭遭遇愛情,戰爭的陰云中滲出一縷陽光。當愛情遭遇戰爭,嬌艷的玫瑰也會染上血腥的氣息。炮火囂張的氣焰可以嚇倒懦夫,但擋不住英雄保衛國土保護愛人的氣魄!其他學生也紛紛將自己的作品傳閱交流,品讀體味,此時的課堂就是他們感悟生活交流真情的殿堂。
用獨特的思維喚醒真情
不一樣的米固然可以煮出不同風味的飯,但同樣的米粒能否做出不一樣的米飯呢?這就要求學生各顯神通,樹立創新思維。近年來,高考作文評分細則發展等級中的“深刻”“有創新”“有文采”等指標都負載引導學生寫出具有鮮明個性的作文使命。
深刻、獨特需要獨特的思維。心理學上認為:“創新思維是對事物間的聯系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從而創造出新事物的思維方法,是一切具有嶄新內容的思維形式的總和。”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行創新,做到“發前人所未發”。比如教授《一幅煙雨牛鷺圖》,文中作者首先以一個文人的身份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和諧唯美的“煙雨牛鷺圖”,從他細膩的文字中我們讀到了他內心深處對此圖景的喜愛與深情!實際上,至此我們讀者已經感知到了這幅畫面的詩情畫意,也讀到了作者對此的熱愛與向往之情,從“傳情達意”角度來說,作者的工作已經到位了。但是,作者出人意料地緊接著又設想了如果以不同身份介入這個畫面會有怎樣的不同感受,于是作者寫出了時裝設計師、詩人和畫家面對此情此景的不同感受,文章如是說時裝設計師“或能看到一場山野T臺秀(時裝表演):高黎貢山西麓,牛和鷺的聯袂獻演,是大與小的默契組合,既有靜與動的古老元素,也有黑與白的時尚流行”;詩人呢,“說不定會在便條簿上記下突來的靈感:持重與輕盈相輔相成的野趣,敦實與機巧搭配的哲理,憨厚與靈慧共生的詩情”;畫家“將一幅水墨在心頭鋪開,順手拾起《老牛白鷺圖》的幾個細節:細雨如煙,老牛如定,木犁如船,白鷺如歌,翻開的土垡如波如浪……”作者這一獨特的思維角度,使得這幅煙雨牛鷺圖更加的立體,達到了蘇軾所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奇特效果,全方位展示了畫面的至美,也且強化了作者的意圖:這場景真的很美,有不同的人來作證,讓作者的真情也表露的酣暢淋漓!
寫作中要使學生做到新穎、深刻必須以真情實感為前提,以獨特的思維、創新的寫作視角來真實地展示個性,《一幅煙雨牛鷺圖》就做到了。虛假是文章雷同的原因,造假是文章失真的病根。每個不同的生命個體,擁有著獨特的個性思維和精神,只要堅持自己的觀點,堅持自己的生命體驗,才能發出不同于別人的聲音。
比如同樣寫父愛,由于遭遇不同,生活感悟不同,文筆自然因此也呈現了別樣的風采。揚子的《十八歲和其他》一文,可以清晰感到他面對自己孩子十八歲生日的復雜心情:既有孩子長大的欣慰,也有因長大而要失去的惆悵和無法掌握孩子未來的擔心。他的這種感情,是作為一個從未享受過父愛的父親對自己孩子的一種深沉的愛。余光中《我的四個假想敵》也是表達對自己孩子的那份愛,不同的是,他是作為一個生活在“女生宿舍”的父親表達著一種爭寵的而又不乏幽默風趣的愛,給人感覺相對輕松些。真情地觀察,真實地寫作,其實這就是創新。當然獨特的思維也就能更好地表達真情!
讓寬松的形式定格真情
失去了思想個性和情感的作文,違背了創新作文規律,是沒有靈魂的文字游戲,作文將會越來越機械化,批閱作文也將味同嚼蠟,這樣單一而呆板的作文訓練方式也很難期待學生能在寫作上有質的突破和全面提高,甚至還會讓部分學生鉆進怪圈――提筆作文就是翻老腳本或者隨意編造。要把學生從這種苦惱的被動中解放出來,并逐步走上“情動而辭發”的寫作之路,就必須保持、強化他們的寫作熱情。
“隨筆”是一種相對寬松的寫作訓練方式。隨筆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平時的本本記錄,也可以是借助網絡,開設自己的博客,建設自己的文字天地,在網絡上進行師生文學交流。隨筆給予學生一個寬松自由的寫作空間,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興趣、愛好去書寫。隨筆的寬松“意趣”使學生掌握了寫作的主動權,獲得了主動寫作的最佳時機,寫作變成了情感的釋放與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