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反映邊疆將士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從課文的意境中感悟美。
對課文意境的感悟是培養少年兒童審美認識的開始。意境,是形象思維派生的奇葩。如何使學生形象地體會文章的寫意與環境,伴隨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這個思維過程進入文章的意境,是受教育者自覺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為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名句能在學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為作者所勾畫的登高極目所見的壯闊景象,使人產生了胸臆頓開的意境。那是由于他們受到要想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這一道理。其意遠在詩外。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景取意,深情綿邈。詩人對摯友離分時的描述,是為抒發人與人之間本該存在的那些無限深厚的情誼。其意含蓄,耐人尋味。
陸游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的詩句,用氣節高堅的梅花作為美的象征。物我交融,發人深思。詩人以梅花目擬,寓于“境”中那種人與梅的高風亮節,就是人類與物類美的情操。我們在教學中抓住由文章的“境”所蘊含的“意”,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去深入體會詩情畫意。例如,同學們去玉泉山野游,當步入群山時,他們誦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同學們登高遠望時,不由脫口而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詩句。當個別同學學習缺乏毅力時,同學們誦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的詩句激勵了他們,使他們端正了學習態度。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對文章意境開掘的深度,決定著所確立的學生審美認識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