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圓舞曲之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園區網絡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園區聯網、數字園區和智慧園區三個階段。園區聯網階段主要聚焦在園區網絡的鋪設,滿足信息互聯互通的需求。數字園區階段主要聚焦在園區信息化的建設,不斷迭加各種應用系統,實現園區數字化。而在智慧園區階段,出現了新的變化,園區網絡不僅僅關注基礎設施、信息系統,更多地以用戶為中心,關注用戶體驗。
園區網絡新需求
隨著業務的不斷豐富,云計算的快速發展,用戶移動化的場景也越來越多,移動辦公逐漸成為潮流。園區網絡高質量要求的業務不斷涌現,電話會議、多方視頻、實時協同等需要園區網絡能夠具備端到端的網絡質量保障能力,需要特定業務具備實時性、靈活性區分和保障能力。
云計算的發展,虛擬化技術的大量應用,使得業務平臺向集中化發展,業務交互更多,業務的遷移也更加頻繁,虛擬化和動態的業務需要網絡能夠非常靈活地適配業務需求。
用戶的移動化后,用戶隨心地移動需要網絡具備無縫的接入能力。同時,需要能夠統一對用戶進行認證、授權和管理控制。為了保障和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需要能夠感知用戶位置、用戶業務類型,實時調整網絡策略,實現策略隨行,服務隨行。
“笨重”的當前網絡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當前的網絡,我想會是“笨重”,“笨”主要體現為即便網絡靈活地適配業務的需求,但是難以保障業務的質量?!爸亍敝饕w現在當前的網絡技術體系復雜,組網結構復雜,建設成本高,部署和維護難度大等方面。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當前的網絡逐條獨立處理,缺乏統一的管理、控制、協同的能力。首先,單一網絡設備的組網能力弱,能夠覆蓋的用戶少,從而導致一個園區的網絡業務需要成百上千臺設備進行組網,使得網絡非常復雜,運行和維護非常困難,且難以確保業務的質量。其次,當前的網絡是相對封閉的,用戶看到的只有機箱、端口、線纜、CLI、網管GUI等,用戶的需要無法傳遞,企業方面只是根據業務的需求,進行網絡的規劃、設計、部署,網絡工程師再把業務要求翻譯成為網絡語言并部署到具體的網絡中,這使得網絡的部署和調整的周期冗長且無法保障業務的質量。
基于SDN的園區解決方案
為了更好地降低園區網絡的復雜性,提升園區網絡的靈活性、智能性,讓網絡可以提供更好的業務承載能力,更好地保障用戶體驗,中興通訊基于SDN技術架構,面向園區網絡場景,推出了有針對性的增強解決方案。
中興通訊在SDN轉發與控制分離方面,集中控制網絡可編程的三大特性的基礎上,針對園區網絡面臨的主要問題,形成了輕簡網絡、服務隨心、平滑演進的增強特征。
輕簡網絡主要聚焦于降低網絡的復雜度和建設維護成本,讓網絡更加輕靈、簡單。在具體技術方案上,中興通訊基于SDN轉發與控制分離控制邏輯集中的特點,進行網絡的集群化、虛擬化,將幾十臺,甚至幾百臺的設備虛擬成為一個邏輯的虛擬網元。使得網絡結構異常簡單,使得網絡的整體TCO可以得到大幅的降低。
[關鍵詞] 《翠堤春曉》;約翰•施特勞斯;圓舞曲;音樂分析
19世紀的維也納是歐洲音樂的中心,維也納圓舞曲因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而風靡歐洲。影片《翠堤春曉》就是以約翰•施特勞斯為題材拍攝的,主要介紹他因酷愛音樂而被銀行解雇,專門從事圓舞曲創作、演出及情感生活的音樂影片。該片于1938年由弋得弗里特萊•因哈特(Gottfried Reinhardt)、薩莫爾•霍芬斯蒂安(Samuel Hoffenstein)編劇、朱利恩•杜維威爾(Julien Duvivier)導演,露易絲•雷娜(Luise Rainer)領銜主演。本片獲第11屆奧斯卡(1938)最佳攝影獎。約瑟夫•魯頓伯格在本片中以高超的攝影技巧,將許多動人的場面拍得美不勝收。
ビ捌《翠堤春曉》的主人公是約翰•施特勞斯,他是“圓舞曲之父”老約翰•施特勞斯的兒子,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施特勞斯家族的杰出代表。他出生在風行跳舞的維也納一個音樂世家,與父親同名。1844年組成自己的樂隊,演奏本人和父親的作品。1855―1865年應邀在圣彼得堡指揮夏季音樂會達10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宮廷舞會指揮。后又從事輕歌劇的創作。其創作以《藍色的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藝術家的生活》《春之聲》和《南國玫瑰》等120余首維也納圓舞曲著稱,被后人冠以“圓舞曲之王”的頭銜。[1]他曾帶領樂隊訪問歐洲各國,使維也納圓舞曲風靡全歐洲。他的圓舞曲獨具特色、旋律酣暢、柔美動聽、節奏自由、生機盎然,是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主要曲目。
ピ己•施特勞斯以擅長創作圓舞曲而聞名于世。圓舞曲又叫華爾茲,它最早起源于奧地利北部的一種民間三拍子的舞蹈。分快、慢步兩種。舞時兩個人成對旋轉,17、18世紀流行于維也納宮廷后,舞曲速度逐漸加快并開始用于城市社交舞會。19世紀起風行于歐洲各國?,F通行的圓舞曲,大多是維也納式圓舞曲。維也納圓舞曲脫胎于盛行在德國、奧地利地區的民間舞蹈及其音樂,是從“連德勒”舞曲直接發展形成的產物?!斑B德勒”是節奏比較舒緩的三拍子的民間舞曲,由兩個對稱的段落組成,彼此各有反復。早期的“連德勒”舞曲以這種民間體裁開始盛行于維也納的宮廷。[2]通常的維也納舞曲的基本結構包括三至五首小圓舞曲,并在此前后加上序奏與尾聲,達到整首圓舞曲的前后呼應。
ヒ栽己•施特勞斯為代表的維也納圓舞曲盛行于19世紀。19世紀初,歐洲的歷史正處于一個暴風雨即將來臨的時刻,歐洲各個封建王朝也先后復辟,整個歐洲又重新陷入了舊的封建統治時期。政治上的沉悶、窒息迫使平民大眾只有從藝術生活當中尋求安慰。廣大人民對娛樂生活的渴望便成為催生維也納圓舞曲的土壤。這一時期的維也納城市音樂生活空前活躍,群眾性的跳舞熱潮流行一時,維也納人從音樂、舞蹈中尋求精神上的安慰。在這特殊歷史條件下,19世紀中葉興起了獨立于器樂曲之外的,專供跳舞用的,深受社會各階層(尤其是市民階層)歡迎的輕松愉快的圓舞曲。
ビ捌《翠堤春曉》最突出的藝術特點是善于通過故事空間內的音樂推動劇情發展,觀賞本片無異于伴隨約翰•施特勞斯做一次音樂之旅,在片中我們能欣賞到《春之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藍色的多瑙河》等舉世聞名的圓舞曲。
ァ獨渡多瑙河》是約翰•施特勞斯圓舞曲的代表作品,全名為《在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畔圓舞曲》,作于1867年。1866年普奧戰爭以奧地利的慘敗告終,這場戰爭失敗的陰郁情緒纏繞著整個奧地利民族。直到1867年初,奧地利人民還沉浸在這場戰爭創傷的陰影中,維也納到處一片悲哀,憂郁似乎成為每一個奧地利人的習慣。為了扭轉人民低沉的情緒,讓大家忘記戰爭的痛苦,使大家重新振作起來,維也納男聲合唱協會指揮赫伯特邀請約翰•施特勞斯寫一部象征和洋溢著維也納生命活力和具有愛國色彩的圓舞曲。約翰•施特勞斯受到德國詩人卡爾•貝克的一首詩歌的結尾句“在那多瑙河邊,在那美麗、蔚藍色的多瑙河邊……”啟發,由此引出了一個簡單而又奇妙的引子樂句。《藍色多瑙河》創作完成以后,由一位維也納的警察局局長創作了歌詞。這首歌詞填寫得非常庸俗,所以在1867年2月以男聲合唱的形式在維也納男聲合唱協會舉行的音樂會上進行首演,反應卻平平。半年后,《藍色多瑙河》放棄合唱演出,以純管弦樂的方式在法國巴黎的萬國博覽會上演,并獲得真正的成功。從此,該曲被譽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深得世界各地各種文化社會背景聽眾的青睞??梢哉f,在這個世界上可能有人不知道奧地利這個國家在哪里,但是一定知道《藍色多瑙河》。我們說《藍色多瑙河》是約翰•施特勞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不僅僅是因為它的著名,更因為它的整個曲子的結構是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結構?!端{色多瑙河》全曲以一個點明主題的舒緩節奏開篇,引出五段圓舞曲,尾聲重復五段圓舞曲的主要曲調,形成一種漸速加快的節奏律感。結構均衡自然,節奏組合細致精巧,配器悅耳動聽,旋律華麗幽雅。尾聲重現了五個小圓舞曲的重點段落,與序奏主題融為一體,在歡歌笑語的氛圍中結束全篇。
ァ段也納森林的故事》是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另一首重要圓舞曲?!洞涞檀簳浴肪帉нx用了原作《維也納森林的故事》中引子的片斷,圓舞曲第一曲中的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將電影中作曲家、歌唱家和馬車駕駛入的畫面生動有趣地組合在一起。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郊區有一片美麗的森林,它離城市不遠,歷來吸引著千千萬萬的游人。這片森林也是許多居住在維也納的大作曲家經常光顧的地方,森林的美景常常激起他們的靈感。約翰•施特勞斯是地道的維也納人,《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就是他獻給故鄉的贊歌。約翰•施特勞斯僅用了一周時間就創作出著名的《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其明麗的田園氣息和輕松的音樂氛圍與奧地利鄉村民間音樂聯系在一起,猶如一幅以維也納近郊的森林為背景的美妙的音樂水彩畫。約翰•施特勞斯把維也納森林的場景和舞蹈的場面描繪得繪聲繪色,形象鮮明生動。這是約翰•施特勞斯繼圓舞曲《藍色的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完成于1868年,同年6月初演于維也納,并由作者親自指揮。
ァ段也納森林的故事》的樂曲結構同《藍色的多瑙河》一樣,也有一段描寫性的長引子,而它那規模宏大的尾聲以及其中相繼呈示的5首圓舞曲,則使樂曲猶如一首真正的交響詩篇。為了使樂曲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作者在管弦樂隊里破例地加上了奧地利的民間樂器――齊特爾琴(原文為Zither,是一種撥奏弦樂器)。這首樂曲由序奏、五個圓舞曲和尾聲構成,其結構屬于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式。[3]樂曲的開始是一段很長的序奏。兩支圓號的旋律描繪了優美動人的風景,雙簧管和單簧管吹出抒情流暢的曲調,像是牧人的牧歌和角笛。鐘聲的響起,使音樂增加了很多光彩。然后,大提琴緩緩奏出第一圓舞曲的主題動機,作為全曲的引子。大提琴渾厚的音調、圓號美麗的牧歌和長笛玲瓏的裝飾音節,構成了一幅極美妙且色彩斑斕的音畫,十分優雅動人。齊特爾琴的加入更增添了濃厚的奧地利民族色彩,這種特色樂器撥奏出這首圓舞曲中最主要的一段旋律,輕柔而華美,仿佛晨曦透過濃霧照進維也納森林,還伴隨著鳥兒們婉轉的鳴叫。第一圓舞曲為F大調,描繪出了森林清晨的美景及人們輕歌曼舞的場面。第二圓舞曲為降B大調,由大提琴呈示出來。這段主旋律與前面序奏中所演奏的主題幾乎完全相同,但節奏要快得多,舞蹈性極強。第三圓舞曲為降E大調,三部曲式。描繪的仍然是森林美景。第四圓舞曲在降B大調上,二部曲式。前半部分輕快、流暢,旋律充滿跳躍性;后半部分活潑、優雅,伴奏部分引人入勝。第五圓舞曲為降E大調,這一部分不僅活潑,而且節奏性非常強,使得整個樂曲達到了最,在這里依次出現了第四圓舞曲、第一圓舞曲和第二圓舞曲的主題;之后,序奏時的“齊特爾琴”動人的旋律重新出現;終止部分采用了樂隊的合奏。這一切好似一個總結,引人再一次回顧維也納森林的各種美麗景色。隨后,整個樂隊不斷重復一種舞蹈的節奏型,逐漸掀起一陣音樂的浪潮,似乎人們已經成雙結對地在樹陰下擺出了美酒佳肴,準備宴飲歡舞了……整部樂曲的五首圓舞曲,可以說一首比一首迷人,到處充滿著溫柔的詩意和蓬勃的朝氣?!毒S也納森林的故事》就像一場維也納市民生活的話劇,讓人們沉浸于一種野餐會的氣氛當中去,如同春日的陽光那般明媚、溫暖,熱烈放肆地歌唱著青春和對愛情的絢麗描繪,它的魅力經久不衰。
ピ己•施特勞斯的另一首經典圓舞曲《春之聲》創作于1883年。該曲的管弦樂總譜、鋼琴譜及獨唱譜在1883年公開出版。后經輕歌劇《蝙蝠》德國腳本作家、作曲家、指揮家里查•格涅(1823―1895)填詞后成為聲樂曲。1883年2月由當時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1858―1947)首演于宮廷歌劇院,并于同年3月在維也納劇場公演。這是一首令許多花腔女高音所鐘愛的歌曲,后來還被改編為管弦樂曲等。但無論是以什么形式出現,這首樂曲在世界各地的舞臺上都同樣地光彩迷人,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20世紀50年代,我國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經常在不同的地方和音樂會上演唱這首聲樂圓舞曲。雖然作為聲樂圓舞曲而言,這首作品主要是花腔女高音的保留曲目之一,但也有將其改編為合唱曲的。如羅馬尼亞少男少女合唱團所演唱的《春之聲》就給人以明媚的陽光般的朝氣和活力。
ァ洞褐聲》作為一首圓舞曲,本曲與約翰•施特勞斯其他的圓舞曲迥然不同:它并不是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體裁,其節奏自由、充滿變化,旋律生動而連貫,具有較強的欣賞性,很少用于伴舞,原譜中也沒有注明各個段落,另外本曲還帶有回旋曲的特征。全曲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性,雅俗共賞、經久不衰。曲中生動地描繪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機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濃重的油畫,永遠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洞褐暋凡皇菃渭兊陌槲铇非?而帶有較純粹的音樂表演性質。全曲由一個多次再現的主要主題A貫穿首尾并和其他五個主題組成。而多次再現主題A又使樂曲具有回旋曲式的特征。[4]雖然沒有在樂譜中像其他維也納圓舞曲那樣注明小圓舞曲的序號,但其結構則又跟其他維也納圓舞曲相似,同樣具有不同小圓舞曲依次出現的特點。
ピ參棖作為一種音樂體裁,許多歐洲作曲家如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韋柏、肖邦、李斯特以及后來的柴可夫斯基、西貝柳斯等也都創作過此類作品。不過他們寫的圓舞曲多數是供音樂會演奏的(其中有的圓舞曲后來經舞蹈家配上了芭蕾舞)。柴可夫斯基還曾把五拍子的圓舞曲用到交響樂中。而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圓舞曲,既具有可以在音樂會上演出的藝術性,又具有可以伴交際舞的通俗性。他作為維也納樂派最后的一位傳續者,雖然傾全力于大眾音樂的創作,但他知道如何維護音樂的偉大傳統,從不背棄先賢大師們的音樂語言。在約翰•施特勞斯的努力下,圓舞曲成為西方音樂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他也不愧為“圓舞曲之王”的美譽。
[參考文獻]
[1] [英]杰拉爾德•亞伯拉罕.簡明牛津音樂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2] 羅傳開.世界著名圓舞曲欣賞[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5.
[3] 沈旋,夏楠.古典音樂欣賞50講[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浪漫主義時期的法國在文藝的各個領域都獨領,而巴黎更是歐洲的文化中心,在此期間誕生大師無數。瓦爾托菲爾在作曲家當中之所以傳世,有賴于其一首家喻戶曉的《溜冰者圓舞曲》。這首曲子恐怕是每個古典音樂愛好者入門時期必聽的,包括在2017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仍暢演不衰。在瓦爾托菲爾眼中,華爾茲或許不是其家鄉特產,但他對華爾茲的熱愛程度卻一點不下于施特勞斯家族。瓦爾托菲爾出生于一個法國的猶太音樂世家,祖父、父親以及母親都是音樂家,母親更是胡梅爾的徒弟。學成后的瓦爾托菲爾曾和馬斯內共事于巴黎音樂學院。在拿破侖三世的統治下,瓦爾托菲爾擔任皇帝舞會的音樂總監,也是尤金妮皇后的宮廷鋼琴家,同時還負責當時法國最頂級的舞會的音樂創作,這也讓其“于公于私“都有機會創作大量的華爾茲。瓦爾托菲爾的音樂大部分為大眾音樂,尤其以過百首的圓舞曲而聞名,其受歡迎之程度遍及全歐,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都樂聞其樂。 斯洛伐克國立愛樂樂團
約翰?施特勞斯后期的華爾茲偏向于強調結構上的一種高度,對和聲也非常講究,可說是將華爾茲升華至“交響樂”。相比之下,瓦爾托菲爾更加強調華爾茲的“通俗性”,他的每首作品基本上都能讓大眾迅速找到共鳴,最擅長于華爾茲優雅的旋律與輕柔的和聲。聽到那首《溜冰者圓舞曲》中的旋律,人們腦海中立刻就呈現出巴黎優雅的溜冰畫面。
本次唱盤收錄了九首瓦爾托菲爾最出名的華爾茲,綜觀這九首作品的曲名,就能想象其音樂的色彩斑斕,如“金槍魚”“西班牙”“迷人的女子”等,當然不可或缺大名鼎鼎的“溜冰者”,這些選材充分體現了瓦爾托菲爾的音樂是多么的走入民間。而隨著這些讓大眾共鳴的曲名的,還有可愛的節奏和動人的旋律?!段靼嘌缊A舞曲》根據夏布里埃的管弦樂作品《西班牙》的旋律改編,不過我不認為這是抄襲,反倒呈現出異域色彩的狂熱?!督饦岕~圓舞曲》一出場便是精神抖擻的喜悅,一種徹頭徹尾的輕松情緒貫徹始終。
維也納音樂會是在1月1日上午進行的。因為奧地利人相信:新年是在1月1日下午來臨的,用音樂來迎新年當然要比時間搶快一拍?!熬S也納新年音樂會”一直保持著最初的音樂風格―以演奏施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為主。盡管每年的演出曲目會有微小調整,偶爾指揮家也會“出其不意”,來兩首其他音樂家的圓舞曲“換個口味”,但這并不妨礙“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永恒不變的施特勞斯主旋律,并且年年都以“拉特斯基進行曲”作為返場曲目。
能演奏“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只有一個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作為“世界首席樂團”,其苛刻的錄用制度只錄取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的演奏家,而且必須是在這個城市生活了十幾年的“老維也納”們。
維也納金色大廳作為音樂會會場,始建于1867年,它有1744個座位,300多個站位。其中不少座位早就被標好名字,剔出販賣名單,因為它們屬于世襲制的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會員們。普通樂迷如果想在現場聆聽新年音樂會,必須提前一年多預訂入場券:恭恭敬敬提筆運氣,手寫一封充滿敬語的申請信,寄去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
每年1月2日,協會成員會開一次郵箱,抽簽決定哪些幸運者獲得來年新年音樂會的入場券。
19 54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創始人―指揮家克萊門斯?克勞斯逝世,樂團選出了威利?波斯科夫斯基擔任指揮。直到1980年波斯科夫斯基因病退休,“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已經在全世界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力。自那時起,樂團開始邀請世界第一流的指揮家擔任新年音樂會的年度指揮。也正是從80年代開始,唱片公司開始大規模的“進軍”新年音樂會。DG、SONY、DECCA、EMI、CBS、PHILIPS等古典音樂巨頭都曾發行過膾炙人口的新年音樂會年度唱片。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近年來最受關注的8張“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979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954年克萊門斯?克勞斯逝世后,威利?波斯科夫斯基接過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棒,并從1955年開始指揮了二十五次新年音樂會。1979年是波斯科夫斯基最后一次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DECCA公司留下了當年的珍貴錄音,并收錄在其的“傳奇”系列中,頗具歷史紀念意義!
《1987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987年元旦的金色大廳屬于赫伯特?馮?卡拉揚,這是指揮皇帝輝煌一生中唯一一次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年近80的卡拉揚以他對斯特勞斯舞曲無比優雅、華麗的詮釋,以他君臨天下的氣度與獨特的幽默感,賦予了這場音樂會太多值得人們留戀的地方。后人評價這是歷史上空前絕后的一次經典演出!卡拉揚在音樂會上指揮的兩首約翰.斯特勞斯著名序曲《吉普賽男爵序曲》和《蝙蝠序曲》堪稱典范之作。而與當時著名的青年女高音演唱家凱瑟琳?芭特爾合作的《春之聲圓舞曲》更是這場盛會所有曲目經典中的經典。
當最后的《拉德茨基進行曲》歡快的旋律響起時,聽眾情不自禁地應和著節拍鼓掌。這時卡拉揚很有想象力地轉過身來,示意觀眾隨著音樂的強弱和節奏來鼓掌,從此以后,每當音樂會這首曲子響起時,指揮家與聽眾水融的鼓掌場面就成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保留節目。此唱片被評為企鵝三星帶花名片,這也是迄今為之唯一一張獲得企鵝三星帶花評價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實況錄音。
《1989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989年,金色大廳迎來了繼87年卡拉揚之后又一位重量級大師―卡洛斯?克萊伯!這位以擅長賦予音樂戲劇性變化且指揮時肢體語言流暢優雅而著稱的指揮家,為樂迷們帶來了一場與1987年卡拉揚那場并肩齊名的音樂盛會。最令人感動的兩個場景莫過于演奏第二首《農民波爾卡》時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全體演奏家在克萊伯的帶領下放開嗓子的歌唱以及在演奏《藍色多瑙河》一曲前觀眾鼓掌致意,當時克萊伯轉過身來向全體觀眾(同時也通過電視向全球收看直播的觀眾)發表新年祝辭:“讓我們迎來一個美好、歡樂與和平的新的一年”。祝辭的倒數第二句是略顯生硬的漢語“新年好!”隨后是英文“Happy New Year!”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指揮向全世界觀眾致新年賀辭成為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傳統而被保留下來。
《1994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994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年度指揮是洛林?馬澤爾,這也是他繼1986年之后,重新走上這一盛會的指揮臺。馬澤爾在指揮施特勞斯家族曲目方面擁有自己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藝術見解,加之其自身幽默的天性,讓整場音樂會充滿著和諧的美感以及熱烈的氣氛。S O N Y公司的現場錄音平衡感非常好,音色清晰而自然。著名的《企鵝激光唱片指南》給予這張唱片三顆星的高度評價,評語說:“洛林?馬澤爾使1994年新年音樂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烈的一場音樂會,他那種給人帶來放松的快樂的演出方式是令人難以想象的”。
《2001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2001年,新世紀第一場新年音樂會迎來了奧地利本土指揮大師尼克勞斯?哈農庫特。這位以崇尚本真主義為己任的指揮家為我們帶來一場氣象一新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哈農庫特從衣著裝飾到音樂處理,幾乎每一個細節都體現出其本土化特質,所以評論界認為這場音樂會是歷年以來口味最為“地道”的一次。在選曲上,他意識大膽地用《拉德茨基進行曲》的原始版本作為開場,沒有觀眾掌聲的附和,體現出這首曲目最為純樸的一面,也表現出哈農庫特對本真的追求。正式曲目的最后一首《惡魔快速波爾卡》最為火爆,其中一名樂手帶著恐怖的惡魔面具,在曲目即
將結束之際,從一陣詭異的焰火中出現,將現場氣氛推向最。另外,音樂會上還有3首約瑟夫?蘭納的作品,以紀念這位維也納圓舞曲的最早奠基者誕辰200周年。
《2002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2002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充滿著快樂和幽默氣氛,這源自于年度指揮家小澤征爾的獨特藝術氣質;更有評論認為,小澤將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完美地體現在了斯特勞斯音樂作品中。小澤征爾在這場音樂會上的出色表現,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好評,更因為他在祝辭中以漢語問候新年好,更讓華人感動不已。
《2006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2006年的新年音樂會特別之處在于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莫扎特年,一個是楊松斯。2006年1月27日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誕辰250周年,因此一向以施特勞斯家族曲目為主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特別加入了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劇序曲《費加羅的婚禮》。而指揮家楊松斯(Mariss Jansons),為音樂會帶來23首音樂作品,是歷年的最多曲目,其中是6首是從來沒有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奏過。
《2007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預覽)
D G公司已在自己的官方網站開通了專題網頁并了2007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唱片封面以及演出曲目。2007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將由印度指揮大師祖賓?梅塔第四次執棒,前三次分別是在1990年、1995年和1998年。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距離音樂會開演尚有近兩個月,演出曲目單就已確定并在唱片公司網站上,曲目這么早就曝光前所未有,維也納人似乎越來越心急了。曲目總數為18首,比往年有所減少;其中Joseph Strauss的《Irenen-Polka》、《Moulinet-Polka》、《FlattergeisterWalt z》,Jo h a n n St ra u s s的《Einz u g s-G alo p p》以及Jo se p h H ellm es b e rg e r的《Elfen reigen》等作品將是第一次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舞臺上亮相。由于2007年是Joseph Strauss誕辰180周年紀念,所以這場新年音樂會上來自約瑟夫的創作顯得相對較多。
您應該了解的
永遠的主角―施特勞斯家族
奧地利人驕傲地說:“有些人知道奧地利,許多人知道維也納,所有的人都知道施特勞斯?!笔┨貏谒辜易迨鞘攀兰o奧地利維也納有名的音樂世家。但我們現在一般提到作曲家施特勞斯父子,是指老約翰?施特勞斯和他的三個兒子小約翰?施特勞斯、約瑟夫?施特勞斯和愛得華?施特勞斯。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因為父子四人都叫約翰。老約翰.施特勞斯一生寫了280首舞曲風格的作品,其中圓舞曲占半數以上,由于其在圓舞曲方面的成就,人們尊稱他為“圓舞曲之父”。
小約翰?施特勞斯繼承了先父和蘭納等前輩的傳統,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他的成就比他父親大,他一生創作
了近500部作品,其中圓舞曲就有168首。1844年,在他19歲時就正式登臺首演了他創作的作品《寓意短詩圓舞曲》及其他三首舞曲,而《寓意短詩圓舞曲》在“再來一個”的喝彩聲中,竟連續重奏了19遍,獲得巨大成功。第二天維也納的一家報紙登出一條大標題:“晚上好,老施特勞斯;早上好,小施特勞斯?!?/p>
小約翰?施特勞斯最著名的作品有《藍色多瑙河》、《藝術家的生涯》、《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春之聲》《美酒、愛情和歌曲》、《皇帝圓舞曲》等,其中《藍色多瑙河》被譽為奧地利第二國歌。此外還作有《雷鳴電閃》等120多首源自捷克的波爾卡舞曲及幾十首其他舞曲,對于歐洲古典音樂的發展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由于小約翰?施特勞斯一生中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圓舞曲,因而被譽為“圓舞曲之王”。
維也納的標志―維也納愛樂樂團與金色大廳“愛樂”是一個優美的詞匯,而維也納愛樂樂團是世界上第一個以“愛樂”命名的樂團。據記載,勃拉姆斯、布魯克納、古斯塔夫?、瓦格納、威爾第、李斯特等音樂家的一些
傳世之作,都是由維也納愛樂樂團首演的,比如勃拉姆斯的《第二交響曲》和《第三交響曲》,布魯克納的《第八交響曲》等。
作為“世界首席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保持著嚴格的錄用制度:只有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的演奏家們才
有資格入選,曾經執棒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指揮家威廉?富特文格勒說過:“這個樂團之所以無以匹敵,歸功于這樣
一個事實―那就是它的‘維也納化’,這些藝術家從小就生活在同一種景色中,來自同一個城市?!彼^“維也納
化”,還包括樂器的“維也納化”。與世界其他愛樂樂團有所不同的是,維也納愛樂樂團一直采用傳統維也納雙簧
管、維也納圓號、維也納定音鼓,這些傳統樂器創造了美妙“維也納之聲”。160多年來,維也納愛樂樂團已經
成為奧地利的一個享譽世界的品牌,奧地利郵政局曾經于1959年、1967年和1992年三次發行“維也納愛樂樂團”特
種紀念郵票,奧地利國家銀行曾于1989年發行了“維也納愛樂樂團”的紀念金幣。
維也納金色大廳是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廈的一個大音樂廳,長48.8米,寬19.1米,高17.75米,正廳兩側肅立
著16座金色的女神像立柱,鍍金天花板雕刻著《阿波羅和9位繆斯女神》,包廂席安放著奧地利歷代音樂大師的胸像。
金色大廳始建于1867年,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請來著名建筑師奧菲爾?漢森設計建造。為慶祝音樂之友協會大廈正式落成,1870年1月6日,金色大廳舉行了第一場音樂會。當時一位評論家這樣寫道:“大音樂廳不僅是演奏音樂的最佳場地,而且它本身就是一部音樂,它是莫扎特《朱庇特交響曲》凝固的形式,在這座大廳里,莫扎特和漢森兩人心心相印。”
金色大廳是世界最高級別的音樂圣殿,能夠在金色大廳登臺,也是全世界樂隊和演奏家們的一個夢想。
最常見的音樂體裁
圓舞曲
圓舞曲的英文是Waltz,所以有時也圓舞曲也被譯為“華爾茲”舞曲,它起源于歐洲農村,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城市別是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發展起來的。所以有些圓舞曲也叫維也納圓舞曲。圓舞曲是在奧地利的民間舞蹈“蘭得勒舞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三拍子舞蹈跳舞時一對對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節奏旋轉打圈,動作輕快、優美,情緒熱烈、歡快,配合上環繞支點音旋轉的音調,便生動的產生旋轉打圈的動作感。
十八世紀后半葉,維也納古典樂派作曲家莫扎特寫了近五十首短小、精悍、具有民間風格的圓舞曲,稱作《德國舞曲》。之后,舒伯特寫了二百余首供鋼琴獨奏的圓舞曲。維也納作曲家約翰.斯特勞斯,他是一位主要從事圓舞曲創作的作曲家,具有“圓舞曲之王”的美稱。他一生寫了4 47首圓舞曲,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可算是《蘭色的多瑙河》了。這首圓舞曲創作于18 67年,原是一首歌唱多瑙河的男聲合唱曲,曲名全稱《在美麗的蘭色多瑙河上》,后來作者又親自改編為樂隊演奏的圓舞曲,很快流傳于全世界。
瑪祖卡
瑪祖卡是屬于男女對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波蘭,也曾在歐洲風行一時。它與波爾卡最大的區別是前者為二拍子,而它卻是三拍子。一般三拍子的曲子重音是落在小節的第一拍,而瑪祖卡卻常落在第二或第三拍。比如“淺易琴譜”中所登的湯姆生《瑪祖卡》,多數小節的重音就是如此?,斪婵ㄋ磉_的情緒一般都以活潑熱烈為主。
波爾卡
【關鍵詞】網絡環境 獨立學院圖書館 特色 讀者服務 創新
特色,是一個圖書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保證,是一個圖書館長期辦館歷史,文化的積淀;
服務,是一個圖書館工作的深化,是一個圖書館的根本任務;
創新,則是圖書館服務的靈魂。
在網絡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獨立學院圖書館相對傳統落后的讀者服務體系呈現出與時展相悖的種種困難和矛盾。于是,變革原有的圖書館服務模式,更新服務體系,就成為解決矛盾,滿足讀者需求的當務之急。當然,網絡技術只是手段,更好的為讀者服務才是目的。因此,把“特色”,“服務”,“創新”三者串連起來,找到其最佳平衡點,走讀者服務技術化、特色化,創新服務體系才是獨立學院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最好出路。
一、走有特色的圖書館網絡化服務創新之路的必要性——網絡環境下獨立學院圖書館服務體系面臨的挑戰
(一)網絡環境下讀者利用圖書館獲取信息的現狀
隨著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日益發展,各種信息服務機構和實體應運而生,從某種程度上削弱了讀者對圖書館的使用率,無墻圖書館已成為一種現實。
(二)網絡環境下獨立學院圖書館服務體系面臨的挑戰
獨立學院圖書館普遍存在著建館時間短,辦館條件相對不足,依賴母體學校等問題,尤其是讀者服務現狀與讀者的需求相距甚遠,主要表現在:文獻資源不足,質量較低;讀者服務模式傳統,服務內容和手段單一;讀者服務體制無序,服務效率低下。同時,由于沒有長期以來積淀的服務經驗和管理底蘊,獨立學院圖書館往往缺乏科學完整和規范的服務體系,而網絡技術的發展更給圖書館積極拓展特色讀者服務提出了必要性。
二、走有特色的圖書館網絡化服務創新之路的可行性——網絡環境下獨立學院圖書館服務體系發展的機遇
(一) 網絡環境給圖書館服務帶來的劣勢
網絡技術的一味集中會導致圖書館其知識基礎和服務理念的削弱,進而弱化其社會職能。首先,網絡技術會在一定程度上隔離館員與讀者間的聯系與溝通,從而忽視對讀者的了解與關懷。其次,網絡技術會讓讀者增強檢索的主觀性與隨意性,從而降低檢索的效率。
(二)獨立學院圖書館在讀者服務上的傳統優勢和發展空間。
圖書館具有館員可對讀者即時的、面對面的交流和幫助的優勢;經過館員加工整序的館藏資源優勢;館舍服務設施配套較齊全的環境優勢以及資源的共建共享優勢等。
信息化、網絡化和數字化成為圖書館的歷史趨勢和必然選擇。但未來圖書館不是由機器堆積起來的硬建筑,而是使讀者感到溫馨的知識樂園。因此,獨立學院圖書館應擺脫傳統思維陳舊觀念和運行機制的羈絆,發揮其自身優勢,走特色化的讀者服務創新之路。
三、走有特色的圖書館網絡化服務創新之路的趨勢——讀者服務體系的設計與構建
(一)獨立學院圖書館特色創新服務的內涵
每個獨立學院圖書館應針對自身的優勢和特點,逐漸積淀出自我特色,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構建與學院特色相一致的特色服務體系;第二,在努力推進網絡化的同時,繼承和發揚自身傳統讀者服務特色優勢;第三,從讀者服務特色化入手,構建人性化的特色服務和特色管理。
(二)結合校情,構建與學院特色相一致的讀者服務體系
獨立學院圖書館應當準確地評估自身的競爭優勢,充分發揮自己的系統資源優勢,在服務上勇于創新,尋求適合自身的讀者服務發展模式,形成自己的個、特色服務。
(三)結合傳統服務優勢,合理利用網絡技術,構建有本館特色的讀者服務體系
1.樹立動態化的服務理念——以讀者為中心
新時期獨立學院圖書館服務的重心是讀者,服務創新無一不是以讀者為中心作為出發點,創新的目的都是以讀者的知識需求為導向,按照讀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增值信息的服務。
2.創新網絡化的服務模式——多層次、個性化、集成化的服務
服務是實現需求的最有效途徑,獨立學院圖書館應確立讀者滿意度為服務衡量指標,圍繞提升用讀者滿意度探索服務創新的模式,借鑒如手機圖書館,學科化服務,信息共享空間等模式。其中,手機圖書館可實現讀者服務主動化和個性化,滿足讀者對移動文獻信息服務的需要;學科化服務則是以讀者為中心,以學科館員為主導的針對某一學科和資源的集成化服務模式;信息共享空間可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優勢、空間優勢和大學的信息技術優勢、學術優勢,實行藏檢借閱查咨習一體化的開架服務模式。
3.深化特色化的服務內容——專業知識集成服務
首先,利用網絡技術,對具有優勢的特色資源進行深加工,對知識挖掘重組和再造,形成增值信息來滿足用戶多樣化多層次需求;再者,強化圖書館的學術服務專長,發揮專業館員的專業特長,開拓更多專業知識服務。
(四)結合人性化服務手段,構建具有特色人文精神的讀者服務體系
網絡技術應與人性化服務有機結合。借助新型服務模式,獨立學院圖書館可以創建出更加完善的公共知識空間,為圖書館與讀者、讀者與讀者之間創造交流的平臺,通過館員對讀者的主動式服務與互動式服務,滿足讀者一站式獲取資源與服務的要求,發揮圖書館的信息共享空間與交流平臺的職能。
服務是圖書館工作的深化,也是圖書館的根本任務。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深化服務內容,豐富服務手段,是圖書館網絡化服務創新之路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是立學院圖書館實現自身價值和創建圖書館服務品牌的重要舉措。
四、走有特色的圖書館網絡化服務創新之路的途徑——讀者服務體系創建的措施與對策
獨立圖書館特色的圖書館網絡化服務創新之路的創設,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將走自建和共建之路有機結合,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一)結合校情是特色服務創新的前提
獨立學院圖書館應根據本校的學科建設、專業設置、科研項目和長遠目標,優化選擇館藏資源,使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和其所在學校的辦學特色定位和教學要求相一致,逐步建立起系統的具有自身優勢的特色館藏體系。
(二)走自建之路是特色服務創新的根本
技術、資金、人才是自建之路的保證
獨立學院圖書館的發展和創新應是在資金、人才與技術基礎上的發展和創新。只有將資金、圖書館高素質的管理人才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結合,不斷地改革創新,拓展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才能創造出圖書館不朽的價值核心。
1.特色化的文獻資源體系是自建之路的基礎
第一,在不涉及知識產權的情況下有選擇地合理地引進讀者所需的數據庫;如我館就引進了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數據庫資源。
第二,開發具有本館特色的數字資源,需投入人力開發具有本館特色的數字資源,將網絡上的免費信息資源有機地整合起來,轉化為讀者可利用的數字資源。
2.人性化的館讀互動服務是自建之路的目標
互動交流是創新的有效手段,擴大了獨立學院圖書館的影響力,可以使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工作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例如,可以通過開展學科博客的服務方式,讀者可以在所設專欄里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也可以參與圖書館的建設,發表自己對圖書館各方面建設的建議,如我館就定期開展讀者交流座談會從而實現館員和讀者讀者和讀者的互動與交流,進一步深化具有圖書館自身特色的讀者服務。
(三) 走共建之路是特色服務創新的補充
首先,獨立學院圖書館可主動依托公共圖書館、各大高校圖書館,實現特色互補,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其次,獨立學院圖書館之間還可積極搭建各省獨立學院圖書館的交流平臺,共同推進獨立學院圖書館事業建設。
五、結語
網絡化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獨立學院圖書館讀者服務體系往往跟不上讀者對信息需求的步伐。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既不能一味盲目地依賴網絡技術服務,也不能停滯不前,因循守舊,而是要結合校情,變被動為主動,在發揚圖書館傳統服務優勢的基礎上,合理利用網絡環境和信息技術為讀者服務提供技術支撐,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讀者服務創新之路。
參考文獻:
[1]王萍.技術不能取代圖書館的公共服務規范[J].圖書與情報,2000.
[2]靳繼國.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黑龍江教育,2004.
[3]張福學.網絡環境下的參考服務:變革與策略[J].圖書情報工作, 1999.
[4]師曉青.手機圖書館信息服務應用價值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