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如何配眼鏡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近年來,近視人群不斷壯大,而且越來越年輕化。很多近視患者為了美觀和方便,都選擇配戴隱形眼鏡,甚至出現了配戴美瞳的熱潮。專家稱,相較于框架眼鏡,隱形眼鏡引發眼部疾病的幾率更大,因為隱形眼鏡直接接觸眼球表面,尤其是變色鏡片可能存在掉色的風險,所以配戴美瞳的危險性更大。美瞳由于增加了染色設計,因此除存在掉色的問題以外,它比一般的隱形眼鏡更容易引起角膜炎。而年輕的近視眼患者,戴隱形眼鏡的時間往往過長,甚至戴著隱形眼鏡睡覺,再加上警惕性較低,往往在角膜已經出現感染癥狀時仍渾然不知,這樣無疑會加重病情,進而影響視力,甚至會造成角膜潰爛。特別是罹患過敏性結膜炎的人,是最不適合配戴隱形眼鏡的,因為這類患者的眼部更容易受到細菌的感染。那么,怎樣配戴隱形眼鏡才會安全無隱患呢?
首先,人們每天佩戴隱形眼鏡的時間不要超過12個小時,每周佩戴隱形眼鏡以5~6天為宜。若佩戴的是美瞳,每天佩戴的時間不要超過10個小時,并要隔一天佩戴一次。
其次,配戴隱形眼鏡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經常交替佩戴隱形眼鏡和框架眼鏡,并采取正確的清洗方式來清洗隱形眼鏡,這樣才能大大降低眼部疾病的發病率。在挑選隱形眼鏡時最好選擇日拋型,如果使用的是周拋型或長戴型,則要在每天佩戴隱形眼鏡之前和取下隱形眼鏡以后,用消毒液仔細擦洗鏡片5~10下,并要經常更換浸泡盒。
盡管如此,常有白內障術后配戴眼鏡的患者前來咨詢“為啥我配的眼鏡戴得不舒適?”的確,白內障患者術后配鏡與普通配鏡確實不一樣。不僅要求驗光師有嫻熟的驗光技術,還需要患者積極配合提出合適的配鏡要求。在此提出幾點建議供配鏡者參考。
1.如果患者施行的是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則在術后1~2個月先嘗試進行初步驗光,已了解當前的屈光狀態。最佳配鏡時間為術后3個月,此時手術切口已完全愈合,達到一個穩定的屈光狀態。因此,配鏡會比較準確。
2.手術后如果視力提高不佳,應該先去醫院檢查,尋找引起視力差的原因。因為白內障術后視力是否提高,不僅與患者的屈光狀態有關,還與眼底視網膜功能,人工晶體植入的位置、白內障手術切口大小等多種因素有關。在排除了其他非屈光狀態因素后,再請醫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配鏡。
3. 一般來說,大多數醫生會讓白內障患者手術后的視力接近一個正視狀態,即看遠時清楚,而看近閱讀時需配戴老光眼鏡。當然,有些醫生也會給患者保留100~200度的近視,這樣可以兼顧到遠距離視力和中距離視力,使患者能在不戴鏡的情況下進行一般的日常活動及閱讀。如果患者還想獲得更佳視力,可以看近和看遠各配一副眼鏡。因此,手術前患者應根據實際工作、生活需要,告知醫生自己希望達到的視力狀態。如對看遠距離物體要求高,醫生可通過植入相應度數的人工晶體,使你達到完全正視狀態。如果需經常從事近距離工作,則醫生也會植入相應度數的人工晶體,為你保留250~300度的近視,以保證患者33~40米的近距離閱讀。
4. 如果是雙眼白內障,醫生一般先做視力較差的那只眼的白內障手術,1~3個月后再做另外一只眼。患者可在第二次手術后3個月再進行驗光配鏡,這樣有利于雙眼達到平衡,配鏡效果也較好。如果是單眼白內障或雙眼白內障有一只眼白內障程度較輕無需手術者,可通過準確的配鏡,盡量減少雙眼屈光度數的差異,從而達到雙眼平衡。
5. 患者是高度近視并發白內障,醫生往往要給患者術后保留200~300度的近視度數,這樣做的目的是因為高度近視患者已習慣了一種較近距離的閱讀方式,只有在術后保留一定的近視度數,才能保持他們原有的閱讀習慣。當然,看遠還需要配一副相應度數的近視眼鏡。
6. 患者術前如果存在單眼或雙眼的眼底病變,如黃斑(人眼視網膜上視力最敏感的部位)變性、黃斑出血甚至做過視網膜脫離手術。則應有思想準備:手術后視力提高很可能不多或沒有提高,即使通過配鏡也無法達到較好的矯正視力0.8或1.0。這是因為具有高度近視眼白內障患者的眼睛就像一部照相機,相機的鏡頭和底片都存在故障,如果單純做了白內障手術,相當于調換了一個新鏡頭,而底片的故障(黃斑變性)卻無法解決。所以,患者手術后視力雖然有一定的提高,但可能出現下述問題:如總覺得眼前有一個黑影遮擋,看物體時需要側著頭看,甚至有重影出現。此時通過配鏡是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的,只能靠雙眼和大腦的不斷適應(一般需3~6個月),使這種不適癥狀逐步得到緩解。
【摘要】目的:通過回顧性分析78例近視手術患者的護理,探討有晶體眼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的護理配合經驗。方法:對78例(96眼)中高度近視患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體矯正近視,加強術前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術中積極配合,術后密切觀察病情,及時發現和正確處理并發癥,給予個體化的健康指導。結果:78例患者術后視力恢復快,隨訪3~6個月屈光狀態穩定,術后裸眼視力均達到術前最佳矯正視力,無一例因為護理不當而出現并發癥,患者對手術效果及護理均滿意。結論:有晶體眼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具有矯正近視度數高、預測性好、有可逆性等優點,是矯正中度和高度近視的一項新技術,對患者開展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的護理,能有效保證手術質量,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護理
隨著準分子激光手術的廣泛開展以及手術方式的逐漸成熟,使大多數近視患者得到了很好的矯正,但是對于一部分超高度近視(≥﹣10.00D),準分子激光術后效果欠佳,尚無十分理想的治療措施。高度近視眼的前房較深,具有植入人工晶體的優越條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眼科醫生把手術矯正高度近視研究的重點投入到了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中,目前該手術已成為矯治高度近視的一種新方法,其具有良好的術后視覺質量,保留調節力、保留光學區角膜組織完整性,具有可逆性等優點,其手術并發癥少、屈光效果好、可預測性、穩定性好,是屈光手術的有益補充[1]。護理配合在此項手術中也起著重要作用,我院于2011年1月至211年12月共開展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矯正高度近視共78例(96眼),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取得良好療效,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78例96眼,年齡19~38歲,平均29.6歲,男性36例,女性42例,單眼60例,雙眼18例,術前屈光度-4.00~-20.00D。全部患者為中高度近視,裸眼視力0.04~0.3,最佳矯正視力0.1~1.2。
1.2手術方法 術前2~3周在表麻下行虹膜11點、1點方位YAG激光打孔,為植入人工晶體做準備。手術采用表面麻醉,散瞳孔后在顯微鏡下做顳側約3.2mm的角膜緣切口,注入2%羥丙甲基纖維素,6點、12點各做寬約1mm透明角膜輔助切口,ICL自顳側角膜緣切口注入前房,待其自然伸展開后將晶狀體襻植入虹膜后方,襻位于水平位(TICL根據軸向適當調整);BBS液沖洗置換粘彈劑,0.01%卡米可林0.2ml縮小瞳孔,BBS液再次沖洗前房,水密切口。
1.3病例選擇標準 (1)前房深度大于2.8mm;(2)年齡20~45歲;(3)近視屈光度近2年內穩定,術前屈光度-4.00~-20.00D;(4)患者有手術主觀愿望,不能耐受框架眼鏡或接觸鏡;(5)全部病例排除眼前節疾病、白內障、青光眼、葡萄膜病、視網膜病變、淺前房及其它眼部手術禁忌癥;(6)健康狀況良好,排除全身結締組織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1.4晶體 選用美國STAAR公司生產的后房型人工晶體(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1.5結果 術后第1d全部患者角膜透明,人工晶正,術后視力恢復迅速。術后1月復查,患者裸眼視力0.2~1.5,平均視力0.8,術后視力均達到甚至超過術前最佳矯正視力,患者屈光狀態穩定,無高眼壓、虹膜損傷、角膜失代償、人工晶體移位、自身晶體損傷等并發癥發生。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有晶狀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是新開展的手術,費用高,患者渴望改善視力,對手術寄予厚望,同時又擔憂手術療效及并發癥,很多患者有浮躁、焦慮心理。針對患者和家屬的不同心理特點,我們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首先向患者及家長解釋為什么不能行激光治療,然后詳細介紹后房型人工晶體的安全性、可預測性及與激光手術相比的優越性,詢問患者需求,耐心傾聽并解答患者的疑問。向其介紹醫院和手術醫生的技術水平,解釋手術的基本步驟、術中配合要求、術后恢復的一般過程、術中及手術后可能出現的各種癥狀,強調情緒放松配合手術的重要性。介紹已成功病例,增加患者信心,解除思想顧慮,使患者心理處于最佳狀態下接受手術治療。
2.1.2術前準備 術前詢問病史,排除有發生風險的不宜手術因素;裂隙燈下檢查結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體、玻璃體、眼底等,協助患者檢查淚液分泌試驗、視力、眼壓、角膜厚度、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圖、近視度數、眼軸長度等,設計人工晶體的度數,以保證術后患者有較好的裸眼視力;測量明暗兩種情況下的瞳孔直徑,可對術后的眩光癥狀做出預測,以提前告知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眩光現象。全身檢查包括:心電圖、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血糖等常規檢查。做好特殊器械、顯微鏡等用品的準備,且要確保性能良好。術前3d用0.3%加替沙星滴眼液及0.1%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各4次/日,術前1d洗頭、沐浴,保證充足睡眠,注意眼部衛生,停止臉部化妝,女性患者避開月經期,以保證全身情況良好,手術日常規予剪睫毛、沖洗淚道、沖洗結膜囊,復方托比卡胺散瞳,護送患者入手術室。
2.1.3術前宣教 采用口頭表述、知識手冊、電視錄像等方式向患者講解疾病的基本知識、手術前的準備、術中配合、術后可能出現的癥狀、并發癥及注意事項等。講解并示范正確點藥方法及注意事項,囑患者預防感冒,避免用力咳嗽、打噴嚏,勿吸煙飲酒,術中避免手腳亂動,頭部固定,并訓練患者眼球向各個方向運動,以配合醫生順利完成手術。向患者講解手術前后配合的重要性,介紹術中控制咳嗽和打噴嚏的方法,用舌尖頂著上腭,不能控制時要告訴醫生,以免影響手術。
2.2術后護理
2.2.1一般護理 與人工晶體植入術后的護理類似,術后留院觀察1天,手術當日安靜閉目取平臥位休息,減少眼球轉動,減少頭部的活動,以防眼內出血、眼壓增高等并發癥。飲食以普食為主,多進食新鮮水果和蔬菜,避免進食需用力咀嚼的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有便秘者給予輕瀉劑,避免因用力解大便引起而眼壓升高。術后避免咳嗽或大聲說話,勿低頭彎腰,勿用力閉眼,勿用手觸碰術眼,保持眼部衛生,以免影響傷口愈合,并防止晶體移位。術后如出現眼痛、眼脹持續性加重,并伴有惡心,嘔吐等現象應立即告知醫生處理,警惕高眼壓的發生。
3.2.2術眼護理 術后第1天拆開敷料換藥,碘伏消毒眼周皮膚,術眼開始點藥:0.3%加替沙星滴眼液4次/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6次/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次/晚,點眼液應動作輕柔,整個過程嚴格無菌操作,避免碰傷角膜,防止交叉感染。術后密切觀察角膜、房水、眼壓、前房深度、人工晶置以及術眼晶體透明度。告知患者術眼出現輕度眼痛、眼脹、眼內異物感等不適均屬正常現象,告知患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為含激素類眼液,使用是為了控制眼部炎癥反應,只能術眼使用,健眼不能使用,防止出現“激素性青光眼”的不良反應。
2.2.3預防并發癥的護理(1)高眼壓 主要發生在術后早期,可因急性虹膜炎引起,也可因未徹底清除前房內的粘彈性物質,或因術后大量使用皮質類固醇而引起。術后用非接觸眼壓計監測眼壓,詢問患者有無眼部脹痛、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發現眼壓升高要安慰患者,使用降眼壓藥物治療[2]。若是粘彈劑引起的高眼壓,可予角膜旁穿刺前房放液。本組患者有6例術后出現眼壓升高,患者能忍受,向患者解釋眼壓升高的原因,緩解患者的心理緊張情緒,第2d眼壓均恢復正常。(2)角膜水腫 與術中植入人工晶體時,或術后擦眼、角膜檢查時人工晶體與角膜內皮相摩擦等有關。但隨著手術材料、手術術技巧改進,角膜水腫的并發癥大大減少。術后盡量避免接觸性角膜檢查,囑患者不要用力擠眼和揉眼,注意休息,避免眼睛疲勞。(3)虹膜炎、感染 主要由于術中過多干擾虹膜所致,術中應細致操作,術中應合理使用粘彈劑,器械盡量少出入前房,局部應用抗生素及糖皮質激素眼藥水,換藥和滴眼藥水時應注意嚴格無菌操作,避免壓迫眼球,術后測眼壓用非接觸性眼壓計測量,防止感染。(4)光暈或眩光 主要由于人工晶體有效光學直徑小于瞳孔直徑,光線通過人工晶體邊緣時產生了光暈和眩光[3]。因夜間瞳孔較大,所以出現眩光的概率高,一般無需特殊處理,隨著炎癥反應的逐步吸收,瞳孔對光反應的靈敏度增加,眩光現象2~3個月后可自行消失,所以需向患者耐心解釋,并囑其不要緊張。(5)瞳孔變形 由于人工晶體固定在虹膜上,短期內對虹膜纖維有牽拉,引起的瞳孔變形,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可自行恢復。本組患者中8例在術后存在瞳孔變形,術后1個月復診時已恢復正常圓形,光反應靈敏。
3出院指導
3.1生活指導 囑患者保護好術眼,3個月內不要用力閉眼、揉眼,防止碰撞,洗臉時不要用力擦洗,避免劇烈活動、避免做對頭部沖擊力較大的運動,用眼要注意勞逸結合。
3.2用藥指導 囑患者出院后繼續按醫囑用藥,指導患者正確滴眼液、涂眼膏,避免損傷角膜,引起眼部感染。為控制術后炎癥,需點用激素類眼液,但應注意避免出現“激素性青光眼”,向患者強調使用時間為1個月,每星期減半量,點滿4周停止使用。
3.3復查 患者術后的復診對手術的遠期效果的觀察十分重要,向患者交待術后定期復診,術后1天、1周、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復查,隨訪項目包括:視力、眼壓、電腦驗光、角膜內皮細胞計數、裂隙燈下檢查角膜、前房深度、人工晶置、瞳孔、患者晶體透明度等,同時給予個體化健康指導等。如果有突發的眼紅、眼痛、畏光、流淚、視力驟降、視物變形等不適時需及時就診。告知駕駛員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眩光現象,為駕駛安全,應避免夜間開車。
4小結
有晶體眼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矯正近視度數高、預測性好、有可逆性,遠期效果安全、穩定,而且保留了原有晶狀體的調節功能,不削薄角膜,對眼內結構沒有影響,較激光手術更加安全,是矯正中度和高度近視的一項新技術。但由于此術式為眼內手術,手術風險相對較激光手術大,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在工作過程中不斷的思考和研究,提高護理水平。術前完善各項檢查,做好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正確的引導患者,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前提,術后對患者的眼壓進行動態觀察,觀察眼部病情變化,掌握正確的用藥方法,及時發現和正確處理并發癥,并給予個性化的健康指導,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胡勇花,許燕嬌,易全勇.3種有晶狀體眼人工晶體植入矯治高度近視術的護理.江西醫藥,2008, 43(6):636~637.
[2]張繼蓮,肖惠明,吳華琨,等.前房型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矯正高度近視的護理體會.臨床護理雜志,2006,5(5):15~16.
一、啟發
(一)引疑導析
教師創造問題,啟發學生通過實驗等方式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只有勇于發現,勇于思考,勇于實踐,勇于探索才會有創新的精神和實踐能力,如;在教生活中的靜電現象]一課時。一開始通過一系列的現象讓學生思考,這是什么現象、如何產生的、在學生知道這是靜電現象基礎上去引申,讓學生做實驗,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進行猜測,設疑,通過實驗得出結論,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爭著去說靜電與電荷的關系,既激起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既教師創設問題和探索情景,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大膽讓學生求異質疑。
二、注意保護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新穎、獨創、奇特是創造性想象的本質特征,豐富的想象力就沒有創新,落實素質教育,保護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至關重要。
三、放手讓學生探索
1 一般資料
本組16例均為門診病人,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齡最小28歲,最大56歲;病程3周~2年。單側15例,雙側1例。
2 治療方法
2.1 針灸治療
取患側風市、髀關。皮膚常規消毒,取30號2寸毫針,先直刺風市、髀關穴1~1.5寸,得氣后行提插捻轉補法2~3分鐘。再以風市穴為中心上下、左右旁開3寸取穴,向風市穴方向橫刺1~2寸,行提插捻轉補法2~3分鐘,使針感向四周擴散,留針并用艾條在股外側皮神經分布區反復旋轉施灸15分鐘后取針。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2.2 直流電離子導入法
針灸后立即取2個10cm×15cm的電極,正極置于患處,用維生素B12注射液10000μg,負極置于腰骶部使用10%KI溶液,通入直流電流,電流強度3~8mA,通電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2個療程后停止治療,半年后隨訪。
3 療效觀察
7
本組16例,治愈(患處皮膚感覺恢復正常,其他癥狀完全消失,隨訪半年無復發)12例,占75.0%。顯效(患處疼痛麻木等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但久行、受寒、勞累后有輕度疼痛、麻木等)4例,占25.0%。有效率100.0%。
4 典型病例
劉×,男,38歲,軍人。2000年3月6日就診。主訴:右側大腿前外側麻木刺痛1年,近日加重。1年前在野外訓練執勤臥濕地過久,1周后出現右側大腿前外側面感覺異常,以麻木刺痛感為主,行走或下肢疲勞后加重。經單位衛生所給予口服布洛芬片0.2g,1日3次;維生素B1片0.3g,1日3次;追風透骨丸3g,1日3次,療效不明顯。查體:舌質淡紫、苔薄白,脈弦細。右側大腿前外側有15cm×5cm大小區域皮膚感覺減退,皮膚無紅腫,肌肉無萎縮,活動不受限,膝反射正常。診斷:股外側皮神經炎。按上述方法治療1個療程,治愈。隨訪1年無復發。
5 體會
本病屬祖國醫學"皮痹""肌痹"范疇,與營衛關系密切,其病機為營衛氣虛,風寒諸邪乘虛而入,瘀血阻滯經絡,氣血失調,經絡失暢,肌膚失于濡養所致。用多針橫刺配合艾條反復施灸患病區域,可激發肌膚經氣的運行,改善微循環,增強新陳代謝,能補營衛之氣虛,行經絡之瘀滯,祛風寒濕之邪。現代醫學證實股外側皮神經為單純性感覺神經,如股外側皮神經因外傷、感染、受壓迫等致病因素作用可引起該神經的營養和代謝障礙,引起炎癥病變,從而引起本病的癥狀。應用直流電透入維生素B12和KI兩種藥物,加上直流電的功能能夠增強股外側皮神經的新陳代謝,并達到消炎、營養和興奮股外側皮神經的目的。因此,采用以上兩法可有效恢復股外側皮神經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