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踩踏事故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B小學的例子
B小學是T市久負盛名的學校,建校至今已有百年之久,在本地區家喻戶曉。學校位于市中心,校園風景優美,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突出,學校有學生2000多人,兩幢教學樓,該學校在教育、教學等各方面都比較突出,獲得很多榮譽。它在校園安全方面也非常重視,如每天在學生上學時配備全副武裝的保安,值班領導親自到場,放學時先由班主任整隊,按次序下樓,然后到教學樓前面學校劃定的區域內等待,再由保安打開校門讓家長領回或是學生自行回家,高低年級錯時放學(相差5分鐘)。可見,B學校的校園安全工作是認真負責的,也比較規范,無愧于一所名校的稱號。然而在一個大雨天,筆者去這所學校接孩子時,卻發現了一些問題。
那是一個下大雨的下午,很多家長都去學校接孩子,包括一些原來讓孩子自行回家的家長也早早來到學校,都在校門口等待,當保安準時開門時,等待已久的家長蜂擁而入,在樓梯上和一些自行回家的孩子發生嚴重擁堵:一邊是急于下樓回家的孩子,一邊是急于上樓領孩子的家長,一時進退兩難,場面非常混亂,而班主任沒有隨孩子一起下樓,樓梯上也看不到其他值班教師的身影,雨天路滑,如果一旦有學生摔倒而人群擁擠的話,就會發生嚴重的踩踏事故。當然,所幸那天沒有人摔倒,也沒有發生事故。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說:“禍患常積于忽微。”B學校作為一所地方名校,很多家長都想把孩子送來上學,每班都在50人以上,人滿為患,因此,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則容易引發事故。
二、有效防范校園踩踏事故的對策
1.領導要重視校園安全工作
學校領導要充分重視校園安全工作,做好防范工作,要把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學校領導要親自督查,尤其是在惡劣天氣時應親臨現場,掌握學校的實時動態,及時發現一些隱患,以杜絕學校安全事故的發生。與其他一些安全事故相比,校園踩踏事故相對發生幾率較低,因此往往沒有引起學校領導足夠的重視,但是,一旦發生,則影響巨大,社會關注度高。因此學校一定要高度重視,加強管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有效杜絕校園踩踏事故的發生:如在特殊天氣時要多派人員進行疏導,一方面可以觀察情況,另一方面可以維持秩序;盡量讓學生在教室等候,讓來校的家長先把孩子領回,避開人流高峰,減少擁堵;科學設置班級,不要讓年齡相差懸殊的學生在一幢樓里(比如一年級和六年級),因為這些學生在身高、體重等各方面相差較大,容易發生恃強凌弱現象,如果在擁擠時發生推搡,容易發生事故。此外,教育主管部門不能只是聽取學校的匯報,或是通過開會、看資料,應經常到學校視察,尤其在學校上學、放學時,在下雨、下雪等惡劣天氣時,更要實地觀察、調研,才能取得第一手資料,為指導全市學校的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幫助。
2.要對家長進行安全教育
筆者發現,近年去學校接送孩子的家長以老年人居多,這些銀發一族非常辛苦,既要接送孩子,還要從事繁重的家務勞務,且老年人往往行動比較遲緩,安全意識淡薄;有些年輕的家長則是從單位跑出來,接了孩子后還要急著上班,而危險往往就是由于著急才引發的,因此,學校應通過家長會對家長進行安全教育,安全是第一位的,讓他們明白:校園安全事故并不只是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火災等,樓梯也可能是危險的地方,要遵守學校規定,同時通過自身行動,言傳身教影響其子女。
3.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學生的天性喜歡嬉戲打鬧,奔跑追逐,這在平地上可能不成問題,但是在上下樓梯時卻是絕對禁止的,輕則造成個體摔倒受傷,重則引發群體性踩踏事故,因此,要教導學生上下樓梯靠右行走,要懂得禮讓,禁止推搡打鬧或是惡作劇,例如發生在湖南的踩踏事故就是由學生惡作劇引發的。學校要把校園踩踏事故的成因、危害及有效預防的知識傳授給全體學生,如當發覺人群朝自己方向涌來時,應該馬上避到一旁;若不慎陷入人群中,一定要先穩住雙腳。千萬不要采用前傾或者低重心的姿勢;也千萬不要逆流而行,這樣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人多時不要貿然彎腰系鞋帶,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彎腰去撿;如果有可能,抓住一樣堅固牢靠的東西。[1] 學校還可通過觀看錄像等方式,讓每位學生受到深刻教育并爛熟于心,這對他終生將會受益無窮的。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說:“生命不保,何談教育。”這是我們應當必須共同遵守的教育準則,一所沒有安全保障的學校,絕對是一所不合格的學校。中小學生的健康安全涉及億萬家庭的幸福,校園理應是孩子最安全、家長最放心的場所。學校哪怕存在一點細微疏忽,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2] 因此,學校、家長和孩子都要認真對待,以實際行動,維護校園安全,校園踩踏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作者單位: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桐鄉學院,浙江 桐鄉,314500)
參考文獻:
當日下午6時許,老河口市召開新聞會宣布,初步認定該事件為責任事故,8名干部被免職撤職。
老師未按時開門學生擠開鐵門
據老河口市通報,因該校新宿舍樓正在建設中,一棟四層樓的綜合樓被改造為臨時學生宿舍樓。早晨6時左右,因值班老師張繼輝、杜貴體沒有按時打開一樓鐵門,致使急于出門的學生們下樓時相互擁擠,將鐵柵欄門擠開,之后發生踩踏事故。據央廣報道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早上6點左右,秦集小學的孩子們陸續從宿舍出來去早鍛煉,發現鐵門鎖著。隨著學生越來越多,擁擠中前面的學生被后面的壓倒在地上,悲劇發生了。
記者現場了解到,該小學為湖北與河南交界的一所鄉村小學,共有952名學生,其中住校生502人。發生事故的宿舍樓共4層,生活老師與學生同住2-4層,只有一個樓梯通道,被擠開的鐵門已完全拆除。學校當天的教學秩序未受影響。
老河口市教育局局長被免職
老河口市已決定,對負有領導責任的市教育局局長汪國忠、分管副局長郝勇、安全科長張金榜、薛集鎮鎮長梁正虎、分管副鎮長張霞、薛集鎮中心學校校長杜永杰實行先免職接受調查,待調查結果出來后依紀依法處理:對秦集小學校長杜貴強、政教主任張繼輝給予行政處分,連同其他4名責任人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當天下午,該市已開展安全工作大檢查,杜絕類似事件發生。
前面走不及后面學生往前倒
遇難者學生孫蕊軒的家長孫宗塔介紹,該棟宿舍樓共4層樓房,只有一個樓梯通道和一個鐵門入口。平時一般晚上鐵門上鎖,早上6點由值班老師開門。據悉,該樓2-4層為學生寢室、生活老師寢室和電教室,一層有1間教室和3間辦公室,一層樓梯口安有雙扇鐵柵門。當日早上8點半左右,孫宗塔趕到宿舍現場,看到鐵門已經被擠壓嚴重變形。
據當時在踩踏現場的二年級學生張亞玲回憶,27日早上6點左右,上百名學生擁擠在宿舍樓的一樓和二樓樓梯口間等待值班老師開門。“人越來越多,后面的學生大喊‘開門’往前面擠。門突然之間被前面的人擠開了,前面的人來不及走開,后面的人往前倒,我就摔下來了。”張亞玲初步診斷為輕微腦震蕩,目前正在醫院診治,情況穩定。
校方曾稱“學生因開學興奮”
據新華社報道,學校負責人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事故發生時,尚未到開門時間,由于剛剛開學,學生比較興奮,起床時間比平時早。不過,老河口市官方此后通報稱,經初步調查,當日早晨6時左右,因值班老師張繼輝、杜貴體沒有按時打開一樓鐵門,致使急于出門的學生們下樓時相互擁擠,將鐵柵欄門擠開,之后發生踩踏。
事發后,當地有關部門舉行新聞會。在會上,老河口市副市長當場流淚,并向在事故中傷亡的孩子道歉。據了解,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初步認定為責任事故。在這個事件中,老河口市委市政府負有領導責任,他們將主動接受上級組織機關的調查處理。同時,經過確認,4名學生經搶救無效死亡,7名傷者正在醫院救治,醫院對現場另外20名沒有明顯外傷的學生全面體檢,目前身體沒有大礙已陸續回家。目前,當地公安部門已將該校校長杜貴強,值班老師張繼輝、杜貴體控制。
教室改成宿舍每間住30學生
據了解,秦集小學是一所全日制小學,共有學生900多名,其中1-5年級共500多名學生在學校寄宿。
據報道,目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還有不少現實問題,其一是農村學校寄宿生大量增加,但辦學條件跟不上:其二是學校大班額問題突出,教育教學質量難以保證,甚至帶來安全隱患。秦集小學就是典型代表,52個人的大班額和1比30的師生比例,對老師造成沉重壓力。500名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住在由教室改成的宿舍,每間30人,給學校管理帶來的難度更是不言而喻。
據學生李哲、張照君的家長反映:學校住宿條件很一般,甚至有點破,幾百個孩子擠在一棟樓里,“冷天經常連臉和腳都洗不上”。孩子們星期一到星期五住校,每季度交600元吃飯錢,住宿不要錢。
常踮著腳尖跳夢想做舞蹈家
孫宗塔沒有想到最后見到女兒孫蕊軒是在醫院。“女兒躺在病床上,停止呼吸,任我使勁搖,一動不動。她雙眼依然睜著,面部保持臨死前痛苦掙扎的扭曲模樣,脖子上有紅色斑點和青紫色淤青。”
事發當天8點多,孫宗塔聽人說秦集小學發生踩踏事件,有學生傷亡,他立即驅車往學校趕,因為他9歲的女兒孫蕊軒在該校讀二年級。8點半他趕到學校,事故現場已經清理,被擠開的鐵門嚴重變形。9點左右,孫宗塔在鎮醫院見到女兒,她已停止呼吸。
2月26日是秦集小學開學第一天,孫宗塔送孫蕊軒去學校報到,因為家在農村,孫蕊軒選擇在校寄宿。孫宗塔記得26日與孫蕊軒分別時,女兒央求他放學后接她回家住。“女兒說學校住宿條件很擁擠,一張1米多的小床有時候要擠2-3人,她不想寄宿,想回家住。”
孫宗塔沒有答應女兒的要求:“我告訴她不要怕吃苦,要好好學習,沒想到這竟然是她最后的要求。”
在孫宗塔和鄰居眼中,孫蕊軒是一個開朗、乖巧的小孩。據孫宗塔說,孫蕊軒眼睛很大,睫毛很長,她喜歡跳舞,經常踮著腳尖跳躍著走路。“從幼兒園到小學的文藝表演,都有她的份。”孫蕊軒曾告訴爸爸,她的夢想是做一名舞蹈家。“我還笑她農村的女娃瞎想,做白日夢。”
孫宗塔說,9歲的孫蕊軒已懂得幫家里分擔負擔,吃完飯她會主動收拾碗筷。寒假期間,她每天在家中看護弟弟,弟弟才1歲多,剛學會叫“姐姐”,“兒子叫姐姐叫得很甜,軒軒聽了笑得很開心,答得也很清脆。但以后再也不會有回應了。”
校園踩踏事故悲劇何時才能避免
又是學生踩踏悲劇。一扇普通的宿舍鐵門竟成了“生死之門”,令人痛心。而事故原因也簡單得很——值班老師并未及時打開宿舍大門。面對那4個逝去的鮮活生命,我們忍心將過錯推給弱小的孩子們嗎?教育局局長等8名領導干部的免職撤職、4名責任人移送司法,能換回孩子們的生命嗎?
當急功近利的教育缺乏尊重生命的應有內涵,當疏散演練、安全教育都流于形式,孩子們必然難提高自我保護和緊急避險能力。只有讓教育真正尊重生命,讓安全制度不容“踩踏”,才能避免踩踏事故。
校園踩踏事故,并不是第一次發生:2005年10月四川巴中市通江縣一所小學,2009年12月湖南湘鄉市育才中學,2012年11月湖南長沙育英二小,2013年1月河南駐馬店一小學都曾發生踩踏事故……踩踏事故屢屢發生,事故的起因也是大同小異,前面的學生摔倒,后面的學生擁上來擠成一團,于是悲劇就發生了。
小學生為何連“不要擁擠”這點基本的安全意識都沒有?自1996年起,我們就確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主題既有“加強疏散演練”,也有“提高避險能力”;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少不了安全教育的內容……可不得不說,孩子們的安全意識沒有得到實質的提高。是他們不懂得重視自己的安全?當然不是。當急功近利的教育缺乏尊重生命的應有內涵,當疏散演練、安全教育都流于形式,孩子們必然難提高自我保護和緊急避險能力。
同樣值得追問的是,《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學生在教學樓進行教學活動和晚自習時,學校應當合理安排學生疏散時間和上下樓道的順序,同時安排人員巡查,防止發生擁擠踩踏傷害事故。可是細究踩踏事故,大多沒有做到。像秦集小學的踩踏事故,學生擁擠到鐵門前,是值班老師沒有發現?還是因為沒到時間所以未打開鐵門?不管怎樣,學校和老師這樣的疏于管理已是責任難逃。
關鍵詞:上海踩踏事件;版面設計;內容分析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04-2-0015-02
上海外灘踩踏事故,引起了社會高度的關注。各家媒體對此事都進行了大量報道,筆者對新浪網上海踩踏事故專題進行分析,以探究新浪網在該事件報道上的方式、特點、傾向等。這里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內容分析法,對專題的版面進行分析,同時收集新浪網上海踩踏事故相關資料并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統計。
一、專題版面分析
(一)專題色彩
新浪專題的色彩一般以白色為主,此次專題的色彩也不例外,以白色為底色,搭配灰色和藍色的分欄線,文字以黑灰藍三色為主。顯示出一種沉重的感覺,與此次踩踏事故傳遞給人的信息、情感相一致。
(二)專題欄頭
新浪此次的專題欄頭以灰白色為底色,以“上海外灘踩踏事故”為標題,在標題下方標出了事故發生的時間:2014年12月31日晚23時35分許,地點:上海,接著有一個對事故情況的簡介:2014年12月31日晚23時35分許,上海外灘廣場發生群眾擁擠踩踏事故。截至2015年1月2日11時,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專題欄頭對事故發生時間地點概況進行了簡介,讓人看來一目了然。
(三)版面布局
新浪上海外灘踩踏事故專題用的是“日”式結構,簡潔明了。按照“從左到右,從上而下”閱讀順序,新浪一共分出七個版塊:專題欄頭、搜索、頭條新聞、視頻推薦、高清圖集、微博熱議、最新消息。如結構圖所示,微博熱議占了很大一部分的版面,可以看出新浪對網友的參與和互動較為關注。
(四)報道單元
這里的報道單元是指,利用超鏈接將報道主題分成若干個層次,前面層次的內容是后面內容的基礎,而后面的層次則是對前面層次內容的展開、補充與延伸。 新浪網分為標題、正文、關鍵詞、評論、相關新聞、微博推薦六個層次中,標題、正文、關鍵詞是報道單元的核心。這種單元式的報道方式,緊緊圍繞事件提供豐富的信息,而且通過不同層次來呈現這些報道信息,使受眾可以按需索取:信息需求較少的受體只需閱讀基本層次,而需求較高的受體則可以進入較深層次進行閱讀。
二、專題內容分析
這里以2015年1月1日零時至1月6日24時這一時間段內新浪專題中相關的119篇報道為研究對象,從報道量、消息來源、報道表現形式、報道內容4個角度來進行分析。
(一)報道量
這一期間,新浪一共發了119篇報道。1月1日事故發生當天報道量最多,共60篇,除1月5號有小幅度的增加外,隨后每日的報道量大致呈遞減的趨勢。從該柱狀圖可以看出,新浪對此事的關注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
(二)消息來源
上圖是此次119篇報道的消息來源。 “綜合”指的是新浪網在各家媒體報道的基礎上對這些報道進行整合以后的消息,“其他”消息來源指的是在此專題中出現一至兩次的消息來源。從圖片可以看出,此次專題中新浪采用較多的是中國新聞網、綜合、新華網、《新京報》的消息。
(三)報道表現形式
報道表現形式一共分為4類:文字、圖片、視頻、綜合(包括圖片與文字、圖片與視頻、視頻與文字、視頻圖片加文字)。新浪網在報道中用的最多的是綜合即多媒體綜合運用的表現形式,這一形式約占了所有報道形式的二分之一。其次,文字形式報道也是新浪在此次專題中用的較多的,占了近三分之一。而純粹的圖片與視頻,新浪使用的不多。可以看出,新浪偏向于綜合的表達形式,有視頻有圖片,具有一定視覺沖擊力,能吸引到更多的注意力,而綜合中的文字的敘述使報道更為詳盡,也更有深度。
(四)報道內容
在閱讀新浪專題的報道后,筆者把該專題報道的內容分為8類:(1)事件回顧,包括媒體對事件的還原以及事件親歷者的回顧;(2)傷亡情況,包括具體的傷亡人數、傷者恢復情況等;(3)政府反映,指事后政府做出的部署指示;(4)原因探究與追責,包括對事故原因的分析以及對事故的責任追究;(5)悼念祭奠,指事后的悼念祭奠活動;(6)遇難者相關信息,這里主要是指對遇難者生前經歷與事件的回顧;(7)知識,指由此事件拓展出來的知識,包括如何在踩踏事件中保護自己,也包括各國各種踩踏事件的回顧;(8)其他,這一部分包含的內容較多且不屬于上述幾類,如臺灣遇難同胞的家屬抵達大陸等。
在所有報道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對事件回顧的報道,其次是傷亡情況的報道。遇難者相關信息、政府反映以及原因探究與追責所占比重相當,差別不大。相關知識所占比重最小。
三、評價
筆者認為新浪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的專題做的較為常規,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從專題的版面設計來說。新浪的專題版面設計基本是一個模式,白底、黑字、黑色和墨藍色分割線,結構也非常相似。無論是十八屆四中全會還是內蒙古呼格吉勒圖案,無論是15年還是這次的踩踏事件,采取的都是這樣的排版方式。這是新浪的一貫風格,這種風格具有統一性,也較為簡潔,但是筆者認為適時進行一些改變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以此次事件為例,可以多加一些深色,凸顯事件的沉重感,以引起反思。在欄頭上配合使用一些圖片,吸引更多的注意。
第二,從報道的內容來說。新浪此次報道最多的還是對事件的回顧以及傷亡情況,但是對事件原因追究以及相關知識的普及的報道卻較少。事故的回顧固然能吸引較多的注意力,但是只回顧而缺少對事故原因的探究反思以及相關知識的普及卻是不合適的。筆者認為,在這種踩踏事件發生后,相關知識的報道極為重要,哪些情況易發生踩踏事故,踩踏事故中如何保護自己、救助他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全國都高度關注此事的情況下普及這些知識能取到更好的效果。新浪可以在搜集整理的基礎上呈現出更多自救與救助他人的知識,可以呈現國內外發生過的各種踩踏事件以喚起人們的警覺。
新浪該專題報道也有出彩之處,專題版面中有一塊微博熱議的版面,呈現10條左右相關的最新微博,點擊微博熱議后自動跳轉新浪微博該專題的界面,界面中依次是關于該事件精選的微博、相關文章的鏈接、名人的評論以及網友的評論,通過這個界面可以看到社會各界對該事件的一個反映,同時也增強了新浪與網友的互動性。
參考文獻:
[1]徐慎澤.“7?23”溫州動車追尾脫軌事故報道框架研究[D].南京大學,2013.
[2]朱穎.有效才更有力――宿遷報業“創衛”報道的實踐和思考[J].傳媒觀察,2014(09).
[3]周凱.重大科技新聞專題報道的模式創新及特點探析――以“神九飛天”的新媒體專題報道為例[J].新聞記者,2012(09).
[4]朱紅彥,韋文杰.國內主要網站全國兩會專題報道的比較分析[J].新聞世界,2011(11).
被告人:趙啟良,男,43歲,浙江省象山縣人,個體工商戶,住象山縣石浦鎮燃料公司宿舍302室,1994年8月19日被逮捕。
1994年8月4日6時許,被告人趙啟良從象山縣石浦鎮乘坐一輛個體中巴客車去寧波。7時20分左右,當該車行至該縣西周鎮岙嶺下時,與迎面駛來的一輛東風牌大貨車相撞,中巴車被撞后翻倒在右邊路基下,車上司乘人員7人死亡,13人受傷,趙啟良等5名乘客基本未受損傷。被告人趙啟良趁乘客死傷嚴重和秩序混亂之機,公然將已受重傷的乘客許洪炳的手提包拎走,內有現金51205元和三張總金額為110600元的匯票等物。趙啟良返回石浦鎮后,將2萬元現金藏在天使舞廳的閣樓上,其余3萬余元現金用于還債及揮霍,又將匯票和毛巾等物丟入石浦港。案發后,贓款51205元被追回,已發還有關單位。
「審判
浙江省寧波市人民檢察院以被告人犯搶奪罪向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被告人趙啟良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但辯稱自己不是搶奪他人財物而是錯拎了他人的手提包;其辯護人認為趙啟良系初犯,又系一念之差而誤入歧途,且贓款已被追回,要求對趙從輕處罰。
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公開審理認為,被告人趙啟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交通事故現場,趁乘客受傷無力顧及財物之機,公然搜取他人財物,其行為已構成搶奪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趙啟良搶奪財物的數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趙啟良辯稱自己是“錯拎了他人的手提包”與事實不符,不予采信。其辯護人關于被告人系一念之差犯罪及贓款已被追回要求從輕處罰的辯護意見可以采納。該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五十一條第一款、第五十二條的規定,于1994年11月1日作出判決:被告人趙啟良犯搶奪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
宣判后,趙啟良沒有提出上訴。
「評析
本案被告人趙啟良在交通事故現場,趁司乘人員死傷嚴重和秩序混亂之機,將已受重傷的乘客的財物拿走,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構成什么罪?在審理過程中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構成盜竊罪,另一種意見認為構成搶奪罪。
近日,湖北襄陽老河口市薛集鎮秦集小學發生踩踏事故,造成4名學生死亡,7名學生受傷。這次血的教訓再次敲響了警鐘,必須時刻繃緊學校安全這根弦。
近年來,校園踩踏事故屢有發生。教育部曾多次對防范學生踩踏事故提出具體要求,但教育主管部門的三令五申,多起事故“血的教訓”仍未起到警醒作用。就此次事故來說,為何到了早自習時間,宿舍樓的大鐵門還緊緊關著?學生從樓上蜂擁而下時,是否有管理人員在樓道引導分流學生……如果學生平常接受了應對突發事件的演練,如果學校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如果學生按秩序下樓,踩踏事故應該可以避免。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學校的管理者可曾知道,每一個安全細節的背后都關乎一個個如花的生命?每一次疏漏和大意,都會釀成大錯?此次踩踏事故,折射出當地教育部門、學校安全意識淡薄,對學生的安全教育缺位,安全責任機制形同虛設。
痛定思痛。當前,我們需要做的是以此次事故為戒,加強安全管理。比如,立即堵住安全漏洞。在學生集中上下樓梯時,學校必須有值班老師組織疏導,安排學生疏散時間和樓道上下順序。立即組織安全檢查。各地學校要重點檢查學校學生集中上下樓梯的各項安全制度是否健全,學校各部門及教師的安全防范職責是否落實,安全預防措施是否到位。立即開展安全教育。各地要結合本次事故集中開展一次預防擁擠踩踏的安全教育,讓學生掌握基本防范措施。
當然,這些都只是應急之策,我們不能等事故發生了,再去當“救火隊員”,必須將“抓安全”的一時熱情固化為“保安全”的長效制度。要樹立責任意識、生命意識、安全意識,預防為主、重視細節、落實責任,織起一張堅不可摧的校園安全防護網。應對踩踏等突發事件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預防。學校一方面要對學生加強教育、引導,平時做好緊急疏散演練工作,幫助孩子掌握自護自救、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本領;另一方面要對學校安全管理來點硬措施,實現科學管理、精細管理,完善安全責任追究制。
筆者還注意到,此次踩踏事故發生在一所寄宿制學校,秦集小學505名寄宿學生擠在一棟四層的宿舍樓里,學生宿舍十分緊張。這看似是一個學校呈現出的個體特征,但又具有某種普遍性。實際上,早有學者指出,伴隨著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的進程,農村寄宿制學校班額大、硬件不配套、人員不到位,隨之導致教學質量問題,學生安全、生活、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和解決好農村寄宿制學校面臨的種種問題,尤其要加強寄宿制學校安全管理這個相對薄弱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