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化學常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關注現實生活,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是學生探究并解決問題的保證.學生問題意識的欠缺是目前制約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已成為當務之急.可利用的生活資源、社會資源、現實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無不滲透著化學知識.環境、能源、材料、糧食甚至于人體健康都與化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介紹這些知識,引入生活常識,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產生疑惑,主動思考,發現問題的根源.例如,農民為什么不在中午施用氮肥?通過這一生活現象,讓學生思考不這樣做的理由,繼而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得出保存氮肥行之有效的方法.再如,家里燒開水用的水壺用久了會在壺底產生頑固的水垢,有生活經驗的人就會通過加入食醋來達到除垢的目的.同學們在見證了這樣的變化之后,首先會想到,為什么食醋有這么大的奇效,當得知水垢的成分之后,學生們會知道除了食醋以外其他的酸也可以做到.通過現實生活,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思考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想象的習慣.
2.反思生活經驗,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生活經驗相對于課本知識,最大的特點就是能親身感受,不需要通過冗長的道理來講解.學生們在應用所獲得的生活經驗時,很少去思考它們與相關化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當某些知識點涉及到生活常識的時候,通過引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主動思考,掌握其中的知識要點及其聯系,并學會在生活中加以應用.例如,醋有解酒的奇效,可這緣從何起卻鮮有人知道,在后面的學習中知道了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食醋里面含有3%—5%的乙酸,兩者和在一起后容易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于是,食醋解酒的原理就知曉了.而蘋果里含有蘋果酸,柑橘里含有檸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學生自然而然就能聯想到水果也有解酒的功效.結合生活常識,反思生活經驗,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能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二、生活常識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意義
1.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中學生好奇心極強,教師在化學課堂中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導入生活常識,讓學生保持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通過生活常識的導入,讓學生在猜想、交流、反思、探究等活動中體會化學知識的產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體驗化學的趣味和魅力,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破除封建迷信,樹立科學世界觀
運用化學知識,用科學的態度觀察事物,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眼光分析問題,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民間眾說紛紜的“鬼火”,總是出現在埋有死人的地方,忽隱忽現的現象,給它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在學習磷這一章節時,知道“鬼火”實際上是磷火.它是人死后,軀體腐爛,骨骼里的磷酸鈣發生各種化學反應,生成燃點很低的磷化氫氣體,常溫下與空氣接觸自燃發出的藍色的光.“鬼火”是人死后鬼魂作祟的說法便不攻自破.再如“”組織曾今提出了水變油的說法,學習了物質的結構之后,就知道這些所謂的法術是多么的荒謬與可笑.引入生活常識,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這些神鬼學說,破除封建迷信給人們的危害,杜絕偽科學,逐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3.關注日常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日常生活與化學息息相關,教師要引導學生們關注身邊的點點滴滴,找尋化學的影子.通過引入生活常識,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的習慣,指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化學的重要性,分析思考其中蘊含的化學原理,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化學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種種影響,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蛋白精———三聚氰胺在2008年奶粉污染事件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深受其害的嬰幼兒不計其數,該事件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關注和對乳制品安全的擔憂.在知道其結構后,學生們就明白它受到不良商家親睞的原因.水銀溫度計如果不慎打破,水銀散落出來,污染空氣,繼而危害人的健康.因此溫度計打破后,首先要回收顆粒較大的水銀,再撒些硫磺粉末,生成不易揮發的硫化銀以減少危害.當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種種好處時,無法避免這把雙刃劍所帶來的危害.引入這些生活常識,讓學生警惕化學所隱藏的危害,避免化學所帶來的傷害,注意保護自己,同時激勵自己利用科技造福人類.
三、生活常識與中學化學教學相結合的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教學,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貼近生活,適應社會發展.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教學時,一定要緊密結合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和常識,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講解,在開闊學生眼界的同時,深化他們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1.教學設計以現實生活為原型
現實生活是學生學習化學的起點.利用生活原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親切感,拉近化學學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自覺接納的程度提高,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老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注意緊密聯系生活,將生活常識與課堂教學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重新架構和儲存以生活常識形態存在的化學知識.
2.新課導入與日常生活相結合
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內在動力,乃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新課的導入部分是良好的教學開端,它的成敗直接影響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富有藝術性的導入,可以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形成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喜學、樂學.由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突破教學重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化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要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存在價值和實在意義,學會在現實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構建.
3.設置生活情景教學
新課程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轉變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的方式要做相應的改變.利用生活經驗,設置問題情境,引出化學原理相關知識,變學生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引發學生思考,將抽象的化學知識具象化,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輕松接納新知識.在教學中通過引入社會熱點話題,創設與教學相關的情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互動發展,開發學生智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利用生活中的熱點話題,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感受化學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改變.將化學知識賦予時代感,培養學生對未來的人文關懷,實現“走向生活世界”的化學教學目的.在講授鹵素時,引入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稱.如果長期缺乏對碘的攝入,易造成碘缺乏癥(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地方性克汀病).因此,食鹽中按一定比例加入碘酸鉀可以有效防止碘缺乏癥.通過對這一生活經驗的引入,創設問題情境,讓碘酸鉀受勢分解有了生活原型,加深反應在學生腦中的印象.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更需要富有時代氣息,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教師適時、巧妙的將生活熱點話題引入教學中,將化學知識與富有生氣的社會現實緊密結合,不僅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封閉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動態,激發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4.組織生活素材進行探究實驗
新課標的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科學探究是學生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在實驗條件欠缺下,教師可以組織生活素材,對生活中的常識進行探究學習,利用學生隨處可見的生活素材,對實驗課程進行補充.例如,在學完肥皂這種高級脂肪酸后,可以根據它能與鈣鎂離子反應的事實,讓學生在家里完成軟水與硬水的鑒別.這樣的實驗學生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在體驗化學、探究樂趣的同時,明白化學對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探究實驗具有開放性,學生們可以選擇多種生活材料來達到教學要求.這樣不僅充實了教學資源,滿足了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觀察、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并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培養.(本文來自于《四川文理學院學報》雜志。《四川文理學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四、展望
從本期開始,本刊上半月雜志的《常識講堂》欄目增加一個小欄目《生活科學》,由一位理工科爸爸帶領讀者一起走入生活中的科學世界。這位爸爸將物理、化學等知識融會貫通到日常生活中,把看似復雜的科學知識用簡單、優美的文字和語言傳遞給他的孩子,同時也為成人補上一堂科學常識課。
主講人簡介:
趙洪云,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研究生,曾為北大計算機中心工程師,發明過尿布報警器和貝多鋼琴學習陪練機,是一位富有愛心、耐心和智慧的父親,先后出版了《爸爸與小孩》和《爸爸與小孩2》等書籍。
待春節剛過,空氣中微微有了春意,孩子便跟著爸爸開始學起了輪滑。頭盔、護手、護肘、護膝,孩子被全副武裝起來。“一定要帶這些嗎?”孩子覺得挺麻煩。“初學的時候,一定要戴啊!”爸爸說。孩子顫巍巍地站起來,躍躍欲試。爸爸說:“我們不能先學滑行,要先學摔跤。”
“摔跤還用學嗎?”孩子問。“是呀,學輪滑肯定要摔跤。只要覺得要摔了,就不要勉強支撐,因為你越不想摔,可能摔得越嚴重。主動摔、會摔,能保證我們不受傷。”爸爸說,“摔跤時要這樣:膝蓋彎曲,彎腰降低重心,讓膝蓋先著地,接著手肘著地,然后手掌著地”。
孩子不敢讓膝蓋著地。爸爸說:“那是因為你不相信護膝。護膝有結實的外殼,里面有緩沖泡沫。只要穿戴正確,就要相信它。你看,我這體重,膝蓋重重地著地,都沒有任何問題。你這么輕的體重肯定是安全的。”
孩子試了一次膝蓋著地,果然一點兒疼痛都沒有。“萬一向后摔跤怎么辦?”孩子又問。“向后摔跤比向前摔跤更危險。”爸爸回答,“所以,要把重心向前,盡量向前摔。如果向后摔,要爭取用手先扶地,然后坐在地上。千萬不要直挺挺地向后摔,一定要把身體彎曲,讓屁股先著地。這樣就能保護后腦勺不受傷。”畢竟,我們的頭比任何部位都重要。
孩子學會了摔跤,開始學習滑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摔了很多次,但都沒受傷。爸爸說:“現在,你滑行有些速度了。這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所以,學會剎車很重要。一方面剎車是為了避讓行人,另一方面剎車也是為了保護自己。學會自如地剎車,才能滑得更隨心、更踏實。”
“怎樣才能自如地剎車呢?”孩子問。“滑行的時候,輪子和地面是滾動摩擦,阻力小。剎車呢,就是用阻力更大的滑動摩擦代替滾動摩擦。所以,剎車就有很多方式。每一種方式,都是利用了滑動摩擦阻力大的原理。最簡單的一種剎車方式,就是利用鞋子后面的剎車片著地。”爸爸回答道。
“那高級的剎車方法是什么呢?”孩子繼續問。“高級的呀,就是利用突然轉向來剎車。還有就是利用輪子本身來剎車。”爸爸說,“不過,得先學會單腿滑行,然后才容易學用輪子剎車”。單腿滑行是一項比較高級的技術。很多小朋友都沒有學會單腿滑行,所以也就沒有機會學習用輪子剎車。其實,大’多數小朋友的輪滑鞋上,剎車片都一直存在。剎車片看上去是多余的,但等學會了用輪子剎車后,我們才能安心地卸下剎車片。“那我以后也要學習單腿滑行。”孩子露出了很期待的表情。“你這種精神很好啊!”爸爸說,“等你學會了轉向剎車,我們再學單腿滑行和倒滑吧。”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關鍵詞】:維也納學派科學化科學主義文化價值論
一、問題的提出
誕生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維也納學派在科學哲學領域以邏輯經驗主義著稱于世。維也納學派所以被冠以邏輯經驗主義之名,是因為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是以經驗——邏輯為框架基礎的,如M.懷特所說,是“經驗的傳統與邏輯的傳統的結合”,或者形象地比之為“兩個家族的聯姻”。[1]這一特有的概念非常清楚地表明,以往人們對維也納學派的研究主要是從科學觀,或更寬泛一點是從認識論的角度進行的。這當然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但同時也是不夠的。因為這一概定不能說明維也納學派何以對經驗和邏輯的結合傾注了如此巨大的熱情。
進言之,這種概定缺乏某種背景性的深度,使人看不清維也納學派在構筑邏輯經驗大廈時的動因。
這就需要從另外的角度對維也納學派作出新的描述。這個角度應該是文化價值觀。
從文化價值觀的視野看,一個文化流派的文化活動大體上在三個層面上展開:價值認定、價值描述和價值論證、以及價值推廣。價值認定,是對某一文化對象的價值認定,指文化活動中對某種文化形式或要素的推崇和選擇,它反映了該文化流派對某種文化形式或要素的特殊重視,體現了該學派的文化傾向性,因而是該學派進行文化創造的軸心。文化流派的本質即在于此。所謂價值描述與論證,是指圍繞價值認定的對象所進行的描述和合理性說明,它形成了關于某一文化形式或要素的認識理論,構成了該文化流派進行價值認定的認識基礎,同時也為該流派進行價值推廣提供了方法論原則。所謂價值推廣,則是按照價值認定所選擇的文化方向和價值論證所提供的方法論,在文化領域中對某一文化形式或要素的推廣活動。推廣的范圍越大,該文化流派影響越大;推廣的最大范圍,是該流派在文化創造活動中所達到的極限標志。價值推廣,是體現文化流派功用能量的方面。
根據上述的文化價值觀,我們對維也納學派的分析應當以它的價值取向為基礎作出總體的概定,并以其價值觀為軸心展開它的全部文化內涵。以往的研究中人們也注意了維也納學派的價值取向,例如M.懷特曾指出邏輯經驗主義有兩個方面,即“對待以前的哲學的歷史之否定的、戰斗的、批判的甚至輕視的態度,這種態度表現在它對于形而上學和倫理學的傳統學科的敵視,以及對于邏輯和科學之肯定的、崇拜的態度。”([1],p.207)人們也根據這種態度對維也納學派作過維也納學派是科學主義性質的概定。但是從整體上說,人們仍然把研究的重點放在邏輯經驗主義的描述上。對維也納學派的科學主義研究仍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關于維也納學派對科學價值的認定,關于這種認定與價值形式之間的說明以及價值推廣都還缺乏系統的研究。
本文無意作全面性的研究,只希望從價值推廣的角度對維也納學派的科學主義性質進行某種說明。本文認為,維也納學派對科學價值的推廣過程就是推進科學化的過程。維也納學派并沒有專門提出和論述科學化這一范疇。但是,科學化確實是維也納學派在實際研究活動中進行價值推廣的中心范疇。本文意圖即是將這一點凸現出來,對維也納學派的科學化嘗試進行初步的描述和分析。
二、科學化的概定及其由來
何謂科學化?科學化這一范疇的本質在于,它首先是一個價值范疇。具體地說,所謂科學化就是使科學價值無條件的上升;使科學這一價值形式在文化領域不斷的擴張,因而也就是使科學價值最大限度的普適化。從對科學價值的擴展來看,科學化無疑是科學主義某種程度的實現。
科學化作為維也納學派科學主義實現的途徑,具體地表現在科學這一文化形式與其它文化形式的關系中。科學化是科學這一文化形式同化、整合其它文化形式的一種現象,是科學這一文化形式向其它文化形式滲透并通過這一滲透使其它文化形式的性貌發生改變的過程。就其實質而言,是維也納學派試圖以科學這一文化形式為范型,對其它文化形式進行重組和再構,從而使它們的特征發生某種準科學的變化。借用軍事學的范疇說,科學化實際是維也納學派率領科學這一文化形式向其它文化形式的“侵略和占領”。
這種科學的“侵略和占領”從認識論的層面看有它實現的具體途徑,即它主要是通過科學方法論向其它文化領域進軍和滲透的。科學化意味著某種認識方法的推廣運用,是科學認識方法整理功能的具體體現。這一推廣運用的過程,既是對其它文化形式進行同化和整合的過程,也是科學價值上升的過程。所以,科學化雖然從本質上說是價值范疇,但鑒于其實現的途徑和結果,它同時又是認識論和文化學的范疇。認識科學化范疇的這一特點,對于我們深刻理解維也納學派的科學主義性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科學化的始作俑者,應該說并不是維也納學派。至少在維也納學派之前,孔德就已經以實證主義的理論形態和科學的社會學確定了科學化的方向。孔德一方面沿著世界觀的方向把哲學科學化。他以實證范疇為標準,把知識、科學限定在經驗現象領域,獲得了各個現象領域的知識綜合。實證哲學就是“實證綜合”。換言之,“實證哲學”與“實證科學”是同等的東西。哲學的科學化在孔德這里,是一種哲學與科學的同一化。另一方面,孔德又使科學化沿著橫向的方向進行,企圖把自然科學以外的文化領域科學化。孔德的社會學即此表現。他仿照物理學的方法,把社會學分為社會靜力學和社會動力學,以科學的實證方法運用于社會研究,得到了所謂的科學社會學。孔德在以下兩方面的意義上為維也納學派開辟了道路:一方面他確立了科學化的方向;另一方面他又遺留了兩方面的問題,為維也納學派的進一步發展留下了空間。首先,哲學的科學化不夠。在哲學內容方面對形而上學清洗不夠,像上帝一類無法實證的詞語仍然存在;就哲學的存在和地位而言,雖然哲學與科學同是實證知識,化向了科學一類,但哲學仍與科學處于并列地位,不像后來維也納學派所做的那樣,把哲學實際化掉了。其次,科學化的基礎不牢,根據不足。科學化的基礎有兩個方面:一是科學最高價值地位的論證與辯護;二是科學本身的規定,包括科學本質的規定、科學命題與科學方法的確定以及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等等。這兩方面孔德都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也都留下了不足。就前者看,孔德對科學地位主要作了歷史的和類比的論證,所謂人類智力像人的成長一樣,經歷了神學、形而上學和實證科學三階段的學說就是這樣的論證。就后者看,孔德抓住了自然科學的基本特征——實證,但實證本身在孔德這里卻含義模糊,具有“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相對”等多種含義,這就使科學本身不那么確定,因而難以按照嚴格的標準將其它對象或領域同化。
維也納學派在解決孔德遺留的兩個基本問題方面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甚至可以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科學化的進程方面,維也納學派幾乎將哲學化掉,化為科學的一個方面,一種活動。在文化的其它領域,它也全力滲透、同化,結果也蔚然可觀。在科學化的基礎問題上,維也納學派特別是波普給科學的價值以本體論的地位,使它成為與世界一、二并列的世界三;同時,它也確定了科學的規范方法與劃界標準,回答了什么是科學的問題,為科學化的發展確定了前提,提供了直接運作的基礎。
三、維也納學派在科學化方面的推進
1.哲學的科學化
1929年由紐拉特執筆、卡爾納普和漢恩作為編者署名的《科學的世界觀——維也納學派》宣言發表。它意味著維也納學派的問世。“宣言中所強調的三個論點是:把形而上學當作無意義的東西加以排除;不存在作為基礎的或作為普遍科學而與經驗科學相并列或凌駕于經驗科學之上的哲學;邏輯和數學的真命題具有重言式的性質。”[2]宣言的執筆者紐拉特徑直把“統一科學”作為自己的“政綱”,并試圖給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尋求一個共同的基礎。([2],p.142)這些都意味著維也納學派從誕生起就把自己的目標確立為創造一個科學的世界觀,或者說科學化了的世界現。世界觀的科學化意味著科學價值的最高體現。
維也納學派對哲學的科學化首先表現在以科學的標準對哲學內容進行清洗,把不符合科學標準的內容清洗出去,從而在哲學的內容上實現科學化。他們把自然科學中的經驗證實方法引伸為證實原則。凡是符合這一原則的命題是有意義的命題;反之,就是無意義的命題。一切有認識意義的命題,或者是不依賴于經驗的分析命題,或者是求助于經驗證實的綜合命題。凡不在這一范圍的命題都無意義,因而都應當拒斥。卡爾納普認為,傳統哲學所講的“本原”、“本質”、“理念”、“絕對”、“自在之物”等都是一些不能進行邏輯分析和經驗證實的概念,由這些概念組成的哲學命題必然是無意義的,屬于無意義的形而上學,應當摒棄。“拒斥形而上學”,程度不同地成為維也納學派的共同心聲。
哲學的科學化其次表現在哲學的性質上。維也納學派認為,任何陳述只要有所斷言,就必定具有經驗性質,就屬于經驗科學。這樣,給哲學留下的就不是陳述、知識體系或理論體系,哲學的所轄范圍大大縮小。由此決定,哲學的功能也發生變化:哲學不研究命題的真理性,而只研究命題的真正意義。命題的真理性關涉經驗,由科學回答;哲學只澄清命題的意義,通過邏輯分析看命題是否有意義。哲學的任務是對語言的邏輯分析活動。艾耶爾還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他認為科學的對象是特殊的事物,科學一般使用的是對象語言;哲學是以科學的命題為對象,使用的是元語言。“哲學命題從性質上說不是事實的命題,而是語言的命題”。[3]這種元語言必然使哲學涉及到意義和證實問題,涉及到對命題意義的分析。這樣,哲學就是分析命題意義的活動,“哲學研究本質上是分析”,([3],p.65)哲學的對象只能是語言。至此,哲學的世界觀性質基本喪失,成為一種語言分析學。科學將曾經是哲學的功能特性據為已有。
維也納學派對哲學的科學化還表現在哲學的地位方面。哲學曾經是高踞于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在科學化的進程中,隨著科學價值的上升,到孔德這里,科學與哲學已處于平起平坐的地位。到維也納學派這里,哲學已成為為科學服務的授義活動,如石里克所說:“哲學就是那種確定或發現命題意義的活動”,[4]哲學已淪為科學的仆人。哲學甚至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只是科學的一種附屬活動。它幾乎被科學“化”掉了。用維也納學派在自己宣言中的話說:“不存在作為基礎的或作為普遍科學而與經驗科學相并列或凌駕于經驗科學之上的哲學”。([2],p.14)
2.數學的科學化
維也納學派的科學化進軍也深入到數學領域。這一進軍不僅在數學領域高揚了科學主義的旗幟,而且還產生了數理邏輯、符號語言等頗具現代文化意味的學科。
數學科學化的典型表現是羅素和懷特海合著的《數學原理》。羅素被維也納學派認為是自己所創造的“科學世界觀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它兩位是愛因斯坦和維特根斯坦)。羅素在提升科學價值、奠定邏輯實證主義基礎的同時,特別著力于數學的科學化。數學科學化目標的出現,是以非歐幾何的出現為背景的。由于非歐幾何的誕生,歐氏幾何不再是唯一可靠的真理,數學失去了它的基礎可靠性和唯一絕對性,于是人們重新開始對數學基礎進行理性再建和邏輯重構,即進行科學化的處理。在這一努力中人們發現,數學的邏輯相容性可以歸結為實數理論的邏輯相容性,后者又可以歸結為集合論的邏輯相容性。只要集合論是絕對可靠的支撐點,則整個數學大廈就有了絕對可靠的基礎。但是,19世紀末集合論中相繼出現的布拉里、福蒂最大序數悖論、康托最大基數悖論表明,數學的基礎部分仍是險象環生,數學的科學化面臨嚴重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1900至1910年,羅素寫作《數學原理》,試圖找出一條新的出路。
羅素分兩步將數學科學化。首先,他按照康德的兩分法,把命題分為分析命題和綜合命題,并斷定分析命題是同義反復的邏輯命題,因而是絕對可靠的。它們的集合可以成為數學的穩固基礎。對科學的分析性理解再次成為數學科學化的前提和基礎。其次,他又和康德的做法相反,力圖“說明整個純粹數學是從純乎是邏輯的前提推出來的,并且只使用以邏輯術語說明的概念”。[5]這樣,數學大廈的理性再建似乎完成,數學經過邏輯的梳妝打扮再次科學化,成為真理的化身。
但是,這一科學化的進軍最后并未奏起凱歌。因為對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截然兩分的觀點,或者說對科學的分析性與綜合性的兩分式理解很難站得住。即使這一觀點能夠成立,把數學歸結為邏輯的作法也有不能令人信服之處。因此,雖然在羅素的努力下數學領域為維也納學派所稱頌的科學性大大增強了,科學在升值中顯示了新魅力,在萊布尼茨、布爾、弗雷格之后;一個完全的命題演算和謂詞演算的公理系統也脫穎而出,但就數學科學化的原有目標來看,羅素仍然宿愿來償。
3.語言的科學化
語言的科學化進程與哲學的科學化密切相關。維也納學派在拒斥形而上學的同時進一步分析了形而上學產生的原因。他們認為形而上學是誤用語言的結果。造成這類現象的基本原因在于,日常語言是含糊不清的,容易引起含混和歧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對語言進行科學化處理。
對語言的科學化處理沿著兩個方向進行:一是分析的方向;二是經驗的方向。分析的方向是人工語言的方向。這一方向與數學領域的科學化處理是同一項工作的兩個方面。弗雷格與羅素的符號邏輯屬這一方向的工作。羅素和懷特海的《數學原理》被認為是人工語言的典范之作。
從經驗的方向對語言進行科學化處理的可以維也納學派中著名的代表人物卡爾納普為例。卡爾納普設想了兩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按照個人經驗選擇最基本的語言詞匯,注重描述直接給予的經驗或現象。卡爾納普認為這些經驗無需證明,因而可以作為科學中其它一切陳述的基礎陳述。[6]但是,卡爾納普后來發現,這種科學化處理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科學中有些詞匯并不指稱直接經驗,像傾向性概念、理論性概念即是這種情形。同時,個人的直接經驗缺乏公共性,無法與他人交流。于是,卡爾納普提出了第二套方案。這套方案是按公共經驗選擇最基本的詞匯。它把物理量值的詞匯作為最基本的詞匯,通過它定義一切其它詞匯;或者把其它科學中的語言、概念都譯成物理語言,由此解決語言的公共性問題。這一方案實際是把物理學語言作為統一的科學語言。語言的科學化即語言的物理學化。這套方案雖然在語言的公共性上大大前進了一步,如卡爾納普所說:“具有主體間的可交流性”,且“原則上都能被所有使用這種語言的人觀察到”,[7]但由于它存在著牽強附會的語言轉換與翻譯問題,因而在科學化的方向上不久便卻步不前。
語言領域的科學化雖然不能進行到底,但它在發展過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指號學、語義學、語用學等,這些從語言文化的角度看,仍然是很有意義的。
四、關于科學化基礎的論證
1.科學價值地位的本體論論證
科學價值的確定屬科學化的基礎工作。在這方面給科學化以本體論論證的是波普。波普與維也納學派的關系具有兩面性,因而對他有兩方面的判斷。本文認為,就波普的科學主義取向而言,就他的方法論仍然不出邏輯一經驗的基本框架而言,波普仍屬維也納學派的一員。
波普在思想史上第一次給科學以本體的地位,把自主的科學理論與物質、精神置于平列的位置。波普提出,整個世界由三個部分組成,即世界1、2、3。世界1是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客體及其各種現象。世界2是人的精神狀態。世界3是人類精神產物的世界,是具有思想內容的世界,它客觀化于世界之中。世界3既具有實在性,也具有獨立性和自主性。在世界3中,尤其科學具有自主性。科學知識屬于世界3,屬于客觀理論、客觀問題、客觀論的世界。波普強調“客觀知識的世界,是這些人類創造的世界中的一個最重要的世界,同時是一個基本上自主的世界”。[8]“世界3的自主性、世界3對世界2甚至世界1的反饋作用,是知識發展最重要的事實”。([8],p.128)三個世界論實際是對這種重要事實的概括,其實質是把科學知識的外化形式提到本體的地位。這是第一次確立科學知識的本體地位,是對科學地位的本體性的確認。
2.科學自身規定性的確認
科學化以科學自身的明確存在為前提。科學以純粹的形態存在著,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是清晰的,才有可能以自己去同化其它。己身不正,焉能正人?科學的自我確認是科學化的前提。這一確認是以劃界問題的形式出現的。
維也納學派基本上是以規范主義的態度來解決科學的劃界問題。至于具體的標準是什么,答案并不統一。
邏輯實證主義以可證實性作為劃界標準之一。這一標準認為,一個命題的意義取決于它的可證實條件,或者說,命題的意義就在于它的證實方法。凡是原則上可證實的,就是有意義的,也是科學的;凡原則上不可證實的,就是無意義的,即其真假無法斷定,因而不屬于科學的范圍。意義標準在此意義上即科學標準。由于這一標準使得歸納認識的不可靠性也附于數學和邏輯之上,因此,邏輯實證主義對科學命題進行了分類,在區分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完整的科學劃界標準:句子S在認識上有意義,當且僅當(1)S是分析的或矛盾的,或(2)S在原則上是可以由經驗證據檢驗的。
維也納學派中的批判理性主義提出了另外的劃界標準:可證偽性。這以波普的觀點為代表。他認為,“衡量一種理論的科學地位的標準是它的可證偽性或可反駁性或可檢驗性”。[9]之所以是這樣,首先是因為只有確立證偽原則,承認科學包含某種錯誤,從而能被證偽,才能說明科學發展的基本事實,才能解釋知識的增長、科學的前進與革命。其次也因為只有確定了證偽原則才能正確地說明科學活動的主體——人與科學的關系,揭示科學的人性方面。第三,證偽有其自然本體的根源。現代科學表明,自然界的發展有某種方向性,也有對這一方向的不斷搖擺偏移。換言之,自然界也在不斷地“犯錯誤”,科學的證偽特性是自然界“錯誤”的發展,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基礎。
雖然維也納學派的學者們對科學特征的描繪是多么不同甚至似乎截然相反,但他們在一點上是共同的,即認為科學確實存在一個一般的特征。正是這一特征把科學與非科學區別開來,也正是以這種區別為基礎,科學才確立了自身的優越性,才有可能去同化和整合其它文化形式。
3.科學規范方法論的確定
科學規范方法論的確定是科學化的直接基礎。維也納學派是用科學方法論去同化,整合其它文化形式的。沒有科學規范方法論,就失去了同化其它文化形式的依據,科學化就無從談起。
維也納學派認為,存在著規范的科學方法論,盡管他們對這種方法的認識有某種差別。邏輯實證主義把規范的科學方法理解為歸納邏輯。這一邏輯的基本點是“由可以作為證據的觀察陳述與假說的邏輯關系得出一個假說的確認程度或概率”。[10]為觀察支持的概率越大,真理性就越強。在觀察陳述與假說的這種邏輯概率范圍內,假說被證明是科學的,如賴欣巴赫所說“歸納推論并非用來發現理論,而是通過觀察事實來證明理論是正確的”。[11]同時,“一切知識都是概率性知識,只能以假定的意義被確認”。([11],p.190)
批判理性主義則把規范的科學方法理解為假說演繹法或“試錯法”。波普認為,科學家的任務在于構造假說或理論系統,然后從中推演出某些預見,并用觀察和實驗來檢驗它們。評判一種理論是否具有潛在完美性的標準,應當是它的可檢驗性和非概然性。這里的可檢驗性與非概然性意味著一個理論倘是科學的就必須是逼近實在的、包含著更豐富的內容,因而可證偽度也就愈大,真實性概率也就愈低。所以可證偽度是科學理論的方法論標準。科學,就是猜測和反駁的結果。
撇開上述兩者的具體差別,我們可以看到維也納學派在方法論上的共同點:第一,邏輯主義。邏輯實證主義強調觀察陳述對理論加以確認的歸納邏輯關系;批判理性主義強調基本陳述對理論加以證偽的演繹邏輯關系。兩者都是對科學方法的“邏輯重建”。第二,經驗主義。兩者的理論在不同程度上都以經驗或觀察陳述的可靠性為基礎。只有可靠的觀察陳述,理論才真正能夠被證實。同樣,證偽同證實一樣也要靠經驗事實。一件可證偽一個理論的事實必然也同時證實相反的理論。如H.L布朗所說:“只有可用以證偽的假說得到確認,才可能有真正的證偽,因而不管證實與證偽之間是什么樣的邏輯不對稱性,每一證偽事例都需要得到確認,在任何情況下證偽都不可能比確證更有力、更關鍵”。[12]所以,總起來看,維也納學派的規范方法論是邏輯經驗主義的。
維也納學派還認為他們的規范方法論是不變的、統一的、普適的。如邏輯經驗主義者謝弗勒所說:“在理論的歷史變化的下面……有邏輯和方法的不變性,這種不變性把每個科學時代同在它前面的時代以及將要到來的時代統一起來。這種不變性不僅包括形式演繹的準則,也包括使假說面對經驗的檢驗和經受比較的評價的那些標準。”[13]
正因為科學方法具有這種規范性和統一性,所以維也納學派才有理由將這些方法推廣到文化領域的一切學科,為科學化奠定實際運作的現實基礎。
五、對科學化的評價和思考
在對維也納學派的科學化進行描述分析后,我們最后對科學化本身作一番簡單的評價和思考。
科學化的重要性首先在于,科學化是科學主義文化思潮向科學性文化現實轉換的機制。科學主義的典型形態從價值觀方面說是關于科學的一種文化崇拜;從認識論角度說是一種絕對的科學觀;從科學與其它文化形式的關系看,是企圖以科學范型整合同化其它一切文化形式。科學主義要實現自己的價值目標,把自己的價值理想轉變為現實的文化價值形態,實現的途徑是科學化。對維也納學派科學化的描述和分析已經說明了這一點。它表明,科學化是深入進行科學主義研究的重要范疇。深化對科學主義的認識,必須通過對科學主義流派科學化嘗試的分析而獲取。維也納學派的科學化在科學主義乃至當代文化思潮發展中的地位,可
以從中窺探。
科學化范疇對于維也納學派的研究還有其特殊意義。維也納學派的科學化實踐表明,科學化是涵蓋維也納學派的基本范疇,是它的首要特征。維也納學派首先是科學主義的典型流派,爾后才是其它某種東西。它在文化價值觀上是科學主義,在科學認識論上是邏輯經驗主義。即便是邏輯經驗主義特點本身也直接受制于科學主義。維也納學派所以對邏輯和經驗如此青睞,是因為邏輯和經驗是科學的基本要素。推崇科學,不能不對科學的基本要素另眼相看。這是維也納學派的內在傾向與發展動因。本文通過科學化研究揭示這一點,也是試圖深化對維也納學派的認識,進一步明確維也納學派的歷史地位。
維也納學派的科學化是科學價值的泛化活動。撇開其問題的一面暫且不說,它是以科學為目標的價值活動,因而包含著一定的合理因素。維也納學派以科學為價值取向是富于現代性的。在人類文化的歷史發展中,人類相繼經歷了神話、哲學、宗教、文學興盛發展的時期。到了近現代,人類文化的創造主要聚焦于科學。科學,不論是發展的速度,還是它在人類文化創造中所占的比重抑或是現實影響,在整個文化領域都是首屈一指。丹皮爾對19世紀就作了科學世紀的斷言。維也納學派的科學化就其價值取向而言,是符合人類文化發展這一大趨勢的。科學化作為一種價值活動,對科學性文化的出現起到了某種推動作用。沒有這樣一種價值驅動,科學向哲學、數學、語言等領域的進軍是難以想象的。科學化進程還產生了一批科學性的文化成果。哲學的科學化導致了分析哲學等科學性哲學形態的出現,它們改變了傳統哲學的結構和風貌。數學的科學化推動了新的公理系統的出現,孕育了數理邏輯等現代數學分支。語言的科學化產生了新的語言學,它所致力構造的人工語言為計算機語言奠定了基礎,如此等等。作為科學化的一個結果,對科學自身的認識也深化了。維也納學派在以科學為范型同化整合其它文化形式的過程中無疑要對范型本身進行合理性研究和論證,這無形之中加深了對科學本身的認識。對科學規定性與方法論的刻畫,即屬于這一范圍。
維也納學派的科學化在文化特征上帶有新的一輪文化絕對主義運動的特點。它的目標設置與方法論就其根本點來說是不合理的,因而不可能取得預期的最后成功。歷史上曾不只一次出現的以哲學、宗教或某種學說為形式的文化絕對主義運動,最終結果都程度不同地走向了自己的反面。維也納學派的科學化在空間上盡一切可能讓科學擴展到人類文化的其它領域,在時間上試圖把科學的最高價值地位永恒化,這一目標是難以實現的。事實上,哲學、數學和語言學的發展都已證明它們不可能完全被科學化。維也納學派在整體傾向上所摒棄的形而上學(哲學)正以某種新的形式回歸。數學邏輯大廈圓滿構造的企圖已為哥德爾定理判為不可能。人工語言也不再是唯一的寵兒,人們已經試圖通過人類文化的豐富內涵來重新審視語言之網。維也納學派科學化的活動所以不能最終奏效,根本原因在于,這一文化設計的最終歸宿是反文化的。這雖然不一定是他們的初衷,但卻是自身文化邏輯發展的結果。文化的價值推廣如果達到或企圖達到文化壟斷或獨占的地步,價值推廣中如果把某種文化形式的最高價值地位絕對化,則將走向人類文化創造本性的反面。所以,盡管我們可以對文化絕對主義給予歷史性的理解,盡管可以對它的作用作具體的歷史分析,但對它們的文化本性和歸宿應有冷靜的判斷。
對維也納學派科學化進程的研究可以啟發我們從文化學的角度對人類文化的創造作更為深入的思考。整體地看,維也納學派的科學化進程,既是科學這一文化價值的上升和實現過程,也是它向反面轉化、不斷遇到問題,走向自己現實邊界的過程。它既有自己的成功和輝煌,也有自己無法實現根本目標的無奈。像歷史上某些文化形式的價值推廣一樣,科學化既是文化形式擴張的某種實現,也是一種人類文化征服之夢的某種幻滅。所以,將來的人類或許可以像對待哲學、宗教、科學一樣再次推崇其一新的文化形式,但是人們通過維也納學派科學化嘗試的歷史結果可以懂得:任何一種文化形式不僅擁有自己的魅力,而且擁有自己的極限。人類在限制和過程中表現自己,文化也在同樣的境遇中發展自身。人類文化如同人類一樣,是一個多元的世界。每一種文化形式都會以其特殊性在其中占據一席之地,至于每一種形式在什么時候占據何種地位,則視歷史條件而定。人們早已強烈地意識到,漫游中的黑格爾絕對精神在近現代一直垂青于科學。科學一度好像是絕對精神的化身,而維也納學派的宣言似乎是這一絕對精神的回音。然而,曾幾何時,隨著維也納學派科學化嘗試的受遏和科學主義銳勢的下落,絕對精神好像又要在人類文化的這一方天飄然離去。人們似乎感覺到:一種新的文化形式從不太遙遠的地方在向人類招手。
參考文獻:
[1]M•懷特編著:《分析的時代》,杜任之主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207頁。
[2]艾耶爾:《二十世紀哲學》,李步樓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年,第146-147頁。
[3]A.J.Ayer,Language,TruthAndLogic,Middlesex,PelicanBooksLtd,1987,p.69.
[4]洪謙主編:《邏輯經驗主義》(上卷),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9頁。
[5]伯特蘭•羅素:《我的哲學的發展》,溫錫增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65頁。
[6]RuldofCarnap,TheLogicStructureoftheWorld,TheEncyclopaediaofPhilosophy,America,V.Ⅱ,1973,p.26.
[7]PaulArthurSchilpp,(ed),ThePhilosophyofRuldofCarnap,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63,p.51.
[8]波普:《客觀知識》,舒煒光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第126頁。
[9]波普:《猜想與反駁》,傅季重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第53頁。
[10]江天驥:《當代西方科學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第54頁。
[11]賴欣巴赫:《科學哲學的興起》,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178頁。
關鍵詞:化學 解釋 現象
生活是個大舞臺,每天都會有各自各樣的事情上演,不可能每件事我們都能夠注意到,就我們看到事情而言,就有很多的值得探究的科學知識蘊含在里面。利用我們學習到的化學知識就能夠解釋很多。化學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這樣的: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在分子、原子等微觀層面去探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及其性質來源。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化學的角色與作用。
一、生活中存在的化學小知識
我們在燒魚時如果加酒再加醋會發現魚可以更香,這是因為酒精與醋酸反應生成乙酸乙酯,有芳香味。我們發現如果酒放時間長會有酸味,那是酒精即乙醇在空氣中氧化生成乙酸。在我們洗衣服時也有化學成分蘊含其中,漂白粉可以漂白衣物是漂白粉和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有強氧化性的HClO(次氯酸),而次氯酸有漂白性便可以洗衣服更加清潔干凈。醫務室的雙氧水可以殺菌消毒也是因為H2O2有強氧化性。桶裝水往往用臭氧消毒,是利用其強氧化性。小蘇打(NaHCO3)可以用作面點的發酵粉,這是因為碳酸氫鈉受熱分解出了CO2會使面點疏散多孔,而H2O使面點更滋潤。小蘇打也可以用來治療胃酸過多的身體狀況,這是因為NaHCO3+HCl=NaCl+CO2+H2O。BaSO4俗名重晶石,X射線不穿透,而且硫酸鋇不能溶解在強酸溶液中,不用擔心到胃里會反應放出Ba2+引起重金屬中毒。在生活中我們把將煤做成蜂窩狀,通過蜂窩狀的外表結構保證其在燃燒過程中能夠更加充分的與氧氣接觸,使煤與氧氣充分接觸而發生完全燃燒;如若接觸不充分,反映不徹底會產生有毒氣體一氧化碳,這也是導致煤氣中毒的主要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2CO;燃煤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在食品包裝是有很多真空包裝的食品,因為真空包裝可以起到隔絕氧氣和水的作用,防止食品發生緩慢氧化而變質。選用氮氣的主要原因是在通常情況下,氮氣無毒且化學性質不活潑。我們知道鐵會“上銹”鐵的顏色變深,變成一灘乳狀物鐵生銹表面顏色逐漸變成黑紅色,這是因為鐵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反應,生成的氧化物導致。也有化學用來解釋欺騙的案件,有位女士,她有一個6.2g的舊金項鏈,由于已經買了好久,對款式厭倦,想要用它融了重新打造成一個金戒指,同時她又擔心在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會向他的項鏈中做手腳,于是親眼監督這個人操作全過程。過了一段時間,女士偶然把他的的金戒指稱了下,卻驚人的發現只有5.3g,銀匠悄無聲息的在女士眼皮下完成了這一作案,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工匠在操作過程中使用了“王水”這種化學物質。不粘鍋的炊具其實是在底部涂上了一些特殊化學物質“特富隆”,其化學名叫聚四氟乙烯,俗名又叫塑料王。切蘋果和梨子等水果時準備一點百分之十左右的鹽水,切好后放在鹽水里泡一下,可以防止水果變色,因為水果中有較活潑的鐵離子會和空氣中的氧發生化學反應。
二、用化學知識解釋一些生活習慣
飲酒過量即為醉酒,醉酒有先兆,比如語言漸多,舌頭不靈,頭暈站立不穩等等都是醉酒的前兆,這時便需要解酒了。有一定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我們可以選擇吃新鮮的水果或者喝少量的食醋就能夠解酒,不過因為什么呢?我們其實可以用化學來說明這個習慣或者說是生活常識,因為水果中含有某些酸性化學物質,比如說,蘋果里則含有蘋果酸,而飲用酒里則含有酒精化學名稱為乙醇,喝完酒后再飲用蘋果酸則可以利用蘋果酸與酒精反應產生了相應的脂類物質抵消了就行對于人體的化學作用。同樣,食醋中因為含有相應量的乙酸也具備一定的解酒功效,也是利用醋酸與酒里面的乙醇發生反應。反應會生成乙酸乙酯。盡管帶酸味的水果和食醋都能使過量乙醇的麻醉作用得以緩解,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防醉酒的最佳方法是不貪杯,不要醉酒。特別是我們高中生大部分還都是未成年人會損害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健康,因此我們就更不應該飲酒了。油條是我國傳統的大眾化早點之一,也是我們高中生選擇早點的一個選擇,因為它不僅價格低廉,而且香脆可口。可當我們吃到香脆可口的油條時,有沒有想到油條制作過程中的化學知識呢?這有可能就是我們上一節化學課剛剛上過的知識點,我們首先來來看油條的制作過程:開始是發面,用鮮酵母或老面與面粉一起加水揉和,使面團發酵一段時間,之后再加入少量的食用堿、碘鹽和明礬在一起揉和,長度適中,寬度適中的油條,拉長旋轉放入熱油鍋里去炸,使膨脹成香香脆脆的油條。在這個過程中的化學知識比較巧妙了,酵母菌會在面團里面分泌出酵素,會使一小部分淀粉變成葡萄糖,又由葡萄糖變成乙醇,并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同時,還會產生一些有機酸類,酸與醇作用作用發生酯化反應,這也是我們課堂上內容的重點。反應產生的CO2會使面團出現孔而且變得膨脹。這個過程中的化學知識是環環相扣的,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中國人的智慧。
參考文獻:
中國十大滑雪場推薦
1.亞布力滑雪場
亞布力滑雪場,哈爾濱十大運動健身場所之一,它現在是我們國家面積最大的滑雪場,也是我們國家最大的綜合性雪上訓練中心,這個滑雪場群山環繞,周圍的環境比較封閉,積雪也比較厚,它的新體委滑雪場和新濠滑雪場是兩個水平比較高的滑雪場。
2.北大壺滑雪場
北大壺滑雪場,它是我們國家雪道山體落差最大的滑雪場,最高的落差可以達到930米,如果你比較喜歡玩極限滑雪運動,正是因為這里的落差高的條件,很多國際性的體育賽事會在這里舉辦。
3.長白山萬達滑雪場
長白山萬達滑雪場,這是萬達旗下的這個滑雪場,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多功能的大型滑雪場,這里不僅有幾十條寬闊的雪道供給游客滑雪,游客來這里還可以預定五星級酒店、高級山頂餐廳,盡情享受。
4.太舞滑雪小鎮
太舞滑雪小鎮,這里是一個設備健全的滑雪小鎮,來這里可以盡情的享受滑雪的樂趣,在滑雪場附近有賓館,有餐廳,還有滑雪設備租賃鋪子,并且這里有200多天滑雪道,規模龐大,都是根據國際標準設計的。
5.萬龍滑雪場
萬龍滑雪場,這是一家開放式的滑雪場,因為它具有人工降雪設備,所以這個滑雪場每一年開放的時間都非常早,這個滑雪場距離天津,北京都比較近,不管是駕車還是做高鐵都是非常方便的。
6.南山滑雪場
南山滑雪場,這個滑雪場位于北京郊區,所以很多喜歡滑雪運動的北京人都愿意來這里娛樂,畢竟只需要幾十分鐘的車程,周末來這里玩非常方便,來這里不僅可以滑雪,還可以玩雪上足球,攀冰。
7.軍都山滑雪場
軍都山滑雪場,這是一家距離北京市區最近的滑雪場,這是北京地區規模最大的滑雪場之一,這個滑雪場在夜間也提供滑雪場地,這里配備了大型的照明設備,整個雪場都被暖黃色的燈光照應,明亮而不刺眼,并且非常浪漫。
8.西嶺雪山滑雪場
西嶺雪山滑雪場,這個地區的雪景從古代就開始被人稱頌,窗寒西嶺千秋雪,寫的就是這里,這個地方海拔比較高,氣溫低,雪期也比較長,所這里成為滑雪場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9.神農架滑雪場
神農架滑雪場,這個滑雪場位于我們國家的中部,這對于中部、東部和南部的旅游來說距離是比較近的,所以這里每一年旅游的接待量很大,這里的海拔比較高,氣溫低,所以降雪量豐富,并且還它還以人工降雪作為輔助,因此這個滑雪場的雪是非常豐富的。
10.玉龍雪山滑雪場
玉龍雪山滑雪場,這個滑雪場位于南方,雖然說這里的緯度低,但是海拔高,所以這里就形成了自然的高山滑雪場,這里有高山滑雪項目,因為落差比較大,所以玩起來非常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