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的植物朋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寫我的植物朋友作文時要把喜愛的感情表現出來。這種喜愛之情是從作文開頭一直到結尾,貫穿全文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1我的植物朋友作文美麗的櫻花最新,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我的植物朋友作文櫻花一說起櫻花,最先想到的人就是我父親。他最愛的花,就是櫻花。陪我學鋼琴那么多年了,他唯一能夠完整地彈出的曲子,就是這首日本民歌——《櫻花》……
八年前。
家中。
在黃色光暈的籠罩下,這座黑漆白鍵的鋼琴顯得更加莊重、高雅。一處小女孩,正聚精會神地彈著一首美妙的歌曲。而旁邊,正站著一位同樣聚精會神的父親,他正凝神聆聽著這忘情的演奏。突然,一個不和諧的音蹦了出來,這位父親微微地皺皺眉。一曲終了,父親在一旁拍起了手掌。然后,父女倆便湊在一起討論剛才的不足之處。終于,女兒累了,把書一扔,不練了。此時,父親便把書撿起來,翻到《櫻花》,自己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地敲起來。“667——667——”“不對,錯了!”女兒站在一旁,一本正經指著琴鍵:“應該是這兒。”儼然是一個小老師。“667——667——”父親一邊彈,女兒一邊拍著小手唱著。“櫻花啊,櫻花啊……”天上的星星都眨著眼睛望著他們父女倆。這是一幅多么溫馨的圖畫啊!
可是,每當我想起這只能作為永遠的回憶時,淚水就像斷線的珍珠。我再也聽不到那總也不太流暢的《櫻花》了……
說起櫻花,我又想到近幾年很受少女歡迎的一部日本動畫片——《魔卡少女櫻》。對于它的情節,我沒有太深的體會。只是,我很喜歡其中的一句歌詞:“緊相牽的手,產生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
三年前。
學校里。
我們幾個好友兼死黨,正在校園里那幾棵大榕樹下,談天說地。天文、地理、動畫片、電視劇、老師、同學、社會、人生……我們無所不談。一陣風掠過樹稍,樹上的黃葉紛紛揚揚地飄落,如同一聲小雪。我們驚嘆:日本的傳統節日——櫻花祭,人勻圍坐在櫻花樹下談心大概就是這樣一種美妙愜意的感覺吧?那時,我們曾經發誓,永遠做好朋友,一輩子不分離。
這個時候,我們仿佛看見,在那遙遠的國度上,四處都是櫻花的海洋。那些花兒,那樣絢麗燦爛,仿佛一片片彩霞抖落人間。樹下,人們正盡情地觀賞著,指點著、盡情地抒發內心美妙的情懷,心里充滿了快樂和幸福。他們在一剎那間體會到,生命原來可以如此地冰徹天宇、一塵不染。
2021我的植物朋友作文櫻花二三月快到了,想起家鄉那開得正爛漫的櫻花,又勾起我對往事的回憶。
讀幼兒園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根在何處。一次晚飯,爸爸提出要回家鄉看看老人,少不經事的我被人帶回了家鄉。那時,正是三月。回到家鄉后,我第一次看見櫻花。一絲清風拂來,櫻花花瓣紛紛落下。我不明白大人們為什么覺得這種場面漂亮,當時的感覺就是覺得櫻花是一種柔弱的花,被風一吹就飄落在世間紅塵中,不堪一擊。這是我對櫻花的第一印象。
幾年后,我離開了幼兒園,開始新的小學生活。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的我又一次被帶回了家鄉,又一次的看到櫻花,又一次的看到櫻花飄落的樣子,那是我第二次看到櫻花。因為接觸過電視,看到這般景象,會聯想起古代電視劇中主角在櫻花林中玩耍的樣子。覺得那是一種幸福,但那往往是主角回憶過去的快樂時光,或是悲劇前的一點點愉悅為了使悲劇更加使人落淚的襯托吧!因為這,我竟然對櫻花產生了無名的傷感。
在與同學的歡笑聲中,我升上了小學三年級。這一次,我主動要求回家鄉。不失所望,我回到了家鄉,再一次看到那使我傷感的情景。在書中,作者會把櫻花寫得非常之浪漫。而我卻覺得櫻花是屬于日本的,沒對她有過多的同情與感慨,但是那種柔美就刻在了腦子里。作文
終于,我走到了小學的尖端,快與母校說再見的時候,我無論怎樣忙,都回到了家鄉。這一次,我才真正的感受到櫻花的美。那是一種柔弱的美,這一種美使人想留住,但又無法永恒保留的一剎那。我攤開手,兩三瓣花瓣落在我手上,這些柔弱的花瓣不能為我們貢獻什么,但給了人們一次心靈的洗滌。在櫻花林中,你會忘記周圍的人和事,拋開了繁塵俗世,眼中只有她的美,只有那溫柔的粉紅色。這一次讓我感覺到櫻花是神圣的,不可玷污的。
看到櫻花,我會百感交集。我在期待著,下一次心靈的震撼……
2021我的植物朋友作文櫻花三每一種花兒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特點,它們以不同的姿態展現在人們的面前,“秀”出了它們最美的那一面。
去年四月份,我從繁忙的學業中抽出身來,去離家最近的玉淵潭公園放松一下自己因學習而緊繃的那根神經。
剛入園門,路邊兩顆巨大的櫻樹便映入眼簾,那巨大的枝干上密密麻麻地鑲上一團團如棉花般潔白的櫻花,每一片櫻花都如一個個小花苞,你擠著我、我擠著你爭先恐后般地抖露出自己炫眼的氣質,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出了那種朝氣蓬勃、生生不息的氣息,微風襲來,它們如娃娃般地在枝頭翩翩起舞,一旋一旋地從樹上降下,隨著那一絲絲沁人心脾的芳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猶然記得三、四年級時我同媽媽來過這里,同樣的時間、地點,櫻花一如這般綻放,那時我還是個懵懂的孩子,看著如雪花般飄下的櫻花,心里淡淡地只有一個念頭—櫻花真多,站在這高高的櫻花樹下,挨著枝繁葉茂的它,我卻沒有思考過它的意義,如此這般地日月穿梭,幾年后當我再次凝望它時,它在我的心中不再是個詞語、普通的概念,而是一股精神意識,它象征著青春力量,為人們數度開放,數度凋零,向人們展現著自己堅強的生命力。
它象征著一種精神之美,經歷了夏秋冬的寂寞生長儲備后在春季時分盛開,那純潔的白色就仿佛人們最期望的美德—廣闊的胸襟,那淡淡的幽香讓人體會經過寂寞堅強生長無私付出所換來的最大收獲—生命的精彩。
我輕輕地走近它,思考著是什么讓它如此傾力綻放、不留一點余香?撫摸它那堅固的樹枝,我看到了一個個綠綠的嫩芽在奮力地往外沖著,如同一頭頭小老虎,向外奔跑,那是強烈的生命力呀!這種生命力驅動著它,使它向我們展示著自己的風采。
花兒雖然是一個植物,但它的精神意識很強大,那種對生命永不放棄的執著,經歷了數度的春夏秋冬的花開花落,留下了令人難忘的盛開繁華與淡淡幽香。
同花兒相比,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在生命的過程中,經過數度春夏秋冬酷暑嚴寒、風霜雨雪,要與自然、疾病、各種困難做斗爭,除了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外,在精神的追求上,正如這花兒一般,用心學習充實一生,賦予生命的豐富內涵,相信只要耐住寂寞、堅持不懈執著于追求,經歷人生的風雨,我們會等來我們生命中的春天、收獲秋天般的碩果,讓我們傳承的生命精神源遠流長,如櫻花飄香般地流芳百世。
2021我的植物朋友作文櫻花四依稀記得第一次看到櫻花的優美身姿是在幾年前搬家的時候,當時只是為了熟悉地形而在小區里隨便逛逛,當那一昧的綠色讓我視覺疲乏時,輕輕地回頭后滿天粉紅的景象讓我的心為之一震。
后來聽門衛伯伯說,那五棵櫻花樹總在四月開,而且一顆接一棵,從不間斷。喜歡唯美視覺的我對櫻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去樹下坐坐,享受一下櫻花的撫摸。
“櫻花屬于薔薇科,花開期為一、兩個禮拜,通常在三、四月開花。花朵為單瓣與重瓣,花色為粉色與白色。”這段資料,是我無意間記住的。雖然不多,但足以讓人浮想連翩。
櫻花美在整體,而不是個別。那花開時花瓣漫天飛舞的盛大景象,既狀觀又唯美,看后的感覺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描繪出來的。我的心中一直有這樣一個景象:穿著白裙子的女孩坐在樹下安靜地看著書,她面前桌子上的綠茶像綠水晶一樣,而她旁邊櫻花樹上的櫻花盤旋而下,順著她烏黑柔軟的發滑下來……這樣一個喜歡在櫻花樹下看書的女孩,一定擁有一顆寧靜而又溫柔的心。
雖然我不是這樣一個女孩,但我還是喜歡坐在櫻花樹下,任由櫻花花瓣落在身上。我時常這樣幻想,若每一種花都是一位仙子,那櫻花一定是最溫柔、最善良的。那金黃的花蕊如同小女孩的臉龐,被層層花瓣簇擁著,像歐洲古代的小公主一樣。它既沒有玫瑰的華麗高貴,也沒有荷花的一塵不染,它所擁有的,是任何花都比不上的溫婉可愛。
偶爾有花瓣落入手中,我就會輕輕撫摸一下。那花瓣如同新生嬰兒的臉頰一樣,柔軟,光滑。那花瓣又似細膩無比的絨布,溫暖,絲柔。有人會說櫻花很脆弱,被最小的風一吹,就會有花瓣落下。我卻不這么認為,櫻花之所以這么快落下,是因為她急于化為櫻花樹的養料,回報自己的母親。不貪戀塵世,也不過度無情,它所能做的,只是在自己的花期內,盡情展示自己的美麗,然后,就投入大地母親的懷抱。
再過幾個月,櫻花就要如期而至,綻放于整棵櫻樹,如同浮在樹端的大朵粉云。雖然還有一段時間,但我的心已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櫻花。現在,也只能祈禱時間再快一點吧,請讓我看到,只存在于樹端的仙子,櫻花。
2021我的植物朋友作文櫻花五曾經的一見之緣如今仍懷念萬分,今年的春天在悄然中不知不覺的來臨。喜悅的心如同潤紅的花苞兒,只待著與櫻桃花一齊綻放。
曾記得櫻桃花在最爛漫之時牽走了我不少的思緒,那棕色樹梢的一片迷眼的粉紅至今緬懷于心頭,久久不能忘懷。我真想歌頌這可愛的櫻花呵!當我這身體的軀殼在繁雜的俗世里徘徊時,它拯救了我的靈魂。然而,當我的靈魂被拯救之后,我明白了——原來自然才是真正唯一神圣的,它是我們靈魂的出口,也是我們靈魂的唯一入口。
我來到櫻桃樹之下,看著頭頂的一片花海,有著一種萬分親切而又喜悅的心情。因為正是當初它讓我擁有了對生的渴望與向往,也讓我懂得了人生就像櫻桃花,雖然綻放的短暫卻綻放的美麗。它就以這樣的方式,拯救了我的靈魂。對它,我心存萬分的感激。
我每天都會一個人默默的來到櫻桃花下,心無雜念的靜靜的看著它,待時間悄悄逝去眼睛漸漸疲憊只到閉下。
但在其中,我漸漸發覺自己已找不回曾經的感覺,我不知是否是自己辜負了它,在這一年的時間了又扭曲了自己的靈魂。當櫻桃花將要凋零時才發覺——其實我的靈魂并沒有扭曲,而是如今的櫻桃花已開的沒有曾經的爛漫。而我卻傻傻的看著它盛開——定型——凋零,傻傻的以為它還沒有完全綻開,而在它凋零是才知幻想已經破滅。
我不知它為何開的不如從前燦爛,但在附近剛建不久的工廠前方,我看到了灰蒙蒙的天。
讀了《布拉格的鳥》,我眼前仿佛呈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在布拉格城的一座廣場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帶著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在喂鴿子。許多鴿子聚集在她們身旁啄食,有的甚至撲到小女孩手上爭食......一幅多么生動的人與自然界動物和睦相處的畫面啊!
布拉格的鳥很多。這是我讀這篇文章的第一個印象。天剛亮,四周就響起了陣陣悅耳的鳥鳴,交織成一曲甜美的大自然交響曲。不管在林中、在田野里,還是在庭院上空,都可以看見許許多多的鳥兒在枝頭歡唱。有杜鵑、山雀,有黃鶯、灰椋鳥等等。究竟有多少種呢?連布拉格人自己也說不清。我想:布拉格真不愧為鳥的城市。
我真的很羨慕布拉格的鳥,它們是那么活潑、那么自由。在布拉格的庭院、公園或街道兩旁有許許多多的鳥,但沒有一只鳥籠子,人們不愿將美麗的鳥囚禁起來。而我們這里,總是把鳥類關在籠子里養著,拿它們當清閑的,使本來活潑的鳥沒了生氣,變得呆板,還讓鳥兒失去在大自然中生存的能力。正因為很多人喜歡鳥,捕捉鳥,才使得自然界的珍稀鳥類越來越少。布拉格的人愛鳥,也懂得養鳥。他們把鳥食放在固定的地方,讓鳥兒自己來吃。他們希望藍天中總能飛翔著一群活潑歡樂、充滿生機的小鳥。正如文章說的一樣:“這才是真正的愛鳥啊!”
通過閱讀這篇文章,我了解到布拉格的鳥之所以生機勃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愛護自然環境,每個人都要盡自己的力量保護大自然,這樣才使鳥越來越多、越來越活潑。正因為鳥多,捕捉害蟲量大,所以布拉格的環境越來越好。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掩卷沉思:什么時候我們也能像布拉格人一樣愛鳥呢?什么時候我們的環境也更加美好呢?但愿這一天能早日到來。
兩個多月后,在身上的錢快要花光時,終于在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份還算是“專業對口”的工作――在南山一家花店做“賣花女”。老板管吃飯和住宿,每月只給400元底薪,但是有營業額5%的提成,多勞多得。
畢竟是科班出身,得還不錯。學過心理學的我能根據顧客的性格分析他們的喜好:內向斯文的,喜歡綠色觀賞植物;活躍開朗的,喜歡顏色鮮艷的花兒;理智沉著的,喜歡盆景……我向他們推薦的花草十有八九受到歡迎。此外,我還向顧客介紹花卉的學名、屬性、種植方法,并把我的電話留給買花或觀賞植物的顧客,告訴他們如果在養花的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可以打電話咨詢,我會跟蹤服務作技術指導的。
來花卉店的顧客,幾乎都是有明確購花目的的,不像時裝店里的女顧客,試了一打衣服都可能空手而去。但他們往往沒有多少花卉知識,因而養花的興趣不大。在聽了我有理有據的生動介紹后,就產生了極大的購買欲。
顧客多了,我的收入也增加了。
我掌握的園林專業知識,也為我開創了新的機會。
去年我的一個女友在深圳南山高尚住宅區買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新居,裝修完畢后邀請我去參觀。寬敞的房子加上別具風格的裝修,讓人覺得很愜意,不過總有些美中不足。原來,主人房的陽臺和客廳外的大陽全空著,顯得很單調。如果能設計一個綠色的陽臺,屋子一定會生動起來。我把想法說出來,女友夫婦立刻讓我試試看。
我買來一塊大大的黃色鵝卵石,放在主人房露臺的右邊,四周擺上大盆小盤的綠蘿。石頭的寓意是愛情天長地久,纏繞的綠蘿表示兩情綿綿,難舍難分。單調的露臺立刻變得溫柔浪漫起來!而且綠蘿是陰生植物,不需費心料理,偶爾淋淋水,擦擦葉上的灰塵就行了。
另一個陽臺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訂做一個長60厘米,寬和高都是40厘米的魚缸,放在陽臺的右邊,缸里養上十幾尾五顏六色、大小各異的金魚。之后在魚缸周圍放了三盆伸著多情手掌的“巴西鐵”,兩棵樹干纏繞的“富貴樹”,一株葉子上有花孔的“鳳尾蘭”……我還在魚缸的四周繞上彩燈,夜晚來臨,熄了屋子的燈,陽臺上有彩燈閃爍,陽臺外是萬家燈火,真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
女友喬遷新居那天,前來道賀的朋友、同學、老鄉、同事擠了一屋子,大家對裝修沒作什么評論,倒是都贊美那兩個陽臺設計得有品位,輪流搶占窗前的座位,欣賞美麗的風景。
有兩個客人買了房子正在搞裝修,立刻通過女友找到我,要我替他們綠化室內和陽臺。女友出于對我的感謝,自作主張地跟客人說:“價格挺合理的,設計兩個陽臺包工包料才1100元,不用我動手,她完全幫我搞掂!”一個客人立刻給了我1100元,要我幫他設計他家的陽臺。
對這樣的效果,我有些意外,也非常高興,心里也由此一動:設計一個浪漫的陽臺,使家變得有品位,養些容易料理的動植物讓孩子觀賞或者讓家庭有生氣,是很多買房的白領所希望的“美好家園”。可是要完成這些,該用什么材料,到哪兒找石頭,要買哪些植物,一般的裝修公司不太愿意費心考慮,那么我不是正好發揮所長嗎?
在女友家接的生意我做得很出色。那位朋友是IT業的高級工程師,做事比較嚴謹理智,我為他設計了這樣的陽臺:用水泥砌一個橢圓型的“小池塘”,當中用石頭堆一座60厘米高的小假山,假山的空隙里塞進一些泥土,種上幾棵吊蘭,“小池塘”里沉著一些鮮艷的鵝卵石,養了只很容易飼養的小烏龜,“小池塘”的一側擺著幾盆富貴竹、萬年青、巴西鐵樹……后來聽女友說,IT工程師非常喜愛那個陽臺,下班回家首先去看看小烏龜,天氣好的話就搬把椅子,對著小池塘看書或者聽音樂。
就這樣,一家連一家,朋友的朋友,互相介紹,我簡直忙不過來了。
我幫人家設計陽臺肯定要買花草,就帶動了店里的生意,老板因此很高興,對我兼職也就表示支持。除了在自己的店里能拿到便宜的價格,我還想辦法從別的途徑降低成本,比如到廣東得慶縣拉了一大卡車大大小小的山石、鵝卵石,到斗門鄉下拉回一卡車塘泥,租了一個倉庫放著備用。
前期設計布置完成后,我還很注意跟蹤服務。植物生長需要鉀、磷、氮、鈣等元素,觀賞類的陰生植物則多需要一些氮,為此我專門回母校請老師調配了一批促進陰生植物生長的花肥,一瓶瓶裝好送給客戶。有些客戶不會料理植物,我就輔導他們怎樣澆水施肥。不少顧客還經常打電話向我請教養植物和動物的問題,為次我交了很多朋友。
“我……對的,我是一只兔子。”對方回復。
“聽你名字就知道是一只小兔子女生了。我很喜歡兔子呀!紅眼睛,三瓣嘴,走路蹦蹦跳跳的,很可愛。”嘟嘟熊在電腦前輸入。仿佛看到了一只漂亮的兔子在向他走來。
“呵呵……”
嘟嘟熊和這個叫兔絲子的小兔子很聊得來。有一天嘟嘟熊又上網找兔絲子了:“你好呀!我住在森林街橡樹林第一排第五棵橡樹下。我養了一箱蜂,收藏了三罐蜂蜜,歡迎你來我家做客,我一定親手為你做蜂蜜蛋糕。”
“哦!我聞到蜂蜜的香味了!”兔絲子還回復了一個調皮的表情,“可惜我不能去。”
“為什么呀?”嘟嘟熊回復了一個吃驚的表情。
“我沒有腿,不能走路。”兔絲子回復。
“天呀!原來是一只殘疾兔,多么的不幸呀!”嘟嘟熊很難過,不知說什么好。就干脆什么也不說,發了一個“禮物”給她。好不容易,嘟嘟熊套出兔絲子的住址:山陂村桂花樹上。
“兔絲子一定很喜歡桂花,她把家安在桂花樹下,瞧,她打錯別字了呢。小兔子又不會上樹,怎么把家安在樹上呢?一定是把‘下’子打成了‘上’字。”嘟嘟熊想著,就在電腦上回復,“注意,別打錯字哦!”
一天,嘟嘟熊真的找到了兔絲子所說的山陂村桂花樹。可是找遍了所有的桂花樹都看不到一只兔子的影子呀!“兔絲子不是說她沒有腿嗎,能上哪去呀?”
“兔絲子,我來看你了,你在哪呀?”嘟嘟熊站在桂花樹下大聲喊。
“我在這!”一個細碎的聲音回答。
嘟嘟熊回周望了望很納悶:“沒有兔子呀?”
“我在桂花樹上。”
“兔子會上樹?可是樹上也沒有兔子呀!”嘟嘟熊仰起脖子望呀望,也沒有發現兔子。
“我不是兔子,我是菟絲子,草字頭,下面是一只兔子的‘兔’,我是植物。”菟絲子說,“對不起,我騙了你,不過我不是存心要騙你的,我也渴望有一個朋友呀!”
“植物?”嘟嘟熊看到桂樹上纏繞著一種金黃色的絲狀物,想必就是菟絲子了,“可是你沒有根,也沒有一片葉子呀?”
“我是植物,小時候我是有根的,找到了寄主,在寄主身上纏上一兩圈,我的根就死了。”
“這么說你過的是寄生生活?你偷吃桂樹的營養物質來養活自己?你說你很小就沒有腿了,原來你說的腿就是你的根?”嘟嘟熊都不敢相信他所看到的、聽到的是真的。
“是的,我也不想這樣,但這是我們寄生植物的生存方式。”菟絲子像做錯事一樣難過。
“我明白了,我走了!我沒有你這樣的朋友。”嘟嘟熊很生氣。
“不!別走!”菟絲子哭了,“我知道我很壞,我的莖上長了很多吸盤,這些吸盤就像嘴巴,伸進植物的皮下吸‘血’,經我纏繞的植物,由于營養物質被竊取,便慢慢枯萎了。我是農作物的大敵之一,我知道我有罪,你就殺了我吧!”
“你……”嘟嘟熊真想把菟絲子從桂樹身上扯下來。可是他下不了手。他和菟絲子曾經是朋友呀!
“嘟嘟熊,你就原諒菟絲子吧!”妊花樹說話了,“盡管菟絲子是吸我的‘血’長大的。可是我不恨它。因為它也有作用。它的種子是一種中藥材,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效果,可以用來治療小便頻數、尿有余瀝、頭暈眼花、視物不清、習慣性流產等癥,對于人類身體的保健和疾病的防治具有很大的幫助。”
“桂樹說的是真的?”嘟嘟熊望著菟絲子。
菟絲子使勁地點了點頭。
“謝謝桂樹阿姨,我會注意點,不讓自己太貪吃。希望不影響到您的健康。”菟絲子說的是真心話。
“沒事,我身體好,扛得住。你吸一點我的‘血’沒有關系的。”桂樹笑著說。
“桂樹阿姨,你真好!謝謝你有一顆寬容的心。謝謝你為我的朋友所做的一切。”嘟嘟熊向桂樹鞠躬。
“嘟嘟熊,你還把我當朋友?”菟絲子望向嘟嘟熊。
“當然了,有空我會再來看你的。”嘟嘟熊揮手向菟絲子告別。
知識鏈接
“你有沒有想過去欣賞一下林中的野花、野草。它們是那樣嬌小,甚至不得不用放大鏡來觀察,他們是那樣隱蔽、不起眼,要低頭彎腰蹲下去尋找:然而它們卻那樣美麗,抽象的數學圖案,奇妙的生物學功能,絢麗的色彩……”這一串排比句,是否勾起了你對野花的興趣?
從前普通的花花草草,在一番相識后如老朋友般親切,從此和自然親近,又多了一條途徑。和它們相熟后,旅途又多了一項樂趣。在路上,樂趣越多,心情越好。
如果說走進自然,能獲得心靈的放松與休憩,那么,和這些花花草草相識相知,則能從更深處理解自然,獲得智慧與更深的心理滿足。
一枝花引起的愿望
最初,我對山間、路邊花草樹木產生興趣純屬偶然。
那是初夏和朋友們去黑龍潭玩,為的是放松心情,找些樂子。幾個人說說笑笑,爬山走路倒也開心。一陣悶頭走路后,突然看見一種很眼熟的花,那是我在天壇藥圃園聽工作人員介紹過的“斷腸草”,因為武俠小說中常常提到,于是牢牢記在心里。
頂著黃花的綠色植物,被折斷莖后,浸出黃色的汁液。“這種草有毒,吃后,會感到嘴很麻。”我復述著曾經聽過的話,向朋友們介紹。眾人一聽,好奇心大增。
接下來,一堆問題向我拋來,“那個白花叫什么?”、“那種樹見過嗎?”、“看,這是豆角嗎?”。我一臉茫然,使勁回憶小學自然課、中學生物課和從父母那知道的所有植物名稱,也回答不上來。有一點懊惱,就在身邊的花花草草,卻大多不認識。
原以為來到山里,就能親近自然了,卻發現我們對它的認識還很少,還不曾仔細打量這從我們肩頭滑過、在腳邊輕搖的小生命。“要是有個搞植物學的和我們一起來就好了,肯定能把這些家伙一個個叫上名來,還有它們的習性、用途”,有人說。
雖然那次游玩沒有新認識多少植物,但是因為這項特別的關注,我們也重新找到了一些老朋友,“豆角”、“核桃樹”、“榆樹”,“益母草”、“喇叭花”,“灰菜”,“旱菜”……想想吧,在眾多草木中認出你曾經熟悉的“朋友”,那種興奮、親切、成就感,不亞于登上一座山頭。
光明日報的記者馮永峰在文章中寫道“任何一個地方,從文化上說,都有三種東西‘深處’可觀,一是歷史深處,二是現實深處,三是自然深處。”
從那時起,我們想要從更深處觀看走過的地方了。而朋友的“和植物學家一起進山”的愿望,在幾個月后一次偶然的機會也得以實現。
一堂課引發的思考
8月底,我碰巧得知由眾多環保組織聯合開辦的自然大學植物組在圓明園組織的活動――由植物學老師帶領大家實地認識、觀察植物。
“這叫醴腸,也叫墨旱蓮,莖里面是黑色的汁液。”這是初到自然課堂,遲來的我們聽到的第一句話。有人正捧著書對照彩圖辨認眼前墨綠色的野花。
如果是從前,走過公園的小徑,何曾想過要這樣蹲下身、彎下腰,摸摸這小野花的葉子,聞聞它的花香,拿起放大鏡看看它的花蕊、花瓣。
而現在,一群人圍在一起,經指導老師楊斧介紹,要與這小花相識了。我們期望下一次再見面時,能親切地打招呼:“看,這是醴腸,有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
我的想象被一個聲音打斷。“這是傘形花序,薔薇科。”“啊!這你都知道?!”我驚訝,一個7歲左右的小男孩,很輕松地辨認出眼前頂著一簇傘蓋形的小白花。“每周的植物組活動只要有時間,我們都參加,他喜歡這個,我就陪他來,還能呼吸新鮮空氣。”我和男孩的媽媽聊起來,她隨身背的包里零星地插著孩子不時遞來的植物標本。
“這叫拉拉秧,莖呈菱形,上面有倒刺,有點拉手。”有人遞過來一尺長的草,我伸手一摸,果然有無數細密小刺阻止手指向下滑。我本以為知道這些就足以,沒想到楊老師拿過拉拉秧掛在衣服上,問“知道這些刺是干什么用的嗎?”
“掛在路過的動物身上就能傳播種子了!”不管是沒有鮮艷花色,靠風傳播種子的風媒植物,還是花色艷麗、靠吸引昆蟲傳播種子的蟲媒植物,還是這莖上長滿倒刺的拉拉秧,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自然中求得生存和繁衍。它們努力的方式有時出乎你的意料!
再往公園更偏僻更幽深處走,走在濕潤的泥土上,排著隊走過窄窄的田埂,眼前是一大片被清除的空地,難見我們想認識的野花野草。據說是為了美觀,將雜草鏟除了,只剩下高大的樹和殘留的草根。
“什么才是美?這樣就美了嗎?”楊老師的問題又拋出來了。這也許就是自然課堂的魅力所在,面對眼前的事物發問,思考自然一路飛奔。“煥發生命活力,未經人工干預的自然態應該就是美的吧”,我心里想,“那樣的美有著天地物相融合做支撐,相信會經久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