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外科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目的探析脊柱外科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對患者并發癥與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接收入院的脊柱外科患者,共計72例。擇隨機分表法,將72例患者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各組均36例。研究組行優質護理,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統計兩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選取滿意度調查法,分別對兩組患者實施調查。分析并對比兩組的調查結果。結果研究組有并發癥發病跡象的患者,共計11例,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6例。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滿意及基本滿意患者,共計35例,所占百分比為97.22%;對照組滿意及基本滿意患者,共計30例,所占百分比為83.33%。研究組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利用優質護理模式,對脊柱外科住院患者實施護理,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水平。
【關鍵詞】
脊柱外科;護理水平;并發癥;優質護理
脊柱外科患者術后常因疼痛亦或者是生活不便等原因產生悲觀、焦慮以及失落等負面情緒,導致手術治療效果差,并發癥多[1]。所以臨床上需加強對脊柱外科患者進行護理的力度,以幫助其減輕術后的疼痛、預防并發癥。對此,為探究優質護理對脊柱外科患者并發癥及滿意度的影響,筆者將針對72例脊柱外科住院患者,對其分組實施優質護理及常規護理的相關研究。現將本研究的內容及結果,作出如下陳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脊柱外科住院患者,共計72例。本研究所選患者均排除因各方面原因無法接受本研究要求以及未簽訂“知情同意書”者。利用隨機分表法,將72例患者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36例。其中,研究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30至70歲的范圍之內,平均(49.1±5.2)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在31至69歲的范圍之內,平均(48.7±5.1)歲。兩組在年齡、入院時間以及病情等方面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借助優質護理法,對研究組36例患者實施護理,詳細如下:
1.2.1壓瘡的護理
取水墊,并將其規范化的置于患者的背以及臀部之下。當發現患者的身體部位有紅腫現象出現時,需立即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以防止患者出現壓瘡病癥。積極協助患者進行有效的翻身,3次/日。加強患者皮膚的清潔力度,如果患者有肌肉疼痛的癥狀出現,可選取紅花酒精,對其骨隆突處進行全面的擦拭[2]。1.2.2預防感染患者于術后,較易引發泌尿系統感染病癥。護理人員需借助棉球,并蘸取適量的碘伏,對患者的尿道口及其周圍皮膚進行徹底的清潔,2次/日。若發現患者的泌尿系統出現了感染的癥狀,需及時告知值班醫師,并對其實施藥物輔助治療[3]。此后,還應該嚴格按照醫囑要求,定期對患者的膀胱進行規范化的沖洗,以降低感染給患者帶來的不適感。
1.2.3心理輔導
病痛的折磨以及術后創口的疼痛,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使其情緒出現較大的波動,進而直接對患者病情的恢復造成影響。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的力度,并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幫助其緩解壓力,舒解負面情緒。其次,護理人員還需適當的給予患者關心、慰問與鼓勵,以幫助其正視疼痛,樹立治療的信心。此外,護理人員也可選取聆聽音樂、講笑話的方式,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使其心情能夠盡可能的恢復平靜。
1.2.4飲食干預
告知患者飲食需盡可能的清淡,讓患者多食綠色蔬菜以及新鮮瓜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比如:芹菜、蘋果以及梨子等。向患者強調多飲水的重要性,以防止其出現便秘。通常情況下,患者的每日飲水量需保持在2至2.5升的范圍之內。
1.2.5健康宣教
開展脊柱外科交談會,參與者包括:本科室的主任、護士長、責任醫師及護士與住院患者。通過向患者詳細講述脊柱外科類疾病的相關知識,包括:疾病類型、發病機制、預防措施、治療方法及目的等,提高患者對此類疾病的了解度,幫助其增強面對疾病的信心。除此之外,患者也可在交談會上與其他參與者進行良好的溝通,以增強患者與患者、醫患以及護患之間的親密度,營造和諧的住院氛圍。對照組僅行常規護理,其內容主要包括:病情護理;健康教育;飲食護理;心理護理。
1.3臨床觀察指標
整個治療以及護理的過程當中,密切觀察兩組患者有無出現壓瘡、便秘、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以本科室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為依據,分別對本次研究所選取的72例患者實施護理滿意度的調查。統計調查結果,計算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調查的所有數據均以SPSS20.0軟件,對其進行分析與研究,比較以t作為檢驗標準;計數資料的比較經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剖析
術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滿意度的剖析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綜上所述,脊柱外科類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為手術療法。因手術后,患者無法進行自由的活動,反而只能長時間的臥于病床之上,致使其肌肉產生了酸痛感[4]。而酸痛感的產生,也會讓患者表現出恐懼、緊張以及不安等負面情緒,進而對其病情的恢復造成了巨大的影響[5]。與此同時,也會提高患者于手術后出現諸如便秘、壓瘡以及關節麻痹等類型并發癥的概率,使其病情變的是越來越嚴重[6]。優質護理源于現代臨床醫學,其應用史雖然不長,但卻成為了諸多疾病的首選護理模式。相對于傳統的常規護理來說,優質護理更具應用優勢,比如:(1)針對性較高。可根據疾病自身的特點、致病因以及發病機制,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的護理服務。(2)能幫助患者減輕術后的疼痛感。(3)可大大降低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4)能提高科室的總體護理水平。(5)能滿足患者住院的基本需求[7]。本次研究可見,優質護理在本次研究當中的應用效果是比較好的,其不僅能有效紓解患者因疼痛而表現出來的負面情緒,還能增強患者面對疾病的信心,防止其出現便秘以及關節麻痹等并發癥。因此,為保障我國脊柱外科類疾病的臨床護理質量及治療效果與安全性,我們需對優質護理模式加以重視,并將其更為廣泛的利用起來。如此,方可讓其在我國臨床醫學上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作者:葉彩霞 劉家瑞 黃淑芬 段清萍 單位:深圳市第八人民醫院
4參考文獻
[1]向萍.優質臨床護理示范工程在脊柱外科的實踐與應用[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5):276-277.
[2]趙春玲.優質護理在脊柱外科的臨床實踐應用[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8):438-438.
[3]韋柳雪.對于脊柱外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研究[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505-505.
[4]陳慧.PDCA在脊柱外科病房優質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4,(20):583-583.
[5]易良.優質護理在脊柱外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醫學信息,2015,28(6):214-215.
目的探析脊柱外科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對患者并發癥與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接收入院的脊柱外科患者,共計72例。擇隨機分表法,將72例患者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各組均36例。研究組行優質護理,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統計兩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選取滿意度調查法,分別對兩組患者實施調查。分析并對比兩組的調查結果。結果研究組有并發癥發病跡象的患者,共計11例,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6例。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滿意及基本滿意患者,共計35例,所占百分比為97.22%;對照組滿意及基本滿意患者,共計30例,所占百分比為83.33%。研究組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利用優質護理模式,對脊柱外科住院患者實施護理,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水平。
【關鍵詞】
脊柱外科;護理水平;并發癥;優質護理
脊柱外科患者術后常因疼痛亦或者是生活不便等原因產生悲觀、焦慮以及失落等負面情緒,導致手術治療效果差,并發癥多[1]。所以臨床上需加強對脊柱外科患者進行護理的力度,以幫助其減輕術后的疼痛、預防并發癥。對此,為探究優質護理對脊柱外科患者并發癥及滿意度的影響,筆者將針對72例脊柱外科住院患者,對其分組實施優質護理及常規護理的相關研究。現將本研究的內容及結果,作出如下陳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脊柱外科住院患者,共計72例。本研究所選患者均排除因各方面原因無法接受本研究要求以及未簽訂“知情同意書”者。利用隨機分表法,將72例患者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36例。其中,研究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30至70歲的范圍之內,平均(49.1±5.2)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在31至69歲的范圍之內,平均(48.7±5.1)歲。兩組在年齡、入院時間以及病情等方面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借助優質護理法,對研究組36例患者實施護理,詳細如下:
1.2.1壓瘡的護理
取水墊,并將其規范化的置于患者的背以及臀部之下。當發現患者的身體部位有紅腫現象出現時,需立即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以防止患者出現壓瘡病癥。積極協助患者進行有效的翻身,3次/日。加強患者皮膚的清潔力度,如果患者有肌肉疼痛的癥狀出現,可選取紅花酒精,對其骨隆突處進行全面的擦拭[2]。
1.2.2預防感染
患者于術后,較易引發泌尿系統感染病癥。護理人員需借助棉球,并蘸取適量的碘伏,對患者的尿道口及其周圍皮膚進行徹底的清潔,2次/日。若發現患者的泌尿系統出現了感染的癥狀,需及時告知值班醫師,并對其實施藥物輔助治療[3]。此后,還應該嚴格按照醫囑要求,定期對患者的膀胱進行規范化的沖洗,以降低感染給患者帶來的不適感。
1.2.3心理輔導
病痛的折磨以及術后創口的疼痛,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使其情緒出現較大的波動,進而直接對患者病情的恢復造成影響。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的力度,并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幫助其緩解壓力,舒解負面情緒。其次,護理人員還需適當的給予患者關心、慰問與鼓勵,以幫助其正視疼痛,樹立治療的信心。此外,護理人員也可選取聆聽音樂、講笑話的方式,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使其心情能夠盡可能的恢復平靜。
1.2.4飲食干預
告知患者飲食需盡可能的清淡,讓患者多食綠色蔬菜以及新鮮瓜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比如:芹菜、蘋果以及梨子等。向患者強調多飲水的重要性,以防止其出現便秘。通常情況下,患者的每日飲水量需保持在2至2.5升的范圍之內。
1.2.5健康宣教
開展脊柱外科交談會,參與者包括:本科室的主任、護士長、責任醫師及護士與住院患者。通過向患者詳細講述脊柱外科類疾病的相關知識,包括:疾病類型、發病機制、預防措施、治療方法及目的等,提高患者對此類疾病的了解度,幫助其增強面對疾病的信心。除此之外,患者也可在交談會上與其他參與者進行良好的溝通,以增強患者與患者、醫患以及護患之間的親密度,營造和諧的住院氛圍。對照組僅行常規護理,其內容主要包括:病情護理;健康教育;飲食護理;心理護理。
1.3臨床觀察指標
整個治療以及護理的過程當中,密切觀察兩組患者有無出現壓瘡、便秘、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以本科室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為依據,分別對本次研究所選取的72例患者實施護理滿意度的調查。統計調查結果,計算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調查的所有數據均以SPSS20.0軟件,對其進行分析與研究,比較以t作為檢驗標準;計數資料的比較經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剖析
術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滿意度的剖析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綜上所述,脊柱外科類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為手術療法。因手術后,患者無法進行自由的活動,反而只能長時間的臥于病床之上,致使其肌肉產生了酸痛感[4]。而酸痛感的產生,也會讓患者表現出恐懼、緊張以及不安等負面情緒,進而對其病情的恢復造成了巨大的影響[5]。與此同時,也會提高患者于手術后出現諸如便秘、壓瘡以及關節麻痹等類型并發癥的概率,使其病情變的是越來越嚴重[6]。優質護理源于現代臨床醫學,其應用史雖然不長,但卻成為了諸多疾病的首選護理模式。相對于傳統的常規護理來說,優質護理更具應用優勢,比如:(1)針對性較高。可根據疾病自身的特點、致病因以及發病機制,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的護理服務。(2)能幫助患者減輕術后的疼痛感。(3)可大大降低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4)能提高科室的總體護理水平。(5)能滿足患者住院的基本需求[7]。本次研究可見,優質護理在本次研究當中的應用效果是比較好的,其不僅能有效紓解患者因疼痛而表現出來的負面情緒,還能增強患者面對疾病的信心,防止其出現便秘以及關節麻痹等并發癥。因此,為保障我國脊柱外科類疾病的臨床護理質量及治療效果與安全性,我們需對優質護理模式加以重視,并將其更為廣泛的利用起來。如此,方可讓其在我國臨床醫學上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作者:葉彩霞 劉家瑞 黃淑芬 段清萍 單位:深圳市第八人民醫院
4參考文獻
[1]向萍.優質臨床護理示范工程在脊柱外科的實踐與應用[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5):276-277.
[2]趙春玲.優質護理在脊柱外科的臨床實踐應用[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8):438-438.
[3]韋柳雪.對于脊柱外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研究[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505-505.
[4]陳慧.PDCA在脊柱外科病房優質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4,(20):583-583.
[5]易良.優質護理在脊柱外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醫學信息,2015,28(6):214-215.
【關鍵詞】腸梗阻;外科護理
不論什么原因導致的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均稱為腸梗阻,是臨床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腸梗阻的類型和病因多種多樣,患有腸梗阻后,不僅是腸管的功能和形態上出現變化,同時還會引起一系列全身性病理生理變化,嚴重者可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1非手術治療的護理
1.1飲食腸梗阻的患者應絕對禁食,如梗阻有所緩解,可進食流質飲食,禁食牛奶及甜食等易產氣的食物。
1.2禁食、胃腸減壓保持胃腸減壓通暢,胃腸減壓是運用負壓吸引的方法將胃腸內的氣體和液體析出,緩解腹脹的程度,降低腸道壓力,促進腸道血液循環。在對胃腸進行減壓期間,應對引流液的顏色和性狀進行觀察,同時記錄引流液的量,如出現血性液體,要考慮是否存在腸梗阻。
1.3生命體征穩定者取半臥位,這樣可將膈肌降低,緩解呼吸、循環對腹脹的影響,指導患者采取舒適的。
1.4緩解腹脹和腹痛如果不存在腸麻痹及腸絞窄,可根據醫囑服用阿托品類抗膽堿藥物,這可組織胃腸道平滑肌痙攣,緩解腹痛癥狀[1]。如病人為痙攣性、不完全性以及單純蛔蟲所引起的腸梗阻,可順時針輕柔腹部。
1.5嘔吐的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嘔吐是可將頭部偏向一側或者坐起,防止發生誤吸導致吸入性肺炎或者窒息,及時將口腔內的嘔吐物清除,觀察嘔吐物的性狀、顏色以及量,定期進行口腔護理。
1.6記錄出入液量和合理輸液腸梗阻患者的液體大量丟失,要注意病人的脫水量。統計患者嘔吐量、尿量以及胃腸減壓量,在依照血氣分析結果及血清電解質的測量結果進行補液。
1.7防治膿毒癥和感染按時、正確的服用抗生素可有效的預防細菌感染,防治產生毒素,同時對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
1.8嚴密觀察病情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定時測量血壓、脈搏、體溫,詢問患者有無腹痛、腹脹以及嘔吐等現象,如果患者的臨床癥狀未見好轉反而加重,要考慮有可能出現了腸絞窄。
2心理護理
通過和患者進行溝通,綜合評估患者對腸梗阻的恐懼和焦慮程度,護理人員在于其交流時,應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心存的疑問,同時將檢查結果及時的通知患者,為其制定適合的治療計劃。
如果需要手術治療的腸梗阻,患者需要面對首次手術和再次手術。特別是再次手術的患者,心理上對手術產生一定的恐懼,對術后效果沒有信心。因而,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應首先向患者講解相關的治療知識,耐心的為患者解釋,對其心理進行疏導,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醫生治療[2]。
3術后護理
3.1觀察病情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引流液情況以及傷口敷料情況,運用腹帶進行包扎,緩解腹部切口的張力。
3.2當患者的血壓穩定后,采取半臥位。
3.3飲食進食期間給予適當補液,當排氣及長蠕動恢復后,可食用少量流質飲食,進食后未感覺有不適癥狀,可食用半流質飲食。
3.4胃腸減壓和腹腔引流管的護理將引流管妥善固定,確保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受壓、變形,對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及量進行詳細記錄[3]。
3.5早期活動麻醉過后,囑患者在床上適當進行翻身,24小時后可下床活動,這樣可以有效的預防腸粘連及肺部并發癥的出現。
4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
4.1出血手術后的24-48小時有出血現象,這時病人的面色蒼白、脈搏細速、出冷汗、脈壓差縮小以及血壓下降,切口處可見有滲血,引流液的顏色為紅色,每小時的出血量超過200ml,這是應立即向上級醫生報告[4],以便及時進行處理。
4.2腸粘連腸梗阻患者術后有再次出現腸粘連的可能,對于術后的患者要囑其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防止出現粘連。
4.3腹腔感染腸梗阻術后,特別是絞窄性腸梗阻患者,如果腹部持續發熱、脹痛、腹壁切口紅腫以及白細胞計數增高等要考慮是否出現切口感染或者腹腔感染等,要向上級醫生報告,同時協助醫生進行處理[5]。
4.4切口裂開低蛋白血癥、營養不良以及嚴重腹脹患者,術后切口容易裂開,這時應進行減張縫合,咳嗽時要用雙手保護切口,將腹帶的松緊調節到適中的位置。
參考文獻
[1]黃秀艷.優質護理服務在泌尿外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2(32):52-53.
[2]多伶俐,安慧穎.護理風險管理在腦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05):761-762.
[3]李彬,倪嘯塵.親情護理模式在心胸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05):882-883.
【關鍵詞】 疼痛; 手術; 護理
疼痛是個體對有害刺激的主觀體驗,這種體驗包括兩個方面:痛覺(painper-ception)和疼痛的反應(pain reaction)。痛覺是一種意識現象,屬于個人的主觀知覺體驗,它受人的性別、性格、經驗、情緒和文化背景等的影響,表現為痛苦和焦慮。疼痛反應是指對有害刺激產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表現為呼吸急促、血壓升高、瞳孔擴大、出汗、骨骼肌收縮等。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伴隨著現有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1]。筆者回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6月180例手術后疼痛患者的護理,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9年12月~2010年6月180例手術后疼痛患者,其中乳腺癌48例,食管賁門癌28例,直腸癌30例,肺癌34例,腭咽成形+舌骨懸吊術40例。
2 影響疼痛的因素
2.1 社會文化因素 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使人對疼痛的感受、耐受力和表達都有所不同。在推崇勇敢和忍耐精神的文化氛圍中,人更善于耐受疼痛,并盡量避免報怨,避免引起別人的同情。在社會文化中,如、生殖器等引起的疼痛被認為是“令人難堪”或“難以啟齒”的,人們一般不愿意表達[2]。
2.2 以往的經歷 過去曾經反復經受疼痛折磨的人會對疼痛產生恐懼心理,當再次面臨疼痛時,對疼痛的敏感性會增強,可出現嘔吐、虛脫等身心反應。他人的疼痛經歷也對人有一定作用。例如,同一病室的人在術后疼痛十分嚴重,還未進行手術的患者會預感自己術后也會如此,從而使其對術后疼痛的反應增強。
2.3 情緒因素 情緒狀況會改變個人對疼痛的反應、恐懼、焦慮、悲傷、失望或不耐煩,往往能加劇疼痛的程度。而疼痛感加重的結果又使情緒惡化,如此周而復始,形成了惡性循環。反之,愉快、興奮、有信心時疼痛感會減輕。
2.4 個人心理因素 個人的氣質、性格可影響其對疼痛的感受和表達。性格外向、開朗、穩定的人,疼痛閾較高,耐受性較強。性格內向、抑郁、膽小、較神經質的人則對疼痛較不耐受。疼痛的體驗與神經質強度相關,神經質強度越高,越容易產生疼痛體驗;痛疼的行為則與內外向強度相關,外向性格的患者易產生疼痛行為,如服用鎮痛藥等。
3 外科常用疼痛評估方法
采用加強術前健康教育,正確評估患者手術后的疼痛程度并給予合理的鎮痛處理和相應的護理措施,加強心理護理,消除負性心理因素,評估手術后3 d內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臨床上常用的疼痛評估方法――口述分級評分法(VRS)[3]進行評價。0級:無痛;1級:輕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睡眠);2級:中度疼痛(適當影響睡眠,需用止痛藥);3級:重度疼痛(影響睡眠,需用麻醉止痛劑);4級:劇烈疼痛(影響睡眠較重,伴有其他癥狀);5級:無法忍受(嚴重影響睡眠,伴有其他癥狀)。
4 對疼痛的估計
護理人員在處理患者疼痛時,包括自己的評估與患者疼痛體驗的評估兩個方面,疼痛感受可分為3期,即疼痛期待期、痛覺感知期與痛后感受期。研究表明,在疼痛期待期進行有效地護理干預,可減輕痛覺的感知程度,痛后感受期則與人的情感反應有關,如與恐懼、害怕聯系在一起[4]。
5 疼痛的伴隨癥狀
5.1 生理性癥狀 嚴重疼痛:惡心、嘔吐、心慌、頭昏、四肢逆冷、冷汗、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慢性疼痛:失眠、便秘、食欲不振。頑固性疼痛:肢體活動受限,嚴重時可形成痛性殘疾。
5.2 心理變化 頑固性及惡性疼痛常伴有憂郁恐懼、焦躁不安、易怒、絕望。
6 護理措施
疼痛是機體損傷的一種警告,一旦患者經歷疼痛,應積極處理原發病,而不僅僅是解除患者的疼痛。因此,疼痛的處理原則為:去除病因,減輕疼痛接受器的反應,阻斷疼痛沖動的傳導。
6.1 術前指導 讓手術患者了解有關疼痛的知識和緩解的辦法,使患者認識術后疼痛的性質,采取預防性措施,如咳嗽或作深呼吸時,用手或枕頭按住腹部傷口,以防牽扯縫線引起傷口疼痛;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及改變時,避免壓迫或扭曲牽拉;胃腸道術后,鼓勵患者早期翻身活動,取右側臥位,使氣體上升至降結腸,改善脹氣痛。
6.2 按三級止痛的方法應用止痛劑 第一階段從非阿片類鎮痛劑開始,如阿司匹林、強痛定(布桂嗪)、平痛新(奈福泮)、消炎痛(吲哚美辛)栓等。若不能緩解,在此基礎上,加弱阿片類鎮痛劑,如可待因、丙氧酚等;若疼痛劇烈,則可用強阿片類鎮痛劑,如杜冷丁(哌替啶)、美施康定等,鎮痛效果可達到72 h[5]。
6.3 目前控制疼痛常用的藥物 (1)非甾體類抗炎藥(阿司匹林、撲熱息痛、鎮痛新等),此類藥物的共同作用機理是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2)麻醉性鎮痛藥,包括嗎啡、哌替啶、芬太尼、可待因等,一般多用于急性劇烈疼痛和術后早期止痛。護理人員必須掌握藥物作用、適應證和副反應,及時觀察和評估鎮痛效果,幫助患者達到最大程度舒適,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3)輔鎮痛藥(地西泮、異丙嗪等),減輕患者的焦慮。
6.4 PCA 是一種新型止痛技術,即術后患者根據自己疼痛需要自我控制給藥時機和劑量。PCA依據給藥途徑分為靜脈注射PCA(PCIA)、硬膜外PCA(PCEA)和皮下PCA(PCSA),以PCEA的鎮痛效果為最佳[6]。
7 指導患者減輕疼痛的方法
(1)疼痛時盡量深呼吸,以胸式呼吸為主,減輕腹部壓力刺激。(2)取舒適的。患側臥位及半臥位,可減輕腹壁緊張,減輕疼痛。(3)飲食應選清淡、高蛋白、低脂、無刺激的易消化食物,不宜過飽,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暢,減輕腹脹,以免誘發疼痛。(4)保持情緒穩定,焦慮的情緒易引起疼痛加深。(5)轉移注意力,可看些小說、漫畫等分散注意力。(6)保持環境安靜舒適,執行保護性醫療制度,耐心聽取患者傾訴,給予適當安慰,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提高痛閾[7]。
8 健康教育
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教育內容。一般包括:疼痛的機制、疼痛的原因、如何面對疼痛、減輕或解除疼痛的自理技巧。
參 考 文 獻
[1] 宋蘭英.開胸術后疼痛的護理[J].河北醫學,2001,7(3):36.
[2] 鄭修霞.護理學基礎[M].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5,6:94.
[3] 譚自然,金良玉.護理新概念與臨床[M].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8:230.
[4] 鈴木美惠子,陳淑英.現代護理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5:1273.
[5] 王如蜜.三階梯止痛在癌痛患者中的護理[J].當代護理,2005,10:48-49.
[6] 趙繼軍.疼痛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8-9.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該院血管外科中接受“一站式雜交”手術治療的患者120例為對象進行研究,其中,男患者75例、女患者45例,年齡為25~78歲,平均年齡為(48.32±10.17)歲。其中25例頸動脈狹窄、15例內臟動脈狹窄、18例下肢動脈狹窄患者,采用外科手術以及閉塞/狹窄性疾病腔內手術治療;17例內臟動脈瘤、13例動脈取栓行微創腔內治療;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術12例、腹、胸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20例。1.2方法。通過回顧性分析其全部的臨床資料,對其護理管理方法和措施進行總結分析。具體如下。1.2.1手術配合。①術前準備。首先術前1d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即由巡回護士將“一站式雜交”的相關知識以及特點詳細告知患者。同時對患者是否對造影劑過敏,是否存在藥物過敏史,是否做過導管檢查,體內是否具有金屬植入物等情況進行核對,并將該手術的相關注意事項詳細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其次準備好各項手術物品,即特殊的支架、球囊、導絲、導管以及常規手術器械等。②巡回護士術中配合。進入手術室后,護士先幫助患者建立頸外靜脈通道,然后避開穿刺部位,且與患者交流后,配合麻醉再建立兩條靜脈通道。對患者成功麻醉后,對其進行合理安置。手術期間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如果患者出現任何異常情況,都需及時告知手術操作者并及時加以處理。③器械護士配合。即針對術中所用導管耗材準備一輛器械車,針對外科手術器械準備一輛器械車,共兩輛器械車,打開手術所需敷料以及耗材。手術進行的過程中,注意將術野周圍的器械數量減少,并將不使用的器械及時收回。術中植入支架以及進行造影的過程中,需要將手術臺上未使用的器械向對應的器械車中撤回,然后對紗墊、紗布以及縫針等物品進行及時的清點,并于指定位置放置器械車。采用肝素鹽水對耗材的官腔進行沖洗后備用,在治療巾下放置導絲盤以防彈開;按照外科手術要求在置入支架后繼續配合手術。1.2.2護理管理。①嚴格術中查對制度。即護士需仔細的核對高值耗材的型號以及種類,且與手術醫師反復確認之后在進行使用,以防止出現浪費。注意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避免異物遺留患者體腔,在將手術器械包打開時,手術醫師與護士需共同對物品的數量以及種類進行清點。在對患者體腔進行關閉前后,要對物品的數量以及種類進行再次核對,待總數相符之后才能讓患者離開手術室。另外搶救中的口頭醫囑或者術中執行醫囑如果存在疑問,則必須與醫生進行反復核對,且醫囑執行的時間以及提出醫囑的醫生都需準確記錄下來。②制定應急預案。即按照“一站式雜交”手術治療的特點,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心臟驟停以及大出血等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應急預案,同時還需制定相應的預防墜車預案、預防墜床預案、預防導管堵塞脫出預案、預防交叉感染預案等。要對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術以及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等的操作流程加以完善,另外還需完善搶救心臟驟停以及大出血等的操作流程。③明確崗位職責。即針對“一站式雜交”手術中存在的高位環節,巡回護士需進行詳細的了解和掌握,且要對可能出現的技術風險以及責任風險進行規避,同時對各種搶救儀器的性能完好性、急救物品以及藥品的完好性等加以熟知。巡回護士還需增強自身的風險意識,并加強管理手術過程中存在的各種不安全因素,以減少環境風險。另外巡回護士還需建立等級責任制度,以確保每位巡回護士能夠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④搶救藥品、設備以及器械管理。安排專門的人員對介入手術使用的各種器材、導絲以及導管等進行管理,同時有序放置特殊器械、導管鞘、導絲以及導管,以方便取用。在介入手術實施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手術意外以及并發癥,因此“一站式雜交”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必須將各種搶救器材以及相關的藥品準備充分,以便及時對患者進行急救。
2結果
“一站式雜交”手術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獲得有效護理管理,且護理滿意度為95.83%(115/120)。而患者治療期間風險事件發生率為0.00%,各項護理工作以及安全管理均順利進行,且所有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未發生任何死亡情況。
3討論
在臨床上,“一站式雜交”是治療各種血管疾病的重要手術,而此類患者在進行介入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大多是由“一站式雜交”手術室完成。一旦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任何的意外事故,在該手術室中也能給予其及時的搶救[5]。“一站式雜交”手術室可同時進行常規外科手術以及影像學檢查,因而患者在治療期間無需在手術室以及介入導管室中進行來回的轉移,這就有效避免了患者轉運期間以及多次麻醉可能存在的風險[6]。此外“一站式雜交”手術室的優勢在于:①能一起完成外科手術以及腔內手術,減少了患者創傷,降低了手術風險,且降低了手術費用。②能將治療指征拓寬,解決了以往單一手術治療或者介入手術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同時還有效避免了純腔內技術的局限性以及外科技術的風險性,從而顯著提高患者治療的安全性。③一旦患者在腔內手術中發生任何并發癥,都可由外科手術加以治療和解決[7]。該文的研究中,“一站式雜交”手術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獲得有效護理管理,且護理滿意度為95.83%(115/120)。而患者治療期間風險事件發生率為0.00%,各項護理工作以及安全管理均順利進行,且所有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未發生任何死亡情況。因此可以看出,“一站式雜交”手術治療應用于血管外科中的護理管理具有十分積極的推廣價值和意義。綜上所述,“一站式雜交”手術治療應用于血管外科中的護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其能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并能促使護理管理更佳規范化,從而為血管外科“一站式雜交”手術治療提供充分保障,因此值得推廣于臨床應用。
作者:曹錦秋 單位:吉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
[參考文獻]
[1]程華,鄭靜,徐莉,等.神經外科雜交手術的護理配合[J].華西醫學,2013(4):585-588.
[2]顏婕,聶智容,劉宿,等.多學科“一站式雜交”手術室規范化管理模式的構建[J].創傷外科雜志,2013(3):270.
[3]苗琳.一站式復合手術室的護理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3(8):746-747.
[4]宋秀棉,高靜,何麗.“一站式雜交”手術高值耗材庫在血管外科的運行與管理[J].護理雜志,2011(11):72-74.
[5]鄭元,陳皓,陳燕.腔內血管外科“一站式”雜交手術圍手術期護理配合[C]//河南省護理學會.2013年河南省患者手術安全規范化管理學術會議論文集.河南省護理學會,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