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勤奮的名言警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智慧源于勤奮,偉大出自平凡 —— 民諺
2、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聃
4、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華羅庚
5、在藝術上我決不是一個天才。為了探求精深的藝術技巧,我曾在苦海中沉浮,漸漸從混沌中看到光明。蒼天沒有給我什么獨得之厚,我的每一步前進,都付出了通宵達旦的艱苦勞動和霜晨雨夜的冥思苦想。 ——范曾
6、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華羅庚
7、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8、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況
9、我們每個人手里都有一把自學成才的鑰匙,這就是:理想、勤奮、毅力、虛心和科學方法。 ——華羅庚
10、天才不是別的,而是辛勞和勤奮 —— 比豐
11、勤奮者廢寢忘食,懶惰人總沒有時間 —— 日本
12、沒有人會因學問而成為智者。學問或許能由勤奮得來,而機智與智慧卻有懶于天賦 —— 約翰·塞爾登
1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民生在勤。 張少成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
15、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16、勤奮和智慧是雙胞胎,懶惰和愚蠢是親兄弟。
17、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18、謹慎的勤奮帶來好運 —— 英國
19、攀登科學高峰,就像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和幸福的。 ——陳景潤(當代數學家)
20、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華羅庚
21、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22、古往今來,凡成就事業,對人類有所作為的,無不是腳踏實地,艱苦登攀的結果。 ——錢三強
23、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 眠 --達·芬奇(意大利)
24、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現代橋梁工程專家) 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 ——華羅庚
25、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26、沒有任何動物比螞蟻更勤奮,然而它卻最沉默寡言 —— 富蘭克林
27、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列賓
28、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 —— 朝鮮
29、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30、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31、科學是為了那些勤奮好學的人,詩歌是為了那些知識淵博的人 —— 約瑟夫·魯
32、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雨果
33、我在科學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績,都只是由于長期思索、忍耐和勤奮而獲得的 —— 達爾文
34、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35、天才絕不應鄙視勤奮 —— 小普林尼
36、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37、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真心英雄》()
38、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韓愈
古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此指導學生積累生活中的點滴感受,是為作文提供內容的活水源泉。有了這股活水,不愁沒有好素材。如史鐵生等一些經歷型作家,他們沒有經過系統的寫作學習,甚至沒有受過多少學校教育,但他們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歷,有厚重的情感體驗,再加上自己廣泛的閱讀,厚積薄發,寫出了許多感人的作品。
一、要讓學生懂得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重要性
老師要求學生不只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要動腦筋想,用心去發現,用情去體會。只有引導學生用積極的心態去投入生活、熱愛生活,把經歷的一切都當成是一種享受,才能感悟生活,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在文章中反映生活。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要合一”,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內容。作文之內容即生活之內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個性不同,見解不同,那么我們從生活中觀察得到的就不完全一樣。而這些不同的觀察所得就是寫作時直接材料的來源。
二、觀察生活,書寫生活
日記不強求天天記,寫可寫之事,激發寫作靈感。在日常教學中,還經常提醒同學們注意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變化。例如讓學生觀察校園四季的變化,觀察自己家鄉的田野風光、山水美景、牧區新居等。還讓學生多參加有益的實踐活動,如公益活動、各類比賽等開拓材料來源。而且,我還會布置一些能督促學生留心觀察社會生活,積累素材的作業,如周末讓他們到街上觀察行人,描寫三個不同職業的人,或是觀察逛書店的人和逛超市的人有什么不同,又或是記錄商販們推銷的手段等等。這樣的作業既能讓學生對生活有更多的感性認識,又能激起他們的興趣,還能培養他們留心觀察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寫作文時不再無話可說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培養學生多讀書、愛讀書的習慣,獲取大量信息,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時踐中儲存起來的經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書要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作文時,自然不怕沒的寫,內容會應筆而生,如泉之涌。材料積累到一定量,就會轉化為創造能力,從而產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欲望。教師還要經常向學生推薦一些有益的書籍,并廣泛開展“每日一讀”“流動圖書室”等活動,從而使學生擴大了知識面,增加了閱讀量,積累豐富心得或方法。因此,平時讓學生堅持閱讀,從書中汲取廣博豐富的間接材料,并且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具體的過程中,要有必要的指導,不能放任學生想讀什么讀什么,抓到什么讀什么。否則學生就會只讀自己感興趣的,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讀書面狹窄的結果,不利于積累豐富的作文材料。我在教學中,會每隔一周布置一個讀書的范圍,例如科幻類的、環保類的、人物類的,或是確定一個讀書的主題,如以友誼為主題、以親情為主題、以愛為主題、以成功為主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