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家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家訓源自民間,多教人修身、齊家、與人為善的行為準則,經世代傳承,形成良好的家風。悠悠中華民族,泱泱史書典籍,記載著無數仁者賢達的家風家訓,西周時期的“周公訓子”,南北朝的《顏氏家訓),五代十國的《錢氏家訓》,明清時期的《朱子家訓》,直至近現代的《傅雷家書》,都是我國家風家訓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2014年以來,家風家訓文化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社會大眾對家風家訓的廣泛關注,掀起了對新時期下弘揚家風家訓的現實價值思考的。而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價值觀沖擊我國傳統文明之時,實現家風信仰化,以培養國民性格,傳承和弘揚中國式文明,具有不可忽視的現實價值。
家訓家風不僅可以培養家庭成員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作風,并且能夠涵養社會風氣。新時期,提出家訓家風信仰化這一概念,是進行國民教育的一個新思路,是加強道德建設,涵養社會風氣的有效途徑,也是將家訓家風中合理因素繼續傳承的最佳方式,使好的家訓家風成為中國式文明的象征。
家風的作用
家風信仰化有助于形成一個良性的社會運行系統,使其繼承性得到更好的發揮。家庭是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一個人最先接觸到的就是家庭教育,良好的家風包含的積極正確的價值觀會對一個人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進而表現在他的行為和態度上。他會積極去踐行他所信仰的價值觀,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影響它周圍的人,這些人接受他的價值觀再傳遞給更多的人。
建設家風家訓能夠強健個體的心理和精神,若每個人都能從良好的家風中受益,并將良好的風氣融入到社會,影響其他人,整個社會就會呈現出和諧且繁榮的景象,家風就真正發揮出了它的作用。國學名家湯用彤、湯一介父子的家風祖訓是:“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素位而行、隨適而安。”這一家訓幫助湯用彤、湯一介渡過了一生中的很多難關,潤物細無聲,家風也無痕。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感覺不到“這是教育”,卻讓你時刻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成功在于不停地努力。
傳承的效果
我家的家風,不同于古往今來的大家庭,它沒有一板一眼的古訓,也沒有催人奮進的詩聯,更多的卻是父母行為上的引導,是舉手投足間的示范,它很“接地氣”。
在我家,照顧日常飲食起居的是媽媽,她的一言一行傳遞給我很多學問,印象最深的是:對別人意見的尊重、在處理家庭問題上的民主、對生活的達觀與平和。
小時候,每當我提出什么過分要求時,媽媽一般都不會輕易表態,而是請一家三口圍坐在一起,讓每個人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努力在三人的“博弈”中找到說服我的平衡點,這直接影響我在之后的生活中崇尚公平和平衡。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面臨的選擇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復雜,媽媽每次都會先聽取我的想法,再給我一些意見后讓我自行做主,她曾告訴我:人生的每條路都是風景,但走起來都會很辛苦;無論怎樣選擇,只要能做到最好,都會受到尊重。這讓我在生活中學會了達觀和平和。
爸爸平時工作很忙,一般沒時間來管教我,但如果我犯下一些錯誤,他的教育往往比媽媽還要深刻。
記得有一學期,我的成績下滑得很厲害。爸爸了解后,便每天抽出時間來陪伴我,像對待手下的員工一樣,一絲不茍地引導我預習、解題、復習,手把手地糾正我的錯誤習慣,讓我吃了不少苦頭。可從那以后,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對事嚴謹的態度。
進入初中后,有一段時間很不適應,遭遇了成長中的第一個低谷。那時的我一改往常的樂觀,每天悶悶不樂、郁郁寡歡。爸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時間就陪我嘮嗑,跟我分享他讀書的經歷,有一次還在接我回家的路上,語重心長地鼓勵我: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那句話使我觸動很大,我一直記在心里,從那之后,我開始慢慢走出了孤獨。
如今,爸爸慢慢老了,總喜歡跟我講些他小時的故事,在靜靜地聆聽中,我讀懂了親人間的血濃于水,以及朋友間的手足情深。
……
“與人為善,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而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朱,漆之所藏者黑。”
家庭,是我們生活的最多的地方。擁有一個好的家風 ,即“如入芝蘭之室”,而家風不正,自然是“鮑魚之肆”了。
家風,不僅拘泥于一個個小的家族,其真正體現的是一個時代中社會所體現出的風氣。不同時代的家風或許有所不同,但其本質都是為著一個積極的目標。
的八字家訓這樣寫道:“書蔬魚豬,早掃考寶。”“書”為讀書,“蔬”為種菜,”魚“為養魚,“豬”為養豬,“早”為早起,“掃”為打掃。“考”為祭祖,“寶”為睦鄰。看似簡單的八個字,其中蘊含的是人生存的智慧。它告訴了我們要勤奮,不懶惰,不忘祖,善待別人。而他將“書”放于首位,也提醒著我們,人活著不能只有一個空殼,不能“赤祼祼地來,又赤神祼地走“。我們雖沒有“為中國崛起而讀書“的氣概,但至少要著充實自己,不求”腹有詩書氣自華“,也至少不能提筆便錯。
實在接受央視記者“家風是什么”的提問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當我1962年高考落榜時,我非常難過,因為在那個時候不讀書就意味著要回家務農。父親說:”農民這一層,這么多人,不都照樣活得好好的。“父親的這一句話深沉地震撼 了我,趕走了我所有作為讀書人的驕傲,讓我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所處的位置。
或許對于實來說,家風便是父親無意寬慰自己的一句話,從這簡單的一句話中,他體味到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農民又怎樣?學者又怎樣?這只是一種身份,關健還在于人心。不努力,學者也會淪為農民;努力,農民也能成學者。實父親的一句話成為了一種信念,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心中。也正因為如此,后來他創作《白鹿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于我,“家風”是什么呢?我想應該是節儉吧!奶奶打滿補丁的衣物,父親泛黃的衣領,都告誡我要有一顆節儉之心。漸漸地,我也學會著繼承這個“家風”,傳承這個美德。
那些一言一行,那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處不蘊含著“家風”。
“家風”,引導著生活的方向。
“家風”,影響著生活的態度。
“家風”,改變著生活的方式。
中華上下五千年,祖祖輩輩都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而這個“大家庭”也是靠無數個“小家庭”組成的。每個小家庭在大家庭里都有不同的特點和作風。
孟母三遷的故事耳熟能詳,正因為有孟子母親不讓自己的孩子誤入歧途,要危言危行地做人,對孩子敢愛敢恨,才造就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孟子。魯迅家當時處在封建地主階級社會,比較迷信,后來家族從繁榮走向了衰敗,魯迅的思想也因此從中受到了啟迪,現在反過來看魯迅先生的文章也是從兒時對家的記憶著手,也常常在文中提及魯迅兒時的傳統思想和習俗。
家風對于一個家庭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不僅體現了一個家的榮耀,還會關系到整個家的鄰里親友關系和未來的家庭延續。一般來說,長輩的對外交涉和個人作風極大地控制著這個家的家風,家風好的家庭,自家的鄰里朋友自然會多一些,也會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談的佳話,這個家的子孫后代也會受長輩的影響往正直的方向走,不斷地潛移默化著一代一代又一代。反之,一個家的家風不好的話,日常生活中這個家也難免會受到人們的唾棄,后代人可能也會受到不良家風的影響,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下去。所以,家風對于一個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說到自己家的家風,可謂是半封建半現代。為什么這么說?封建是因為父母年紀大了,都已經是快要退休的人了,思想觀念上比較保守,對于很多事情,父母也經常按照他們的老套路去想去做,雖然有些苛刻,也有的不符合實際,但大部分事情也會共同探討商量,征求更好的意見。母親有一些客觀唯心的思想,懂得道理也多,也很會為人處事,所以認識的朋友很多。父親也是經常為家里人著想,勤儉節約,任勞任怨。不得不承認,父母真的是吃過的鹽,比我吃過的飯還要多,所以一些中規中矩的東西,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換句話來說是多年來,我漸漸被他們潛移默化了;現代是因為我上面還有一個姐姐,姐姐是80后,和我這個90后在思想上算是趕得上時代的步伐。她上大學之前,經常陪我一起玩。后來姐姐大學畢業,就去“海漂”了,闖了將近十年,終于出人頭地,父母也常常因為姐姐的今天而感到驕傲,家里的親戚朋友也常常贊揚她。雖然她后來很少回家,但聯系也沒斷過,經常鼓勵支持我好好學習,告訴我了許多人生、社會、大學等等許多方面的哲理和故事,我也從中得到了許多啟發。所以我從姐姐身上學到了人的一生要敢闖敢犯錯誤,艱苦奮斗,尋求更高的目標,展望未來等等現代年輕人都應該擁有的優良品質。
雖然家風很重要,但我覺得我的家風對于我的影響只起了基礎性作用。因為我的未來由我來主宰,將來我也會有自己的家,我也會建立起自己的新家風。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的思想和社交等等都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一個家的家風也在不斷改變。不管怎么變,我們都要保留家風的優良品質,并不斷傳承下去,對于不好的家風,要革故鼎新。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并非鮮見,為后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 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