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三思而后行的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從我們的故事開始,有些事,就是注定的,我卻一直不曾在意,我只是知道,我很快樂,在你的寵愛下,我從未想過未來,甚至沒想過分離,我說過,如果不是那天發生了那么多的事,或許我不會那么得堅決,十幾歲的我們,怎么有三思而后行的穩重?沒錯,我無情,你的懇求,你的卑微,也沒能讓我想起你的好,我的腦袋里,充斥你的缺點,而終,以我們的分離告終。
現在說這些或許已經晚了,甚至沒有人會在乎,在他們眼里,我擁有這樣的情感,是大逆不道的,不知道以后的我會不會也覺的這很幼稚,但至少現在的我不會這么認為,這是我心底里最美好的感受。
你曾經對我的好,對我的寵愛,甚至對我任性的照單全收,都深深地埋在我心里,埋在我們相知的那個夏天,我想,它會開出一朵花,最美的一朵,就那樣靜靜的綻放,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好好的照看它,讓它陪著我慢慢長大。
一、輕松展開詞語學習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蝸牛的獎杯》教學,上課伊始,我給學生帶來謎語“名字叫作牛,不會拉犁頭。說它力氣小,背著房子走?!辈虏率悄姆N小動物?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喊出了“蝸?!?。(出示蝸牛圖)緊接著,我便追問:“說說你對蝸牛的了解?”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講了自己知道的相關知識,我相機板書:重重的殼、爬得慢。這兩個詞語對孩子了解現在的蝸牛至關重要,也與文中的蝸牛悄然形成了對比?!翱墒牵芫煤芫靡郧拔伵?刹皇乾F在這個樣子,它有一對有力的翅膀?!保ǔ鍪編С岚虻奈伵D)在我繪聲繪色的引述中,相機板書:有力的翅膀、飛得快。在對比中,學生產生疑問: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時拋出“獎杯”這兩個字。在“蝸牛憑著自己的實力獲得了冠軍”這個環節,學習理解“自由”“遙遙領先”這兩個詞對于體悟蝸牛飛行的實力和獲得獎杯的喜悅至關重要,要讓學生真正地理解這兩個詞就不能生硬地去解釋,談到“遙遙領先”時,可以指導學生看圖,學生就會回答:蝸牛在前面,蜻蜓在后面、蝸牛搶在最前面等,教師:說對了一半,搶在前面只是“領先”,那“遙遙”呢?學生:遙遠、蝸牛在最前面,領先距離遠遠超過其他動物。
通過啟發式教學,可以明顯感覺到,學生是帶著一份輕松愉悅展開學習活動,不僅學習了生字新詞,對于體會作品中形象也很有幫助。
二、點燃學生思維火花
寓言是我們充分調動學生思維主動性,點燃思維火花的重要資源。古人曰“三思而后行”,就是教育大家考慮問題要周密。
《自相矛盾》這則寓言故事就是很好地訓練思維周密性的教材。故事中那個賣矛又賣盾的人,就犯了思維不縝密的毛病,以致于說話前后矛盾,被人問得啞口無言。在學習這一課時,我不僅讓學生知道這個人錯在哪里,還讓學生想一想他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誤?(因為他說話做事只從眼前出發,沒有通盤考慮。)由此教育學生說話做事要全面考慮,不能只顧眼前、只顧自己,要從全局出發、從長遠出發,這樣考慮問題才會全面和周密,辦事情才不會出錯?!扼氩断s黃雀在后》一文中的國王最初也是考慮不周,只顧眼前利益,沒看到身后的隱患。從而讓學生明白,一個國家、一支軍隊不僅要考慮進攻,更要考慮防守。一件事也要惱反兩方面多去想想,既要看到它帶來了哪些好處,也要想想它可能帶來的問題和麻煩。這樣做會怎樣,不這樣做又會怎樣。
三、培養語文綜合能力
寓言學習中,采用不同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啟發式教學,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明白淺顯易懂的道理,更能拓展深化,結合生活,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如《爭論的故事》題目中“爭論”二字,值得品味。既是“爭論”,肯定離不開人物說的話,我啟發引導學生聚焦他們的對話。(出示“爭論”部分的文字)男生讀哥哥的話,女生讀弟弟的話,老師讀敘述部分。隨后再反過來,女生讀哥哥的話,男生讀弟弟的話,老師讀敘述部分。這樣的語言,一讀,爭論的味道就出來了。我又作了一個假設,如果弟弟這樣說,(出示)句1“鴨子可以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大雁也可以烤了吃?!本?“鴨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嗎?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讓學生把兩個句子比比,讀一讀,感受第二個句子的爭論味道更濃。這就是中國語言的特點,同樣的意思,說法不同,感覺就不一樣了。奧妙就在那幾個“?”和“!”里面,再輕聲讀讀這句話,體會一下。接著我引導學生體會它的語言方式,爭論的人還要有他們特別的表情和動作。抓住哥哥的表情“不以為然”,弟弟的表情“不服氣”來體會。提醒學生注意表情,加上動作,同座位練習,表演出這種感覺。這樣的啟發式教學過程更能讓學生全方位體會什么叫“爭論”,進而學會爭論。
“安全在你腳下,安全伴著幸福”。這是我們新民中學每個學生每天都能看到的警句。但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學能真正地理解、領會其中的含義,又有多少同學能夠身體力行,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生命是上天創造的奇跡,世界因有生命之花而精彩紛呈。欣賞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奇異,享受生命使我們的人生充實而滿足、優美而高尚。我們從何而來?為何而生?如何生存?虔誠地思考生命的意義,關愛所有的生命,從而提升生命的境界,這是每個活著的人必須做的一件事情。珍愛生命吧,人類對于生命的虔誠和憐惜,體現著最基本的道德修養,是一切崇高信仰的基石。
在幾年前網球公開賽中,有一個熱愛生命的故事,最后一個關鍵球,甲方傳球,乙方接住,雙方成平局,可就在這時,非常巧的是一只小鳥突然飛進場內,非常不湊巧的是小鳥被高速飛行的網球擊中,當場墜地身亡。那位運動員不再關心比賽的輸贏,他沒有去接球,而是當著眾多觀眾的面,虔誠地跪倒在那只小鳥的面前,為自己的過失表示懺悔。
有一個神話,故事的主角就是我們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個愛笑的小姑娘——桑蘭。她1981年生,1993年進入國家女子體操隊,1997年獲得全國跳馬冠軍,1998年7月22日,在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一次跳馬練習中不慎摔傷,造成頸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癱。桑蘭從跌倒的那一刻起,便不再有體操冠軍,不再有平靜輕松的生活,甚至也很難再有無拘束的奔跑和行走,可17歲的桑蘭卻坦然擦去父母親友的淚水,她說“別難過,我會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她以她依舊明亮的目光和燦爛的笑容引領著人們走入了珍愛生命的信念中,在北京大學新聞系畢業,并成為北京申奧大使之一。
她們厲害吧!她們牛吧!她們令人尊敬令人羨慕吧!但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成績來之不易,我們在羨慕一個人成功的同時,也應關注她背后的努力。
由于受社會、家庭、網絡、電視及學校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的影響,現在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道德淪喪,思想滑坡,不思進取,不知感恩,不是無所事事,就是惹事生非,他們的行為令人觸目驚心、扼腕嘆息。
讓我們再來看一個不孝之子。
年4月1日晚,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到達大廳,赴日留學5年的23歲青年汪某對前來接機的母親顧某連刺9刀,致其當場昏迷。事發后,汪某被警方刑拘,顧女士則至今住在醫院病房里。汪某刺母一度讓他的親屬們非常憤怒。有親屬表示,汪某留學日本5年從不打工,所有費用都靠母親每月7000元的工資來支出,擔負不起對汪某的供養,為此,母親顧某曾多次向親友借錢。汪的舅舅透露說,之前外甥也曾因家里無法答應他提出的一些要求而大吵過,甚至還動過手,但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竟會拔刀子”。但令人意外的是,當母親清醒過來后,為了減輕兒子的罪責,竟然向警方求情,并和親屬之前的說法,說兒子是有“精神疾病”。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呀,聽到這里,不知大家該作何感想。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深圳。
年4月13日晚23時45分,一輛正在行駛的深圳號牌小汽車被飛石(后確定為混凝土塊)擊穿前擋風玻璃,致車內邢丹受傷,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邢丹何許人也?要了解邢丹,首先要了解叢飛。叢飛是2005年感動中國當選人物,叢飛是一位藝校畢業生,熱心公益事業,為社會公益演出400多場,義工服務時間6000多小時,無私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146人,認養孤兒37人,捐助全額超過300萬元,但叢飛的家簡樸的令人難以置信,經濟狀況捉襟見肘,為治療胃癌,還欠下10萬元的債務。邢丹是叢飛的遺孀,伴叢飛走過生命的最后歷程,并生下一個女兒小飛飛,邢丹原為一空姐,叢飛去世后,被任命為共青團深圳市教育工委副書記,她接過叢飛未競的事業,是一名普通的義工,經常在社會扶弱助殘。后經公安部門調查,三名疑犯均為十多歲的青少年。他們因貪玩向車上扔石塊等硬物,以擊中為樂,擊中邢丹所乘車輛者1996年出生,我不敢想當三名嫌犯得知自己闖下大禍后會有何感想,我又不敢想沒了父母的小飛飛以后將如何生活。
生命對于人來說是最寶貴的,因為生命對于人只有一次,讓我們從桑蘭等楷模身上汲取力量,笑對人生,珍愛生命;讓我們從汪某刺母等事件中吸取教訓,警醒自己,牢牢束縛人性中的惡;讓我們給不知所以然的同學背上猛擊一掌,大吼一聲:醒來吧!再往前走,就是萬丈深淵,不懸崖勒馬,必將會摔得粉身碎骨。
同學們,為了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幸福平安,請同學們牢記十點。
1、按時上學,按時回家,在家外出征得家長同意,在校外出征得老師同意;
2、出行要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要先看后行,不再路上玩笑嬉戲;不乘騎摩托車、自行車,不駕駛機動車輛,不乘坐無牌無證車輛;
3、未經家長同意不到其他同學家玩耍、逗留、食宿;
4、在沒有家長陪同下,不到江河、山塘、水庫、池塘等地游泳;
5、不在野外用火,在家在校注意用火用電安全,不亂接電源,不再寢室、教室及其他公共場所用火,嚴防火災事故的發生;
6、不進網吧、游戲室及其他未成年人不該進的娛樂場所;
7、不翻越圍墻、高坎、、護欄、門欄、不攀爬樹木、電桿等;
8、注意惡劣天氣條件下的雷電、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安全防范;
9、不打架、不罵人、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賭博、不做危險游戲;不攜帶管制刀具等;
10、不做危險運動;不與接觸,堅決抵制。
策劃人小語
對于處在結婚年齡的都市女性,如今最為流行的一句忠告就是“千萬不要嫁給農村男!”無論是報刊上還是網絡里,一個個噩夢般的故事,述說著城市女們坎坷的婚姻經歷。
在本刊與新浪網共同舉辦的調查問卷中,兩萬回答問題的網民有44.98%的人認為城鄉婚姻困難多多。處世觀念的落差、消費習慣的矛盾、生活習慣的迥異,釀成了大大小小的戰爭,不間斷地給愛情蒙上陰影。最終由兩個人之間的矛盾,演變為兩個家族之間的爭斗,這種特殊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婚姻被稱為“新結婚時代”。
城鄉婚姻,大多數的狀況是,婚前的熱戀還未褪去,婚后的冷戰已接踵而來,熾熱情感堆積的熱情和背景差異形成的冷漠,在婚姻里較勁,到底誰能最終取勝呢?本期話題我們給您講述了兩個情況相同、結果各異的婚姻故事。
婚姻是精神的也是物質的,如果你的男友恰恰來自農村,我們希望送給你一種小小的生活體驗,幫你分析城鄉婚姻可能會遇到的種種現實矛盾,這里沒有任何歧視的成分,因為城鄉差別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覺得,每個人在結婚前,都要對自己的承受力有一個基本判斷,一方面,不要期望愛情是婚姻的唯一支撐點,不要企望有了愛情就可以戰勝一切;另一方面,也要承認大多數人的背景落差是可以調整的,不是門當戶對的姻緣同樣可以有美滿的結果。
除了獲得必要的心理準備,我們還請有關專家提供了其他相應的解決方案。如果你既了解了城鄉婚姻的難點,又獲得了可行調試計劃,就應該滿懷信心地走進婚姻,和你的愛人共筑溫暖的愛巢。
案例一
我不想淪為城市妻子改造的對象
明 天 非 糖
沙偉開發的軟件又得到了投資商的青睞,準備投資一千萬運作。沙偉的老板很高興,悄悄塞給他一個紅包,說:“今天早點下班吧,和家人好好慶祝一下?!?/p>
下班鈴響了,同事開始陸續離開。沙偉打開一個新聞網站.開始瀏覽新聞。“嘀嘀嘀”,手機響了,不用看,沙偉就知道是妻子曉寒打來的。他下意識地摁了“掛斷”鍵。兩分鐘后,手機又不依不饒地響起,沙偉仍然不看,將手伸進兜里.又一次摁了掛斷鍵。他早就和曉寒約定:如果他摁斷電話,那就表明他非常忙,請她不要打擾。
“這是―個勤奮、敬業的人”。幾乎所有認識沙偉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妻子曉寒也逢人便說:“他哪是娶了我,分明是娶了工作?!?/p>
可是他不努力工作行嗎?作為一個從山溝里走出來的貧寒學子,他一直是憑借著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走到今天的??恐忌媳本┑拇髮W,再憑借著優異的成績留在了北京。在一群城市人的包圍下,他從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放松,更不愿意在他們面前露怯,丟家鄉人的臉面。
工作不久,他受到了漂亮的北京姑娘曉寒的青睞。沙偉受寵若驚,但卻一直假裝不知道對方的心意而一味逃避。曉寒卻是個勇于追求的女孩,最后甚至用絕食的方法來逼沙偉正視自己的情感。不久,曉寒將沙偉帶到家里見父母。曉寒的父母看見沙偉的第一句話就是:“你老家是哪兒?父母在干什么?家中有幾個孩子?”盡管曉寒在一旁不停地使眼色,可從來沒有說過謊的沙偉仍然如實作答了?!皽试滥浮钡哪樕R上大變,“準岳父”還算鎮靜,但也委婉地下了逐客令。
好不容易有些進展的感情又遇到了風雨。倔強的曉寒和父母斗爭了三個月,終于得到了父母的首肯。經過重重波折,兩個人終于走到了一起。捧著紅彤彤的結婚證,沙偉高興之余卻有一些隱隱的不安。
兩個人結婚后的第一個春節是在沙偉老家度過的,這個春節直接讓曉寒改變了對沙偉的態度。當他們提著重重的年貨,經過12個小時火車、8小小時汽車以及40多分鐘三輪車的顛簸后,終于到了他的老家。一進門,迎接曉寒的是一張張陌生的臉,還沒等掃去身上的塵土,熱情的婆婆就開始拉上她挨個介紹這些親戚。跟大家分別打過招呼后,曉寒以為總算可以歇歇了,可晚飯時間馬上到了,幾個嫂子一股腦兒地沖進了廚房,曉寒也只好硬著頭皮走到灶臺旁,結果頓時被眼前的景象給嚇傻了。
一口大黑鍋大得基本上可以給她當洗澡盆了,鍋臺旁邊的油泥不仔細看像是后現代主義的油畫。站在鍋臺旁邊的大嫂也沒洗手,正在把從泥湯里撈出來的菜葉往鍋里扔;二嫂在一邊塞柴火,一邊吃生蘿卜,見曉寒愣在那兒,就隨手拿了根蘿卜往曉寒嘴里塞:“先吃個蘿卜墊墊底兒,吃飯的時候還早呢!”蘿卜剛到曉寒嘴邊,曉寒就感覺胃里的東西往上涌,差點兒吐了。
曉寒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干凈整潔的家庭環境里。曉寒的媽媽在生活中是個非常要強的人,家里的衣食住行從來都非常講究,非常細節。家里沒有一個角落是落滿灰塵的,就連洗手間也是飄散著香皂的味道。她忍不住想,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沙偉,他的生活習慣能好得了嗎?如果他也這么糟蹋他們家的話,將來的孩子會怎么樣呢?想到這兒,她就萌生了一個念頭:一定要改造沙偉,讓他養成一個好的衛生習慣!
回到城里的家后,曉寒立即著手糾正他不良的衛生習慣。她規定沙偉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換鞋,然后換家居服、洗手;吃飯不準剔牙,魚刺不能吐在桌上,得小心地放到專用的碟子里;飯后一定要漱口,睡前要刷牙,每次刷牙時間不得少于兩分半鐘。沙偉不習慣這些繁文縟節,曉寒卻理直氣壯地說:“城里人和農村人最顯著的一個區別就是衛生習慣。細節決定成敗,你不能讓不雅的行為壞了你軟件工程師的形象!”雖然曉寒的話不無道理,但沙偉卻感覺有些刺耳。
沙偉覺得在辦公室要自在得多,沒人管他喝水是不是有聲音,他偶爾撓撓頭,掏掏耳朵也沒人阻止他。他開始故意拖延下班的時間。
每個星期天,曉寒都要回父母家吃飯。沙偉總會在那天早上猛拍腦袋:“哎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程序需要設計,我差點兒忘了!星期一就要交,我必須去加班?!比缓?,抓一件外套就向門外沖。所以,幾乎每次回娘家,都是曉寒一個人。但是因為沙偉忙的是正事,曉寒和父母倒也沒什么異議。
沙偉的敬業換來了豐碩的工作業績,他開發的軟件有多項被投資商看中,為公司帶來了可喜的利潤。老板很器重他,勤奮的工作也給他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沙偉將新婚時岳父母贈送的一室一廳的房子賣了,買了三室兩廳的復式房,還買了一輛奧迪車,主要為周末曉寒帶二老到郊區散心提供便利。沙偉雖然“沒有時間”去看望岳父母,但總是將“心意”表達得很充分。他經常買些昂貴的保健品讓曉寒捎去;二老過生日,他送上一萬元的紅包祝壽。曉寒的閨中密友都羨慕她有眼光,選了支潛力股。曉寒得意地撇撇嘴:“當初我嫁他時,你們不都是苦口婆心地勸誡我要三思而后行嗎?”岳母高興地對街坊鄰居說:“農村娃兒肯吃苦,有責任心,心眼兒好。我家曉寒天生福相?!?/p>
“辛苦我一個,幸福全家人?!鄙硞ヒ哺械接芍缘目鞓?。他工作的干勁更足了,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十點多才回家。沉醉在韓劇中的曉寒無暇理他。每天忙忙碌碌,可是今天,工作已告一段落后,實在沒什么好加班的,突然閑下來,他心里覺得空空落落的,可他又實在不想回家。
關鍵詞:批評教育 賞識教育 現狀分析 解決問題
“賞識教育”和“批評教育”是教育的兩種不同行為。只是近年來“賞識教育”炙手可熱,植根于人心,而“批評教育”被人遺忘。教育作為一種復雜的行為,其方式靈活多樣,無優劣之分,只要采其性而行其道,能使學生在學識、思想、品質和精神方面都得到健全發展,即為好的教育方式。反之,一味地強調“賞識”而忽視“批評”,是違反教育公平和教育需求的?!抖Y記》說:“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钡F在教師為什么在批評學生之前,得三思而后行,慎之又慎呢?
一是“賞識教育”之下,孩子不想聽到“批評”二字,即便是善意的批評,他也會漠然或對抗,為什么?
1.學生角度分析?,F代的學生接受意識快,思想復雜,良莠不齊,在青春騷動期明辨是非能力差。
2.社會角度分析。社會上對“教師是否具有批評學生權”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甚至有失公允。其因一,現代中學生心靈脆弱,抗挫能力差,不宜批評;二、批評總是消極的,易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強精神;三、認為教師批評學生是無能管理的表現;四、獨生子女居多,溺愛現象嚴重。
二是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過度干預。
由于過分夸大“賞識”而批判“批評”,致使部分家長認識偏激,許多農村家長認為:只要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都是學校的事,與自己無干。若有教師批評、打罵了學生之事,或出現安全事故,他們就纏上學校,鬧個沒完。加之一些媒體效應,使得大部分教師害怕引火上身而縮手求全,明哲保身,錯過了正確引導和教育學生的好機會。
三是老師與家長就教育方式發生分歧,老師處于弱勢。
學生動不動說老師侵犯了他們的權利,家長動不動就會告到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甚至以到媒體報道為要挾,教育主管部門為了息事寧人,一般會問責于老師。此時,老師成了弱勢群體,困惑與迷茫,消極與無耐伴隨于身。試想哪個教師不想把學生教好?因此我認為,在強力推行“賞識教育”的前提下,我們決不能拒絕批評教育與懲罰教育。
十幾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一直浸泡在鼓勵和贊揚中的學生總伴隨著一些劣質:1.虛榮性強,浮躁,不務實;2.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妄自尊大,自以為是;3.心靈脆弱,抗挫能力差。一味地“賞識”與“表揚”滋生了學生“不真誠”、“不自然”、“不信任”、“小看人”等毛病。
有這樣兩則案例。一次課間出操,一學生藏在洗手間抽煙被老師發現,輕微批評了一句,結果該學生沖進教室拎上書包,大聲對老師說:“我不上學了,怎么著?你到家里來請我吧!”一位很有經驗的老師在辭去班主任職務時心酸地說:“我真想把班主任做好,然體力上的苦勞哪能相比心靈上的痛苦,你掏心窩子學生也不一定理解你,時不時還要背上家長的倒釘耙,老師的成就感和職業自豪感被隨意踐踏,我不想再說什么,我只想讓那些說不得、碰不得、講不得道理的學生明白,犯錯誤是要受到批評的,學生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p>
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優秀的文明和文化遺產需要人類的呵護與傳承,更需要風雨的洗滌和吐故納新的機制來自我更新,自我救贖。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噴泉里出來的都是水,血管里出來的都是血”。沒有教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只希冀學生發自內心的自我批判與省覺,想培養全新的一代人,道路顯然漫長。所以,“批評教育”是可以治病救人的,是完全有必要的。我們應該把“賞識教育”和“批評教育”結合起來,以達到優化的目的。
從教育者自身而言,批評學生要講求藝術與策略,方式與場合。就策略而言,嚴厲的批評往往會使對方無所適從,心底茫然、內心升溫產生對抗。善意的批評卻能讓人感受到平等、關心與尊重,恰似涓涓細流流入心田,帶走瑕疵,留下醇香。批評得注意場合:在眾目睽睽之下批評人,往往會剝自尊、傷面子,加強雙方矛盾;在火頭上批評人只會使得火焰燃燒得更旺。如果雙方在單獨、面對面的情況下溝通,問題會處理得更快、更好。再說,批評不一定非得嚴辭責備,亦可以通過舉例子、講故事、導后果,讓其深思;還可通過暫時冷卻法、表情傳輸法、自我剖析法等達到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