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夜鶯的歌聲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故事是這樣的:戰斗剛剛結束,一群德國兵進了村莊。過了一會兒,軍官看見了小夜鶯,問:“你知道往蘇蒙塔斯村的路嗎?”小夜鶯回答:“當然了。”“如果你帶路帶得對我就把打火機送給你,沒帶對我就把你的頭擰下來。”隊伍出發了,小夜鶯在悠閑自在地玩,好像把軍官忘了。過了一會兒,軍官問:“你們這里有游擊隊嗎?”小夜鶯問:“是一種蘑菇嗎?沒有。”軍官覺得什么都問不出來,就不再問了。在森林里有幾個游擊隊聽到了夜鶯的聲音。其中有一個游擊隊員數著夜鶯的聲音。過了一會兒,夜鶯的聲音停止了。“三十二個鬼子。”那個人說。接著傳來了兩聲杜鵑叫。“兩挺機關槍。”那個人又說。過了一會兒,德國兵來了。突然從草叢里傳出了一聲口哨,像是回應了小夜鶯。小夜鶯轉身就跑了。接著德國兵被槍打傷。第二天小夜鶯有在原來的地方回頭看,好像是在等誰似的。
我認為小夜鶯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膽子非常大,竟然敢利用歌聲把敵人引過來,而且還是兇殘的敵人,那敵人威脅小夜鶯說要是不帶路,要把他的頭擰下來。是小夜鶯不知道害怕?不知道敵人的兇殘?不可能的。那就是他的勇敢,他的沉著,他的聰明。如果是我的話見到生人根本不說話(后面我會說的)。小夜鶯還是非常聰明的,知道敵人是在利用打火機來誘惑他,到時候敵人也會一定傷害他的。他還把敵人引到有游擊隊的地方并且傳遞信息給游擊隊隊員。最后,小夜鶯還能繼續戰斗,非常值得贊揚。
小夜鶯的勇敢,是一般人沒有的。我,就連他的萬分之一都不到。我可以用兩件事來表達。
第一件是,我要去洗澡,就去我房間拿衣服。但是我的房間是非常黑的,我進都不敢進,于是大聲地說:“媽媽,你趕緊過來一下!”媽媽問:“干嘛呀?”我回答:“只要過來一下你就知道了。”媽媽過來了,我說:“幫我把衣服拿一下。”“衣服不就在你的房間嗎?”“我不敢去拿,我的房間太黑了。”“不行!你一定要自己來。”我飛快地跑進了房間,一直“啊——”等到我開燈為止。最后我終于把衣服拿了出來。
還有一次,我的家里來了一群陌生人。這些陌生人其實是媽媽的朋友。媽媽叫我向他們問好,我卻一句話都沒有說,馬上跑到房間里。和陌生人打招呼,多難為情啊!我說不出口,和他們在一起,我不知道要說些什么。盡管媽媽說,沒事的,你可以不主動說,你只要回答他們的問題就可以了。但我就是怕,我也不知道怕什么,只知道要是和他們在一起我就心跳加急,呼吸加快。所以,我寧可躲回自己的房間看我的書。為這,我不知挨媽媽多少的責備。
1.中央國營和公私合營的企業、事業單位中應該實行學徒制度的工種、業務的名稱表,和各類學徒學習的具體期限、學習技術和業務的具體要求,及各類學徒的最低年齡,由中央各主管部門按照實際情況分別規定,經勞動部審核平衡后發表執行;地方國營和公私合營的企業、事業單位參照中央國營和公私合營的企業、事業的規定執行,中央各主管部門沒有規定的,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另作規定。
不實行學徒制度的工種、業務的名稱表,同樣按照上述手續制定。
2.正式工人、職員因為生產和工作需要,改行學習別的技術和業務的時候,以及轉業軍官當學徒的時候,都應該按照內部調動工作處理,不實行學徒制度。
(二)關于學習期限的計算、休學和解除合同
1.學徒的學習期限應該自合同生效之日算起。
2.學徒在學習中途因為生產和工作需要而改變工種業務或者調換學習單位的時候,其學習期限可以合并計算。
3.學徒在學習中途因故停止學習連續在兩個月以上的,其停止學習期間不計算為學習時間;不滿兩個月的,可以計算為學習時間。但是企業停工期間可以計算為學習時間,每年停工時間長的行業在規定學徒學習期限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停工的因素。
4.志愿入伍的軍人復員后當學徒,其學習期限可以適當縮短,只要生產或工作需要,本人的技術、業務達到轉正的水平,經過考試合格,即可轉為正式工人、職員。至于學習期限是否需要一個起碼的期限,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委員會考慮。
學徒應征服兵役復員后繼續當學徒的時候,其學習時間可以前后合并計算。
5.學徒因病和非因工負傷連續停止學習滿六個月的時候,應該休學,休學后在一年內身體復原,可以恢復學習,否則,應該解除合同。
6.學徒開始學習后半年內,如果發現患有嚴重慢性病,不能繼續學習的,應該解除合同。
(三)關于生活補貼
1.學徒的伙食費標準應該根據城市、鄉村、礦山、野外等不同的工作條件,各行業的特點,和各工種勞動強度的差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委員會規定幾個標準。
2.學徒學習期為四年的,其第四年的零用錢可適當提高一點,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委員會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3.學徒因病和非因工負傷連續停止學習不滿六個月的,生活補貼照發;超過六個月休學后,停發生活補貼。
4.企業停工期間,學徒的生活補貼照發。
5.鐵路、航運系統規定運輸部分學徒的生活補貼標準的時候,應該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委員會的意見;其所屬工廠中的學徒,應該同樣執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委員會規定的生活補貼標準。
6.志愿入伍的軍人復員后當學徒,其生活補貼按照學徒生活補貼標準第三年的最高標準執行,但是不能執行第四年的生活補貼標準。
7.某些個體腦力勞動者(如中醫)培養學徒,如果習慣上是由學徒自備生活費用的,仍然可以從習慣辦理,或者由師徒雙方自行協商確定。
(四)關于學徒參加計件工作
1.學徒參加計件工作的時候,他所做的那一部分工作量,原則上不計入師傅(或工組)的工作量之內,具體辦法由企業主管部門制定。
2.學徒轉為正式工人后的第一年,參加工作計件的時候,按照本單位生產工人一級(最低)工資標準計算計件工資;從事個人計件工作的時候,按照本單位生產工人一級(最低)計時工資標準執行。
(五)關于獎勵、津貼和勞保福利待遇
1.學徒可以享受合理化建議獎和不屬于工資基金開支的其他獎勵。
2.學徒可以與本企業職工同樣享受保健津貼(高溫津貼)和出差補助費。除此而外,所有野外津貼、林區津貼,生活費補貼、地區津貼、施工津貼等,學徒都不能享受。
3.學徒可以與本企業職工同樣享受生產和工作所需要的防護用品。
4.學徒本人住公家宿舍的時候,免收房租、水、電費。
5.學徒家庭生活有困難的,不適用職工的困難補助辦法,應該由當地政府按照社會救濟辦法處理。
6.學徒因病和非因工負傷醫療所需要的醫藥費、住院費和住院伙食費本人負擔有困難的時候,由所在單位酌情補助。學徒休學以后,停止享受醫療補助待遇。
7.學徒休學回家所需的路費,可由原單位酌情處理。
(六)關于學徒轉為正式工人、職員后的工資待遇
一、要力求做到什么人說什么話
有道是:聽鑼聽音,聽話聽音。什么樣的人就要說什么樣的話。寫文章也是如此,要讓人物在你的文章中說出符合其身份的話來,在人物的語言上下工夫,通過語言來表聲傳情。如小學課本中《橋》一文中,洪水來臨,面對慌亂一群的人們,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有人喊了一聲:“黨員也是人。”老漢冷冷地說:“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這樣鮮明的對話,就把一個冷靜、沉著、如山一般的老黨員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寫對話時,一定要符合說話人的身份、年齡、職業、特征。讓兒童一本正經地講大人話,那就成了小大人了!因為人物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社會地位和性格都不一樣,說出的話也就不同。即使都是老人,男的和女的說出來的話也不一樣;都是小學生,老實膽小的女孩子和淘氣的男孩子說出來的話也不一樣;同一個人,在老師面前與在父母面前說出來的話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寫作文時,盡量做到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不要讓作文里的人物說的話都像是作者自己說的。例如《我的同學》一文中有這樣一段對話:“下午放學,路隊剛出校門不遠,我就和幾個同學打鬧起來。路隊長張峰走過來,耐心地說:“李明,別鬧了!讓值周生看見又該給咱們班扣分了。”“怕什么,這么膽小!今天是周末,沒值日生。”我嘻皮笑臉地逗著張峰。“快排好隊吧!不然老師該批評啦!”“得、得、得,你甭拿老師嚇唬人!”我不耐煩地說,“就會給老師拍馬屁!”這一段對話描寫非常生動。路隊張峰是個小干部,做事處處考慮班集體,所以會說“別鬧了”“快排好吧”這些勸同學的話。而“我”——李明,純屬淘氣,對班上扣不扣分不在乎,甚至認為隊長拿老師嚇唬人。他的話和隊長的話就不一樣,如“怕什么”“別膽小”。小作者通過不同人物不同語言的描寫,充分表現了兩個不同身份的同學對路隊問題的不同態度。
二、要通過語言來刻畫人物的性格
這就是說人物的語言要反映人物的個性特征,能夠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甚至于思想感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通過與一個人的對話來了解這個人的性格、品質等。同樣,我們也可以把這些對話寫在作文中,通過對話把這個人的品質呈現給讀者。如在《紅樓夢》中王熙鳳初見林黛玉時在賈母身邊坐下后,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有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看,這樣的情景之下,在老祖宗面前,“鳳辣子”的語言就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她那左右逢源,滴水不漏的性格。再如《夜鶯的歌聲》中“小夜鶯”在鬼子問他村里人都去哪時這樣說:“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在這句話中,“小夜鶯“面對鬼子不能直接罵他們是鬼子,把他們稱呼為野獸,作者通過短短的一句話,就呈現給我們一個機智勇敢,臨危不懼的小戰斗英雄形象。
三、要通過語言刻畫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通過對話來推動情節的發展,借助人物語言來謀篇布局,使故事情節得以推進,進而一波三折,環環相扣。如《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辦!”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這些語言就起到了推進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四、寫好人物語言要做一個有心人
只要我們平常多仔細觀察各種各樣的人,留心它們的話語。同時我們看書讀報的時候也可以積累一些好的人物語言描寫并為我們所用。在這些話中提煉出代表人物性格的話,放入作文中,就是一個精彩的語言描寫。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練習,比如說《西游記》中如果唐僧在山中休息時說餓了,這時孫悟空和豬八戒都說了一句話,你猜猜他們會說些什么?我想孫悟空肯定會立刻說:“師父等等,老孫去去就來。”而豬八戒肯定等著師兄找回來吃現成的,并且推脫說:“俺老豬要留在這保護師父。”你看通過這樣的語言描寫就把孫悟空的踏實勤勞和豬八戒的好吃懶做形象地展現了出來。其實只要你平常留心觀察,注意身邊人的一言一行,把他們的語言運用到你的作文之中,就會使你的文章變得生動、傳神。
五、精心寫好人物對話
對話描寫就是人物語言描寫。在我們作文中無論寫人還是寫事,都離不開人。描寫人物語言就是要把人物在事件中說了什么話,加以選擇,用一定的對話方式寫出來。因此要寫好對話的四種形式。第一種是提示語在話的前邊,也就是先寫提示后寫人物說的話。如,今天早上,同學們剛一走進教室,生活委員王紅就迫不及待地問大家:“昨天下午誰最后走的?怎么沒鎖教室門呀!”這種提示語一般用在人物對話的開頭,也就是第一個人說話時。第二種就是提示語在話的后邊,也就是先寫話,后寫提示語。這一般用在回答問題時,也就是當第一個人說完話,第二人講話很急迫,往往用后加提示語。如“我走時鎖好門啦!”第二組的組長李英杰大聲嚷到。第三種是提示語在話的中間,一般用在話比較長,人物說話中間有動作、有間歇時。如,“早晨我一來,教室的門就大敞開著。”王紅邊收拾邊指著講臺桌上的一摞本說,“這作文本扔了一地,講臺桌被翻得亂七八糟。難道不是外人進來是我們同學干的不成?”第四種是省略提求語,一般用在兩個人對話的繼續。如,“反正我鎖好門才走的。不信你問我們組的李力。”這句話雖然沒有提示語,但我們一讀就知道是第二組組長李英杰說的,因為這是他和生活委員王紅對話的繼續。
六、注意把語言寫形象生動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憑借的是黑板和教材給學生講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效率不高。而多媒體融聲音、圖像、視頻等資源為一體,能化抽象為直觀,變靜止為生動,很好地符合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正確認識多媒體作用,借助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教學效率的提升大小了堅實基礎。
一、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現,教師以講授模式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接受而主動參與意識不強。而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學習效率會有明顯提升。由此可見,小學生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受學習興趣的影響,而小學的學習興趣又以間接興趣為主,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擺脫單刀直入的導入方式,而借助情境來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能變抽象的語文知識為直觀認識,讓學生從生活過渡到語文學習過程中,為知識構建奠定堅實基礎。如在《鯨》(第九冊)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單憑文字的描述是遠遠不夠的,而借助多媒體呈現鯨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在觀察中進入文本閱讀,輔以問題,學生的認知面得到了拓展,觀看中了解了更多關于鯨的知識,閱讀也就更輕松了。再如在《月光曲》(第十冊)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播放《月光曲》的音樂片段,學生欣賞后讓學生抒發感慨,順勢引入盲姑娘,從而順利引導學生進入課文閱讀中,同時也為閱讀中的聯想奠定了基礎。
當然,對小學生而言,生字詞的識記也是重點,借助多媒體來導入新課,在新課中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認識生字詞也有積極作用。如在《我們的民族小學》(第五冊)的教學中認識“雀”字,教師以課件來呈現“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并用紅色突出,學生很好地識記住了該生字。
二、借助多媒體引導合作,分析解決問題
新課改下語文教學實踐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合作探究方式來組織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探究過程中,如果沒有多媒體,教師呈現問題的方式多以板書形式進行,這不僅占用課堂時間,還會因為板書效果而影響學生的探究效果。而借助多媒體不僅可快速呈現問題,學生討論后教師也可清晰而快速地呈現問題答案,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以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導入新課后學生閱讀,以多媒體呈現問題,學生圍繞問題討論交流,教師再總結。如在《飛奪瀘定橋》(第十冊)的教學中,教師導入新課后提出問題“北上過大渡河為什么非從滬定橋走不可?”然后學生自主閱讀第一二自然段,引導學生勾畫出句子“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崇山峻嶺”,輔以圖片,投影中呈現“只有”和“唯一”兩個關鍵詞,引導學生體會沒有其它道路可走,只有奪下瀘定橋才能繼續北上。又如在《夜鶯的歌聲》(第十冊)的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只有我一個!’”學生討論交流,然后教師再呈現答案“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靜、沉著、機智。”讓學生很好地解決了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不光是閱讀教學中,作文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等也可采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如在寫景作文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呈現景物后,引導學生觀察,然后小組討論,理清思路后再寫作也可收到不錯效果。
三、借助多媒體突出重點,促進知識構建
要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效,還需在課堂中突出重點,讓學生把握住所要學習的知識點,同時要巧妙地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突破難點,這樣才會促進學生的不斷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借助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充分借助多媒體的視聽功能,讓學生在多媒體的引導下去學習。
如在《燕子》(第三冊)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以及作者細致觀察和描寫生動的方法是本課時的重難點,教學中為讓學生體會燕子“活潑、可愛、機靈”的特點,教師先播放一段燕子飛行的視頻,然后引導學生閱讀第3自然段,引導學生從“斜著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飛行姿勢,飛行時的輕快靈活、自由自在。通過“掠過”,體會燕子飛行之快速;通過“唧唧叫著”感受燕子飛行時的歡快心情:通過“有的……有的……”了解眾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著拂面的微風飛行的情景。再如在《陶罐和鐵罐》(第五冊)的教學中,為讓學生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驕傲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教師以Flas形式來呈現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然后再引導學生分角色對話,對話中體會,分析,學生的感受會更加深刻,也很好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總之,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明顯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多媒體的作用,合理、適度、科學的采用多媒體,讓多媒體成為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引導學生知識構建,培養學生技能的好幫手。
參考文獻
[1] 曹云.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學習(上),2011年01期.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讀寫整合
“讀書破萬卷,下筆若有神。”這句話深刻揭示出了讀與寫之間的辯證關系。讀和寫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學生運用語文能力的基礎。閱讀是作文的基礎,是對文本的認識、理解、感悟、升華;寫作是對感知的實踐,是知識的遷移,我們合理地利用這用實踐與遷移,幫助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學習,對于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實踐指導意義,也符合思維經濟原則,學生的作文能力才會逐漸提高,語文素養才會不斷提高。
一、注重課前預習小批注
所謂批注,就是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所疑以批語和注解的形式,寫在書上。批注方法分“注”與“批”。“注”是劃、圈、點、勾畫、注寫等。批注是把自己對文本獨特的體驗和感悟,用富含情感性的語言表達出來的讀書方法。學生課前預習的小批注是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注解,自我圈評;有疑而注,有感而發,有得而寫,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逐步提高學生理解、感悟、欣賞、評價的能力。它是一種表達對文本獨特體驗的亦批亦注式學習方式,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具體體現,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閱讀的深化,是以書面形式表達閱讀體驗的閱讀實踐活動。
二、讀中悟寫,以寫促讀
閱讀是吸收,作文是表達。寫是一個經歷嚴密邏輯思維的語言表達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文章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課文中內在的讀寫結合的信息,在“讀”中學“寫”,指導學生把從閱讀中習得的基本功,運用到表達中;在“寫”中促“讀”,引導學生進行相關閱讀,以讀助寫,促成讀寫一體,以此指導學生的寫作,大面積提高作文教學效率。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通過讀引導學生進行文字表達,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尊嚴》時,教師先讓學生圍繞尊嚴一詞學習課文,通過品讀文章中的重點詞句,體會主人翁的尊嚴。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對尊嚴一詞有了個性化的理解,這時,教師讓學生寫下對尊嚴的理解。這樣的教學將學生在文本中獲得的理解認知通過文字表達出來,既升華了對文本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又如學習《我喜歡》,讓學生仿寫兩段話,體會散文的韻味,感悟生活的美好。學習《我們的錯誤》這首詩,可讓學生仿寫兩個小節,用詩歌的形式發表看法。學習《鳥兒的偵察報告》,可仿擬人手法,完成第5份特殊的偵察報告。如《翠鳥》一文,對翠鳥外形的描寫和描魚動作生動形象,特別是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讓學生可以發揮想象。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寫自己喜歡的動物,抓住外貌和動作的描寫。
三、讀寫整合,注重習作技巧拓展練習
每篇課文、每個段落、甚至每個句子都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鉆研,仔細體會,自己要首先進入課文的角色,并以飽滿的熱情參與教學活動,再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緊緊抓住作者的情感發展變化,以課文包含的真情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感情,從而產生情感共鳴。隨著文章的出現,師生情感隨之進入,也會自然而然地將課堂教學推向。任何知識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文學文,只是生搬硬套,達不到融會貫通的目的。寫作訓練中,教師要鼓勵“讀寫”融合,引導學生把在教材中習得的諸如寫法技巧、特色謀篇等,與在課外習得的有機融合,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閱讀教學中適當突出習作技巧和方法,是符合語文學科教學規律的。如我在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前仔細研讀文本,發現課文條理清晰,總分總的寫作模式一目了然。于是在教學中,將課文層次用板書表現出來,將過渡句反復朗讀。學生對全文很快就有了深刻的印象。我趁機說:“如果我們在習作中也用上這種模式,一定會讓人印象深刻!”在講首尾呼應時,我讓大家讀了前后兩個句子,讓孩子們說說有什么發現,大家都發現它們的意思差不多。“這就叫首尾呼應。首尾呼應可以強調主題,加深印象”。
又如教學《夜鶯的歌聲》一課時,文中寫道:“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著那件綠上衣,坐在原來那河岸邊削什么東西,并且不時回過頭去,望著那通向村子的幾條道路,好像在等誰似的。”那孩子在等誰呢?還會有什么事情發生呢?我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說一說、寫一寫,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實現讀寫有效整合。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學習一種方法,往往不止是一次練習就能掌握好,只有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讀寫結合,在反復交替的訓練過程中,逐漸強化和內化,才能掌握一時難以掌握的東西,最終轉化為一種能力。讀寫是一個有機整體,如同鳥之雙翼、車之雙輪,要同等視之,不可偏指,這樣能完成小語新課程標準中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任務。提高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質量的策略,增強語文教學的時效性。
將閱讀與習作進行有效整合,從讀學寫,寫中促讀,突出重點,多讀多寫,把讀寫訓練有機結合,指導學生訓練,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讀寫能力,培養興趣,進而喜歡閱讀與寫作,達到愛讀寫、會讀寫、能讀寫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吳立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策略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4.
[2]周朝陽.文本細讀,催生教學智慧――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思考[J].教育科研論壇,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