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豐富的安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企業通過舉債方式獲得資金來滿足生產經營需要,是現代企業一種有效的經營方式但是負債帶來的風險是企業不可回避的,是制約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本文針對企業負債經營現狀,通過具體問題的分析,提出風險防范措施。
我國企業一直以來具有明顯的股票籌資偏好,對股票籌資十分熱情,然而從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債務資金是優良的資金來源。2008年8月23日《參考消息》轉發“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世界大企業日益依賴負債經營”。報道稱,瑞士銀行最近對世界1000家主要上市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了匯總,發現2007年這些企業實際借款余額比2006年增加了16%,借款資本比率達到了51%,創下過去3年來新高,2008年企業負債也呈增加勢頭。其原因正是擴張的經濟形式下,企業大型并購,而世界性股市下跌使得企業籌資困難,導致世界主要企業對借款依賴程度不斷增加。
有實力的企業都紛紛探索并充分利用負債經營這一渠道,但市場的瞬息萬變和不可準確預見性,使得風險成為客觀存在。市場中的企業,時刻面臨著各種風險,每種風險都有可能導致企業走向滅亡。如果企業不能卓有成效地規避與防范各種風險因素,必使企業的未來陷入嚴重的危機境地。
一、負債經營風險預警概述
(一)負債經營風險預警系統
負債經營是債務人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租賃或借助商業信用等方式,利用債權人的資金來從事生產經營,以獲取最大利潤的經營管理方式。負債經營具有融資速度快,借款彈性大的特點,在通貨膨脹時期具有舉債效應,會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通貨膨脹率越高,企業因負債經營而得到的貨幣貶值利益就越大;另外,負債經營能夠產生杠桿效應,使企業可以借助負債節省下來的自有資金創造更多的利潤;但同時負債經營有不可避免的財務風險,在一定情況下,造成企業權益資金收益的大幅下滑,使企業面臨到期無力償還債務的風險,不僅增加企業的再籌資風險,而且會使處于困境中的企業經營更加困難,影響企業信譽,嚴重的還會導致企業破產。為了防范和規避財務危機,企業就很有必要建立自己的風險預警系統。
企業風險預警系統是指企業財務管理機構通過專門的方法監測、分析經濟活動和理財環境,預測和及時反映企業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的變化,對企業各環節發生或將可能發生的經營風險發出預警信號,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的監控系統。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企業面臨的風險也在加大,存在著各種難以預測的不確定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無論宏觀經濟還是微觀經濟,都應建立預警系統,讓經營者能夠在財務危機的萌芽階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業經營,防范風險。因此,加強對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和控制、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保證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一個有效的財務預警系統具有如下主要功能:
第一,預知財務危機的征兆。當可能危害企業財務狀況的關鍵因素出現時,財務預警系統能夠預先發出警告,提醒企業經營者早作準備或采取對策以減少財務損失。第二,預防財務危機發生或控制其進一步擴大。當財務危機征兆出現時,能夠及時尋找導致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的原因,使經營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避免嚴重的財務危機真正發生。第三,避免類似財務危機再次發生。通過系統詳細地記錄其發生的原由、解決措施、處理結果,改進建議,彌補企業現有財務管理及經營中的缺陷,完善財務預警系統,從而能避免未來類似情況的發生,更能從根本上消除隱患。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企業基礎差、規模小、競爭力弱、經驗不足,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其生命力十分脆弱,這就要求企業建立預警體系增強抗風險能力。事實表明,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可以有效預測、防范和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可以及時為各級領導提供可靠的財務決策信息或依據,可以指導公司及時調節資產、負債和償付能力的比例關系,合理確定負債比率,逐漸降低不良資產的比重,不斷增強償付能力。因此,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對提高我國企業的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二)負責經營風險預警模型
公司的經營風險可以借助模型進行分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西方學者就陸續開始對企業財務預警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財務預警的方法和模型。一般可把它們分為定性預警分析和定量預警模式兩類。在此介紹由美國紐約大學商學院的Altman教授提出的Z計分模型,即運用多變模式思路建立多元線性函數公式,用多種財務指標加權匯總產生的總判別分來預測財務危機。其判別函數為: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1-1)
其中:Z:判別函數值
X1:(營運資金/資產總額)×100,反映公司總營運資本的流動性,
X2:(留存收益/資產總額)×100,反映公司的支付剩余能力,
X3:(息稅前利潤/資產總額)×100,反映公司的收益率大小,衡量公司運用全部資產獲取利潤的能力,
X4:(股票市價,負債賬面總額)×100,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的穩定性t
X5:銷售收入/資產總額,反映公司的活動比率;
該模型實際上是通過五個變量(五種財務比率),將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X1、X4)、獲利能力指標(X2,X3)和營運能力指標(x5)有機聯系起來,綜合分析預測企業財務失敗或破產的可能性。非上市公司的Z值模型和判別規則如下:
Z=0.717X1+0.847X2+3.107X3+0.420X4+0.998X5 (1-2)
其中:x4修正為股東權益,總負債,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的穩定性。其余X1,X2,X3、X5同上市公司的相同。X1,X2,X3,X4,X5分別反映資產流動性、公司的壽命及累積的利潤率、盈利能力、財務結構、資本周轉率。一般來說,Z值越大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
性越小。根據相關的實證檢驗,當Z>2.675時,公司的財務狀況良好,Z
二、企業負債經營案倒
(一)洛陽豫港電力開發有限公司簡介
洛陽豫港電力開發有限公司,是由香港亨龍有限公司(25%)、河南龍泉天松投資有限公司(75%)兩方投資興建的中外合作火力發電企業。項目總投資108000萬元,生產規模為2×13.5KM機組,經營范圍為煤潔凈燃燒技術火力發電、售電,現有職32300人。目前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35640萬元,其中:河南龍泉天松投資有限公司出資人民幣2673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75%,香港亨龍有限公司出資人民幣891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25%。
2007年國家發改委在電力工業“上大壓小節能減排”計劃實施后,公司的135MW機組盡管已經實施了環保脫硫改造,但能耗高、用水量大、污染嚴重,與“上大壓小,節能減排”的產業政策依然不相符合。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要求,結合公司規劃布局的實際,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預計將投資46億元,建設兩臺600MW超臨界純凝汽式發電機組替代原有135MW機組。
(二)公司經營概況
截止2008年底,公司累計完成發電量3099125萬千瓦時,完成供電量2856788萬千瓦時,總利稅31.45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9年,兩臺600MW發電機組建成后,在發電量相等的情況下可向大氣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600噸,在能耗上每千瓦時可節約標煤耗108克左右。
三、案例分析與防范對策
(一)案例分析
以洛陽豫港電力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財務數據為例分析多變量模型的運用(見表1)
利用Z計分模型進行總體財務預警分析。根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計算該企業的有關指標,可以計算出,Z1=1.13,Z2=1.19,Z3=1.33,根據三年的計分都遠遠小于1.81,可以判斷,該企業2006年已經出現低效益,存在很大的破產風險’因此,企業在2006年末就應啟動財務風險處理機制。合理安排現金流量避免企業陷入財務危機。
1 風險形成的內因
(1)負債不適度使得財務風險加大。一般在期望資金利潤率高于借入資金利息率的情況下,借入資金在全部資金中所占比例越小,企業自有資金收益率就越低,自有資金收益率標準差也越小,從而企業財務風險也越小。從電力公司的財務報表中可以得出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即流動比率為1.2:1,而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保持在200%左右,該指標低,說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不好;企業負債越多,財務壓力越重,越有可能不能及時償還債務。即使企業盈利能力很強,也存在著過度舉債、利息包袱沉重而不能到期償還本息的財務風險。另外債務償還期限越短,企業償債時間越緊迫,面臨的財務風險就越大,極易出現償債危機。
(2)負債利息過高。企業借入資金與自有資金比例一定,借入資金利息率越高,期望自有資金收益率就越低,這樣就會造成財務風險越大。電力公司每年的財務費用基本保持五至六千萬,如果企業因經營不善或其他原因難以償付到期本金和利息,企業便陷入財務危機。而負債的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使盈利能完全補償借人的資金成本。否則,企業將無利可圖,更談不上發展。
(3)資金流動性差,償還能力不足。償還債務通常情況下是采取流動資金支付的方式,因為只有流動資金才能隨時變現償還債務。因此,即使企業的盈利狀況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契約的規定按期償付本息,還要看預期現金流入量是否足額及時和資產的整體流動性如何。現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現實的償債能力,資產流動性反映的是潛在的償債能力。當企業資產的整體流動性較弱,變現能力弱的資產較多時,其財務風險就較大,甚至不得不宣布破產。由分析知,電力集團流動資產周轉率為0.28,總資產周轉率為0.23,固定資產周轉率為1.4,存貨周轉率7.3。可以看出流動資產周轉率較低,影響了企業資產的質量,揭示了企業利用資金經營的效率差。
2 風險形成的外因
(1)企業盈利的不確定性。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環境、市場的供求關系和價格是經常變化的,這些因素對企業的盈利水平都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它是難以分散和控制的。對于豫港電力集團而言,近幾年煤價持續高漲,比以往幾乎高出一倍多,其生產成本極大增加,盈利水平下降,甚至出現虧損。另外企業內部技術裝備、產品結構和設備利用率變化,人工生產率和原材料利用情況的變化,可能出現的事故以及企業人員素質和應變能力等也給企業帶來一定風險。
(2)還債不適時造成籌資風險。一個企業籌資能力強弱表明企業應付財務風險能力強弱。企業經營狀況好,它的籌資能力強,應付風險能力也強;反之,如果企業的經營狀況惡化,它的籌資能力就會減弱,而應付風險的能力也會相應的減弱。隨著負債經營的每況愈下,豫港集團效應明顯走下坡路,2009年3月兩個冷卻塔被成功爆破拆除,使得集團僅有2個發電機組,生產能力大大減弱,投資者紛紛收回資金。拖欠債務不僅喪失企業信譽,斷送了再借債的機會同時也失去了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機會。
(3)經濟發展狀況。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存在周期性的波動。在經濟高漲時期,銀根放松,市場購銷兩旺,經濟一片繁榮,企業效益普遍上升;反之,在經濟蕭條時期,資金短缺,市場疲軟,企業虧損面擴大,虧損額上升。因此經濟蕭條時期較之繁榮時期,負債經營的風險更大。08年金融危機,我國經濟一度受到影響,豫港集團也出現利潤負增長。
(二)風險防范對策
1 建立和完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控制負債經營風險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建立企業風險管理和預警體系,建立一套規范、全面的預警管理程序和預警體系,加強風險的發現、監控和預警管理。財務預警體系應包括:
(1)財務信息的收集、傳遞機制。以確保財務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
(2)財務預警組織機構。確保財務預警分析工作能有專人負責,并且不受其他組織機構的干擾和影響。
(3)財務風險分析機制。通過財務風險分析能夠迅速排除對財務影響較小的風險,從而將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風險上。
(4)財務風險處理機制,包括應急措施、補救辦法和改進方案。其中,應急措施主要指面對財務危機和財務風險,應該采用何種方法去規避,以控制事態的進一步發展;補救辦法主要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減少損失,將損失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改進方案主要指如何改進企業經營
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杜絕和避免類似的財務風險再度發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財務風險防范機制,使企業能夠對風險防患于未然并能夠從容面對。
2 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負債財務計劃
根據企業資產數額,按照需要與可能安排適量的負債同時,還應根據負債的情況制定出還款計劃。如果舉債不當,經營不善,到了債務償還日無法償還,就會影響企業信譽。因此,企業利用負債經營加速發展,就必須在加強管理,加速資金周轉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資金占用額,盡力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銷率,降低應收賬款,增強對風險的防范意識,使企業在充分考慮影響負債各項因素的基礎上,謹慎負債。在制定負債計劃的同時須制定出還款計劃,使其具有一定的還款保證,企業負債后的速動比率不低于1:1,流動比率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區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同時還要注意,在借入資金中,長短期資金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使其結構趨于合理,要防止還款期過分集中。
3 確定合理的負債規模和負債結構
負債規模是指企業負債總額的大小或負債在資金總額中所占比重的高低。負債規模通常由資產負債率來表示,資產負債率的大小與企業的安全程度直接相關。在財務杠桿正面作用下,企業舉債越多,利潤越大,資本利潤率越高,這種結構對于所有者來說是理想的,因為企業用別人的錢經營,而增加了所有者的權益。但對于債權人來說,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越高,債權人承擔的貸款風險就越大。一般情況下,普遍認為資產負債率在30%時,為安全;40%,較合適;超過50%,資金周轉將出現困難,債權人將考慮不再增加貸款,不同企業該比例的確定會略有差別。
負債結構是指企業負債中各種負債數量的比例關系。在企業負債總額一定的情況下,究竟安排多少流動負債、多少長期負債,需要考慮企業銷售狀況、資產結構、利率狀況、現金流量等因素對負債結構的影響。同時,還要考慮不同籌資方式的特點此如。長期借款可以固定其利息支出水平,但融資速度慢,而且還會有一些限制性條款;如果采用短期借款來籌資,則利息費用可能會有大幅度的波動,財務風險也會增加。因此,企業要關注長、短期債務的匹配,這樣才能發揮債務的最大經濟效用。
四、結束語
負債經營不僅僅是要適度舉債肪范風險,更重要的是要進行高效的經營,只有以經濟效益為標繩,科學決策,不斷完善經營機制,才能創造出較高的利潤率。負債經營企業必須具備較高的資金利潤率;負債經營可以帶來雙贏乃至多贏的效果,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可以進行負債經營。負債經營不是是有條件的,具備較高的資金利潤率是負債經營的基本前提。在籌資決策時,必須把綜合資金成本率的高低作為選擇籌資方案的主要標準,同時要注重合理搭配,分散和降低財務風險。要在考慮風險因素的情況下,對于不同籌資的方案所確定的資金成本進行比較,把負債經營落實在資金成本低、風險小的方案上。綜合考慮企業發展的前景、收益的穩定性同行業的競爭情況和企業的資本結構等情況,在利用財務杠桿時所產生的效益和可能承擔的風險之間進行權衡。舉債經營與自身積累并重;留存收益也是企業資金的重要來源。
企業在負債經營的同時,加強企業自身積累十分必要。梅耶斯提出的等級籌資理論指出,最優先的資金來源是企業自身的盈余積累,當企業做出投資決策時,首先應考慮運用內部資金,其次是債務資金,再次是發行股票。2002年世界主要企業債務資金比例高達75%,到2005年和2006年一度降為48%,其原因就是企業進行改革,充分利用內部積累,減少負債依賴。另外,如果僅僅依靠外部籌資而缺乏積累,很可能在急需資金時無法從外界籌措到,而使得一些有利的投資機會白白坐失,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利后果。企業應當在利用債務資金的同時做好自身的盈余積累,做到積累與負債相結合。
春天到來以后,小區的綠地上花繁枝茂,桃花開了,月季開了,濃郁的花香吸引著安靜。這個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連。
昨天早晨,我在草地上做徒手操,安靜在花樹叢中穿梭,因為常在其間流連,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磕磕絆絆的感覺。
終于,她在一株月季前停下來。
安靜是個細膩的女孩子。我相信,她的沒有視覺的世界,和我們一樣豐富,甚至可能有比我們更豐富的地方。我們用眼睛看到淺綠深紅的世界,安靜用她的新來感受和理解。安靜的面前,同樣是一個層次分明濃淡有致的春天。
安靜極緩極緩地伸出她的手。在花香的引導下她的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滿露珠的月季。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秘的靈性抓住。
讓世界去熱鬧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老子主張“守靜篤”,任世間萬物在那里運動,我只是靜觀其往復,如此便能成為萬物運動的主人。這叫著“靜為躁君”
當然,人是不能只靜不動的,即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你的身體盡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盡可以在紅塵中起伏,關鍵在于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個寧靜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你就能夠成為你的奔波的身體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不管世界多么熱鬧,熱鬧永遠只占裾世界的一小部分,熱鬧之外的世界無邊無際。那里有著我的位置,一個安靜的位置。這就好像在海邊,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貝殼,是的,一個角落------在無邊無際的大海邊,哪里找不到這樣一個角落呢-------但我看到的卻是整個大海,也許比那些熱鬧地聚玩的人看的更加完整。
在一個安靜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熱鬧,去看世界背后的無限廣袤的世界,這也許是最適合我的性情的一種活法吧。
太熱鬧的生活始終有一個危險,就是被熱鬧所占有,漸漸誤以為熱鬧就是生活。熱鬧之外別無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熱鬧,沒有了生活。
我們活在世上,如果心不靜,再好的書也讀不進去,更不用說領會其中妙處了,讀生活這本書也是如此。其實,只有安靜下來,人的心靈和感官才是真正開放的,從而變得敏銳,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必定總是處在心猿意馬的狀態。
生命有限,我害怕把精力投錯了地方,致使不再來得及做成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本來就不是一個愛熱鬧的人,今后會更加遠離一切熱鬧,包括某體的熱鬧和學界的熱鬧,在安靜中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至少把自己真正想做什么的問題想明白。其實,真想明白了,哪有做不成之里呢
‘定力’不是修煉出來的,它直接來自所做的事情對你的引力,我的確感到、讀書寫作以及享受愛情,親情和友情是天下最快樂的事情。人生有兩大幸運,一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另一是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所以,也可以說,我的‘定力’來自我的幸運。
這么好的夜晚,寧靜,孤獨、精力充沛,無論做什么,都覺得可惜了,糟蹋了。我什么也不做,知識坐在燈前---
老子主張“守靜篤”;任世間萬物在那里一齊運動,我只是靜觀其往復,如此便能成為萬物運動的主人。這叫“靜為躁君”。
當然,人是不能只靜不動的,既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你的身體盡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盡可以在紅塵中起伏,關鍵在于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個寧靜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你就能夠成為你的奔波的身體和起伏心情的主人了。
熱鬧總歸是外部活動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動倘若沒有一種精神追求為其目標,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轟轟烈烈,有聲有色,本質上必定是貧乏和空虛的。我對一切太喧囂的事業和一切太張揚的感情都心存懷疑,它們總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亞對生命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里面空無一物”。
太熱鬧的生活始終有一個危險,就是被熱鬧所占有,漸漸誤以為熱鬧就是生活,熱鬧之外別無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熱鬧,沒有了生活。
我們活在世上,必需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他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
我們捧著一本書。如果心不靜,再好的書也讀不進去;更不要說領會其中的妙處了。讀生活這本書也是如此。其實,只有安靜下來,人的心靈和感官才是真正開放的,從而變得敏銳,與對象處在一種最佳關系之中。但是,心靜又是強求不來的。它是一種境界,是世界觀導致的結果。一個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必定總是處在心猿意馬的狀態。
對《365》作品系列的創作是從兩年前開始的。她以每天一幅銅版畫的形式記錄著整個兒一年里自己的心情和生活變遷,也讓更多的人從她積累起來的厚厚的畫面中,充滿遐想地解讀著各自不一樣的故事與答案。
版畫是葉紅杏最擅長的表現手段,在她的心里,每天的銅版畫日志就像離不開的水一樣讓她覺得親切。在桂林居住創作的這段時間里,她所涉及的創作門類豐富且多樣:雕塑、布面丙烯、裝置、影像,這些都已成為她嘗試和實踐的媒介。即使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創作閑隙中,她依然將銅版畫作為自己舒解疲憊的一劑良藥,愉快地堅持著:“那就像是我給自己開的一劑藥方,調劑著我的生活,在安靜地刻版過程中,我覺得是最好的放松和休息,每一個畫面都像是在和內心的自己對話,輕松而愉悅。”當然有時各種復雜的情緒也充斥其中,但最終化解給她的總是一種釋然和開朗。
這樣的創作她至今仍然堅持著。這些如明信片大小的畫面猶如一張張顯影紙,把每日的點點滴滴都顯現出來。即便是在去歐洲參加展覽的20多天時間里,她也依然會帶著足夠的銅版記述那時的日記,甚至連在飛機上都成了她創作的時間:“在飛機上的創作讓我記憶深刻,沒有工具刀只能用別針來制作,這樣的細節經歷對我以后的創作也是很有幫助的。”這樣的記述,讓清新樸素的氣質從作品中洋溢出來,有的富有情趣,有的空靈,有的抽象而感性,而有的則具有很強的敘事性。運用這些腦海中捕捉到的分秒瞬間,讓她用線條與色彩還原著那些記憶并使之也變得鮮活而有色彩。
在諸種藝術表達形式中,葉紅杏用更多的方式進行創作,其中布面丙烯的材質延續了她對日志作品的平面化延伸,她把自己的臉描繪在畫布上,并讓花花綠綠的藤蔓枝草爬滿整個畫面,在唯美的畫面里安靜地傳遞著對紛擾的外在世界的質疑,并不斷強調著“不要只用眼睛看外在的世界,而用心感悟會更真誠。”